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玄参性味的本草考证 被引量:19
1
作者 刘树民 张宁 +3 位作者 于卉 李自辉 刘冠璋 董婉茹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429-431,共3页
探究玄参单味转变为复合药味的原因,阐述玄参性味的科学本质,为进行玄参及其化学拆分组分的药味药理学研究及药味归属研究提供理论支撑。通过考证历代本草著作对玄参性味的记载,结合中药性味理论的发展演变过程,推导玄参性味的演变过程... 探究玄参单味转变为复合药味的原因,阐述玄参性味的科学本质,为进行玄参及其化学拆分组分的药味药理学研究及药味归属研究提供理论支撑。通过考证历代本草著作对玄参性味的记载,结合中药性味理论的发展演变过程,推导玄参性味的演变过程及各时期性味的内涵。结果发现玄参药味演变过程为"苦"味至"咸"味至"苦、咸"复合药味,再至"甘、苦、咸"复合药味,玄参"甘、苦、咸"药味可涵盖各时期性味的内涵,能全面地解释玄参的功效;玄参药性"微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玄参 性味 本草考证
原文传递
枸杞子性味变迁的本草考辨 被引量:17
2
作者 钱丹 黄璐琦 +1 位作者 邱玏 单峰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539-1542,共4页
笔者通过系统地梳理中国历代本草文献中枸杞子的性味记载,结合枸杞子原植物的考证,发现枸杞子性味主要经历了苦微寒、甘苦、甘平的变迁过程。考证了枸杞子主流药用品种原植物由华北地区广泛分布的中国枸杞Lycium chinense Mill.变迁为... 笔者通过系统地梳理中国历代本草文献中枸杞子的性味记载,结合枸杞子原植物的考证,发现枸杞子性味主要经历了苦微寒、甘苦、甘平的变迁过程。考证了枸杞子主流药用品种原植物由华北地区广泛分布的中国枸杞Lycium chinense Mill.变迁为主产西北地区的宁夏枸杞Lycium barbarum Linn.的过程,并确定了宁夏优质枸杞道地性的地位。枸杞子性味变迁是药材新品种优选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枸杞子 性味 原植物 产地
原文传递
基于《长沙药解》探析黄芩、黄连和黄柏的临床效用之别 被引量:13
3
作者 滕磊 柴宇琪 +2 位作者 忻耀杰 杨易 魏慈芸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8年第2期7-10,共4页
《长沙药解》为清代黄元御所著的药学专著,其将《伤寒论》《金匮要略》所用之药编次整理,详究仲景用药法度。该书中对黄芩、黄连和黄柏的临床效用特点阐述甚明,其共同点是性味苦寒,而差异主要表现在归经效用方面。黄芩入足少阳胆经、足... 《长沙药解》为清代黄元御所著的药学专著,其将《伤寒论》《金匮要略》所用之药编次整理,详究仲景用药法度。该书中对黄芩、黄连和黄柏的临床效用特点阐述甚明,其共同点是性味苦寒,而差异主要表现在归经效用方面。黄芩入足少阳胆经、足厥阴肝经,善清相火;黄连入手少阴心经,善清君火;黄柏入足厥阴肝经、足太阴脾经,善于疏肝脾泻湿热。《长沙药解》阐释药物的药性和功效,以"土枢四象"为纲,特色鲜明,不但有益于临床应用中药,对于学习和理解《伤寒论》也是大有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沙药解 黄芩 黄连 黄柏 性味 归经 功能
原文传递
牛膝性味演变的本草考证 被引量:12
4
作者 孙传鑫 郭晶 +2 位作者 王秋红 杨炳友 匡海学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9期208-211,共4页
目的:阐明牛膝性味的科学内涵,为正确指导其临床实践和科学研究提供理论依据。采用文献考证的研究方法,将历代本草著作按时间顺序排列,梳理牛膝性味的发展演变脉络,从而发现其性味变化的规律。经考证发现,牛膝常用品种有2种,即苋科牛膝... 目的:阐明牛膝性味的科学内涵,为正确指导其临床实践和科学研究提供理论依据。采用文献考证的研究方法,将历代本草著作按时间顺序排列,梳理牛膝性味的发展演变脉络,从而发现其性味变化的规律。经考证发现,牛膝常用品种有2种,即苋科牛膝属的怀牛膝和杯苋属的川牛膝;牛膝的"性"多记载为性平,少许文献记载为性温;牛膝的味由"苦"向"酸"逐渐发展为"苦、酸"和"苦、酸、甘"同时存在,川牛膝的味由苦、酸向苦、甘转变,并解释牛膝存在的各个"性"与"味"标定的依据。为怀牛膝、川牛膝的性味研究,怀牛膝、川牛膝药材的研制开发及其临床应用提供参考。牛膝性味的变化反映了中药性味理论是由萌芽到完善的发展过程,性味的初始标定原则由根据药物的真实滋味结合五行及藏象理论而定转为主要根据药物的功效而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膝 川牛膝 性味 本草学 《神农本草经》
原文传递
镇痛中药症状与性味归经分析 被引量:12
5
作者 于长颖 徐雪 +1 位作者 张飞龙 陈建新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2661-2663,共3页
目的:研究《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的镇痛类中药的主治症状与其性味归经之间的关系,为临床医生用药提供借鉴,以提高临床疗效。方法:从《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筛选出镇痛类中药,用余弦算法验证,建立中药与症状网络,使用Fast Unfoldin... 目的:研究《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的镇痛类中药的主治症状与其性味归经之间的关系,为临床医生用药提供借鉴,以提高临床疗效。方法:从《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筛选出镇痛类中药,用余弦算法验证,建立中药与症状网络,使用Fast Unfolding算法将镇痛类中药分为3类。分别录入这3类中药的性、味、归经。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第1类中药中寒性和甘味最多,多归肺经。第2类中药中温性和辛味最多,多归肝经和脾经。第3类中药中寒性药和苦味最多,多归肝经。结论:对镇痛类中药的主治症状与其性味归经的研究发现,药性-病症之间存在着相互的辩证关系;在结合网络药理学的研究方法,用药症相关网络来研究中药的性味归经和组方,发现性味归经和组方存在一定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镇痛类中药 症状 性味归经
原文传递
淡豆豉的本草考证 被引量:11
6
作者 王思齐 王满元 +2 位作者 关怀 阮佳琦 史赫男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18年第4期473-477,488,共6页
理清淡豆豉本草传承情况,阐述淡豆豉药名与性味的演变,为淡豆豉的合理使用及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支持。采用本草考证的研究方法,探究历代本草著作中淡豆豉的发展演变,从而分析本草始载,发现药名与药性变化规律。经考证确认,淡豆豉始载于... 理清淡豆豉本草传承情况,阐述淡豆豉药名与性味的演变,为淡豆豉的合理使用及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支持。采用本草考证的研究方法,探究历代本草著作中淡豆豉的发展演变,从而分析本草始载,发现药名与药性变化规律。经考证确认,淡豆豉始载于《名医别录》。早期医家临床应用以食品豆豉为主,对咸、淡豆豉均有药用记载。明代医家开始关注咸、淡豆豉的性味差异,"淡者入药"是主流观点。清代以后药名趋于统一,本草方书一般只收载"淡"豆豉的制法。自元代至近代,医家对淡豆豉药性持续存在"温热"与"寒凉"有不同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淡豆豉 药名演变 性味争议
下载PDF
溃疡性结肠炎常用中药性味归经规律研究 被引量:9
7
作者 刘萍 王平 +4 位作者 田代志 刘军锋 程静 刘松林 陈刚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2382-2384,共3页
目的:研究溃疡性结肠常用药物性味和归经的规律和特点,为溃疡性结肠炎的中医临床治疗提供借鉴。方法:借鉴循证医学和流行病学的思路与方法,系统检索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近10年来的相关文献,将符合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的100篇溃疡性结... 目的:研究溃疡性结肠常用药物性味和归经的规律和特点,为溃疡性结肠炎的中医临床治疗提供借鉴。方法:借鉴循证医学和流行病学的思路与方法,系统检索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近10年来的相关文献,将符合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的100篇溃疡性结肠炎的中医治疗文献中的用药和药物归类,并分别查出其性、味、归经,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对所涉及的药性味进行描述统计发现溃疡性结肠炎用药主要是温性,其次是微寒、寒性、平性,此4性占到了全部用药药性的83.2%,其它药性使用较少;味则以苦味为先,其次为甘、辛,此3味占到了全部用药药味的89.5%,其它药味则使用较少;"归经"以归脾经的药物为最,其次是归胃经、肺经、肝经、大肠经的药物。结论:苦寒入脾经药物为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常用药,具有清热燥湿、健脾和胃功能是溃疡性结肠炎中药治疗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中医药 性味 归经
原文传递
《黄帝内经》运气性味治法与陈无择运气方浅析 被引量:8
8
作者 刘格 《中医学报》 CAS 2020年第3期516-519,共4页
运气理论治病拟方多以药物性味为指导法则,在《黄帝内经》中有明确的记载。《素问·至真要大论》对岁气、司天、在泉、主气、客气、司天反胜、在泉反胜、胜、复等情况分别叙述。运气性味治法以阴阳五行理论为基础,其拟法原则为:治... 运气理论治病拟方多以药物性味为指导法则,在《黄帝内经》中有明确的记载。《素问·至真要大论》对岁气、司天、在泉、主气、客气、司天反胜、在泉反胜、胜、复等情况分别叙述。运气性味治法以阴阳五行理论为基础,其拟法原则为:治以所不胜之气味,以克制其气过盛,同时对所不胜之气稍加克制,以防过补积弊。此外,还要对病气稍加抑制,并兼顾到为病之邪的特性进行对症治疗。宋代陈无择在《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中对运气学说进行了总结并拟出明确的运气16方,其中"五运时气方"以岁气太过、不及拟方;"六气时行方"以地支年的六气运动规律、主气客气加临、司天在泉及六气胜复拟方。运气性味治法提纲挈领,可起到事半功倍之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气性味治法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黄帝内经》 陈无择 “五运时气方” “六气时行方” 运气学说 性味
下载PDF
藤类药防治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理论探析及应用体会 被引量:7
9
作者 华川 田晓玲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22年第5期134-136,共3页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发病机制较为复杂,目前尚无特异性治疗措施。中医防治DPN具有一定的优势。藤类药其形蜿蜒屈曲,与人体经络相似,具有“舒展、蔓延”特性。本文基于取象比类法、络病理论,并结合性味、归经,就藤类药防治DPN进行探...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发病机制较为复杂,目前尚无特异性治疗措施。中医防治DPN具有一定的优势。藤类药其形蜿蜒屈曲,与人体经络相似,具有“舒展、蔓延”特性。本文基于取象比类法、络病理论,并结合性味、归经,就藤类药防治DPN进行探讨,为临床相关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藤类药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取象比类 络病理论 性味 归经
下载PDF
闽产道地药材草珊瑚的本草考证 被引量:6
10
作者 余意 车苏容 +1 位作者 卢伟 魏艺聪 《安徽农学通报》 2019年第12期42-44,共3页
草珊瑚是一味传统的中药材,在几千年前就在各种本草学著作中有记载。笔者对草珊瑚的名称、原植物、产地、性味功效进行了考证,为统一用药规范,以及开发和利用草珊瑚的药用资源提供依据。结果显示,草珊瑚与本草学著作中记载的九节茶为同... 草珊瑚是一味传统的中药材,在几千年前就在各种本草学著作中有记载。笔者对草珊瑚的名称、原植物、产地、性味功效进行了考证,为统一用药规范,以及开发和利用草珊瑚的药用资源提供依据。结果显示,草珊瑚与本草学著作中记载的九节茶为同一植物,是金粟兰科植物草珊瑚Sarcandra glabra(Thunb.)Nakai的干燥全草。草珊瑚资源都集中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福建省是主要道地产区之一,主要有清热凉血,跌打损伤的传统药用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珊瑚 名称 原植物 产地 性味功效 本草考证
下载PDF
桃仁性味、归经及功效演变的本草考证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冉 李志鸣 +2 位作者 周冉冉 张艺 陶晓华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9期133-136,共4页
本文通过查阅历代本草医籍并结合现代文献材料,对桃仁的性味、归经和功效演变进行了系统的梳理与考证。考证结果发现桃仁性味、归经的论述古今确有差异:唐代以前,桃仁味苦、甘、辛,性平、温、热,无毒、双仁者有毒、微毒均有记载,元代首... 本文通过查阅历代本草医籍并结合现代文献材料,对桃仁的性味、归经和功效演变进行了系统的梳理与考证。考证结果发现桃仁性味、归经的论述古今确有差异:唐代以前,桃仁味苦、甘、辛,性平、温、热,无毒、双仁者有毒、微毒均有记载,元代首次出现桃仁的归经问题,直至现代桃仁的性味、归经才趋于统一,即苦、甘,平,有小毒,归心、肝、大肠经;在功效演变方面,古今皆用的功效有破血逐瘀、止咳逆、润肠燥。古存今失的功效有辟鬼除邪、杀虫、祛风除蒸等。该研究结果为今后桃仁的深入研究、开发利用等提供本草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桃仁 性味 归经 功效 考证 本草
下载PDF
矿物药性味及其与溶出成分的关系 被引量:4
12
作者 李巍然 姜效典 李颖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164-171,共8页
以溶出成分化学元素种类为特征,以性、味为类别标记构成矿物药模式,用ID3方法分别对不同的矿物药模式集做自适应模式识别。获得结果表明:非Sr-非As-非Zn组合是决定矿物药性寒凉的主要溶出成分元素组合,含As组合与非Sr-非As-非Zn非B... 以溶出成分化学元素种类为特征,以性、味为类别标记构成矿物药模式,用ID3方法分别对不同的矿物药模式集做自适应模式识别。获得结果表明:非Sr-非As-非Zn组合是决定矿物药性寒凉的主要溶出成分元素组合,含As组合与非Sr-非As-非Zn非B组合是决定矿物药性温热的主要溶出成分元素组合;矿物药味辛、味甘、味酸、味苦和味咸各自与溶出成分中Ni、Zn、Pb、Ti、Sr、Cr、Bi、Ba、Al相互间的不同组合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物药 性味 溶出成分
下载PDF
从《神农本草经》探析《伤寒杂病论》中桂枝的用药特点 被引量:2
13
作者 郭海虹 汪栋材 《新中医》 CAS 2023年第2期197-201,共5页
以《神农本草经》所载“味辛,温。主上气咳逆,结气喉痹,吐吸,利关节,补中益气”为基础,分析《伤寒杂病论》中桂枝的用药特点,认为桂枝在《伤寒杂病论》同一方中常表现为一药多用,组方精妙,仲景在《神农本草经》的基础上对桂枝的应用多... 以《神农本草经》所载“味辛,温。主上气咳逆,结气喉痹,吐吸,利关节,补中益气”为基础,分析《伤寒杂病论》中桂枝的用药特点,认为桂枝在《伤寒杂病论》同一方中常表现为一药多用,组方精妙,仲景在《神农本草经》的基础上对桂枝的应用多有创新发挥。故在临床中使用桂枝宜兼顾其性味、功效及配伍,并结合实际情况灵活施治,切不可局限于一药治一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桂枝 《神农本草经》 《伤寒杂病论》 经方 用药特点 性味
原文传递
射干性味的本草考证 被引量:3
14
作者 温子帅 范忠星 +3 位作者 齐兰婷 孙宝惠 郑玉光 宋军娜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163-1166,共4页
探究射干性味的变化,为进一步开发和利用中药射干提供理论依据,使其更好地应用于临床实践。本文采用文献考证的方法并结合其功效主治对射干进行性味考证。经考证研究发现,射干的味多记载为“苦”,少数文献记载为“辛”;历代文献对射干... 探究射干性味的变化,为进一步开发和利用中药射干提供理论依据,使其更好地应用于临床实践。本文采用文献考证的方法并结合其功效主治对射干进行性味考证。经考证研究发现,射干的味多记载为“苦”,少数文献记载为“辛”;历代文献对射干性的记载主要围绕在“微温”与“寒”(微寒),明代及以前其性以“微温”为主,明代以后其性以“寒”(微寒)为主。纵观射干性味的演变过程,推测射干的性味应为“辛,苦,微温”。性味考证可为中药射干的性味学、药效学研究及临床精准应用等提供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干 性味 本草考证
下载PDF
肠易激综合征常用药物性味归经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窦志芳 张俊龙 +3 位作者 阎川慧 陈燕清 范凯芳 何姗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66-68,共3页
目的:研究肠易激综合征(IBS)常用药物性味与归经。方法:以"肠易激综合征"为主题词,系统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近20年来所有相关文献,选择医案部分,录入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对其中常用15味中药的性味归经再次进行统计... 目的:研究肠易激综合征(IBS)常用药物性味与归经。方法:以"肠易激综合征"为主题词,系统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近20年来所有相关文献,选择医案部分,录入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对其中常用15味中药的性味归经再次进行统计处理。结果:171例肠易激综合征用药以健脾类药物为主,疏肝理气药次之,15味中药归经以入脾经(93.3%)和肺经(60.0%)的药物为多,药性以平性和温性药为多,五味以甘味和苦味药为主。结论:甘平与甘温之类入脾经药物为治疗IBS的首选药物;入肝经的酸味药白芍是IBS的常用药;选用入肺经且具有宣肺理气功能的药物是IBS治疗的重要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易激综合征 性味 归经
原文传递
苍术性味源流考 被引量:2
16
作者 刘家骏 章莹(指导) 聂建华 《中医文献杂志》 2020年第6期22-24,共3页
采用文献学研究方法,梳理历代主流的本草学著作,并与当代相关资料相佐证,理清苍术性味的历史沿革。历代医家对苍术性的看法较一致,基本认为是温性,而对味的认识分歧较大,不仅有苦辛味,还有甘味,与现代药典记载有出入。笔者认为,从临床... 采用文献学研究方法,梳理历代主流的本草学著作,并与当代相关资料相佐证,理清苍术性味的历史沿革。历代医家对苍术性的看法较一致,基本认为是温性,而对味的认识分歧较大,不仅有苦辛味,还有甘味,与现代药典记载有出入。笔者认为,从临床实用角度分析,苦辛之说更为贴合,但尚需进一步实验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苍术 性味 源流 本草
下载PDF
不同性味矿物药的特征元素组成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巍然 姜效典 李颖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4年第S3期107-115,共9页
应用自适应模式识别的ID3方法,通过30种和36种矿物药模式,分别建立起矿物药的“性”与其溶出元素的种类及含量之间和矿物药的“味”与其溶出元素的种类及含量之间的一般关系.矿物药的性与Si、Mn、Al、Sr的不同含量有... 应用自适应模式识别的ID3方法,通过30种和36种矿物药模式,分别建立起矿物药的“性”与其溶出元素的种类及含量之间和矿物药的“味”与其溶出元素的种类及含量之间的一般关系.矿物药的性与Si、Mn、Al、Sr的不同含量有关,矿物药的味与Cu、Fe、Mn、Ca的不同含量有关.上述元素为决定矿物药性味的特征元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物药 药性 药味 特征元素组成 自适应模式识别 ID3方法
下载PDF
从《本草经解要》浅析龙砂医家姚球药物气化理论学术思想 被引量:2
18
作者 彭健 陶国水 +2 位作者 陆曙 陈冰俊 孔令豪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3219-3221,共3页
《本草经解要》为清代龙砂医家姚球所著,书中从药物所禀天地之气出发,阐述了药物的归经、功效特色以及制方配伍之法。文章通过分析全书发现,药物之气生之于天,药物之味生之于地。同时以药物性味与阴阳、归经结合到一起,为药物气化研究... 《本草经解要》为清代龙砂医家姚球所著,书中从药物所禀天地之气出发,阐述了药物的归经、功效特色以及制方配伍之法。文章通过分析全书发现,药物之气生之于天,药物之味生之于地。同时以药物性味与阴阳、归经结合到一起,为药物气化研究、临床辨证制方用药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草经解要 气化学说 中药性味 司岁备物
原文传递
《医门法律》遣药组方特点之性味谈 被引量:1
19
作者 方芳 李冀 +1 位作者 高彦宇 马艳春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597-598,共2页
文章以《医门法律》中体现性味组方特点的方剂为基础,从遣药、组方等方面,剖析喻昌组方配伍之性味特点,以期为临证运用性味组方之参佐。总结《医门法律》遣药组方时之性味特点主要体现在:阐述宜忌、治法,创制新方,分析配伍3个方面。
关键词 喻昌 医门法律 性味 组方
原文传递
肠易激综合征证候规律探讨
20
作者 窦志芳 张俊龙 +3 位作者 阎川慧 陈燕清 范凯芳 何姗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1年第12期2643-2644,共2页
目的:探讨肠易激综合征的证候规律。方法:以"肠易激综合征"为主题词,系统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近20年来所有相关文献,通过筛选,选择其中的医案部分,录入相关数据,然后进行相关统计学处理。结果:共录入171例病例,其中以肝郁... 目的:探讨肠易激综合征的证候规律。方法:以"肠易激综合征"为主题词,系统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近20年来所有相关文献,通过筛选,选择其中的医案部分,录入相关数据,然后进行相关统计学处理。结果:共录入171例病例,其中以肝郁脾虚型最多,脾胃虚弱型次之。临床表现以腹痛、食欲减退、腹胀等脾胃症状为主,共出现344次,占总症状的79.3%,以烦躁易急等精神症状为次,舌质以红为最多,苔以薄苔或以白苔为主。结论:肠易激综合合征的发生以肝失疏泄为标,脾土不足为本,肝郁脾虚是其主要病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易激综合征 性味 归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