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5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体育本质新论 被引量:55
1
作者 唐炎 宋会君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36-38,共3页
体育本质是体育学科领域中一个极为复杂的研究议题。对体育本质进行不断认识与澄清不仅有助于推动体育学科的整体发展,而且对于提高体育学科学术研究品位也起着重要的作用。研究认为,体育概念是一个关系概念。体育作用于人的独特价值在... 体育本质是体育学科领域中一个极为复杂的研究议题。对体育本质进行不断认识与澄清不仅有助于推动体育学科的整体发展,而且对于提高体育学科学术研究品位也起着重要的作用。研究认为,体育概念是一个关系概念。体育作用于人的独特价值在于体育能促进人的自然属性的发展。“运动”是体育“关键加入者”。体育是以发展人的自然属性为目的的身体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 运动 自然属性
下载PDF
子午岭天然林与人工林群落特征比较研究 被引量:44
2
作者 李裕元 郑纪勇 邵明安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2447-2456,共10页
采用标准样地调查法对比研究了黄土高原子午岭地区人工刺槐林、人工油松林与天然林山杨林、白桦林与辽东栎林的群落特征.结果表明,人工林与天然演替森林山杨林与白桦林均具有较丰富的物种组成,为62种左右,而天然顶极森林辽东栎林的物种... 采用标准样地调查法对比研究了黄土高原子午岭地区人工刺槐林、人工油松林与天然林山杨林、白桦林与辽东栎林的群落特征.结果表明,人工林与天然演替森林山杨林与白桦林均具有较丰富的物种组成,为62种左右,而天然顶极森林辽东栎林的物种数量则相对较少,为48种.人工林与天然林空间层次分化明显,而且还有一定数量的层间藤本植物.从群落结构的空间格局来看,人工油松林与天然林乔木层与灌木层发育较好,但人工刺槐林的草本层发育较好.人工林的植物多样性主要体现在草本层,而天然林乔木层与灌木层也具有相对较高的多样性.以天然辽东栎林为参照,群落物种组成相似性的比较结果表明,人工刺槐林与天然林的相似性较低,其相似性指数Is为19.4,而人工油松林与天然林的相似性则较高,Is值为43.4,甚至高于天然白桦林33.3与山杨林42.9.因此,相比较而言,油松比刺槐更适合作为黄土高原子午岭地区的人工造林树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林 天然林 群落特征 植物多样性 相似性 黄土高原 子午岭
下载PDF
海岸线分类体系探讨 被引量:52
3
作者 索安宁 曹可 +2 位作者 马红伟 王权明 于永海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933-937,共5页
对海岸线分类体系进行探讨,依据海岸线自然属性改变与否,将海岸线划分为自然海岸线和人工海岸线;依据海岸底质特征和空间形态,将海岸线划分为基岩海岸线、砂质海岸线、淤泥质海岸线、生物海岸线和河口海岸线;依据海岸线功能用途,将海岸... 对海岸线分类体系进行探讨,依据海岸线自然属性改变与否,将海岸线划分为自然海岸线和人工海岸线;依据海岸底质特征和空间形态,将海岸线划分为基岩海岸线、砂质海岸线、淤泥质海岸线、生物海岸线和河口海岸线;依据海岸线功能用途,将海岸线划分为渔业岸线、港口码头岸线、临海工业岸线、旅游娱乐岸线、城镇岸线、矿产能源岸线、保护岸线、特殊用途岸线和未利用岸线;依据海岸线时间尺度,将海岸线划分为历史海岸线、现状海岸线和未来海岸线;依据海岸线管理实践,将海岸线划分为管理岸线和实际岸线,并就海岸线分类的几点问题进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岸线 分类 自然属性 功能用途 探讨
下载PDF
灾害损失及灾害等级的确定 被引量:35
4
作者 魏庆朝 张庆珩 《灾害学》 CSCD 1996年第1期1-5,共5页
将灾害损失划分为属性指标和经济损失,将经济损失划分为财产损失、救灾费用和效益损失,将每种经济损失划分为内部经济损失和外部经济损失,在属性指标中考虑了损失持续时间的影响,还对灾害等级的定量计算方法进行了改进和完善.
关键词 自然灾害 人为灾害 灾害 损失 灾害等级
下载PDF
水资源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分析 被引量:21
5
作者 宁立波 徐恒力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60-62,共3页
我国是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国家之一 ,明晰水资源属性是解决水问题的基础和关键。水资源既具有自然资源的属性 ,又有着特别的社会属性。该文通过对水资源自然和社会属性的分析 ,认为无论是继续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实行国家垄断 ,还是明晰水... 我国是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国家之一 ,明晰水资源属性是解决水问题的基础和关键。水资源既具有自然资源的属性 ,又有着特别的社会属性。该文通过对水资源自然和社会属性的分析 ,认为无论是继续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实行国家垄断 ,还是明晰水权、逐步建立水市场都必须充分考虑水资源属性 ,方可能实现水资源支持下的社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 自然属性 社会属性 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法象药理与中药自然属性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7
6
作者 刘珊 王永春 滕佳林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70-372,共3页
法象药理运用药物的法象(外在表象)解释药物奏效原理,依据药物的外部现象如形、色、质地、习性等来解释药物的作用机制。中药的自然属性包括药物的形状、颜色、质地、气味、采收时间、入药部位以及所含的化学成分等。两者虽各有不同的... 法象药理运用药物的法象(外在表象)解释药物奏效原理,依据药物的外部现象如形、色、质地、习性等来解释药物的作用机制。中药的自然属性包括药物的形状、颜色、质地、气味、采收时间、入药部位以及所含的化学成分等。两者虽各有不同的侧重点,但可见中药的自然属性也是可用来分析药物的药用机制的,故研究法象药理与中药的自然属性的相关性对中药药性的判别有一定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象药理 中药 自然属性
原文传递
防洪减灾观念的理论进展——灾害双重属性概念及其科学哲学基础 被引量:23
7
作者 周魁一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8,共8页
提出灾害的双重属性概念,是国际减灾十年活动中的重要理论进展之一,已被国家防洪减灾主管部门所采纳,被认为是防洪减灾方针转变的理论基础。作者总结了多年来的研究心得,论述了灾害双重属性概念的实质,以及它和工程与非工程相结合的减... 提出灾害的双重属性概念,是国际减灾十年活动中的重要理论进展之一,已被国家防洪减灾主管部门所采纳,被认为是防洪减灾方针转变的理论基础。作者总结了多年来的研究心得,论述了灾害双重属性概念的实质,以及它和工程与非工程相结合的减灾措施之异同。论述了这个科学概念系来源于我国传统治水理念和西方现代防洪减灾思想,并阐述了这一概念的科学和哲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洪减灾 社会属性 自然属性 水灾
下载PDF
自然灾害的社会学分析 被引量:19
8
作者 郭跃 《灾害学》 CSCD 2008年第2期87-91,共5页
自然灾害是自然与社会相互作用的产物,它具有自然和社会的双重属性。从社会属性上看,灾害是一个社会性事件,是人的生存能力所不能承受的自然或社会变故,是一种建立在自然现象基础之上的社会历史现象。按社会学的功能主义视角看,自然灾... 自然灾害是自然与社会相互作用的产物,它具有自然和社会的双重属性。从社会属性上看,灾害是一个社会性事件,是人的生存能力所不能承受的自然或社会变故,是一种建立在自然现象基础之上的社会历史现象。按社会学的功能主义视角看,自然灾害的出现可以是社会系统内部功能紊乱失衡的结果,也可以是一种外部力量破坏原有社会结构的结果。按社会学的冲突论视角看,灾害是社会各阶层为争夺利益的冲突外延。灾害的结果、过程、成因以及与社会的关系都显现出明显的社会学特征。因此,运用社会学的理论和方法应该是我们认识自然灾害的本质属性,搞好防灾减灾工作的一种重要的科学思想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灾害 社会属性 社会学性质 功能主义 冲突论
下载PDF
国际法公约下的岛礁之辨 被引量:13
9
作者 张湘兰 樊懿 《中国海商法研究》 CSSCI 2013年第1期64-70,共7页
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第121条的规定,岛屿及特殊类型岩礁享有不同的法律地位,该条文给出了岛屿的定义却没有明晰岩礁的内涵和外延,导致实践中频繁出现岛礁辨析的争议,而岛礁辨析也是海权争夺的先决问题。明确岛屿的"自然属性&q... 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第121条的规定,岛屿及特殊类型岩礁享有不同的法律地位,该条文给出了岛屿的定义却没有明晰岩礁的内涵和外延,导致实践中频繁出现岛礁辨析的争议,而岛礁辨析也是海权争夺的先决问题。明确岛屿的"自然属性"和岩礁的"社会经济属性"是界定二者的关键,从岛礁辨析的法律问题出发,运用国际法学基本原理,结合地理学信息以及岛礁事实经济价值加以详细剖析,进一步细化岛礁辨析的标准,以期在实践中为中国主张南沙群岛的海域主权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岛屿 岩礁 自然属性 社会经济属性
下载PDF
试论边疆的“二重属性” 被引量:11
10
作者 杨明洪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00-112,F0002,共14页
“边疆属性”是边疆的本质规定性,依据唯物辩证法和唯物史观的认识,有“二重属性”即“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而“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又在边疆中处于对立统一关系,并因国家形态和边疆本身形态而出现强弱演化趋势。“边疆属性... “边疆属性”是边疆的本质规定性,依据唯物辩证法和唯物史观的认识,有“二重属性”即“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而“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又在边疆中处于对立统一关系,并因国家形态和边疆本身形态而出现强弱演化趋势。“边疆属性”与“边疆性”是有重要区别的,“边疆属性”是指边疆的本质,而“边疆性”则是边疆的特征。边疆的“二重属性”为我们理解“边疆实在论”奠定了基础。从边疆的“二重属性”自然可以推导出“边疆实在论”。将一般边疆的属性与“中国边疆”的属性区别开来,不能用“中国边疆”的概念去简单地替代一般意义上的“边疆”概念,更不能用历史上的“中国边疆”概念去概括一般意义上的“边疆属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疆属性 自然属性 社会属性 边疆性
下载PDF
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现状研究 被引量:10
11
作者 李海玲 《兰州学刊》 CSSCI 2018年第10期162-173,共12页
随着我国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相关规定的陆续出台,在企业和各方的共同努力下,披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目前的披露在很大程度上存在主观随意性和不一致性,造成社会责任信息重要特征的较大缺失,使得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并没有发挥其应有的... 随着我国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相关规定的陆续出台,在企业和各方的共同努力下,披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目前的披露在很大程度上存在主观随意性和不一致性,造成社会责任信息重要特征的较大缺失,使得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并没有发挥其应有的增量效用。鉴于此,文章基于对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现状多维度的深度分析,究其属性探讨产生根源,期望为我国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提供多方位的完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业社会责任 信息披露 自然属性 社会属性 制度动因
下载PDF
浅议地质环境及其管理 被引量:9
12
作者 张卫东 《中国地质矿产经济》 2002年第3期31-36,共6页
文章对地质环境的内涵、地质环境的自然属性和经济属性、地质环境的调查、监测和评估、地质环境管理的法律体系等 ,进行了简要论述 ,最后就如何加强地质环境行政管理提出了一些对策建议。
关键词 地质环境 行政管理 自然属性 经济属性
下载PDF
自然资源资产基本法律属性阐释——兼及“环境法典”编纂中自然资源之立法 被引量:5
13
作者 屈茂辉 陈希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8-56,共9页
自然资源既是环境、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来源。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是生态文明建设、全面依法治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任务,其逻辑起点是厘清自然资源资产的基本法律属性。自然... 自然资源既是环境、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来源。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是生态文明建设、全面依法治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任务,其逻辑起点是厘清自然资源资产的基本法律属性。自然资源资产即资产性自然资源,虽然不是自然资源的全部但却是自然资源的本原存在。基于人类生存和发展对于自然资源的依存关系,自然资源资产的基本法律属性体现为三个递进式层次:其一为财产,其二为物,其三为不动产。凡属自然资源资产均为天然生成,对人类而言具有价值性、可支配性和稀缺性;之于文明社会而言,从维持人类生存的基本材料向创造社会财富的生产原料的转化,基于其自身的土地附生性乃成为不动产的基本形态。包括《民法典》在内的现行法律仍缺乏对自然资源资产基本法律属性的明确规定,未来可考虑编纂“环境法典”时,以自然资源作为环境、生态及资产的基本法律属性为依据,对自然资源资产的基本法律属性予以规定,以期有利于形成科学的自然资源资产法规范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资源 资产 法律属性 环境法典
下载PDF
天然裂缝对压裂改造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9
14
作者 林鹤 李德旗 +3 位作者 周博宇 金其虎 郭锐 刘俊辰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A02期156-161,167,13,共8页
断层和天然裂缝的发育对页岩气储层水力压裂改造效果影响很大。为了查清其影响,首先利用三维叠后地震资料曲率和相干属性识别天然裂缝,其次利用微地震监测定位结果和水力压裂施工数据,分析天然裂缝的活动性及其对压裂改造效果的影响。... 断层和天然裂缝的发育对页岩气储层水力压裂改造效果影响很大。为了查清其影响,首先利用三维叠后地震资料曲率和相干属性识别天然裂缝,其次利用微地震监测定位结果和水力压裂施工数据,分析天然裂缝的活动性及其对压裂改造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活动性天然裂缝对水力压裂裂缝的几何形态和压裂施工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而非活动性天然裂缝对水力压裂裂缝的展布形态以及施工并无明显影响。研究结果可以为后期水平井轨迹的优化和水力压裂施工参数的调整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地震监测 微地震事件 天然裂缝 水力压裂 曲率属性
下载PDF
黄土的湿陷性及评价 被引量:5
15
作者 杨增光 《山西建筑》 2002年第3期41-42,共2页
论述了黄土发生湿陷的外界条件及内在原因 ,具体分析了受水浸湿是黄土产生湿陷的外界条件 ,而黄土自身固有的工程属性和特点是黄土发生湿陷的内在原因 ,并介绍了湿陷量和天然孔隙比与含水量的关系 ,提出了在评价黄土湿陷性时应区分黄土... 论述了黄土发生湿陷的外界条件及内在原因 ,具体分析了受水浸湿是黄土产生湿陷的外界条件 ,而黄土自身固有的工程属性和特点是黄土发生湿陷的内在原因 ,并介绍了湿陷量和天然孔隙比与含水量的关系 ,提出了在评价黄土湿陷性时应区分黄土的工程属性和固有属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陷性黄土 工程属性 固有属性 评价
下载PDF
组织遗忘研究的进展及其未来 被引量:7
16
作者 韵江 赵永德 《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73-179,共7页
学术界一直将组织学习视为提升组织适应能力的重要手段,却忽视了伴随组织学习的另一适应方式——组织遗忘(OF)的重要性。目前有关OF的研究相对分散,对其文献进行系统梳理显得十分必要。鉴于此,本文从"自然属性"和"社会属... 学术界一直将组织学习视为提升组织适应能力的重要手段,却忽视了伴随组织学习的另一适应方式——组织遗忘(OF)的重要性。目前有关OF的研究相对分散,对其文献进行系统梳理显得十分必要。鉴于此,本文从"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两方面对OF研究进行全面回顾,在剖析其内涵、类型、模式以及与其他领域研究关系基础上,对OF未来研究提出前瞻性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遗忘 自然属性 社会属性
原文传递
从工程的自然属性谈工程师的环境伦理责任 被引量:5
17
作者 龙翔 《自然辩证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66-70,共5页
随着工程对自然的干预和破坏能力越来越巨大、后果越来越危险,工程师需要发展一种新的责任意识,即环境伦理责任。环境伦理学从哲学、伦理学的角度为工程师负有环境伦理责任提供了理论基础。本文则从工程的自然属性的三个维度:工程的物... 随着工程对自然的干预和破坏能力越来越巨大、后果越来越危险,工程师需要发展一种新的责任意识,即环境伦理责任。环境伦理学从哲学、伦理学的角度为工程师负有环境伦理责任提供了理论基础。本文则从工程的自然属性的三个维度:工程的物质性、工程的合自然规律性及工程回归自然的必然性,进一步确证了工程师对环境的伦理责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 自然属性 工程师 环境 伦理责任
下载PDF
从人性的角度审视学生对学业负担的承受 被引量:5
18
作者 刘合荣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第10期88-92,共5页
大多数学生承受并且不逃避所谓"过重的"学业负担的基本事实背后存在着内在的人性根源,需要从人的自然属性、精神属性和社会属性中揭示出学生对学业负担的主观自觉自愿的内在需要、学习动力和负担承受力源泉。从人性角度观察,... 大多数学生承受并且不逃避所谓"过重的"学业负担的基本事实背后存在着内在的人性根源,需要从人的自然属性、精神属性和社会属性中揭示出学生对学业负担的主观自觉自愿的内在需要、学习动力和负担承受力源泉。从人性角度观察,当今并不存在学业负担过重但存在偏重的事实,外部的某些非自觉自愿因素造成的学业竞争压力与学生自己的内在学业成就动机之间其实达成了某种平衡或者默契,学生主观上需要学业负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业负担 人性发展 自然性 精神性 社会性 内在需要
下载PDF
论地质遗迹资源的价值及资产化管理 被引量:5
19
作者 胡能勇 戴塔根 +2 位作者 蔡让平 李敬 阳金宝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02-507,共6页
从地质遗迹资源的属性特征进行考虑,探讨了地质遗迹资源价值的内涵和构成,而正确理解地质遗迹资源价值的内涵和其价值构成是实行资产化管理的基础。所谓地质遗迹资源资产化管理,就是遵循地质遗迹资源的自然规律,按照地质遗迹资源资产的... 从地质遗迹资源的属性特征进行考虑,探讨了地质遗迹资源价值的内涵和构成,而正确理解地质遗迹资源价值的内涵和其价值构成是实行资产化管理的基础。所谓地质遗迹资源资产化管理,就是遵循地质遗迹资源的自然规律,按照地质遗迹资源资产的特点,从资源的开发利用到资源的生产和再生产,按照经济规律进行投入产出管理。对地质遗迹资源,实行有偿开发利用、有偿使用制度,将开发利用权逐步推向市场,将其收益再投入于资源环境事业;建立起的核算制度、规划制度、补偿制度和监督制度,最后形成以资源养资源、形成资源产业的良性循环,为社会提供更好的经济效益和良好的生态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资源 地质遗迹资源 属性特征 资产化管理
下载PDF
论精神障碍者社会属性的建构及其对策探讨 被引量:5
20
作者 张天天 何燕玲 金龙 《中国卫生资源》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08-211,共4页
从法律政策、社会、家庭、医疗康复机构四大层面来剖析我国精神卫生服务体系,认为现有体系太过强调精神障碍者的自然属性,忽略患者的社会属性。在参考香港精神卫生服务模式的基础上,提出相关政策建议,以期为精神卫生服务体系改革和发展... 从法律政策、社会、家庭、医疗康复机构四大层面来剖析我国精神卫生服务体系,认为现有体系太过强调精神障碍者的自然属性,忽略患者的社会属性。在参考香港精神卫生服务模式的基础上,提出相关政策建议,以期为精神卫生服务体系改革和发展提供借鉴,最终达到促进精神障碍者重返社会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障碍 自然属性 社会属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