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小说《门》看夏目漱石作品中近代知识人的内心孤独 被引量:3
1
作者 马岩 《北京印刷学院学报》 2009年第3期46-48,共3页
小说《门》(1910)是日本近代反自然主义流派著名作家夏目漱石的代表作之一,作者以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手法,创作了一个感伤的世界。夏目漱石的创作受到当时西洋文明的影响,把日本国民生活的精神空白这一现象作为知识阶级的伦理... 小说《门》(1910)是日本近代反自然主义流派著名作家夏目漱石的代表作之一,作者以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手法,创作了一个感伤的世界。夏目漱石的创作受到当时西洋文明的影响,把日本国民生活的精神空白这一现象作为知识阶级的伦理问题清楚地再现出来。这种文化的压迫感直接影响到了人们的内心世界,而最根本的被害者就是知识分子本身。在他们生的欲望无限扩大的同时,却丧失了内部的伦理基准,把自我的意识陷入奴役的境界,让从世界文明中得到的自由平等的意识远离自己的幸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目漱石 近代人 利己主义 本位主义
下载PDF
夏目漱石汉诗与“非人情” 被引量:2
2
作者 李玉双 《学术探索》 CSSCI 2012年第6期147-150,共4页
夏目漱石的汉诗是在世俗功利之外独辟的胜景,作者主张的"非人情"的文学理念在其汉诗中得到尽情演绎,这是鼓励人放弃俗念、荡涤烦恼,恢复心灵自由的艺术,透露着宁静、空寂、超然物外的禅境,同时又不失其为理想而抗争的"执... 夏目漱石的汉诗是在世俗功利之外独辟的胜景,作者主张的"非人情"的文学理念在其汉诗中得到尽情演绎,这是鼓励人放弃俗念、荡涤烦恼,恢复心灵自由的艺术,透露着宁静、空寂、超然物外的禅境,同时又不失其为理想而抗争的"执著"本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目漱石 汉诗 非人情
下载PDF
超前与保守:爱情故事表象下的困惑——对《梦十夜》第一夜中夏目漱石早期女性观的解析 被引量:1
3
作者 陈缪 《丽水学院学报》 2016年第6期46-50,共5页
夏目漱石在《梦十夜》中以梦的形式描绘了风格各异的十个故事,并在其中刻画了不同的女性形象。作为漱石文学创作生涯中的承前启后之作,研究其中的女性形象对于明确漱石的女性观有着重要意义。在第一夜中,漱石通过对男女形象的对比描写... 夏目漱石在《梦十夜》中以梦的形式描绘了风格各异的十个故事,并在其中刻画了不同的女性形象。作为漱石文学创作生涯中的承前启后之作,研究其中的女性形象对于明确漱石的女性观有着重要意义。在第一夜中,漱石通过对男女形象的对比描写以及故事情节中两性角色作用的转换,探讨了男女自我意识觉醒之于爱情的重要性。漱石虽然赞叹女性的美丽,但早期出于男性自我防御的立场,在面对具备自我意识的新时代女性时仍表现出相当的困惑和保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梦十夜》 夏目漱石 女性形象 自我意识 女性认识
下载PDF
由汉学构筑而成的文化自信——“漱石”名考及“自我本位”文化观 被引量:1
4
作者 王勇萍 赵骄阳 《东北亚外语研究》 2018年第4期79-83,89,共6页
夏目漱石之于日本犹如鲁迅之于中国,是日本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作家之一。自1889年,夏目漱石从《蒙求》"孙楚漱石"典故中借用"漱石"为笔名,从此便沿用终生。究其缘起,它与作家漱石本人深厚的汉学积蕴是分不开的。对&qu... 夏目漱石之于日本犹如鲁迅之于中国,是日本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作家之一。自1889年,夏目漱石从《蒙求》"孙楚漱石"典故中借用"漱石"为笔名,从此便沿用终生。究其缘起,它与作家漱石本人深厚的汉学积蕴是分不开的。对"漱石"典源的文化考证和对其个人经历、文学作品的分析,我们不难看出作家穷其一生所追求与执着的"自我本位"文化观蕴藏的是"漱石"这一名号所强调的不畏强权、不流于世俗、坚持自我的精神品质,体现了作家对"漱石"文化意象的深刻理解与认同,彰显的是作家由汉学构筑而成的文化自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目漱石 汉学 文化自信 批判 接受
下载PDF
夏目漱石与禅 被引量:1
5
作者 高镝 《南昌航空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4期95-100,共6页
夏目漱石年轻时曾两次到禅宗寺院参禅,这一经历对他后来的文学创作有一定的影响,特别是在《使者》《门》《十夜之梦》等作品中,主人公的言谈举止、思想理念,都有着曾为禅宗修行者的夏目漱石的影子。禅的世界一直是夏目漱石苦苦追求而又... 夏目漱石年轻时曾两次到禅宗寺院参禅,这一经历对他后来的文学创作有一定的影响,特别是在《使者》《门》《十夜之梦》等作品中,主人公的言谈举止、思想理念,都有着曾为禅宗修行者的夏目漱石的影子。禅的世界一直是夏目漱石苦苦追求而又不得其门而入的神秘世界,这也决定了其作品的主人公求道而不能得道、始终处于矛盾彷徨状态的命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目漱石 佛教 日本文学
下载PDF
梅娘对夏目漱石的借鉴与超越
6
作者 黎跃进 刘静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09-113,共5页
梅娘留学日本,自觉不自觉地受到日本文学的影响,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夏目漱石。相似的生活经历和个性气质是梅娘自觉借鉴漱石文学的前提,漱石"暴露真实"的文学观、余裕性的讽刺手法和两性意识都给梅娘以深刻的启示,梅娘以自主性... 梅娘留学日本,自觉不自觉地受到日本文学的影响,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夏目漱石。相似的生活经历和个性气质是梅娘自觉借鉴漱石文学的前提,漱石"暴露真实"的文学观、余裕性的讽刺手法和两性意识都给梅娘以深刻的启示,梅娘以自主性创造对漱石文学有所超越,形成自己独特的精神结构和艺术风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娘 夏目漱石 借鉴-超越
下载PDF
用语言研究的方法分析文学作品的尝试及理论思考——以分析夏目漱石的小说《心》等作品为例
7
作者 魏育邻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87-90,共4页
用普通语言学的研究方法分析日本近代著名作家夏目漱石的《心》 ,其目的是通过对具体文学作品的分析 ,证明将普通的语言研究方法应用于文学作品分析的某种程度的有效性 ,同时也可以看出日语句子结构与日本小说结构的内在联系及语言与文... 用普通语言学的研究方法分析日本近代著名作家夏目漱石的《心》 ,其目的是通过对具体文学作品的分析 ,证明将普通的语言研究方法应用于文学作品分析的某种程度的有效性 ,同时也可以看出日语句子结构与日本小说结构的内在联系及语言与文学乃至文化的关系。在此基础上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研究的方法 文学作品 夏目漱石
下载PDF
论夏目漱石“诗画人生”的时空意境
8
作者 郝鑫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6期115-120,共6页
夏目漱石作为日本“国民作家”,其文学作品内容丰富、思想精深、形式多样。他凭借自身对于文学和绘画两种艺术门类的深刻理解,将绘画艺术的要素、特征和技巧融入文学创作,晚年更是以“诗画”交融的艺术形式创作了诸多诗作,并成就了其文... 夏目漱石作为日本“国民作家”,其文学作品内容丰富、思想精深、形式多样。他凭借自身对于文学和绘画两种艺术门类的深刻理解,将绘画艺术的要素、特征和技巧融入文学创作,晚年更是以“诗画”交融的艺术形式创作了诸多诗作,并成就了其文学风格中独特的“诗画人生”。可以说,“绘画”艺术以其独有的方式渲染了夏目漱石的内在精神图式和文学精神追求,并深刻影响了他的文学创作形式与内容,成就了其文学世界中充满诗画元素的独特“文学时空意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目漱石 诗与画 时空意境
下载PDF
从夏目漱石青少年时期论文看其基本精神结构的形成
9
作者 张小玲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0年第5期99-105,共7页
在夏目漱石的《正成论》、《观菊花偶记》、《中学改良策》、《关于文坛平等主义代表者惠特曼的诗》等青少年时期的一些主要论文中,已经显示了漱石基本精神结构的主要特征:在汉文学中的"修身、治国、平天下"的儒学思想占据其... 在夏目漱石的《正成论》、《观菊花偶记》、《中学改良策》、《关于文坛平等主义代表者惠特曼的诗》等青少年时期的一些主要论文中,已经显示了漱石基本精神结构的主要特征:在汉文学中的"修身、治国、平天下"的儒学思想占据其主要精神领域的同时,汉文学中的"文"所赋予历来知识分子的对现实生活的距离感和批判眼光也成为漱石日后保持部分独立精神的思想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目漱石 精神结构
下载PDF
中国古代文学观照下的夏目漱石汉诗解读
10
作者 赵海涛 《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1期72-75,共4页
夏目漱石被认为是日本近代汉文学史上汉诗人的代表,其一生所创作的近二百首汉诗受到中国古代文学的影响甚大。从自幼受到中国古代文学巨大影响,到面对西方文化舶来的时代现实,无论是儒家的"经世济民",还是佛禅的隐遁出世,在... 夏目漱石被认为是日本近代汉文学史上汉诗人的代表,其一生所创作的近二百首汉诗受到中国古代文学的影响甚大。从自幼受到中国古代文学巨大影响,到面对西方文化舶来的时代现实,无论是儒家的"经世济民",还是佛禅的隐遁出世,在其毕生的汉诗写作中,都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对精神世界的坚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目漱石 汉诗创作 中国古代文学 影响研究
下载PDF
漱石文学与武士道 被引量:3
11
作者 谭艳红 《外国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15-119,129,共6页
武士道是传统日本人灵魂的最高准则。在日本 ,武士道有佛教、神道教、孔孟之道的儒家学说几个思想渊源。日本历史上 ,武士阶层作为政治精英存在的时间长达千余年 ,然至漱石所处的明治大正时期 ,武士阶层的社会地位已大幅度下降 ,“武士... 武士道是传统日本人灵魂的最高准则。在日本 ,武士道有佛教、神道教、孔孟之道的儒家学说几个思想渊源。日本历史上 ,武士阶层作为政治精英存在的时间长达千余年 ,然至漱石所处的明治大正时期 ,武士阶层的社会地位已大幅度下降 ,“武士”已成为一个转身而去的历史背影 ,但是武士人格、武士精神、武士道已经融进了日本民族的血液中 ,漱石的文学中经常闪现着这个历史背影。本文拟从三个角度把握漱石文学中人物的武士道精神实质 :“克己”的性格倾向 ;重视名誉的价值取向 ;“死”的情结及恩义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 情结 士阶层 人物 为政 士人 灵魂 武士 存在 佛教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