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1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关于国家治理能力的一般理论——探索世界政治(比较政治)研究的新范式 被引量:85
1
作者 杨光斌 《教学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5-22,共18页
社会科学的价值在于其对时代性问题的回应和解决,但是在观念化的世界政治中,"时代主题"可能是有违世界真相的一种虚幻,由此而产生的研究范式只能误导思想界乃至有关国家的政治发展,比较政治学中的研究现代化主题的结构功能主... 社会科学的价值在于其对时代性问题的回应和解决,但是在观念化的世界政治中,"时代主题"可能是有违世界真相的一种虚幻,由此而产生的研究范式只能误导思想界乃至有关国家的政治发展,比较政治学中的研究现代化主题的结构功能主义范式(1950s—1970s)和研究民主化主题的转型学范式(1980s—2010s)均有此嫌疑,因此比较政治学迫切需要替代性的新主题和新范式。鉴于转型范式的失败即第三波民主化之后"无效民主"的普遍性,西方也提出了种种治理理论,但是这些理论只不过基调不变的社会中心主义的民主化理论——发展理论的新说法而已,它们依然是西方国家自己的内在需要而非发展中国家的实际需要。本文强调,即使在政治主题为"治理"的时代,治理的核心是治理能力问题,而理解国家治理能力理论的前提离不开古老的但是已经变化后的国家权力理论,国家权力的基本面向及其内在的逻辑关系直接影响着大国兴衰,这是大历史的线索,也是"反事实法"的比较政治研究的发现。据此,国家治理能力其实是协调国家权力关系的能力,它由"体制吸纳力—制度整合力—政策执行力"构成,作为一种祛价值化的实践性理论,具有系统性、分层性和非对称性的特征。不同于比较政治学前60年流行的意识形态化的必然是"制造问题"的研究范式,国家治理能力理论的追求是为了"解决问题"。以国家治理能力理论研究世界政治,发现不同的国家在不同层面各有长短,均面临不同层面的治理危机,不存在包治百病的对所有国家都适用的总体性"解决方案"。国家治理能力理论是一种基于中国历史文化和政治发展而演绎出来的、并具有亚里士多德式政治学的学术而非观念至上的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较政治学 国家治理能力 国家权力 体制吸纳力 制度整合力 政策执行力
原文传递
习近平的国家治理现代化思想论析 被引量:66
2
作者 许耀桐 《上海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7-22,共6页
习近平关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系统论述,已形成完整的国家治理思想,是党执政的重要理念。国家治理现代化是执政发展的最新阶段,具有十分丰富的理论内涵,包含两层重要的含义:一是不能割断与本国历史和文化的联系,也不能割断与世界社会主义... 习近平关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系统论述,已形成完整的国家治理思想,是党执政的重要理念。国家治理现代化是执政发展的最新阶段,具有十分丰富的理论内涵,包含两层重要的含义:一是不能割断与本国历史和文化的联系,也不能割断与世界社会主义历史和社会主义国家已有的实践之间的联系,重要的是要善于从中总结经验教训,二是对国外的治理理论和治理的经验与做法,既不能生搬硬套,也不能排斥拒绝,而要很好地进行吸收借鉴。国家治理现代化是继"四化"之后提出的"第五化",随着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第五化"的提出,使我们对于现代化的整体认识渐趋完善。国家治理现代化是一个体系性的结构,表现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系统。国家治理体系涵盖七大领域的治理,国家治理能力系统涵盖十大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 国家治理 现代化 治理体系 治理能力
原文传递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制度安排:从社会分工理论观瞻 被引量:52
3
作者 宣晓伟 《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51-159,共9页
国家治理体系是一国在自身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的目标影响下,为其集体行动所采取的一系列经济、政治等制度安排和具体技术手段。从社会分工理论的视角来看,现代化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能够适应和促进社会分工不断深化的一整套制度... 国家治理体系是一国在自身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的目标影响下,为其集体行动所采取的一系列经济、政治等制度安排和具体技术手段。从社会分工理论的视角来看,现代化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能够适应和促进社会分工不断深化的一整套制度安排和技术手段。中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质上是要顺应社会分工不断深化的需要,从碎片化的一元治理模式逐渐转变为网络型多元治理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分工理论 国家治理体系 国家治理能力 国家现代化
下载PDF
论国家治理能力生产机制的三重维度 被引量:42
4
作者 王浦劬 汤彬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65-72,120,共9页
国家治理能力作为国家特有的"潜能",并非天然发挥作用,在由休眠状态到显性释放之间存在着复杂的能力生产环节和生产机制。本质上,它们可以被还原为"组织资源""价值资源"和"物质资源"三种质料... 国家治理能力作为国家特有的"潜能",并非天然发挥作用,在由休眠状态到显性释放之间存在着复杂的能力生产环节和生产机制。本质上,它们可以被还原为"组织资源""价值资源"和"物质资源"三种质料在对应的加工机制-国家结构的聚合机制、国家行动的合法化机制、国家组织的延展机制的合成和作用之下,转化为实际执行效能的显化过程。资源要素、机制与国家治理能力之间构成了一个明确的关系函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国家主义 国家能力 治理能力 来源 机制
原文传递
国家治理转型的纵向维度——基于央地关系改革的法治化视角 被引量:41
5
作者 封丽霞 《东方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54-64,共11页
央地关系是当代中国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一个核心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央地关系改革采取的是一种渐进式实验主义思路,权力的上收与下放整体上呈现"弱制度化"的特点。现实当中,央地关系的改革与调整很大程度上依靠的是运动式... 央地关系是当代中国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一个核心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央地关系改革采取的是一种渐进式实验主义思路,权力的上收与下放整体上呈现"弱制度化"的特点。现实当中,央地关系的改革与调整很大程度上依靠的是运动式治理、专项治理、压力型治理等非常规手段,尽管能够快速解决一些久拖不决的治理难题,但是并没有实现对传统国家治理模式的突破,也难以有效避免央地关系的"统死放乱"怪圈和周期性震荡。欲实现国家纵向治理的现代化转型与升级,必须加强以国家法治为中心的央地关系制度建设,以央地关系法治化来提升国家的整体治理能力。如此才能从国家制度建设层面维护中央权威,也才能真正形成既有秩序又有活力的地方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治理能力 纵向治理结构 央地关系 弱制度化 法治化视角 渐进式实验主义
下载PDF
国家审计与国家治理能力:一个理论分析框架 被引量:30
6
作者 戚振东 张权 尹平 《审计与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9,共9页
理解国家审计在国家治理能力建设中的作用,是有效推动国家审计服务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前提。从分权与权力制约监督的角度分析了国家治理能力的内涵,认为国家治理能力就是以权力配置和运行为基础,调配、运用社会资源,维护国家治理秩序... 理解国家审计在国家治理能力建设中的作用,是有效推动国家审计服务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前提。从分权与权力制约监督的角度分析了国家治理能力的内涵,认为国家治理能力就是以权力配置和运行为基础,调配、运用社会资源,维护国家治理秩序的能力。然后构建了基于权力制约监督的理论分析框架,对国家审计在国家治理能力建设中的作用进行研究。研究发现:国家审计在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发挥重要保障作用,具体表现在国家审计是国家治理资源管理现代化的监控机制、是政府依法行政的重要监督机制、是国家治理风险防控和国家治理秩序稳定的重要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治理能力 国家审计 分权制衡 审计创新 政府审计 国家治理路径 审计业务 权力制约监督
下载PDF
联根式流动:中国农村人口阶层分化与社会流动的隐蔽性特征 被引量:30
7
作者 王通 《求实》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77-89,共13页
农村人口向城市社会和非农产业流动既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农村人口对于生存机制变迁的理性反应。中国农村人口之所以在实现地域流动和职业流动的同时难以实现身份流动,既有政策因素和市场因素的阻滞,也有农村流动人口自身理性选... 农村人口向城市社会和非农产业流动既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农村人口对于生存机制变迁的理性反应。中国农村人口之所以在实现地域流动和职业流动的同时难以实现身份流动,既有政策因素和市场因素的阻滞,也有农村流动人口自身理性选择的原因。这种农村流动人口的"联根式流动"现象具有隐蔽性,对于农村流动人口的市民权利建设、乡村治理实践以及农村改革等均会产生一定的影响。这要求我们转变政策思维以应对流动社会的到来,同时采取"以时间换空间"的方法推进农村土地流转等制度改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人口 社会阶层 联根式流动 阶层分化 社会流动 国家治理能力 乡村治理 乡村振兴 土地流转
下载PDF
国家审计本质特征、审计结果公告能力与国家治理能力——基于81个国家的经验数据 被引量:30
8
作者 吴秋生 上官泽明 《审计与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4-22,共9页
选取不同审计体制、经济发展水平、民主程度的81个国家的面板数据,在对国家审计本质特征、审计结果公告能力与国家治理能力的相关指标进行界定和测度的基础上进行实证研究发现,国家审计独立性和审计对象确定权对审计结果公告能力有显著... 选取不同审计体制、经济发展水平、民主程度的81个国家的面板数据,在对国家审计本质特征、审计结果公告能力与国家治理能力的相关指标进行界定和测度的基础上进行实证研究发现,国家审计独立性和审计对象确定权对审计结果公告能力有显著的正作用,审计结果公告能力对国家治理在政府效能、法治水平和财政预算透明度方面也有显著的正作用,而不同审计体制下对审计结果公告能力在国家治理中作用的发挥并没有显著的正作用。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要加强审计独立性和权威性,推进审计结果公告制度,健全审计整改责任制,从而完善我国的国家审计制度,逐步形成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相适应的审计监督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审计本质特征 审计结果公告 国家治理能力 国家治理体系 审计公告制度 审计监督机制 国家审计 国家治理 政府审计
下载PDF
大数据对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作用及其提升路径 被引量:28
9
作者 李江静 《中共中央党校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4-50,共7页
大数据在助力形成协同治理的新格局、提升民主化治理的程度、提高治理决策的科学性、推动治理结构的网络化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我国在国家治理实践中,还存在缺乏"数据治国"的战略思维、缺乏完善的数据管理制度、缺乏充分... 大数据在助力形成协同治理的新格局、提升民主化治理的程度、提高治理决策的科学性、推动治理结构的网络化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我国在国家治理实践中,还存在缺乏"数据治国"的战略思维、缺乏完善的数据管理制度、缺乏充分开放的数据信息、缺乏成熟的技术与人才等问题。为此,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进一步提升大数据对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助推作用:提高"数据治国"意识,将其纳入国家战略;做好大数据顶层设计,突破"信息孤岛"藩篱;加大政务数据开放力度,完善信息安全立法;培养高端人才,加强技术研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数据 国家治理能力 现代化
原文传递
中国乡村基层治理的演进及内在逻辑 被引量:24
10
作者 何植民 陈齐铭 《行政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5-30,共6页
从建国后乡村基层治理的纵向发展来看,我国大体历经了改革开放前的"政社合一"、改革开放后的"乡政村治"和新时期的"多元善治"三个阶段,尽管这三个阶段的治理环境及治理的主体内容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但不... 从建国后乡村基层治理的纵向发展来看,我国大体历经了改革开放前的"政社合一"、改革开放后的"乡政村治"和新时期的"多元善治"三个阶段,尽管这三个阶段的治理环境及治理的主体内容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但不论是过去突出国家行政力量的治理理念,还是如今强调自治属性的治理模式,实质上都是国家在特定的治理环境下实现其在乡村基层社会治理能力的体现。而在当今乡村基层治理现代化转型和国家治理现代化持续推进的背景下,以原有模式为基础并立足于本土因地制宜的创新探索和以国外成熟的治理经验作为参照并充分与我国国情相互结合的创新探索,为新时期乡村基层治理的改革与创新指引和提供了新的方向和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基层治理 国家治理能力 历史演进 内在逻辑
原文传递
论国家治理能力及其现代化 被引量:20
11
作者 丁志刚 《上海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60-67,共8页
国家治理是国家按照某种既定的秩序和目标,遵循一定的治理价值取向,对全社会的运行与发展包括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领域进行的计划、组织、协调、规范、支配和控制的活动过程;国家治理能力是国家宏观上统筹各个领域治理,运用... 国家治理是国家按照某种既定的秩序和目标,遵循一定的治理价值取向,对全社会的运行与发展包括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领域进行的计划、组织、协调、规范、支配和控制的活动过程;国家治理能力是国家宏观上统筹各个领域治理,运用国家制度管理社会各方面事务,使之相互协调、共同发展的能力。国家治理具有主体多元、方式多样、过程多向互动、结构稳定平衡、价值多元等特点。国家治理能力既直接影响着国家治理的绩效,也间接影响着国家的综合国力。推进国家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主要是推进国家治理体制机制现代化、国家治理法律法规现代化以及国家治理方式科学化、民主化、程序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治理 国家治理能力 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
原文传递
“不变体制变机制”:基层治理中的机制创新与体制活力——以新邵县酿溪镇“片线结合”为例 被引量:18
12
作者 杨华 《公共管理与政策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55-71,共17页
中国政府的一统体制与多元地方之间存在张力,削弱了有效治理。但是一统体制又蕴含巨大的优势,若能转化为治理效能,则可极大促进有效治理。基层政府针对具体的治理事务,根据自身资源禀赋和约束条件,创制创新不同的治理机制,以充分调动和... 中国政府的一统体制与多元地方之间存在张力,削弱了有效治理。但是一统体制又蕴含巨大的优势,若能转化为治理效能,则可极大促进有效治理。基层政府针对具体的治理事务,根据自身资源禀赋和约束条件,创制创新不同的治理机制,以充分调动和合理配置体制资源,推动体制资源与治理事务精准有效对接。"片线结合"是基层治理机制创新的范例,在具体运行中实现了人与事、领导与干部、一线工作与干部培养、授权与控权、人员配置与干部激励的有机匹配,激活了体制资源,降低了治理成本,增强了基层治理能力。适时、灵活、有针对性的治理机制创新,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政府体制统一性、稳定性、分割性、有限性与地方治理事务异质性、变化性、综合性、无限性之间的矛盾问题,从而弥合了一统体制与多元地方之间的张力,将体制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实现了有效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治理 央地关系 机制创新 条块关系 国家能力
原文传递
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政策设计:着眼“十三五” 被引量:19
13
作者 杨宜勇 曾志敏 《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98-111,共14页
作为国家治理的一个子系统,中国社会治理在"十三五"及此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所要解决的一个核心问题是如何在新常态条件下通过全面的社会治理创新来实现社会系统的现代化改造,从而内在地支撑国家现代治理体系以及增强国家现... 作为国家治理的一个子系统,中国社会治理在"十三五"及此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所要解决的一个核心问题是如何在新常态条件下通过全面的社会治理创新来实现社会系统的现代化改造,从而内在地支撑国家现代治理体系以及增强国家现代治理能力。中国社会治理的现代化不是西方化,而是在社会体制与社会建设层面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进一步完善。着眼于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国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顶层设计是一个亟需认真对待的复杂性治理问题,并不能期待一蹴而就,具体体制机制设计需要在顶层设计与治理实践的互动中不断探索、改革与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治理现代化 社会治理机制 国家治理能力
下载PDF
乡村振兴战略与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耦合机理 被引量:19
14
作者 马华 马池春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63-70,共8页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国家治理实践与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之间存在高度耦合,乡村振兴战略同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之间同样存在强耦合性。一方面,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过程包含了一定的国家治理能力需求,包括顶层设计与制度供给能力、资源配置...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国家治理实践与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之间存在高度耦合,乡村振兴战略同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之间同样存在强耦合性。一方面,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过程包含了一定的国家治理能力需求,包括顶层设计与制度供给能力、资源配置能力、乡村治理体系建构能力等,当实践过程出现治理能力需求同治理能力供给低匹配困境时,这种需求便转化为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直接动力,进而推动国家在制度建设与制度执行、全面深化改革、综合发展与协调发展、国家与乡村社会关系协调等方面的治理能力变革。另一方面,国家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建设则为乡村振兴战略顺利实施提供了治理能力保障,具体体现在激发主体活力、提升发展的有序性、增强资源配置效率、减少政策执行阻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战略 国家治理能力 国家治理现代化
原文传递
“减税降费”与地方财政解困:基于国家治理效能视角分析 被引量:19
15
作者 段龙龙 叶子荣 《经济体制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22-128,共7页
"减税降费"作为有效降低宏观税负、充分释放市场主体活力、从而应对经济下行压力的战略性政策,经历了渐进式扩围、走向深化和制度常态化三阶段演变过程。由于财税制度优势尚未有效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减税降费在新时代引发了... "减税降费"作为有效降低宏观税负、充分释放市场主体活力、从而应对经济下行压力的战略性政策,经历了渐进式扩围、走向深化和制度常态化三阶段演变过程。由于财税制度优势尚未有效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减税降费在新时代引发了较为严重的地方财政失衡困境。当前,"减税降费"与地方财政平稳运行之间的矛盾,主要是由地方政府"增长型财力汲取"行为扭曲、财政预算管理制度不健全和地方税体系缺失三大原因所致。要在推动"减税降费"实质性落地背景下实现地方财政解困,必须立足于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财税制度优势转变为国家治理效能角度制定对策,从强化地方政府财政综合保障能力、推动地方政府向"绩效要财力"转型和重塑央地财政关系新格局三个方位构筑应对"减税降费"财政压力的制度体系和实现机制,以促进地方财政平稳高效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税降费 地方财政解困 国家治理能力 财政可持续性
原文传递
我国城市治理现代化的范式选择与路径构想 被引量:18
16
作者 王浦劬 雷雨若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91-99,151,共10页
城市治理作为国家治理体系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在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具有枢纽作用。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城市治理现代化面临着诸多难题与挑战。如何推动政府变... 城市治理作为国家治理体系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在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具有枢纽作用。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城市治理现代化面临着诸多难题与挑战。如何推动政府变革和创新实现城市治理现代化,成为实现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性问题。通过分析政府创新内涵及其演进过程、城市治理的理论渊源及其价值内涵,可以显明城市政府创新与城市治理现代化的内在关联:创新价值决定城市治理的成就,创新能力决定城市治理能力,城市政府创新程度决定城市治理水平;反过来,城市治理现代化不但可以优化政府创新的空间和社会环境,也是城市政府创新的路径。因此,政府创新是实现我国城市治理现代化的首选范式,城市政府以治理理念创新实现城市治理现代化思想引领,以城市治理体制机制创新开辟城市治理现代化路径,以科技创新推进城市治理的可持续发展,以文化创新推动城市治理的软实力建设,可以推动我国城市治理现代化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府创新 城市治理现代化 国家治理能力 范式选择 路径构想
原文传递
我国应急语言服务人才数据库建设刍议 被引量:17
17
作者 沈索超 黄雅琳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4期19-25,共7页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中,我国语言学人自发组建了"战疫语言服务团",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应急语言服务实践。目前,我国应急语言服务的体系尚不完善,应急语言服务人才缺失,亟需将各类人才聚集在一起,建立应急语言服务...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中,我国语言学人自发组建了"战疫语言服务团",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应急语言服务实践。目前,我国应急语言服务的体系尚不完善,应急语言服务人才缺失,亟需将各类人才聚集在一起,建立应急语言服务人才数据库。应急语言服务人才数据库的建立有其必要性和可行性,有自己的建设目标、人员结构和管理特色及运作方式,应加强对应急语言服务人才的关注,有效发挥语言人才在突发公共事件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急语言服务 数据库 国家治理能力
下载PDF
国家治理“3+1”架构下的财政能力集——基于公共风险视角的分析 被引量:17
18
作者 陈龙 《财政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21-32,共12页
财政能力是国家能力的基础和核心。从财政汲取能力和公共产品供给能力研究财政能力,并以财政收入的量和财政支出的效率作为衡量标准,不能充分揭示财政能力的内在特质,并限制了其在国家治理中的作用。本文分析了财政能力的基本问题,并提... 财政能力是国家能力的基础和核心。从财政汲取能力和公共产品供给能力研究财政能力,并以财政收入的量和财政支出的效率作为衡量标准,不能充分揭示财政能力的内在特质,并限制了其在国家治理中的作用。本文分析了财政能力的基本问题,并提出"需要"的满足过程亦即风险的形成过程,"三种需要"的矛盾运动是公共风险产生的根源,防范和化解公共风险是财政能力的逻辑起点和最终体现。从公共风险视角,基于国家治理的"3+1"架构,提出了政府治理、市场治理和社会治理中的财政能力集,以及财政在伦理道德中的规范和引导能力,并提出风险分配的公平与正义是财政的基本伦理。本文还提出这些财政能力并非平行的,而是具有层次性。财政能力的延展,呈现出不均衡向均衡动态发展、协调性日趋增强等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治理 公共风险 财政能力
原文传递
国家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状况与优化建议 被引量:16
19
作者 李清彬 宋立义 申现杰 《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2-24,共13页
国家应急管理体系是由目标体系、组织体系、防控体系和支撑保障体系构成的有机系统。我国应急管理体系既具有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强大的制造能力和资源调配能力、新技术新工具广泛渗透应用等显著优势,也存在“两个不协调”“三个不平衡... 国家应急管理体系是由目标体系、组织体系、防控体系和支撑保障体系构成的有机系统。我国应急管理体系既具有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强大的制造能力和资源调配能力、新技术新工具广泛渗透应用等显著优势,也存在“两个不协调”“三个不平衡”“四个不适应”等问题。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重视程度空前提升、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推进等提供了有利机遇,但突发事件发生频率加快,复杂性、危害性加大,经济社会发展提出更高要求等构成了新的挑战。应在总体国家安全观、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框架下,以科学正确的理念引导行动,通过制度改革创新和技术研发应用两条路径,加快健全组织体系、完善全链条防控体系、夯实支撑保障体系,积极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为经济社会安全发展、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急管理体系 国家治理体系 国家治理能力
下载PDF
简政放权的边界及其优化 被引量:14
20
作者 华生 蔡倩 汲铮 《中国工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5-22,共18页
党的十八大以来简政放权力度空前,但回顾历史上出现过的反复,我们还不能掉以轻心。简政放权只有合理划定其边界,识别冗余程序与必要行政规则的界限,才能避免历史上"一收就死,一放就乱,乱了再收"的循环,巩固和深化改革成果。为... 党的十八大以来简政放权力度空前,但回顾历史上出现过的反复,我们还不能掉以轻心。简政放权只有合理划定其边界,识别冗余程序与必要行政规则的界限,才能避免历史上"一收就死,一放就乱,乱了再收"的循环,巩固和深化改革成果。为此,本文重新梳理政府行政职能,尝试借助委托代理理论,构建政府—申请者的两层次模型,来探寻简政放权的边界及其优化,并将其拓展为中央政府—地方政府—申请者模型来分析中央政府向地方政府的放权。本文将规则多少作为独立变量引入模型,通过对政府和申请者进行成本收益分析,得出信息不对称前提下,政府为追求社会福利最大化,在提供服务、分配资源时应该如何确定各类规则的最优量。这需要在政府服务职能领域,跟随信息和大数据时代步伐,让信息而非申请对象"跑路",大幅度减少和简化过时的规则和程序,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在政府监管职能领域,根据外部性范围和强弱采取针对性有加有减的监管措施,促进社会总福利的帕累托改进。在政府分配有限准入资源领域,按照规则对信息的可识别度进行程序上的流程再造和深层次解构,舍弃对配置筛选过程中提供无效或过高成本信息的规则。对于中央向地方的放权,在不影响"全国一盘棋"和市场公平竞争的同时,遵循效率优先原则,把因地制宜的规则制定权下放给地方。通过合理精准的简政放权,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简政放权 委托代理理论 国家治理体系 治理能力现代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