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六家诗名物疏》:《诗经》名物疏集大成之作
1
作者 韩立群 周小艳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244-246,共3页
明代出现了一大批《诗经》名物著作,而在众多注疏中,冯复京的《六家诗名物疏》以引用材料广博、分类精细、详于考辨为四库馆臣所赞赏。冯复京的《六家诗名物疏》在《诗经》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和显著的学术价值。
关键词 冯复京 名物 诗经 《六家诗名物疏》
下载PDF
《译语类解》在李朝时期的文献传承及影响
2
作者 张述娟 李凡 《现代语文》 2020年第4期62-66,共5页
《译语类解》成书于肃宗大王年间,是现存最早的"类解书"。此书的编撰体例由之前的《译语指南》传承而来,同时,它也对后世的《蒙语类解》《方言类释》等"类解书"的体制特点产生了深刻影响。此书所记语音、词汇对李... 《译语类解》成书于肃宗大王年间,是现存最早的"类解书"。此书的编撰体例由之前的《译语指南》传承而来,同时,它也对后世的《蒙语类解》《方言类释》等"类解书"的体制特点产生了深刻影响。此书所记语音、词汇对李朝学人研究音韵、考证名物等提供了重要例证,对汉字传播史及中韩文化交流等研究亦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译语类解》 《译语指南》 质正 名物
下载PDF
析《墨经》“以名举实”的名实观
3
作者 张万强 《职大学报》 2013年第5期18-21,65,共5页
《墨经》"以名举实"的名实观,涉及到的是"名"对于"实"的指称问题。根据所指称之"实"的不同情况,《墨经》对"名"进行了不同的分类。《墨经》认为,名不必实,实不必名,名实之间并非一... 《墨经》"以名举实"的名实观,涉及到的是"名"对于"实"的指称问题。根据所指称之"实"的不同情况,《墨经》对"名"进行了不同的分类。《墨经》认为,名不必实,实不必名,名实之间并非一一对应关系。与实指的指称方式相比,用"名"来指称"实"更具概括性和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墨经 指称 以名举实
下载PDF
先秦语言名实之辩流变述略 被引量:1
4
作者 乔彩玲 《郑州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7年第4期74-77,共4页
先秦诸子对语言问题的讨论有错综复杂、相互交错的流变——孔老发轫、墨子承上启下、惠施和公孙龙拓展、庄子深掘、荀子集成,还有其他诸子参与其中,使得名实之辩成为主流,表现为显性特征,言意关系从暗流、浮出到凸现,构成了先秦语言发... 先秦诸子对语言问题的讨论有错综复杂、相互交错的流变——孔老发轫、墨子承上启下、惠施和公孙龙拓展、庄子深掘、荀子集成,还有其他诸子参与其中,使得名实之辩成为主流,表现为显性特征,言意关系从暗流、浮出到凸现,构成了先秦语言发展的大致轮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诸子 语言问题 名实之辩 言意关系
下载PDF
汉魏《诗》学发展与《诗经》名物释义
5
作者 李娜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3期64-74,共11页
《诗》中富含名物,《诗》作为经学典籍,其价值观念的构建是以实实在在的名物为基础的。后世对《诗》中名物的不断阐释,构成《诗经》名物学,成为《诗》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汉魏《诗》学演进与价值构建中,对于名物的释义有着清晰的发展线... 《诗》中富含名物,《诗》作为经学典籍,其价值观念的构建是以实实在在的名物为基础的。后世对《诗》中名物的不断阐释,构成《诗经》名物学,成为《诗》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汉魏《诗》学演进与价值构建中,对于名物的释义有着清晰的发展线索与明确的内容表达。两汉经学今古文交错发展,《诗经》名物释义以“随文释义”为基本方式,释义形式灵活,内容丰富多样;魏晋南北朝经学衰微,以王郑之争、南北之争为背景,《诗经》名物释义在“随文释义”的基础上,出现以《陆疏》为代表的摆脱经学束缚而“独立阐释”的发展模式,且对后世影响深远。在此基本路径下,汉魏《诗经》名物释义整体上体现着以“伦理政治表达”“语言文字训诂”“名物本体疏解”为主的表达内容。这些内容对唐代《毛诗正义》的成书产生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魏 《诗经》 名物释义 阐释路径
下载PDF
《唐僧取经图册》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6
作者 刘涤宇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3期312-316,324,共6页
《唐僧取经图册》展示了玄奘西游故事发展演变过程中一个独特的故事系统,所绘内容也体现了其绘制年代的物质文化、宗教信仰乃至对异域空间的想象。但由于旁证材料不足以及《图册》题签和图绘内容的部分错乱,使其在进入学术视野的近30年... 《唐僧取经图册》展示了玄奘西游故事发展演变过程中一个独特的故事系统,所绘内容也体现了其绘制年代的物质文化、宗教信仰乃至对异域空间的想象。但由于旁证材料不足以及《图册》题签和图绘内容的部分错乱,使其在进入学术视野的近30年时间里,研究成果相对有限。文章对《图册》的既有研究成果进行了回顾和整理,同时对进一步研究可能的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僧取经图册》 玄奘西游故事 名物考证 断代
下载PDF
生物学验证法与汉语植物命名探求
7
作者 谭宏姣 纪颖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4期1-4,共4页
名物考证,尤其是汉语植物命名探求在语言学界是公认的难题,探讨科学的名物探源方法尤为重要。本文认为,科学的名物训诂方法应是语源学与现代植物科学相结合,其中生物学验证法不仅为"因声求义"法提供旁证,还可辨析歧训异说,匡... 名物考证,尤其是汉语植物命名探求在语言学界是公认的难题,探讨科学的名物探源方法尤为重要。本文认为,科学的名物训诂方法应是语源学与现代植物科学相结合,其中生物学验证法不仅为"因声求义"法提供旁证,还可辨析歧训异说,匡正旧说谬论,在汉语植物命名探求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名物考证 生物学验证法 植物命名
下载PDF
论鹦鹉在赋体文学中的文化内涵 被引量:2
8
作者 赵金平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第4期9-13,共5页
古人名物就为物赋予文化意蕴,鹦鹉亦是如此,或寓意祥瑞与智慧,或譬喻仁义与孝道,抑或阐明道理等。而赋体文学通过铺陈"鹦鹉"这一名物的形貌、特性及遭际,观物赋德,托物言志,或抒发生不逢时的愤懑,或感慨羁栖流落的坎坷,或借... 古人名物就为物赋予文化意蕴,鹦鹉亦是如此,或寓意祥瑞与智慧,或譬喻仁义与孝道,抑或阐明道理等。而赋体文学通过铺陈"鹦鹉"这一名物的形貌、特性及遭际,观物赋德,托物言志,或抒发生不逢时的愤懑,或感慨羁栖流落的坎坷,或借以赞美"英才",或譬喻君子德行,或颂扬君王懿德,或规劝世人谨言慎行,抑或感叹生离死别等,使其文化内涵更加丰富。此亦反映了鹦鹉同题赋深刻的道德观照及与儒家诗教的关合与疏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鹦鹉 名物 鹦鹉赋 文化内涵
下载PDF
“名伦等物不失其理”——董仲舒的“物”哲学
9
作者 张靖杰 《衡水学院学报》 2022年第5期54-61,共8页
儒家素来有重视“名物”的传统。在《春秋繁露》对于“名号”的论述中,亦涉及“名物”的议题。与孔子之《诗》教主张“多识草木鸟兽之名”,突出名物故训的含义不同,董仲舒所谓“名物”指的是以“名”命“物”的基本规定。而董子以《春... 儒家素来有重视“名物”的传统。在《春秋繁露》对于“名号”的论述中,亦涉及“名物”的议题。与孔子之《诗》教主张“多识草木鸟兽之名”,突出名物故训的含义不同,董仲舒所谓“名物”指的是以“名”命“物”的基本规定。而董子以《春秋》诠释为基础,所主张的“名伦等物”则兼人伦与庶物而为言。这一点在对于“名”所具有的“真物”与“别物”的分析中可以进一步说明。“名之为言真”,勾连起“名”与“物”的关联;“名”之能“别物”则分殊万物,并赋予秩序,对“物”而言则是“理”,对“人”而言即是“义”。而万物系之于天,又以阴阳之耦合、类推之方式勾连为一个相互关联的世界图式。这正是“物”作为代表一切存在者,却“日用而不知”的范畴在董仲舒整个思想架构中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董仲舒 名物 《春秋繁露》
下载PDF
“胡”的意义引申与相关事物名称刍议
10
作者 刘梦莹 《现代语文》 2019年第3期24-28,共5页
"胡"本义为"颔下垂肉",由此产生的事物名称有"胡袋、胡皴、鹈鹕"等;"胡"引申为"喉"义,"胡咙、胡夷鱼"等词语中即用此义;又引申为"胡须"义,相关的事物名称有&qu... "胡"本义为"颔下垂肉",由此产生的事物名称有"胡袋、胡皴、鹈鹕"等;"胡"引申为"喉"义,"胡咙、胡夷鱼"等词语中即用此义;又引申为"胡须"义,相关的事物名称有"胡孙、蝴蝶"等;又引申为"西北部民族"义,与此相关的事物名称有"胡琴、胡笳、胡饼、胡蒜、胡萝卜、胡瓜、胡豆、胡椒、胡服"等;又引申为"大"义,使用此义的名称词语有"胡鳙、胡沙、胡考、胡耉"等。分析"胡"的意义引申情况,能够解开"胡"类事物名称的命名之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义引申 事物名称
下载PDF
初谈名物训诂 被引量:8
11
作者 黄金贵 《语言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27-33,共7页
训诂应分一般训诂与名物训诂。通过或结合训解直接或间接名物来训释词义者,为名物训诂。它可以扩大训诂面,增加训诂效用,提高训诂成功率、精准度。作名物训诂有四条章法:定物点、训名物、理古训、用多证。
关键词 名物 训诂 传统训诂 名物互求 文化史证 考古文物证
原文传递
洛阳西朱村曹魏墓犕1出土石楬名物考(七则) 被引量:1
12
作者 欧佳 《出土文献》 CSSCI 2023年第1期107-124,158,共19页
河南洛阳西朱村曹魏墓M1出土的三百余枚石楬记录了丰富的随葬物品。本文在前人整理研究的基础上,对其中部分内容再做考释并加以补正,认为“受福”或当是瑞兽之名;“黻翣”应为丧葬所用棺饰;“篝笼”或宜作熏笼之用;“複席”应是双层席,... 河南洛阳西朱村曹魏墓M1出土的三百余枚石楬记录了丰富的随葬物品。本文在前人整理研究的基础上,对其中部分内容再做考释并加以补正,认为“受福”或当是瑞兽之名;“黻翣”应为丧葬所用棺饰;“篝笼”或宜作熏笼之用;“複席”应是双层席,“薦”则是坐席;“宛下”即鞋名“"下”;“墨一蠡”即“墨一螺”,指一枚墨锭;石楬记录的“帐上璧”“璧珮”之类当是帐中及室内的悬璧之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曹魏墓 石楬 名物
下载PDF
《穆天子传》中礼品类名物选释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炳海 《中国文化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64-76,共13页
《穆天子传》记载的穄,指的是具有粘性的谷类作物,对它的误解来自南北语言的隔阂。牥牛指形体状态横向发达的牛,它的这种含义源自文字构形从方。枝斯之石指旁逸斜出形态的怪石,枝斯二字均有离析之义。周穆王向西行沿线部落首领所赠送的... 《穆天子传》记载的穄,指的是具有粘性的谷类作物,对它的误解来自南北语言的隔阂。牥牛指形体状态横向发达的牛,它的这种含义源自文字构形从方。枝斯之石指旁逸斜出形态的怪石,枝斯二字均有离析之义。周穆王向西行沿线部落首领所赠送的礼品,把中土的纺织品、服饰、工艺品、颜料、调料传入西部边远地区,其中纺织品包括宽丝带,服饰有皮革制成的衣带。工艺品体现出周人的吉祥观念,朱饰贝带和红色颜料,则是把周族尚赤的习俗传播到西部边远地区。桂、姜名称的生成,源于这两种植物本身的形态属性及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穆天子传 礼品 名物 考释
原文传递
许谦名物训释的另一种视角
14
作者 曹继华 冯新华 《绥化学院学报》 2011年第4期94-96,共3页
名物训释是《诗经》学值得关注的一个问题。元代许谦《诗集传名物钞》以陆玑《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蔡卞《毛诗名物解》等名物训释为基础,用朱熹《诗集传》作蓝本,关注《诗经》经传义理的阐发,将名物训释和诗义相结合,展示了名物训释... 名物训释是《诗经》学值得关注的一个问题。元代许谦《诗集传名物钞》以陆玑《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蔡卞《毛诗名物解》等名物训释为基础,用朱熹《诗集传》作蓝本,关注《诗经》经传义理的阐发,将名物训释和诗义相结合,展示了名物训释的另一种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许谦 《诗集传名物钞》 名物训释
下载PDF
“译”与“道”
15
作者 路斯琪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第4期125-128,共4页
《道德经》是我国道家文化的经典。作为开篇之笔"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传达出思维、语言、表达之间的内在联系,和翻译有共通之处。这篇文章对"道"进行研究,从"道"与"译"的关系入手,尝试... 《道德经》是我国道家文化的经典。作为开篇之笔"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传达出思维、语言、表达之间的内在联系,和翻译有共通之处。这篇文章对"道"进行研究,从"道"与"译"的关系入手,尝试从另外一个角度对"译"及有关"译"的问题做出解答,并将翻译研究上升到文化层面,用文化的多样性丰富翻译的内涵,从而更好地认识翻译的本质以指导翻译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 文化视角
下载PDF
《诗经》“卷耳”名实辨证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鹏飞 《长江学术》 2013年第4期121-124,共4页
《诗经》"卷耳"究是何物,一直以来存在误解,多把"卷耳"误作"苍耳",或误为"卷耳草"。梳理古今注解,结合诗句义理、物候环境并考之实物,可知"卷耳"即今所谓"地耳"(地软),是... 《诗经》"卷耳"究是何物,一直以来存在误解,多把"卷耳"误作"苍耳",或误为"卷耳草"。梳理古今注解,结合诗句义理、物候环境并考之实物,可知"卷耳"即今所谓"地耳"(地软),是真菌和藻类的结合体,喜长潮湿的地表,夏秋季雨后湿地常见,墨绿色,形似鼠耳,丛生如盘,可以为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经》 卷耳 地耳 名物考辨
下载PDF
“物名+颜色词”类造词法的认知研究
17
作者 罗菲 《红河学院学报》 2011年第1期75-77,共3页
造词法不仅是一种创造新词的方法,也是人们认识世界,表达世界的一种方式。"物名+颜色词"类造词法所创造的新词,也表示颜色,属于状态形容词,但它又有许多不同于其他颜色词及状态形容词的独有特色。细致分析这种不同,既有助于... 造词法不仅是一种创造新词的方法,也是人们认识世界,表达世界的一种方式。"物名+颜色词"类造词法所创造的新词,也表示颜色,属于状态形容词,但它又有许多不同于其他颜色词及状态形容词的独有特色。细致分析这种不同,既有助于我们对此类颜色词的理解与运用,又可以进一步剖析造词法的认知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名+颜色词” 造词法 认知 比喻造词
下载PDF
湖北红安方言农具类名物词解析
18
作者 江远胜 《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第4期82-87,共6页
湖北红安方言属于北方方言区江淮官话黄孝片,总体上与普通话较为接近。红安作为农业大县,其方言中包含大量有关农事、农具、农作物、农谚等方面的农业词汇,其中典型的农具类名物词有46个,可分为耕作类、锄头类、收割类、脱粒类、粮食加... 湖北红安方言属于北方方言区江淮官话黄孝片,总体上与普通话较为接近。红安作为农业大县,其方言中包含大量有关农事、农具、农作物、农谚等方面的农业词汇,其中典型的农具类名物词有46个,可分为耕作类、锄头类、收割类、脱粒类、粮食加工类、捆扎装载类、其他等七小类。从这些农具类名物词不仅可以窥见汉语词汇所保留的古义、古语词,还可以窥见红安传统农业文明以及现代农业生产的进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安方言 农具类 名物词
下载PDF
论尤凤伟小说“胶东味儿”中的方言运用因素
19
作者 隋清娥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2期33-43,共11页
"胶东味儿"主要指尤凤伟小说体现出的胶东地域文化特色。尤凤伟小说"胶东味儿"的表现与成因都很复杂。本文从方言运用角度,透过尤凤伟对地名物名、日常生活俗语、方言词语、方言修辞及民间歌谣等方言因素的运用,分... "胶东味儿"主要指尤凤伟小说体现出的胶东地域文化特色。尤凤伟小说"胶东味儿"的表现与成因都很复杂。本文从方言运用角度,透过尤凤伟对地名物名、日常生活俗语、方言词语、方言修辞及民间歌谣等方言因素的运用,分析与探究其小说中的胶东地域文化特色及成因。正是把胶东方言作为自己的语言底色,把胶东方言中富有地域文化特色和审美价值的成分运用于创作中,尤凤伟的小说才能够呈现出浓郁的"胶东味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尤凤伟 “胶东味儿” 地名物名 生活俗语 方言词语 方言修辞 民间歌谣
下载PDF
《诗经·卫风》之木瓜、木桃、木李名物考
20
作者 谷红丽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12年第7期84-86,共3页
"木桃"、"木李"应训为"桃子"、"李子",它们既非"木瓜"之别种,也非木刻之假果。"木瓜"、"木桃"、"木李"之"木"字,义取木生,以别于蔓生,同... "木桃"、"木李"应训为"桃子"、"李子",它们既非"木瓜"之别种,也非木刻之假果。"木瓜"、"木桃"、"木李"之"木"字,义取木生,以别于蔓生,同时它还是衬字,以使诗句整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经》 名物 木瓜 木桃 木李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