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O_(2)-水作用下页岩微观孔隙结构变化特征
1
作者 林魂 梅晶 +2 位作者 贾赛楠 黄俊和 董明达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6-94,共9页
为明确注CO_(2)提高页岩气开采过程中CO_(2)与水作用后对页岩微观孔隙结构的影响,采用X射线衍射、低温N_(2)吸附和低场核磁共振等实验方法,研究了原始页岩及纯盐水、注入压力为6和12 MPa的CO_(2)水溶液浸泡后页岩的矿物组成、孔径分布... 为明确注CO_(2)提高页岩气开采过程中CO_(2)与水作用后对页岩微观孔隙结构的影响,采用X射线衍射、低温N_(2)吸附和低场核磁共振等实验方法,研究了原始页岩及纯盐水、注入压力为6和12 MPa的CO_(2)水溶液浸泡后页岩的矿物组成、孔径分布和微观孔隙结构变化特征,并结合分形理论,获取了孔表面和孔体积的分形特征,明确了页岩中吸附孔隙和渗流孔隙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CO_(2)水溶液浸泡后,页岩中石英含量增大,黏土矿物和碳酸盐含量降低;随着CO_(2)注入压力的增加,微孔比表面积和总比表面积减小,平均孔径、核磁孔隙度和大孔孔体积比例增大,表明在CO_(2)水溶液的溶解作用下微孔和介孔逐渐向大孔转化;低温N2吸附和核磁共振(NMR)获得的分形维数均随CO_(2)注入压力的增加逐渐降低,表明页岩在CO_(2)水溶液浸泡后孔隙结构的非均质性和复杂性降低;孔表面分形维数DL1、DN1和孔体积分形维数DL2、DN2与总比表面积和总孔质量体积呈正相关性,这2个指标可分别用于表征页岩中的吸附孔隙和渗流孔隙特征,能够有效评价页岩气体吸附与渗流能力。研究成果为注CO_(2)高效开发页岩气提供了参考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 孔隙结构 CO_(2) 分形维数 核磁共振 n_(2)吸附 孔径分布
下载PDF
电化学固氮合成氨催化剂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王家祥 刘锦阳 徐立龙 《化工管理》 2023年第20期149-152,共4页
氨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及高含氢量的清洁能源,传统的Haber-Bosch合成氨工艺能耗高、排放大量CO_(2),亟需开发清洁、可持续的合成氨技术。鉴于操作条件温和、无二次污染、经济等优势,电化学固氮合成氨工艺应用前景广阔,开发更高效的催... 氨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及高含氢量的清洁能源,传统的Haber-Bosch合成氨工艺能耗高、排放大量CO_(2),亟需开发清洁、可持续的合成氨技术。鉴于操作条件温和、无二次污染、经济等优势,电化学固氮合成氨工艺应用前景广阔,开发更高效的催化剂是该技术的关键。文章总结了电催化氮还原过程的热力学特性和反应机理,通过不同金属复合、掺杂特定元素、非金属材料负载金属等方式可以提高电催化活性,综述了近几年金属基催化剂和负载型催化剂的设计合成策略及其应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氨 电化学 催化剂 n_(2)吸附 析氢反应
下载PDF
Influence of structural damage on evaluation of microscopic pore structure in marine continental transitional shale of the Southern North China Basin:A method based on the low-temperature N2 adsorption experiment 被引量:1
3
作者 Mei-Ling Han Xiao-Liang Wei +4 位作者 Jin-Chuan Zhang Yang Liu Xuan Tang Pei Li Zi-Yi Liu 《Petroleum Science》 SCIE CAS CSCD 2022年第1期100-115,共16页
Structural damage from sample preparation processes such as cutting and polishing may change the pore structure of rocks.However,changes in pore structure caused by this structural damage from crushing and its effect ... Structural damage from sample preparation processes such as cutting and polishing may change the pore structure of rocks.However,changes in pore structure caused by this structural damage from crushing and its effect on marine continental transitional shale have not been well documented.The changes of microscopic pore structure in marine continental transitional shale during the sample preparation have important research value for subsequent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shale gas.In this study,the pore structures of transitional shale samples from the Shanxi-Taiyuan Formation of the Southern North China Basin under different degrees of damage were analyzed through low-temperature N;adsorption experiments,combined with X-ray diffraction,total organic carbon,vitrinite reflectance analysis,and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The results showed that(1)With increasing structural damage,the specific surface area(SSA)changed within relatively tight bounds,while the pore volume(PV)varied significantly,and the growth rate(maximum)exhibited a certain critical value with the crushing mesh number increasing from 20 to 200.(2)The ratio of SSA to PV can be used as a potential proxy for evaluating the influence of changes in the pore structure.(3)Correlation analysis revealed that the microscopic pore structure of marine continental transitional shale from the Shanxi-Taiyuan Formations is mainly controlled by organic matter and clay minerals.Clay minerals play a leading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microscopic pores and changes in pore struc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rine continental transitional shale n_(2)adsorption Structural damage Crushing mesh Pore structure parameters
下载PDF
双金属MOF-74(Mg_(x)Ni_(1-x))的制备及其对CO_(2)/N_(2)的吸附分离性能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杨萍 李有喜 +2 位作者 蔡武锋 梁文博 段林海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学报》 CAS 2022年第6期1-7,共7页
以Mg、Ni为中心金属、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为模板剂,采用溶剂热法合成HP-MOF-74(Mg_(x)Ni_(1-x))(x=0.25、0.50、0.75)样品,以烟道气中CO_(2)和N_(2)为吸附质,考察了HP-MOF-74(Mg_(x)Ni_(1-x))样品在273K和298 K下吸附分离CO_(2)/N_... 以Mg、Ni为中心金属、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为模板剂,采用溶剂热法合成HP-MOF-74(Mg_(x)Ni_(1-x))(x=0.25、0.50、0.75)样品,以烟道气中CO_(2)和N_(2)为吸附质,考察了HP-MOF-74(Mg_(x)Ni_(1-x))样品在273K和298 K下吸附分离CO_(2)/N_(2)的性能;通过静态容量法在273 K和298 K处测试了三种不同HP-MOF-74(Mg_(x)Ni_(1-x))样品上CO_(2)和N_(2)的等温线,并使用双位点Langmuir-Freundlich(DSLF)和单位点Langmuir-Freundlich(SSLF)模型对获得的实验数据集进行了拟合;根据理想吸附溶液理论(IAST),估算了CO_(2)/N_(2)二元混合物的吸附选择性;使用Clausius–Clapeyron方程计算了等量吸附热(Qst)。结果表明,在273 K和100 kPa的条件下,HP-MOF-74(Mg_(0.50)Ni_(0.50))样品的CO_(2)吸附量为4.864 mmol/g;CO_(2)和N_(2)在HP-MOF-74(Mg_(0.50)Ni_(0.50))样品上的吸附等温线分别与DSLF和SSLF模型十分吻合,说明CO_(2)的吸附行为是双孔位吸附,而N_(2)的吸附行为是单位点吸附;HP-MOF-74(Mg0.25Ni0.75)样品对CO_(2)的IAST吸附选择性为2263,吸附量和选择性均优于传统吸附剂MOF-74材料;CO_(2)在HP-MOF-74(Mg_(x)Ni_(1-x))样品上的等量吸附热均高于N_(2),说明CO_(2)在HP-MOF-74(Mg_(x)Ni_(1-x))样品上的表面自由结合能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P-MOF-74(Mg_(x)ni_(1-x)) CO_(2)/n_(2)吸附分离 吸附等温线 Henry选择性 烟道气
下载PDF
CO_(2)/N_(2)在HP-MOF-74(Zn_(x)Ni_(1-x))上的吸附性能探究
5
作者 郑志涛 梁文博 +2 位作者 李有喜 蔡武锋 杨萍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71-75,共5页
以SDBS为模板剂,采用水热合成法制备了不同比例的双金属HP-MOF-74(Zn_(x)Ni_(1-x))材料,利用XRD、FT-IR、SEM等对其物化性能进行了研究;以烟道气CO_(2)和N_(2)为吸附质,使用静态容量法在273 K和298 K处测试了三种不同HP-MOF-74(Zn_(x)Ni... 以SDBS为模板剂,采用水热合成法制备了不同比例的双金属HP-MOF-74(Zn_(x)Ni_(1-x))材料,利用XRD、FT-IR、SEM等对其物化性能进行了研究;以烟道气CO_(2)和N_(2)为吸附质,使用静态容量法在273 K和298 K处测试了三种不同HP-MOF-74(Zn_(x)Ni_(1-x))材料上CO_(2)和N_(2)的等温线;根据理想吸附溶液理论(IAST)估算了CO_(2)/N_(2)二元混合物的吸附选择性;此外,使用克-克方程计算了等量吸附热(QS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P-MOF-74(Zn_(x)ni_(1-x)) CO_(2)/n_(2)吸附分离 吸附等温线 IAST选择性 烟道气
下载PDF
CO_(2)/N_(2)在MOF-74(Mg_(x)Zn_(1-x))上的吸附分离性能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杨萍 梁文博 +2 位作者 李有喜 蔡武锋 李广达 《当代化工》 CAS 2022年第8期1822-1825,1875,共5页
以Mg、Zn为中心金属,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为模板剂,采用溶剂热法合成HP-MOF-74(Mg_(x)Zn_(1-x))(x=0.25、0.5、0.75)材料,以CO_(2)和N_(2)为吸附质,考察了不同比例的HP-MOF-74(Mg_(x)Zn_(1-x))在273 K和298 K下吸附分离CO_(2)/N_(2)... 以Mg、Zn为中心金属,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为模板剂,采用溶剂热法合成HP-MOF-74(Mg_(x)Zn_(1-x))(x=0.25、0.5、0.75)材料,以CO_(2)和N_(2)为吸附质,考察了不同比例的HP-MOF-74(Mg_(x)Zn_(1-x))在273 K和298 K下吸附分离CO_(2)/N_(2)的性能。以烟道气CO_(2)和N_(2)为吸附质,使用静态容量法在273 K和298 K处测试了3种不同HP-MOF-74(Mg_(x)Zn_(1-x))材料上CO_(2)和N_(2)的等温线,并使用Virial模型对获得的实验数据集进行拟合。根据Henry系数估算了CO_(2)/N_(2)二元混合物的吸附选择性。此外,使用Virial方程计算等量吸附热(Q_(st))。结果表明:HP-MOF-74(Mg_(0.75)Zn_(0.25))样品在273 K和100 kPa下,CO_(2)的吸附量为1.90 mmol·g^(-1);Virial方程拟合CO_(2)和N_(2)曲线的相关系数都在0.999以上;273K下,HP-MOF-74(Mg_(0.25)Zn_(0.75))对CO_(2)的Henry吸附选择性为61.48;CO_(2)在3组样品HP-MOF-74(Mg_(x)Zn_(1-x))上的等量吸附热在均高于N_(2),说明CO_(2)在HP-MOF-74(Mg_(x)Zn_(1-x))样品上的表面自由结合能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P-MOF-74(Mg_(x)Zn_(1-x)) CO_(2)/n_(2)吸附分离 吸附等温线 Henry选择性 烟道气
下载PDF
不同粒度构造煤的孔分形特征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侯世辉 王小明 +1 位作者 李丹阳 党正 《中国煤炭地质》 2023年第10期1-7,共7页
为分析不同粒度构造煤的孔分形特征,采集河南省平顶山煤田东部十矿构造煤样品,破碎筛分成不同的粒度区间:1.0~0.5 mm、0.50~0.25 mm、0.25~0.15 mm、0.15~0.09 mm、0.09~0.075 mm,进行低压N_(2)吸附测试。根据分形FHH理论,通过低压N_(2... 为分析不同粒度构造煤的孔分形特征,采集河南省平顶山煤田东部十矿构造煤样品,破碎筛分成不同的粒度区间:1.0~0.5 mm、0.50~0.25 mm、0.25~0.15 mm、0.15~0.09 mm、0.09~0.075 mm,进行低压N_(2)吸附测试。根据分形FHH理论,通过低压N_(2)吸附的p/p_(0)<0.45、p/p_(0)≥0.45区间分别确定分形维数D_(1)、D_(2),表征孔表面形态粗糙度、孔结构规则性。结果表明,不同粒度构造煤具有不同的分形维数,D_(1)、D_(2)的变化范围分别为2.6166~2.7789,2.4997~2.5537。平均孔径是影响分形维数的重要参数,平均孔径降低,D_(1)减小(孔表面形态越平滑),D_(2)增加(孔结构越不规则);2~5 nm孔是控制分形维数的关键指标,2~5 nm孔增多,D_(1)减小,D_(2)增加。研究成果可为构造煤的吸附性分析和安全开采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煤 煤粒度 分形维数 FHH理论 低压n_(2)吸附
下载PDF
不同粒度构造煤的孔结构特征研究
8
作者 侯世辉 王小明 +1 位作者 党正 涂明恺 《能源与环保》 2023年第12期142-146,152,共6页
煤的孔结构特征是影响煤层气吸附的关键参数,构造煤的煤体结构破碎,煤粒径变化范围大,明确不同粒度构造煤的孔结构特征对瓦斯赋存规律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以河南省平顶山煤田东部十矿采集的构造煤为研究对象,将构造煤样品破碎筛分为5个粒... 煤的孔结构特征是影响煤层气吸附的关键参数,构造煤的煤体结构破碎,煤粒径变化范围大,明确不同粒度构造煤的孔结构特征对瓦斯赋存规律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以河南省平顶山煤田东部十矿采集的构造煤为研究对象,将构造煤样品破碎筛分为5个粒度:1.0~0.50、0.50~0.25、0.25~0.15、0.15~0.09、0.090~0.075 mm,通过低压N_(2)吸附测试表征不同粒度构造煤的孔结构特征。结果表明,不同粒度构造煤的低压N_(2)吸附/脱附等温线为Ⅳ型,滞后回线为H3型,BET比表面积、BJH孔体积的变化范围分别为0.6926~1.3416 m^(2)/g、0.00349~0.00722 cm^(3)/g。构造应力作用破坏煤体结构,完整的孔结构被破坏,部分超微孔喉被移除,可接触的中孔、大孔增加,BET比表面积、BJH孔体积随着煤粒度的降低而增大。为准确表征构造煤的孔结构特征,应选择不同粒度的构造煤进行分析,研究可为构造煤的吸附性和煤与瓦斯突出分析提供重要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煤 煤粒度 孔结构特征 低压n_(2)吸附
下载PDF
由聚苯硫醚废料制备硫掺杂多孔碳处理含重金属废水 被引量:2
9
作者 苏文韬 蔡铭 +1 位作者 车美红 刘亚纯 《工业技术创新》 2022年第3期83-90,共8页
重金属导致的水体污染严重威胁人类健康。以废旧聚苯硫醚(PPS)为原料、氢氧化钾(KOH)为活化剂,探究理想活化温度,制备硫掺杂多孔碳材料,并考察其对Cd^(2+)等重金属离子的吸附性能。通过Boehm滴定分析、元素分析测定吸附剂的酸性基团数... 重金属导致的水体污染严重威胁人类健康。以废旧聚苯硫醚(PPS)为原料、氢氧化钾(KOH)为活化剂,探究理想活化温度,制备硫掺杂多孔碳材料,并考察其对Cd^(2+)等重金属离子的吸附性能。通过Boehm滴定分析、元素分析测定吸附剂的酸性基团数量和含硫量,得到最佳活化温度为450℃;通过吸附测试分析,得到优化吸附条件为Cd^(2+)初始浓度250 mg/L、吸附温度35℃、吸附时间90 min,镉离子去除率为98.74%。进一步研究发现:1)吸附效能与吸附剂表面酸性基团数量表现出较强相关性;2)吸附热力学方面,Freundlich模型较Langmuir模型表现出更佳的拟合程度;3)吸附动力学方面,吸附剂对Cd^(2+)的吸附更加符合Lagergren准二级吸附动力学模型,平衡吸附量为30.72 mg/g;4)经过5次N_(2)吸附—脱附循环实验,吸附率下降至稳定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苯硫醚 硫掺杂多孔碳 吸附剂 吸附动力学 n_(2)吸附—脱附
原文传递
煤、页岩和砂岩孔隙结构差异性及对甲烷吸附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全中 胡海洋 吉小峰 《煤炭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57-163,共7页
查明煤、页岩和砂岩孔隙结构差异性,对煤层气、页岩气和致密砂岩气的开发具有重要意义。采集煤、页岩和砂岩样品,利用压汞法、低温氮气吸附法、低温二氧化碳吸附法测试样品的孔隙结构,根据各测试方法的特点,提出了利用低温二氧化碳吸附... 查明煤、页岩和砂岩孔隙结构差异性,对煤层气、页岩气和致密砂岩气的开发具有重要意义。采集煤、页岩和砂岩样品,利用压汞法、低温氮气吸附法、低温二氧化碳吸附法测试样品的孔隙结构,根据各测试方法的特点,提出了利用低温二氧化碳吸附法、低温氮气吸附法、和压汞法分别测试表征微孔(<2 nm)、介孔(2~50 nm)和大孔(>50 nm)的全孔径段表征方法,并进行了不同样品的甲烷等温吸附试验,分析孔隙结构对甲烷吸附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①所测样品中,煤中主要发育狭缝形孔隙,页岩和砂岩中主要发育墨水瓶形孔。②煤、页岩和砂岩孔隙结构具有较大的差异性,煤微孔发育程度远远大于页岩和砂岩。煤中微孔为煤提供了大部分的孔容和比表面积,其中微孔孔容占总孔容的60%以上,微孔比表面积占总比表面积的95%以上;页岩和砂岩的孔容主要有介孔提供,介孔孔容占到总孔容的65%以上,比表面积由微孔提供,微孔比表面积占到总比表面积的61%以上。③不同样品对甲烷吸附能力顺序依次为煤>页岩>砂岩,对甲烷的吸附主要受控于孔比表面积,微孔为煤对甲烷的吸附提供了更多的空间和吸附点位,所以煤对甲烷吸附能力远远大于页岩和砂岩,最大吸附量与纳米孔隙比表面积大小具有强烈的正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隙结构 压汞法 低温n2吸附法 低温CO_(2)吸附法 等温吸附
下载PDF
沁水盆地中东部海陆过渡相页岩孔隙结构及分形特征 被引量:32
11
作者 郗兆栋 唐书恒 +1 位作者 李俊 李雷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66-376,共11页
为研究海陆过渡相页岩的孔隙结构及分形特征,对采自沁水盆地的12块样品进行了低温氮气吸附、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和有机质含量等系列分析测试。结果表明,研究区页岩黏土矿物最为富集,石英含量次之,有机质含量平均为2.98%,干酪根类型以... 为研究海陆过渡相页岩的孔隙结构及分形特征,对采自沁水盆地的12块样品进行了低温氮气吸附、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和有机质含量等系列分析测试。结果表明,研究区页岩黏土矿物最为富集,石英含量次之,有机质含量平均为2.98%,干酪根类型以Ⅲ型为主。中孔是研究区页岩的主体孔隙,对孔隙体积和比表面积贡献最大。研究区页岩孔隙具有明显的分形特征,利用FHH模型计算得到2种分形维数(D1、D2)。黏土矿物含量与D1、D2具有较好的正相关性,有机质含量与分形维数无明显相关关系。D1和D2具有一定的正相关性,可以共同定量表征页岩孔隙结构的复杂程度和孔隙表面的粗糙程度。分形维数D1、D2越大,页岩孔隙体积和比表面积越大,越有利于气体的富集,但是D2越大孔隙结构越趋于复杂,不利于气体的渗流。分形维数D1越大而D2适中的页岩储集能力较强,且有利于页岩气的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沁水盆地 海陆过渡相 页岩 氮气吸附 分形特征
原文传递
不同来源的钛硅沸石的孔结构、酸性和催化性能 被引量:3
12
作者 陈国辉 夏清华 高滋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9期1454-1457,共4页
用气固相类质同晶取代和水热方法合成了Ti-ZSM-5和TS-1沸石,对它们的组成、孔结构、酸性和催化活性进行了比较。以季铵盐为模板剂水热合成的无铝TS-1沸石骨架Ti含量高,表面无强酸位,且随骨架Ti含量增加,沸石晶... 用气固相类质同晶取代和水热方法合成了Ti-ZSM-5和TS-1沸石,对它们的组成、孔结构、酸性和催化活性进行了比较。以季铵盐为模板剂水热合成的无铝TS-1沸石骨架Ti含量高,表面无强酸位,且随骨架Ti含量增加,沸石晶内由缺陷造成的二次孔数量增多。类质同晶取代的Ti-ZSM-5沸石骨架Ti含量有限,样品内尚保留部分骨架Al,沸石表面强弱酸位同时存在。增加沸石骨架Ti含量和晶内二次孔对提高苯酚过氧化氢羟化反应活性有利,而出现强酸位则使反应活性和选择性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酚 酸性 催化性能 分子筛 钛硅沸石 孔结构
下载PDF
甘蔗渣基纳米孔碳在超级电容器中的应用(英文) 被引量:6
13
作者 司维江 吴小中 +2 位作者 邢伟 周晋 禚淑萍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07-112,共6页
以甘蔗渣为原料,采用微波化学活化法制备了一类纳米孔碳,并将其用作离子液体超级电容器的电极材料。采用氮气吸附、扫描电子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等手段对制备的纳米孔碳进行系统的结构表征。结果表明,当氯化锌溶液的浓度从20%增大到... 以甘蔗渣为原料,采用微波化学活化法制备了一类纳米孔碳,并将其用作离子液体超级电容器的电极材料。采用氮气吸附、扫描电子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等手段对制备的纳米孔碳进行系统的结构表征。结果表明,当氯化锌溶液的浓度从20%增大到60%时,所制备的纳米孔碳的孔径从2.5nm增加到7.0nm,这说明纳米孔碳的孔径可以简单地通过控制氯化锌溶液的浓度来调节。通过循环伏安、恒流充放电和电化学阻抗等方法测试纳米孔碳作为离子液体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时的电化学性质。研究结果表明,在离子液体中纳米孔碳的电容性能与其孔径紧密相关,纳米孔碳的孔尺寸越大,电容性能越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 纳米孔碳 氮气吸附 超级电容器 能量密度
下载PDF
高硅Y沸石“二次孔”结构的物理吸附法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裴站芬 刘兴云 李宣文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5期613-618,共6页
用低温氮物理吸附法研究了化学法和水热法相结合制备的两个系列Y沸石的孔结构性质。研究结果表明,用不同化学试剂处理Y沸石形成的孔结构有明显差别。但是,当把由此得到的Y沸石在相同条件下交替进行水热处理和化学处理时,孔结构却呈现类... 用低温氮物理吸附法研究了化学法和水热法相结合制备的两个系列Y沸石的孔结构性质。研究结果表明,用不同化学试剂处理Y沸石形成的孔结构有明显差别。但是,当把由此得到的Y沸石在相同条件下交替进行水热处理和化学处理时,孔结构却呈现类似的变化趋势,即总比表面积、微孔比表面积和微孔体积是先下降后上升,经第二次水热和化学处理是再次下降再次回升。而过程中产生的“二次孔”比表面积却呈现先上升后下降,又回升又下降的相反的变化趋势。这种变化趋势,可能与水热处理和化学处理过程中非骨架铝物种的形成与消失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Y沸石 改性 氮吸附 孔结构
下载PDF
生物质能源固体催化剂Ni/ZrO_(2)-CeO_(2)的制备及性质研究
15
作者 邓文聪 任会宾 +1 位作者 赵德生 吴小艳 《科技创新与生产力》 2022年第8期142-144,共3页
以湿式浸渍法将非贵金属Ni负载在复合载体ZrO_(2)-CeO_(2)上来制备新型生物质能源催化剂,使用大角XRD,TEM,HRTEM和氮气吸附脱附等表征技术研究Ni/ZrO_(2)-CeO_(2)催化剂的各种理化性质,并对其进行分析。
关键词 催化剂 ni/ZrO_(2)-CeO_(2) XRD n_(2)-吸附脱附 TEM
下载PDF
微波法制备有机改性蒙脱石的性能与结构 被引量:2
16
作者 李娜 黄君礼 +3 位作者 赵建伟 王威 崔崇威 刘海彪 《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S2期94-101,共8页
针对普通的蒙脱石有机改性方法耗能大、需要时间长的缺点,开发了一种高效节能改性工艺。以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为改性剂采用微波辐射法对蒙脱石进行了湿法有机改性,以苯酚的吸附效果作为评价指标对制备工艺进行了优化,并采用XRD... 针对普通的蒙脱石有机改性方法耗能大、需要时间长的缺点,开发了一种高效节能改性工艺。以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为改性剂采用微波辐射法对蒙脱石进行了湿法有机改性,以苯酚的吸附效果作为评价指标对制备工艺进行了优化,并采用XRD、N_2吸附-脱附、DTA/TG和傅里叶红外光谱方法对改性前后蒙脱石的表面和体相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微波法可以在2 min内使CTAB有效地进入蒙脱石层间,而不改变蒙脱石自身的结构,并可将普通加热有机改性蒙脱石对苯酚的吸附性能提高10%左右,对200 mg/L苯酚的吸附去除率可达到81.77%。由微波改性方法获得的蒙脱石层间距d_(0.01,可从1.538 nm增加到2.360 nm;N_2吸附比表面积有所减小,从原土的69.99 m^2/g减小为10.16 m^2/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 有机蒙脱石 微波辐射 苯酚 XRD 红外光谱 n_2吸附脱附
下载PDF
CO_(2)/N_(2)二元气体对甲烷在煤中吸附影响的分子模拟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孙致学 闵成 +3 位作者 张婉露 蒋永平 于雪峰 崔彬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27-136,共10页
二元气驱技术(CO_(2)/N_(2)-ECBM)已成为煤层气增产的重要手段,明确CO_(2)/N_(2)在煤层中的竞争吸附规律以及对煤层物性的影响具有重大意义。利用分子模拟软件Materials Studio建立延川南煤层气实际区块温度、压力条件下的煤分子模型。... 二元气驱技术(CO_(2)/N_(2)-ECBM)已成为煤层气增产的重要手段,明确CO_(2)/N_(2)在煤层中的竞争吸附规律以及对煤层物性的影响具有重大意义。利用分子模拟软件Materials Studio建立延川南煤层气实际区块温度、压力条件下的煤分子模型。基于巨正则蒙特卡洛(GCMC)方法研究CO_(2)/N_(2)交替驱替煤层气技术中各注入阶段对CH_(4)吸附的影响,明确CO_(2)、N_(2)对煤层孔渗物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CO_(2)注入阶段,煤层中甲烷迅速解吸;煤中气体吸附总量上升,煤基质膨胀效应增强,导致煤的孔隙体积降低。而转N_(2)注入后,由于N_(2)分压作用使得CH_(4)、CO_(2)吸附量呈现出不同程度的降低;当ωN_(2)/ωCO_(2)≤0.6时煤分子中气体总吸附量迅速降低,而当N_(2)饱和吸附后气体总吸附量保持稳定。煤层孔渗物性随着气体吸附总量呈现出迅速增大后趋于平缓的趋势。此外,ωN_(2)/ωCO_(2)>0.6后N_(2)吸附率迅速降低,这会使得产出气中CH_(4)纯度较低,导致后期提纯成本大大增加。因此,当ωN_(2)/ωCO_(2)=0.6左右时,CH_(4)解吸量为最大值,煤孔隙率较高,最有利于煤层气的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n_(2)竞争吸附 分子模拟 煤层气 孔隙率 渗透率 延川南区块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