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5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土壤氮素转化的关键微生物过程及机制 被引量:171
1
作者 贺纪正 张丽梅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98-108,共11页
微生物是驱动土壤元素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引擎。氮循环是土壤生态系统元素循环的核心之一,其四个主要过程,即生物固氮作用、氨化作用、硝化作用、反硝化作用,均由微生物所驱动。近10年来,随着免培养的分子生态学技术和高通量测序技术等... 微生物是驱动土壤元素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引擎。氮循环是土壤生态系统元素循环的核心之一,其四个主要过程,即生物固氮作用、氨化作用、硝化作用、反硝化作用,均由微生物所驱动。近10年来,随着免培养的分子生态学技术和高通量测序技术等的发展,在硝化微生物多样性及其作用机理、厌氧氨氧化过程和机理等研究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本文重点阐述了我国有关土壤硝化微生物方面的研究进展,在此基础上,简要介绍了反硝化微生物和厌氧氨氧化及硝酸盐异化还原成铵作用的研究进展,并对今后的研究工作提出了展望。今后土壤氮素转化微生物生态学的研究,应瞄准国际微生生态学发展的前沿,加强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结合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资源环境保护和全球变化研究的重大需求,重点开展以下几方面的工作:(1)开展大尺度上土壤硝化作用及氨氧化微生物分布的时空演变特征及驱动因子的研究;(2)加强氮素转化关键微生物过程与机理的研究,并与相关过程的通量(如氨挥发、N2O释放)和反应速率(如矿化速率、硝化速率)关联起来;(3)在特定生态系统中系统研究各个氮转化过程的耦合关系,构建相关氮素转化和氮素平衡模型,为定向调控土壤氮素转化过程,提高氮素利用效率并减少其负面效应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循环 氨氧化微生物 硝化 反硝化作用 厌氧氨氧化作用 硝酸盐异化还原成铵作用 土壤生态系统
原文传递
土壤硝化和反硝化作用及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被引量:43
2
作者 刘义 陈劲松 +1 位作者 刘庆 陈林武 《四川林业科技》 2006年第2期36-41,共6页
土壤硝化和反硝化作用是生态系统中氮循环的两个重要环节,是氮素损失的潜在途径,土壤硝化和反硝化作用可向大气中释放温室气体,由此带来环境危害。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学者对土壤硝化和反硝化作用的研究现状,总结了土壤硝化和反硝化作用的... 土壤硝化和反硝化作用是生态系统中氮循环的两个重要环节,是氮素损失的潜在途径,土壤硝化和反硝化作用可向大气中释放温室气体,由此带来环境危害。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学者对土壤硝化和反硝化作用的研究现状,总结了土壤硝化和反硝化作用的研究方法及其影响因子。土壤硝化和反硝化作用是两个非常复杂的生态学过程,针对研究工作中存在的不足,提出建议:1)改进实验方法、加强对总硝化作用的研究;2)进一步探索森林生态系统中硝化和反硝化作用规律;3)注重对土壤中硝化和反硝化作用微生物学机理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循环 硝化作用 反硝化作用
下载PDF
干旱半干旱区氮沉降生态效应研究进展 被引量:48
3
作者 周晓兵 张元明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3835-3845,共11页
随着人类活动干扰的加剧以及全球气候变化,大气氮沉降的生态效应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氮沉降的增加能够带来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改变,引起一系列生态效应。氮沉降对干旱半干旱地区生态系统的影响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在干旱半干旱... 随着人类活动干扰的加剧以及全球气候变化,大气氮沉降的生态效应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氮沉降的增加能够带来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改变,引起一系列生态效应。氮沉降对干旱半干旱地区生态系统的影响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在干旱半干旱地区,氮沉降主要以脉冲形式进入氮循环进而影响其它生态过程;(2)氮沉降能够增加土壤氮矿化和土壤无机氮浓度,但氮循环还会受许多其它因素的影响;(3)氮沉降对土壤微生物代谢活动有很强的促进作用,但对其生物量的影响存在争议;(4)氮沉降能够影响植物生产力、根的生长,其效应主要受到水的调节作用;(5)氮沉降能够降低本地种的物种丰富度,有利于外来1年生物种的入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地区 氮沉降 氮循环 微生物 生产力
下载PDF
内蒙古草原常见植物叶片δ13C和δ15对环境因子的响应 被引量:18
4
作者 刘艳杰 许宁 牛海山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35-243,共9页
在中国东北样带沿线的内蒙古草原地区采集了一些常见植物的叶片样品,并测定其δ^(13)C和δ^(15)N值,分析了其统计学特征以及对环境因子(年平均降雨量和温度)的响应模式。发现东北样带草原区同时存在C_3和C_4两种不同光合途径的植物,但是... 在中国东北样带沿线的内蒙古草原地区采集了一些常见植物的叶片样品,并测定其δ^(13)C和δ^(15)N值,分析了其统计学特征以及对环境因子(年平均降雨量和温度)的响应模式。发现东北样带草原区同时存在C_3和C_4两种不同光合途径的植物,但是C_3植物占主导地位,C_4植物数量有限。C_3植物叶片δ^(13)C随着年平均降雨量和年平均温度的升高而显著降低,反映了此区域C_3植物δ^(13)C受控于降水量和温度。C_4植物的叶片δ^(13)C值随着降雨量的增多而有轻微升高的趋势,但是C_4植物的叶片δ^(13)C值对年平均温度的响应不敏感。不论对C_3植物还是C_4植物而言,叶片δ^(15)N都随降雨量增加而显著降低,即干旱区的植物叶片δ^(15)N大于湿润地区,这说明降水是影响植物叶片δ^(15)N的一个重要因素。然而两者叶片δ^(15)N对温度的响应不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定性碳同位素 稳定性氮同位素 温带草原 样带 n循环 水分利用效率
下载PDF
我国热带地区胶茶鸡农林复合系统氮循环研究 被引量:10
5
作者 孟庆岩 王兆骞 宋莉莉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5期707-709,共3页
以海南省文昌市典型的胶 茶 鸡农林复合系统模式为研究对象 ,以单作胶园、胶茶间作园为对照 ,采用定量研究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研究其N循环规律 .结果表明 ,胶 茶 鸡农林复合系统N循环率为 43 % ,N输出量为 196 .5kg·hm-... 以海南省文昌市典型的胶 茶 鸡农林复合系统模式为研究对象 ,以单作胶园、胶茶间作园为对照 ,采用定量研究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研究其N循环规律 .结果表明 ,胶 茶 鸡农林复合系统N循环率为 43 % ,N输出量为 196 .5kg·hm-2 ,土壤N盈余量为 2 37.6kg·hm-2 ,均最高 .鸡子系统N产投比为 91% ,转化率较高 .系统外N投入率比另两系统明显减少 ,系统内N循环量最大 ,为 82 4.1kg·hm-2 .该系统N循环活跃 ,具有较合理的N循环结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林复合系统 胶-茶-鸡 物质循环 氮素 热带地区
下载PDF
土壤-植物-大气连续体系中氮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6
作者 谢腾芳 薛立 王相娥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2107-2116,共10页
氮素是植物最需要的重要养分元素之一。近年来,土壤-植物-大气这一连续体系(SPAC)中的氮循环成为研究的热点之一。大气中的氮素可以通过生物固定和N沉降等作用进入土壤和植物内,同时土壤和植物内的氮素又会以氨挥发和氮氧化物等方式排... 氮素是植物最需要的重要养分元素之一。近年来,土壤-植物-大气这一连续体系(SPAC)中的氮循环成为研究的热点之一。大气中的氮素可以通过生物固定和N沉降等作用进入土壤和植物内,同时土壤和植物内的氮素又会以氨挥发和氮氧化物等方式排放到大气中。氮素通过生物固持和植物吸收等方式进入植物体内,植物器官脱落使植物损失一部分的氮素,另外雨水的淋洗和植物溢出液也会造成植物的N损失。植物氮素在植物体内的积累和分布随着生长时期和各营养器官而有所不同。另外,植物吸收氮素的过程又受到大气状况和土壤状况的制约。土壤中氮素经过矿化作用、硝化作用和反硝化作用进行转化,一部分把氮素转化成植物能吸收的营养形态,另一部分则从土壤中损失。凋落物的分解和N沉降能补充土壤中的氮素,而植物吸收、微生物固持、水文流失和N溢出等方式使氮素从土壤中损失出去。另外,凋落物的分解和根际土壤、CO2浓度和臭氧对氮素循环有着重要的作用。N污染、N沉降、碳氮循环的耦合作用是今后研究的热点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 植物 土壤 氮循环
原文传递
洞庭湖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耕作土壤氮素含量与循环 被引量:9
7
作者 黄伟生 彭佩钦 +2 位作者 黄道友 苏以荣 朱奇宏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4期49-52,共4页
通过对洞庭湖典型地区的密集采样分析和农户调查,研究了4种利用方式耕作土壤全N、微生物生物量氮(MB-N)含量、两者关系和N素循环特征。结果表明:耕作土壤全N、MB-N含量平均值为3.00±0.48g/kg和101.4±49.2mg/kg。双季稻、一季... 通过对洞庭湖典型地区的密集采样分析和农户调查,研究了4种利用方式耕作土壤全N、微生物生物量氮(MB-N)含量、两者关系和N素循环特征。结果表明:耕作土壤全N、MB-N含量平均值为3.00±0.48g/kg和101.4±49.2mg/kg。双季稻、一季稻、水田旱作和旱地全N平均含量依次为3.12±0.40g/kg、3.03±0.39g/kg、2.79±0.43g/kg2、.10±0.46g/kg。4种利用方式的MB-N含量分别为124.0±56.6mg/kg、96.4±39.2mg/kg、108.0±48.6mg/kg、75.2±30.5mg/kg。除水田旱作外,MB-N与全N之间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1)。土壤N素盈余量依次为双季稻(105.0kg/hm2.a)>一季稻(75.1kg/hm2.a)>水田旱作油菜(64.5kg/hm2.a)>旱地苎麻(51.9kg/hm2.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洞庭湖区 土地利用方式 n 微生物生物量氮 n循环 n平衡
下载PDF
On the mechanism and control for the ultra-low frequency oscillation in NY Power Grid with large-scale hydropower 被引量:12
8
作者 Ancheng XUE Jiawei WANG +2 位作者 Chao ZHENG Joe H.CHOW Tianshu BI 《Control Theory and Technology》 EI CSCD 2019年第3期241-251,共11页
The power grid with large proportion of hydropower may engage the ultra-low frequency oscillation (ULFO),which threatening the operation of system.To the NY Power Grid system,whose dimension is over thousands,this pap... The power grid with large proportion of hydropower may engage the ultra-low frequency oscillation (ULFO),which threatening the operation of system.To the NY Power Grid system,whose dimension is over thousands,this paper reveals the cause of ULFO with the phase portrait method,i.e.,lies in the saturation of the different limits of the governor system of the generators,in other words,the occurrence of limit cycle is due to the non-smooth bifurcation.And furthermore,it proposes two methods to suppress ULFO with the philosophy of destroying the condition of non-smooth bifurcation.In detail,first,the phenomenon of ULFO in NY Power Grid,the damping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limits in the governor system of the hydropower units are presented.Second,based on the non-smooth bifurcation theory,the mathematical basis of the oscillation in the non-smooth system caused by the saturation of limits is introduced.And then,the non-oscillation and oscillation dynamic of the system corresponding to without/with limits in the governor system are analyzed.Furthermore,it discusses the influence of the saturation of single limit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ULFO with the phase portraits.Moreover,the phase portraits of the ULFO under different faults is analyzed,and it shows that the limiting saturation occurs with a large enough disturbance.Thus,the ULFO is resulting from the negative damping of generation and the saturation of multiple limits under a large enough disturbance.In addition,according to the above mechanism,two strategies to suppress the ULFO,i.e.,the governor parameters tuning and the fault strength relief are designed.The simulation shows the effectiveness of proposed strateg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ltra -low frequency oscillatio n gover nOR system LIMIT no rnsmooth BIFURCATIOn LIMIT cycle
原文传递
LZ50车轴钢随机S-N关系的概率模型 被引量:8
9
作者 何朝明 赵永翔 +2 位作者 杨冰 高庆 邬平波 《工程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00-205,共6页
研究了LZ50 车轴钢疲劳Stress-Life(以下简称S-N)关系的概率模型。同时考虑了S-N 关系的分散性规律和样本数量对概率评价的影响,包括P(存活概率)-S-N 曲线、C(置信度)-S-N 曲线和P-C-S-N 曲线。这些曲线由称之为“广义极大似然法”的方... 研究了LZ50 车轴钢疲劳Stress-Life(以下简称S-N)关系的概率模型。同时考虑了S-N 关系的分散性规律和样本数量对概率评价的影响,包括P(存活概率)-S-N 曲线、C(置信度)-S-N 曲线和P-C-S-N 曲线。这些曲线由称之为“广义极大似然法”的方法测定。方法考虑了整体试验S-N 数据的随机性,避免了常规方法从考虑局部数据随机性角度的缺陷。LZ50 车轴钢试验数据的分析结果,说明了模型和方法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Z50钢 车轴 疲劳 S-n关系 概率模型
下载PDF
基于小样本数据的构件疲劳破坏全寿命区S—N曲线 被引量:11
10
作者 盛兴旺 郑纬奇 雷佶洲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22-29,共8页
针对传统S—N曲线在构件疲劳破坏全寿命区适用性不强的问题,采用单点试验法对闪光对焊连接的HRB400高强钢筋标准试件进行高周疲劳试验,得到一系列小样本数据;然后基于小样本数据研究并提出适用于构件疲劳破坏全寿命区的双对数双折线S—... 针对传统S—N曲线在构件疲劳破坏全寿命区适用性不强的问题,采用单点试验法对闪光对焊连接的HRB400高强钢筋标准试件进行高周疲劳试验,得到一系列小样本数据;然后基于小样本数据研究并提出适用于构件疲劳破坏全寿命区的双对数双折线S—N曲线。利用提出的改进肖维奈准则对第1段折线的试验数据进行取舍,然后根据一元线性回归原理得到第1段折线的方程;基于三参数幂函数曲线得到第2段折线的斜率和升降法确定的疲劳强度,求得第2段折线的方程;将2段折线方程联立,得到适用于构件疲劳破坏全寿命区的双对数双折线S—N方程。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并提出考虑置信度和可靠度条件下适用于构件疲劳破坏全寿命区的双对数双折线S—N曲线的计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件 疲劳破坏 全寿命 S—n曲线 小样本 双对数双折线 一元线性回归 升降法
下载PDF
等幂和的简单求法及其M-N表示法的计算 被引量:11
11
作者 王云葵 邓培民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1993年第4期27-32,共6页
讨论了等幂和问题,求出了B_(72)~B_(100)的值,得到了等幂和的循环积分公式,利用它们可求得等幂和的前107个公式,并得到了等幂和的M-N表示法的计算公式。
关键词 等幂和 循环积分 M-n表示
全文增补中
氮添加对生长季寒温带针叶林土壤有效氮和酸化的影响 被引量:10
12
作者 陈高起 傅瓦利 +3 位作者 罗亚晨 高文龙 李胜功 杨浩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4686-4694,共9页
基于低剂量、多形态的N添加控制实验,以大兴安岭寒温带针叶林为研究对象,通过长期持续的原位增N处理,测定了2010年、2012年和2013年生长季初期(5月)和生长旺季(8月)0~10 cm土壤有效氮(NH+4-N和NO-3-N)含量以及土壤p H值.结果表明,生长... 基于低剂量、多形态的N添加控制实验,以大兴安岭寒温带针叶林为研究对象,通过长期持续的原位增N处理,测定了2010年、2012年和2013年生长季初期(5月)和生长旺季(8月)0~10 cm土壤有效氮(NH+4-N和NO-3-N)含量以及土壤p H值.结果表明,生长季初期和生长旺季土壤有效氮均以NH+4-N为主,NO-3-N含量较低,其中NH+4-N含量占无机氮含量的96%以上.随着增N时间的延长,同生长旺季相比,增N对生长季初期0~10 cm土壤NH+4-N影响较为明显,且主要受施N类型影响.与此相反,生长旺季0~10 cm土壤NO-3-N含量高于生长季初期.N输入对生长季初期和生长旺季土壤NO-3-N影响较为明显,且低N处理更倾向于促进0~10 cm土壤NO-3-N的富集.随着时间的延长,土壤NH+4-N和NO-3-N对增N的响应都由前期的不显著向后期的显著转变.增N对生长季初期和生长旺季0~10 cm土壤p H值影响显著,其中低N处理的土壤和生长旺季阶段土壤p H值相对较低.随着增N时间的延长,土壤p H值对增N的响应也由前期的不显著向后期的显著转变.长期持续的增N处理已经使大兴安岭寒温带针叶林0~10 cm土壤产生了明显的酸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沉降 森林土壤 氮循环 无机氮 土壤酸化
原文传递
水土保持乔灌混交林N、P养分循环的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谢锦升 蔡丽平 +2 位作者 黄荣珍 陈银秀 杨玉盛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27-31,共5页
福建省长汀县河田镇是我国南方红壤区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通过对长汀河田严重侵蚀地采取乔灌木混交治理近 2 0a后林分N、P养分循环的研究 ,结果表明 ,乔灌木混交林乔木层地上各组分的N、P含量大小均为叶 >皮 >枝 >干 ,... 福建省长汀县河田镇是我国南方红壤区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通过对长汀河田严重侵蚀地采取乔灌木混交治理近 2 0a后林分N、P养分循环的研究 ,结果表明 ,乔灌木混交林乔木层地上各组分的N、P含量大小均为叶 >皮 >枝 >干 ,根系的N、P含量则随径级的减小而增大 ,乔灌木混交林各组分的N、P含量均比对照的高。混交林林分的N、P总累积量达339.2 0 0和 2 .0 88kg hm2 ,分别是对照的 1 0 0 .6倍和 69.6倍 ,其乔木层的N、P积累量分别占林分的 93.0 %和 93.6% ;乔灌木混交林苔藓层的养分积累量高于草本层和灌木层。乔灌木混交林的N年存留量、归还量和吸收量分别是对照的 33.6、2 5 .9和 30 .3倍 ,而P的则分别是对照的 81 .4倍、35 .9倍和 63.4倍 ,乔灌木混交林中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苔藓层等在N、P养分循环中发挥较好的作用 ,对退化土壤肥力恢复起到十分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保持 混交林 n P 养分循环 马尾松 乔木 灌木
下载PDF
关于飞船的动态稳定问题 被引量:7
14
作者 张涵信 冉政 +1 位作者 呙超 周伟江 《空气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23-129,共7页
本文研究了以平衡攻角为中心作俯仰振荡的飞船,其动态稳定形态随来流马赫数M∞的变化。设θ(t)是由平衡攻角起算的俯仰振荡角,cm(θ,θ)是作用于飞船上的气动力矩系数,cμ(θ,θ)θ是阻尼力矩(天上飞行时为零),可以... 本文研究了以平衡攻角为中心作俯仰振荡的飞船,其动态稳定形态随来流马赫数M∞的变化。设θ(t)是由平衡攻角起算的俯仰振荡角,cm(θ,θ)是作用于飞船上的气动力矩系数,cμ(θ,θ)θ是阻尼力矩(天上飞行时为零),可以证明λ=(cmθ)θ=θ=0+cμ(0,0)=λ(M∞)是决定动稳定形态的重要参数。如果随M∞变化,λ由小于零经λ=0变化到λ>0,则飞船将由稳定的点吸引子状态(即稳定在平衡攻角状态)发展为时间周期吸引子状态(即作周期振荡),对应于λ(M∞)=0的那个马赫数Mcr是出现该Hopf分岔的临界马赫数。本文利用耦合求解俯仰振荡方程和NS方程的数值模拟方法,模拟了这种运动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稳定性 极限 HOPF分岔 飞船 n-S方程
下载PDF
Soil Enzyme Activities on Eroded Slopes in the Sichuan Basin, China 被引量:7
15
作者 NIE Xiaojun ZHANG Jianhui GAO Han 《Pedosphere》 SCIE CAS CSCD 2015年第4期489-500,共12页
Determining how soil erosion affects enzyme activity may enhance our understanding of soil degradation on eroded agricultural landscapes. This study assessed the changes in enzyme activity with slope position and eros... Determining how soil erosion affects enzyme activity may enhance our understanding of soil degradation on eroded agricultural landscapes. This study assessed the changes in enzyme activity with slope position and erosion type by selecting water and tillage erosion-dominated slopes and performing analyses using the 1376s technique. The 137Cs data revealed that soil loss occurred in the upper section of the two eroded slope types, while soil accumulation occurred in the lower section. The invertase activity increased downslope and exhibited a pattern similar to the 137Cs data. The spatial patterns of urease and alkaline phosphatase activities were similar to the 137Cs inventories on the water and tillage erosion-dominated slopes, respectively. On both the eroded slope types, the invertase activity and soil organic carbon content were correlated, but no correlation was observed between the alkaline phosphatase activity and total phosphorus content. Nevertheless, the urease activity was correlated with the total nitrogen content only on the water erosion-dominated slopes. The enzyme activity-to-microbial biomass carbon ratios indicated high activities of invertase and urease but low activity of phosphatase on the water erosion-dominated slopes compared with the tillage erosion-dominated slopes. Both the invertase activity and the invertase activity-to-microbial biomass carbon ratio varied with the slope position. Changes in the urease activity-to-microbial biomass carbon ratio were significantly affected by the erosion type. These suggested that the dynamics of the invertase activity were linked to soil redistribution on the two eroded slope types, whereas the dynamics of the urease and alkaline phosphatase activities were associated with soil redistribution only on the water or tillage erosion-dominated slopes, respectively. The erosion type had an obvious effect on the activities of invertase, urease and alkaline phosphatase. Soil redistribution might influence the involvement of urease in the N cycle and alkalin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37Cs technique microbial biomass C n cycle P cycle soil organic C soil redistribution tillage erosion water erosion
原文传递
重庆紫色水稻土中“全程”和“半程”氨氧化微生物的垂直分异 被引量:7
16
作者 万琪慧 王书玲 +3 位作者 赵伟烨 马黎华 贾仲君 蒋先军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91-302,共12页
【目的】系统评估全程氨氧化细菌(complete ammonia oxidizing bacteria, Comammox bacteria)、半程氨氧化细菌(AOB)和古菌(AOA)在典型水稻土剖面的垂直分异规律。2015年发现的"全程"氨氧化细菌(Comammox Nitrospira)可将氨... 【目的】系统评估全程氨氧化细菌(complete ammonia oxidizing bacteria, Comammox bacteria)、半程氨氧化细菌(AOB)和古菌(AOA)在典型水稻土剖面的垂直分异规律。2015年发现的"全程"氨氧化细菌(Comammox Nitrospira)可将氨分子一步氧化为硝酸盐,实现硝化作用。而经典的"半程"氨氧化细菌(AOB)或古菌(AOA)将氨分子氧化为亚硝酸盐后,再由系统发育完全不同的硝化细菌将其氧化为硝酸盐。全程氨氧化细菌实现了一步硝化全过程,根本改变了学术界对2类微生物分步硝化的经典认知,但相关研究仍处于初步阶段。【方法】选择重庆北碚地区2017年典型水稻土并采集5、10、20和40 cm不同深度土壤(剖面采样点的上下误差不超过1cm),提取水稻土总DNA后,利用标靶功能基因amoA,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全程氨氧化细菌(Comammox)、半程氨氧化细菌(AOB)和古菌(AOA)在水稻土不同深度的数量变异规律。【结果】半程氨氧化细菌AOB和古菌AOA均随土壤深度增加呈显著下降趋势。然而,全程氨氧化细菌的两大类微生物则表现出相反的规律,Comammox Clade A的丰度随着土壤剖面的加深而显著增加(P<0.05),但Clade B并未有类似规律。Clade A在水稻土不同层次的土层中均比Clade B高出1个数量级,在5 cm和40 cm处的最低和最高值分别为3.42×10~7、8.46×10~7 copies/g。AOA与AOB的丰度大致相当,5cm剖面处数量最高分别为1.23×10~7、1.83×10~5copies/g,但其平均丰度远低于全程氨氧化细菌,Comammox与AOA、AOB amoA功能基因拷贝数之比为10–2000。【结论】全程氨氧化细菌(Comammox bacteria)广泛分布于水稻土不同土层中,且数量远高于"半程"氨氧化细菌和古菌,意味着Comammox可能在水稻土硝化作用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循环 氨氧化微生物 硝化作用 亚硝酸细菌
原文传递
正丁烯水合工艺循环水的控制 被引量:7
17
作者 王燕 吕连海 《当代化工》 CAS 2005年第1期42-44,共3页
在以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为催化剂进行正丁烯水合反应工艺研究过程中 ,观察到随着反应时间增加 ,水合反应床层压力降升高并伴有床层压力震动产生。讨论了正丁烯水合反应过程中床层压力降升高的原因 ,采用控制反应循环水中仲丁醇含量的... 在以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为催化剂进行正丁烯水合反应工艺研究过程中 ,观察到随着反应时间增加 ,水合反应床层压力降升高并伴有床层压力震动产生。讨论了正丁烯水合反应过程中床层压力降升高的原因 ,采用控制反应循环水中仲丁醇含量的方法 ,达到了控制水合反应床层压力降升高的目的 ,保证水合装置长期平稳运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丁烯 水合 循环水 仲丁醇
下载PDF
稻田土壤-作物-家畜系统中氮的循环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何电源 廖先苓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113-120,共8页
本文用N ̄(15)标记水稻和绿肥研究了稻田土壤-作物-家畜系统中氮的循环。N ̄(15)标记稻草喂羊,羊体回收饲料稻草N31.16%,羊粪28.26%,羊尿5.72%,总回收65.14%,损失34.86%。将羊粪尿单施... 本文用N ̄(15)标记水稻和绿肥研究了稻田土壤-作物-家畜系统中氮的循环。N ̄(15)标记稻草喂羊,羊体回收饲料稻草N31.16%,羊粪28.26%,羊尿5.72%,总回收65.14%,损失34.86%。将羊粪尿单施,稻谷回收饲料稻草N3.19%,水稻全株回收4.82%,土壤残留19.00%,损失10.14%。故羊体、水稻及土壤残留共回收饲料稻草N54.98%.将羊粪与尿素配施,则饲料稻草N的总回收率为55.88%。N ̄(15)标记绿肥喂猪;猪体回收饲料绿肥N23.51%.猪粪23.85%,猪尿28.76%,总回收率76.12%,损失率23.88%。将猪粪、尿还田,稻谷回收饲料绿肥N6.69%,水稻全株回收10.05%,土壤残留19.17%,故猪体、水稻和土壤残留共回收饲料绿肥N52.73%,将猪粪与尿素配施,则饲料绿肥N的总回收率为52.7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 稻田土壤 作物 家畜 生态
下载PDF
贵阳次生林不同演替阶段土壤微生物生物量与反硝化酶活性的研究 被引量:7
19
作者 彭艳 李心清 +4 位作者 程建中 周志红 王兵 黄代宽 程红光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600-606,共7页
土壤营养元素赋存状态和微生物活性是喀斯特地区生态恢复的关键质量指标,温室气体N2O的排放是全球变暖的重要因子。研究了雨季贵阳不同演替阶段森林表层土壤(0~10cm)微生物生物量(SMB)、反硝化酶活性(DEA)、无机氮(N)库和N转化特征,并... 土壤营养元素赋存状态和微生物活性是喀斯特地区生态恢复的关键质量指标,温室气体N2O的排放是全球变暖的重要因子。研究了雨季贵阳不同演替阶段森林表层土壤(0~10cm)微生物生物量(SMB)、反硝化酶活性(DEA)、无机氮(N)库和N转化特征,并与玉米地、茂兰喀斯特原始森林土壤做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微生物群落对土壤水分条件响应强烈,土壤有效N的增加有助于微生物群落的增长,土壤N转化速率越快,微生物N同化作用越低。人为干扰(火烧和农业活动)会增加或降低土壤SMB、增加潜在的气态N流失。总的来说,不同演替阶段土壤SMB、DEA和土壤N库均有显著差异,随植被恢复土壤SMB呈上升趋势,温室气体N2O的排放量呈下降趋势,气态N流失形态从N2O转变为N2,N循环过程趋于优化,表明自发演替是退化喀斯特森林恢复的可靠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演替阶段 微生物生物量 反硝化酶活性 n循环
下载PDF
脉冲偏压占空比和放置状态对大颗粒分布规律的影响 被引量:6
20
作者 魏永强 刘建伟 +2 位作者 文振华 蒋志强 田修波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34-137,共4页
利用电弧离子镀方法在201不锈钢基体上制备了Ti N薄膜,研究了脉冲偏压占空比和基体放置状态对大颗粒形貌和分布规律的影响。采用扫描电镜观察了Ti N薄膜的表面形貌,利用Image J图像软件对Ti大颗粒的数目和尺寸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 利用电弧离子镀方法在201不锈钢基体上制备了Ti N薄膜,研究了脉冲偏压占空比和基体放置状态对大颗粒形貌和分布规律的影响。采用扫描电镜观察了Ti N薄膜的表面形貌,利用Image J图像软件对Ti大颗粒的数目和尺寸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工艺参数相同情况下,转动时Ti N薄膜表面的大颗粒数目较多;随脉冲偏压占空比的增大,薄膜表面的大颗粒数目迅速降低,当占空比为40%时,大颗粒所占的面积比达到最小值,分别为静止时的1.9%和转动时的6.8%,为最佳的占空比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弧离子镀 TIn 脉冲偏压 大颗粒 占空比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