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9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G-CSF is a key modulator of MDSC and could be a potential therapeutic target in colitis-associated colorectal cancers 被引量:32
1
作者 Wenbin Li Xinghua Zhang +6 位作者 Yongkang Chen Yibin Xie Jiancheng Liu Qiang Feng Yi Wang Wei Yuan Jie Ma 《Protein & Cell》 SCIE CAS CSCD 2016年第2期130-140,共11页
Granulocyt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 (G-CSF) is an essential regulator of neutrophil trafficking and is highly expressed in multiple tumors. Myeloid derived suppressor cells (MDSCs) promote neoplastic progression... Granulocyt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 (G-CSF) is an essential regulator of neutrophil trafficking and is highly expressed in multiple tumors. Myeloid derived suppressor cells (MDSCs) promote neoplastic progression through multiple mechanisms by immune suppression. Despite the findings of G-CSF function in colon cancer progression, the precise mechanism of G-CSF on MDSCs regulation and its blockade effects on tumor growth remains a worthy area of investigation. In this study we observed an overexpression of G-CSF in a mouse colitis-associated cancer (CAC) model, which was consistent with the accumulation of MDSCs in mouse colon tissues. Further in vitro studies demonstrated that G-CSF could promote MDSCs survival and activation through 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 3 (STAT3) signaling pathway. Moreover, compared with isotype control, anti-G-CSF mAb treatment demonstrated reduced MDSC accumulation, which led to a marked decrease in neoplasm size and number in mice. Our results indicated that G-CSF is a critical regulating molecule in the migration, proliferation and function maintenance of MDSCs, which could be a potential therapeutic target for canc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FLAMMATION cancer granulocyt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 myeloid derived suppressor cells
原文传递
不同治则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调节性T细胞、髓源抑制性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9
2
作者 许荣忠 方志红 +1 位作者 徐静 李雁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970-976,共7页
目的:通过研究扶正(益气养阴方)、祛邪(清热解毒方)、扶正祛邪(益气养阴解毒方)三种治则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Treg)、髓源抑制细胞(Myeloid-derived suppressor cells,MDSC)免疫指标的作用,探究不同治则对... 目的:通过研究扶正(益气养阴方)、祛邪(清热解毒方)、扶正祛邪(益气养阴解毒方)三种治则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Treg)、髓源抑制细胞(Myeloid-derived suppressor cells,MDSC)免疫指标的作用,探究不同治则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完全随机、平行对照的实验设计,将166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纳入研究,完成益气养阴方组(A组)39例、清热解毒方组(B组)46例、益气养阴解毒方组(C组)49例,分别给予相应的中药汤剂,4周为一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12周)后观察对Treg和MDSC的影响。结果:治疗前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外周血Treg、MDSC水平明显高于健康人群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治疗后,B组和C组能够显著降低肺癌患者的Treg、MDSC,改善机体免疫功能(P<0.05)。治疗后,A组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外周血Treg、MDSC无显著调节作用(P>0.05)。治疗后,三组之间比较,B组对降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Treg、MDSC水平更有优势。结论:祛邪和扶正祛邪治则均可调控肺癌患者的免疫功能,而祛邪治则在抑制MDSC和Treg方面作用更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不同治则 调节性T细胞 髓源抑制性细胞
下载PDF
The protective role of myeloid-derived suppressor cells in concanavalin A-induced hepatic injury 被引量:7
3
作者 Wenli Diao Fangfang Jin +4 位作者 Bing Wang Chen-Yu Zhang Jiangning Chen Ke Zen Limin Li 《Protein & Cell》 SCIE CAS CSCD 2014年第9期714-724,共11页
The mechanism underlying T cell-mediated fulminant hepatitis is not fully understood. In this study, we investigated whether myeloid derived suppressor cells (MDSCs) could prevent the concanavalin A (ConA)- induce... The mechanism underlying T cell-mediated fulminant hepatitis is not fully understood. In this study, we investigated whether myeloid derived suppressor cells (MDSCs) could prevent the concanavalin A (ConA)- induced hepatitis through suppressing T cell proliferation. We observed an increase in the frequencies of MDSCs in mouse spleen and liver at early stage of ConA treatment, implicating that the MDSCs might be involved in the initial resistance of mice against ConA- mediated inflammation. Subpopulat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MDSCs in liver of ConA-induced mice were mainly granulocytic MDSCs. Adoptive transfer of the bone marrow-derived MDSCs into ConA-treated mice showed that the MDSCs migrated into the liver and spleen where they suppressed T cell proliferation through ROS pathway. In addition, the frequencies of MDSCs in mice were also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by the treatment with immune suppressor glucocorticoids. Transfer of MDSCs into the regulatory T cell (Treg)- depleted mice showed that the protective effect of MDSCs on ConA-induced hepatitis is Treg-independent. In conclusion, our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MDSCs possess a direct protective role in T cell-mediated hepatitis, and increasing the frequency of MDSCs by either adoptive transfer or glucocorticoid treatment represents a potential cell-based therapeutic strategy for the acute inflammatory diseas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yeloid derived suppressor cells T cell-mediated hepatitis ROS GLUCOCORTICOIDS concanavalin A(ConA) adoptive transfer glucocorticoid treatment
原文传递
胰腺癌免疫微环境对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8
4
作者 赵凯丽 刘静 +1 位作者 蒋文娜 郝继辉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464-470,共7页
目的探讨免疫细胞CD8+T细胞、调节性T细胞(Treg)和骨髓来源的抑制细胞(MDSC)对胰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 方法回顾性收集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2010年1月至2012年5月收治的80例胰腺癌患者的肿瘤组织标本,对CD8、FOXP3和CD33进行免... 目的探讨免疫细胞CD8+T细胞、调节性T细胞(Treg)和骨髓来源的抑制细胞(MDSC)对胰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 方法回顾性收集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2010年1月至2012年5月收治的80例胰腺癌患者的肿瘤组织标本,对CD8、FOXP3和CD33进行免疫组化染色并进行评分,记录患者临床病理学资料并对生存期进行随访,随访截至2015年1月。采用Kaplan-Meier、Log-rank检验及COX回归多因素分析肿瘤浸润的各群免疫细胞对预后的影响,采用χ2检验分析各群免疫细胞浸润水平与临床病理学特征的相关性。建立小鼠皮下成瘤模型,给予Treg及MDSC清除治疗,绘制肿瘤生长曲线,通过t检验比较治疗前后肿瘤体积变化、Ki-67+细胞比例及肿瘤浸润CD8+T细胞比例的变化。 结果本组80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率为100%,中位随访时间为33.2个月(7.4~59.9个月)。胰腺癌浸润CD8+T细胞高浸润组生存期[(21.6±11.9)个月]长于低浸润组[(13.6±7.4)个月](χ2=4.647,P=0.031)。与Treg高浸润组[(13.4±8.8)个月和(9.5±8.8)个月]相比,Treg低浸润组患者的总体生存时间[(20.9±8.5)个月]和无复发生存时间[(15.2±9.0)个月]长(χ2=10.528、6.288,P=0.001、0.012),且Treg高浸润组的肿瘤体积较大(χ2=4.073,r=0.226,P=0.044)。与MDSC高浸润组[(13.8±7.6)个月和(10.2±7.5)个月]相比,MDSC低浸润组的总体生存时间[(23.5±11.8)个月]和无复发生存时间[(17.9±11.3)个月]长(χ2=5.724、7.430,P=0.017、0.006),且MDSC高浸润组患者更容易出现淋巴结转移(χ2=4.714,r=0.243,P=0.030)。COX回归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pTNM分期(P=0.008)、MDSC(P=0.034)、Treg(P=0.009)是胰腺癌患者总体生存率的独立预后因素;pTNM分期(P=0.003)和MDSC(P=0.018)是胰腺癌患者无复发生存率的独立预后因素。动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肿瘤 免疫调节 CD8+T细胞 调节性T细胞 骨髓来源的抑制细胞
原文传递
胆管癌患者外周血免疫抑制细胞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7
5
作者 徐晓东 王敏 +5 位作者 田锐 李旭 郭兴军 彭丰 胡均 秦仁义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24-428,共5页
目的研究胆管癌患者外周血中CD14+CD11b+HLA-DR-髓源性抑制细胞(MDSC)的表达及其与临床分期和术后病理检测的关系,并对其形成机制和功能进行初步研究。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了25例胆管癌、10例胰腺癌、9例胆囊癌患者和25例同龄的健康... 目的研究胆管癌患者外周血中CD14+CD11b+HLA-DR-髓源性抑制细胞(MDSC)的表达及其与临床分期和术后病理检测的关系,并对其形成机制和功能进行初步研究。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了25例胆管癌、10例胰腺癌、9例胆囊癌患者和25例同龄的健康对照者外周血中CD14+CD11b+HLA-DR-髓源性抑制细胞的比例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健康成人对照组外周血中CD14+CD11b+HLA-DR-MDSC的比例为(0.65±0.25)%,胆管癌组患者比例显著增高为(2.14±1.3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在胰腺癌组和胆囊癌组患者中MDSC的表达水平亦升高。MDSC的表达水平与胆管癌的临床分期相关,其中Ⅳ期胆管癌患者的MDSC水平最高。胆管癌患者术后的MDSC水平较术前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是,MDSC的表达水平与胆管癌患者术后的病理分期无关。两种胆管癌细胞系(QBC939、TFK-1)体外均能诱导PBMC向MDSC的转化,且随着肿瘤负荷的增加而增加。和健康对照组比,胆管癌患者外周血中发挥抑制功能的精氨酸酶活性增加,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胆管癌患者外周血中CD14+CD11b+HLA-DR-MDSC的比例显著升高,且与肿瘤的临床分期呈正相关,可作为胆管癌患者早期诊断的重要标记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管癌 髓源性免疫抑制细胞 精氨酸酶
下载PDF
黄芪多糖对肺癌外周循环MDSC的疗效影响 被引量:6
6
作者 张卫平 冉冉 +2 位作者 高聚伟 王珏 童向民 《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CAS 2017年第1期97-100,共4页
目的 探讨黄芪多糖对肺癌外周循环髓系抑制性细胞(peripheral circulating myeloid suppressor cells in lung cancer,MDSC)的影响及疗效。方法 选取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1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50例予以单纯化疗,研究组50... 目的 探讨黄芪多糖对肺癌外周循环髓系抑制性细胞(peripheral circulating myeloid suppressor cells in lung cancer,MDSC)的影响及疗效。方法 选取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1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50例予以单纯化疗,研究组5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注射用黄芪多糖治疗,观察并记录2组间MDSC水平、亚群水平、血液精氨酸酶1(arginase-1,Arg-1)活性、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水平,同时比较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治疗后MDSC(Lin-HLA DR-/CD33^+/CD11b^+)水平较低,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研究组CD3^+、CD4^+及CD4^+/CD8^+水平较高,CD8^+水平较低,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研究组血清ARGⅠ活性、TNF-α、IL-6水平较低(P〈0.05)。对照组总有效率(42.0%)低于研究组总有效率(64.0%),(P〈0.05),对照组胃肠道反应(40/24)、3-4度白细胞减少(26/12)、肝功能损害(19/9)、肾功能损害(17/7)的发生率高于研究组(P〈0.05)。结论 黄芪多糖能够明显降低肺癌患者外周循环MDSC(Lin-HLA DR-/CD33^+/CD11b^+)水平,改善免疫功能,抑制血清ARGⅠ活性,降低TNF-α、IL-6水平,有效提高临床疗效,降低化疗毒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黄芪多糖 髓系抑制性细胞 精氨酸酶Ⅰ 疗效
下载PDF
免疫健全小鼠Panc02胰腺癌发展过程中髓系来源抑制细胞与肿瘤相关巨噬细胞动态变化 被引量:6
7
作者 刘乔飞 廖泉 +5 位作者 宗毅 牛哲禹 王梦一 李媛 卢朝辉 赵玉沛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2430-2433,共4页
目的 建立免疫健全小鼠胰腺癌皮下种植瘤模型,利用该模型观察胰腺癌发展过程中CD11b^+GR-1^+髓系来源抑制细胞(MDSC)及其亚群CD11b^+ Ly6CkwLy6G^+粒细胞型MDSC(PMN-MDSC)及CD11b^+ Ly6C^+Ly6G^-单核细胞型MDSC(Mo-MDSC),F4... 目的 建立免疫健全小鼠胰腺癌皮下种植瘤模型,利用该模型观察胰腺癌发展过程中CD11b^+GR-1^+髓系来源抑制细胞(MDSC)及其亚群CD11b^+ Ly6CkwLy6G^+粒细胞型MDSC(PMN-MDSC)及CD11b^+ Ly6C^+Ly6G^-单核细胞型MDSC(Mo-MDSC),F4/80^+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及其亚群F4/80^+ CD16/32^+ CD206-M1型TAM、F4/80^+ CD16/32-CD206^+ M2型TAM在外周血及肿瘤组织中的动态变化过程.方法 利用C57B6/J小鼠同源Panc02胰腺癌细胞建立皮下种植瘤模型.根据肿瘤大小将其分为T1 - T4期.利用流式细胞染色法观察外周血及肿瘤组织中上述免疫细胞群的动态变化过程.结果 随着胰腺癌进展,外周血及肿瘤组织中MDSC呈逐渐增多趋势[外周血T1比T4为(4.95±1.03)%比(36.45±6.43)%,P<0.01;肿瘤组织T1比T4为(2.95±2.95)%比(18.17±3.30)%,P<0.01];其中以PMN-MDSC增高为主[外周血T1比T4为(29.73±10.30)%比(66.40±12.10)%,P<0.01;肿瘤组织T1比T4为(24.73±10.81)%比(73.17±10.81)%,P<0.01],而Mo-MDSC无明显变化[外周血T1比T4为(10.30±1.90)%比(9.87±1.91)%,P>0.05;肿瘤组织T1比T4为(9.10±1.01)%比(9.90±2.21)%,P>0.05];T1 -T3期外周血M1及M2均增多[M1:T1比T3为(6.30±1.25)%比(20.17±2.31)%,P<0.01;M2:T1比T3为(0.87±0.21)%比(5.40±0.85)%,P<0.01],但M2/M1比值逐渐增大;T4期M1骤然减少[T3比T4为(20.17±2.31)%比(10.77±1.52)%,P<0.01],但M2持续增多[T3比T4为(6.80±0.75)%比(8.97±1.20)%,P<0.05],M2/M1比值进一步增大;T1- T4期肿瘤组织中M2持续增多[T1比T4为(2.94±0.51)%比(13.44±2.95)%,P<0.01],M1无明显变化[T1比T4为(6.49±1.39)%比(7.26±1.96)%,P>0.05],M2/M1比值明显大于同期肿瘤外周血.结论 外周血及肿瘤组织中PMN-MDSC×M2/M1可以有效地反映胰腺癌荷瘤鼠肿瘤负荷,有可能成为预测胰腺癌患者预后的有效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癌 髓系来源抑制细胞 肿瘤相关巨噬细胞 预后
原文传递
自身免疫性胰腺炎与免疫抑制细胞的关系 被引量:5
8
作者 常雪姣 张晶 +4 位作者 陈颖 高莉 王洋 倪灿荣 朱明华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279-1282,1287,共5页
目的通过对自身免疫性胰腺炎(autoimmune pancreatitis,AIP)与非AIP(non-autoimmune pancreatitis,nAIP)胰腺组织内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s,Tregs)和髓源性抑制细胞(myeloid derived suppressor cells,MDSCs)的检测和比较,探讨... 目的通过对自身免疫性胰腺炎(autoimmune pancreatitis,AIP)与非AIP(non-autoimmune pancreatitis,nAIP)胰腺组织内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s,Tregs)和髓源性抑制细胞(myeloid derived suppressor cells,MDSCs)的检测和比较,探讨免疫抑制细胞在AIP疾病过程中的作用,为临床病理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荧光免疫双标记及免疫组化染色,检测81例纤维包块型胰腺炎(fibrous mass-forming chronic pancreatitis,FMCP)胰腺组织内CD11b+CD33+MDSCs与Foxp3+Tregs的浸润情况,其中包括20例AIP,61例nAIP。结果 AIP组与nAIP组胰腺组织内CD11b+CD33+MDSCs浸润数量分别为(12.22±10.87)个/HPF和(4.39±7.29)个/HPF,AIP组CD11b+CD33+MDSCs浸润数量明显多于nAIP组(P=0.000)。AIP组与nAIP组胰腺组织内Foxp3+Tregs浸润数量分别为(14.91±22.76)个/HPF和(8.12±10.92)个/HPF,两组间Foxp3+Tregs浸润数量差异无显著性(P=0.076)。结论 MDSCs在AIP胰腺组织内的累积水平显著高于nAIP,而二者胰腺组织内Tregs的累积水平差异无显著性,MDSCs和Tregs在胰腺组织内的累积可能是炎症反应所致。由于AIP与nAIP疾病性质不同,MDSCs和Tregs可能在AIP与nAIP的疾病过程中发挥不同作用,二者限制nAIP的炎症反应却可能促进AIP进展成为恶性疾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身免疫性胰腺炎 髓源性抑制细胞 调节性T细胞
下载PDF
口腔鳞癌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型髓系抑制细胞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5
9
作者 刘志国 钟丽梅 +4 位作者 燕王翔 陈宇 陈丹 丁学强 张辉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613-620,共8页
【目的】评价口腔鳞癌(OSCC)患者外周血中髓系抑制细胞(MDSC)变化及与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2年10月间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口腔颌面外科住院的58例口腔鳞癌患者(OSCC组)及20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外周血标本,采用流式... 【目的】评价口腔鳞癌(OSCC)患者外周血中髓系抑制细胞(MDSC)变化及与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2年10月间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口腔颌面外科住院的58例口腔鳞癌患者(OSCC组)及20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外周血标本,采用流式细胞分析术检测对照组和OSCC组术前外周血中MDSC的表型及比例,比较分析20例口腔鳞癌患者术后3天、7天、30天外周血中MDSC的动态变化;分选CD11b+CD33highHLA-DR-细胞,采用T淋巴细胞增殖实验、精氨酸酶活性检测,以及一氧化氮含量检测验证该群细胞功能;检测血清IL-6含量及与外周血CD11b+CD33highHLA-DR-MDSC变化的相关性。【结果】(1)OSCC组与对照组外周血中CD11b+CD33highHLA-DR-细胞百分率分别为(2.68±0.21)%和(0.65±0.05)%,OSCC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2)口腔鳞癌患者外周血中CD11b+CD33highHLA-DR-细胞是一群CD14+CD15-的有免疫抑制功能单核细胞型髓系抑制细胞(M-MDSC),可抑制T淋巴细胞增殖。(3)M-MDSC的变化与患者临床分期有关,临床Ⅲ、Ⅳ期口腔鳞癌患者与临床Ⅰ、Ⅱ期患者外周血M-MDSC比例分别为(3.01±0.35)%和(2.19±0.19)%,前者明显高于后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M-MDSC的变化与患者年龄、性别、淋巴结转移及病理分级无明显相关性,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4)术后患者外周血中M-MDSC比例在术后3天内明显升高(7.46±0.57)%,7天后逐渐下降(2.56±0.20)%,至术后30天可逐渐下降接近健康者水平(1.07±0.06)%,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5)患者外周血中M-MDSC变化与IL-6含量呈正相关性(P<0.001)。【结论】口腔鳞癌患者外周血M-MDSC的变化与口腔鳞癌发生发展有一定相关性,针对M-MDSC的治疗可能成为加强肿瘤免疫治疗疗效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鳞癌 髓系抑制细胞 免疫抑制 白细胞介素6
下载PDF
髓系来源抑制细胞促进肿瘤免疫逃逸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0
作者 杜伟娇 曹水 任秀宝 《国际免疫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6-8,27,共4页
髓系来源抑制细胞(MDSC)是髓系来源的一群异质细胞,在荷瘤小鼠模型及肿瘤患者均发挥免疫抑制作用。肿瘤MDSC免疫逃逸作用的机制目前已取得了很多进展,这群细胞可以通过上调精氨酸酶1(ARN1),诱导一氧化氮合酶(iNOSorNOS-2)表达... 髓系来源抑制细胞(MDSC)是髓系来源的一群异质细胞,在荷瘤小鼠模型及肿瘤患者均发挥免疫抑制作用。肿瘤MDSC免疫逃逸作用的机制目前已取得了很多进展,这群细胞可以通过上调精氨酸酶1(ARN1),诱导一氧化氮合酶(iNOSorNOS-2)表达,增加一氧化氮(NO)、活化氧自由基(ROS)等的释放,分解肿瘤微环境中的半胱氨酸、下调T细胞表面L选择素水平并抑制T细胞功能,MDSC还可诱导体内调节性T细胞(Tr)形成、调节固有免疫。此外,MDSC可通过分化为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分泌Th-2型细胞因子、促进肿瘤血管生成及肿瘤转移等一系列机制促进肿瘤细胞逃避免疫监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髓系来源抑制细胞 免疫应答 免疫逃逸
原文传递
髓源性抑制细胞在胃癌患者外周血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5
11
作者 吴志丹 王胜军 《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3年第5期414-416,共3页
目的:观察胃癌患者外周血中髓源性抑制细胞(myeloid derived suppressor cells,MDSCs)的数量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4例胃癌患者和15例健康志愿者,术前收集外周血2 mL;选择术后30天、门诊复诊经检查恢复顺利的患者18例与术前... 目的:观察胃癌患者外周血中髓源性抑制细胞(myeloid derived suppressor cells,MDSCs)的数量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4例胃癌患者和15例健康志愿者,术前收集外周血2 mL;选择术后30天、门诊复诊经检查恢复顺利的患者18例与术前配对,收集外周血,以CD14-/CD11b+/CD33+/HLA-DR-作为MDSCs的表面标志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MDSCs所占的比例,分析MDSCs的数量变化情况及其临床意义。同时对MDSCs在外周血中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因素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健康对照组外周血MDSCs占(0.226±0.044)%,胃癌患者术前和术后复诊者外周血MDSCs所占比例分别为(1.903±0.247)%,(1.120±0.240)%。胃癌患者与对照组MDSCs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7,P<0.05),手术前后MDSC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4,P<0.05)。MDSCs在胃癌患者外周血的表达与性别、年龄、肿瘤大小、浸润深度、TNM分期以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无关,与肿瘤的分化程度相关。结论:MDSCs在胃癌患者免疫功能障碍中起重要作用,肿瘤负荷减轻后机体抗肿瘤免疫功能有所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髓源性抑制细胞 免疫抑制
下载PDF
肝细胞癌患者外周血CD33^+HLA-DR-MDSCs的监测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5
12
作者 易永祥 王建 +4 位作者 张彤 王翔 韩建波 赵亮 张郁峰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520-1523,共4页
目的:通过检测不同时期肝细胞癌患者外周血CD33+HLA-DR-MDSCs表达,分析其对肝细胞癌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肝细胞癌患者62例,并设置20名健康对照组,利用流式细胞学方法检测外周血中CD33+HLADR-MDSCs的比例及Th1/Th2... 目的:通过检测不同时期肝细胞癌患者外周血CD33+HLA-DR-MDSCs表达,分析其对肝细胞癌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肝细胞癌患者62例,并设置20名健康对照组,利用流式细胞学方法检测外周血中CD33+HLADR-MDSCs的比例及Th1/Th2细胞免疫状态,比较各组之间上述指标有无差异。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成人相比,肝细胞癌组患者外周血中MDSCs的比例显著增高,且进展期肝癌组患者MDSC的比例明显高于早期肝癌组患者;肝细胞癌患者Th细胞向Th2漂移,与正常健康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肝细胞癌患者外周血CD33+HLA-DR-MDSCs含量升高,Th细胞向Th2漂移,免疫功能低下,CD33+HLA-DR-MDSCs可以作为监测原发性患者的免疫功能和预后评估的有效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免疫功能 髓源抑制性细胞
下载PDF
免疫细胞与肿瘤微环境(英文) 被引量:5
13
作者 宋楠 李涛 张学敏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075-1084,共10页
肿瘤细胞和免疫细胞间的相互作用一直是肿瘤生物学关注的热点.流行病学与临床研究均表明,炎症反应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存在密切关联,但是其中的分子作用机理和遗传学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研究显示,T淋巴细胞、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巨大细胞... 肿瘤细胞和免疫细胞间的相互作用一直是肿瘤生物学关注的热点.流行病学与临床研究均表明,炎症反应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存在密切关联,但是其中的分子作用机理和遗传学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研究显示,T淋巴细胞、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巨大细胞等多种免疫细胞会浸润到肿瘤微环境中,协同调控肿瘤生长、免疫逃逸和侵袭转移.本文就近年对肿瘤微环境中免疫细胞功能研究的进展进行综述.正确认识这些免疫细胞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对于发展更优的肿瘤免疫治疗手段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辅助性T细胞17 调节性T细胞 巨噬细胞 骨髓来源抑制性细胞 树突状细胞 巨大细胞
下载PDF
肺岩宁方对Lewis肺癌小鼠肿瘤浸润性髓样细胞的调控作用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张琦君 殷书敏 +4 位作者 车勇 祝利民 罗振东 郭玉刚 徐振晔 《中医药学报》 CAS 2021年第12期34-40,共7页
目的:观察肺岩宁方对Lewis肺癌小鼠肿瘤浸润性髓样细胞MDSCs、TAMs的调控作用。方法:选取C57BL/6雄性小鼠建立Lewis肺癌小鼠模型,成模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肺岩宁低剂量组、肺岩宁高剂量组,每组8只,另取8只正常小鼠为空白组。空白组、... 目的:观察肺岩宁方对Lewis肺癌小鼠肿瘤浸润性髓样细胞MDSCs、TAMs的调控作用。方法:选取C57BL/6雄性小鼠建立Lewis肺癌小鼠模型,成模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肺岩宁低剂量组、肺岩宁高剂量组,每组8只,另取8只正常小鼠为空白组。空白组、模型组:0.4 mL生理盐水灌胃,每日1次;肺岩宁低剂量组:0.4 mL 40 g/(kg·d)肺岩宁方灌胃,每日1次;肺岩宁高剂量组:0.4 mL 80 g/(kg·d)肺岩宁方灌胃,每日1次。14 d后处死小鼠,剥取肺组织,收集外周血,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肺组织MDSCs、M1及M2型TAMs细胞百分比;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小鼠外周血IL-4、IL-10表达水平;实时荧光PCR法检测小鼠肺组织中iNOS、Arg-1 mRNA表达水平;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小鼠肺组织PD-1、PD-L1、PI3K、C/EBPβ表达水平。结果: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小鼠肺组织中M1型TAMs百分比显著降低(P<0.05),M2型TAMs、MDSCs百分比显著上升(P<0.05);与模型组相比,肺岩宁低、高剂量组小鼠肺组织中M1型TAMs细胞百分比显著上升(P<0.05),M2型TAMs、MDSCs百分比显著降低(P<0.05)。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肺岩宁低、高剂量组小鼠血清中IL-4、IL-10水平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肺岩宁低、高剂量组小鼠血清中IL-4、IL-10水平显著降低(P<0.05);与肺岩宁低剂量组相比,高剂量组小鼠血清中IL-4、IL-10水平显著降低(P<0.05)。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小鼠肺组织中iNOS mRNA水平显著降低,Arg-1 mRNA水平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肺岩宁低、高剂量组小鼠肺组织中iNOS mRNA水平上升,Arg-1 mRNA水平显著降低(P<0.05)。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肺岩宁低剂量组小鼠肺组织中PD-1、PD-L1、PI3K表达增加(P<0.05),模型组小鼠肺组织中C/EBPβ表达增加(P<0.05);与模型组相比,肺岩宁高剂量组小鼠肺组织中PD-1、PD-L1、PI3K、C/EBPβ表达下调(P<0.05),肺岩宁低剂量组小鼠肺组织中PD-L1表达下调(P<0.05);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免疫微环境 肿瘤浸润性髓样细胞 髓源性抑制细胞 肿瘤相关性巨噬细胞 肺岩宁方
下载PDF
髓源性抑制细胞对脂多糖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4
15
作者 许静红 吕嘉贤 +5 位作者 童荔 胡晓光 朱艳平 姚纪友 黄发 蔡常洁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064-1068,共5页
目的探讨髓源性抑制细胞(MDSCs)对LPS诱导的内皮细胞凋亡是否有保护作用。方法采用流式分选技术从脓毒症患者外周血中分离MDSCs,将其与LPS预处理过的人脐带静脉内皮细胞(HUVECs)共培养设为实验组,HUVECs未经任何处理设为空白组,HUVECs经... 目的探讨髓源性抑制细胞(MDSCs)对LPS诱导的内皮细胞凋亡是否有保护作用。方法采用流式分选技术从脓毒症患者外周血中分离MDSCs,将其与LPS预处理过的人脐带静脉内皮细胞(HUVECs)共培养设为实验组,HUVECs未经任何处理设为空白组,HUVECs经LPS刺激设为对照组。通过Hoechst染色观察各组细胞形态学上的变化,通过CCK-8以及流式测凋亡检测各组内皮细胞增殖、凋亡的情况。结果选择用浓度为10μg/mL的LPS刺激HUVEC 6 h构建脓毒症细胞模型。实验组内皮细胞增殖活性优于对照组(OD值:1.018 vs. 0.852,P=0.008),低于空白组(OD值:1.018 vs. 1.214,P=0.002);实验组凋亡率低于对照组(凋亡率:12.90%vs. 18.65%,P <0.001),高于空白组(凋亡率:12.90%vs.18.65%,P <0.001)。结论 MDSCs能促进LPS诱导的内皮细胞增殖、减少其凋亡,对内皮细胞的损伤及凋亡具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髓源性抑制细胞 人脐带静脉内皮细胞 凋亡
下载PDF
高脂饲料动员CD11b^+Gr-1^+髓系抑制性细胞参与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姜宜成 沈成兴 +2 位作者 陆文彬 傅聪 卞叶萍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1年第3期445-449,共5页
目的:研究高脂饲料饲养ApoE-/-小鼠建立动脉粥样硬化动物模型的过程中CD11b+Gr-1+髓系抑制性细胞的变化趋势,以期揭示高脂血症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另一种可能的细胞机制。方法:将12只雄性ApoE-/-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6)和模型组(n=6),... 目的:研究高脂饲料饲养ApoE-/-小鼠建立动脉粥样硬化动物模型的过程中CD11b+Gr-1+髓系抑制性细胞的变化趋势,以期揭示高脂血症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另一种可能的细胞机制。方法:将12只雄性ApoE-/-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6)和模型组(n=6),分别给予普通饲料与高脂饲料处理。8周后酶法和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载脂蛋白A-I(apoA-I)和载脂蛋白B(apoB)水平;HE染色观察主动脉病理形态学改变;油红O染色观察内皮下间隙脂质沉积情况;流式细胞术分析骨髓、脾脏、外周血中CD11b+Gr-1+髓系抑制性细胞的百分比,比较其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度。结果:8周的高脂饲喂使得ApoE-/-小鼠血脂水平显著改变,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明显形成,CD11b+Gr-1+髓系抑制性细胞占骨髓单个核细胞比例显著升高,并进一步被动员释放到外周组织,导致循环中CD11b+Gr-1+髓系抑制性细胞显著增加。结论:高脂饲料饲养ApoE-/-小鼠能使CD11b+Gr-1+髓系抑制性细胞的生成显著增加,并向循环和外周组织释放。高脂血症可能是通过激活CD11b+Gr-1+髓系抑制性细胞的途径来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脂饲料 APOE-/-小鼠 动脉粥样硬化 髓系抑制性细胞
下载PDF
洛罗兰糖苷激活Bcl-2通路诱导髓样抑制性细胞凋亡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秦越 庞宗然 《天津中医药》 CAS 2019年第3期288-291,共4页
[目的]促进髓样抑制性细胞(MDSCs)凋亡是抑制肿瘤生长的一个有效途径。因此,该实验旨在探究盘龙参活性成分络罗兰糖苷对MDSCs的抑制效应以及可能机制。[方法]采用MTT法分别检测洛罗兰糖苷对MDSCs细胞系(MSC-2)的毒性;采用流式分析法检... [目的]促进髓样抑制性细胞(MDSCs)凋亡是抑制肿瘤生长的一个有效途径。因此,该实验旨在探究盘龙参活性成分络罗兰糖苷对MDSCs的抑制效应以及可能机制。[方法]采用MTT法分别检测洛罗兰糖苷对MDSCs细胞系(MSC-2)的毒性;采用流式分析法检测洛罗兰糖苷对MSC-2的促凋亡作用;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检测洛罗兰糖苷作用后MSC-2细胞内凋亡相关基因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细胞活性检测证实洛罗兰糖苷可以抑制MSC-2的活性;凋亡抗体染色结果显示洛罗兰糖苷可以促进MSC-2凋亡;Western Blot结果表明,洛罗兰糖苷作用下,JNK2、细胞色素C、caspase-9、caspase-3表达明显上调,而Bcl-2表达下降。[结论]洛罗兰糖苷可以通过激活Bcl-2信号通路,促进MDSCs凋亡增强免疫正调控,从而达到抗肿瘤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洛罗兰糖苷 抑制肿瘤生长 髓样抑制性细胞 细胞凋亡
下载PDF
髓源抑制性细胞与恶性肿瘤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8
作者 樊慧婷 林洪生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20年第12期2150-2154,共5页
髓源抑制性细胞(myeloid derived suppressor cells,MDSCs)是一群异质性细胞,包括多种处于不同分化阶段的髓样细胞,如髓系祖细胞、未成熟的巨噬细胞、粒细胞、单核细胞、树突状细胞等。在荷瘤小鼠的血液、脾脏和肿瘤组织及肿瘤患者的外... 髓源抑制性细胞(myeloid derived suppressor cells,MDSCs)是一群异质性细胞,包括多种处于不同分化阶段的髓样细胞,如髓系祖细胞、未成熟的巨噬细胞、粒细胞、单核细胞、树突状细胞等。在荷瘤小鼠的血液、脾脏和肿瘤组织及肿瘤患者的外周血和肿瘤组织中存在大量MDSCs的扩增,与肿瘤的进展密切相关。恶性肿瘤来源的多种因子如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macrophage 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GM-CSF)、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6、S100钙结合蛋白A8/A9(S100 calcium binding protein A8/A9,S100A8/A9)等是导致MDSCs扩增的关键因素。MDSCs可通过抑制机体抗肿瘤免疫、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侵袭、血管生成、转移前小生境形成等多种途径导致肿瘤发生发展。本文主要介绍MDSCs的亚群、功能、募集和活化机制,MDSCs作为预后标志物的价值以及当前靶向MDSCs的抗肿瘤治疗策略,以期加深对MDSCs与恶性肿瘤关系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来源免疫抑制细胞 免疫抑制 转移 恶性肿瘤 细胞因子
下载PDF
脂多糖动员骨髓CD11b^+Gr-1^+髓系抑制细胞及其吞噬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形成泡沫细胞 被引量:4
19
作者 杨向东 姜宜成 +5 位作者 沈成兴 肖纯 蒋益波 姚玉宇 朱琪 陆文彬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89-192,共4页
目的研究小鼠骨髓来源的未成熟CD11b+Gr-1+髓系前体细胞在急性炎性脂多糖刺激下动员释放,及其诱导分化成巨噬细胞样细胞后吞噬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形成泡沫细胞。方法小鼠腹腔注射脂多糖5μg/g体重,24h后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骨髓,脾脏,和... 目的研究小鼠骨髓来源的未成熟CD11b+Gr-1+髓系前体细胞在急性炎性脂多糖刺激下动员释放,及其诱导分化成巨噬细胞样细胞后吞噬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形成泡沫细胞。方法小鼠腹腔注射脂多糖5μg/g体重,24h后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骨髓,脾脏,和外周血中CD11b+Gr-1+髓系前体细胞,CD11b+Gr-1-单核细胞,和CD11b-Gr-1+粒细胞的百分比的变化。体外泡沫细胞形成实验取小鼠骨髓单个核细胞以DMEM培养基+胎牛血清培养,以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诱导分化48h,加入100mg/L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孵育48h以形成脂质负荷泡沫细胞。油红O染色鉴定泡沫细胞。结果 (1)脂多糖腹腔注射可以显著促进CD11b+Gr-1+髓系前体细胞从骨髓动员并释放到外周组织;脾脏和循环中CD11b+Gr-1+髓系前体细胞和CD11b+Gr-1-单核细胞显著增加。(2)从骨髓分离的CD11b+Gr-1+髓系前体细胞以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诱导分化后形成单核/巨噬细胞样细胞,继而加入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孵育,可以形成脂质负荷细胞(泡沫细胞)。油红O染色可见泡沫细胞的胞浆中有红染的大型脂滴,核被胞浆内脂滴挤压在一侧。结论急性炎性刺激脂多糖可以动员小鼠骨髓CD11b+Gr-1+髓系前体细胞的向循环和外周组织释放。CD11b+Gr-1+髓系前体细胞可被诱导分化并吞噬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形成泡沫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多糖 动脉粥样硬化 髓系抑制性细胞 单核细胞 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 泡沫细胞
下载PDF
Emerging roles of myeloid derived suppressor cells in hepatic inflammation and fibrosis 被引量:2
20
作者 Linda Hammerich Frank Tacke 《World Journal of Gastrointestinal Pathophysiology》 CAS 2015年第3期43-50,共8页
Myeloid derived suppressor cells(MDSC) are a heterogeneous population of immune cells that are potent suppressors of immune responses. MDSC emerge in various compartments in the body, such as blood, bonemarrow or sple... Myeloid derived suppressor cells(MDSC) are a heterogeneous population of immune cells that are potent suppressors of immune responses. MDSC emerge in various compartments in the body, such as blood, bonemarrow or spleen, especially in conditions of cancer, infections or inflammation. MDSC usually express CD11 b, CD33, and low levels of human leukocyte antigen-DR in humans or CD11 b and Gr1(Ly6C/G) in mice, and they can be further divided into granulocytic or monocytic MDSC. The liver is an important organ for MDSC induction and accumulation in hepatic as well as extrahepatic diseases. Different hepatic cells, especially hepatic stellate cells, as well as liver-derived soluble factors, including hepatocyte growth factor and acute phase proteins(SAA, KC), can promote the differentiation of MDSC from myeloid cells. Importantly, hepatic myeloid cells like neutrophils, monocytes and macrophages fulfill essential roles in acute and chronic liver diseases. Recent data from patients with liver diseases and animal models linked MDSC to the pathogenesis of hepatic inflammation, fibrosis and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 In settings of acute hepatitis, MDSC can limit immunogenic T cell responses and subsequent tissue injury.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patitis C, MDSC increase and may favor viral persistence. Animal models of chronic liver injury, however, have not yet conclusively clarified the involvement of MDSC for hepatic fibrosis. In human HCC and mouse models of liver cancer, MDSC are induced in the tumor environment and suppress anti-tumoral immune responses. Thus, the liver is a primary site of MDSC in vivo, and modulating MDSC functionality might represent a promising novel therapeutic target for liver diseas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yeloid derived suppressor cells INTERLEUKIN-10 Treg Liver CIRRHOSIS MACROPHAGE Hepatitis C virus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