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5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文物艺术到历史故事:我国博物馆展陈设计的叙事趋势、原因与反思 被引量:15
1
作者 任琳 《东南文化》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58-163,共6页
近年来,“了解故事”代替“欣赏珍宝”成为博物馆观众最主要的参观目的。当代博物馆展陈设计亦呈现四种叙事趋势:主题展代替珍品展、语境阐释逻辑代替符号分类逻辑、动态故事代替静态描述以及多元媒介组合代替单一媒介组合。推动展陈“... 近年来,“了解故事”代替“欣赏珍宝”成为博物馆观众最主要的参观目的。当代博物馆展陈设计亦呈现四种叙事趋势:主题展代替珍品展、语境阐释逻辑代替符号分类逻辑、动态故事代替静态描述以及多元媒介组合代替单一媒介组合。推动展陈“走向”叙事的原因有西方博物馆展陈经验的影响、博物馆“泛艺术化”困境的阻挠和文物身份多元化发展的需要。当下,博物馆人应兼顾“具有中国风格的叙事结构”“以人为焦点的叙事视角”和“规范化展览叙事机制”,努力呈现具有科学阐释逻辑、较高传播效率和理想认知规模的展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物馆 展陈设计 叙事 历史 文物 艺术
原文传递
西南师范学院图书博物馆专修科办学述评 被引量:10
2
作者 邓小昭 《图书馆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306-312,356,共8页
西南师范学院图书博物馆专修科是20世纪50年代初期我国图书馆学教育的三个办学单位之一。文章评述了图博科的创办背景、办学经过与办学特色。
关键词 图书博物馆专修科 图书馆学 博物馆学 教育史 西南师范学院
下载PDF
19世纪西人在华博物馆的两种类型——兼论中国最早的博物馆 被引量:9
3
作者 李军 《东南文化》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98-106,127-128,共9页
最新的研究表明,中国最早的博物馆是清道光九年(1829年)创办于澳门的"驻华大英博物馆"。此后,来华西人在中国创办了一批博物馆,成为中国人认识博物馆的一条重要途径,对中国近代博物馆的起源和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这些博物馆... 最新的研究表明,中国最早的博物馆是清道光九年(1829年)创办于澳门的"驻华大英博物馆"。此后,来华西人在中国创办了一批博物馆,成为中国人认识博物馆的一条重要途径,对中国近代博物馆的起源和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这些博物馆大致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与西人在华博物学研究密切相关,以自然史收藏和研究为主要目的的自然史博物馆;另一种是科学技术博物馆,此种类型又可细分为两种,即基督教新教传教士创办的以科学传教为主要目的的博物馆,以及其他西方人士创办的辅助学校教学和科学教育的博物馆。通过这种分类,先前看似孤立的历史节点被有效地串连起来,从而展现出具有内在逻辑联系的西方在华博物馆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世纪 西方在华人士 博物馆 博物学 科学教育
原文传递
历史类展览中的叙事:从史学理论的角度进行反思 被引量:7
4
作者 胡宇哲 《东南文化》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57-162,共6页
叙事是当代史学理论的核心内容,这一理论尤其关注过去如何被表现出来并为大众所理解。近年来博物馆学也在进行某种"叙事转向",博物馆的历史类展览可被视为一种叙事,同样为大众提供理解过去的途径。但历史类展览与历史叙事之... 叙事是当代史学理论的核心内容,这一理论尤其关注过去如何被表现出来并为大众所理解。近年来博物馆学也在进行某种"叙事转向",博物馆的历史类展览可被视为一种叙事,同样为大众提供理解过去的途径。但历史类展览与历史叙事之间的关系仍有待深入研究,当代史学理论可为之提供思路。由此出发,不仅要重视展览本身,也要重视博物馆作为一个空间的配合作用,将展览和博物馆视为一个整体。同时,在设计历史类展览时,不能仅将藏品展示出来,更应该思考通过藏品形成怎样的历史叙事,以及如何形成这样的历史叙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物馆 历史类展览 叙事 史学理论
原文传递
故宫博物院学术史的一条线索——以民国时期专门委员会为中心的考察 被引量:7
5
作者 郑欣淼 《故宫博物院院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20-40,159,共21页
专门委员会是故宫博物院的一个非建制的常设机构,依照《故宫博物院组织法》要求而设。民国时期,专门委员会大致历经1929年的初建、1934年的调整及1947的重建三个阶段,聚集了一大批中国当时最著名的文史及古物研究方面的专家学者,他们参... 专门委员会是故宫博物院的一个非建制的常设机构,依照《故宫博物院组织法》要求而设。民国时期,专门委员会大致历经1929年的初建、1934年的调整及1947的重建三个阶段,聚集了一大批中国当时最著名的文史及古物研究方面的专家学者,他们参与故宫文物的审查鉴定,明清档案的整理刊布、清宫典籍的清点出版、文物展览的策划筹备以及古建库房的修缮营建等工作,为推进故宫博物院的文物保护及学术研究做出突出贡献。本文以这一时期的专门委员会为线索对故宫博物院学术史进行研究分析,进而指出专门委员会的设立与发展,坚持了新生故宫博物院的社会性、开放性,即"公"字精神,既是"学术为天下公器"理念的反映,也是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管理"公共财产"原则的体现。专门委员会是适应故宫博物院未来发展需要的有益探索,不仅积累了从故宫实际出发的学术研究的特点与方法,丰富了故宫学术的内涵,而且以专门委员会为主导的故宫学术成果成为学术故宫的一个重要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时期 故宫博物院 专门委员会 学术史
原文传递
博物致知:博物馆形塑公众对世界的认知——“《北辰对话》国际博物馆日学术交流活动”侧记
6
作者 李竞萌 耿娴 +2 位作者 李敏 廖红 郝倩倩 《自然科学博物馆研究》 2024年第3期79-85,共7页
2024年5月,《北辰对话》国际博物馆日学术活动在中国科技馆举行。活动聚焦博物馆在现代社会的教育作用和文化传承价值,探讨了其起源于学者研究及收藏家收藏的历史背景,并强调了博物馆在提升民族文明程度中的关键作用。随着公众科学文化... 2024年5月,《北辰对话》国际博物馆日学术活动在中国科技馆举行。活动聚焦博物馆在现代社会的教育作用和文化传承价值,探讨了其起源于学者研究及收藏家收藏的历史背景,并强调了博物馆在提升民族文明程度中的关键作用。随着公众科学文化需求的增长,“博物馆热”现象凸显,智能时代下的博物馆需结合传统与现代,形成特色教育体系。未来,博物馆将继续促进科学文化交流,为公众提供多元化、高质量的文化产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物馆教育 博物馆研究 博物学
下载PDF
首都博物馆馆史述略(1951—1981年) 被引量:1
7
作者 白岩 《中国博物馆》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73-79,128,共8页
首都博物馆筹建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在长达30年的筹备后,于1981年在孔庙对外开放。“几上几下”的筹建之路承载着其发展演进的特定历史印记,反映了共和国文物博物馆事业的发展历程。首都博物馆最初计划为北京市立博物馆,1953年定... 首都博物馆筹建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在长达30年的筹备后,于1981年在孔庙对外开放。“几上几下”的筹建之路承载着其发展演进的特定历史印记,反映了共和国文物博物馆事业的发展历程。首都博物馆最初计划为北京市立博物馆,1953年定位为“首都历史与建设博物馆”,1956年之后明确为地志博物馆,博物馆的建设目标和发展定位不断明晰。从学习苏联博物馆模式,到探索适合自身发展的定位,经过不懈的努力,终于走出一条符合自身特点和社会需求的发展道路。对于首都博物馆馆史的个案研究,将有助于我们加深对中国博物馆学发展和北京文物保护史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物馆 首都博物馆 首都历史与建设博物馆 地志博物馆 博物馆史
下载PDF
空间作为方法:历史类展览中的阐释与传播
8
作者 许潇笑 《艺术与民俗》 2024年第2期10-17,共8页
博物馆的展览汇集了来自不同时间和地点的物品,以一种精心组织过的秩序,反映一个有序的世界以及某种人与世界的特定关系。在这个空间里,通过被展示的物质对象,世界可以被认识、理解与调整。在历史主题展览中,展品作为历史物证,一方面,... 博物馆的展览汇集了来自不同时间和地点的物品,以一种精心组织过的秩序,反映一个有序的世界以及某种人与世界的特定关系。在这个空间里,通过被展示的物质对象,世界可以被认识、理解与调整。在历史主题展览中,展品作为历史物证,一方面,依照特定秩序在展示空间中被排列组合,构成特定的展览逻辑和历史叙事。空间安排与内容阐释一一对应,互为表里,呈现出内容即形式、形式即内容的过程,即意义的解构与重组的过程。另一方面,在展览传播过程中,展览的展示与阐释通过不同个体的观看表现为意义增殖的文化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物馆展览 历史展示 阐释与传播
原文传递
博物馆陈列展览中AR-VR融合技术的应用——以潮州市博物馆《潮州七日红》主题展览为例 被引量:6
9
作者 石奕栒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1年第2期130-132,共3页
作为本地文化历史的传承和展示基地,传统博物馆的管理手段已经不适应新形势下社会需求。由此,博物馆开始探索尝试新技术、新模式来增强馆内文物的陈列展览效果,塑造博物馆的新形象。该文以潮州市博物馆《潮州七日红》主题展览为例,对AR... 作为本地文化历史的传承和展示基地,传统博物馆的管理手段已经不适应新形势下社会需求。由此,博物馆开始探索尝试新技术、新模式来增强馆内文物的陈列展览效果,塑造博物馆的新形象。该文以潮州市博物馆《潮州七日红》主题展览为例,对AR-VR展览交互体验成果进行应用和融合,大大提升了博物馆陈列展览效果,让观众更深刻地了解民国时期潮州作为历史上府城的历史环境再现和生活风貌以及大革命时期潮州人民在党的领导下为中国革命作出的巨大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物馆 AR-VR技术 文化历史 应用
下载PDF
重思民族志博物馆:历史、秩序与方法 被引量:6
10
作者 尹凯 《青海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83-87,共5页
作为一个机构,博物馆拥有固化与物化社会文化的效力;作为一个学科,人类学具有调查与书写社会文化的特权。在维多利亚时代,博物馆与人类学因其表征文化的共同诉求而关系紧密,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博物馆类型——民族志博物馆。从历史脉络来看... 作为一个机构,博物馆拥有固化与物化社会文化的效力;作为一个学科,人类学具有调查与书写社会文化的特权。在维多利亚时代,博物馆与人类学因其表征文化的共同诉求而关系紧密,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博物馆类型——民族志博物馆。从历史脉络来看,民族志博物馆时代(1840-1920)是博物学传统的延续,研究焦点从自然奥秘转向异域文化。从展示秩序来看,民族志博物馆与民族志文本共同阐发了早期人类学理论的探索、发现与争论。从方法论层面来看,民族志博物馆所独有的田野调查、理论反思和跨学科视角使其成为一种博物馆人类学的方法。因此,民族志博物馆不仅是一种切实存在的、表征他者的博物馆机构,而且更是一种认识、反思与诊断当代博物馆学、人类学学科危机的方法论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志博物馆 人类学 历史 秩序 方法论
下载PDF
“主题-历史二元叙事结构”的博物馆改陈探讨——以湖州博物馆“吴兴赋”为例 被引量:6
11
作者 王思怡 《自然科学博物馆研究》 2018年第3期11-19,共9页
作为展现不同地方独特的自然环境、历史文化、经济发展和社会风情的地方博物馆,在十几年间的时代发展浪潮下,面临着急迫的改陈任务。在目前的发展趋势下,其改陈策略除了内容与形式的更新外,突出主题性二元叙事架构以及深化民众生活的阐... 作为展现不同地方独特的自然环境、历史文化、经济发展和社会风情的地方博物馆,在十几年间的时代发展浪潮下,面临着急迫的改陈任务。在目前的发展趋势下,其改陈策略除了内容与形式的更新外,突出主题性二元叙事架构以及深化民众生活的阐释成为改陈的重点。本文以湖州博物馆2016年新改陈的"吴兴赋"基本陈列为例,通过改陈前后的深入对比,强调地方博物馆通过从"主题-历史二元叙事结构"出发来完善地方社会职责、营造"博物馆文化"氛围,承担起体现地方居民的意志并加强地方认同感的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博物馆 展陈更新 二元叙事 民俗 生活
下载PDF
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丹凤门遗址博物馆设计 被引量:6
12
作者 张锦秋 《建筑创作》 2012年第1期18-27,共10页
本文介绍了丹凤门遗址博物馆由于其历史背景和所处的城市区位,在建筑创作中怎样确定基本思路和设计要点。记述了在根据遗址状况和相关建筑史料探讨丹凤门推理方案之后,并进而设计出功能完善、技术先进、环保节能在艺术上又能沟通历史与... 本文介绍了丹凤门遗址博物馆由于其历史背景和所处的城市区位,在建筑创作中怎样确定基本思路和设计要点。记述了在根据遗址状况和相关建筑史料探讨丹凤门推理方案之后,并进而设计出功能完善、技术先进、环保节能在艺术上又能沟通历史与未来的现代标志性建筑。点明了城市文化孕育建筑文化这一主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址公园 遗址博物馆 保护与展示 历史与未来 标志性
下载PDF
近代博物馆概念的再思考--兼论中国博物馆学先驱之思想 被引量:4
13
作者 徐玲 刘秀娟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49-162,共14页
博物馆概念属于博物馆学研究中的元问题之一,关涉博物馆现象发生发展、博物馆形态以及社会文化认知水平等诸多议题。近代国人博物馆概念的探讨,是在西方博物馆观念与中国收藏文化传统汇流、碰撞,在救亡图存的特殊时代主题下进行的。中... 博物馆概念属于博物馆学研究中的元问题之一,关涉博物馆现象发生发展、博物馆形态以及社会文化认知水平等诸多议题。近代国人博物馆概念的探讨,是在西方博物馆观念与中国收藏文化传统汇流、碰撞,在救亡图存的特殊时代主题下进行的。中西古今观念的杂糅在近代中国博物馆领域的表现就是博物馆形态的多样化。返回近代中国博物馆发生的历史语境,对多样化博物馆形态进行具体梳理,可以发现当时的博物馆概念具有复合性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文化史 博物馆 博物馆史
原文传递
1950-1966年博物馆出国展览与中国新形象表达 被引量:5
14
作者 徐玲 《东南文化》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37-143,共7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面临着复杂的国际环境,如何建构国家新形象以消解早期国际上对中国的负面认知,成为国家建设的重要议题之一。博物馆展览的直观形象表达优势,受到此时期国家文化宣传部门的重视。1950—1966年,国家组织的博物馆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面临着复杂的国际环境,如何建构国家新形象以消解早期国际上对中国的负面认知,成为国家建设的重要议题之一。博物馆展览的直观形象表达优势,受到此时期国家文化宣传部门的重视。1950—1966年,国家组织的博物馆出国展览通过“新”“独立”及“文明”等主题性叙事,向国外主动展示中国新形象,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中国形象长期“他者化”的局面,为中国国际形象的重新表达作出了独特的历史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物馆出国展览 中国新形象 中华人民共和国初期 文化外交 博物馆史
原文传递
位移、互换与想象:博物馆叙事性展览中的“他者”视角 被引量:5
15
作者 任晓莹 《东南文化》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67-172,共6页
博物馆作为提供历史阐释与生成公共记忆的场所,其历史类展览具有特殊的意义"。他者"(the other)是人类学的重要概念之一,在叙事性展览中恰当运用"他者"视角,能够提供多角度、多层次的藏品解读,激活展览所呈现的历... 博物馆作为提供历史阐释与生成公共记忆的场所,其历史类展览具有特殊的意义"。他者"(the other)是人类学的重要概念之一,在叙事性展览中恰当运用"他者"视角,能够提供多角度、多层次的藏品解读,激活展览所呈现的历史叙事"。呦呦鹿鸣:燕国公主眼里的霸国""漂海闻见——15世纪朝鲜儒士崔溥眼中的江南"借由"他者"视角展开叙事,藏品不再单纯作为永远存在于当下的、被观赏的物品,而是成为可以通过观众的感受捕捉、存储和回忆的故事,完成了从"物"到"事"的转化。通过身份或心理的互换,将静态的物品转变为生动的历史叙事,让观众获得感同身受的体验。这说明,将对国家、民族、宗教、性别等身份认同的感知作为历史类展览的切入点,可以激发观众在参观中产生移情效应。博物馆展览应当将藏品看作唤起观众情愫和感知力的媒介,而非默默无言的艺术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物馆 展览策划 临时展览 叙事性展览 历史类展览 他者视角
原文传递
作为旅游吸引物的博物馆及其发展趋势 被引量:4
16
作者 曾晓茵 张朝枝 《中国博物馆》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92-96,128,共6页
博物馆及其藏品的价值使博物馆具有“天然的旅游吸引力”,但作为吸引物的博物馆,其功能与角色在随着博物馆的发展而不断变化。本文在梳理博物馆从贵族专享到公众共享,从藏品本位到开始关注观众体验的发展演变过程的基础上,将博物馆作为... 博物馆及其藏品的价值使博物馆具有“天然的旅游吸引力”,但作为吸引物的博物馆,其功能与角色在随着博物馆的发展而不断变化。本文在梳理博物馆从贵族专享到公众共享,从藏品本位到开始关注观众体验的发展演变过程的基础上,将博物馆作为旅游吸引物的模式分为直接作为目的地核心吸引物、作为目的地核心吸引物的组成部分和作为目的地补充吸引物三种类型并分别总结其特征。进一步讨论了博物馆向吸引物生产、吸引氛围生产和吸引活动生产的发展趋势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物馆 旅游吸引物 发展历程 文旅融合
下载PDF
物与博物馆的文化再书写
17
作者 潘继业 《博物院》 2023年第1期44-49,共6页
博物馆是物的场域,从博物馆起源与早期形态发展来看,博物馆通过物的收藏实现了文化形象的塑造。尽管物品自身包含各式各样的文化信息,但博物馆藏品的挑选与展示是有意识选择文化信息的行为,借此,在博物馆空间内,物的文化属性经历了再书... 博物馆是物的场域,从博物馆起源与早期形态发展来看,博物馆通过物的收藏实现了文化形象的塑造。尽管物品自身包含各式各样的文化信息,但博物馆藏品的挑选与展示是有意识选择文化信息的行为,借此,在博物馆空间内,物的文化属性经历了再书写的过程。而在这一过程中,博物馆与受众间的权力关系以及不可避免的政治化表达都是其作为文化中枢发挥效用时需要谨慎思考的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物馆 博物馆物 文化再书写 博物馆史
原文传递
地方性或全国性:新中国成立初期地志博物馆宗旨变迁 被引量:4
18
作者 赵慧君 《博物院》 2017年第4期73-77,共5页
新中国成立初期是国内博物馆以苏联为师、大力学习苏联博物馆经验的特殊阶段。在地志博物馆引进和实践的过程中,受苏联地志博物馆宗旨变化的影响,20世纪50年代早期和中期中国相应修正了地志博物馆的宗旨,早期强调地方性,到中期则开始提... 新中国成立初期是国内博物馆以苏联为师、大力学习苏联博物馆经验的特殊阶段。在地志博物馆引进和实践的过程中,受苏联地志博物馆宗旨变化的影响,20世纪50年代早期和中期中国相应修正了地志博物馆的宗旨,早期强调地方性,到中期则开始提出地方性与全国性并重。作为早期试点的山东省博物馆,因侧重于地方性,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受到业界批评。而在具体的博物馆陈列中如何处理全国性与地方性之间的关系,更是引起了学界的广泛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中国成立初期 地志博物馆 博物馆史
原文传递
论博物馆中考古文字对历史的作用——以殷墟博物馆为例
19
作者 刘小乐 《安阳工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126-128,共3页
地区博物馆承载着当地的历史文化内涵,博物馆中的物品不仅具有物质真实性,更具有文物所承载的文化历史精神。博物馆中的文物将本地区的收藏理念及地域文化风俗、区域性城市精神文化体现得淋漓尽致。文章以殷墟博物馆为例,分析了博物馆... 地区博物馆承载着当地的历史文化内涵,博物馆中的物品不仅具有物质真实性,更具有文物所承载的文化历史精神。博物馆中的文物将本地区的收藏理念及地域文化风俗、区域性城市精神文化体现得淋漓尽致。文章以殷墟博物馆为例,分析了博物馆中考古文字对于社会历史发展的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物馆 历史文化 考古文字 殷墟博物馆
下载PDF
傅斯年与历史博物馆划归中央研究院历程考述
20
作者 辛迪 李守义 《博物院》 2023年第3期84-91,共8页
傅斯年在民国学界是一位既能从事学术研究,又有能力组织学术活动及进行行政管理的多面手,堪称“学术精英群体聚合的纽带性人物”。1929年8月,在傅斯年的推动下,历史博物馆划归中央研究院。本文通过系统梳理历史博物馆划归中央研究院期... 傅斯年在民国学界是一位既能从事学术研究,又有能力组织学术活动及进行行政管理的多面手,堪称“学术精英群体聚合的纽带性人物”。1929年8月,在傅斯年的推动下,历史博物馆划归中央研究院。本文通过系统梳理历史博物馆划归中央研究院期间的有关史料,对傅斯年推动历史博物馆划归中央研究院并由历史语言研究所代管、组建中央研究院历史博物馆筹备处、调整历史博物馆由中央研究院直接管理的史实进行了钩沉,揭示时局动荡下,傅斯年在历史博物馆划归中央研究院历程中所发挥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博物馆 中央研究院 历史语言研究所 傅斯年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