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动物移动的空间记忆研究进展
1
作者 郭晓艺 王巍 +1 位作者 顾佳音 姜广顺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24-236,共13页
许多动物类群在家域范围内迁移或长距离季节性迁徙的过程中表现出很强的方向性和规律性,它们可以整合显著的空间线索进行目的地识别、导航,并记忆栖息地内可获得的食物种类、食物斑块的分布以及食物成熟的季节等信息,并构建空间认知地图... 许多动物类群在家域范围内迁移或长距离季节性迁徙的过程中表现出很强的方向性和规律性,它们可以整合显著的空间线索进行目的地识别、导航,并记忆栖息地内可获得的食物种类、食物斑块的分布以及食物成熟的季节等信息,并构建空间认知地图,表现出空间记忆能力。本文全面梳理了圈养实验、自然环境下的野外实验、自然状态移动轨迹的观测和分析以及数字虚拟实验环境下探索动物空间记忆研究,归纳了上述研究中研究方法的特点和适用范围,并针对未来研究趋势进行展望。多学科交叉,多场景应用以及动物空间记忆生态模型的研发已成为该领域的主要发展趋势。动物空间记忆的研究可以从新的视角深入探讨动物栖息地利用机制、移动的内在驱动因素和生物多样性的维持机制。此外,该研究领域还可为保护濒危物种、缓解人兽冲突及增加圈养动物福利等野生动物管理实践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记忆 空间认知 移动轨迹 移动生态学 移动模型
下载PDF
基于卫星追踪的东北地区红隼冬季家域及移动特点 被引量:2
2
作者 徐沛卓 许青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603-614,共12页
2021年11月—2022年2月,采用卫星追踪技术在中国东北地区的赤峰、大连和哈尔滨分别对7只红隼普通亚种(Falco tinnunculus interstinctus)(2♂,5♀)进行追踪,对冬季家域面积、土地利用特点和影响冬季家域面积大小的因素进行分析,对昼夜... 2021年11月—2022年2月,采用卫星追踪技术在中国东北地区的赤峰、大连和哈尔滨分别对7只红隼普通亚种(Falco tinnunculus interstinctus)(2♂,5♀)进行追踪,对冬季家域面积、土地利用特点和影响冬季家域面积大小的因素进行分析,对昼夜和各月份的活跃程度及影响栖息地更换的因素进行探索。结果表明:使用动态布朗桥模型分析发现,冬季红隼95%d BBMM平均家域面积为(448.56±361.59)km^(2),90%d BBMM平均家域面积为(108.57±153.18)km^(2),50%d BBMM平均家域面积为(2.80±3.23)km^(2),个体的家域面积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对核心家域(50%d BBMM)土地利用类型的分析发现,冬季红隼更偏向于利用居民区和林地。混合线性模型分析表明,对于红隼冬季家域(95%d BBMM)而言,风速(β=0.50,p<0.05)对其有显著影响,能见度(β=0.82,p<0.01)、气温(β=1.46,p<0.01)和降水量(β=-1.08,p<0.01)对其有极显著影响,而NDVI(β=0.23,p>0.05)对其无显著影响,各因素对核心家域(50%d BBMM)均无显著影响。布朗方差分析表明,跟踪个体冬季昼夜活跃程度差异不显著(p>0.05),但11—12月活动频次较高,这可能与栖息地探索行为有关。此外,记录到个别个体有更换栖息地的现象,依广义混合线性模型分析发现,能见度的变化对红隼更换栖息地影响显著(β=0.90,p<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隼 冬季家域 移动生态学 卫星追踪 动态布朗桥模型
下载PDF
基于传感器标记的野生动物追踪技术在中国的应用现状与展望
3
作者 鲁彬悦 李坤 +1 位作者 王晨溪 李晟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69-191,共23页
对动物的标记、定位与追踪是研究其空间运动的重要途径。自20世纪80年代起,以动物个体佩戴的传感器为核心的野生动物追踪技术被引入我国,广泛用于野生动物行为与生态研究。为全面地了解中国野生动物追踪技术的应用现状,本研究系统检索了... 对动物的标记、定位与追踪是研究其空间运动的重要途径。自20世纪80年代起,以动物个体佩戴的传感器为核心的野生动物追踪技术被引入我国,广泛用于野生动物行为与生态研究。为全面地了解中国野生动物追踪技术的应用现状,本研究系统检索了1970–2022年间在中国开展的野生动物追踪研究论文,统计并汇总了基于传感器的追踪技术类别、应用动物类群、研究领域及研究地点等信息。本研究共收集到论文519篇,涵盖了分属7纲32目的共计185个物种。动物追踪研究地点覆盖我国34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特别行政区),其中最为集中的区域主要包括青藏高原东缘及周边山地、长江中下游区域、华东至华南沿海以及东北地区。所使用的技术类别包括5类:无线电遥测(RT)技术(占总研究数量的47.7%)、无线射频识别(RFID)技术(3.2%)、光敏全球定位传感器(GLS)技术(0.6%)、基于Argos系统(ASS)的卫星追踪技术(9.3%)、基于全球定位导航系统(GNSS)的卫星追踪技术(39.3%)。在各类技术中,甚高频(VHF)RT技术是我国使用历史较长、数量较大的技术;ASS和GNSS技术引入较晚,但增长迅速,其中GNSS技术在近5年来已经成为应用最多的技术。RT技术在大中型哺乳动物、小型哺乳动物、陆禽鸟类以及两栖、爬行动物追踪中应用最多,游禽与涉禽鸟类的追踪以GNSS技术为主,鱼类追踪研究中ASS技术应用较多,而无脊椎动物的追踪研究则主要使用RFID技术。不同的研究领域中所使用的技术类别存在差异,其中迁徙研究主要应用GNSS和ASS卫星追踪技术。本研究的结果表明,基于传感器的野生动物标记、定位与追踪技术在我国的应用规模正在快速扩大,标记动物数量、累积数据量快速增加。今后,中国的野生动物追踪研究应进一步扩展研究深度和广度,加强多学科合作与技术创新,倡导并推动数据共享与合作,并进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追踪 无线电遥测 卫星追踪 野生动物监测 运动生态学
原文传递
Migratory flight of insect pests within a year-round distribution: European corn borer as a case study 被引量:2
4
作者 Thomas W.Sappington 《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 SCIE CAS CSCD 2018年第7期1485-1505,共21页
Insect migratory flight differs fundamentally from most other kinds of flight behavior, in that it is non-appetitive. The adult is not searching for anything, and migratory flight is not terminated by encounters with ... Insect migratory flight differs fundamentally from most other kinds of flight behavior, in that it is non-appetitive. The adult is not searching for anything, and migratory flight is not terminated by encounters with potential resources. Many insect pests of agricultural crops are long-distance migrants, moving from lower latitudes where they overwinter to higher latitudes in the spring to exploit superabundant, but seasonally ephemeral, host crops. The migratory nature of these pests is somewhat easy to recognize because of their sudden appearance in areas where they had been absent only a day or two earlier. Many other serious pests survive hostile winter conditions by diapausing, and therefore do not require migration to move between overwintering and breeding ranges. Yet there is evidence of migratory behavior engaged in by several pest species that inhabit high latitudes year-round. In these cases, the consequences of migratory flight are not immediately noticeable at the population level, because migration takes place for the most part within their larger year-round distribution. Nevertheless, the potential population-level consequences can be quite important in the contexts of pest management and insect resistance management. As a case study, I review the evidence for migratory flight behavior by individual European corn borer adults, and discuss the importance of understanding it. The kind of migratory behavior posited for pest species inhabiting a permanent distribution may be more common than we realiz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GRATION dispersal FLIGHT movement ecology European corn borer Ostrinia nubilalis
下载PDF
运动与运动化——运动及中国20世纪中叶的运动生态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吴克昌 《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1期53-56,共4页
运动是一种群众性集体参与形式 ,也是制度社会的一种补充运行机制。对于扩大公民参与 ,吸引公民关注社会事务 ,推动社会进步具有积极作用。但运动的低组织和低控制性也会冲击和破环社会的固有秩序 ,造成制度的失效和社会生活的混乱 ,因... 运动是一种群众性集体参与形式 ,也是制度社会的一种补充运行机制。对于扩大公民参与 ,吸引公民关注社会事务 ,推动社会进步具有积极作用。但运动的低组织和低控制性也会冲击和破环社会的固有秩序 ,造成制度的失效和社会生活的混乱 ,因而不能成为制度社会的主导运行机制和运行常态。中国 2 0世纪中叶社会失序是社会运行运动化的结果 ,其发生的原因既有结构性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20世纪中叶 运动生态研究 社会制度 社会秩序 政治生态
下载PDF
Multi-Level, Multi-Scale Modeling and Predictive Mapping for Jaguars in the Brazilian Pantanal
6
作者 Eve Bohnett Dave Hulse +1 位作者 Bilal Ahmad Thomas Hoctor 《Open Journal of Ecology》 2020年第5期243-263,共21页
Multi-level multi-scale resource selection models using machine learning were compared and contrasted for generating predictive maps of jaguar habitat (Panthera onca) in the Brazilian Pantanal. Multiple spatial scales... Multi-level multi-scale resource selection models using machine learning were compared and contrasted for generating predictive maps of jaguar habitat (Panthera onca) in the Brazilian Pantanal. Multiple spatial scales and temporal movement levels were run within several analytical modeling frameworks for comparison. Included in the analysis were multi-scale raster grains (30 m, 90 m, 180 m, 360 m, 720 m, 1440 m) and GPS collaring temporal movement levels (point, path, and step). Various analytical methods were used for comparison of models that could accommodate data structural levels (group, individual, case-control). Models compared included conditional logistic regression, generalized additive modeling (GAM), and classification regression trees, such as random forests (RF) and gradient boosted regression tree (GBM). The goals of the study were to discuss the potential and limitations for machine learning methods using GPS collaring data to produce predictive habitat suitability mapping using the various scales and levels availabl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choosing the appropriate temporal level and raster scale improved model outputs. Overall, larger level analytical modeling frameworks and those that used multi-scale raster grains showed the best model evaluation with the inherent condition that they predict a broader scale and subset of data. The identification of the appropriate spatial scale, temporal scale and statistical model need careful consideration in predictive mapping effor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chine Learning movement ecology HABITAT SELECTION Resource SELECTION MULTIPLE Levels MULTIPLE Scales PREDICTIVE Models Gradient Boosting Method Random Forest
下载PDF
信息运动生态协同演进论纲 被引量:6
7
作者 裴成发 《图书情报工作》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0期43-46,共4页
主要结合国内外研究状况,以场论、集合论、价值链理论和协同学等不同学科的基本理论作为研究基础,在对信息运动生态研究状况进行揭示的同时,着重就信息场中的拓展与收缩、信息运动生态位移及影响以及信息生态链等协同演进问题进行系统分... 主要结合国内外研究状况,以场论、集合论、价值链理论和协同学等不同学科的基本理论作为研究基础,在对信息运动生态研究状况进行揭示的同时,着重就信息场中的拓展与收缩、信息运动生态位移及影响以及信息生态链等协同演进问题进行系统分析,旨在提出信息运动生态协同发展的基本思想,以期为我国信息资源生态建设和信息运动实践提供一些理论方面的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场 信息生态位 信息生态链 信息运动生态
原文传递
海草床种子扩散过程及种子库形成机制研究进展
8
作者 王新艳 吕梦雪 +1 位作者 崔保山 邵冬冬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171-2179,共9页
海草是唯一一类可以完全生活在海水中的高等被子植物,具有重要的生态服务功能和巨大的经济价值。但受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双重影响,海草床退化趋势日益严峻。海草床生态系统受到外界胁迫后的稳定性和恢复能力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有性繁殖... 海草是唯一一类可以完全生活在海水中的高等被子植物,具有重要的生态服务功能和巨大的经济价值。但受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双重影响,海草床退化趋势日益严峻。海草床生态系统受到外界胁迫后的稳定性和恢复能力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有性繁殖即种子繁殖,当胁迫造成海草死亡等不可逆转的伤害时,通过沉积物种子库能够进行种群维持和自我更新,因此研究海草种子扩散过程及种子库形成机制对海草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维持具有重要意义。综述了海草生活史类型、种子繁殖特征、种子扩散过程及影响因素、种子库形成机制等。在此基础上总结了目前研究存在的几方面不足和未来展望:1)不同环境胁迫条件对海草有性繁殖努力的影响研究;2)海草种子二次扩散的影响因素和扩散机制研究;3)沉积物沉降和再悬浮对种子扩散和截留的影响研究;4)环境因素变化下种子库的潜在分布和海草适宜生境预测与模拟。本研究以期为海草床生态系统的保护恢复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草运动生态学 有性繁殖 生活史 水动力 沉积动态
下载PDF
生态脆弱区的“生态移民”模式探索——北京延庆县大楝树村生态移民工作调查 被引量:1
9
作者 王朔晨 丁若沙 《西安财经学院学报》 2008年第3期119-122,共4页
"生态移民"旨在将生态脆弱区的生态超载人口迁到生态承载能力高的农业区或城镇郊区,从而改变山区群众传统的生活方式,并缓解人口对生态环境的压力,保护生态环境,使人口、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北京市延庆县2004年以... "生态移民"旨在将生态脆弱区的生态超载人口迁到生态承载能力高的农业区或城镇郊区,从而改变山区群众传统的生活方式,并缓解人口对生态环境的压力,保护生态环境,使人口、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北京市延庆县2004年以来在山区泥石流易发区实施生态移民计划,收效明显。本文即是对该县千家店镇大楝树行政村的生态移民情况的调查。调查涉及到了生态移民的各种利弊因素及其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探索生态脆弱区"生态移民"的最佳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移民 生态环境保护 移民搬迁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