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9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山区县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研究——以五华县为例 被引量:19
1
作者 赵莹雪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223-229,共7页
在阐述山区县域农业复合系统特征的基础上 ,通过专家咨询 ,建立了山区县域农业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了山区县域农业可持续发展协调度函数 ,弥补了目前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评价体系在反映可持续发展协调性方面的不足。运用定性和... 在阐述山区县域农业复合系统特征的基础上 ,通过专家咨询 ,建立了山区县域农业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了山区县域农业可持续发展协调度函数 ,弥补了目前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评价体系在反映可持续发展协调性方面的不足。运用定性和定量综合集成方法确定指标权重及构建综合评价模型 ,并结合五华县对山区县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现状进行综合评价 ,依据评价结果分析了山区县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现状下的制约因子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区县域 农业 可持续发展 五华县 评价 经济 生态环境 广东
下载PDF
山区生态足迹的计算与分析——以大别山区岳西县为例 被引量:16
2
作者 舒肖明 杨达源 董杰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43-247,共5页
由加拿大生态学家WilhamRees和他的学生Wackernagel提出的生态足迹理论是一种定量评估区域可持续发展状态的有效方法。以岳西县2002年统计数据为依据,对岳西县2002年生态足迹进行计算与分析。结果表明,岳西县2002年人均生态足迹为0.6949... 由加拿大生态学家WilhamRees和他的学生Wackernagel提出的生态足迹理论是一种定量评估区域可持续发展状态的有效方法。以岳西县2002年统计数据为依据,对岳西县2002年生态足迹进行计算与分析。结果表明,岳西县2002年人均生态足迹为0.694942hm2,人均生态承载力为0.771222hm2,人均生态盈余为0.076280hm2,岳西县处于可持续发展状态。同时,通过与全国平均生态足迹比较发现,岳西县的可持续发展是一种基于较低的经济发展水平上的资源利用效益低、生态成本高的发展状态。对生态足迹需求和生态供给的进一步分析表明,岳西县简单粗放的农业经济模式和不合理的资源利用方式不利于可持续发展,只有发展现代生态农业和生态旅游业才是全县经济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出路,提出了相应对策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岳西县 生态足迹 区域可持续发展 资源利用方式 生态旅游业 供给 现代生态农业 生态成本 生态承载力 大别山区
下载PDF
基于GIS的山地城镇空间拓展土地适宜性评价——以大埔县为例 被引量:21
3
作者 彭晓鹃 赵克飞 《热带地理》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80-488,共9页
本文综合运用GIS和RS技术,针对大埔县山地城镇的特点,选取地形地貌因子、生态敏感性因子、限制性保护因子和交通、城镇区位因子参与土地适宜性评价,利用层次分析法(AHP)获取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值,然后运用多因子权重叠加分析模型对其城镇... 本文综合运用GIS和RS技术,针对大埔县山地城镇的特点,选取地形地貌因子、生态敏感性因子、限制性保护因子和交通、城镇区位因子参与土地适宜性评价,利用层次分析法(AHP)获取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值,然后运用多因子权重叠加分析模型对其城镇拓展空间土地适宜性进行评价,并根据适宜性大小划分出优化建设区、适宜建设区、限制建设区和禁止建设区4个等级。其中优化建设区面积235.75km2,占总面积的9.51%;适宜建设区352.17km2,占比14.21%;限制建设区1643.92km2,占比66.33%,禁止建设区218.54km2,占比8.81%,另外还有水域27.99km2,占比1.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适宜性评价 GIS 层次分析法 土地利用规划 山地城镇 大埔县
下载PDF
华北落叶松育苗造林技术要点 被引量:18
4
作者 郭志红 王惠君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11年第26期215-217,共3页
营造林绿化是改善和保护区域生态环境、减少自然灾害、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主要措施。在整营造林过程中,苗木质量和造林技术都是关系到营造林成败的重要因子。在介绍和顺县概况基础上,系统阐述了适合和顺及太行山自然... 营造林绿化是改善和保护区域生态环境、减少自然灾害、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主要措施。在整营造林过程中,苗木质量和造林技术都是关系到营造林成败的重要因子。在介绍和顺县概况基础上,系统阐述了适合和顺及太行山自然条件的华北落叶松育苗和造林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落叶松 育苗造林技术 自然条件 太行山 和顺县
下载PDF
基于生态足迹分析的山区农产品结构优化探讨——以大别山区岳西县为例 被引量:10
5
作者 舒肖明 杨达源 +2 位作者 董杰 唐继刚 周彬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16-119,共4页
生态足迹分析是一种定量评估区域可持续发展状态的有效方法。文章以生态足迹理论为基础,建立以经济生态综合效益最大化为原则的农产品生产种植结构优化模型,提出通过计算比较主要农产品的产值足迹的方法来优化山区农业结构;以大别山区... 生态足迹分析是一种定量评估区域可持续发展状态的有效方法。文章以生态足迹理论为基础,建立以经济生态综合效益最大化为原则的农产品生产种植结构优化模型,提出通过计算比较主要农产品的产值足迹的方法来优化山区农业结构;以大别山区岳西县2002年统计数据为依据,对岳西县的主要农产品进行计算分析。结果表明,茶叶、水果、禽肉与蔬菜的产值足迹是最低的,其经济生态效益最高,而水产品、油料、羊肉与玉米的产值足迹是最高的,其经济生态效益最低。文章对山区农产品结构优化的探讨可以为山区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切实可行的指导,同时也为山区树立科学发展观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足迹 山区 农产品 结构优化 岳西县
下载PDF
星子与庐山旅游资源整合研究 被引量:13
6
作者 杨金林 曾克峰 《特区经济》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23-224,共2页
目前,我国的旅游业正从规模经济向系统经济转轨,旅游资源整合成为旅游业发展的客观趋势。本文分析了“大庐山”旅游资源的分割现状,并提出资源整合的现实可能性,认为星子与庐山在今后的发展中应从打破行政界线、树立市场开发战略、改善... 目前,我国的旅游业正从规模经济向系统经济转轨,旅游资源整合成为旅游业发展的客观趋势。本文分析了“大庐山”旅游资源的分割现状,并提出资源整合的现实可能性,认为星子与庐山在今后的发展中应从打破行政界线、树立市场开发战略、改善服务质量和健全法制环境四方面进行深度开发和整合,最后指出该地区旅游资源整合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庐山 星子 旅游资源 整合
下载PDF
中国西南山区公路沿线乡村聚落景观格局演变 被引量:14
7
作者 郜红娟 韩会庆 罗绪强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39-143,共5页
山区乡村聚落演化机制是聚落地理学研究的热点,为探究山区公路对乡村聚落变化的驱动机理,以贵州省麻江县为研究对象,基于1992,2012 年乡村聚落数据,运用GIS 技术和景观分析软件,对山区不同地貌的公路沿线乡村聚落景观格局变化进行研究.... 山区乡村聚落演化机制是聚落地理学研究的热点,为探究山区公路对乡村聚落变化的驱动机理,以贵州省麻江县为研究对象,基于1992,2012 年乡村聚落数据,运用GIS 技术和景观分析软件,对山区不同地貌的公路沿线乡村聚落景观格局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与整个研究区(行政单元)相比,公路影响范围内乡村聚落景观快速增加,景观趋于破碎化和形状复杂化.乡村聚落景观演变速度呈现岩溶槽谷区〉低山丘陵区〉中山峡谷区的特点.(2)距公路越近的缓冲区,景观格局变化更加剧烈.在3 个公路距离缓冲区,乡村聚落景观演变速度都呈岩溶槽谷区〉低山丘陵区〉中山峡谷区的特点.(3)在0~1 500 m 距离缓冲区,低坡度的乡村聚落景观格局变化速度明显快于中坡度与高坡度地区.低坡度的景观格局演变速度呈现出岩溶槽谷区〉低山丘陵区〉中山峡谷区的特点,而中坡度与高坡度的景观格局演变速度呈现出中山峡谷区〉低山丘陵区〉岩溶槽谷区的特点.这说明距公路远近和坡度的变化是影响山区公路影响范围内乡村聚落景观格局演变差异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区公路 乡村聚落 地貌类型 景观格局 麻江县
下载PDF
基于随机森林回归算法的山洪灾害临界雨量预估模型 被引量:12
8
作者 赵龙 桑国庆 +2 位作者 武玮 刘昌军 王君诺 《济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04-411,423,共9页
针对山洪灾害临界雨量影响因素众多、计算流程复杂的问题,以山东省临朐县山丘区237个沿河村落为研究对象,选取有实测资料、计算条件较好的沿河村落,采用水文水力学法,计算山洪灾害临界雨量作为原始数据集;选取降雨特征、流域特征、沿河... 针对山洪灾害临界雨量影响因素众多、计算流程复杂的问题,以山东省临朐县山丘区237个沿河村落为研究对象,选取有实测资料、计算条件较好的沿河村落,采用水文水力学法,计算山洪灾害临界雨量作为原始数据集;选取降雨特征、流域特征、沿河村落特征、河道特征等参数,基于随机森林回归算法,构建山洪灾害临界雨量预估模型,利用网格搜索法及K折交叉验证法调整预估模型参数;确定无实测资料的沿河村落山洪灾害临界雨量指标,并验证预估模型精度,分析特征参数重要度。结果表明:所构建的预估模型具有较高的准确性与泛化性,训练集与测试集的决定系数均大于0.9,预估效果较好;流域面积、流域最长汇流路径比降、降雨均值、流域平均坡度等特征参数的重要度相对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洪 临界雨量预估模型 随机森林回归算法 临朐县
下载PDF
福建永泰云山碱性流纹岩的厘定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2
9
作者 邱检生 王德滋 +1 位作者 周金城 王汝成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520-529,共10页
福建永泰云山破火山石帽山群第三旋回顶部的霏细流纹岩含有霓石、钠铁闪石等碱性铁镁矿物。化学成分富硅、富碱,碱性指数(AKI值)大于0.90,Rb、Th、Nb、Zr、Ga等元素的含量高,Ga/Al值大;贫钙、镁、铝和过渡族元素,轻、重稀土比值较小,并... 福建永泰云山破火山石帽山群第三旋回顶部的霏细流纹岩含有霓石、钠铁闪石等碱性铁镁矿物。化学成分富硅、富碱,碱性指数(AKI值)大于0.90,Rb、Th、Nb、Zr、Ga等元素的含量高,Ga/Al值大;贫钙、镁、铝和过渡族元素,轻、重稀土比值较小,并具有显著的负铕异常。在K_2O-Na_2O及以Ga/Al值为基础的多种判别图上均投影在A型花岗岩区。上述特征与其邻近的魁歧典型碱性花岗岩相似,也可与国外有关典型碱性流纹岩相对比,据此将该层流纹岩厘定为碱性流纹岩。这一流纹岩与魁歧碱性花岗岩均形成于拉张的构造环境,两者的Nd同位素组成十分接近,ε_(Nd)(t)值分别为—3.62~—4.29和—3.45~—5.21,显示它们具有相同的岩浆源区,均为壳幔混源岩浆作用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性流纹岩 地球化学 地质意义 福建 厘定
下载PDF
祁连山区草原荒漠化的驱动因素及其防治对策 被引量:10
10
作者 郝建秀 张勃 张凯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38-42,共5页
以祁连山区肃南县为例 ,分析了祁连山区山地草原荒漠化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并结合历史 ,从自然和人为两方面探讨了草原荒漠化的成因。由于自然因素是形成草原荒漠化的基础 ,而人为因素才是其主导因素。所以本文主要就人为因素有针对性... 以祁连山区肃南县为例 ,分析了祁连山区山地草原荒漠化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并结合历史 ,从自然和人为两方面探讨了草原荒漠化的成因。由于自然因素是形成草原荒漠化的基础 ,而人为因素才是其主导因素。所以本文主要就人为因素有针对性的提出了山地草原荒漠化的防治和生态环境重建的对策。即加大资金投入 ,引进和推广新技术 ;积极采取有效措施 ,减轻草原压力 ;实现合理用水 ,提高草原的数量和质量。通过以上措施的实施 ,可有效抑制草原荒漠化的进一步发展 ,使区域环境向良性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漠化 肃南县 祁连山 防治措施 土地利用 生态环境
下载PDF
退耕还林和荒山禁牧的相对生态价值的估算——以甘肃省靖远县永新乡为例 被引量:10
11
作者 陈秉谱 常兆丰 +2 位作者 乔娟 陈芳 樊宝丽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144-1152,共9页
从20世纪80年代后,生态系统功能的研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生态价值的估算成了生态学深入发展的一个新的新的热点领域。退耕还林和封山禁牧是我国的一项林业生态工程,退耕还林和禁牧的生态效果如何,在经济上是否合理都有待于探讨。本... 从20世纪80年代后,生态系统功能的研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生态价值的估算成了生态学深入发展的一个新的新的热点领域。退耕还林和封山禁牧是我国的一项林业生态工程,退耕还林和禁牧的生态效果如何,在经济上是否合理都有待于探讨。本文以靖远县永新乡的退耕还林和荒山禁牧为例,对相对生态功能和相对生态价值进行了探讨和估算。结果表明:(1)当地退耕还林的林地生态价值远远大于农作物生态价值加农业产值的总价值,也远远大于国家的补助标准。国家的退耕还林政策不仅有利于当地生态环境建设,而且在经济上也是合理的;(2)荒山禁牧的生态价值小于禁牧的机会成本,亦小于国家的相关补助标准,禁牧的相对生态价值与国家补贴之和大于禁牧的机会成本。但荒山禁牧新增植被的生态价值大于中国草地的平均生态价值。用相对生态价值完全可以解决不同生态指标之间以及生态指标与经济指标的等价换算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耕还林 荒山禁牧 相对生态功能 相对生态价值 靖远县
下载PDF
基于能值的山区农业生态系统发展评价——以蒙阴县为例 被引量:9
12
作者 陈磊 李海涛 朱璐平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66-71,共6页
应用能值分析方法,对沂蒙山区蒙阴县1985~2010年农业生态系统的发展水平和水土流失状况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1985~2010年,蒙阴县农业生态系统投入能值、产出能值、能值密度、农业土壤强度等指标均呈上升趋势,水土流失率指标呈下降趋... 应用能值分析方法,对沂蒙山区蒙阴县1985~2010年农业生态系统的发展水平和水土流失状况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1985~2010年,蒙阴县农业生态系统投入能值、产出能值、能值密度、农业土壤强度等指标均呈上升趋势,水土流失率指标呈下降趋势。横向比较来看,蒙阴县2010年人均能值用量为2.41E+15sej/cap,能值密度为8.22E+11sej/m2,较其他比对地区投入与产出能值均处于低水平;畜牧业、水产品能值产出比例分别是26.06%、7.29%,在农业产出系统中所占比例偏低;农业生态经济系统可持续指数为0.22,处于不可持续状态;水土流失率远高于所有比对经济发达国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值分析 农业生态系统 水土流失 山区 蒙阴县
原文传递
河北兴隆地质遗迹类型、成因及其价值评价 被引量:7
13
作者 张国庆 贺秋梅 +2 位作者 田明中 李一飞 郑妍 《资源与产业》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41-45,共5页
对地质遗迹资源进行调查评价,建立地质公园是地质遗迹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的一种新方式。对河北省兴隆县的地质遗迹进行了详细调查,在地质遗迹分类的基础上,对雾灵山岩体等岩石遗迹、岩溶洞穴等地质地貌遗迹、海底黑烟囱等地质构造遗迹... 对地质遗迹资源进行调查评价,建立地质公园是地质遗迹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的一种新方式。对河北省兴隆县的地质遗迹进行了详细调查,在地质遗迹分类的基础上,对雾灵山岩体等岩石遗迹、岩溶洞穴等地质地貌遗迹、海底黑烟囱等地质构造遗迹的特征及成因进行了分析。利用最邻近点指数法,对地质遗迹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表明地质遗迹在空间上为凝聚分布。从科学研究、科学教育普及、生态环境保护、旅游及经济发展4个方面对地质遗迹价值进行了评价。对目前地质遗迹保护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保护开发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遗迹 成因 价值 地质公园 雾灵山 兴隆县
下载PDF
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万象省赛宋文县爬立山铁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 被引量:8
14
作者 邹光富 吴振波 +6 位作者 高建华 范文玉 吴文贤 刘增铁 焦彦杰 杨剑 邓柯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375-1386,共12页
本文以笔者在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万象省赛宋文县爬立山铁矿区开展铁矿产资源勘查评价项目成果为基础,对爬立山铁矿的成矿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地球物理特征、矿床成因、找矿前景等进行了比较详细的研究。结果表明,华力西期为老挝川... 本文以笔者在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万象省赛宋文县爬立山铁矿区开展铁矿产资源勘查评价项目成果为基础,对爬立山铁矿的成矿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地球物理特征、矿床成因、找矿前景等进行了比较详细的研究。结果表明,华力西期为老挝川圹—长山构造带重要的富铁矿成矿期。爬立山铁矿产于华力西期花岗闪长岩与中—上泥盆统灰岩接触带矽卡岩中。矿区矽卡岩发育,已发现的10个原生铁矿体均赋存于花岗闪长岩体与灰岩接触交代形成的矽卡岩带中。矿体形态、产状的变化受矽卡岩体控制。爬立山铁矿为产于华力西期花岗闪长岩围岩接触带中的中高温热液矽卡岩型矿床。该矿为产于花岗闪长岩围岩接触带的矽卡岩、矽卡岩化砂岩和大理岩中的大型铁矿床。在矿区外围找矿潜力巨大。矿体呈脉状、透镜状、似层状。矿体产出部位严格受矿区泥盆系中上泥盆统碳酸盐岩、钙质砂岩层位及北东、北北西向及北西向断层破碎带的控制。容矿岩石主要为中—上泥盆统矽卡岩、矽卡岩化灰岩、大理岩和钙质砂岩。矿石矿物主要以磁铁矿、赤铁矿为主,次为褐铁矿及少量黄铜矿、黄铁矿;脉石矿物主要为方解石、石英、透辉石、透闪石、石榴子石、绿泥石、绿帘石等。研究表明碳酸盐岩地层、花岗闪长岩的侵入、北西向老挝川圹—长山构造带断层的多期次活动及其后期构造作用形成的北东向断层和东西向断层是区内矽卡岩型铁矿形成的重要控制因素。在综合研究成矿地质条件和磁异常特征的基础上,总结了主要找矿标志和找矿方向,提出矿区磁异常深部及外围尚有矽卡型铁矿找矿潜力。本文的研究成果为区内找矿突破提供了新思路和新资料。为老挝川圹—长山成矿带富铁矿找矿突破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矿 矽卡岩型 花岗闪长岩 爬立山 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万象省赛宋文县
下载PDF
云南山区县域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研究——以陇川县为例 被引量:7
15
作者 张翊 李银富 茶增芬 《云南地理环境研究》 2016年第2期29-34,共6页
基于陇川县自然社会经济现状,从地形条件、资源条件、环境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4个系统选取了13项指标构建陇川县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值法确定各指标对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影响大小,采用多因素综合评价法对陇川县各乡(镇)的资... 基于陇川县自然社会经济现状,从地形条件、资源条件、环境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4个系统选取了13项指标构建陇川县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值法确定各指标对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影响大小,采用多因素综合评价法对陇川县各乡(镇)的资源环境承载状况进行评价。结果显示:陇川县各乡(镇)资源环境承载力有较高、中、较低、低4个等级,全县资源环境承载力处于中等偏下水平。陇川县资源条件较好,资源环境承载力制约较大的因素是地质环境条件、地形条件和经济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环境承载力 山区 多因素综合评价 陇川县 乡(镇)
下载PDF
蓝山县山地土壤发生特性与系统分类研究 被引量:7
16
作者 李军 张杨珠 +1 位作者 赵荣进 李菲 《湖南农业科学》 2013年第3期45-48,52,共5页
为填补湖南蓝山县土壤系统分类研究空白,对蓝山不同海拔的5个山地土壤剖面的发生特性和理化性质分析后,依据《中国土壤系统分类(第三版)》确定了样区剖面的诊断层和诊断特性。研究结果表明:蓝山县山地土壤成土经历了淋溶作用,盐基淋失... 为填补湖南蓝山县土壤系统分类研究空白,对蓝山不同海拔的5个山地土壤剖面的发生特性和理化性质分析后,依据《中国土壤系统分类(第三版)》确定了样区剖面的诊断层和诊断特性。研究结果表明:蓝山县山地土壤成土经历了淋溶作用,盐基淋失后铝活性增强,土壤呈强酸性;土壤盐基饱和度较低,盐基组成主要为Ca2+、Mg2+离子;蓝山县山地土壤类型丰富,海拔由低到高分别为斑纹简育常湿富铁土、腐殖简育常湿淋溶土、普通酸性潮湿雏形土、腐殖暗红湿润铁铝土、石质湿润正常新成土5个亚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地土壤 发生特性 系统分类 蓝山县
下载PDF
江西省东北部山区鸟类资源现状与保护建议 被引量:6
17
作者 程松林 李剑萍 +1 位作者 雷平 袁荣斌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80-86,共7页
在江西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期10 a的鸟类资源调查研究基础上,综合三清山风景名胜区和婺源县近几年发表的鸟类调查研究成果,江西省东北部山地丘陵近10 a发现记录鸟类18目63科194属373种,占中国鸟类总数的25.94%和江西省鸟类总数的69... 在江西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期10 a的鸟类资源调查研究基础上,综合三清山风景名胜区和婺源县近几年发表的鸟类调查研究成果,江西省东北部山地丘陵近10 a发现记录鸟类18目63科194属373种,占中国鸟类总数的25.94%和江西省鸟类总数的69.07%,其中武夷山记录鸟种286种、目前仅记录于该地的55种,三清山记录207种、仅记录于该地的3种,婺源县记录302种、仅记录于该地的59种,同时3地发现江西省鸟类新纪录27种。研究表明:武夷山为赣东北亚高山山地森林鸟类分布的代表性区域,存在面积相对较小的不足;婺源为赣东北低山丘陵鸟类分布的代表性区域,存在经济发展压力大、潜在威胁生物多样性的问题;三清山的生境与鸟类资源,具有由亚高山山地向低山丘陵过度的特征,旅游活动是该区域资源安全的最大威胁。文末就不同的主要威胁因子提出了针对性的解决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鸟类资源 保护建议 赣东北 武夷山 三清山 婺源县
下载PDF
哀牢山中段地质灾害空间分布规律研究——以元江县为例 被引量:6
18
作者 张杰 康晓波 +4 位作者 鲁慧 赵莉 李世凯 王波 孙载波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720-731,共12页
元江县地处哀牢山褶皱带、红河断裂中段,地质构造复杂,工程地质条件脆弱,是云南省地质灾害最为发育的地区之一。作者从空间方面详细阐述了研究区地质灾害分布规律:(1)研究区地质灾害空间分布差异明显,在红河两岸呈现出空间分布不均匀、... 元江县地处哀牢山褶皱带、红河断裂中段,地质构造复杂,工程地质条件脆弱,是云南省地质灾害最为发育的地区之一。作者从空间方面详细阐述了研究区地质灾害分布规律:(1)研究区地质灾害空间分布差异明显,在红河两岸呈现出空间分布不均匀、部分地区集中分布的特征;(2)坡型为直线形和阶梯状、坡向为45°~135°、坡度为20°~50°、高程为l500~2000 m的地形中地质灾害最为发育;(3)在研究区西部哀牢山一带的构造侵蚀地形区地质灾害发育数量最多,南部红河下游两岸的侵蚀堆积地形区地质灾害发育密度最大;(4)研究区主控构造对地质灾害的控制效应较明显,在断裂带交汇处或主断裂走向发生变化地段,地质灾害较为发育。对研究区地质灾害空间分布规律的深入研究,可为当地地质灾害治理、搬迁选址等防灾减灾工作提供地质依据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哀牢山 变质岩 元江县 地质灾害 分布规律
下载PDF
山区县生态发展的路径探索——以广东省阳山县生态发展规划为例 被引量:6
19
作者 叶玉瑶 张虹鸥 +1 位作者 陈静 廖开怀 《热带地理》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59-65,共7页
要"生态"还是要"发展"一直以来都是困扰山区的两难选择。"生态发展"为山区"既要生态也要发展"提供了一条现实的路径。文中从生态发展的思想渊源与内涵出发,对山区县生态发展的动力机制、总体... 要"生态"还是要"发展"一直以来都是困扰山区的两难选择。"生态发展"为山区"既要生态也要发展"提供了一条现实的路径。文中从生态发展的思想渊源与内涵出发,对山区县生态发展的动力机制、总体路径进行了研究和探索,并将其理念融入广东省阳山县的生态发展规划。研究表明,生态发展是自然、经济、社会复合巨系统的正向演进过程,其动力来自于自然、经济、社会系统内部,其实现也有赖于自然、经济、社会三大系统的和谐统一、相互影响、相互促进。认为山区县在发展过程中必须十分重视生态保护、生态经济、城镇化以及民生保障等四项内容,四者作为生态发展的基本线索,应始终贯穿于山区生态发展过程之中。文中尝试性地将上述四项内容融入到阳山县生态发展规划的内容体系中,以生态保护框架的建立为基础,以产业多元化、城镇特色化以及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重点,较好地解决了生态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对于其他山区县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区 生态发展 动力机制 路径 阳山县
下载PDF
西南山地旅游业与农业融合发展路径找寻——以贵州雷山县为例 被引量:5
20
作者 杨兮 陈志永 《贵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8年第2期6-12,共7页
旅游业与农业融合互动是加快农业现代化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必然要求。贵州省雷山县作为旅游大县和农业大县,以此为例来分析旅游业与农业融合的必然性、基础条件、融合现状等具有典型性和可行性,并以此为基础寻找出其相适应的融合路径... 旅游业与农业融合互动是加快农业现代化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必然要求。贵州省雷山县作为旅游大县和农业大县,以此为例来分析旅游业与农业融合的必然性、基础条件、融合现状等具有典型性和可行性,并以此为基础寻找出其相适应的融合路径,为我国农村地区实现旅游业与农业融合发展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山地 农旅融合 发展路径 雷山县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