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课程德育与德育课程的融合——构建高校德育教学共同体 被引量:52
1
作者 詹鹏 邵献平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1期135-140,共6页
课程德育与德育课程的融合是提升高校德育效果的必然要求,高校现有德育课程的局限性以及课程德育的优势使得这种融合能够发挥德育的最优效果。推动高校德育课程与课程德育的深度融合,需要加强对高校德育课程的建设、充分挖掘德育素材、... 课程德育与德育课程的融合是提升高校德育效果的必然要求,高校现有德育课程的局限性以及课程德育的优势使得这种融合能够发挥德育的最优效果。推动高校德育课程与课程德育的深度融合,需要加强对高校德育课程的建设、充分挖掘德育素材、积极转变教师观念、立足学生现实需要,构建融合德育课程与课程德育的高校德育教学共同体,全面提升新时期高校德育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德育 德育课程 立德树人 融合 德育共同体
下载PDF
论高校德育共同体的三重意蕴 被引量:46
2
作者 任少波 楼艳 《高等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86-90,共5页
认识高校的德育共同体性质,是把握高校"中国特色"的关键所在。中国高校的德育实施过程具有目标一致性、主体交互性和集体协同性等特征。目标一致性导向一种价值共同体,体现师生高度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立场和实现立... 认识高校的德育共同体性质,是把握高校"中国特色"的关键所在。中国高校的德育实施过程具有目标一致性、主体交互性和集体协同性等特征。目标一致性导向一种价值共同体,体现师生高度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立场和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价值目标;主体交互性建构一种关系共同体,立足多元育人主体间的交往理性和交往行为,在共同体视野下构筑高校多元育人体系;集体协同性生成一种实践共同体,各主体在集体实践中提升道德认知水平,实现德育意义和主体身份的双重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德育 中国特色 德育共同体
原文传递
构建基于“知识共同体”的“德育共同体”——高等学校立德树人的二维耦合 被引量:44
3
作者 任少波 单珏慧 《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44-50,共7页
"知识共同体"是大学的自然属性,"德育共同体"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本质特性。在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的中国高等学校中,要将高等学校德育工作置于知识视野下进行审视,从道德与知识的互动关系入手,构建基于"... "知识共同体"是大学的自然属性,"德育共同体"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本质特性。在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的中国高等学校中,要将高等学校德育工作置于知识视野下进行审视,从道德与知识的互动关系入手,构建基于"知识共同体"的"德育共同体",探索实现立德树人的创新路径。以共同体中多元主体的知识结构为德育起点,在德育过程中优化德育与智育的场域耦合,畅通多元主体之间的能量耦合,构建以"共同善"为内核的系统耦合,以知识的前沿性驱动德育创新,以知识的整合性促进德育协同,以知识的实践性激发德育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学校 立德树人 知识共同体 德育共同体
原文传递
德育共同体:内涵、特征与时代使命 被引量:25
4
作者 吕成祯 任少波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1-46,共6页
德育共同体是基于一致的道德信仰和价值认同,为了完成共同的德育目标,由群体成员共同参与,通过多种媒介体系或场域体系相互作用,以多主体互动合作、资源共享为基本准则,在培养有德性的人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形成的有着强烈的责任感和归属... 德育共同体是基于一致的道德信仰和价值认同,为了完成共同的德育目标,由群体成员共同参与,通过多种媒介体系或场域体系相互作用,以多主体互动合作、资源共享为基本准则,在培养有德性的人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形成的有着强烈的责任感和归属感的生命有机体。共同的道德信仰、共同的历史文化传统以及明确的目标和指向是德育共同体的重要特征。强化政治认同和价值认同,有效整合资源,优化资源配置,创新协同机制,构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高校德育工作体系是德育共同体最为重要的时代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育共同体 内涵 特征 使命
下载PDF
构建高校德育共同体:教育生态学的视角 被引量:17
5
作者 楼艳 郭立群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82-89,共8页
教育生态学主张以要素联动思维和生态平衡思维从德育构成要素的相互关系和影响机理入手分析解决德育问题。德育共同体是教育生态学思想和方法在高校德育实践中的具体化应用。德育主体的协同性缺失、德育客体的片面性理解、德育介体的松... 教育生态学主张以要素联动思维和生态平衡思维从德育构成要素的相互关系和影响机理入手分析解决德育问题。德育共同体是教育生态学思想和方法在高校德育实践中的具体化应用。德育主体的协同性缺失、德育客体的片面性理解、德育介体的松散性链接和德育环体的表层性嵌入,使高校德育陷入了生态性困境,影响了德育共同体的形成。高校构建德育共同体应当从共同体的结构特征和德育的内在属性出发,在德育主体产生交互关系的场域内整体优化德育系统,在课堂微观场域中构建师生互动的教学共同体,在校园中观场域中构建校内协同的治理共同体,在社会宏观场域中构建内外联动的实践共同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德育共同体 教育生态学 思想政治教育
下载PDF
儿童哲学探究团体中的德育意蕴 被引量:13
6
作者 王清思 《教育发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5期74-81,共8页
本文关注的是儿童哲学与道德教育的关系,着重探讨儿童哲学探究团体课室中的人我关系和互动模式及其隐含的德育意蕴。文中承继了马修·李普曼(Matthew Lipman)的儿童哲学愿景,希望藉由哲学的启发重新认识儿童、重新建构教育,以使儿... 本文关注的是儿童哲学与道德教育的关系,着重探讨儿童哲学探究团体课室中的人我关系和互动模式及其隐含的德育意蕴。文中承继了马修·李普曼(Matthew Lipman)的儿童哲学愿景,希望藉由哲学的启发重新认识儿童、重新建构教育,以使儿童哲学有助于道德教育之推广。文中还探讨了笔者的儿童哲学临床教学行动研究,说明过程中所研发的教学策略,并分析了量化与质性的研究成果,其中以杰克逊教授的理念为启发,辅以儿童哲学发起人之一的美国学者安妮·夏普(Ann Sharp)的相关文献,透过理论结合实务的论述方式,试图勾勒儿童哲学探究团体中的德育意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哲学 道德教育 探究团体 安妮夏普 汤玛斯·杰克逊
原文传递
共同体化: 当代道德教育的一种新向度 被引量:12
7
作者 张彦 郗凤芹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5-13,共9页
道德教育共同体化的目标在于涵养以共同体精神为核心的公共性品质,即通过道德教育使人们自觉参与共同体生活,不仅关心他者,更积极关心社会和国家。道德教育的共同体化符合人之为人的基本规定,有利于化解陌生人社会的伦理风险,弥补共同... 道德教育共同体化的目标在于涵养以共同体精神为核心的公共性品质,即通过道德教育使人们自觉参与共同体生活,不仅关心他者,更积极关心社会和国家。道德教育的共同体化符合人之为人的基本规定,有利于化解陌生人社会的伦理风险,弥补共同体形态与共同体意识的差距。以道德标准的匡正、互助型道德关系的构建、总体性的道德观照为核心内容,道德教育逐步实现由个体化向共同体化的转向。在转向过程中,道德教育的具体路径主要包括利用公共空间的德育价值、坚持公共道德规范意识与公共伦理美德的德育统一、建立健全制度德育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同体化 道德教育 个体化 共同体精神
原文传递
道德教育共同体:学校道德教育的公共性建构 被引量:11
8
作者 任少波 范宁宇 《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66-76,共11页
教育的公共性与道德的公共性要求将道德教育置于公共性的视域下进行考量。从公共性的视域审视学校道德教育,其在价值导向上面临个人德性对公共德性的遮蔽,在主体关系上面临主体性与主体间性对公共性的排斥,在交往实践上面临私人交往对... 教育的公共性与道德的公共性要求将道德教育置于公共性的视域下进行考量。从公共性的视域审视学校道德教育,其在价值导向上面临个人德性对公共德性的遮蔽,在主体关系上面临主体性与主体间性对公共性的排斥,在交往实践上面临私人交往对公共交往的削弱等困境,从而构成了学校道德教育共同体的出场逻辑。学校道德教育共同体作为现代性视域下意义重建的共同体,秉持公共价值优先的德育价值导向,倡导公共性的德育主体间关系,构筑公共交往的德育实践情境,在理论上有助于解决学校道德教育的公共性困境。学校道德教育要遵循公共性的运思逻辑,由内而外在激发多元主体的内生动力,引导多元主体参与学校公共生活,推动学校参与社会道德治理等层面对道德教育共同体进行当代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教育共同体 学校道德教育 公共价值 多元主体 公共交往
原文传递
论美国新品格教育的"社群化"特征 被引量:7
9
作者 郑富兴 《比较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85-90,共6页
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在美国复兴的品格教育,其基本特征为"社群化",即以社会达至的道德共识作为教育内容,在学校构建道德社群,以作训练学生品格的教育环境,其目的在于解决美国当代青少年存在的极端个人主义等道德问题。美国新... 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在美国复兴的品格教育,其基本特征为"社群化",即以社会达至的道德共识作为教育内容,在学校构建道德社群,以作训练学生品格的教育环境,其目的在于解决美国当代青少年存在的极端个人主义等道德问题。美国新品格教育的"社群化"具有共识价值的统摄性、整合控制性和人为性等特征。"道德教育社群化"可以理解为传统道德教育的特征,这对于分析我国整体主义道德教育模式具有重要理论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 品格教育 道德教育 社群化
下载PDF
德育共同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新认知 被引量:10
10
作者 任少波 吕成祯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12,共8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不仅具有学术共同体和学习共同体的固有属性,更是将立德树人作为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和人才培养的中心环节,这是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本质属性所决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作为德育共同体,立足于共同善的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不仅具有学术共同体和学习共同体的固有属性,更是将立德树人作为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和人才培养的中心环节,这是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本质属性所决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作为德育共同体,立足于共同善的伦理诉求,倡导价值目标的一致性,通过价值选择、价值认同和价值信仰达成价值共识,旗帜鲜明地提出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强调教师和学生双主体的道德责任,更强调大学内部多元主体的道德责任和自我建构以及多元主体在不同场域的道德责任;还将集体协同作为内在逻辑,通过共同体内部不同个体和群体的集体协同实践,实现个体与共同体、共同体与社会的共生共赢和协同发展,突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育共同体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 共同善 集体协同
原文传递
试论学校与社区和谐互动德育机制的建立 被引量:5
11
作者 韩传信 詹万生 《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08-111,共4页
随着我国社区建设的不断完善,社区对青少年思想品德形成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学校与社区的德育目标有着内在的一致性,应立足于学校与社区的特点,挖掘学校德育与社区德育各自的优势,在管理方面,达成学校德育与社区德育的协调统筹,在德育资... 随着我国社区建设的不断完善,社区对青少年思想品德形成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学校与社区的德育目标有着内在的一致性,应立足于学校与社区的特点,挖掘学校德育与社区德育各自的优势,在管理方面,达成学校德育与社区德育的协调统筹,在德育资源方面,实现学校德育与社区德育的共享互补,从而建立学校与社区和谐互动的德育机制,促进"学校—社区"合力育人德育机制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校德育 社区德育 青少年 德育机制
原文传递
默会知识观视域下立德树人的逻辑架构与高质量培育路径 被引量:7
12
作者 陈亮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23-134,共12页
立德树人是新时代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根本任务,不仅依靠由显性知识牵引的育人模式,更应发挥默会知识观在人才培养全过程的能动作用。默会知识观为构建立德树人的实践路径提供了新视角。默会知识观深探知识的默会维度,确证其在立德树人场... 立德树人是新时代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根本任务,不仅依靠由显性知识牵引的育人模式,更应发挥默会知识观在人才培养全过程的能动作用。默会知识观为构建立德树人的实践路径提供了新视角。默会知识观深探知识的默会维度,确证其在立德树人场域的适用性和逻辑机理,助益于创生以人的实质自由为关照的主体逻辑,形塑以默会交往为基础的实践逻辑,彰显以道德共同体为旨归的价值逻辑。然而,教条化单向度的显性知识教学、实践性弱化的培育导向、优绩主义的育人环境,成为阻碍默会知识观作用于铸魂育人的现实障碍。基于此,重新构想默会知识观下的立德树人高质量培育,应打造多元知识共融的默会育人模式,健善以道德实践为贯彻的发展性评价体系,营造充盈道德共同体实践智慧的育人生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默会知识 知识观 立德树人 高质量发展 道德共同体 实践智慧
原文传递
论德育共同体的内生性、协同性与生态性 被引量:8
13
作者 曹政 任少波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12-116,160,共6页
德育共同体的内生性、协同性与生态性具有丰富内涵:内生性蕴含着德育发展规律,立足于德育主体的内在需求,决定了德育共同体的动力生成;协同性的本质在于打破德育系统要素之间的壁垒与障碍,探究德育共同体在宏观、中观和微观维度的系统建... 德育共同体的内生性、协同性与生态性具有丰富内涵:内生性蕴含着德育发展规律,立足于德育主体的内在需求,决定了德育共同体的动力生成;协同性的本质在于打破德育系统要素之间的壁垒与障碍,探究德育共同体在宏观、中观和微观维度的系统建构;生态性凸显了德育共同体在环境变化中的传承与变革,并促成其不断形态演化。将德育共同体的内生性、协同性与生态性统一于德育发展进程,既是提升德育实效的客观需要,也有助于建构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的立体化育人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育共同体 内生性 协同性 生态性
下载PDF
高校学生生活园区德育创新模式研究——以居委会制、自管会制和社区书院制为例 被引量:8
14
作者 王爱祥 胡兵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1年第3期109-116,共8页
本文详细分析了高校德育模式的变迁,即从传统模式向新模式的转变,就传统模式的背景、功能及现行后果,新模式的产生原因、主要特征,并以居委会制、自管会制、社区书院制为例重点阐述了德育新模式的实施过程,最后对德育新模式的发展提出... 本文详细分析了高校德育模式的变迁,即从传统模式向新模式的转变,就传统模式的背景、功能及现行后果,新模式的产生原因、主要特征,并以居委会制、自管会制、社区书院制为例重点阐述了德育新模式的实施过程,最后对德育新模式的发展提出了几点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育模式 居委会制 自管会制 社区书院制
下载PDF
AGIL模型视角下推进高校生态德育的策略选择 被引量:7
15
作者 孟国忠 《江苏高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08-112,共5页
生态德育是适应生态文明建设客观需求的重要举措,对于构建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具有重要的价值。运用帕森斯AGIL模型分析高校生态德育在环境适应、目标达成、资源整合、模式维护等方面的四种功能,发现内容片面化、目标抽象化、资源整合弱... 生态德育是适应生态文明建设客观需求的重要举措,对于构建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具有重要的价值。运用帕森斯AGIL模型分析高校生态德育在环境适应、目标达成、资源整合、模式维护等方面的四种功能,发现内容片面化、目标抽象化、资源整合弱化以及文化建设虚化是影响高校生态德育发展的现实困境。为满足系统功能要求,高校需要通过坚持价值引领、激活德育对象、加强顶层设计、营造和谐氛围等途径来推动生态德育的深入开展,实现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关系、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价值旨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德育 AGIL模型 生命共同体 大学生
下载PDF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范式建构初探 被引量:6
16
作者 任少波 许占鲁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46-52,共7页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正在探索新的思维范式与活动方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基于德育共同体理念,彰显人的全面发展教育目标,以助推学生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发展需求为目的,体现全面的长期的可持续性,向发展性范式演进。高校思想...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正在探索新的思维范式与活动方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基于德育共同体理念,彰显人的全面发展教育目标,以助推学生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发展需求为目的,体现全面的长期的可持续性,向发展性范式演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以激发与强化学生内化能力为关键,为学生自我成长服务,在成长中建构道德和政治认知,向内生性范式转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力求激发大学生情感共鸣,促进大学生情感体验,获得大学生情感认同,向情感驱动范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德育共同体 内生性范式 发展性范式:情感驱动范式
下载PDF
德育共同体视角下培养大学生家国情怀就业观的路径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卢飞霞 顾淑霞 王璐莎 《中国大学生就业》 2020年第20期34-39,共6页
就业工作是大学生家国情怀培养的重要载体和成果体现,高质量、高水平、高匹配度的就业是当代大学生对国家、社会、家庭的担当和使命。针对如何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价值观,主动服务国家战略,本研究以德育共同体为视角,从多主体并重... 就业工作是大学生家国情怀培养的重要载体和成果体现,高质量、高水平、高匹配度的就业是当代大学生对国家、社会、家庭的担当和使命。针对如何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价值观,主动服务国家战略,本研究以德育共同体为视角,从多主体并重、多介体协同、多环体兼顾几个维度,提出培养大学生家国情怀就业观的路径和指导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育共同体 家国情怀 就业观
原文传递
当前中学学校德育环境中的问题及对策 被引量:3
18
作者 徐亮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2期73-76,共4页
中学学校德育环境建设对青少年的道德品质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目前,无论从校园人际关系、同辈群体,还是从校园文化、德育课课堂气氛等各方面来看,都存在一些问题和弊端。因此,有必要通过和谐人际关系的建立、对同辈群体的规约... 中学学校德育环境建设对青少年的道德品质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目前,无论从校园人际关系、同辈群体,还是从校园文化、德育课课堂气氛等各方面来看,都存在一些问题和弊端。因此,有必要通过和谐人际关系的建立、对同辈群体的规约、校园文化建设及促使德育生活化等途径来改善学校德育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育环境 人际关系 同辈群体 校园文化 课堂气氛
下载PDF
“三维”大德育运作机制探索与实践 被引量:1
19
作者 刘芳龙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 2004年第2期43-46,共4页
"三维"德育研究是以一个县市为单元,通过"全市一盘棋"的德育决策,区域性建构以"1234德育活动流程图"和"聚焦疏导法"为主体特征的,以家庭德育为基础,以学校德育为主体,以社区德育为依托,以政府... "三维"德育研究是以一个县市为单元,通过"全市一盘棋"的德育决策,区域性建构以"1234德育活动流程图"和"聚焦疏导法"为主体特征的,以家庭德育为基础,以学校德育为主体,以社区德育为依托,以政府行为作保证的,学校德育、家庭德育、社区德育的有机整合。"三维"大德育运作模式,构建了三方联动、"三维"共振的社会德育场和"三维"德育理论体系,开辟了中小学德育社会化的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德育研究 学校德育 家庭德育 社区德育
下载PDF
研究型大学如何完善立德树人机制——基于德育共同体的视角
20
作者 吕成祯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52-59,共8页
完善立德树人机制是新时代全面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的题中之义。当前,研究型大学立德树人面临“思政引领”效果与“担当大任”期待存在落差、“德育动力”现状与“育人育才”要求不相匹配、“协同育人”理念与“各自为政”思维存在矛盾等... 完善立德树人机制是新时代全面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的题中之义。当前,研究型大学立德树人面临“思政引领”效果与“担当大任”期待存在落差、“德育动力”现状与“育人育才”要求不相匹配、“协同育人”理念与“各自为政”思维存在矛盾等方面的困境。德育共同体视角的引入,有利于研究型大学从整体性出发去完善立德树人机制,进而实现理念同向、关系同构、行动同频。在立德树人实践中,要以价值共同体为依托,完善思政引领机制;以关系共同体为基础,完善德育动力机制;以实践共同体为支撑,完善协同育人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德树人机制 德育共同体 思政引领机制 德育动力机制 协同育人机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