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历史视阈中的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之思想建设 被引量:10
1
作者 杨凤城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7-14,共8页
把思想建设作为党的基础性建设,既是历史经验的总结,又是时代的呼唤。将理想信仰定位为根和魂,理直气壮地高扬信仰的旗帜;关于理论武装强调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高度重视党性教育和道德修养并强调二者的结合等... 把思想建设作为党的基础性建设,既是历史经验的总结,又是时代的呼唤。将理想信仰定位为根和魂,理直气壮地高扬信仰的旗帜;关于理论武装强调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高度重视党性教育和道德修养并强调二者的结合等,不仅构成了习近平全面从严治党思想的重要内容和特点,也体现了对党的思想建设的继承和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建设 理想信仰 理论武装 道德操守
下载PDF
论亚里士多德的道德德性与实践智慧
2
作者 陈康静 《西部学刊》 2024年第1期62-65,共4页
“德性”与“实践智慧”是亚里士多德幸福哲学的重要概念,对于实现幸福至关重要。亚里士多德主张幸福的获得依靠德性会更完满,因而在对德性的两部分即道德德性与理智德性进行区别与解释后,将道德德性与实践智慧提了出来,指出道德德性是... “德性”与“实践智慧”是亚里士多德幸福哲学的重要概念,对于实现幸福至关重要。亚里士多德主张幸福的获得依靠德性会更完满,因而在对德性的两部分即道德德性与理智德性进行区别与解释后,将道德德性与实践智慧提了出来,指出道德德性是以求取适度为目的,为人的实现幸福的活动提供正确的欲求,实践智慧是关于如何选择好的一种考虑。通过探究这两者及其与幸福的关联,亚里士多德指出幸福不是彼岸的想象,而是人们现世的行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里士多德 道德德性 实践智慧 幸福
下载PDF
学生感恩德性缺失的伦理思考 被引量:5
3
作者 蔡银枝 罗成翼 蒋福明 《教育与教学研究》 2010年第1期47-49,共3页
大学生感恩德性养成是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课题。现实生活中大学生感恩德性缺失的表现形式是多方面的。其主要原因包括父母单向偏爱、学校人文教育失范、社会感恩意识弱化和制度供给不足。强化感恩德性认知,开展感恩德性实践和构建感恩... 大学生感恩德性养成是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课题。现实生活中大学生感恩德性缺失的表现形式是多方面的。其主要原因包括父母单向偏爱、学校人文教育失范、社会感恩意识弱化和制度供给不足。强化感恩德性认知,开展感恩德性实践和构建感恩德性教育的长效机制是感恩德性养成的具体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恩 德性 实践 养成
下载PDF
《尼各马可伦理学》中两种“属人的善”
4
作者 刘曼婷 《伦理学术》 2023年第2期278-291,共14页
在《尼各马可伦理学》中,亚里士多德定义了两种“最高善”:一为沉思生活,一为道德德性与实践智慧的完满实现。本文试图论证,因为后者对前者的实现有着必要作用,故在衍生的意义上具有可欲性。对此的讨论或许有助于澄清“美德”概念在亚... 在《尼各马可伦理学》中,亚里士多德定义了两种“最高善”:一为沉思生活,一为道德德性与实践智慧的完满实现。本文试图论证,因为后者对前者的实现有着必要作用,故在衍生的意义上具有可欲性。对此的讨论或许有助于澄清“美德”概念在亚里士多德伦理学中的地位:无论选择何种“最高善”的定义,它都只在衍生的意义上可欲,而并非亚氏伦理学中的核心与始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高善 亚里士多德 道德德性 美德伦理学
原文传递
托马斯·阿奎那论德性 被引量:2
5
作者 江畅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63-74,共12页
在托马斯·阿奎那的庞大神学德性伦理学体系中,有一部分内容是有关德性一般性问题的论述。作为他整个德性思想中的核心内容,它是对亚里士多德和奥古斯丁德性论的创造性综合。他认为,德性是的人灵魂的完善能力,体现为习惯。他根据德... 在托马斯·阿奎那的庞大神学德性伦理学体系中,有一部分内容是有关德性一般性问题的论述。作为他整个德性思想中的核心内容,它是对亚里士多德和奥古斯丁德性论的创造性综合。他认为,德性是的人灵魂的完善能力,体现为习惯。他根据德性的不同本性将德性划分为理智德性、主要德性和神学德性三种类型。除了完全来自外部的神学德性之外,其他德性都在本性上存在于我们身上。德性的本性在于它将引导人向善。道德德性应遵循中道;理智德性的善就其服从一种尺度而言,也在于遵循中道;神学德性的尺度则可能是双重的。托马斯还讨论了不同类型的德性之间的关系以及德性的平等性问题。托马斯的德性思想成一家之言,具有独特的价值和意义,不过,也存在神学性质的局限以及其他缺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托马斯·阿奎那 德性 理智德性 道德德性 神学德性
下载PDF
智德与道德:德性知识论的当代发展 被引量:2
6
作者 米建国 《伦理学术》 2019年第2期242-255,共14页
"德性"这个概念是个传统复古的概念,也是个现代创新的用词。在希腊时代亚里士多德的哲学著作中,"德性"这个概念就扮演着一个十分重要的角色。许多后世的研究都希望透过对这个概念的厘清,进一步掌握"实践智慧&q... "德性"这个概念是个传统复古的概念,也是个现代创新的用词。在希腊时代亚里士多德的哲学著作中,"德性"这个概念就扮演着一个十分重要的角色。许多后世的研究都希望透过对这个概念的厘清,进一步掌握"实践智慧"的想法,"幸福"的终极目标也才得以逐步实现。"德性"作为一个现代创新的用词中,当代德性伦理学的发展以"德性"作为"伦理规范性"之依据,而当代德性知识论的发展也以"德性"作为"知态规范性"之基础。在这个当代伦理学与知识论之创新想法的交互解释与发展之下,面对与解决道德的规范本质与知识的本质和价值问题,似乎都同时出现了一个新的契机,也为当代全球哲学发展开创出一个崭新的视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德 道德 德性知识论 德性伦理学
原文传递
论道德理想与道德义务 被引量:2
7
作者 李红文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6期84-89,共6页
现代西方伦理学过度关注道德义务而忽略了道德理想在理论建构与实践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道德理想作为个人的可选择性行为,常常表现为超义务行为和份外行善,但它并非与道德义务毫无关联,从严格义务到最高的道德理想之间存在着一个... 现代西方伦理学过度关注道德义务而忽略了道德理想在理论建构与实践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道德理想作为个人的可选择性行为,常常表现为超义务行为和份外行善,但它并非与道德义务毫无关联,从严格义务到最高的道德理想之间存在着一个连续性的谱系。站在美德伦理学的角度,一个行动者毫无道德理想、从不做出任何超义务行为,其道德动机和品格至少是有缺陷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理想 道德义务 分外行善 道德美德 道德卓越
下载PDF
论情感的伦理价值——基于亚里士多德文本的解读
8
作者 张天姿 《当代中国价值观研究》 2023年第5期33-40,共8页
在非情感主义者眼中,情感之于德性的作用微乎其微。亚里士多德是理性主义者,但他对于情感的态度是温和的,情感在其伦理体系中尤其是道德德性方面具有重要价值。亚里士多德认为,情感是灵魂的一种状态,并不等于德性,但情感本身蕴涵的判断... 在非情感主义者眼中,情感之于德性的作用微乎其微。亚里士多德是理性主义者,但他对于情感的态度是温和的,情感在其伦理体系中尤其是道德德性方面具有重要价值。亚里士多德认为,情感是灵魂的一种状态,并不等于德性,但情感本身蕴涵的判断功能在德性的具体实践活动中尤其是对于“适度”的把握具有实质性作用。而且情感和道德德性之间关系密切,个体在实践事务中形成的与情感的“好的关系”,影响着其是否能成为完全具有美德的人。情感的伦理功能,不仅仅限于其具有的判断能力,还在于它对培养道德德性有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感 伦理判断 实践理性 道德德性
下载PDF
论高等教育研究者的社会责任 被引量:4
9
作者 刘楠 《黑龙江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4,共4页
人,究其本质而言,既是一种私己性存在,又是一种关系性存在。其中,社会责任是维系人之关系性存在的重要节点。作为高等教育研究者,需要立足自身存在,思考其在社会之中的自处方式,担当起应尽的社会责任。高等教育研究者不仅是一种知性存在... 人,究其本质而言,既是一种私己性存在,又是一种关系性存在。其中,社会责任是维系人之关系性存在的重要节点。作为高等教育研究者,需要立足自身存在,思考其在社会之中的自处方式,担当起应尽的社会责任。高等教育研究者不仅是一种知性存在,还是一种德性存在。学者情怀、学术人的社会角色和公共利益始终贯穿于高等教育研究者的社会责任中。高等教育研究者社会责任的实现有赖于个体与共同体社会责任的有力共担,制度规范与道德规范的有机结合以及学术人角色、权利、社会责任的有效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研究者 社会责任 知性 德性
下载PDF
亚里士多德论实践理智与道德德性 被引量:3
10
作者 刘飞 《当代中国价值观研究》 2018年第6期11-18,共8页
亚里士多德在古希腊德性思想的发展历程中首次明确将人的理智区分为理论的理智与实践的理智,将实践理智引入到对人的道德德性的说明当中。这样,亚里士多德一方面继承了苏格拉底、柏拉图的理智主义德性论立场,克服了智者技艺德性观对德... 亚里士多德在古希腊德性思想的发展历程中首次明确将人的理智区分为理论的理智与实践的理智,将实践理智引入到对人的道德德性的说明当中。这样,亚里士多德一方面继承了苏格拉底、柏拉图的理智主义德性论立场,克服了智者技艺德性观对德性的外在化、工具化和功利化,捍卫了人的德性的内在性和自主性。另一方面亚里士多德又在某种程度上化解了知识德性难以进入现实生活、实践活动的问题,保证了道德德性的现实性和实践性。他认为实践的理智是运用于人的现实生活、实践活动中的理智,它能够为人的实践活动提供好的考虑,因而可以让人有"好"的实践,让人在"好"的实践活动中成就严格意义上的道德德性。同时,实践理智的发展和作用发挥又离不开道德德性的作用。实践理智和道德德性在亚里士多德这里是一种既有所分别,又相互支持、相互成就、共同发挥作用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践理智 理论理智 道德德性 知识德性
下载PDF
亚里士多德德性论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陈运春 《安康学院学报》 2008年第5期13-15,共3页
亚里士多德的徳性论是西方徳性伦理的源头,其对后世伦理学的贡献在于,既坚持道德的理性本质,又不是诉诸构建理性,而是主张与情感感受、行为相交融的理性。他认为,伦理徳性帮助人们找到"合理原则",使其行为合乎中道;理智徳性... 亚里士多德的徳性论是西方徳性伦理的源头,其对后世伦理学的贡献在于,既坚持道德的理性本质,又不是诉诸构建理性,而是主张与情感感受、行为相交融的理性。他认为,伦理徳性帮助人们找到"合理原则",使其行为合乎中道;理智徳性使人触及普遍的本质,使人们的行为合乎完满徳性。两种徳性相辅相成,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里士多德 德性 伦理德性 理智德性
下载PDF
亚里士多德对苏格拉底“美德即知识”观点的扬弃 被引量:2
12
作者 崔微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10年第1期5-9,共5页
苏格拉底开启了探讨德性与知识关系的先河。他认为"美德即知识"。柏拉图之后的亚里士多德从两个方面对"美德即知识"进行了扬弃:一方面是从德性的分类角度出发,亚里士多德继承苏格拉底理性主义的同时,指出灵魂的欲... 苏格拉底开启了探讨德性与知识关系的先河。他认为"美德即知识"。柏拉图之后的亚里士多德从两个方面对"美德即知识"进行了扬弃:一方面是从德性的分类角度出发,亚里士多德继承苏格拉底理性主义的同时,指出灵魂的欲望部分也有相应的德性即道德德性;另一方面是从知识和行为的转化关系角度出发,他指出知识或无知不是行为善恶的根源。德性或恶都是出于人的意愿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智德性 道德德性 无知 意愿
下载PDF
亚里士多德的明智观 被引量:2
13
作者 吴晓云 李永华 《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7年第2期1-3,共3页
在亚里士多德的德性论中,明智占有非常突出的地位,它是欲望所应遵循的正确的逻各斯,是严格意义上的道德德性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明智是一种理智德性,但又与其他的理智德性不同,是一种同善恶相关的,合乎逻各斯、求真的实践品质,是实践理... 在亚里士多德的德性论中,明智占有非常突出的地位,它是欲望所应遵循的正确的逻各斯,是严格意义上的道德德性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明智是一种理智德性,但又与其他的理智德性不同,是一种同善恶相关的,合乎逻各斯、求真的实践品质,是实践理智的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智德性 道德德性 亚里士多德 明智观
下载PDF
明智——一个道德的人必备的理智德性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传有 刘科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4期5-9,共5页
在亚里士多德的伦理学中,明智作为实践的理性不同于知识等理论理性,它指导伦理德性的形成,是理性在道德活动中实践的能力。同前辈苏格拉底和柏拉图相比,亚里士多德的美德伦理思想不仅强调理性认知,而且强调了理性在道德实践过程中的重... 在亚里士多德的伦理学中,明智作为实践的理性不同于知识等理论理性,它指导伦理德性的形成,是理性在道德活动中实践的能力。同前辈苏格拉底和柏拉图相比,亚里士多德的美德伦理思想不仅强调理性认知,而且强调了理性在道德实践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明智作为关键性的理智德性,充分体现了亚里士多德的这种既强调理性又注重实践的伦理思想的特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智德性 明智 伦理德性
下载PDF
论亚里士多德伦理学对医学德性思想的启示 被引量:1
15
作者 于莲 龚群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15年第6期837-842,共6页
在现代伦理学研究转换中,德性伦理学失去了曾经的地位。而德性与医学密切相关,德性论对医学伦理学的思考和研究可以有诸多贡献。首先介绍了医学与德性的关系,回答了"医学为何需要德性?",其次简要介绍了亚里士多德德性伦理学... 在现代伦理学研究转换中,德性伦理学失去了曾经的地位。而德性与医学密切相关,德性论对医学伦理学的思考和研究可以有诸多贡献。首先介绍了医学与德性的关系,回答了"医学为何需要德性?",其次简要介绍了亚里士多德德性伦理学的基本内容,最后从对"德性"的内容讨论开始,进而论述了各种德性在医学中的表现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性 亚里士多德 伦理德性 理智德性 明智
下载PDF
亚里士多德伦理学对医德培养的启示 被引量:1
16
作者 于莲 《医学与哲学(A)》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41-44,共4页
探讨了亚里士多德对德性的论述,结合医务人员心理过程的变化分析,对如何处理德性与医学伦理的关系、德性与医学德性的关系以及德性与医学伦理教育的关系进行了讨论,认为当代仍然需要培养医德,而医德的内容、形成过程和培养方式都符合亚... 探讨了亚里士多德对德性的论述,结合医务人员心理过程的变化分析,对如何处理德性与医学伦理的关系、德性与医学德性的关系以及德性与医学伦理教育的关系进行了讨论,认为当代仍然需要培养医德,而医德的内容、形成过程和培养方式都符合亚里士多德德性伦理学的论述。因此,医德培养并非提出过高的道德要求,而是现实中从规范到行为必然的过程;不能停留在知识传授和了解规范上,而应当引入更多的实践教学、案例教学以及终身教育,在课程安排、课程内容、授课方式和考核方式上都需要进行变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性 伦理德性 理智德性 医学伦理教育
下载PDF
论亚里士多德的“完满德性”
17
作者 解红勋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4期84-89,共6页
亚里士多德把人的幸福看作灵魂合于完满德性的实现活动,但所谓“完满德性”既不是道德德性,也不是理智德性。人在自然本性上的“混合性”及其理性本质决定了道德德性和理智德性的区别和内在关系。人的德性的完满实现不是纯粹的理智实现... 亚里士多德把人的幸福看作灵魂合于完满德性的实现活动,但所谓“完满德性”既不是道德德性,也不是理智德性。人在自然本性上的“混合性”及其理性本质决定了道德德性和理智德性的区别和内在关系。人的德性的完满实现不是纯粹的理智实现活动,而是道德德性和理智德性的完美契合。基于“幸福理论”框架讨论道德德性和理智德性的内在一致性,清晰表明了“完满德性”的实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性 道德德性 理智德性 完满德性 幸福
下载PDF
托马斯·阿奎那的德性论
18
作者 龚群 《价值论与伦理学研究》 2016年第1期95-105,共11页
托马斯·阿奎那是中世纪晚期的重要神学家和伦理学家。阿奎那将亚里士多德的伦理思想与神学思想相结合,提出了有特色的德性伦理思想。阿奎那的德性伦理对于习惯十分重视,强调习惯就是德性。同时,阿奎那对于德性的本质,以及理智德性... 托马斯·阿奎那是中世纪晚期的重要神学家和伦理学家。阿奎那将亚里士多德的伦理思想与神学思想相结合,提出了有特色的德性伦理思想。阿奎那的德性伦理对于习惯十分重视,强调习惯就是德性。同时,阿奎那对于德性的本质,以及理智德性、道德德性和神性德性都有独到的分析。尤其是阿奎那对于神性德性之间的秩序分析,体现了其世俗精神的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奎那 德性 理智德性 道德德性 神性德性
下载PDF
公民德性与伦理德性:关怀伦理学的一种启示 被引量:1
19
作者 陈雅文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22-30,共9页
公民德性与伦理德性之间的紧张是"古今之争"在现代西方政治生活中的一个重要体现。对这个问题的争论,自由主义与其批评者已陷入僵局。自由主义捍卫个人自主,它主张在公共生活中公民德性应该独立于伦理德性。而自由主义的批评... 公民德性与伦理德性之间的紧张是"古今之争"在现代西方政治生活中的一个重要体现。对这个问题的争论,自由主义与其批评者已陷入僵局。自由主义捍卫个人自主,它主张在公共生活中公民德性应该独立于伦理德性。而自由主义的批评者认为,从德性之构成上看,公民德性是建基在伦理德性之上的,它不能独立存在;并且从实践层面讲,公民德性的维持依赖于伦理德性的增援,是公民德性得以在现实中付诸实践的知性源泉。自由主义的困难在于,它难以回应公民德性如何在行为者的心灵中以一种区分于伦理德性的方式被践行。而自由主义的批评者的困难在于,它难以回应在多元现状下特殊的伦理德性如何被辩护,以及这种伦理德性如何不会蜕变为强制。关怀伦理学有望呈现这样一种公民关系,它的要求比自由主义的公民德性更强,但比彻底将公民生活建基于某种伦理德性的主张更弱。这或许有助于克服自由主义及其批评者的理论困境,在实践上使现代西方公共生活更加葆有生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民德性 伦理德性 自由主义 关怀伦理学
原文传递
品德人力资本性初探 被引量:1
20
作者 陈胜军 《华东经济管理》 2005年第5期123-124,共2页
舒尔茨1960年创建了人力资本理论,但品德是不是一种人力资本?该理论并没有论述。本文根据品德的特性以及费希尔对资本的定义,论证了品德也是一种人力资本。品德人力资本性的论证拓展了人力资源理论,同时有助于加深对品德重要性的认识,... 舒尔茨1960年创建了人力资本理论,但品德是不是一种人力资本?该理论并没有论述。本文根据品德的特性以及费希尔对资本的定义,论证了品德也是一种人力资本。品德人力资本性的论证拓展了人力资源理论,同时有助于加深对品德重要性的认识,对于我们加强国民品德的教育和培养,对于组织人员的选、育、用、留均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德 资本 人力资本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