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世纪蒙古剧现实主题研究
1
作者 富荣 《内蒙古社会科学(蒙文版)》 2024年第3期112-120,共9页
2000年以来的蒙古剧创作关注社会变革和时代发展,深刻反映社会现实和群众心声,积极展现民族团结互助、共同发展与进步的美好景象。新世纪以来的蒙古剧在传统主题的基础上融入新的元素,在思想形态上呈现出多元化、深度化、时代化的特点... 2000年以来的蒙古剧创作关注社会变革和时代发展,深刻反映社会现实和群众心声,积极展现民族团结互助、共同发展与进步的美好景象。新世纪以来的蒙古剧在传统主题的基础上融入新的元素,在思想形态上呈现出多元化、深度化、时代化的特点。通过深入剖析社会现实、弘扬社会正能量以及注重传统与现代的融合等方式,为蒙古剧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增强新世纪蒙古剧的时代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世纪蒙古剧 主题思想 现实主题
下载PDF
蕴涵在“特色”中的文化自觉——评《原创大型蒙古族主题舞蹈·吉祥草原》
2
作者 李树榕 《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 2008年第1期82-85,共4页
作为原创性舞蹈,其题材的"特色"是最为重要的,不论是民族文化源渊的独特性,民族文化历程的独特性,还是民族文化风格的独特性,都充分显现出作为"原创"舞蹈的重要品格;充分展示蒙古民族文化的各种元素,显然也是其非... 作为原创性舞蹈,其题材的"特色"是最为重要的,不论是民族文化源渊的独特性,民族文化历程的独特性,还是民族文化风格的独特性,都充分显现出作为"原创"舞蹈的重要品格;充分展示蒙古民族文化的各种元素,显然也是其非常重要的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舞蹈创作 《吉祥草原》 原创性 蒙古族文化 题材特色
下载PDF
关于蒙古族题材原创版画基地创建的设想
3
作者 曹雪飞 《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 2010年第1期38-40,共3页
内蒙古版画一直以其独特的民族地域特色而备受关注。创建一个蒙古族题材原创版画基地的设想的前提是要建立新时期蒙古族版画创作体系,要有实践基地的建构,诸如创建版画基地核心区——工作坊、陈列馆;创建版画学院教育实习基地、信息传... 内蒙古版画一直以其独特的民族地域特色而备受关注。创建一个蒙古族题材原创版画基地的设想的前提是要建立新时期蒙古族版画创作体系,要有实践基地的建构,诸如创建版画基地核心区——工作坊、陈列馆;创建版画学院教育实习基地、信息传播中心、艺术群体。使之形成一个稳固的、良性循环的民族版画创作产业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版画 蒙古族 题材 原创 版画基地
下载PDF
论蒙古族题材电视剧的“女性想象”
4
作者 李树榕 《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 2012年第1期95-99,共5页
"女性想象",并非专指女性艺术家进行的创造性想象,而是指在艺术活动中,创作主体自觉把关乎女性的表象记忆和文化经验运用新的结构组成"新形象"的思维活动。蒙古族题材电视剧中的女性想象,直面现实的社会问题,携带... "女性想象",并非专指女性艺术家进行的创造性想象,而是指在艺术活动中,创作主体自觉把关乎女性的表象记忆和文化经验运用新的结构组成"新形象"的思维活动。蒙古族题材电视剧中的女性想象,直面现实的社会问题,携带着蒙古民族的文化经验,饱含着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思想倾向,充满了建构和谐社会的艺术智慧和美学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族题材 电视剧 女性想象 文化诉求
下载PDF
从《胡杨女人》谈蒙古族题材电视剧发展
5
作者 郝凤彩 《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 2012年第1期100-104,共5页
蒙古族题材电视剧《胡杨女人》的成功,主要得益于其主题对于普世价值的选择、剧中民俗元素的体现及跨民族嫁接增加看点的独特创作模式。这些为文化产业化背景下,蒙古族题材电视剧的产业化创作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发展思路。
关键词 蒙古族题材 电视剧 《胡杨女人》 产业化创作
下载PDF
电视剧《胡杨女人》对民族文化资源的挖掘
6
作者 张淑梅 《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 2012年第1期105-108,共4页
蒙古族题材电视剧《胡杨女人》对民族文化资源进行了深度开发。意识形态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重点;自然景观沙漠胡杨被赋予了有足够市场增值潜能的文化价值而被挖掘开发,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蒙古族女性、蒙古族老人等也作为体现蒙古... 蒙古族题材电视剧《胡杨女人》对民族文化资源进行了深度开发。意识形态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重点;自然景观沙漠胡杨被赋予了有足够市场增值潜能的文化价值而被挖掘开发,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蒙古族女性、蒙古族老人等也作为体现蒙古族文化根本的文化资源进行了深度开发,这是可贵的以人为本的人本精神的重要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视剧 蒙古族题材 《胡杨女人》 民族文化资源 挖掘
下载PDF
蒙古族题材电视剧对民族文化资源的开发
7
作者 张淑梅 《阴山学刊》 2012年第3期64-67,共4页
需要感悟、体验、升华才能获得的隐性文化特征来源于民族隐性文化资源,主要包括价值理念、思维方式、心理特征、思想观念、道德判断、审美趣味、宗教信仰等。它们跟显性文化一样,都是随着草原民族的生存和发展而不断形成的,属于意识形... 需要感悟、体验、升华才能获得的隐性文化特征来源于民族隐性文化资源,主要包括价值理念、思维方式、心理特征、思想观念、道德判断、审美趣味、宗教信仰等。它们跟显性文化一样,都是随着草原民族的生存和发展而不断形成的,属于意识形态文化资源。意识形态方面的文化差异造成民族的根本差异,这才是草原文化的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族题材 电视剧 民族历史文化资源 显性文化资源 隐性文化资源
下载PDF
蒙古族题材电视剧中文化符号及其传播——以电视连续剧《胡杨女人》为例
8
作者 陈煜 《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 2012年第1期109-113,共5页
蒙古族题材电视剧以民族文化符号为载体,展示了丰富的蒙古民族生活,反映其独特的精神世界和深厚的文化意蕴,对蒙古族的历史和文化进行了崭新的抒写。电视剧《胡杨女人》充分利用民族文化符号扩大了传播效果。
关键词 电视剧 蒙古族题材 文化符号 传播 《胡杨女人》
下载PDF
从“他者观望”到民族意识的复苏——蒙古族题材电影的流变 被引量:11
9
作者 韦朋 《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 2006年第4期10-14,共5页
蒙古族题材电影从1942年拍摄的《塞上风云》开始进入“他者观望”视野,经历了统一意识形态下的自我丧失,到上个世纪80年代以后才真正到达个性弘扬、民族意识复苏的阶段,出现了一批以追溯民族源流、探求民族心理、关注民族生存现状、唤... 蒙古族题材电影从1942年拍摄的《塞上风云》开始进入“他者观望”视野,经历了统一意识形态下的自我丧失,到上个世纪80年代以后才真正到达个性弘扬、民族意识复苏的阶段,出现了一批以追溯民族源流、探求民族心理、关注民族生存现状、唤醒民族精神的杰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族题材电影 流变 民族意识复苏
下载PDF
蒙古英雄史诗《罕哈冉惠传》中母题研究举隅 被引量:3
10
作者 赵文工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62-68,共7页
母题研究,是解读蒙古史诗的基础性工作之一。本文以史诗《罕哈冉惠传》为切入点,对普遍存在于蒙古史诗中的四个叙事母题的文化蕴涵做了研究,并得出了初步结论:1.出自单方登上"约定的宝日陶拉盖山头"的人,是在"悟得天意&q... 母题研究,是解读蒙古史诗的基础性工作之一。本文以史诗《罕哈冉惠传》为切入点,对普遍存在于蒙古史诗中的四个叙事母题的文化蕴涵做了研究,并得出了初步结论:1.出自单方登上"约定的宝日陶拉盖山头"的人,是在"悟得天意"后,与"天、天神"相会;2."金胸银臀",喻示了孩子是"日月"的后代,反映了蒙古先民对"日月"的崇拜意识;3.《左传》中"骈胁"一词,有可能来自狄族,蒙古史诗母题中尚有"肋骨无缝"一词语可为佐证;4."炒米"母题含"虐母"成分,与蒙古人至今保存的"敬母习俗"发生了严重抵牾,此母题可能是"外来成分(后期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史诗 《罕哈冉惠传》 母题 文化内涵
原文传递
蒙古族题材水彩画创作特点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宇亮 《贵州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82-85,共4页
文章概述了蒙古族题材水彩画的演变历史,对其创作特点进行了深入分析和概括,对蒙古族题材水彩画在中国民族题材美术创作方面的影响和贡献做出了梳理。
关键词 蒙古族题材水彩画 创作特点 少数民族题材美术创作 启示
原文传递
蒙古族题材电视剧的文化省思——从电视连续剧《成吉思汗》对历史资源的运用说起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树榕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2期16-19,共4页
蒙古族题材电视剧,特指源自蒙古民族的历史和现实,通过再现特色鲜明的民族生活,塑造性格鲜明的民族形象,以展示该民族文化历程、文化特质和文化价值观的电视剧。当蒙古族题材电视剧的主创人员能够清醒的"跳出自己看自己",反... 蒙古族题材电视剧,特指源自蒙古民族的历史和现实,通过再现特色鲜明的民族生活,塑造性格鲜明的民族形象,以展示该民族文化历程、文化特质和文化价值观的电视剧。当蒙古族题材电视剧的主创人员能够清醒的"跳出自己看自己",反观民族文化的进程和得失时,追求当代价值,即让接受这种文化的人群不断提升幸福感、正确认识社会历史的发展规律这才是文化省思的最高目的。其灵魂,就是对价值观的叩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族题材电视剧 文化省思 价值观 践行开放
下载PDF
21世纪蒙古族题材电影的民族想象性建构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鹤彤 张芸 《青岛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1期88-92,共5页
对蒙古族题材电影民族想象性建构进行历时性流变回溯,结合电影实例,运用二元对立的批评理论,从草原/城市、传统/现代、游牧/商业三个方面分析21世纪的蒙古族题材电影中民族想象性建构的主要特点和形成原因,并指出其造成的影响。民族想... 对蒙古族题材电影民族想象性建构进行历时性流变回溯,结合电影实例,运用二元对立的批评理论,从草原/城市、传统/现代、游牧/商业三个方面分析21世纪的蒙古族题材电影中民族想象性建构的主要特点和形成原因,并指出其造成的影响。民族想象性建构使蒙古族题材电影创作者对民族传统文化的坚守走入一种建构脱离现实的文化"乌托邦"的误区。创作者应当直面现实,挖掘现代化进程中蒙古民族值得其他民族学习的优秀文化特质和所有民族共通的普世价值观,这样才有助于推动蒙古族题材电影不断向前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族题材电影 21世纪 二元对立 文本分析
下载PDF
蒙古族题材电视剧中的仪式符号传播——以电视剧《东归英雄传》为例 被引量:1
14
作者 陈煜 《阴山学刊》 2012年第3期77-80,共4页
蒙古族题材电视剧中,仪式活动既是承载蒙古民族文化信息的符号,更是蒙古民族文化传播的媒介,是一种巨大的力量,提升和宣扬了蒙古族文化精神。仪式活动是蒙古民族文化的贮存器。电视剧《东归英雄传》中运用大量的蒙古族仪式符号,表现了... 蒙古族题材电视剧中,仪式活动既是承载蒙古民族文化信息的符号,更是蒙古民族文化传播的媒介,是一种巨大的力量,提升和宣扬了蒙古族文化精神。仪式活动是蒙古民族文化的贮存器。电视剧《东归英雄传》中运用大量的蒙古族仪式符号,表现了仪式对于一个族群的重要性。在文化共享的过程中,仪式成为维系一个民族的集体记忆、塑造群体认同感的文化象征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族题材电视剧 仪式符号传播 《东归英雄传》
下载PDF
麦丽丝蒙古族题材电影的意象研究
15
作者 包阿思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2期92-96,共5页
蒙古族导演麦丽丝执导了许多优秀的蒙古族题材影片,研究她的电影对发展少数民族题材电影有着深刻意义。"电影意象"是一种创作主体审美意识的表现,它渗透于任何一部影片。麦丽丝的许多蒙古族题材电影,都十分强调意象的使用。... 蒙古族导演麦丽丝执导了许多优秀的蒙古族题材影片,研究她的电影对发展少数民族题材电影有着深刻意义。"电影意象"是一种创作主体审美意识的表现,它渗透于任何一部影片。麦丽丝的许多蒙古族题材电影,都十分强调意象的使用。借助这些意象,不仅为影片标示了一个鲜明的文化印记,同时也能够帮助观众更加直观深刻地了解这些未知世界的信息,准确解读导演的意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象 麦丽丝 蒙古族题材电影
下载PDF
蒙古族题材影视艺术的美学力量——从蒙古族导演麦丽丝的影片《圣地额济纳》谈起
16
作者 李树榕 《阴山学刊》 2012年第3期73-76,共4页
凡是"好看"的民族题材影视作品,都是因其传递了对"每一个人"切身体验的关怀而显现其美学力量的。譬如,面对利益如何取舍,是每一个人都会时常遇到的问题;面对关乎生存的大利大益如何取舍,也是每个人一生中难免遇到... 凡是"好看"的民族题材影视作品,都是因其传递了对"每一个人"切身体验的关怀而显现其美学力量的。譬如,面对利益如何取舍,是每一个人都会时常遇到的问题;面对关乎生存的大利大益如何取舍,也是每个人一生中难免遇到的问题。蒙古族题材影视艺术正是通过"利益取舍"这个事关人性的问题,来揭示不同民族的不同性格,不同性格支配的不同行为,以及不同行为折射出来的不同境界,以激发观众审美兴趣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学力量 蒙古族题材影视艺术 文化资源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