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蒙古地区藏传佛教器乐“经箱乐”初释 被引量:6
1
作者 包.达尔汗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37-140,共4页
蒙古地区藏传佛教是藏传佛教传入蒙古后 ,与固有的蒙古文化相撞、融合而逐步形成的。蒙古地区藏传佛教的音乐文化包含着丰富的文化质点。“经箱乐”即是其器乐文化诸多形式中的一种 ,它形成于蒙、汉民族宗教音乐相互交流的历史进程。“... 蒙古地区藏传佛教是藏传佛教传入蒙古后 ,与固有的蒙古文化相撞、融合而逐步形成的。蒙古地区藏传佛教的音乐文化包含着丰富的文化质点。“经箱乐”即是其器乐文化诸多形式中的一种 ,它形成于蒙、汉民族宗教音乐相互交流的历史进程。“经箱乐”是喇嘛乐师班在民间丧事上演奏的器乐曲 ,使用的乐器有笙、管、笛、唢呐、鼓、镲、钹等 ,有一套固定的演奏曲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箱乐 蒙古地区 藏经佛教 文化交流 器乐 乐器编制 曲牌 音乐特征 音乐风格
下载PDF
罗桑丹毕坚赞与蒙古语诵经仪式 被引量:4
2
作者 包.达尔汗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8-22,共5页
蒙古佛教诵经分为藏语、蒙古语两类,蒙古语诵经仪式经历了初创期和完善期,两个阶段以内蒙古梅日更寺第三世活佛罗桑丹毕坚赞为划分点,分别称为“老诵经法”、“新诵经法”。新诵经法经过他创新后达到了完善,在译文格律、经文与韵调的结... 蒙古佛教诵经分为藏语、蒙古语两类,蒙古语诵经仪式经历了初创期和完善期,两个阶段以内蒙古梅日更寺第三世活佛罗桑丹毕坚赞为划分点,分别称为“老诵经法”、“新诵经法”。新诵经法经过他创新后达到了完善,在译文格律、经文与韵调的结合、诵经程式方面均体现了前所未有的完美。现存梅日更寺蒙古语诵经对蒙古佛教诵经仪式的研究,具有重要文化价值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佛教 藏传佛教 诵经 梅日更寺 罗桑丹毕坚赞
下载PDF
《五卷书》在蒙古地区的流传——以《如意钥匙》为例 被引量:3
3
作者 满达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2期152-156,共5页
随着藏传佛教及其佛经的传播,印藏民间故事传入蒙古高原对蒙古民间故事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五卷书》就是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我们在《苏布喜地》和《育民甘露》的蒙译注疏以及蒙古民间故事中能找到与《五卷书》的主要母题或内容基本相同... 随着藏传佛教及其佛经的传播,印藏民间故事传入蒙古高原对蒙古民间故事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五卷书》就是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我们在《苏布喜地》和《育民甘露》的蒙译注疏以及蒙古民间故事中能找到与《五卷书》的主要母题或内容基本相同的故事,但至今对这些故事的来源尚未有定论。本文就以《苏布喜地》的注疏《如意钥匙》为例阐述《五卷书》在蒙古地区的流传,并兼论其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卷书 苏布喜地 如意钥匙 蒙古佛教
下载PDF
透过文本看蒙古化的藏语诵经音乐 被引量:1
4
作者 楚高娃 《民族艺术研究》 CSSCI 2016年第5期52-59,共8页
蒙古佛教音乐除了口头传承以外也有丰富的经书文本和音乐理论文本。本文笔者通过三种文本;乐谱文本——央移谱,理论文本——《乐论》与《蒙古佛教音乐之起源》,历史文本——清朝《奏案》《雍和宫志略》等文本资料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阐... 蒙古佛教音乐除了口头传承以外也有丰富的经书文本和音乐理论文本。本文笔者通过三种文本;乐谱文本——央移谱,理论文本——《乐论》与《蒙古佛教音乐之起源》,历史文本——清朝《奏案》《雍和宫志略》等文本资料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阐释:蒙古佛教寺院为什么多用藏语来诵唱经文?蒙古佛教藏语诵经音乐的蒙古化特征的具体表现,以及与藏区佛教寺院诵经音乐的不同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佛教 文本 藏语诵经音乐 蒙古化
下载PDF
从回鹘文佛经到蒙古文佛经(上)
5
作者 中村健太郎 王领(译) +1 位作者 哈斯巴特尔(译) 锡莉(校) 《吐鲁番学研究》 2020年第2期148-153,156,共7页
本文围绕蒙元时期回鹘文佛经跋语,辅之以同时期史料,从史学视角阐述回鹘文佛经对蒙古而言有何重要性;回鹘是否给予蒙古文佛经成书以佛教术语之外的影响。进而更明确地阐明,产生于西回鹘王国的“回鹘佛教”为蒙古佛教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蒙古佛教 回鹘文佛经 蒙古文佛经 头韵诗
下载PDF
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身体性形态特征 被引量:12
6
作者 钱永平 《西北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91-198,190,共9页
本文从运作模式、文化媒介、科技角度出发,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身体性形态特征进行了分析,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成熟于传统农业社会,是在人与生存环境密切互动的基础上,以身体为媒介,以技艺(能)、行为作为外在形态表现的高度复杂、... 本文从运作模式、文化媒介、科技角度出发,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身体性形态特征进行了分析,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成熟于传统农业社会,是在人与生存环境密切互动的基础上,以身体为媒介,以技艺(能)、行为作为外在形态表现的高度复杂、熟练、杰出的经验性文化形式,这决定了师徒间的口传心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主要传承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身体技艺(能) 口传心授
原文传递
藏文蒙古史著作《蒙古佛教史·吉祥法螺音韵》研究
7
作者 桑加才让 《中国藏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93-103,216,217,共13页
罗桑旦真的《蒙古佛教史·吉祥法螺音韵》大致成书于1906年年末。书中概述了从公元前至作者所在的清末蒙古地方佛教的发展史,并设专章讲述了蒙古喀尔喀地方的佛教发展状况。该书是一部用藏文写作的蒙古史、佛教史著作,较传统蒙藏佛... 罗桑旦真的《蒙古佛教史·吉祥法螺音韵》大致成书于1906年年末。书中概述了从公元前至作者所在的清末蒙古地方佛教的发展史,并设专章讲述了蒙古喀尔喀地方的佛教发展状况。该书是一部用藏文写作的蒙古史、佛教史著作,较传统蒙藏佛教史著作它在基本史实考证、治史方式和史料运用上都有一定的不同;但其总体的指导性观念仍以传统的佛教史观为主,基本史料仍以佛教典籍和历代蒙藏佛教史著作为主。总之,《蒙古佛教史·吉祥法螺音韵》仍旧是一部以继承传统蒙藏佛教史叙事传统为主的著作,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又反映出作者个人对历史的思辨以及西方学术成果的影响。它既是传统史学的余韵,又是现代史学的滥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佛教史·吉祥法螺音韵》 罗桑旦真 蒙藏佛教史 清末 喀尔喀
原文传递
浅谈固始洛桑泽培的《蒙古佛教史》
8
作者 旦正多杰 《攀登(藏文版)》 2021年第4期29-36,共8页
《蒙古佛教史》是蒙古族学者用藏文来记载早期蒙古地区传播藏传佛教历史的史籍。文章通过对《蒙古佛教史》国内外研究现状的梳理、内容概要的解读、文献价值的探讨,窥见藏传佛教在蒙古族地区的传播历史,以及蒙藏两个民族在文化交流交融... 《蒙古佛教史》是蒙古族学者用藏文来记载早期蒙古地区传播藏传佛教历史的史籍。文章通过对《蒙古佛教史》国内外研究现状的梳理、内容概要的解读、文献价值的探讨,窥见藏传佛教在蒙古族地区的传播历史,以及蒙藏两个民族在文化交流交融的过程,是一部研究蒙藏民族关系必不可少的珍贵文献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佛教史》 研究现状 文献价值
下载PDF
《蒙古佛教史》的作者探蠡
9
作者 罗藏才让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3期18-21,共4页
《蒙古佛教史》是一部蒙古族学者用藏文撰写的典籍,对研究蒙藏关系史及拉卜楞寺的历史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于1894年和1940年先后翻译成德文、日文,两种译本均言其作者为晋美南喀,当代著名藏学家东噶·洛桑赤列先生也称此书的作者... 《蒙古佛教史》是一部蒙古族学者用藏文撰写的典籍,对研究蒙藏关系史及拉卜楞寺的历史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于1894年和1940年先后翻译成德文、日文,两种译本均言其作者为晋美南喀,当代著名藏学家东噶·洛桑赤列先生也称此书的作者为晋美南喀;然而汉译本和整理出版的藏文本上标明的作者分别为"固始噶居巴·洛桑泽培"和"久明柔白多杰"。因此,很多人对此书的作者存在疑惑。本文根据此书的原文(藏文),对以上几种说法一一进行辨析,从而对《蒙古佛教史》的作者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佛教史》 作者 固始噶居巴·洛桑泽培 晋美南喀
下载PDF
妙舟《蒙藏佛教史》评介
10
作者 周霞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3期40-43,共4页
妙舟法师的《蒙藏佛教史》是我国近代第一部系统记述蒙古和西藏佛教史的专书,该书略古详今,渗透着反侵略的爱国主义思想;资料翔实,保存了大量珍贵的原始史料;虽然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但对后来者的研究,仍然具有重要的史料意义和参考价值。
关键词 妙舟 蒙藏佛教史 史料意义 爱国思想
下载PDF
基于都纲法式演变的内蒙古藏传佛教殿堂空间分类研究 被引量:25
11
作者 韩瑛 李新飞 张鹏举 《建筑学报》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95-100,共6页
基于都纲法式的演变,将内蒙古藏传佛教殿堂建筑空间分为6种类型。厘清了内蒙古藏传佛教殿堂空间各功能要素的演变规律,揭示了各种类型在时空向度的基本分布规律及其受北京、藏区两大强势文化和近地域民居弱势文化的影响程度。上述结论... 基于都纲法式的演变,将内蒙古藏传佛教殿堂建筑空间分为6种类型。厘清了内蒙古藏传佛教殿堂空间各功能要素的演变规律,揭示了各种类型在时空向度的基本分布规律及其受北京、藏区两大强势文化和近地域民居弱势文化的影响程度。上述结论可成为探明内蒙古藏传佛教殿堂形态生成之源和评估建筑遗产价值的重要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都纲法式 内蒙古藏传佛教 殿堂空间 类型
原文传递
蒙藏委员会与蒙藏佛教 被引量:3
12
作者 左芙蓉 《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4期19-23,共5页
蒙藏委员会是南京国民政府主管蒙藏事务的中央机构,自成立以后,它通过各直属机关的设立和相关条例的颁布,对蒙藏佛教加以扶持和管理,体现了国民政府对蒙藏地区的高度重视。蒙藏委员会的设立不仅维护了中国对边疆的主权,密切了边疆民族... 蒙藏委员会是南京国民政府主管蒙藏事务的中央机构,自成立以后,它通过各直属机关的设立和相关条例的颁布,对蒙藏佛教加以扶持和管理,体现了国民政府对蒙藏地区的高度重视。蒙藏委员会的设立不仅维护了中国对边疆的主权,密切了边疆民族与中央政府的联系,而且对于蒙藏佛教的发展也有推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藏佛教 蒙藏委员会 蒙藏地区
下载PDF
《热河日记》与“儒藏礼仪之争”——一场多民族帝国盛宴的历史人类学考察 被引量:2
13
作者 张亚辉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3期97-102,共6页
《热河日记》是清代乾隆年间关于儒佛关系的最重要的文献之一,通过对朴趾源所记录的儒佛与皇帝互动的种种细节的分析,来说明美国历史学家何伟亚关于皇帝与内亚佛教世界的礼仪冲突的看法是对乾隆年间承德的礼仪空间与秩序的误读,认为真... 《热河日记》是清代乾隆年间关于儒佛关系的最重要的文献之一,通过对朴趾源所记录的儒佛与皇帝互动的种种细节的分析,来说明美国历史学家何伟亚关于皇帝与内亚佛教世界的礼仪冲突的看法是对乾隆年间承德的礼仪空间与秩序的误读,认为真正的礼仪冲突产生于儒家与藏传佛教之间,而冲突的根源则在于清代夷夏观念的变革和知识分子心态的复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礼仪之争 夷夏关系 蒙藏佛教 朝觐
下载PDF
移动与固定——蒙古族藏传佛教库伦寺院的演化与发展探析
14
作者 陈未 《新建筑》 2023年第2期74-79,共6页
库伦为亚洲内陆游牧民族的聚落形态,最早是游牧部落的军事营帐,17世纪后期被引入格鲁派的移动寺院中,并广泛使用于青藏高原北部和蒙古高原上的藏传佛教寺院。在全面介绍库伦寺院形成、演化与发展的基础上,以哲布尊丹巴的大库伦为例,阐... 库伦为亚洲内陆游牧民族的聚落形态,最早是游牧部落的军事营帐,17世纪后期被引入格鲁派的移动寺院中,并广泛使用于青藏高原北部和蒙古高原上的藏传佛教寺院。在全面介绍库伦寺院形成、演化与发展的基础上,以哲布尊丹巴的大库伦为例,阐述了蒙古族特有的库伦寺院的形成背景,论述了其政教合一的特性,以及布局形态;同时比较大库伦与扎雅葛根库伦、喇嘛葛根库伦,以及其他稍小规模库伦在布局形态上的异同,揭示了生产资料及生产方式决定着蒙古族寺院存在移动与固定二元要素的有机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藏传佛教 寺院建筑 库伦 移动与固定 乌兰巴托
下载PDF
混杂与共存:蒙古地域藏传佛教建筑文化多样性解析
15
作者 杜娟 刘大平 李佳 《新建筑》 2019年第6期89-93,共5页
蒙古地域的藏传佛教是我国藏传佛教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藏传佛教寺庙建筑作为藏传佛教文化载体,逐步演化为蒙古地域最重要的建筑文化景观之一。学界通常将蒙古地域藏传佛教寺庙建筑的总体布局和单体形态归类为汉式、藏式和汉藏... 蒙古地域的藏传佛教是我国藏传佛教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藏传佛教寺庙建筑作为藏传佛教文化载体,逐步演化为蒙古地域最重要的建筑文化景观之一。学界通常将蒙古地域藏传佛教寺庙建筑的总体布局和单体形态归类为汉式、藏式和汉藏结合式,但事实上其中的每类形态表征都极为多样。文章基于文化地理学的研究视角,通过大量文献研究与田野调查,旨在阐释蒙古地域藏传佛教建筑文化多样性的形态表征及产生缘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藏传佛教 建筑文化 多样性 形态表征 文化地理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