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磨沟墓地古代居民头骨的形态学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赵永生 曾雯 +2 位作者 王辉 毛瑞林 朱泓 《人类学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81-197,共17页
本文对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临潭县磨沟墓地保存情况良好的295例成年个体进行了头骨形态学的分析,其中283例(男性164例,女性119例)个体来自齐家文化时期的墓葬,距今大约4000-3500年,12例个体(男性7例,女性5例)出自寺洼文化时期的墓... 本文对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临潭县磨沟墓地保存情况良好的295例成年个体进行了头骨形态学的分析,其中283例(男性164例,女性119例)个体来自齐家文化时期的墓葬,距今大约4000-3500年,12例个体(男性7例,女性5例)出自寺洼文化时期的墓葬,大约距今3500-3000年,磨沟组齐家文化居民和寺洼文化居民在体质特征上具有一致性,接近现代亚洲蒙古人种中的东亚类型。在与若干近代组和古代组的对比中,磨沟组古代居民则是与代表东亚蒙古人种的华北组和华南组以及古代组中同处甘青地区的火烧沟组和核桃庄组较为接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磨沟墓地 齐家组 寺洼组 头骨 体质人类学
下载PDF
甘肃齐家文化中仪式性开颅手术初探(英文) 被引量:2
2
作者 Jenna M DITTMAR 詹小雅 +4 位作者 Elizabeth BERGER 毛瑞林 王辉 赵永生 叶惠媛 《人类学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89-397,共9页
作为脑外科手术的一种,开颅术在世界多地史前遗址中均有发现。大量发现表明开颅术在颅骨上的尺寸、位置及手术原因千差万别。开颅术在中国境内亦有发现;但在齐家文化(2300-1500BC)遗址中十分少见。位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区临潭县陈旗... 作为脑外科手术的一种,开颅术在世界多地史前遗址中均有发现。大量发现表明开颅术在颅骨上的尺寸、位置及手术原因千差万别。开颅术在中国境内亦有发现;但在齐家文化(2300-1500BC)遗址中十分少见。位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区临潭县陈旗乡的磨沟遗址是一处重要的齐家文化墓葬遗址。本文将重点讨论一例磨沟出土的开颅个体,该成年男性个体(M179:R2)颅骨上有愈合程度较高的开颅术的痕迹;同时,将其与其他同时期(3000~0BC)中国出土的开颅术个体进行比较分析,从而论证阐述开颅术实行的原因及过程。该个体左侧顶骨冠状缝后侧位置处有一圆形穿孔,其小孔边缘不甚规则,且有明显愈合痕迹。穿孔切口的特征显示该穿孔由刮削法完成。但由于该穿孔高度愈合,我们无法准确判断完成穿孔所使用的工具。该个体上开颅术的特征以及相关考古学资料使得作者们认为M179:R2进行开颅术的原因或与巫术仪式有关。同时,磨沟出土的其他带有开颅术个体(大多数是男性,且颅骨开颅处愈合程度较高)也支持这一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颅术 外科手术 中国西北 磨沟 青铜时代
下载PDF
甘肃临潭磨沟墓地仪式性随葬动物研究
3
作者 王华 毛瑞林 周静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18-125,共8页
磨沟墓地随葬的大量动物骨骼,为研究洮河流域齐家文化到寺洼文化时期仪式性埋葬动物的演变提供了契机。墓地清晰地记录了以随葬猪下颌向以随葬牛科动物和鹿科动物转变的过程,时间为1500BC左右,与这一区域动物生业的发展具有明显的不同... 磨沟墓地随葬的大量动物骨骼,为研究洮河流域齐家文化到寺洼文化时期仪式性埋葬动物的演变提供了契机。墓地清晰地记录了以随葬猪下颌向以随葬牛科动物和鹿科动物转变的过程,时间为1500BC左右,与这一区域动物生业的发展具有明显的不同步性。磨沟墓地所见的仪式性埋葬动物行为的转变,与中原地区的影响,以及这一区域青铜时代畜牧经济发展密不可分。墓地随葬动物呈现种属多样化的特点,大量野生动物,尤其是野生食肉动物的随葬,与中原地区制度化的殉牲形成鲜明对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磨沟 青铜时代 仪式性 动物随葬
下载PDF
豫西磨沟正长岩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及Hf同位素 被引量:26
4
作者 卢仁 梁涛 +1 位作者 白凤军 卢欣祥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55-368,共14页
河南省东秦岭地区印支期岩浆活动产物零星出露,豫西外方山纸房—黄庄地区是其产地之一,本文对纸房—黄庄地区出露面积最大的磨沟正长岩岩体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定年及Hf同位素测试。磨沟正长岩的锆石206Pb/238U谐和年龄为245.5±... 河南省东秦岭地区印支期岩浆活动产物零星出露,豫西外方山纸房—黄庄地区是其产地之一,本文对纸房—黄庄地区出露面积最大的磨沟正长岩岩体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定年及Hf同位素测试。磨沟正长岩的锆石206Pb/238U谐和年龄为245.5±8.0Ma(95%置信度,MSWD=2.6),记录了秦岭造山带印支期内早三叠世碱性岩浆活动事件。磨沟正长岩样品的εHf(t)值介于-31.89~-10.59之间,聚集于-31.89~-27.64和-21.02~-10.59两个区间内,二阶段Hf模式年龄(tDM2)为1937~3267Ma,集中于1937~2591Ma和3003~3267Ma两个年龄范围内。锆石Hf同位素特征表明磨沟正长岩是幔源碱性岩浆与壳源花岗质岩浆(片麻岩部分熔融)相混合的产物,与磨沟正长岩岩体中出现暗色微粒包体这一地质特征相吻合。磨沟正长岩形成于秦岭造山带的面接触碰撞时期,长期持续的碰撞效应使纸房—黄庄岩石圈厚度在垂向上显著增厚,其重力不稳定性加强,在印支早期发生局部小规模拆沉,与之伴有大规模的深部流体活动,暗示纸房—黄庄地区具有巨大成矿潜力,尤其是与正长岩岩体自身相关的稀有(Rb、Zr)、轻稀土元素及非水溶性钾矿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磨沟 正长岩 印支期 HF同位素 岩浆混合 岩石圈拆沉 成矿潜力
下载PDF
甘肃临潭县磨沟齐家文化墓地 被引量:22
5
作者 谢焱 钱耀鹏 +2 位作者 毛瑞林 周静 朱芸芸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0-17,I0004-I0007,共12页
在磨沟齐家文化墓地共发掘墓葬346座,以竖穴偏室墓居多,也有部分竖穴土坑墓。竖穴土坑墓多为单人葬。竖穴偏室墓以单偏室居多,多为合葬,也有少量单人葬。随葬品多为陶器,还有部分工具和装饰品,随葬陶器明显可分为两组。此墓地的发掘,为... 在磨沟齐家文化墓地共发掘墓葬346座,以竖穴偏室墓居多,也有部分竖穴土坑墓。竖穴土坑墓多为单人葬。竖穴偏室墓以单偏室居多,多为合葬,也有少量单人葬。随葬品多为陶器,还有部分工具和装饰品,随葬陶器明显可分为两组。此墓地的发掘,为齐家文化及其埋葬习俗的研究提供了十分重要的新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 磨沟墓地 齐家文化 竖穴偏室墓
原文传递
甘肃临潭磨沟齐家文化墓地发掘的收获与意义——“2008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 被引量:13
6
作者 钱耀鹏 周静 +1 位作者 毛瑞林 谢焱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10,共6页
磨沟遗址位于甘肃省临潭县境内,地处青藏高原东北边缘。遗址东北部的齐家文化墓地保存基本完整,且规模较大。发掘结果显示:墓葬结构及埋葬过程十分复杂,埋葬方式多样,并存在殉人现象,尤其首次确认了合葬墓所具备的多人多次合葬特点。对... 磨沟遗址位于甘肃省临潭县境内,地处青藏高原东北边缘。遗址东北部的齐家文化墓地保存基本完整,且规模较大。发掘结果显示:墓葬结构及埋葬过程十分复杂,埋葬方式多样,并存在殉人现象,尤其首次确认了合葬墓所具备的多人多次合葬特点。对于研究齐家文化的埋葬制度、婚姻家庭形态等学术问题,具有极为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齐家文化 寺洼文化 磨沟遗址 合葬
下载PDF
东秦岭磨沟碱性岩体年代学、地球化学及岩石成因 被引量:14
7
作者 曹晶 叶会寿 +3 位作者 李正远 张兴康 王鹏 贺文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665-684,共20页
河南嵩县磨沟碱性岩体位于华北陆块南缘,其主体岩性为霓辉正长岩,局部出露正长岩和少量似斑状(霓辉)正长岩,发育岩浆暗色包体。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显示,霓辉正长岩和正长岩成岩年龄分别为210.4±2.0Ma(MSWD=0.39)和237.6... 河南嵩县磨沟碱性岩体位于华北陆块南缘,其主体岩性为霓辉正长岩,局部出露正长岩和少量似斑状(霓辉)正长岩,发育岩浆暗色包体。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显示,霓辉正长岩和正长岩成岩年龄分别为210.4±2.0Ma(MSWD=0.39)和237.6±2.9Ma(MSWD=0.95),结合前人研究成果,认为该岩体是中三叠世和晚三叠世两期岩浆活动的产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显示,霓辉正长岩的σ值为8.93~11.08,K2O含量为10.70%~13.76%,K2O/Na2O值为3.87~10.35,属于过碱性岩石系列的钾质碱性岩;在微量元素组成上,富集轻稀土和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具有弱或不明显的负铕异常。在同位素组成上,霓辉正长岩具有偏高的、变化范围很大的(87Sr/86Sr)i值和显著偏低的εNd(t)值;锆石的εHf(t)值变化于-21.6^-4.5之间,两阶段Hf模式年龄为1 555~2 629 Ma。磨沟岩体是由含金云母的富集地幔部分熔融产生的幔源岩浆与壳源岩浆混合并经一定程度的分异演化形成的,岩石中高含量的K来源于这种含金云母的富集地幔。磨沟岩体早期岩浆活动发生于秦岭造山带主碰撞峰期的局部伸展环境,晚期岩浆活动则发生于后碰撞伸展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霓辉正长岩 锆石U-PB定年 SR-ND-HF同位素 富集地幔 东秦岭磨沟
下载PDF
考古埋藏学的田野实践与思考 被引量:10
8
作者 钱耀鹏 毛瑞林 《南方文物》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57-71,共15页
时空坐标并非实物遗存历史信息的全部内容,以年代学信息提取为核心的考古地层学,在考古发掘与研究实践中难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甘肃临潭磨沟墓地的解剖发掘与研究实践,充分揭示出考古埋藏学在信息提取方面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构建&qu... 时空坐标并非实物遗存历史信息的全部内容,以年代学信息提取为核心的考古地层学,在考古发掘与研究实践中难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甘肃临潭磨沟墓地的解剖发掘与研究实践,充分揭示出考古埋藏学在信息提取方面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构建"堆积相"概念的意义,不仅可以全面促进考古埋藏学在田野发掘实践中的应用,也可以有效实现考古地层学与考古埋藏学的结合。进而,以堆积单位和堆积相为基础,通过堆积层次、堆积内涵及埋藏特征等,系统提取有关埋藏过程、原因和条件等方面的信息,进一步拓展实物遗存向实物资料转化的信息量,从而使实物资料的内容更为详实而丰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磨沟遗址 解剖发掘 堆积单位 堆积相 埋藏学
下载PDF
河南磨沟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 被引量:3
9
作者 廖诗进 宁勇 《地质调查与研究》 2010年第2期142-148,共7页
磨沟金矿床赋存于中元古界熊耳群安山岩中,位于马超营区域性断裂带上。区内北西向、北东向断裂构造非常发育,沿构造蚀变带铅锌银等多金属异常富集特征明显。矿区出露地层为中基性与中酸性熔岩互层的熊耳群鸡蛋坪组。熊耳群火山岩中微量... 磨沟金矿床赋存于中元古界熊耳群安山岩中,位于马超营区域性断裂带上。区内北西向、北东向断裂构造非常发育,沿构造蚀变带铅锌银等多金属异常富集特征明显。矿区出露地层为中基性与中酸性熔岩互层的熊耳群鸡蛋坪组。熊耳群火山岩中微量元素和主要元素含量间存在较好的相关性。金的分布有较强的规律性,金高背景-异常带的分布受区内北西-南东向断裂构造线控制比较明显。根据已施工工程验证的化探异常资料,认为本区深部金、银和铅、锌等多金属矿找矿前景很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探异常 磨沟金矿床 找矿方向 河南
下载PDF
河南方城莫沟萤石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蒋济勇 张青松 +2 位作者 焦紫辉 邢昊 韩志坤 《中国非金属矿工业导刊》 2022年第1期41-44,61,共5页
河南方城莫沟萤石矿地处豫南萤石矿矿集区,成矿条件优越。为研究该矿床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为本地区找矿提供可靠资料,通过对莫沟萤石矿地质特征及成矿背景的分析,认为本区含矿地层为栾川群煤窑沟组大理岩,矿体赋存于断裂构造内,严格受... 河南方城莫沟萤石矿地处豫南萤石矿矿集区,成矿条件优越。为研究该矿床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为本地区找矿提供可靠资料,通过对莫沟萤石矿地质特征及成矿背景的分析,认为本区含矿地层为栾川群煤窑沟组大理岩,矿体赋存于断裂构造内,严格受断裂构造控制,呈陡倾斜脉状。萤石类型为方解石—石英—金云母—萤石型,萤石的成矿年龄为141Ma,其成矿时代为早白垩世。初步认为研究区萤石矿成因为中低温热液充填型萤石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沟萤石矿 地质特征 矿床成因 控矿因素
下载PDF
甘肃临潭县磨沟遗址出土齐家文化铜器的分析与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璐 梅建军 +4 位作者 陈坤龙 毛瑞林 钱耀鹏 王辉 谢炎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71-95,共25页
前言磨沟遗址位于甘肃省临潭县陈旗(今王旗)乡磨沟村洮河西南岸的一-处台地上(图一,10),1980年调查时发现有马家窑文化、齐家文化、寺洼文化及宋代的遗存。2008~2012年,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西北大学文化遗产与考古学研究中心联合对... 前言磨沟遗址位于甘肃省临潭县陈旗(今王旗)乡磨沟村洮河西南岸的一-处台地上(图一,10),1980年调查时发现有马家窑文化、齐家文化、寺洼文化及宋代的遗存。2008~2012年,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西北大学文化遗产与考古学研究中心联合对磨沟遗址进行了抢救性发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磨沟遗址 齐家文化 铜器技术 区域交流
原文传递
利用无损分析对甘肃齐家坪遗址和磨沟遗址出土绿松石进行产源探索 被引量:2
12
作者 赵绚 李延祥 +1 位作者 陈国科 王子乾 《中国宝玉石》 2021年第1期26-34,共9页
绿松石在新石器时代晚期的西北地区,作为一种装饰品被大量使用,其产地来源一直是深受关注、悬而未决的问题。本文通过使用红外光谱和拉曼光谱的无损分析检测甘肃磨沟遗址和齐家坪遗址出土的绿松石,并与湖北、安徽、新疆产出的绿松石进... 绿松石在新石器时代晚期的西北地区,作为一种装饰品被大量使用,其产地来源一直是深受关注、悬而未决的问题。本文通过使用红外光谱和拉曼光谱的无损分析检测甘肃磨沟遗址和齐家坪遗址出土的绿松石,并与湖北、安徽、新疆产出的绿松石进行对比。结果证明,红外和拉曼光谱分析对绿松石的主要官能团和晶体骨架结构有高灵敏度,但是无法对不同产地及成因类型的绿松石进行有效的区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松石 齐家坪遗址 磨沟遗址 无损分析 产源
下载PDF
河南磨沟金矿床成因:地质、流体包裹体和H-O-S稳定同位素约束 被引量:2
13
作者 张端 王长明 +6 位作者 王乔 陈良 贺昕宇 陈晶源 姚恩亚 董猛猛 崔成敏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28-448,共21页
豫西熊耳山地区的磨沟金矿床赋存于熊耳群火山岩中,矿体受NE向断裂控制。通过对矿区的地质特征、流体包裹体以及H-O-S稳定同位素研究,探讨磨沟金矿床的成矿物质、流体来源及成因机制。成矿期可划分为石英-黄铁矿、石英-多金属硫化物以... 豫西熊耳山地区的磨沟金矿床赋存于熊耳群火山岩中,矿体受NE向断裂控制。通过对矿区的地质特征、流体包裹体以及H-O-S稳定同位素研究,探讨磨沟金矿床的成矿物质、流体来源及成因机制。成矿期可划分为石英-黄铁矿、石英-多金属硫化物以及石英-碳酸盐3个阶段。流体包裹体有纯CO_2型、CO_2-H_2O型和H_2O-NaCl型3种。成矿流体具有中温(210℃~310℃)、低盐度(NaCl质量分数为3%~12%)的特征,成矿深度小于9km。氢、氧同位素分别为-107‰^-88‰和-1.7‰~4.3‰,硫同位素为-0.98‰~5.62‰。磨沟金矿床成矿流体主要为变质流体来源,晚阶段有大气降水参与;成矿物质主要来自变质结晶基底;属于造山型金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包裹体 稳定同位素 造山型金矿床 磨沟金矿床 熊耳山
下载PDF
磨沟墓地墓道埋人与殉人问题初步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钱耀鹏 朱芸芸 +1 位作者 毛瑞林 谢焱 《西部考古》 2013年第1期72-116,共45页
磨沟齐家文化墓地位于甘肃省临潭县境内,2008年以来进行大规模发掘。首次共发掘清理346座墓葬,墓葬结构与埋葬现象极为复杂,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其中,在数量占绝对优势的竖穴偏室墓中,墓道埋人现象较为常见,且埋葬特点不尽一致。... 磨沟齐家文化墓地位于甘肃省临潭县境内,2008年以来进行大规模发掘。首次共发掘清理346座墓葬,墓葬结构与埋葬现象极为复杂,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其中,在数量占绝对优势的竖穴偏室墓中,墓道埋人现象较为常见,且埋葬特点不尽一致。在系统整理与分类考察的基础上,可以发现墓道葬人现象不仅葬式和分布位置具有多样性特点,而且形成原因也甚为复杂,往往与墓葬的埋葬过程及使用特点密切相关。进而,通过葬式、随葬品及其他现象的计量分析,明显可以把墓道埋人现象分为殉人类和非殉人类(正常埋葬)两大类,而殉人类占绝大多数。在此基础上,重新审视以往发现的成年男女合葬墓,则在埋葬方式与埋葬过程等方面揭示出以往关于女性为妻妾殉葬的论证并不充分。根据磨沟墓地墓道殉人现象与偏室合葬特点以及其他墓地成年男女合葬墓综合分析,可以认为齐家文化的殉人现象并不能用男尊女卑或等级观念来解释,而殉人现象出现与流行的原因可能与战争直接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齐家文化 磨沟墓地 殉人 埋葬过程 男女合葬
原文传递
基于土遗址保护背景下的传统村落发展研究——以甘肃省临潭县磨沟村为例 被引量:1
15
作者 杜森 董晓媛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 2019年第9期94-98,共5页
作为"2008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的磨沟遗址是在甘南地区发现最早的人类居址,是洮河流域发现的仰韶文化和马家窑文化分布最西段的遗址,遗址所在地磨沟村于2014年被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文章研究土遗址保护背景下的传... 作为"2008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的磨沟遗址是在甘南地区发现最早的人类居址,是洮河流域发现的仰韶文化和马家窑文化分布最西段的遗址,遗址所在地磨沟村于2014年被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文章研究土遗址保护背景下的传统村落发展途径,对实现遗址保护与展示利用、村庄人居环境提升、实现乡村振兴具有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遗址保护 传统村落 磨沟村
下载PDF
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策略研究——以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磨沟村为例 被引量:1
16
作者 姚英骄 张萍 《重庆建筑》 2020年第2期9-11,共3页
近年来许多传统村落建设在盲目城镇化的过程中走了弯路,传统民族文化特色消退甚至濒临消亡。该文通过对第四批传统村落甘南藏族自治州磨沟村的保护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其在保护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其症结进行深入研究,结合当下城镇化的... 近年来许多传统村落建设在盲目城镇化的过程中走了弯路,传统民族文化特色消退甚至濒临消亡。该文通过对第四批传统村落甘南藏族自治州磨沟村的保护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其在保护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其症结进行深入研究,结合当下城镇化的背景,对其今后的保护和发展提出了一些可行的建议和改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化 传统村落 保护策略 磨沟村
下载PDF
磨沟墓地古代居民非连续性特征的观察与研究
17
作者 赵永生 毛瑞林 朱泓 《江汉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04-115,共12页
本文对磨沟墓地古代居民中齐家组和寺洼组的39项非连续性特征性状进行了观察分析,其中有24项有着较为一致的频率,说明两者有相似的颅骨非连续性特征。通过选择13项颅骨非连续性性状进行各组间的对比,发现磨沟两组与中国北方地区各个古... 本文对磨沟墓地古代居民中齐家组和寺洼组的39项非连续性特征性状进行了观察分析,其中有24项有着较为一致的频率,说明两者有相似的颅骨非连续性特征。通过选择13项颅骨非连续性性状进行各组间的对比,发现磨沟两组与中国北方地区各个古代组别关系最为密切,其次是代表着现代东亚蒙古人种的华北组和太原组,而与现代东南亚蒙古人种、北亚蒙古人种、东北亚蒙古人种以及具有欧罗巴血统的人种关系较为疏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磨沟墓地 颅骨非连续性特征 齐家文化 寺洼文化
原文传递
关于磨沟齐家文化墓地发掘的几点思考
18
作者 闫亚林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21-25,共5页
The constructions and utilizations of burials should be corresponding to the processes of burying. Such processes,nevertheless,from early funeral relics were hard to identify due to the lacking of taphonomical evidenc... The constructions and utilizations of burials should be corresponding to the processes of burying. Such processes,nevertheless,from early funeral relics were hard to identify due to the lacking of taphonomical evidence. Based on the example the from Mogou cemetery dating to the Qijia Culture period in Lintan county,Gansu Province,this paper discusses some new methods of excavation in an effort to derive such evidence and to understand empirical knowledge from the fields; therefore,new discoveries may have been identified and archaeologists can find new ways to prevent sticking to out-dated excavation techniques. The author also introduces some methods and procedures in fieldworks which should be given prior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磨沟墓地 埋葬过程 发掘方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