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6篇文章
< 1 2 2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采动岩体的关键层理论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108
1
作者 缪协兴 钱鸣高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25-29,共5页
在分析关键层理论的基本原理的基础上,详细介绍了有关关键层复合效应对采场矿压与岩层移动的影响,以及综述了关键层理论在采场矿压控制、岩层移动与地表沉陷控制和煤层瓦斯抽放等应用研究方面的最新进展.
关键词 采动岩体 关键层理论 复合效应 岩层移动 控制
下载PDF
中国政府创新政策的混合激励效应研究 被引量:58
2
作者 张杰 《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60-173,共14页
本文实证研究政府创新补贴、高新技术企业减税、研发加计扣除三种政府创新政策对中国企业私人性质的创新投入的激励效应。主要发现是:从混合效应来看,政府创新补贴政策对企业私人性质创新投入造成挤出效应,而高新技术企业减税政策和研... 本文实证研究政府创新补贴、高新技术企业减税、研发加计扣除三种政府创新政策对中国企业私人性质的创新投入的激励效应。主要发现是:从混合效应来看,政府创新补贴政策对企业私人性质创新投入造成挤出效应,而高新技术企业减税政策和研发加计扣除政策对私人创新投入产生挤入效应。这些效应在不同所有制类型和创新投入水平不同分位区间的企业中,表现出显著的异质性。从交叉效应看,总样本中,政府创新补贴政策、高新技术企业减税政策及研发加计扣除政策,对企业私人创新投入均形成相互抵消的挤出效应。而高新技术企业减税政策和研发加计扣除政策之间,对企业私人创新投入形成相互补充的挤入效应。这些交叉效应在不同所有制类型和创新投入水平的不同分位区间中,也表现出显著差异性。上述经验证据既为创新政策领域研究增添了重要的中国经验,也为中国政府创新政策的调整和改革方向,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府创新补贴 高新技术企业减税 研发加计扣除 混合效应 交叉效应
原文传递
红锥不同模式造林效果分析 被引量:40
3
作者 林俊平 《福建林业科技》 2002年第3期59-61,80,共4页
对红锥纯林、红锥×杉木混交林以及红锥×木荷×杉木混交林等不同模式造林试验研究结果表明 ,在 3种不同混交模式中 ,以红锥杉木混交效果最好 ,不但能明显地提高红锥的造林成活率 ,且两者混交种间关系较为协调 ,空间分布格... 对红锥纯林、红锥×杉木混交林以及红锥×木荷×杉木混交林等不同模式造林试验研究结果表明 ,在 3种不同混交模式中 ,以红锥杉木混交效果最好 ,不但能明显地提高红锥的造林成活率 ,且两者混交种间关系较为协调 ,空间分布格局合理 ,充分利用营养空间 ,混交林分的产量和质量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18年生红锥杉木混交林中红锥的平均树高、胸径、单株材积分别达 14 75m、16 5 0cm和 0 15 6 1m3 ,比红锥纯林分别提高了 10 0 0 %、14 34%、36 93% ,林分蓄积量高达 2 71 4 7m3·hm-2 ,是纯林的 1 30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锥 杉木 混交模式 混交效果 造林模式
下载PDF
我国桉树混交林研究进展 被引量:28
4
作者 郭东强 卢陆峰 +3 位作者 邓紫宇 蓝创造 莫克钻 陈健波 《桉树科技》 2018年第4期27-32,共6页
当前桉树的造林方式主要是人工纯林集中连片种植。随着桉树人工林的大面积发展,由不规范种植方式所引起的生态问题日益凸显,单一无性系大面积造林的现状也引发社会各界的争论和质疑。混交林对于改善林地土壤、调整林分小气候、增加生物... 当前桉树的造林方式主要是人工纯林集中连片种植。随着桉树人工林的大面积发展,由不规范种植方式所引起的生态问题日益凸显,单一无性系大面积造林的现状也引发社会各界的争论和质疑。混交林对于改善林地土壤、调整林分小气候、增加生物多样性、降低病虫害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分析我国桉树混交林研究概况,总结桉树混交林的作用,提出桉树混交林未来研究方向,以期为营造桉树混交林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桉树 混交林 混交效应
下载PDF
福建含笑-杉木混交林的效益及机理分析 被引量:16
5
作者 张兴正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3期25-29,共5页
对 7年生福建含笑 杉木〔MicheliafujianensisQ .F .Zheng Cunninghamialanceolata (Lamb .)Hook .〕混交林的生长效果、改土效益、水源涵养功能以及混交机理的分析研究表明 ,该混交林种间关系协调 ,林分空间分布格局合理 ,能调节林分... 对 7年生福建含笑 杉木〔MicheliafujianensisQ .F .Zheng Cunninghamialanceolata (Lamb .)Hook .〕混交林的生长效果、改土效益、水源涵养功能以及混交机理的分析研究表明 ,该混交林种间关系协调 ,林分空间分布格局合理 ,能调节林分小气候 ,改善土壤肥力状况 ,充分利用营养空间 ,增强水源涵养功能 ,促进林分生长。福建含笑与杉木混交林是改造杉木低产林、防止地力衰退及扩大珍贵阔叶树种植范围的有效途径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建含笑 杉木 混交林 混交效益 混交机理
下载PDF
混合系数线性模型参数的一类新估计 被引量:15
6
作者 许莹 何道江 《数学物理学报(A辑)》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702-708,共7页
在连续测量数据的情况下,针对模型的复共线性,该文给出了混合系数线性模型参数的一类新的有偏估计,称之为s-K估计,在一定条件下证明了这类估计分别优于最小二乘估计、Stein估计以及岭估计.
关键词 混合系数 线性模型 s-K估计 STEIN估计 岭估计
下载PDF
玄武岩/聚丙烯腈混杂纤维混凝土力学性能及最优纤维掺量研究 被引量:13
7
作者 曾振海 李传习 +1 位作者 柯璐 聂洁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2549-2557,共9页
为得到力学性能较优的混杂纤维混凝土设计方法,研究纤维混杂效应及纤维最佳掺配量。选用玄武岩纤维(B纤维)和聚丙烯腈纤维(P纤维),通过对不同纤维体积掺量的混凝土试件进行抗压、劈裂抗拉和弯曲韧性等力学性能试验,得到各纤维掺量下混... 为得到力学性能较优的混杂纤维混凝土设计方法,研究纤维混杂效应及纤维最佳掺配量。选用玄武岩纤维(B纤维)和聚丙烯腈纤维(P纤维),通过对不同纤维体积掺量的混凝土试件进行抗压、劈裂抗拉和弯曲韧性等力学性能试验,得到各纤维掺量下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抗压弹性模量、抗拉强度、抗弯承载力和弯曲应力−应变曲线,并据此计算纤维混杂效应系数和韧度比。研究结果表明:纤维的掺入对混凝土抗压弹性模量影响很小,对抗拉、抗弯强度和韧度比有明显提升,但抗压强度略有下降。混杂纤维混凝土的抗压、抗拉、抗弯强度和韧度比等力学性能总体上优于单一纤维混凝土。纤维混杂效应系数分析表明,2种纤维间具有良好的混杂效应。当B纤维和P纤维体积掺量分别为0.15%和0.11%时,纤维混凝土力学性能综合最优。同时,该掺配量下的混凝土早龄期(3 d和7 d)的力学性能亦优于素混凝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杂纤维混凝土 混杂效应 力学性能 应力−应变曲线 纤维掺量
下载PDF
闽粤栲与马尾松混交比例选择及混交效果评价 被引量:12
8
作者 冯随起 《福建林业科技》 2010年第3期45-49,共5页
在福建省南平市葫芦山国有林场开展闽粤栲、马尾松不同混交比例造林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的混交比例,对闽粤栲胸径、材积生长量和马尾松的树高、材积生长量,以及林分单位面积蓄积量均有极显著影响,对闽粤栲的树高生长、马尾松的胸径... 在福建省南平市葫芦山国有林场开展闽粤栲、马尾松不同混交比例造林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的混交比例,对闽粤栲胸径、材积生长量和马尾松的树高、材积生长量,以及林分单位面积蓄积量均有极显著影响,对闽粤栲的树高生长、马尾松的胸径生长有显著影响。闽粤栲与马尾松混交,可以提高林分的稳定性和林地生产能力。10栲纯林、7栲3马、5栲5马、7马3栲、10马纯林等5种造林模式中,以7栲3马单位面积蓄积最高,5栲5马次之,10马纯林最低。适当增加闽粤栲的比例,有利于闽粤栲、马尾松的胸径、树高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闽粤栲 马尾松 混交比例 混交效果
下载PDF
长白落叶松人工林单木冠幅模型 被引量:12
9
作者 邱思玉 孙玉军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49-53,共5页
以黑龙江省伊春市朗乡林业局的49块样地共2 499棵长白落叶松为研究对象,基于区组和样地嵌套二水平构建非线性混合效应冠幅模型。从10种常用的冠幅—胸径模型中选出一种最好的作为建模的基础模型,从其他林分因子中选取与冠幅相关性较高... 以黑龙江省伊春市朗乡林业局的49块样地共2 499棵长白落叶松为研究对象,基于区组和样地嵌套二水平构建非线性混合效应冠幅模型。从10种常用的冠幅—胸径模型中选出一种最好的作为建模的基础模型,从其他林分因子中选取与冠幅相关性较高的作为协变量参与建模。结果表明:与基础模型相比,混合模型的赤池信息准则(AIC)、贝叶斯准则(BIC)、负二倍的最大似然值(-2LL)和剩余均方根误差(RMSE)值均降低,调整决定系数(Radj2)提高,冠幅预测值的残差分布和密度分布相对更集中,说明模型的预测精度和拟合能力均有所提高。研究发现,以逻辑斯蒂模型作为基础模型,将树高、冠长率和高径比作为协变量,考虑区组和样地嵌套二水平的混合模型有利于提高冠幅模型的预测精度,从而有助于更好地模拟长白落叶松的冠幅胸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白落叶松 人工林 冠幅模型 混合效应
下载PDF
杉、松人工林混生天然檫树生长状况的调查研究 被引量:10
10
作者 欧文琳 《福建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64-66,共3页
针对以往人工营造檫树纯林存在的问题 ,而营造混交林又难以调控密度和混交比例。通过调查南平市巨口乡 8年生的半天然杉檫、松檫混交林生长情况 ,结果表明 :在同样的立地条件和管理措施下 ,松檫、杉檫混交林生长优于杉木、马尾松纯林 ;... 针对以往人工营造檫树纯林存在的问题 ,而营造混交林又难以调控密度和混交比例。通过调查南平市巨口乡 8年生的半天然杉檫、松檫混交林生长情况 ,结果表明 :在同样的立地条件和管理措施下 ,松檫、杉檫混交林生长优于杉木、马尾松纯林 ;在适宜的混交比例和合理的密度条件下 ,混交林能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收到较好混交效果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擦混交林 松擦混交林 混交效果 单位面积产量
下载PDF
基于混合效应的湖南马尾松次生林单木生长模型 被引量:11
11
作者 陈哲夫 肖化顺 龙时胜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00-108,共9页
【目的】建立湖南省马尾松次生林单木断面积与材积生长模型,为林木的生长预估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湖南省2014年一类清查样地中的20块马尾松次生林为研究对象,选取5个具有生物学意义的生长方程,建立马尾松断面积和材积随年龄变化的... 【目的】建立湖南省马尾松次生林单木断面积与材积生长模型,为林木的生长预估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湖南省2014年一类清查样地中的20块马尾松次生林为研究对象,选取5个具有生物学意义的生长方程,建立马尾松断面积和材积随年龄变化的基础模型,在此基础上,加入以样地为随机效应的随机参数,构建基于混合效应的湖南马尾松次生林单木断面积和材积生长模型。【结果】断面积生长最优基础模型为Logistic方程,其确定系数(R2=0.746)和预测精度(P=98.13%)最大,残差平方和(SSE=0.025)最小;材积生长最优基础模型为Richards方程,其R2为0.703,预测精度为97.20%,SSE为1.034;混合效应模型模拟结果显示,断面积和材积生长模型的随机参数均为μ1、μ2、μ3。混合效应模型的拟合效果较基础模型有显著提升,其中断面积生长模型的R2由0.746提升到0.974,平均误差Bias由0.000 26降低到0.000 01;材积生长模型的R2由0.703提升到0.984,平均误差Bias由0.001 73降低到0.000 13。两个模型的预测精度较对应的基础模型均有所提升。【结论】含样地效应的混合效应模型拟合效果和预测精度均优于基础模型,具有更高的适用性,可为该林分的可持续经营提供科学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松次生林 生长模型 断面积 蓄积 混合效应
下载PDF
闽中山地湿地松混交林经营效果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9
12
作者 陈金元 涂育合 《福建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46-49,共4页
对 2 1年生的湿地松与木荷混交林、16年生的湿地松与厚朴和湿地松与马尾松混交林的造林效果调查分析结果表明 :湿地松与木荷的混交是成功的 ,湿地松∶木荷以 3~ 5∶1的混交比例为宜 ,采用行带混交方式。湿地松与厚朴的混交效果不尽理想... 对 2 1年生的湿地松与木荷混交林、16年生的湿地松与厚朴和湿地松与马尾松混交林的造林效果调查分析结果表明 :湿地松与木荷的混交是成功的 ,湿地松∶木荷以 3~ 5∶1的混交比例为宜 ,采用行带混交方式。湿地松与厚朴的混交效果不尽理想 ,2个树种的生长都欠佳。湿地松与马尾松以 8∶2的插花混交 ,两者生长较稳定 ,种间关系协调 ,混交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松 木荷 厚朴 马尾松 混交效果 工业原料林
下载PDF
乳源木莲生长形质、林分分化及空间利用能力的混交效应 被引量:9
13
作者 欧建德 康永武 吴志庄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2-16,共5页
研究了福建沙县32年生乳源木莲纯林和杉木乳源木莲混交的乳源木莲系列生长形质、林分分化及空间利用能力特征。结果表明:乳源木莲树高、胸径、单株材积等生长性状有显著促进混交效应,乳源木莲枝下高有显著促进混交效应,乳源木莲尖削度... 研究了福建沙县32年生乳源木莲纯林和杉木乳源木莲混交的乳源木莲系列生长形质、林分分化及空间利用能力特征。结果表明:乳源木莲树高、胸径、单株材积等生长性状有显著促进混交效应,乳源木莲枝下高有显著促进混交效应,乳源木莲尖削度有显著抑制混交效应,但混交林培育对乳源木莲胸高形数、枝下高比例和树干圆满度无显著性影响。乳源木莲相对胸径变异系数,Ⅱ、Ⅲ级木以下株数比例有显著抑制混交效应。乳源木莲冠长、冠幅、冠形率、树冠体积、树冠表面积、生长空间指数、生长空间竞争指数等性状有显著促进混交效应。研究结论认为,杉木乳源木莲混交林培育可显著促进乳源木莲生长,提高干形形质,缓解林木竞争与分化,提高空间利用能力,模式在同类生境条件地区可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源木莲 生长形质 林分分化 空间利用能力 混交效应
下载PDF
混合效应模型及其在非寿险费率厘定中的应用 被引量:8
14
作者 孟生旺 邱子真 《数理统计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54-161,共8页
在非寿险分类费率厘定中,广义线性模型的应用十分普遍,但当某些费率因子的水平数很多时(本文称之为多水平因子),广义线性模型的估计结果将不可靠。解决此类问题的一种方法是把多水平费率因子作为随机效应处理。将多水平费率因子作为随... 在非寿险分类费率厘定中,广义线性模型的应用十分普遍,但当某些费率因子的水平数很多时(本文称之为多水平因子),广义线性模型的估计结果将不可靠。解决此类问题的一种方法是把多水平费率因子作为随机效应处理。将多水平费率因子作为随机效应处理可以采取下述三种方法:(1)分别用广义线性模型和信度模型估计普通费率因子和多水平因子,通过广义线性模型与Buhlmann-Straub信度模型的迭代应用预测索赔频率和索赔强度;(2)应用广义线性混合模型分别预测索赔频率和索赔强度;(3)直接对经验纯保费数据建立Tweedie混合效应模型。本文把上述模型应用于中国车损险实际数据的研究结果表明,这三种方法比较接近,但从总体上看,广义线性混合模型的估计结果更加可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寿险 多水平因子 混合效应 信度模型 广义线性混合模型 费率厘定
原文传递
桉树与越南安息香混交造林效果研究 被引量:7
15
作者 赵惠珍 《现代农业科技》 2011年第12期195-196,209,共3页
对闽南山地尾巨桉与越南安息香人工混交造林试验效果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尾巨桉与越南安息香混交是成功的,造林密度为1 350株/hm2,桉树与越南安息香以6∶4星状混交,林分空间分布格局合理,充分利用了营养空间,提高了林分产量和质量。... 对闽南山地尾巨桉与越南安息香人工混交造林试验效果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尾巨桉与越南安息香混交是成功的,造林密度为1 350株/hm2,桉树与越南安息香以6∶4星状混交,林分空间分布格局合理,充分利用了营养空间,提高了林分产量和质量。4.5年的混交林分中尾巨桉的平均树高、胸径及单株材积分别比其纯林提高5.20%、11.49%和29.32%,而越南安息香的各项生长指标也明显高于其纯林。尤其是混交林中不论是尾巨桉还是越南安息香,小于10 cm小径木比例均比各自纯林减少,而12~18 cm中径木比例增加,并出现了大于20 cm的大径木,这对培育桉树大径材相当有利;此外,混交林在改良土壤、增强林分抗性等方面均比纯林有明显优势,对维护桉树人工林地力具有现实意义,可进一步推广示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越南安息香 尾巨桉 混交林 混交效果
下载PDF
湖南栎类-马尾松天然混交林单木生长模型研究 被引量:7
16
作者 彭其龙 陈哲夫 陈端吕 《林业资源管理》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94-102,134,共10页
建立湖南栎类-马尾松天然混交林单木材积和断面积生长模型,为该林分的提质增量提供科学指导。选取湖南省9个地区共23块栎类-马尾松天然混交林,构建栎类、马尾松单木材积和断面积生长模型。通过分析可知:两种树种的材积和断面积生长模型... 建立湖南栎类-马尾松天然混交林单木材积和断面积生长模型,为该林分的提质增量提供科学指导。选取湖南省9个地区共23块栎类-马尾松天然混交林,构建栎类、马尾松单木材积和断面积生长模型。通过分析可知:两种树种的材积和断面积生长模型均以Richards生长模型为最优,其确定系数(R2)最高,残差平方和(SSE)最小;混合效应模型模拟结果显示,栎类单木材积和断面积生长模型的随机效应在参数a1处最好,而马尾松的材积和断面积生长模型的随机参数分别为b1和a1+b1;相比基础模型,混合效应模型的拟合精度(P)、确定系数均有所提高,平均误差(ME)、平均误差绝对值(MAE)、相对平均误差(RME)和相对平均误差绝对值(RMAE)均大幅降低。结果表明,天然林林木的材积和断面积生长受树种与立地类型差异的影响较大,而混合效应模型能够充分考虑立地之间的差异,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栎类-马尾松混交林 生长模型 断面积 材积 混合效应
下载PDF
帽儿山阔叶混交林天然更新幼苗幼树地径-树高模型 被引量:7
17
作者 王佳慧 董利虎 李凤日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3811-3823,共13页
基于黑龙江省东北林业大学帽儿山实验林场48块天然阔叶林幼苗幼树调查数据,在8个备选模型中为主要更新树种选择最佳地径(D0)-树高(H)模型作为基本模型,通过再参数化在基础模型中引入林分因子,并建立样地水平混合效应模型,最后分别对基... 基于黑龙江省东北林业大学帽儿山实验林场48块天然阔叶林幼苗幼树调查数据,在8个备选模型中为主要更新树种选择最佳地径(D0)-树高(H)模型作为基本模型,通过再参数化在基础模型中引入林分因子,并建立样地水平混合效应模型,最后分别对基础模型和混合效应模型进行独立样本检验.结果表明:各树种幼苗幼树的地径-树高关系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幂函数或包含幂函数的模型能较好地拟合幼苗幼树地径和树高的关系;基础模型中引入林分因子[林分优势高(HT)、林分平均胸径(Dg)、林分胸高断面积(BA)]能提高模型的拟合效果,各树种剩余均方根误差(RMSE)下降1.3%~7.4%(平均3.8%),但调整后的决定系数(Ra2)仅仅提高0.1%~1.1%(平均0.6%),赤池信息准则(AIC)下降3.2%~35.2%(平均下降11.4%).对春榆、椴树、水曲柳等10个树种建立混合效应模型,混合效应模型的Ra2比基础模型有所提高,增幅为0.5%~3.5%(平均增加2.2%);RMSE和AIC比基础模型的小,RMSE下降的幅度很大,为3.9%~20.3%,平均下降13.9%,AIC减少4.0%~44.4%(平均减少22.3%).模型检验结果显示,相对于基础模型,混合效应模型的平均绝对误差(MAE)减小0.0001~0.46 m,平均减小0.08 m;平均预测误差百分比(MPSE)降幅较大,为0.1%~6.2%,平均降幅2.0%.说明混合效应模型既能提高模型的拟合效果,又能提高模型的预测能力.本研究构建的阔叶混交林主要更新树种幼苗幼树地径-树高模型为天然阔叶林结构分析和林分生长预测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阔叶林 更新 幼苗幼树 地径-树高模型 混合效应
原文传递
混合效应模型在林火发生预测中的适用性 被引量:5
18
作者 张珍 杨凇 +3 位作者 朱贺 王光玉 郭福涛 孙帅超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547-1554,共8页
林火是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影响因子,建立科学准确的林火预测预报模型对林火管理工作至关重要。本研究以不同气象因子为主要预测变量,基于Logistic回归和广义线性混合效应模型建立福建省林火发生预测模型,通过对比Logistic基础模型和广... 林火是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影响因子,建立科学准确的林火预测预报模型对林火管理工作至关重要。本研究以不同气象因子为主要预测变量,基于Logistic回归和广义线性混合效应模型建立福建省林火发生预测模型,通过对比Logistic基础模型和广义线性混合效应模型的拟合度和预测精度,研究混合效应模型在林火预报中的适用性。结果表明:Logistic基础模型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值为0.664,验证准确率为60.4%。添加随机效应后,模型的拟合和检验精度均获得了提升。其中,考虑行政区划和海拔差异效应的两水平混合效应模型的表现最优,其AUC值和验证准确率分别比基础模型提升0.057和6.0%。用此混合效应模型对福建省各地区的林火发生概率进行预测的结果表明,福建省西北部和南部为林火中高发区域,西南部和东部为林火低发区域,与实际观测的火点分布一致。混合效应模型在数据拟合和林火发生预测方面均优于Logistic基础模型,可作为林火预测和管理的重要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火预测 随机效应 LOGISTIC回归 混合效应
原文传递
功能作图的混合效应模型开发
19
作者 王子健 叶梅霞 +1 位作者 张涵 邬荣领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63-172,共10页
【目的】以大肠杆菌菌株丰度和功能作图模型为研究基础,通过在功能作图模型中引入群体的固定效应和个体间亲缘关系造成的随机效应,探究混合效应对功能作图模型性能的影响。【方法】本研究在功能定位框架基础上,使用大肠杆菌动态培养的... 【目的】以大肠杆菌菌株丰度和功能作图模型为研究基础,通过在功能作图模型中引入群体的固定效应和个体间亲缘关系造成的随机效应,探究混合效应对功能作图模型性能的影响。【方法】本研究在功能定位框架基础上,使用大肠杆菌动态培养的生长数据作为实际案例,将亚群和SNP基因型作为固定效应的来源,将固定效应因素融入定位模型,提出了Q矩阵模型的扩展;在保留使用方差–协方差模型对随机残差建模的前提下,使用Legendre模型对随机效应建模,开展了固定效应加一般性的随机效应的混合效应模型分析(模型1);利用限制性似然估计的方法推导其方差–协方差参数、随机效应和固定效应,开展了固定效应和亲缘关系造成随机效应的混合模型(模型2)分析;利用Zwald检验法推导各标记位点p值的计算方法。【结果】(1)2种模型中,95%的标记呈现出p值与期望值相吻合的特点,p值分布在QQ图中的上翘结果满意。(2)模型2相比模型1检测到了更多的SNP位点,表明模型2对亲缘关系造成的随机效应解释性更强。(3)计算机模拟结果显示:样本量较小、遗传力较低时,模型假阳性率为4.77%;当样本量为800,遗传力为1%时,模型对QTL的发现率可超过70%;或当样本量为400,遗传力超过1.5%时,QTL发现率也可超过70%。【结论】本研究提出的在功能作图模型中引入固定效应和亲缘关系造成的随机效应的混合模型的方法较好地完善了功能定位理论,对固定效应中的协变量因素具有较好的校正功能,可有效剖分随机效应与剩余残差;为后续完善功能定位,开发固定效应加亲缘关系(Q+K)模型的软件包奠定了良好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作图 关联分析 混合效应 限制性最大似然估计 数量性状位点
下载PDF
基于平均优势木胸径的湖南杉木人工林立地质量评价模型
20
作者 汤维 黄朗 +2 位作者 杨浩 游文彪 朱光玉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6-34,共9页
【目的】研究立地因子对湖南杉木平均优势木胸径生长的影响,构建含立地随机效应的立地质量评价模型,以解决杉木立地质量评价的问题。【方法】基于湖南杉木人工林509块样地实测数据,在统计之林软件中使用数量化方法Ⅰ筛选出对杉木平均优... 【目的】研究立地因子对湖南杉木平均优势木胸径生长的影响,构建含立地随机效应的立地质量评价模型,以解决杉木立地质量评价的问题。【方法】基于湖南杉木人工林509块样地实测数据,在统计之林软件中使用数量化方法Ⅰ筛选出对杉木平均优势木胸径生长影响显著的立地因子,将立地因子按照标准分级、组合,构建初始立地类型;通过R语言拟合杉木人工林平均优势木胸径与年龄的相关关系,从4种基础生长模型中筛选出最优基础模型;应用K-means聚类将参数值相近的立地类型聚类成立地类型组,并将聚类后形成的立地类型组作为随机效应加入最优基础模型中,构建混合效应模型;通过导算,得到立地质量评价模型。【结果】1)对杉木平均优势木胸径产生显著影响的因子包括海拔、坡位、土壤类型和土壤厚度,影响程度从高到低的顺序为:坡位>土壤类型>土壤厚度>海拔。2)4个候选基础生长模型的拟合精度均较低(R2=0.6415~0.6420),选取单分子式(Mitscherlich)(R2=0.6420)作为构建立地质量评价的基础模型。3)考虑立地效应对模型的影响,将不同立地因子及其组合作随机效应进行非线性混合效应模拟,确定系数R2从0.6415~0.6420提高到0.6642~0.8258,拟合精度的高低与主导立地因子的显著性紧密相关,其中含立地类型的混合模型模拟精度最高(R2=0.8258)。4)以确定系数≥0.95为聚类精度标准将立地类型划分为10个立地类型组,含立地类型组的混合模型在便于应用的同时提高了建模的精度(R2=0.8409)。【结论】立地因子对杉木平均优势木胸径生长具有显著影响。同时,将立地因子作为随机效应加入混合模型中能够提高预测的准确性,更适合于多种立地类型下的立地质量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人工林 平均优势木胸径 立地质量评价模型 混合效应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