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免疫表型与微小残留病检测的意义 被引量:3
1
作者 张丽 罗文达 +1 位作者 陈葆国 郭群依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06年第9期1147-1148,1150,共3页
目的研究成人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免疫表型特点及其在微小残留病(MRD)检测方面的临床意义。方法用多参数流式细胞仪测定50例初诊的成人B—ALL惠者免疫表型,并对其中28例患者进行MRD的追踪检测。结果50例B—ALL中CD45-或CD4... 目的研究成人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免疫表型特点及其在微小残留病(MRD)检测方面的临床意义。方法用多参数流式细胞仪测定50例初诊的成人B—ALL惠者免疫表型,并对其中28例患者进行MRD的追踪检测。结果50例B—ALL中CD45-或CD45^±表达占72%,CD10、HLA—DR和CD34阳性率分别为86%。90%和79%:CD38弱表达占58%,CD10强表达占46%;My^+B—ALL预后较差。通过初诊时白血病细胞特异性的抗体组合进行MRD检测灵敏度达10^-3~10^-5,MRD^+较骨髓形态学更早提示复发,持续治疗14周时MRD≥10^-3的患者复发率高。结论初诊时B—ALL患者的免疫表型特点,不但在初诊时有助于对白血病克隆的识别,而且能在形态学缓解后做MRD检测,有助于白血病复发监测及个体化治疗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 流式细胞术 免疫表型 微小残留病
下载PDF
初诊t(8;21)急性髓系白血病中白血病干细胞相关抗原的表达特征及预后意义 被引量:2
2
作者 刀凤亭 杨璐 +6 位作者 王亚哲 常艳 江倩 江浩 刘艳荣 黄晓军 秦亚溱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831-836,共6页
目的研究白血病干细胞(LSC)相关抗原CD34、CD38、CD123、CD96和TIM-3在t(8;21)急性髓系白血病(AML)中的表达及预后意义.方法采集2015年10月至2018年4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收治的47例初诊t(8;21)AML患者的骨髓标本,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LSC... 目的研究白血病干细胞(LSC)相关抗原CD34、CD38、CD123、CD96和TIM-3在t(8;21)急性髓系白血病(AML)中的表达及预后意义.方法采集2015年10月至2018年4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收治的47例初诊t(8;21)AML患者的骨髓标本,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LSC相关膜表面抗原CD34、CD38、CD123、CD96和TIM-3的表达,分析其与复发的关系.结果47例t(8;21)AML患者中,CD34^+CD38^-、CD34^+CD38^-CD123^+、CD34^+CD38^-CD96^+、CD34^+CD38^-TIM-3^+细胞在有核细胞中比例的中位数分别为2.37%、0.24%、0.27%、0.06%;CD34^+CD38^-、CD34^+CD38^-CD123^+、CD34^+CD38^-CD96^+和CD34^+CD38^-TIM-3^+细胞比例与诱导治疗1个疗程缓解率无明显相关性(P值均>0.05);CD34^+CD38^-、CD34^+CD38^-CD123^+和CD34^+CD38^-CD96^+细胞比例高的患者较比例低的患者具有更高的2年累积复发(CIR)率(P值分别为0.049、0.030、0.045),而CD34^+CD38^-TIM-3^+细胞的比例对CIR无明显影响(P>0.05);CD34^+CD38^-细胞比例及微小残留病(MRD)水平是影响患者CIR的独立预后因素(HR=6.9,95%CI 1.3~37.4,P=0.025;HR=11.1,95%CI 1.2~99.2,P=0.031).结论不同的LSC相关抗原在t(8;21)AML中的预后意义不同,初诊骨髓有核细胞中高比例的CD34^+CD38^-以及CD34^+CD38^-CD123^+和CD34^+CD38^-CD96^+细胞可能与t(8;21)AML患者的复发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干细胞相关抗原 t(8 21)急性髓系白血病 抗原 CD34 抗原 CD38 微小残留病
原文传递
t(8;21)急性髓系白血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复发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郭雯雯 刘欣 +9 位作者 庞爱明 翟卫华 杨栋林 陈欣 马巧玲 何祎 张荣莉 冯四洲 韩明哲 姜尔烈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998-1004,共7页
目的探讨t(8;21)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复发的影响因素。方法对2008年1月至2020年10月期间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接受allo-HSCT的t(8;21)AML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3例t(8;21)AML患者纳入研究,... 目的探讨t(8;21)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复发的影响因素。方法对2008年1月至2020年10月期间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接受allo-HSCT的t(8;21)AML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3例t(8;21)AML患者纳入研究,男39例,女34例,中位年龄36(13~54)岁。73例患者中10例出现血液学复发,3年累积复发率(CIR)为15.7%(95%CI 7.3%~26.8%),中位复发时间为9.2(2.0~47.6)个月。73例患者中19例死亡,移植后3年总生存(OS)率为68.9%(95%CI 56.4%~81.4%)。移植后3个月内融合基因下降≥3个对数级组移植后3年CIR明显低于下降<3个对数级组[13.3%(95%CI 4.5%~26.8%)对57.1%(95%CI 13.2%~85.6%),P<0.001];移植后12个月内融合基因水平下降≥4个对数级组移植后3年CIR明显低于下降<4个对数级组[5.1%(95%CI 0.9%~15.4%)对25.0%(95%CI 0.3%~71.3%),P<0.001]。Cox多因素分析显示移植当天造血干细胞回输前(0 d)RUNX1-RUNX1T1融合基因高定量(≥1.58%)[P=0.006,HR=28.849(95%CI 2.680~310.524)]及初诊时骨髓流式细胞术原始细胞比例≥60%[P=0.015,HR=6.640(95%CI 1.448~30.457)]是血液学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c-Kit及Flt3基因突变对移植后血液学复发无明显影响(P=0.877,P=0.773)。初诊时骨髓流式细胞术原始细胞比例≥60%[P<0.001,HR=8.925(95%CI 2.702~29.476)]、达到完全缓解所需的疗程数≥2个[P=0.013,HR=4.495(95%CI 1.379~14.649)]是影响O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0 d RUNX1-RUNX1T1融合基因定量水平≥1.58%及初诊时骨髓流式细胞术原始细胞比例≥60%是影响t(8;21)AML患者allo-HSCT后血液学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移植后RUNX1-RUNX1T1融合基因监测有助于评估复发的危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血干细胞移植 t(8 21)急性髓系白血病 微小残留病 复发
原文传递
供者型CIK细胞输注对清除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微小残留病灶的疗效 被引量:1
4
作者 肖方 刘强 +3 位作者 郭欢绪 严学倩 赵辉 刘利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366-1370,共5页
目的观察供者型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 induced killer,CIK)细胞免疫治疗对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geneic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allo-HSCT)后微小残留病灶(minimal residual disease,MRD)清除... 目的观察供者型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 induced killer,CIK)细胞免疫治疗对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geneic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allo-HSCT)后微小残留病灶(minimal residual disease,MRD)清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12年11月至2015年11月间的10例恶性血液病患者,其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5例,急性髓性白血病4例,慢性粒单细胞白血病1例。在allo-HSCT后出现分子生物学复发(7例)以及形态学复发(3例)后经减停免疫抑制剂、化疗、供者淋巴细胞输注等治疗后形态学缓解,但MRD仍阳性的患者,给予供者型CIK细胞输注治疗,分析其疗效。结果输注供者型CIK中位次数3(2~8)次。1例输注2次无效,最终血液学复发死亡;9例患者MRD转阴,其中1例输注10个月后再次复发死亡,1例因减停免疫抑制剂出现重度移植物抗宿主病死亡,另7例患者无病存活。输注CIK后中位随访时间为10(3~14)个月,中位生存时间8(3~14)个月,中位无病生存时间8(0~14)个月,其中5例患者输注CIK后无病生存时间长于移植后无病生存时间。结论供者型CIK细胞输注治疗对allo-HSCT后复发的患者可使其再次达到分子生物学缓解,减少血液学复发,提高造血干细胞移植疗效,且不良反应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血干细胞移植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 微小残留病灶
下载PDF
地西他滨治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早期复发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
5
作者 肖方 刘强 +3 位作者 郭欢绪 严学倩 赵辉 刘利 《临床血液学杂志》 CAS 2020年第1期29-32,共4页
目的:观察地西他滨单药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AML)/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早期复发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出现微小残留病灶(MRD)阳性的AML/MDS患者19例(其中AML 18例,MDS-EB-11例),使用... 目的:观察地西他滨单药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AML)/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早期复发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出现微小残留病灶(MRD)阳性的AML/MDS患者19例(其中AML 18例,MDS-EB-11例),使用地西他滨治疗。结果:移植后首次检测到MRD阳性中位时间为4(1~44)个月。所有患者使用地西他滨1~4个疗程,中位随访时间25(9~53)个月。15例评价为有效,总有效率78.9%(15/19),且至随访截止持续MRD阴性。9例患者使用1个疗程后MRD阴性,5例使用地西他滨2个疗程后MRD转阴,1例使用地西他滨3个疗程后MRD转阴。4例评价为疗效不佳,其中2例分别使用地西他滨2个及4个疗程,期间MRD持续阳性,后形态学复发;2例用药后1个月复查形态学复发。死亡6例,5例为疾病进展死亡,1例为使用地西他滨7个月后血常规下降,脑出血死亡。MRD阳性患者使用地西他滨治疗后中位无病生存时间17(1~30)个月,中位总生存时间19(2~30)个月。地西他滨治疗后3年预期总生存率68.0%±13.7%,3年预期无病生存率63.0%±11.1%。结论:地西他滨单药治疗可使造血干细胞移植后MRD阳性患者再次达到分子生物学缓解,提高造血干细胞移植疗效,且不良反应小,值得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微小残留病灶 地西他滨
原文传递
儿童常见实体瘤微小残留病检测研究进展
6
作者 赵洁 汤静燕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49-154,共6页
微小残留病(MRD)是实体瘤复发的主要原因,MRD目前常用检测方法包括流式细胞术、聚合酶链反应和荧光原位杂交技术等,新的高通量检测技术包括下一代测序等被用于发现更特异的基因改变作为检测分子标志,以进一步对MRD进行个体化监测。目前... 微小残留病(MRD)是实体瘤复发的主要原因,MRD目前常用检测方法包括流式细胞术、聚合酶链反应和荧光原位杂交技术等,新的高通量检测技术包括下一代测序等被用于发现更特异的基因改变作为检测分子标志,以进一步对MRD进行个体化监测。目前各实体瘤MRD检测技术均各有优势及不足,文章就儿童常见的实体瘤的检测方法及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小残留病 儿童 实体瘤
下载PDF
成人t(8;21)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初诊Ki-67的表达特征及预后意义
7
作者 刀凤亭 杨璐 +7 位作者 王亚哲 常艳 袁晓英 李玲娣 陈文敏 龙玲玉 刘艳荣 秦亚溱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1-18,共8页
目的:研究成人t(8;21)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初诊Ki-67抗原的表达特征及预后意义。方法:采集2012年7月至2019年2月本院57例成人初诊t(8;21) AML患者的新鲜骨髓标本,采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CD34和Ki-67抗原,分析Ki-67表达与患者初诊生物... 目的:研究成人t(8;21)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初诊Ki-67抗原的表达特征及预后意义。方法:采集2012年7月至2019年2月本院57例成人初诊t(8;21) AML患者的新鲜骨髓标本,采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CD34和Ki-67抗原,分析Ki-67表达与患者初诊生物学特征、疗效及复发的关系。结果:全部患者中,CD34^+Ki-67^+细胞比例的中位值为30. 5%(范围:10. 0%~65. 8%);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确定CD34^+Ki-67^+细胞比例的最适分界阈值,CD34^+Ki-67^+细胞高比例与初诊c-KIT基因突变阳性及WT1转录本低水平均明显相关(P=0. 001;P=0. 042)。随访的36例患者中,CD34^+Ki-67^+高比例比低比例患者具有明显更高的1年累积复发(CIR)率(P=0. 035);此外,初诊WT1转录本低水平和微小残留病(MRD)高水平(2个疗程巩固治疗后RUNX1-RUNX1T1转录本水平下降<3-log)均与更高的1年CIR率明显相关(P <0. 0001;P=0. 041),初诊c-KIT基因突变阳性和白细胞计数> 10×109/L的患者分别有较高的1年CIR率趋势(P=0. 091;P=0. 054)。联合分组显示,MRD高水平同时CD34^+Ki-67^+细胞高比例的患者比其他患者具有明显更高的1年CIR率(P <0. 0001)。结论:初诊骨髓高比例的CD34^+Ki-67^+可能是成人t(8;21) AML患者预后不良因素,MRD联合初诊CD34^+Ki-67^+细胞比例可能比单纯MRD更好地预测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I-67抗原 t(8 21)急性髓系白血病 C-KIT WT1 微小残留病
原文传递
分子生物学特点决定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治疗效应 被引量:1
8
作者 王耀平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09年第6期37-40,共4页
白血病细胞起源、免疫学及分子生物学特征;患者年龄及其与药物代谢相关的基因多态性;药效动力学及药物间的相互作用;白血病细胞逗留的骨髓微环境。这些因素及决定这些因素的分子生物学特征相互作用,决定每个白血病病例的治疗效应,而MRD... 白血病细胞起源、免疫学及分子生物学特征;患者年龄及其与药物代谢相关的基因多态性;药效动力学及药物间的相互作用;白血病细胞逗留的骨髓微环境。这些因素及决定这些因素的分子生物学特征相互作用,决定每个白血病病例的治疗效应,而MRD就是这种综合效应的最重要且最具体反映这些分子生物学特征相互作用的指标。充分认识这点,对正确评估白血病患者预后,动态监控病程,早期发现复发及耐治病例,改进治疗方案,提高疗效,并为深入研究耐药机制及新的治疗提供新的研究方向极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微小残留病 治疗效应 分子生物学
下载PDF
非霍奇金淋巴瘤的基因重排及其意义
9
作者 刘永 郭素堂 +2 位作者 刘清俊 孙俊宁 何霭 《肿瘤研究与临床》 CAS 1999年第1期19-21,共3页
目的对非霍奇金淋巴瘤的微小病灶(MRD)及时发现。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CR-PAGE)和银染色法对211例非霍奇金淋巴瘤(NHL)进行免疫球蛋白重链基因(IgH),T细胞受体γ链基因(TCRγ... 目的对非霍奇金淋巴瘤的微小病灶(MRD)及时发现。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CR-PAGE)和银染色法对211例非霍奇金淋巴瘤(NHL)进行免疫球蛋白重链基因(IgH),T细胞受体γ链基因(TCRγ)的克隆性重排检测。结果重排之IgH为108例(51.2%),TCRγ45例(21.3%),双阳性12例(5.7%),阴性46例(21.8%)。病理型别恶性程度愈高,TCRγ及双阳性愈高。原发于鼻及咽淋巴环的NHL比胃肠及周围淋巴结的TCRγ及双阳性高。TCRγ及双阳性的增高与病情恶化程度呈正相关。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霍奇金淋巴瘤 微小病灶 基因重排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