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增权理论视角下农民工自组织的社交增权功能研究 被引量:17
1
作者 潘旦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84-90,共7页
因城乡文化、经济差异,农民工群体难以与城市居民建立一定社交网络,从而在群体内部不断扩展社交网络,呈现内卷化特征的社交弱权状态。农民工社会交往内卷化会产生积极、消极两种影响,积极影响是产生内部共同体——内部"抱团"... 因城乡文化、经济差异,农民工群体难以与城市居民建立一定社交网络,从而在群体内部不断扩展社交网络,呈现内卷化特征的社交弱权状态。农民工社会交往内卷化会产生积极、消极两种影响,积极影响是产生内部共同体——内部"抱团",消极影响是对外部认同的不稳定——外部"抵触",社交的弱权状态影响农民工群体的城市融合。农民工自组织可以为农民工群体提供社交信息、社交活动平台及社交技能培训,促进他们与群体内外成员的交流互动,帮助他们建立农民工群体外的社交网络,实现农民工群体的社交增权目标,缩短农民工群体的城市社会融合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工 自组织 增权
下载PDF
何种组织提升农民工就业质量:工会还是自组织? 被引量:12
2
作者 王秀燕 付金存 董长瑞 《财经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2-20,共9页
本文基于2014年全国流动人口监测社会融合专题调查,从理论和经验两方面论证工会和自组织对农民工就业质量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工会和自组织均能显著提升农民工就业质量,且工会作用更为明显;从分指标来看,工会大幅提高农民工的就业稳... 本文基于2014年全国流动人口监测社会融合专题调查,从理论和经验两方面论证工会和自组织对农民工就业质量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工会和自组织均能显著提升农民工就业质量,且工会作用更为明显;从分指标来看,工会大幅提高农民工的就业稳定性和社会保险享有率,自组织对提高农民工就业稳定性和降低农民工劳动强度具有积极作用,两类组织均加入的农民工在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就业稳定性和社会保险享有率方面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据此,应深化对劳工集体组织的认知,以对转型期农民工组织建设和就业质量提升贡献政策及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工 就业质量 工会 自组织
下载PDF
从草根组织到工会志愿服务站——协同治理视角下的NGO转型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方巍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84-91,共8页
杭州市某草根组织C曾是当地颇有影响的一家农民工自组织团体,2010年该组织被纳入到体制之内,成为工会下属的志愿者服务站。这一转型为我们认识当前福利治理背景下社会救助服务组织的新模式及其发展的多样性提供了一个极好的个案。从协... 杭州市某草根组织C曾是当地颇有影响的一家农民工自组织团体,2010年该组织被纳入到体制之内,成为工会下属的志愿者服务站。这一转型为我们认识当前福利治理背景下社会救助服务组织的新模式及其发展的多样性提供了一个极好的个案。从协同治理的视角分析这一转型,可将其视作政府部门和非政府组织在共同目标指引下,通过资源互补、相互妥协,实现协同合作的结果。这种协同协作仍然是初步的,还没有达到委托-代理的程度,更没有发展到组织间协同要求的双方平等、独立共建的协同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工组织 非政府组织 政府背景 协同 治理
下载PDF
社会服务走向赋权还是去权?——赋权视角下对两类劳工服务组织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许怡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4年第1期38-46,共9页
面向农民工群体的社会服务已经成为了公共服务供给的重要领域。本文借助赋权理论视角,对两类劳工服务——草根劳工组织与社会工作组织的服务进行了对比性的分析。本文通过对两类组织的起源、理念、活动形式等方面比较发现:草根劳工组织... 面向农民工群体的社会服务已经成为了公共服务供给的重要领域。本文借助赋权理论视角,对两类劳工服务——草根劳工组织与社会工作组织的服务进行了对比性的分析。本文通过对两类组织的起源、理念、活动形式等方面比较发现:草根劳工组织更倾向于使用赋权手法提升服务对象的能力和意识,并且鼓励集体性的社会行动,从而推动该群体状况的改善;而社工类组织则更多扮演着功能主义式的修补者角色。对劳动权益问题的回避与对工人家庭生活服务的侧重,体现了社工组织对现有结构的维护作用。围绕赋权视角与追求社会公正的社工价值观,本文尝试探讨这两类组织扮演不同角色背后的动力机制,并且对目前社工组织的劳工服务实践提出反思与批判。本文作者认为,只有当社会工作不再被视为一种专业的商品或者国家的延伸机器时,社会工作才可能回归人本主义的关怀,回归激进主义的社会行动,推动社会朝着更公平公正的方向前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赋权视角 农民工 社会组织 社会工作
下载PDF
增权理论视角下农民工自组织的经济增权功能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潘旦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79-86,94,共9页
城乡收入差距是农民工进城务工的主要动因,因而农民工群体也呈现了多样化的经济利益诉求。作为公共治理网络中的一个主体,农民工自组织能够通过组织化手段满足农民工群体的经济利益诉求,如充当信息组织平台以提高农民工就业概率,整合社... 城乡收入差距是农民工进城务工的主要动因,因而农民工群体也呈现了多样化的经济利益诉求。作为公共治理网络中的一个主体,农民工自组织能够通过组织化手段满足农民工群体的经济利益诉求,如充当信息组织平台以提高农民工就业概率,整合社会资源以开展教育培训,宣传社会保障以避免经济困境,调解劳资纠纷以获取合理收益。通过组织化手段增强农民工群体的经济权益,改善农民工群体的经济弱权状况,实现农民工群体的经济增权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工 自组织 增权
下载PDF
农民工城市融入缘何依托共生型组织——基于Q市L镇多重组织互动的地方性叙事 被引量:6
6
作者 罗敏 周超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70-85,共16页
农民工城市融入的关键是依托共生型组织。共生型组织是一种共生单元之间互为主体、价值趋同、资源共享以高效合作、高度协同为特征的组织化形态。组织共生强调在不同组织之间或同一组织内部构建一种以信任为基础的共生关系,关注不同组... 农民工城市融入的关键是依托共生型组织。共生型组织是一种共生单元之间互为主体、价值趋同、资源共享以高效合作、高度协同为特征的组织化形态。组织共生强调在不同组织之间或同一组织内部构建一种以信任为基础的共生关系,关注不同组织之间和同一组织内部的有效互动。不同于以往"权益—冲突"的视角,基于"组织—共生"的角度,探讨多重组织与基层政府、本地居民三者互动的现实样态,揭示农民工组织化的"共同体"意识,推动农民工"本土化"。对于城市治理而言,农民工组织化为单一个体(共生单元)的城市融入降低了交易成本,它既构建了农民工共生型组织与基层政府、NGO及本地居民的"共生关系",又形成了城市社区"以外治外"的治理逻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工 城市融入 城市治理 共生型组织
下载PDF
组织依托和权益保障:农民工工会的现实作用及发展方向 被引量:5
7
作者 郭道久 王娇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6期79-85,共7页
农民工的权益保障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缺少制度基础和组织依托。2003年农民工获得加入工会的权利,那些在工会系统内建立、以农民工为主要成员的基层工会就成为农民工工会。它们的出现首先解决了农民工的依托组织问题,让农民工有了自己的&qu... 农民工的权益保障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缺少制度基础和组织依托。2003年农民工获得加入工会的权利,那些在工会系统内建立、以农民工为主要成员的基层工会就成为农民工工会。它们的出现首先解决了农民工的依托组织问题,让农民工有了自己的"家",并通过与相关组织联合和合作、开展教育培训和各种娱乐活动,为农民工提供服务;同时,农民工工会通过工资集体谈判、提供法律维权帮助等,在农民工权益保障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农民工群体自身的发展变化,特别是新生代农民工增多,农民工工会需要不断提升其组织吸引力,增强自主性,并不断拓展服务范围,真正帮助农民工解决政治参与、城市融入、社会保障等方面的问题,从而成为农民工群体在制度建构和心理认同双重意义上的自组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工工会 权益保障 组织建设 现实作用 发展方向
下载PDF
独立创业还是合伙创业:返乡农民工创业选择与绩效 被引量:4
8
作者 甘宇 李伟 陈昌盛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3年第5期47-54,共8页
返乡农民工的独立创业与合伙创业在创业绩效方面会不会存在明显差异呢?基于西部地区脱贫县调研获得的828个样本数据,运用Probit模型分析返乡农民工不同创业组织形式对创业绩效的影响及其机制,结果表明:相对于合伙创业,返乡农民工独立创... 返乡农民工的独立创业与合伙创业在创业绩效方面会不会存在明显差异呢?基于西部地区脱贫县调研获得的828个样本数据,运用Probit模型分析返乡农民工不同创业组织形式对创业绩效的影响及其机制,结果表明:相对于合伙创业,返乡农民工独立创业的创业绩效明显更好。通过加入可能的遗漏变量、倾向得分匹配估计和安慰剂检验等方法,估计结果依然保持稳健。进一步,建立联立方程模型和采用条件混合估计方法(CMP)进行估计后发现,独立创业的返乡农民工为了获得更好的创业绩效,更倾向于选择低门槛的业态进行创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返乡农民工 创业组织形式 创业绩效 业态选择
下载PDF
我国西部农村发展的内源性跨越新解——基于回乡“创业经济”的另类思维 被引量:4
9
作者 李华红 《农业现代化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51-655,共5页
做大做强农民工回乡"创业经济"是劳务经济发展的本源,它对西部农村社会发展能起到"治本"作用,即有助于西部农村经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的协调发展,以及西部"人"自身全面发展。调查发现,西部地区农民工... 做大做强农民工回乡"创业经济"是劳务经济发展的本源,它对西部农村社会发展能起到"治本"作用,即有助于西部农村经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的协调发展,以及西部"人"自身全面发展。调查发现,西部地区农民工返乡创业中面临着缺资金、缺项目、缺环境、缺信息等难题,且在创业实践中还存在倾向"单干"、模仿跟风、依赖思想、规模小、技术化程度不高、资源型创业等特殊性现象需重视。解决这些问题亟需完善相关体制机制,主要是对返乡农民工予以立体式创业培训,加大金融支持,强化政策扶持,加强创业组织建设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部农村 农民工返乡 创业经济 创业培训 金融支持 政策扶持 创业组织建设
原文传递
城市农民工自组织的社会资本分析及其构建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王义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1期5-7,54,共4页
农民工自组织是农民工进入城市的主要路径之一。农民工自组织的社会资本具有初级的社会关系网络、非制度化和羸弱的组织化特征。通过发挥城市农民工自组织的正态效应,从自组织的内部和外部来构建农民工自组织的社会资本,提高城市农民工... 农民工自组织是农民工进入城市的主要路径之一。农民工自组织的社会资本具有初级的社会关系网络、非制度化和羸弱的组织化特征。通过发挥城市农民工自组织的正态效应,从自组织的内部和外部来构建农民工自组织的社会资本,提高城市农民工适应城市工作和生活的能力,从而达到农民工与城市发展和谐共进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资本 农民工 自组织
下载PDF
我国农民工民间组织的社会建设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勇濂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28-30,107-108,共3页
党的十八报告提出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为农民工民间组织发展提供了契机。市场经济的发展推动大量农民由乡村步入城市,但与民工潮不相符合的是,大量农民进入城市后,其民间组织发展过于缓慢。组织的缺失不仅对其维权、参... 党的十八报告提出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为农民工民间组织发展提供了契机。市场经济的发展推动大量农民由乡村步入城市,但与民工潮不相符合的是,大量农民进入城市后,其民间组织发展过于缓慢。组织的缺失不仅对其维权、参政议政等民主行为产生明显的制约,同时也阻碍了社会建设工作的正常推进,影响了城市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农民工民间组织发展缓慢的原因有其客观性与制度性因素。从加强社会建设的视角对现有农民工民间组织状况进行系统考察,可对社会治理与农民工民间组织的培育有所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工 民间组织 社会建设
下载PDF
农民工子女随迁入学的制度性障碍与保障 被引量:2
12
作者 丁明秀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12年第2期157-160,共4页
中国城镇化进程中的农民工子女随迁入学问题,是党和政府高度关注着力解决的重大问题。笔者在河南工业基础较好的城市,通过随机访谈、问卷调查等方式,对河南农民工子女随迁入学的状况进行调查与分析。研究发现现行的户籍制度、财政投入... 中国城镇化进程中的农民工子女随迁入学问题,是党和政府高度关注着力解决的重大问题。笔者在河南工业基础较好的城市,通过随机访谈、问卷调查等方式,对河南农民工子女随迁入学的状况进行调查与分析。研究发现现行的户籍制度、财政投入与保障体制、义务教育管理体制的一些过时规定是导致农民工子女随迁入学问题的制度障碍,当前必须加快推进城乡户籍制度改革、创新义务教育财政投入与保障体制、完善义务教育管理与服务体制,为农民工子女随迁入学提供一个系统、科学的制度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工子女 随迁入学 制度障碍 保障
下载PDF
Analysis on the Rural Cooperative Organization Established by Returning Migrant Workers——A Case of the Cooperative Organization of Han's Cattle and Lamb Fattening in Gonghe County,Qinghai Province
13
作者 HAN Guo-ming,WEI Jing-shu School of Management,Lanzhou University,Lanzhou 730000,China 《Asian Agricultural Research》 2011年第2期149-151,160,共4页
Taking the Han's Cattle and Lamb Fattening Cooperative Organization in Gonghe County of Qinghai Province as an example,the geographic situation,establishment process and operation situation of the cooperative orga... Taking the Han's Cattle and Lamb Fattening Cooperative Organization in Gonghe County of Qinghai Province as an example,the geographic situation,establishment process and operation situation of the cooperative organization are expounded.And then the social effect of returning migrant workers who start their own business is analyzed.In the first place,starting their own business has promoted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economy at county level;in the second place,it has promoted the adjustment of agricultural structure;in the third place,it is conducive to reallocating resources.The problems in the development of Han's Cattle and Lamb Fattening Cooperative Organization are analyzed from four aspects covering weakening of village' cadres,multiple ethnic groups,difficulties in expanding scale cooperation and inadequate funds.Three countermeasures which are conducive to creating favorable external environment for migrant workers to start their own businesses,takes the ethnic factors into consideration and implements scale operation,so as to solve the new problems in the process of developing rural farmers' cooperative organization and provide the evidence for formulating relevant polic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TURNING migrant workers Farmers’ cooperative ORG
下载PDF
政府的职责定位与农民工组织化中社会资本的整合——基于南昌市“散工劳务超市工会”的调查
14
作者 杨舸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 2017年第2期101-109,共9页
近年来,社区农民工工会成为各个地方创新农民工社会管理的典型代表,并以此作为政府社会管理创新的亮点。本文对这种环境下组建的散工劳务超市工会展开调查,分析该类工会社会资本的生成和运行困境,反思政府在完善农民工劳动关系中的定位... 近年来,社区农民工工会成为各个地方创新农民工社会管理的典型代表,并以此作为政府社会管理创新的亮点。本文对这种环境下组建的散工劳务超市工会展开调查,分析该类工会社会资本的生成和运行困境,反思政府在完善农民工劳动关系中的定位,认为政府在改善农民工劳动关系中存在定位不准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工组织 农民工工会 政府 社会管理 组织社会资本
下载PDF
农民工自组织的增权功能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潘旦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7年第4期100-107,共8页
作为公共治理网络中的一个主体,农民工自组织能够通过组织化手段增强农民工群体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功能,合理表达农民工群体的利益诉求,进而可以在公共服务供给、社会秩序维系、冲突矛盾化解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但农民工自组织... 作为公共治理网络中的一个主体,农民工自组织能够通过组织化手段增强农民工群体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功能,合理表达农民工群体的利益诉求,进而可以在公共服务供给、社会秩序维系、冲突矛盾化解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但农民工自组织的组织增权能力受制于组织身份、组织资源、社会认知等多种因素,我国政府、农民工自组织及其他增权组织应在治理观念、组织管理、互动合作等方面做出相应变革,以提升农民工自组织的增权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工 自组织 增权
下载PDF
社区加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家庭教育与和谐杭州的构建 被引量:1
16
作者 倪毅 毛煜焕 阎素芬 《浙江青年专修学院学报》 2008年第3期7-12,共6页
在构建和谐杭州的过程中,要通过社区加强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家庭教育。社区加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工作,主要通过对这个群体的管理;对家长的辅导;与辖区学校的沟通与协作;以及向有关部门报告异常情况等。
关键词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 社区 家庭教育 管理机构
下载PDF
农民工与城市社会组织关系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关宏伟 《商业经济》 2012年第15期10-11,共2页
当前,农民工与社会组织的关系主要表现在服务与被服务、依靠与被依靠、引导与被引导等三方面。调整与完善农民工与城市社会组织的新型关系,政府应加快职能的转变,创新农民工管理新理念途径;大力扶持和发展社会组织,增强社会组织协调农... 当前,农民工与社会组织的关系主要表现在服务与被服务、依靠与被依靠、引导与被引导等三方面。调整与完善农民工与城市社会组织的新型关系,政府应加快职能的转变,创新农民工管理新理念途径;大力扶持和发展社会组织,增强社会组织协调农民工利益关系化解矛盾的作用机制;健全法律制度,创造促进农民工社会组织规范发展的政策环境;充分发挥城市社会组织在加强社会管理方面的独特作用与优势,确保城市社会与农民工的和谐发展以及社会的长久治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工与城市 社会组织 关系分析
下载PDF
社会公平视域下农民工文化增权研究——基于农民工自组织增权视角 被引量:1
18
作者 潘旦 《安徽行政学院学报》 2020年第4期78-84,共7页
作为"城乡边缘人"的农民工群体处在城乡文化的交融冲突地带,在文化层次、文化需求、文化交流、文化消费等方面呈现文化弱权状态。文章依据组织增权理论,农民工自组织通过组织化路径,满足农民工群体的文化权益诉求,如拓宽文化... 作为"城乡边缘人"的农民工群体处在城乡文化的交融冲突地带,在文化层次、文化需求、文化交流、文化消费等方面呈现文化弱权状态。文章依据组织增权理论,农民工自组织通过组织化路径,满足农民工群体的文化权益诉求,如拓宽文化教育领域以提升群体文化层次,精准定位文化需求以提供适宜文化产品,深化城乡文化交流以促进城乡文化适应,丰富公益文化资源以降低文化消费成本,实现农民工群体的文化增权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工 自组织 文化
下载PDF
农民工权益及其保障的法治探析
19
作者 刘明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年第6期90-92,共3页
基于农民工特殊群体及其弱势处境的具体状况,着重探析农民工权益的内涵及其保障的法治化机制,对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以及建设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农民工 权益 法律保障 维权组织 法治
下载PDF
四川省农民工工作绩效的影响因素研究
20
作者 袁悦 徐丽娟 何波 《中国管理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S1期678-684,共7页
随着我国中西部经济的发展,大规模农民工回流导致四川省农民工数量不断增多,如何做好四川省农民工的管理工作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基于组织支持理论,以随机抽取的四川省农民工样本为研究对象,采用层次回归的方法,以个人和组织双方的新... 随着我国中西部经济的发展,大规模农民工回流导致四川省农民工数量不断增多,如何做好四川省农民工的管理工作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基于组织支持理论,以随机抽取的四川省农民工样本为研究对象,采用层次回归的方法,以个人和组织双方的新视角为切入点,实证探讨了农民工与其所在组织的契合程度对他们工作绩效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农民工与其组织在价值观、需求-供给和要求-能力上的契合程度正向影响他们的任务和关系绩效,同时,农民工所感受到组织支持在二者之间起着中介作用。因此,促进农民工与其所在组织的契合程度,加强组织管理者对农民工的支持,可以有效提高农民工的工作绩效,对于找到影响农民工工作绩效的关键因素和做好四川省农民工的管理工作有着重要的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工契合度 工作绩效 组织支持 四川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