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rediction of microvascular invasion in solitary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5 cm based on computed tomography radiomics 被引量:7
1
作者 Peng Liu Xian-Zhen Tan +4 位作者 Ting Zhang Qian-Biao Gu Xian-Hai Mao Yan-Chun Li Ya-Qiong He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2021年第17期2015-2024,共10页
BACKGROUND Liver cancer is one of the most common malignant tumors,and ranks as the fourth leading cause of cancer death worldwide.Microvascular invasion(MVI)is considered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s for recurre... BACKGROUND Liver cancer is one of the most common malignant tumors,and ranks as the fourth leading cause of cancer death worldwide.Microvascular invasion(MVI)is considered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s for recurrence and poor prognosis of liver cancer.Thus,accurately identifying MVI before surgery is of great importance in making treatment strategies and predicting the prognosis of patients with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Radiomics as an emerging field,aims to utiliz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software to develop methods that may contribute to cancer diagnosis,treatment improvement and evaluation,and better prediction.AIM To investigate the predictive value of computed tomography radiomics for MVI in solitary HCC≤5 cm.METHODS A total of 185 HCC patients,including 122 MVI negative and 63 MVI positive patients,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All patients were randomly assigned to the training group(n=124)and validation group(n=61).A total of 1351 radiomic features were extracted based on three-dimensional images.The diagnostic performance of the radiomics model was verified in the validation group,and the Delong test was applied to compare the radiomics and MVIrelated imaging features(two-trait predictor of venous invasion and radiogenomic invasion).RESULTS A total of ten radiomics features were finally obtained after screening 1531 features.According to the weighting coefficient that corresponded to the features,the radiomics score(RS)calculation formula was obtained,and the RS score of each patient was calculated.The radiomics model exhibited a better correction and identification ability in the training and validation groups[area under the curve:0.72(95%confidence interval:0.58-0.86)and 0.74(95%confidence interval:0.66-0.83),respectively].Its prediction performance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image features(P<0.05).CONCLUSION Computed tomography radiomics has certain predictive value for MVI in solitary HCC≤5 cm,and the predictive ability is higher than that of image featur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microvascular invasion Radiomics image features Computed tomography
下载PDF
超声定位显微成像对肿瘤演进及磁热疗效的评估
2
作者 冯宇康 王罗军 +7 位作者 郑罕 孔新丽 杨思琦 陈海鑫 陈冕 陈昕 陈思平 林浩铭 《声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17-423,共7页
肿瘤的演进和消融伴随着微血管网络的变化,因此使用超声定位显微成像技术评估肿瘤区域微血管及其在磁热疗作用下的变化。通过构建小鼠肿瘤动物模型,搭建实验平台进行超声动物实验,实现肿瘤内部细微血管成像。通过向肿瘤部位注射磁纳米粒... 肿瘤的演进和消融伴随着微血管网络的变化,因此使用超声定位显微成像技术评估肿瘤区域微血管及其在磁热疗作用下的变化。通过构建小鼠肿瘤动物模型,搭建实验平台进行超声动物实验,实现肿瘤内部细微血管成像。通过向肿瘤部位注射磁纳米粒子,在外部磁场的作用下产生热效应,实现对肿瘤的磁热治疗。实验结果表明,超声定位显微镜成像能观察到肿瘤生长演进过程中微血管网络的变化,且其变化情况与免疫组化结果具有一致性。此外,磁热治疗后肿瘤内部血管明显减少,与病理切片结果相符,验证了磁热治疗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定位显微成像 微血管图像 肿瘤演进 磁热治疗
下载PDF
基于灰度的微血管管径自跟踪算法 被引量:3
3
作者 胡金麟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73-176,168,共5页
在微循环的基础与临床研究中,微血管管径的准确测量是定量分析微血管运动性、微循环物质交换参数的基础,具有重要的病理生理意义。微血管的收缩、舒张能力、流动阻力、血流量及各种疾病对管径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微血管随心动周期存... 在微循环的基础与临床研究中,微血管管径的准确测量是定量分析微血管运动性、微循环物质交换参数的基础,具有重要的病理生理意义。微血管的收缩、舒张能力、流动阻力、血流量及各种疾病对管径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微血管随心动周期存在规则性的晃动,同时存在自发的周期性的管径变化。在计算机图象分析中,一个最基本的问题就是如何克服血管晃动及血管边缘不清造成的影响,准确、快速地测量微血管管径的变化。本文提供了一个实用的微血管管径自动跟踪算法,它可以自动跟踪血管的运动及管径的变化,实时计算出管径值,并将测量结果迭加于微血管图象上。该算法已在我们自行研制的真彩色医学图象处理分析系统中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血管 管径测量 灰度 自跟踪 微循环
下载PDF
3.0T磁共振检查在肝细胞癌微血管侵犯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魏志民 《中国医药指南》 2023年第17期104-106,共3页
目的分析3.0T磁共振检查在肝细胞癌微血管侵犯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12月于我院收治的100例肝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中60例病理记录无病灶微血管侵犯的患者设为对照组,另外40例病理记录存在微血管侵犯的患者设... 目的分析3.0T磁共振检查在肝细胞癌微血管侵犯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12月于我院收治的100例肝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中60例病理记录无病灶微血管侵犯的患者设为对照组,另外40例病理记录存在微血管侵犯的患者设为观察组,两组患者均接受飞利浦3.0T磁共振检查,统计分析患者的影像学检查结果。结果两组肝细胞癌患者假包膜完整度、肿瘤直径、瘤周低信号、肿瘤信号、肿瘤病理分化程度、边缘形态方面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肿瘤病灶数目、ADC值、瘤周强化方面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肝细胞癌患者发生微血管侵犯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信号不均匀、甲胎蛋白≥400 ng/mL、边缘不规则、肿瘤直径≥3 cm、瘤周低信号、包膜不完整,信号不均匀、瘤周低信号、边缘不规则、包膜不完整、甲胎蛋白≥400 ng/mL特征同时存在的时候,OR值为11.298。患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在甲胎蛋白≥400 ng/mL为0.631(95CI:0.527~0.724)、肿瘤直径≥3 cm为0.614(95CI:0.522~0.688)、边缘形态不规则为0.715(95CI:0.605~0.791)、瘤周低信号为0.719(95CI:0.641~0.805),瘤周低信号、边缘不规则、甲胎蛋白≥400 ng/mL特征同时存在任意2种的时,AUC为0.709(95CI:0.658~0.823),诊断敏感度、特异度为73.35%、73.68%。结论3.0T磁共振检查对于肝细胞癌微血管侵犯具有较强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3.0T磁共振检查 微血管侵犯 诊断 影像特征
下载PDF
超微血管三维立体超声成像在甲状腺良恶性结节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24
5
作者 李阳 郭婕 +2 位作者 苏蕾 都晓英 姜磊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20年第4期507-510,共4页
目的:探讨超微血管三维立体超声成像(SMART 3D-SMI)在甲状腺良恶性结节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成像(CDFI)、超微血流成像(2D-SMI)以及SMART 3D-SMI观察和记录结节的血流的分布和形态特征,并比较3种方法联合灰阶超声... 目的:探讨超微血管三维立体超声成像(SMART 3D-SMI)在甲状腺良恶性结节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成像(CDFI)、超微血流成像(2D-SMI)以及SMART 3D-SMI观察和记录结节的血流的分布和形态特征,并比较3种方法联合灰阶超声鉴别良、恶性结节的诊断效能。结果:CDFI、2D-SMI及SMART 3D-SMI对甲状腺良性结节血流的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对恶性结节血流的分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1)。灰阶超声联合CDFI、2D-SMI及SMART 3DSMI诊断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敏感度分别为71. 1%vs 80. 0%vs 88. 9%;特异度分别为72. 7%vs 80. 0%vs 89. 1%;准确度分别为72. 0%vs 80. 0%vs 89. 0%;阳性预测值分别为68. 1%vs 76. 5%vs 87. 0%;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5. 5%vs 83. 0%vs90. 7%;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 719 vs 0. 800 vs 0. 890。结论:SMART 3D-SMI可以较好地评价甲状腺结节微血管的空间分布和形态特点。联合应用SMART 3D-SMI和灰阶超声鉴别诊断甲状腺结节具有较大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微血管三维立体成像 灰阶超声 彩色多普勒成像 超微血流成像 甲状腺结节
下载PDF
胃癌组织中PTEN表达与血管生成和侵袭转移关系 被引量:10
6
作者 徐晓艳 范鹏程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10年第7期668-670,共3页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PTEN的表达及其与胃癌血管形成和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60例胃癌组织中的PTEN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情况,应用图像分析技术分析PTEN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按照Weidner方法计数胃癌组...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PTEN的表达及其与胃癌血管形成和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60例胃癌组织中的PTEN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情况,应用图像分析技术分析PTEN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按照Weidner方法计数胃癌组织的微血管密度值。结果:PTEN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免疫反应分值与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及浸润深度密切相关(P<0.05)。在超过肌层、有淋巴结转移及低分化胃癌组织中的微血管密度明显高于浸润肌层及肌层以上、无淋巴结转移及高-中分化的胃癌组织(P<0.05)。在胃癌组织中微血管密度值在PTEN阴性组明显高于阳性组,且胃癌组织中PTEN的免疫反应分值与其微血管密度值呈负相关。结论:PTEN的丢失或低表达与胃癌侵袭转移密切相关,对促进胃癌组织中新生血管形成有一定作用,PTEN和微血管密度对判断胃癌患者预后及指导临床治疗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PTEN 微血管密度 免疫组织化学 图像分析技术
原文传递
多模态影像融合技术在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舌咽神经痛中的应用 被引量:1
7
作者 赵田恒 朱徐楠 +3 位作者 杨思源 王嘉禾 陈罡 孙青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4年第2期70-74,共5页
目的探讨多模态影像融合技术在显微血管减压术(MVD)治疗原发性舌咽神经痛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MVD治疗的3例原发性舌咽神经痛的临床资料。术前均行3D-TOF-MRA和3D-FIESTA检查,利用BrainLab软件进行多模态影像融... 目的探讨多模态影像融合技术在显微血管减压术(MVD)治疗原发性舌咽神经痛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MVD治疗的3例原发性舌咽神经痛的临床资料。术前均行3D-TOF-MRA和3D-FIESTA检查,利用BrainLab软件进行多模态影像融合,根据影像融合结果行MVD。结果多模态融合影像清晰显示责任动脉与神经的关系,3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责任血管位置与术前多模态融合影像结果一致,术后即刻疼痛明显缓解,术后无出血、颅内感染、脑脊液漏。结论原发性舌咽神经痛进行MVD时,多模态影像融合技术可清晰显示责任血管,有利于提高手术的准确性、安全性、有效性,减少手术创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舌咽神经痛 显微血管减压术 多模态影像融合技术
下载PDF
基于3D Slicer的多模态影像融合技术及神经电生理监测在面肌痉挛微血管减压术中的应用
8
作者 刘文浩 叶敏 +2 位作者 张文波 梁明礼 范伟雄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24年第8期1033-1036,共4页
目的探讨基于3D Slicer的多模态影像融合技术及神经电生理监测在面肌痉挛微血管减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选取41例行血管减压术的面肌痉挛患者为研究对象。术前通过3D Slicer软件对责任血管进行多模态影像融合分析,确... 目的探讨基于3D Slicer的多模态影像融合技术及神经电生理监测在面肌痉挛微血管减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选取41例行血管减压术的面肌痉挛患者为研究对象。术前通过3D Slicer软件对责任血管进行多模态影像融合分析,确定手术方案,术中进行神经电生理监测以判断减压。观察手术效果并追踪术后复发情况。结果术前建模图像发现40例存在微血管压迫,1例未见微血管压迫。未见微血管压迫的1例经术中证实为岩静脉压迫,1例小脑前下动脉经术中证实为小脑上动脉,其余责任血管判定均与术中所见一致。术前建模图像的责任血管判定正确39例,正确率为95%。41例患者经手术治疗后症状均完全缓解,完全缓解率为100%。术后住院期间1例发生面瘫,1例发生听力下降,经对症处理后很快缓解,术后随访3~36个月无复发。结论在面肌痉挛微血管减压术中联合应用多模态影像融合技术可直观了解责任血管及周围重要结构解剖情况,配合神经电生理监测可避免术中减压过度或不充分的情况,两项技术的联合应用可有效提高手术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血管减压术 多模态影像融合 神经电生理监测 面肌痉挛 责任血管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超声微小血管成像杂波抑制技术综述 被引量:2
9
作者 苏晓 王钺媛 万明习 《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28-439,共12页
高分辨、高灵敏、快速实时的微小血管可视化技术对癌症、脑小血管疾病、冠心病等疾病的精准诊断、早期干预和治疗监测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而从复杂的超声信号中准确分离出血流信号是微小血管成像的主要难点之一。为克服这一困难,杂波... 高分辨、高灵敏、快速实时的微小血管可视化技术对癌症、脑小血管疾病、冠心病等疾病的精准诊断、早期干预和治疗监测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而从复杂的超声信号中准确分离出血流信号是微小血管成像的主要难点之一。为克服这一困难,杂波抑制技术在超声成像领域的应用得到了广泛关注和研究。目前已有多种杂波抑制方法被提出,包括高通滤波器、奇异值分解、鲁棒主成分分析和独立分量分析等。本文综述了这些杂波抑制方法的基本原理、优缺点及其在超声微小血管成像领域的研究进展,并探讨了各种方法未来的发展方向和潜力。杂波抑制技术的不断创新将进一步提高超声微小血管成像的信噪比与灵敏度,使其在临床上发挥更大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微小血管成像 杂波抑制 图像处理 时空特性
下载PDF
SMI、CDFI检查联合GI-RADS分类对卵巢肿瘤良恶性评估价值
10
作者 白忠强 张宁宁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3年第14期2092-2095,2107,共5页
目的探讨超微血管成像(SMI)、彩色多普勒超声血流显像(CDFI)检查联合超声妇科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GI-RADS)分类对卵巢肿瘤良恶性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9月至2022年3月富平县医院收治的168例卵巢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穿刺或术后... 目的探讨超微血管成像(SMI)、彩色多普勒超声血流显像(CDFI)检查联合超声妇科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GI-RADS)分类对卵巢肿瘤良恶性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9月至2022年3月富平县医院收治的168例卵巢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穿刺或术后病理组织检查结果分为恶性组(n=56)和良性组(n=112)。采用SMI和CDFI检查分别观察同一肿瘤血流情况,采用Adler分级标准评估病灶血流丰富程度,观察病灶血管条数。以GI-RADS分类1~4a类为良性,4b~5类为恶性,SMI检查、CDFI检查或GI-RADS分类任一参数为恶性则诊断为联合预测结果恶性。通过一致性分析,分别评价GI-RADS分类、CDFI检查联合GI-RADS分类、SMI检查联合GI-RADS分类对卵巢肿瘤恶性的预测价值。结果两组GI-RADS分类患者例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组SMI检查和CDFI检查血流丰富程度均明显高于良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组SMI检查血流丰富程度明显高于CDFI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良性组SMI和CDFI检查血流丰富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MI检查较CDFI检查更易检出恶性肿瘤中的3级血流。恶性组SMI和CDFI检查检出血管条数均明显多于良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68例卵巢肿瘤患者中GI-RADS分类预测恶性49例,灵敏度为0.875,特异度为0.902,准确率为0.893,Kappa值为0.751;168例卵巢肿瘤患者中CDFI检查联合GI-RADS分类预测恶性53例,灵敏度为0.946,特异度为0.938,准确率为0.940,Kappa值为0.868;168例卵巢肿瘤患者中SMI检查联合GI-RADS分类预测恶性55例,灵敏度为0.982,特异度为0.955,准确率为0.964,Kappa值为0.921。结论SMI检查、GI-RADS分类对卵巢肿瘤良恶性均具有较好的鉴别诊断效能,SMI检查联合GI-RADS分类较CDFI检查联合GI-RADS分类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微血管成像 彩色多普勒超声血流显像 超声妇科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 卵巢肿瘤 超声检查
下载PDF
人体皮肤微血管年龄变化的图象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严义坪 安贵源 张炳常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期9-12,共4页
本文以32例正常人体颈部皮肤的活检标本,通过计算机图象分析的方法及统计学处理,证明皮肤微血管随年龄增长而明显减少。比较明显的减少发生于20岁以后。并且观察到这种变化与皮肤的衰老有密切的联系。
关键词 皮肤 微血管 图象分析 衰老
下载PDF
磁共振成像评价原发性面肌痉挛神经血管关系的研究现状及临床应用 被引量:1
12
作者 吕高泉 陈楠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40-143,共4页
原发性面肌痉挛是由面神经受到血管压迫引起的面肌异常运动,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微血管减压术是目前治疗面肌痉挛最有效的方法。术前对面神经及其周围血管进行高分辨成像,精准定位压迫部位,可以为制订手术计划、预测手术结果提供... 原发性面肌痉挛是由面神经受到血管压迫引起的面肌异常运动,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微血管减压术是目前治疗面肌痉挛最有效的方法。术前对面神经及其周围血管进行高分辨成像,精准定位压迫部位,可以为制订手术计划、预测手术结果提供依据。磁共振神经血管成像序列及后处理技术的发展,为术前判断面神经与血管的关系提供了精准的影像学方法。本文就面肌痉挛患者术前神经血管关系的磁共振脑池成像和血管成像技术、图像重建和融合技术、面神经不同区域受血管压迫的临床表象及神经血管关系与手术预后的相关性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神经 面肌痉挛 神经血管压迫 磁共振脑池成像 磁共振血管成像 微血管减压手术 图像后处理 面神经根出脑干区
下载PDF
曲率定位的图像区域化SSDA模板匹配方法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学松 周明全 +1 位作者 李鹏 解立志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5期22-25,共4页
提出了一种结合区域化SSDA方法进行模板匹配的方法,基于灰度曲线的微血管定位和检测,并利用定位的特征区域的伪色差灰度图像形成图像模板,用于微血管显微图像的匹配和纠偏。在微血管的显微图像序列配准中进行了应用和测试,实验结果表明... 提出了一种结合区域化SSDA方法进行模板匹配的方法,基于灰度曲线的微血管定位和检测,并利用定位的特征区域的伪色差灰度图像形成图像模板,用于微血管显微图像的匹配和纠偏。在微血管的显微图像序列配准中进行了应用和测试,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有效应用于显微血管图像的快速匹配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板匹配 微血管显微图像 序贯相似性检测法 灰度曲线
下载PDF
产前超声应用微血流灌注成像技术诊断胎儿下腔静脉畸形的价值
14
作者 何荟 陈琳 +2 位作者 杨泽萱 叶楠 奚级梅 《中华诊断学电子杂志》 2022年第4期253-258,共6页
目的探讨产前超声应用微血流灌注(MV-Flow)成像技术诊断胎儿下腔静脉畸形的价值。方法选择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超声科22787例孕妇行20~24周胎儿系统超声检查中,产前诊断为下腔静脉畸形的胎儿,应用MV-Flow技术和... 目的探讨产前超声应用微血流灌注(MV-Flow)成像技术诊断胎儿下腔静脉畸形的价值。方法选择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超声科22787例孕妇行20~24周胎儿系统超声检查中,产前诊断为下腔静脉畸形的胎儿,应用MV-Flow技术和多切面分段观察法观察下腔静脉,发现下腔静脉畸形时启用时间-空间关联成像(STIC)技术明确诊断。产后引产儿尸体解剖或儿童超声检查追踪观察,对比3种检查方法的产前诊断准确性,并比较操作耗时。结果产前诊断67例下腔静脉畸形,均经产后证实。应用MV-Flow技术观察下腔静脉,声像表现为:下腔静脉中断时肝静脉未汇入下腔静脉而直接汇入右心房,左下腔静脉呈"S"形走行,双下腔静脉呈"h"形走行。MV-Flow技术、多切面分段观察和STIC技术3者的诊断准确性一致。MV-Flow技术平均用时(10.16±2.48)s/例,多切面分段观察平均用时(34.75±11.04)s/例,STIC技术平均用时(225.11±36.67)s/例,三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26,P<0.01)。结论产前超声应用MV-Flow技术观察下腔静脉,产前诊断准确率高,操作简便,适合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下腔静脉畸形 冠状切面 微血流灌注成像技术 时间-空间关联成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