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06篇文章
< 1 2 17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icrofluidizer对膳食纤维溶液物理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27
1
作者 刘成梅 刘伟 +1 位作者 林向阳 Roger Ruan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72-75,共4页
本文研究了Microfludizer这种微射流均质机处理膳食纤维溶液产生的一些物理性质(如粘度、光学性、固形物含量等)的影响,结果显示:经Microfludizer破碎后的物料体系出现粘度略有提高、吸光度升高、透射比下降、折光率变化较小、总固形物... 本文研究了Microfludizer这种微射流均质机处理膳食纤维溶液产生的一些物理性质(如粘度、光学性、固形物含量等)的影响,结果显示:经Microfludizer破碎后的物料体系出现粘度略有提高、吸光度升高、透射比下降、折光率变化较小、总固形物含量下降等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crofluidizer 微射流均质机 膳食纤维溶液 物理性质 超微粉碎
下载PDF
Microfluidizer对膳食纤维微粒粒度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26
2
作者 刘成梅 刘伟 +1 位作者 林向阳 Roger Ruan 《食品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52-55,共4页
采用Nicomp380粒度分析仪,对应用Microfluidics公司生产的微射流均质机处理前后的膳食纤维溶液中微粒粒度分布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破碎后的微粒体系出现再团聚现象;不同压力,不同次数等条件处理下微粒粒度分布存在显著差异。
关键词 microfluidizer 膳食纤维 粒度分布 微射流均质机 物料微粒
下载PDF
IHP处理对豆渣膳食纤维的改性研究 被引量:31
3
作者 刘成梅 熊慧薇 +2 位作者 刘伟 阮榕生 涂宗财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112-115,共4页
本文就瞬时高压(InstantaneousHighPressure,IHP)对豆渣膳食纤维(DietaryFiber,DF)的改性作用进行了研究。酶法制备的豆渣膳食纤维经过以Microfluidizer为物质基础的IHP作用处理后,持水力、膨胀率和结合水力均增大;使用流变仪在一定条... 本文就瞬时高压(InstantaneousHighPressure,IHP)对豆渣膳食纤维(DietaryFiber,DF)的改性作用进行了研究。酶法制备的豆渣膳食纤维经过以Microfluidizer为物质基础的IHP作用处理后,持水力、膨胀率和结合水力均增大;使用流变仪在一定条件下对制备DF溶液粘度进行测定,研究了制备DF溶液粘度的时间、速度和温度敏感性;通过显微镜观察发现,DF纤维束没有明显的截断现象,但是IHP作用处理后DF颗粒粒度减小,透光率提高,组织更加松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性 豆渣 膳食纤维(DF) microfluidizer 瞬时高压(IHP)
下载PDF
化工行业的新贵——微射流机 被引量:3
4
作者 卢勉军 《日用化学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65-66,共2页
近年来 ,化工制品的超微粒分散、乳化作用备受各界瞩目。乳化机作为一种乳化 /混合设备而广泛应用于化工生产行业 ,但其有微粒剪切能力不足和工艺流程不易控制的缺点。微射流机以高效能缩小制剂的粒径 ,并以产品的微粒密集均匀分布等优... 近年来 ,化工制品的超微粒分散、乳化作用备受各界瞩目。乳化机作为一种乳化 /混合设备而广泛应用于化工生产行业 ,但其有微粒剪切能力不足和工艺流程不易控制的缺点。微射流机以高效能缩小制剂的粒径 ,并以产品的微粒密集均匀分布等优点而广泛用于精细乳化液、分散液和脂质体等产品的生产和实验开发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化机 微射流机 强剪切 增强器 粒径
下载PDF
微流化对豆乳粉蛋白结构及溶解性的影响 被引量:5
5
作者 李良 周艳 +7 位作者 王冬梅 樊金源 吴长玲 朱颖 李杨 江连洲 王中江 范志军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7期178-182,共5页
以传统湿法工艺技术制备豆乳粉为基础,对浆渣分离后的豆乳进行微流化处理,研究微流化处理压力(0、42.5、89.0、123.5、152.0 MPa)对豆乳粉蛋白结构及溶解性的影响。结果显示:微流化处理样品的游离巯基含量、体积平均粒径及蛋白质表面疏... 以传统湿法工艺技术制备豆乳粉为基础,对浆渣分离后的豆乳进行微流化处理,研究微流化处理压力(0、42.5、89.0、123.5、152.0 MPa)对豆乳粉蛋白结构及溶解性的影响。结果显示:微流化处理样品的游离巯基含量、体积平均粒径及蛋白质表面疏水性均显著高于未经微流化处理的样品(P<0.05)。当微流化处理压力为123.5 MPa时,蛋白质表面疏水性达到最大值,提高至未处理样品的1.6倍;蛋白质游离巯基含量达到最大值7.62μmol/g,与未处理样品相比增加了24.96%;豆乳粉具有最小的体积平均粒径和粒径分布宽度;豆乳粉溶解度达到最大值79.47%。但当微射流压力增加到152.0 MPa时,豆乳粉溶解性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豆乳粉 微流化 表面疏水性 巯基含量 溶解性
下载PDF
IHP处理双增双节豇渣膳食纤维的改发表作用研究
6
作者 刘成梅 熊慧薇 +2 位作者 刘伟 阮榕生 涂宗财 《营养健康新观察》 2005年第2期40-44,共5页
本文就瞬时高压(instantaneous high pressure,IHP)对豆渣膳食纤维(dietary fiber,DF)的改性作用进行了研究。酶法制备的豆渣膳食纤维经过以microfluidizer为物质基础的IHP作用处理后,持水力、膨胀率和结合水力均增大;使用流变仪在一定... 本文就瞬时高压(instantaneous high pressure,IHP)对豆渣膳食纤维(dietary fiber,DF)的改性作用进行了研究。酶法制备的豆渣膳食纤维经过以microfluidizer为物质基础的IHP作用处理后,持水力、膨胀率和结合水力均增大;使用流变仪在一定条件下对制备DF溶液粘度进行测定,研究了制备DF溶液粘度的时间、速度和温度敏感性;通过显微镜观察发现,DF纤维束没有明显的截断现象,但是IHP作用处理后DF颗粒粒度减小,透光率提高,组织更加松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性 豆渣 膳食纤维(DF) microfluidizer 瞬时高压(IHP)
原文传递
微射流法制备注射用丝裂霉素纳米粒及其溶血试验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周红玲 陈建海 +3 位作者 艾秀娟 杨西晓 西娜 蒋青锋 《中国药房》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3期976-978,共3页
目的:采用微射流法制备注射用丝裂霉素C-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纳米粒(MMC-PBCA-NPs)并考察其溶血性。方法:采用乳化聚合法制备MMC-PBCA-NPs粗乳,再经微射流高压均质机制备注射用MMC-PBCA-NPs溶液,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其包封率和载药量... 目的:采用微射流法制备注射用丝裂霉素C-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纳米粒(MMC-PBCA-NPs)并考察其溶血性。方法:采用乳化聚合法制备MMC-PBCA-NPs粗乳,再经微射流高压均质机制备注射用MMC-PBCA-NPs溶液,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其包封率和载药量,观察其粒径及形态等;以家兔进行制剂溶血试验。结果:所制备注射用MMC-PBCA-NPs分散性好,包封率和载药量分别为(85·1±3·8)%和(7·0±0·2)%,平均粒径为(113·5±3·86)nm,形态为圆形,溶血反应为阴性。结论:微射流法用于制备注射用丝裂霉素纳米粒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裂霉素 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 纳米粒 微射流 溶血试验
原文传递
微流化制备中性蛋白酶脂质体及其物理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曹玉坡 霍贵成 +1 位作者 李积华 唐永富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9期134-137,共4页
采用高压微流化方法制备中性蛋白酶脂质体,并且考察其形态、粒径分布、Zeta电位,及在不同pH值、热处理温度和阳离子浓度下的稳定性。结果表明:脂质体形态为粒径分布比较均匀的球形,平均粒径为85.0nm,Zeta电位为-25.77mV。在pH值为6.0和1... 采用高压微流化方法制备中性蛋白酶脂质体,并且考察其形态、粒径分布、Zeta电位,及在不同pH值、热处理温度和阳离子浓度下的稳定性。结果表明:脂质体形态为粒径分布比较均匀的球形,平均粒径为85.0nm,Zeta电位为-25.77mV。在pH值为6.0和10.0时脂质体的分散相较稳定;随着钠离子浓度的增大其稳定性下降;热处理对其稳定性没有显著的影响。中性蛋白酶脂质体的荷载量为16.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质体 微流化 中性蛋白酶 稳定性 ZETA电位
下载PDF
鱼油纳米脂质体的制备及其性质测定 被引量:11
9
作者 涂宗财 张朋 +2 位作者 王辉 尹月斌 满泽洲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50-55,共6页
采用响应面法优化乙醇注入-动态高压微射流法制备鱼油纳米脂质体的工艺,并对其理化性质进行了初步测定。结果表明:制备鱼油纳米脂质体的最佳工艺为:磷脂浓度29 mg/mL,m(磷脂)∶m(鱼油)∶m(胆固醇)∶m(吐温-80)=10∶2∶2.5∶1,微射流压力... 采用响应面法优化乙醇注入-动态高压微射流法制备鱼油纳米脂质体的工艺,并对其理化性质进行了初步测定。结果表明:制备鱼油纳米脂质体的最佳工艺为:磷脂浓度29 mg/mL,m(磷脂)∶m(鱼油)∶m(胆固醇)∶m(吐温-80)=10∶2∶2.5∶1,微射流压力150 MPa,微射流处理次数2次。在此条件下脂质体的包封率为76.9%,平均粒径128.1 nm,Zeta电位-20.11 mV。乙醇注入-动态高压微射流法制备的鱼油纳米脂质体粒径小且分布均匀(多分散指数0.258),具有较高的包封率和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油 纳米脂质体 乙醇注入-动态高压微射流法 包封率 粒径
下载PDF
高压射流磨在无添加全豆豆乳加工中的应用研究
10
作者 舒志成 薛玉清 +5 位作者 陶文初 成官哲 李言郡 贲东旭 赵芳芳 王开祥 《饮料工业》 2024年第4期6-13,共8页
本文研究了高压射流磨在无添加全豆豆乳中的应用及对全豆豆乳稳定性的影响。通过不同加工工艺下全豆豆乳的显微镜镜检、离心沉淀率、粒径分布、Zeta电位、外观口感、Lumisizer稳定性扫描为指标,明确了高压射流磨可以彻底粉碎全豆组织,... 本文研究了高压射流磨在无添加全豆豆乳中的应用及对全豆豆乳稳定性的影响。通过不同加工工艺下全豆豆乳的显微镜镜检、离心沉淀率、粒径分布、Zeta电位、外观口感、Lumisizer稳定性扫描为指标,明确了高压射流磨可以彻底粉碎全豆组织,降低产品粒径至33μm,且能大幅度提升无添加全豆豆乳的产品口感和货架期稳定性;同时通过考察不同蛋白质含量下全豆豆乳的弹性模量、Lumisizer稳定性扫描结果和Turbiscan扫描发现,蛋白质含量对全豆豆乳的稳定性也有影响,当蛋白质含量达到3.5%,全豆豆乳口感优、稳定性好,属于制备全豆豆乳的优选方案。由此可知:高压射流磨工艺是加工无添加全豆豆乳的关键工艺,对提高该类产品的整体稳定性、改善该类产品的质地口感、提升该类产品的整体品质有显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射流磨 全豆豆乳 无添加 稳定性
下载PDF
高压射流磨处理对全组分香菇浆品质的影响
11
作者 廖崇印 邓利珍 +4 位作者 胡秋连 陈军 戴涛涛 梁瑞红 李俶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183-190,共8页
采用高压射流磨制备全组分香菇浆,研究不同处理压力(0~120MPa)对香菇浆理化性质(粒径、微观结构、Zeta电位、黏度、表观稳定性、不稳定性指数、可溶性固形物和浊度)、活性成分(粗多糖溶出量和多酚含量)和感官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 采用高压射流磨制备全组分香菇浆,研究不同处理压力(0~120MPa)对香菇浆理化性质(粒径、微观结构、Zeta电位、黏度、表观稳定性、不稳定性指数、可溶性固形物和浊度)、活性成分(粗多糖溶出量和多酚含量)和感官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高压射流磨处理压力从0MPa增加至120MPa,香菇浆粒径D90从204.67μm降低至45.33μm,Zeta电位绝对值增加,不稳定性指数和黏度下降,体系表观稳定性增强,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浊度增加。经过高压射流磨处理后,香菇粗多糖溶出量和总酚含量显著提高,经120MPa处理后粗多糖溶出量达最高值,为未处理样品的2倍;经90MPa处理后多酚质量浓度最高,为0.51mg/mL。高压射流磨处理的香菇浆鲜味、芳香成分和硫的有机成分随着高压射流磨处理压力增加而不断提高。说明高压射流磨技术用于制备全组分香菇浆,能有效提升浆体物理稳定性、活性成分溶出量和感官品质,实现原料的全组分利用。本研究可为高压射流磨技术在高品质香菇液体调味品领域的推广和应用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射流磨 香菇浆 理化性质 功能活性成分 风味
下载PDF
高压射流磨振荡反应腔CFD模拟及结构优化
12
作者 梅立仁 许克平 +2 位作者 艾凡荣 戴涛涛 陈军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3-81,89,共10页
目的:解决工业级高压射流磨(industry-scale microfluidizer,ISM)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进料要求高、处理量小、处理效果不佳问题。方法:结合CFD-PBM模拟和乳液制备试验对4种振荡反应腔进行选优,再通过尺寸优化获得最终腔型。结果:4种反应... 目的:解决工业级高压射流磨(industry-scale microfluidizer,ISM)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进料要求高、处理量小、处理效果不佳问题。方法:结合CFD-PBM模拟和乳液制备试验对4种振荡反应腔进行选优,再通过尺寸优化获得最终腔型。结果:4种反应腔相比于原反应腔都拥有更大的孔径和流量;粒径细化效果为T字撞击型>T字—二次撞击型>十字撞击型>二分管型4种反应腔的分流管区均主要存在剪切作用力,撞击管区主要存在撞击作用力,射流管区主要存在剪切作用力和空穴作用力,以上3个区域均存在强湍流。对T字撞击型反应腔进行尺寸优化,得到最终的反应腔模型,其最小管径为0.7 mm,在120 MPa下流量可达878 L/h。优化所得腔型制备的乳液粒径为249 nm,与模拟粒径结果吻合良好。结论:T字撞击型反应腔更具粒径细化优势,撞击作用力是粒径细化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级高压射流磨 振荡反应腔 CFD-PBM 数值模拟 模型优化
下载PDF
高压射流磨系统处理对全果肉赣南脐橙浆理化性质和营养品质的影响
13
作者 俞灿杰 吕成良 +5 位作者 帅希祥 贺小红 戴涛涛 邓利珍 刘成梅 陈军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114-123,共10页
为解决脐橙榨汁过程中肉渣损失、脐橙汁悬浮稳定性差的问题,本研究采用工业级高压射流磨系统(Industry-scale microfluidizer system,ISMS)制备全果肉赣南脐橙浆,实现赣南脐橙果肉的超细化,研究ISMS不同处理压力(0、60、90、120 MPa)对... 为解决脐橙榨汁过程中肉渣损失、脐橙汁悬浮稳定性差的问题,本研究采用工业级高压射流磨系统(Industry-scale microfluidizer system,ISMS)制备全果肉赣南脐橙浆,实现赣南脐橙果肉的超细化,研究ISMS不同处理压力(0、60、90、120 MPa)对全果肉赣南脐橙浆理化性质(粒径分布、流变特性、微观形貌、悬浮稳定性、色泽、pH)和营养品质(可溶性固形物、VC、类胡萝卜素、柠檬苦素、柚皮苷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当ISMS压力从0 MPa增加到120 MPa时,全果肉赣南脐橙浆的粒径逐渐减小,D_([3,2])从59.77μm降低至26.47μm,果肉颗粒得到细化且分散得更加均匀,此外,橙浆的表观粘度逐渐升高,稠度系数K从0.126增加到0.165。与未经过ISMS处理的全果肉赣南脐橙浆相比,在ISMS处理压力为90 MPa时,脐橙浆的不稳定指数最小,从0.504降低至0.374,沉淀重量比最高,从40.80%增加至59.48%,表明此时全果肉赣南脐橙浆悬浮稳定性最好。此外,经过ISMS处理后全果肉赣南脐橙浆,C*逐渐增大,脐橙浆整体色泽更加饱和,且ISMS处理不影响其pH、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随着ISMS处理压力的增大,ISMS处理后脐橙浆中V_(C)含量增加11%,总类胡萝卜素含量增加15%,柠檬苦素含量增加10%,但不改变柚皮苷含量。综上所述,为尽可能保留更多脐橙中的营养物质,故选择120 MPa为最佳压力。该研究表明ISMS可在工业水平上生产悬浮稳定性好、营养品质佳的全果肉赣南脐橙浆,为脐橙行业提供新型制浆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射流磨 全果肉 赣南脐橙 理化性质 营养品质 苦味物质
下载PDF
全豆豆浆的高压射流磨制备工艺及贮藏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陈军 方锐琳 +4 位作者 梁亚桢 李长虹 李雨婷 戴涛涛 刘成梅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9期173-181,共9页
为避免豆浆生产中产生豆渣,本研究采用脱皮大豆为原料,在无过滤工艺前提下,研究高压射流磨系统制备全豆豆浆的工艺及全豆豆浆的贮藏稳定性。以感官评价和稳定性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确定了制备全豆豆浆的最佳工艺参数:料水比为1:... 为避免豆浆生产中产生豆渣,本研究采用脱皮大豆为原料,在无过滤工艺前提下,研究高压射流磨系统制备全豆豆浆的工艺及全豆豆浆的贮藏稳定性。以感官评价和稳定性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确定了制备全豆豆浆的最佳工艺参数:料水比为1:8(w/w),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10%,高压射流磨处理压力为90 MPa,蒸汽95℃加热煮浆5 min,添加白砂糖质量分数为4%,灭菌工艺为145℃处理5 s。结果表明在该工艺下生产得到的全豆豆浆感官评价得分最高,并且具备优异的稳定性,在不经过滤和不添加稳定剂的情况下,全豆豆浆样品在4℃贮藏90天以内表观显示无沉淀分层,且菌落总数符合调制豆浆产品的国家标准。通过全豆豆浆的保质期计算,预计在冷藏(4℃)贮存下可达8个月,实际常温(25℃)贮存下可达3个月。综上,此优化工艺可制备一款无需过滤、不添加稳定剂即可自稳定且口感风味良好的全豆豆浆产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豆豆浆 高压射流磨 加工工艺 贮藏稳定性
下载PDF
全组分芝麻乳的制备工艺及贮藏稳定性 被引量:3
15
作者 许克平 王佳俐 +4 位作者 刘成梅 邓利珍 戴涛涛 陈明舜 陈军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5期175-183,共9页
以白芝麻为原料,无需过滤工艺,采用高压射流磨系统制浆,以表观稳定性和粒径为评价指标,确定了最适压力,以不稳定指数、表观稳定性和粒径为评价指标,研究了复合稳定剂(黄原胶、蔗糖酯和单甘酯)添加量,对适宜工艺下制备的全组分芝麻乳进... 以白芝麻为原料,无需过滤工艺,采用高压射流磨系统制浆,以表观稳定性和粒径为评价指标,确定了最适压力,以不稳定指数、表观稳定性和粒径为评价指标,研究了复合稳定剂(黄原胶、蔗糖酯和单甘酯)添加量,对适宜工艺下制备的全组分芝麻乳进行超高温瞬时杀菌和无菌灌装,并对最终产品的贮藏稳定性进行了探究。通过表观稳定性和粒径结果,发现随着高压射流磨处理压力的增大,样品稳定性逐渐提高,粒径逐渐减小。当处理压力为120 MPa时,样品稳定性最好,平均粒径D[4,3]最小为68.17μm。通过不稳定指数、表观稳定性和粒径结果,确定复合稳定剂的最优添加量:黄原胶0.09%,复合乳化剂(蔗糖酯:单甘酯=8:2)0.13%。以此工艺配方生产的全组分芝麻乳在4℃贮藏70 d内无沉淀分层现象,不稳定指数无显著变化,且菌落总数符合农业部其他植物蛋白饮料标准。经保质期计算全组分芝麻乳产品在冷藏(4℃)和常温(25℃)条件下贮藏的保质期分别为5个月和2个月。综上,该工艺可制备一款无需过滤,产品稳定性良好的全组分芝麻乳饮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射流磨系统(ISMS) 全组分芝麻乳 稳定剂 贮藏稳定性 保质期
下载PDF
飞秒激光微加工:激光精密加工领域的新前沿 被引量:94
16
作者 何飞 程亚 《中国激光》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95-622,共28页
飞秒激光微加工技术具有加工精度高、热效应小、损伤阈值低以及能够实现真正的三维微结构加工等优点,这些特性是传统的激光加工技术所无法取代的。首先回顾了激光微加工和超短脉冲激光技术的发展历史,然后介绍超短脉冲激光与金属和介质... 飞秒激光微加工技术具有加工精度高、热效应小、损伤阈值低以及能够实现真正的三维微结构加工等优点,这些特性是传统的激光加工技术所无法取代的。首先回顾了激光微加工和超短脉冲激光技术的发展历史,然后介绍超短脉冲激光与金属和介质材料相互作用的机制,接着阐述了飞秒激光直写、干涉和投影制备等各种加工方法的原理,重点讨论飞秒激光在三维光子器件集成、微流体芯片制备及其在生化传感方面的应用等,最后展望了飞秒激光微加工领域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指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快光学 飞秒激光 光与物质相互作用 微加工 集成光学 双光子聚合 微流体 纳米颗粒
原文传递
微流体驱动与控制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47
17
作者 冯焱颖 周兆英 +1 位作者 叶雄英 汤扬华 《力学进展》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16,共16页
随着微流体系统,尤其是生物芯片和缩微芯片实验室(lab-on-a-chip)技术的发展,微米乃至纳米尺度构件中流体的驱动与控制技术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注意.由于微流体流动的影响因素众多,它的驱动和控制技术,与宏观流体相比... 随着微流体系统,尤其是生物芯片和缩微芯片实验室(lab-on-a-chip)技术的发展,微米乃至纳米尺度构件中流体的驱动与控制技术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注意.由于微流体流动的影响因素众多,它的驱动和控制技术,与宏观流体相比,更为复杂和多样化.本文首先结合流体的驱动和控制技术,并着眼于微观与宏观的不同,对微流体的流动特性进行了分析,然后对目前微流体驱动与控制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对各种微流体的驱动和控制技术进行了对比,并对他们各自的优缺点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流体 流体驱动 流动控制 生物芯片 宏观流体 微米尺度构件 微电子机械系统 微流体器件 生物芯片技术 流体力学
下载PDF
微流动系统的发展概况 被引量:24
18
作者 尹执中 胡桅林 过增元 《流体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33-36,共4页
概括介绍了微流动系统的发展情况 ,特别介绍了微型传感器、微型泵、微型阀。
关键词 微机电系统 微流动系统 微型传感器 微型泵
下载PDF
多重PCR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40
19
作者 钟泽澄 王进 张师音 《生物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71-179,共9页
多重PCR(Multiplex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MPCR)是指通过一次PCR反应同时对多个靶标进行扩增,结合一定的检测手段对扩增产物进行检测从而实现对多个靶标进行诊断的技术。MPCR具有高效率、高通量、低成本的特性而被深入研究。目前M... 多重PCR(Multiplex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MPCR)是指通过一次PCR反应同时对多个靶标进行扩增,结合一定的检测手段对扩增产物进行检测从而实现对多个靶标进行诊断的技术。MPCR具有高效率、高通量、低成本的特性而被深入研究。目前MPCR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科学研究和疾病诊断等领域,文中从MPCR扩增与检测两方面概述了MPCR技术发展及其应用,讨论了MPCR技术的优点及存在的问题,并且提出将反应体系分隔成小液滴或结合管式对流PCR(CapillaryconvectivePCR,CCPCR)技术的方式有望提高固相载体表面的扩增效率,从而开发出扩增效率高、一致性好、体系稳定、检测重数高的多重PCR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重PCR 熔解曲线 微流控 膜层析 Luminex液相芯片
原文传递
微流控技术及其应用与发展 被引量:27
20
作者 李宇杰 霍曜 +3 位作者 李迪 唐校福 史菲 王春青 《河北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14年第1期11-19,共9页
微流控技术广泛应用于生化分析、疾病诊断、微创外科手术、环境检测等领域。微通道结构的设计与制造、微纳尺度流体的驱动与控制、微流控器件及系统的集成与封装是该领域的3大关键技术。本文综述了微流控技术在这3个方面的发展现状及在... 微流控技术广泛应用于生化分析、疾病诊断、微创外科手术、环境检测等领域。微通道结构的设计与制造、微纳尺度流体的驱动与控制、微流控器件及系统的集成与封装是该领域的3大关键技术。本文综述了微流控技术在这3个方面的发展现状及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展望了微流控技术的发展前景,指出多相微流体的介观传输理论及跨尺度流体的性质将是今后研究的重点与热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流控 微纳尺度流体 微通道 微流体系统 微流体界面 层流微加工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