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BIOLOG指纹解析土壤可培微生物对铀污染的响应 被引量:23
1
作者 宋收 陈晓明 +5 位作者 肖伟 伍迪 郝希超 张祥辉 张倩 罗学刚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169-1177,共9页
为考察铀污染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以50、100、150 mg·L-1铀处理的土壤为研究对象,未处理的土壤为对照(CK),采用BIOLOG-ECO微孔板技术考察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功能多样性和碳源利用动力学特征等的变化。根据微孔板中的孔平均颜色... 为考察铀污染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以50、100、150 mg·L-1铀处理的土壤为研究对象,未处理的土壤为对照(CK),采用BIOLOG-ECO微孔板技术考察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功能多样性和碳源利用动力学特征等的变化。根据微孔板中的孔平均颜色变化率(AWCD)可知,铀污染对土壤微生物的生理活性呈现显著的抑制作用;采用Shannon多样性指数、Simpson指数、Mc Intosh指数描述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结果表明,铀处理组与CK的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差异在3个多样性指数上均达到显著水平;土壤微生物对各类碳源的利用能力有所不同,以氨基酸类和胺类碳源为主;铀处理后,6类碳源相对利用率均比CK显著降低,其中羧酸类和多聚物类的利用率下降50%以上。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铀污染后的土壤微生物特异利用的碳源主要有β-甲基-D-葡萄糖苷、D-半乳糖酸-γ-内脂、L-精氨酸等。因此,铀污染改变了土壤微生物的群落结构,导致微生物生理代谢等功能特性的变化。BIOLOG-ECO技术结合数学统计分析方法可以较为直观、快捷地反映土壤微生物的生物多样性,研究结果为评估和修复铀污染生态环境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OLOG-ECO 微生物代谢活性 微生物功能多样性 碳源利用 主成分分析
下载PDF
外源腐解微生物的物种组合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及代谢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6
2
作者 周璇 李玉明 +4 位作者 丛聪 王倩倩 江恒 岳龙凯 尧水红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056-1066,共11页
本文采用饲料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 pabuli,P)、深红紫链霉菌(Streptomyces violaceorubidus,S)和黄绿木霉(Trichoderma aureoviride,T),组合构建了3种单菌剂(P、S和T)、3种两菌种复合菌剂(PT、PS和ST)及1种3菌种复合菌剂(PST),并... 本文采用饲料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 pabuli,P)、深红紫链霉菌(Streptomyces violaceorubidus,S)和黄绿木霉(Trichoderma aureoviride,T),组合构建了3种单菌剂(P、S和T)、3种两菌种复合菌剂(PT、PS和ST)及1种3菌种复合菌剂(PST),并将之添加到红壤中,监测各菌剂添加后土壤总磷脂脂肪酸(PLFAs)量、特征微生物PLFAs百分含量、土壤呼吸速率及总代谢熵的变化,旨在探明外源腐解微生物的物种组合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代谢活性的影响,进而为优化有机物分解菌剂种群配置提供参考。结果显示,添加单菌剂的P、S和T处理及添加两菌种复合菌剂的PT和PS处理,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显著增加,增幅17.2%~121.6%(P<0.05)。添加外源腐解微生物后,各处理的土壤微生物群落的细菌百分含量基本稳定在79.6%~83.1%,真菌百分含量显著增加8.8%~50.6%;而放线菌百分含量除P和ST处理外,其他处理显著降低9.4%~69.8%。PLFAs数据的主成分分析表明,各外源菌剂处理与CK处理间的群落结构变异由小到大依次为:接种单菌剂的P、S和T处理,接种两菌种复合菌剂的PT、PS和ST处理,接种3菌种复合菌剂的PST处理。添加单菌剂的P、T处理以及添加两菌种复合菌剂的ST处理,在短期内影响了土壤微生物的对数生长,使土壤呼吸速率的峰值分别提高48.7%、53.7%和78.7%;且外源腐解微生物组合的物种数量越多,土壤微生物进入潜伏期所需的时间越长。从外源腐解微生物对土壤肥力的长期影响来看,两菌种复合菌剂ST的添加使土壤微生物代谢活性提高28.9%,因此该处理的土壤碳矿化量增加11.1%;添加单菌剂的S处理使土壤微生物代谢活性显著降低32.4%,因此该处理的土壤碳矿化量仅降低7.3%;而添加两菌种复合菌剂的PS处理和3菌种复合菌剂的PST处理,在保持代谢活性不变的情况下,其土壤碳矿化量也降低5.8%~8.7%,其原因有待进一步研究。综上所述,外源腐解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微生物 外源腐解微生物 物种组合 微生物生物量 微生物群落结构 微生物代谢活性 土壤呼吸速率
下载PDF
种植杞柳在镉污染土壤修复过程中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理化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5
3
作者 高卓田 牛小云 +2 位作者 周健 王芸 黄大庄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501-509,共9页
研究种植杞柳在镉污染土壤修复过程中对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可为应用杞柳-微生物联合修复镉污染土壤提供理论依据.以1年生杞柳扦插苗为试验材料进行盆栽试验,设置4个镉浓度梯度处理(0、50、100以及150 mg/kg),每个处理同时设置种植杞... 研究种植杞柳在镉污染土壤修复过程中对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可为应用杞柳-微生物联合修复镉污染土壤提供理论依据.以1年生杞柳扦插苗为试验材料进行盆栽试验,设置4个镉浓度梯度处理(0、50、100以及150 mg/kg),每个处理同时设置种植杞柳组和未种植杞柳组.种植杞柳1年后收集根际、非根际以及未种植杞柳土壤,对土壤理化性质、不同形态重金属含量进行测定,利用Biolog-ECO平板法对微生物代谢功能多样性进行测定以及利用T-RFLP法对微生物群落结构多样性进行测定.采用冗余分析(RDA)对微生物群落结构多样性与土壤理化性质、不同形态重金属含量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镉污染处理组中养分含量总体呈现种植杞柳组高于未种植杞柳组,不同土壤来源对6类碳源的平均利用率存在显著差异,碳水化合物和酚酸类相对利用率呈现种植杞柳土壤<未种植土壤,而氨基酸、羧酸、多聚物以及胺类相对利用率都在根际土壤中最高.对照组与处理组根际微生物丰富度与多样性指数差异不显著,但优势微生物种类明显不同. RDA分析表明,与对照相比,受污染的土壤中微生物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更强,可还原态镉与优势菌株B-T-RFs(137)、B-T-RFs(141)等有较强的相关性.综上,种植杞柳能显著促进镉污染土壤中微生物代谢活性、微生物丰富度指数以及多样性指数,对优势微生物种群、代谢组成有明显影响;影响根际与非根际土壤中优势微生物的主要环境因子不同,污染组微生物受环境影响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杞柳 镉污染 养分 微生物代谢活性 微生物群落结构
原文传递
矿山污染环境下典型重金属对微生物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4
4
作者 惠家状 姚俊 +1 位作者 刘建丽 刘思远 《环境生态学》 2021年第4期8-14,共7页
受限于贫乏的矿产资源和缺乏综合回收的观念,我国矿产资源选冶过程中产生了含有大量高浓度残余重金属和有机选冶药剂,给周边的生态环境带来极大的风险。因此,以广西南丹县某尾矿库周边土壤为研究对象,探究重金属元素的分布特征,基于土... 受限于贫乏的矿产资源和缺乏综合回收的观念,我国矿产资源选冶过程中产生了含有大量高浓度残余重金属和有机选冶药剂,给周边的生态环境带来极大的风险。因此,以广西南丹县某尾矿库周边土壤为研究对象,探究重金属元素的分布特征,基于土壤酶活性及微量热法分析该地区的土壤活性分布。研究发现,尾矿库周边的土壤重金属含量(如As、Cd、Sb等)存在不同程度的超标,As、Cd和Sb地累积指数呈现污染状态。虽然农业用地的微生物代谢活性相对较高,但其超标的重金属表明在评价土壤活性时不能忽视对重金属含量的调查,故需要谨慎对待土地的再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山污染 重金属 微生物代谢活性 微量热技术
下载PDF
玉米马铃薯秸秆混合腐解的非加性效应
5
作者 陈林康 赵平 +2 位作者 王顶 向蕊 龙光强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728-1738,共11页
有机残体混合分解对陆地生态系统物质循环至关重要,但关于农田生态系统中混合秸秆分解过程的研究仍较缺乏。该研究在玉米(Zea mays)单作、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单作和玉米马铃薯间作小区实验中,设置了为期6个月的玉米秸秆、马铃薯... 有机残体混合分解对陆地生态系统物质循环至关重要,但关于农田生态系统中混合秸秆分解过程的研究仍较缺乏。该研究在玉米(Zea mays)单作、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单作和玉米马铃薯间作小区实验中,设置了为期6个月的玉米秸秆、马铃薯秸秆和玉米马铃薯混合秸秆分解袋填埋实验,通过Biolog-Eco微平板法分析秸秆类型和分解环境对秸秆微生物碳代谢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马铃薯秸秆和玉米秸秆混合对分解过程产生了协同效应,混合秸秆的分解率和微生物代谢活性高于单一秸秆,增加了微生物对碳水化合物和羧酸类底物的利用。这种协同效应随时间延长而削弱。随机森林模型和结构方程模型分析表明,土壤中溶解性有机碳、硝态氮、铵态氮含量以及秸秆碳氮比是驱动秸秆分解的重要因素。总之,秸秆混合促进秸秆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秸秆 间作 微生物代谢活性 有机物腐解 非加性效应
原文传递
基于Biolog-ECO技术的淮南采煤沉陷区水体微生物代谢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柳炳俊 《安徽农学通报》 2018年第19期101-104,共4页
如何治理与利用高潜水位采煤沉陷区水资源,一直是困扰区域生态文明构建与经济协调发展的1个重要难题。该研究以我国东部典型采煤沉陷区——淮南矿区为例,通过Biolog-ECO平板技术分析3个不同区域9个沉陷水体微生物的碳代谢多样性特征。... 如何治理与利用高潜水位采煤沉陷区水资源,一直是困扰区域生态文明构建与经济协调发展的1个重要难题。该研究以我国东部典型采煤沉陷区——淮南矿区为例,通过Biolog-ECO平板技术分析3个不同区域9个沉陷水体微生物的碳代谢多样性特征。结果表明,3个区域水体中异养菌数量、微生物代谢活性和香浓多样性指数均为潘集区>八公山区>凤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潜水位 采煤沉陷区 Biolog-ECO平板 微生物代谢活性 多样性指数
下载PDF
石油污染长期胁迫下的土壤微生物代谢活性特征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胡淳 万真真 +1 位作者 刘海军 周葆华 《安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年第2期68-74,共7页
选取油田注水井和采油井周边的土壤作为分析对象,利用微量量热法和FDA酶分析法探索长期石油污染胁迫对土壤微生物能量代谢的影响,以期为石油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研究结果表明,长期石油污染胁迫不仅影响土壤系统的蓄... 选取油田注水井和采油井周边的土壤作为分析对象,利用微量量热法和FDA酶分析法探索长期石油污染胁迫对土壤微生物能量代谢的影响,以期为石油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研究结果表明,长期石油污染胁迫不仅影响土壤系统的蓄水能力,而且干扰了其中碳、氮和磷等营养元素的循环。与此同时,石油污染严重抑制了土壤微生物活性:FDA酶活性由正常土壤均值的56μg/g降低至高浓度污染均值的21μg/g;同时,土壤石油污染改变了土壤微生物典型的热功率曲线,其浓度又分别与微生物热功率参数P_(max)(r=-0.749,P<0.05),Q_(total)(r=-0.804,P<0.01)和k(r=-0.835,P<0.01)呈负相关关系,而与T呈正相关关系(r=0.794,P<0.05)。Pearson相关性和RDA冗余分析揭示了土壤含水率、速效磷和有效氮等环境因子与土壤微生物活性呈正相关性,该结论为石油污染土壤的微生物修复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石油污染 微生物活性 能量代谢
下载PDF
长期平衡施肥对潮土微生物活性和玉米养分吸收的影响 被引量:11
8
作者 王俊华 胡君利 +4 位作者 林先贵 戴珏 王军涛 崔向超 钦绳武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766-772,共7页
利用中国科学院封丘农业生态实验站农田生态系统养分平衡长期定位试验地,研究氮磷钾平衡施肥(NPK)与缺素施肥(NK、PK、NP)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酶活性、呼吸强度以及玉米养分吸收的影响。结果发现,与不施肥对照(CK)相比,NPK处理玉米根... 利用中国科学院封丘农业生态实验站农田生态系统养分平衡长期定位试验地,研究氮磷钾平衡施肥(NPK)与缺素施肥(NK、PK、NP)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酶活性、呼吸强度以及玉米养分吸收的影响。结果发现,与不施肥对照(CK)相比,NPK处理玉米根系与茎叶生物量、籽粒产量以及植株氮磷钾吸收量均大幅提高,NP处理次之,PK与NK处理则无显著影响;同一处理玉米茎叶与根系养分含量接近,而籽粒的全氮和全磷含量较高、全钾含量偏低;与NPK处理相比,缺施氮、磷或钾肥均直接导致玉米植株相应养分的明显亏缺或其他养分的过量富集,但在根系、茎叶和籽粒部位的累积情况存在一定差异。与CK相比,所有施加磷肥的处理(NPK、NP、PK)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磷)、脱氢酶、转化酶、脲酶与碱性磷酸酶活性以及土壤微生物代谢活性和土壤基础呼吸强度均显著升高(p<0.05),土壤微生物代谢熵则显著下降(p<0.05),而缺施磷肥的NK处理除显著提高脲酶活性外(p<0.05),对其他指标均无显著影响。结果表明,氮磷钾平衡施肥在促进土壤微生物繁育和保育微生物代谢活性以及促进作物生长和保证养分吸收等方面显得非常重要,而缺素施肥中以缺施磷肥的不利影响最为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微生物生物量 土壤酶活性 土壤基础呼吸强度 土壤微生物代谢活性 土壤微生物代谢熵
下载PDF
铅污染对青紫泥微生物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7
9
作者 李江遐 杨肖娥 陈声明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82-185,189,共5页
土壤微生物量碳、基础呼吸作用、土壤代谢商是表征土壤质量的重要指标,并且与土壤本身的理化性质有关.脱氢酶活性是土壤微生物种群及其活性的重要敏感性指标之一.通过室内培养,研究了不同铅添加水平(200~1 200 mg/kg)对青紫泥田微生物... 土壤微生物量碳、基础呼吸作用、土壤代谢商是表征土壤质量的重要指标,并且与土壤本身的理化性质有关.脱氢酶活性是土壤微生物种群及其活性的重要敏感性指标之一.通过室内培养,研究了不同铅添加水平(200~1 200 mg/kg)对青紫泥田微生物生物量碳及土壤基础呼吸作用、土壤代谢商、土壤脱氢酶的影响.研究表明:随培养时间延长,青紫泥田生物量碳呈下降趋势,基础呼吸作用随铅浓度升高而加强.土壤代谢商随培养时间延长变化趋势不同.外源铅胁迫下土壤脱氢酶活性随铅处理浓度升高明显受抑制.相关分析表明,土壤铅含量与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脱氢酶在不同培养时期相关性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铅污染 土壤微生物生物量 土壤基础呼吸作用 代谢商 脱氢酶
下载PDF
塔里木沙漠公路防护林土壤微生物活性分异特征 被引量:5
10
作者 靳正忠 雷加强 +1 位作者 李生宇 徐新文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2464-2470,共7页
利用Biolog法、熏蒸提取和比色滴定的方法,测定了土壤碳源代谢强度、生物量和酶活性,分析了塔里木沙漠公路防护林土壤微生物活性的分异特征.结果表明:随着防护林定植年限增加,土壤微生物代谢活性(AWCD)和多样性指数明显增加,但不同土层... 利用Biolog法、熏蒸提取和比色滴定的方法,测定了土壤碳源代谢强度、生物量和酶活性,分析了塔里木沙漠公路防护林土壤微生物活性的分异特征.结果表明:随着防护林定植年限增加,土壤微生物代谢活性(AWCD)和多样性指数明显增加,但不同土层间无明显差异;不同年限林地间过氧化氢酶差异极显著,纤维素酶和蔗糖酶差异显著;随着防护林定植年限增加,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增大,不同年限林地间微生物生物量碳和氮的差异极显著和显著,而微生物生物量磷无显著差异;土壤微生物的AWCD值与速效养分显著正相关,但与容重和水分的相关性不大.在现有的管理制度和气候条件下,随定植年限增加,塔里木沙漠公路防护林土壤代谢活性逐渐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沙漠公路防护林 土壤微生物 土壤微生物代谢活性 微生物量 酶活性
原文传递
分层型水源水库沉积物需氧量特性 被引量:4
11
作者 苏露 黄廷林 +5 位作者 李楠 张海涵 文刚 李扬 陈家炜 王晓江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159-1166,共8页
为探明分层型水源水库沉积物需氧量(SOD)特性及其影响因素,选取西安金盆水库主库区上覆水体流速较低的库心区及流速较高的入库口两处沉积物进行对比实验,估算水体不同扰动条件下沉积物需氧量,利用Biolog-Eco平板和三维荧光光谱(EMMs)技... 为探明分层型水源水库沉积物需氧量(SOD)特性及其影响因素,选取西安金盆水库主库区上覆水体流速较低的库心区及流速较高的入库口两处沉积物进行对比实验,估算水体不同扰动条件下沉积物需氧量,利用Biolog-Eco平板和三维荧光光谱(EMMs)技术从底栖微生物群落代谢活性和沉积物有机质两方面对取样点沉积物需氧量的差异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静止条件下,入库与库心沉积物在较高溶解氧时(约5 mg·L-1)的沉积物面积需氧量SOD5area分别为0.13 g·(m2·d)-1和0.36g·(m2·d)-1,库心约为入库的2.69倍.动态条件下,沉积物-水界面上覆水扰动增加使沉积物需氧量增加,沉积物耗氧动力学由一阶动力学方程逐渐向零阶动力学方程转变.入库与库心沉积物有机质含量分别为44.43 mg·g-1和45.12 mg·g-1,库心沉积物的可溶解性有机质(DOM)的总荧光强度约为入库的1.5倍.有机质含量更高的库心沉积物细菌群落代谢活性(以AWCD表征)更强,表明高含量有机质和较强细菌代谢活性是引起库心沉积物需氧量大的主要因素.将深层水库水体耗氧过程的研究结果与现有充氧曝气技术进行结合,可为提高曝气器充氧效率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盆水库 沉积物需氧量 有机质 沉积物细菌代谢活性 Biolog-Eco 三维荧光光谱
原文传递
玉米秸秆覆盖还田量对黑土微生物碳代谢活性与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4
12
作者 刘宇奇 朱雪峰 +4 位作者 鲍雪莲 郑甜甜 何红波 梁超 解宏图 《土壤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07-415,共9页
【目的】针对东北黑土区长期集约化耕作导致的土壤退化问题,开展不同秸秆覆盖还田量对土壤微生物碳代谢特征的影响及其驱动因素的研究。【方法】采用MicroResp^(TM)方法结合土壤碳氮含量等理化性质,测定土壤微生物碳代谢能力及其影响因... 【目的】针对东北黑土区长期集约化耕作导致的土壤退化问题,开展不同秸秆覆盖还田量对土壤微生物碳代谢特征的影响及其驱动因素的研究。【方法】采用MicroResp^(TM)方法结合土壤碳氮含量等理化性质,测定土壤微生物碳代谢能力及其影响因素,使用Past v2.16、Canoco 5.0等软件对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结构差异以及土壤理化性质和微生物群落碳代谢特征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秸秆连续覆盖还田14年后,土壤微生物对羧酸类与氨基酸类碳源的代谢活性显著降低,但对外源碳底物的代谢多样性显著增强。67%和100%秸秆还田显著改变了土壤微生物群落碳源代谢结构,100%秸秆还田下微生物对芳香酸类碳源的相对代谢活性提高。土壤微生物对碳源的代谢活性主要与土壤碳氮含量显著相关,土壤可溶性碳与碱解氮含量分别是影响土壤微生物碳源代谢多样性和结构的主要理化因子。【结论】长期秸秆还田可以通过降低土壤微生物对易利用碳源的代谢需求、提高对碳源的代谢多样性而改善免耕土壤微生物碳代谢功能。本研究可为优化东北黑土区保护性耕作管理模式、促进该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微生物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秸秆还田 MicroResp^(TM) 微生物碳源代谢活性 微生物碳源代谢多样性 保护性耕作
原文传递
Microbial community structure and functional metabolic diversity are associated with organic carbon availability in an agricultural soil 被引量:5
13
作者 LI Juan LI Yan-ting +3 位作者 YANG Xiang-dong ZHANG Jian-jun LIN Zhi-an ZHAO Bing-qiang 《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 SCIE CAS CSCD 2015年第12期2500-2511,共12页
Exploration of soil environmental characteristics governing soil microbial community structure and activity may improve our understanding of biogeochemical processes and soil quality. The impact of soil environmental ... Exploration of soil environmental characteristics governing soil microbial community structure and activity may improve our understanding of biogeochemical processes and soil quality. The impact of soil environmental characteristics especially organic carbon availability after 15-yr different organic and inorganic fertilizer inputs on soil bacterial community structure and functional metabolic diversity of soil microbial communities were evaluated in a 15-yr fertilizer experiment in Changping County, Beijing, China. The experiment was a wheat-maize rotation system which was established in 1991 including four different fertilizer treatments. These treatments included: a non-amended control(CK), a commonly used application rate of inorganic fertilizer treatment(NPK); a commonly used application rate of inorganic fertilizer with swine manure incorporated treatment(NPKM), and a commonly used application rate of inorganic fertilizer with maize straw incorporated treatment(NPKS). Denaturing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DGGE) of the 16 S r RNA gene was used to determine the bacterial community structure and single carbon source utilization profiles were determined to characterize the microbial community functional metabolic diversity of different fertilizer treatments using Biolog Eco plates.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long-term fertilized treatment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soil bacterial community structure compared to CK. The use of inorganic fertilizer with organic amendments incorporated for long term(NPKM, NPKS) significantly promoted soil bacterial structure than the application of inorganic fertilizer only(NPK), and NPKM treatment was the most important driver for increases in the soil microbial community richness(S) and structural diversity(H). Overall utilization of carbon sources by soil microbial communities(average well color development, AWCD) and microbial substrate utilization diversity and evenness indices(H' and E) indicated that long-term inorganic ferti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ong-term fertilization regimes organic amendment soil microbial community structure microbial functional metabolic activity carbon substrate utilization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