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货币政策效应的微观基础研究——我国居民消费储蓄行为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97
1
作者 陈学彬 杨凌 方松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42-54,共13页
本文对居民消费储蓄行为在理论回顾的基础上进行实证分析,以期揭示影响现阶段我国居民消费储蓄行为的基本要素及其影响机制。分析发现我国现阶段决定居民消费储蓄的最主要因素仍然是居民收入,但必要生活水平对消费行为有重要影响;对利... 本文对居民消费储蓄行为在理论回顾的基础上进行实证分析,以期揭示影响现阶段我国居民消费储蓄行为的基本要素及其影响机制。分析发现我国现阶段决定居民消费储蓄的最主要因素仍然是居民收入,但必要生活水平对消费行为有重要影响;对利率敏感度较差的工薪收入在居民收入中比重甚高,而对利率敏感度较高的金融资产收入比重甚低;决定居民消费储蓄的收入主要为持久性收入而非暂时性收入;居民收入的不确定性上升和风险意识的增强,导致预防性储蓄增加。这些因素综合作用导致我国居民消费储蓄对利率的敏感度较低,货币政策效应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货币政策 微观基础 居民消费储蓄行为 实证分析
下载PDF
社会科学中的因果机制:微观基础和过程追踪 被引量:30
2
作者 张长东 《公共管理评论》 CSSCI 2018年第1期10-21,共12页
社会科学研究越来越强调寻找因果机制。本文结合具体的研究阐释两种主要的因果机制:微观基础和过程追踪。微观基础主要是通过降低分析层次,并强调行动者的重要性,试图为宏观现象提供微观基础,从而连接结构和行动者。过程追踪则强调时间... 社会科学研究越来越强调寻找因果机制。本文结合具体的研究阐释两种主要的因果机制:微观基础和过程追踪。微观基础主要是通过降低分析层次,并强调行动者的重要性,试图为宏观现象提供微观基础,从而连接结构和行动者。过程追踪则强调时间的重要性,强调因果链和偶然性,也能将行动者纳入,并能强调因果关系的双向性。最后文章讨论了因果机制存在的困难和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因果机制 微观基础 过程追踪 因果链
下载PDF
乡村治理转型的微观基础与制度创新——以成都市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为个案的研究 被引量:17
3
作者 郭金云 《中国行政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65-69,155,共6页
产权作为协调各方利益关系的边界,完整的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构建了农村多元治理主体的行动逻辑,也为乡村治理转型奠定了坚实的微观基础。成都市新一轮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以"还权赋能"为核心,以确权颁证、建立城乡一体的产权... 产权作为协调各方利益关系的边界,完整的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构建了农村多元治理主体的行动逻辑,也为乡村治理转型奠定了坚实的微观基础。成都市新一轮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以"还权赋能"为核心,以确权颁证、建立城乡一体的产权交易体系、设立耕地保护基金、创新农村新型治理机制等为主要内容,让农民、农村回归经济自由与行为自由,真正实现权利的平等和机会的公平,进而推动政府职能转变、带动农村市场主体和自治组织协同治理,实现了广大农民在发展权、政治权、民主权等多方面的综合效益。论文以此为个案,旨在把握农村土地产权发展与乡村治理之间的内在逻辑,探索推动乡村治理转型的制度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土地产权制度 乡村治理 微观基础 制度创新 成都市
原文传递
制度逻辑视角下基层政策执行“偏差”的形成机制——基于产业扶贫政策执行悬浮的分析 被引量:14
4
作者 杨宇 陈丽君 周金衢 《公共管理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9-52,167,共15页
为什么有些政策会在基层执行过程中出现偏差走样?本研究通过对G省两个贫困村庄产业扶贫政策执行过程的全面追踪,以一类特殊的政策执行偏差现象(执行悬浮)为例,从制度逻辑视角分析了其形成机制。研究发现:制度压力与行动情境张力下的多... 为什么有些政策会在基层执行过程中出现偏差走样?本研究通过对G省两个贫困村庄产业扶贫政策执行过程的全面追踪,以一类特殊的政策执行偏差现象(执行悬浮)为例,从制度逻辑视角分析了其形成机制。研究发现:制度压力与行动情境张力下的多重制度逻辑冲突是执行悬浮的制度基础,关键行动者的认知图式及其预期是执行悬浮的微观基础,制度与行动者的不断互动则导致悬浮的制度化。本研究将制度、情境与行动者纳入统一分析框架,在一定程度上打开了制度结构与基层行为之间的黑箱,增进了对产业扶贫政策执行悬浮成因及农业现代化转型困境的理解,深化了对基层政策执行偏差形成机制的认识,推进了制度逻辑视角的微观基础研究。研究提示,应超越单纯的执行“偏差”研究,重点关注制度、情境与行动者随时间演变而不断互动的过程,这须进一步挖掘制度逻辑影响基层行为的微观心理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层政策执行偏差 制度逻辑 微观基础 产业扶贫 执行悬浮
原文传递
产业结构演变与三次产业发展的关联度 被引量:13
5
作者 陈和 隋广军 《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6-42,共7页
伴随世界经济步入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本重要性日益彰显。我国工业化已处于中期的后半阶段,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是我国产业升级的必然选择。在第三产业中,人力资本密集型产业凭借其产业特性将肩负保障社会经济持续发展、提供高层次就业的... 伴随世界经济步入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本重要性日益彰显。我国工业化已处于中期的后半阶段,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是我国产业升级的必然选择。在第三产业中,人力资本密集型产业凭借其产业特性将肩负保障社会经济持续发展、提供高层次就业的重大责任。人力资本密集型产业是第三产业的发展核心,同时也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源泉。人力资本密集型企业是人力资本密集型产业的主要企业形态。由于其企业特性不同于传统的物质资本密集型企业,人力资本密集型产业兴起后将出现一些新的企业治理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升级 微观基础人力资本密集型企业
下载PDF
把企业找回来:理解产业政策的微观基础 被引量:8
6
作者 郭年顺 《公共行政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72-88,212,213,共19页
基于政府-市场分析框架的产业政策研究面临"没有政府不行,有了政府也不行"的逻辑困境。上述困境本质上源于学术界对企业性质及其经济活动认识的严重不足。这导致政府-市场分析框架在分析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问题上存在巨大局... 基于政府-市场分析框架的产业政策研究面临"没有政府不行,有了政府也不行"的逻辑困境。上述困境本质上源于学术界对企业性质及其经济活动认识的严重不足。这导致政府-市场分析框架在分析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问题上存在巨大局限性。产业政策不是用来优化资源配置以实现市场均衡的,其根本目的是支持本土竞争性企业进入一国原来不存在的行业。所以,企业是产业政策的微观基础,企业的性质、行为和活动决定了政策激励的方式和效果。只有打开企业"黑箱",理解真实世界中企业的活动内容,尤其是后发展语境下技术学习和产品开发的本质和过程,才有可能更加有效地制定、实施和评估产业政策。否则,仅仅从理论和逻辑层面讨论"市场失灵""政府失灵""政府-市场边界"或"政府-市场互动"等问题无助于指导现实中的产业赶超和技术突破。所以,呼吁在产业政策研究领域把企业找回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政策 企业 微观基础 技术学习 产品开发
下载PDF
关于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问题 被引量:7
7
作者 王志伟 《当代财经》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0-25,共6页
当前,西方经济学界的各派经济学家大都已经将微观问题的研究作为宏观经济学研究的基础和重点,甚至还有完全以微观分析方法来分析宏观经济问题的现象。关于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有三种观点,西方国家流行的主要是以微观分析代替宏观分析... 当前,西方经济学界的各派经济学家大都已经将微观问题的研究作为宏观经济学研究的基础和重点,甚至还有完全以微观分析方法来分析宏观经济问题的现象。关于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有三种观点,西方国家流行的主要是以微观分析代替宏观分析的观点,而且其价值论的观点和方法存在着矛盾和倒退。但这些做法也引发了一些新的问题,如对经济人理性的假定、将微观个量直接加总为宏观总量、关于完全竞争的假定等都存在明显问题。总之,对于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问题,我们必须作进一步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微观基础 个量 总量
原文传递
论当代国际政治经济学理论研究的局限性、逻辑起点与微观基础 被引量:6
8
作者 保建云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74-80,共7页
本文在文献比较与综合的基础上分析了当代国际政治经济学理论研究存在的问题。当代国际政治经济学理论研究缺乏严密的假设前提与逻辑起点,理论解释也缺乏坚实的微观基础。建立在可认识、可评价与可选择行动集合基础上的国际行为主体行... 本文在文献比较与综合的基础上分析了当代国际政治经济学理论研究存在的问题。当代国际政治经济学理论研究缺乏严密的假设前提与逻辑起点,理论解释也缺乏坚实的微观基础。建立在可认识、可评价与可选择行动集合基础上的国际行为主体行为目标与方式的设定,是当代国际政治经济学理论研究的逻辑起点,也是理论建构的微观基础。国际行为主体间相互依赖的方式与机制、国际活动外部性内部化方式与机制、国际公共治理等问题共同构成了当代国际政治经济学理论研究的主要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政治经济学 理论局限性 逻辑起点 微观基础
下载PDF
西方宏观经济学微观基础研究综述 被引量:4
9
作者 汤为本 杨艳红 胡贤鑫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3-9,共7页
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研究,是近30年来西方经济理论界的一个热门研究领域。本文回顾了西方宏观经济学微观基础研究的历史背景,考察了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和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两大学派围绕微观基础研究而展开的争论,并评述了目前西方宏观... 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研究,是近30年来西方经济理论界的一个热门研究领域。本文回顾了西方宏观经济学微观基础研究的历史背景,考察了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和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两大学派围绕微观基础研究而展开的争论,并评述了目前西方宏观经济学超越微观基础研究的最新发展动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观基础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 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 后瓦尔拉斯宏观经济学
下载PDF
数字金融与区域创新差距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尹君 曹允春 李彦龙 《统计与信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69-81,共13页
数字金融作用于区域创新发展路径,对推动区域创新均衡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结合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省市级宏观数据和上市公司等多维度数据,基于泰尔指数、基尼系数和阿特金森指数测度了区域创新发展差异,多方位考察数字金融... 数字金融作用于区域创新发展路径,对推动区域创新均衡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结合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省市级宏观数据和上市公司等多维度数据,基于泰尔指数、基尼系数和阿特金森指数测度了区域创新发展差异,多方位考察数字金融指数及数字覆盖范围、使用程度、支持服务力度与区域创新差距之间的关系,并探索数字金融影响区域创新差距的传导机制和微观基础。研究发现,数字金融的发展有利于缩小省内各地级市间的创新差距,并且数字金融的普惠效应在东部地区和省份内部创新差异较小的地区更强。进一步的传导机制分析表明,数字金融能够促进传统金融与信息基础设施的有效结合,提高信息基础设施对区域创新差距的边际影响。但值得注意的是,数字金融并不能显著推动省份之间创新的均衡化发展。微观分析结果表明,数字金融能够缩小企业间创新差距,但是不利于东部和中西部地区之间创新的均衡化发展。因此要进一步深化数字金融发展,实施差异化的发展策略,为区域创新的平衡发展提供强劲动力。研究结论不仅能够为推动区域技术创新、缩小地区创新差距提供理论基础,还可以为区域协调发展提供一定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金融 创新差距 异质性 传导机制 微观基础
下载PDF
基于外贸视角的人民币国际化微观基础分析 被引量:4
11
作者 姚小义 谭劼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7-11,共5页
企业在对外贸易中选择计价货币的行为是由计价货币发行国的经济实力、贸易规模、贸易结构以及汇率稳定性等基础因素决定的。实证分析表明,目前人民币国际化主要由宏观经济基础支撑,基于外贸的微观基础稍显薄弱但已具备一定力度。在外贸... 企业在对外贸易中选择计价货币的行为是由计价货币发行国的经济实力、贸易规模、贸易结构以及汇率稳定性等基础因素决定的。实证分析表明,目前人民币国际化主要由宏观经济基础支撑,基于外贸的微观基础稍显薄弱但已具备一定力度。在外贸微观基础的三个要素中,规模要素对人民币国际化的支撑力度最强,结构要素作用的发挥有一定滞后性但具有较大影响潜力,风险要素的力度最为薄弱。因此,应进一步强化人民币国际化的外贸微观基础,特别是可以通过优化外贸结构并加强汇率风险管理来实现这一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币国际化 对外贸易 微观基础
下载PDF
企业资产及其微观基础 被引量:3
12
作者 吕景波 覃家琦 《兰州商学院学报》 2003年第4期9-16,共8页
会计理论、管理理论、经济理论对资源、资产及企业资源、企业资产均有所论述,但三者之间却又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本文的研究表明:当贯彻经济学的微观基础分析方法时,经济理论中的资产和资源、会计理论中的企业资产、管理理论中的企业资... 会计理论、管理理论、经济理论对资源、资产及企业资源、企业资产均有所论述,但三者之间却又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本文的研究表明:当贯彻经济学的微观基础分析方法时,经济理论中的资产和资源、会计理论中的企业资产、管理理论中的企业资源将取得逻辑上和形式上的统一,企业资源与企业资产在理论上是同义反复;但考虑微观基础的企业资产的外延和内涵将不同于传统会计理论中的企业资产;本文结尾还提出了加进微观基础的企业资产概念在理论和实践上的重要意义以及本文有待发展的地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人资产禀赋 企业资产 微观基础
下载PDF
宏观经济学的发展主线及其在中国的应用问题 被引量:3
13
作者 马广奇 张雪奇 《兰州商学院学报》 2006年第2期23-27,共5页
宏观经济学作为现代经济学理论的主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理论上的争论而不断演进和深化。本文对宏观经济学理论的发展主线、微观基础等进行了梳理和综述,分析了宏观经济学在中国的应用问题。
关键词 宏观经济学 微观基础 应用
下载PDF
构建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论新凯恩斯主义学派对凯恩斯经济学的完善和发展 被引量:2
14
作者 刘家贵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8-41,共4页
传统凯恩斯经济学的一个致命软肋是缺乏微观基础,忽视供给分析,违背了经济人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假设。"卢卡斯批评"抓住这一缺陷,构成了对传统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理论挑战。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家通过分析微观经济主体在产品、... 传统凯恩斯经济学的一个致命软肋是缺乏微观基础,忽视供给分析,违背了经济人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假设。"卢卡斯批评"抓住这一缺陷,构成了对传统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理论挑战。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家通过分析微观经济主体在产品、劳动、资本三大市场上的理性选择和追求最大化行为,深刻论证了导致宏观经济失衡的供给因素,揭示了微观主体行为同宏观经济失衡的内在联系,为凯恩斯宏观经济学构建了坚实的微观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凯恩斯主义 微观基础 价格粘性 工资粘性 利率粘性
下载PDF
通货膨胀目标制理论的微观基础概述 被引量:1
15
作者 高士成 《国际金融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7-23,共7页
本文在对通货膨胀目标制理论及其建模方法进行研究的基础上,对西方理论界关于通货膨胀目标制理论的微观基础进行了数理推导,建立了一个具有微观基础的、统一的分析框架。与此同时,本文通过对该分析框架简化模型的求解,进一步简要说明了... 本文在对通货膨胀目标制理论及其建模方法进行研究的基础上,对西方理论界关于通货膨胀目标制理论的微观基础进行了数理推导,建立了一个具有微观基础的、统一的分析框架。与此同时,本文通过对该分析框架简化模型的求解,进一步简要说明了通货膨胀目标制的基本含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货膨胀目标制 微观基础 货币政策规则
原文传递
数字经济的微观基础:以感觉的秩序与企业家精神为理论视角 被引量:1
16
作者 朱海就 王东亮 《外国经济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52-63,共12页
本文以哈耶克的“感觉的秩序”和奥地利学派经济学的“企业家精神”作为理论视角,说明数据的来源、生成、价值等问题,试图重新确立数字经济研究的微观基础。其中,感觉的秩序包括联结和分类这两个原理,它构成了数字经济研究的心理学基础... 本文以哈耶克的“感觉的秩序”和奥地利学派经济学的“企业家精神”作为理论视角,说明数据的来源、生成、价值等问题,试图重新确立数字经济研究的微观基础。其中,感觉的秩序包括联结和分类这两个原理,它构成了数字经济研究的心理学基础;企业家精神则是指人的心智对逻辑的运用,其特点是米塞斯强调的“二元论”。数据的价值问题是数字经济的核心,但是企业家需要借助市场价格才能对数据的价值做出判断,因此“价格”与“二元论”共同构成了数字经济的经济学基础,而体现企业家精神的判断又是在企业家的感觉秩序中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微观基础 感觉的秩序 企业家精神 价格 价值 二元论
原文传递
超越反转的第二意象——国家间战争、个体社会流动和福利国家的军事起源 被引量:2
17
作者 蒙克 《世界经济与政治》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92-121,159,共31页
"三个意象"提出近60年来,国际—国家—个体三个层次如何互动的研究一直缺乏微观基础。经典文献运用"战争打造国家"的理论,认为战争通过加强国家能力为福利国家推行再分配政策奠定基础。作者挑战了这一观点,提出一... "三个意象"提出近60年来,国际—国家—个体三个层次如何互动的研究一直缺乏微观基础。经典文献运用"战争打造国家"的理论,认为战争通过加强国家能力为福利国家推行再分配政策奠定基础。作者挑战了这一观点,提出一个拥有微观基础的战争补偿理论,并通过定量分析1800—2010年间19个西方主要国家累进所得税税率与其在该时期所有重大国际战争中动员和死亡规模之间的关系,论证军事动员由于能够提高个体的社会流动,反而会降低社会的整体再分配需求。只有战争造成的伤亡才会迫使国家提高税率,用收入再分配补偿战时的牺牲。该研究通过揭示军人个体层面的主观社会流动预期和再分配偏好,为国家间战争(国际因素)对福利国家(国内政治)的影响提供了微观基础,为我们理解国际体系、国内政治以及个体偏好三者间的互动如何形塑重大政治变迁提供了示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个意象 微观基础 国家间战争 福利国家 社会流动
原文传递
保险业就业效应的微观基础和传导机制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王稳 李雪 《保险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3-15,共13页
习近平主席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就业是最大的民生,是一国经济发展的根本目标。保险如何从微观企业层面促进就业水平的提高,是经济学理论研究的重大谜题之一。本文尝试从风险管理、信用担保和资金融通等渠道,对保险业就业效应的微观基础... 习近平主席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就业是最大的民生,是一国经济发展的根本目标。保险如何从微观企业层面促进就业水平的提高,是经济学理论研究的重大谜题之一。本文尝试从风险管理、信用担保和资金融通等渠道,对保险业就业效应的微观基础和作用机理进行理论解释;并基于劳动力市场上的搜寻匹配模型,运用2012~2016年我国548家A股非ST企业的微观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显示,企业保险费用每增加1%,将间接带动企业就业水平提高0.459%。分所有制性质看,相对于国有企业,保险对民营企业的就业拉动效应更显著。从保险业就业效应的内在传导机制看,保险可以通过提高企业的融资能力,扩大生产规模进而带动就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险业就业效应 微观基础 传导机制 企业融资能力
原文传递
后凯恩斯学派微观基础研究的新进展 被引量:2
19
作者 张凤林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62-72,共11页
尽管在后凯恩斯学派内部仍存有诸多分歧,但后凯恩斯学派近年来实已形成了一个比较明确的微观分析框架。这就是以个人分析和阶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考察在非遍历、不确定的社会经济环境和不完全竞争的市场条件下,个人或集团追求自身利益... 尽管在后凯恩斯学派内部仍存有诸多分歧,但后凯恩斯学派近年来实已形成了一个比较明确的微观分析框架。这就是以个人分析和阶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考察在非遍历、不确定的社会经济环境和不完全竞争的市场条件下,个人或集团追求自身利益最优化的行为对总需求与就业状况的影响,从而强调宏观经济失衡的市场失灵病根。研究表明,这一分析框架既不同于凯恩斯主流经济学、新凯恩斯经济学,也不同于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甚至与新奥地利经济学也存在重要差异。后凯恩斯学派的研究成果,对提升中国经济学的研究水平和促进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均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凯恩斯经济学 后凯恩斯经济学 非主流经济学 微观基础
原文传递
建立人力资本产权制度 促进收入公平分配
20
作者 傅玲 刘桂斌 《中国流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71-73,共3页
本文认为,实现收入公平分配、缩小居民收入差距、建立和谐社会是近年来我国政府追求的目标。收入由分配制度决定,而分配制度由产权制度决定,人力资本产权缺失是导致初次分配不公、居民劳动收入和要素收入偏低以及收入两极分化的根本原... 本文认为,实现收入公平分配、缩小居民收入差距、建立和谐社会是近年来我国政府追求的目标。收入由分配制度决定,而分配制度由产权制度决定,人力资本产权缺失是导致初次分配不公、居民劳动收入和要素收入偏低以及收入两极分化的根本原因。文章提出,为实现收入公平分配,必须从企业现有产权制度入手,建立公平、公正的人力资本产权制度和分配制度。人力资本产权的建立能实现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的真正结合,充分提高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激发劳动者的创新潜能,彻底解放生产力;能实现劳动者的主人翁地位,发挥劳动者的自治能力和监督能力,从根本上解决国有企业产权主体缺位、监督不力、效益低下等问题;能提高劳动者的劳动收入和要素收入,增加中等收入阶层比例,缩小社会贫富差距,缓解社会矛盾,有利于建立公平、有效率、和谐的社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平分配 微观基础 人力资本产权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