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1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韧性、高流动性金属质感免喷涂PC材料的改性 被引量:1
1
作者 蒋晓峰 秦强强 +4 位作者 何洋 辛忠 李赵波 周霆 王超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52-57,共6页
以聚碳酸酯(PC)为基体材料,对影响金属质感免喷涂PC材料的韧性和流动性的因素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研究结果发现不同的增韧剂体系对PC材料的力学性能、熔体流动速率和热变形温度的影响较大,其中添加12%乙烯-丙烯酸乙酯-马来酸酐在缺口冲... 以聚碳酸酯(PC)为基体材料,对影响金属质感免喷涂PC材料的韧性和流动性的因素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研究结果发现不同的增韧剂体系对PC材料的力学性能、熔体流动速率和热变形温度的影响较大,其中添加12%乙烯-丙烯酸乙酯-马来酸酐在缺口冲击强度、熔体流动速率方面综合表现最佳。硅-丙烯酸酯类增韧剂、乙烯-丙烯酸乙酯-马来酸酐和乙烯-丙烯酸丁酯之间具有协同效果,复配后可以进一步提高冲击强度。此外,PC基材的选择也会对流动性有明显的影响。添加高流动性的PC能够有效地提高PC材料的流动性能,从而提升整个材料体系的加工和成型性。通过对PC材料的配方体系的优化,可以得到具有高韧性(30.7 kJ/m_(2))、高流动性(25.2 g/10min)的金属质感免喷涂PC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碳酸酯 金属质感 免喷涂 高韧性 高流动性
下载PDF
PCBN刀具的发展性能及应用 被引量:21
2
作者 刘献礼 肖露 +1 位作者 严复钢 任红丽 《现代制造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37-39,共3页
从材料性能角度介绍PCBN刀具的特点及应用领域 。
关键词 PCBN刀具 超硬刀具 金属软化效应 多媒体数据库 聚晶立方氮化硼
下载PDF
重金属(Zn、Pb、Cu、Cd)对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胚胎及幼体的毒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王远隆 杨晓岩 《烟台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版)》 CAS 1990年第1期43-49,共7页
本文研究了重金属Zn、Pb、Cu、Cd对栉孔扇贝胚胎及幼体的急性和慢性毒性效应,得出四种重金属离子对胚胎的48hEC_(50)值分别为127、303、17、290PPb;对直线铰合幼体的48hLC_(50)值分别为733、1023、45、302PPb;对幼体(直线铰合幼体至眼... 本文研究了重金属Zn、Pb、Cu、Cd对栉孔扇贝胚胎及幼体的急性和慢性毒性效应,得出四种重金属离子对胚胎的48hEC_(50)值分别为127、303、17、290PPb;对直线铰合幼体的48hLC_(50)值分别为733、1023、45、302PPb;对幼体(直线铰合幼体至眼点幼体)的慢性毒性阈浓度Lim_(cb)值分别为40、50、3、10PPb.以上各值不包括自然海水中有关重金属离子的浓度(PPb)Zn<13.3,Pb<3.8,Cu<3.1及cd<0.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 毒性效应 栉孔扇贝 水质
下载PDF
基于HPPK靶标酶的分子对接研究——金属离子Mg^(2+)的影响 被引量:5
4
作者 赵文娜 邹建卫 +2 位作者 蒋勇军 马国正 俞庆森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34-438,共5页
6-羟甲基-7,8-二氢喋呤磷酸化酶(HPPK)催化细菌进行叶酸合成反应中的第一步,即焦磷酰从三磷酸酰酐(ATP)转移到6-羟甲基-7,8-二氢喋呤(HP),被认为是基于结构虚拟筛选新型抗生素的理想靶标.本工作分别以HPPK和含有金属离子Mg2+的HPPK为受... 6-羟甲基-7,8-二氢喋呤磷酸化酶(HPPK)催化细菌进行叶酸合成反应中的第一步,即焦磷酰从三磷酸酰酐(ATP)转移到6-羟甲基-7,8-二氢喋呤(HP),被认为是基于结构虚拟筛选新型抗生素的理想靶标.本工作分别以HPPK和含有金属离子Mg2+的HPPK为受体,以底物类似物为配体进行了对接,发现活性口袋大小、金属镁离子对对接结果有较大的影响.特别是金属镁离子的加入不仅可大大提高对接结果的可信度,同时可增加虚拟筛选的命中率.这一结果将为设计新的HPPK抑制剂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筛选 MG^2+ 影响 叶酸 受体 新型抗生素 配体 羟甲基 合成反应 磷酸
下载PDF
氧化镁辐射接枝甲基丙烯酸甲酯的后效应和金属离子效应的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蒋波 黄光琳 《辐射研究与辐射工艺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92-95,共4页
用共辐照电子束辐射接枝方法,研究了轻质氧化镁接枝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体系的辐照后效应和金属离子效应。通过对接校率、平均分子量的研究结果表明,后效应是接枝链上长寿命的自由基或离子在脱离辐照场后继续聚合的结果。CU2... 用共辐照电子束辐射接枝方法,研究了轻质氧化镁接枝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体系的辐照后效应和金属离子效应。通过对接校率、平均分子量的研究结果表明,后效应是接枝链上长寿命的自由基或离子在脱离辐照场后继续聚合的结果。CU2+在非水体系户对均聚物具有较好的阻聚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辐射接枝 后效应 金属离子效应 MMA
下载PDF
金属有机框架材料玻璃化转变温度的节点金属混合效应
6
作者 杜子娟 葛璇 +4 位作者 乔昂 师彩娟 杜涛 岳远征 陶海征 《硅酸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3673-3684,共12页
作为金属有机框架玻璃的子集,沸石咪唑酯骨架(ZIF)玻璃结构上由配位键所主导,具有高玻璃形成能力等一系列独特的性能。金属离子的替代会显著影响该类材料的功能,使玻璃化转变温度(T_(g))等性质随替代金属节点离子浓度的线性改变呈现出... 作为金属有机框架玻璃的子集,沸石咪唑酯骨架(ZIF)玻璃结构上由配位键所主导,具有高玻璃形成能力等一系列独特的性能。金属离子的替代会显著影响该类材料的功能,使玻璃化转变温度(T_(g))等性质随替代金属节点离子浓度的线性改变呈现出非线性的变化规律,即混合金属节点效应。通过对比Zn_(1–x)Co_(x)(C_(3)H_(3)N_(2))2(Zn_(1–x)Co_(x)-ZIF-4)高密度非晶相(HDA)和Zn_(1–x)Co_(x)(C_(3)H_(3)N_(2))1.75(C_(7)H_(5)N_(2))0.25(Zn_(1–x)Co_(x)-ZIF-62)熔融淬冷玻璃(MQG)的Tg,发现拥有混合配体的Zn_(1–x)Co_(x)-ZIF-62 MQG的Tg均高于拥有单一配体的Zn_(1–x)Co_(x)-ZIF-4 HDA的T_(g)。通过混合金属节点效应强度[(ΔT_(g))_(max)]的对比,发现与单配体Zn_(1–x)Co_(x)-ZIF-4玻璃相比,混合配体Zn_(1–x)Co_(x)-ZIF-62玻璃中(ΔT_(g))_(max)更高。基于拓扑束缚理论和化学键特性,同时结合全散射实验对分布函数和配位四面体结构参数计算,本工作解析了Zn_(1–x)Co_(x)-ZIF-4和Zn_(1–x)Co_(x)-ZIF-62玻璃化转变温度和混合金属节点效应强度出现差异的结构和化学起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沸石咪唑酯骨架玻璃 配位四面体 混合金属节点效应 玻璃化转变温度 配体
原文传递
电子束点焊熔池的液态金属冲刷效应作用规律 被引量:4
7
作者 房玉超 杨子酉 何景山 《焊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37-142,I0007,共7页
为了更深入地探究电子束焊接过程中的机理问题,基于对电子束点焊熔池中液态金属冲刷效应的理论分析,利用边界层理论对该效应进行数学建模.使用有限体积法数值软件Fluent,对20mm厚的2219铝合金电子束点焊熔池的温度场和流场进行三维瞬态... 为了更深入地探究电子束焊接过程中的机理问题,基于对电子束点焊熔池中液态金属冲刷效应的理论分析,利用边界层理论对该效应进行数学建模.使用有限体积法数值软件Fluent,对20mm厚的2219铝合金电子束点焊熔池的温度场和流场进行三维瞬态数值模拟,研究了液态金属冲刷效应对熔池的作用规律.模拟结果表明,液态金属冲刷效应会对熔池温度场、匙孔稳定性、熔池流场和固液界面形状与位置四个方面产生影响.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良好,验证了数学模型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束点焊 液态金属冲刷效应 熔池行为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废电池浸出液对海洋生物的影响评价 被引量:4
8
作者 沈盎绿 马胜伟 沈新强 《上海环境科学》 CAS CSCD 2007年第4期170-174,共5页
为了解废电池浸出液对水生生物的影响,采用半静态生物效应实验,研究了废电池浸出液对鱼类、虾类以及贝类等海洋生物的影响。结果表明:以废电池浸出液中Cu为指标,黑鲷的24、48、72、96h LC50分别为35.548、29.742、29.185、29.18... 为了解废电池浸出液对水生生物的影响,采用半静态生物效应实验,研究了废电池浸出液对鱼类、虾类以及贝类等海洋生物的影响。结果表明:以废电池浸出液中Cu为指标,黑鲷的24、48、72、96h LC50分别为35.548、29.742、29.185、29.185μg/L;脊尾白虾的24、48,72、96h LC50分别为79.070、33.399、30.205.27.418μg/L;缢蛏的24、48、72、96hLC50分别为367.347、173.378、63.970、37.916μg/L。以废电池浸出液中Zn为指标,黑鲷的24、48、72、96h LC50分别为105.668、88.441、86.780、86.780μg/L;脊尾白虾的24、48、72、96hLC50分别为234.633、99.287、89.762、81.458μg/L;缢蛏的24,48、72、96hLC50分别为1097.3561、515.632、189.918、112.653μg/L。废电池浸出液对这3个类群的影响程度基本上是鱼类〉虾类〉贝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电池浸出液 重金属 海洋生物 影响评价
下载PDF
赖氨酸-葡萄糖美拉德反应产物对铜离子的螯合作用 被引量:3
9
作者 孙丽平 庄永亮 汪东风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69-171,共3页
美拉德反应产物(Maillard reactionp roducts,MRPs)具有抗氧化活性,特别是金属螯合作用。本文制备了一定条件下的赖氨酸-葡萄糖MRPs,采用零交一阶导数分光光度法研究了MRPs对铜离子的螯合作用,分析了螯合铜离子对MRPs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美拉德反应产物(Maillard reactionp roducts,MRPs)具有抗氧化活性,特别是金属螯合作用。本文制备了一定条件下的赖氨酸-葡萄糖MRPs,采用零交一阶导数分光光度法研究了MRPs对铜离子的螯合作用,分析了螯合铜离子对MRPs抗氧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螯合铜离子使MRPs中具有紫外光吸收的小分子物质发生电子重排,不影响大分子黑素类物质的发色团结构;一些铜螯合位点对MRPs的还原能力和自由基清除能力有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拉德反应 抗氧化 金属螯合 一阶导数分光光度法
下载PDF
二苯并四氮杂[14]轮烯金属配合物电子结构和性质 被引量:1
10
作者 杨刚 龙翔云 +1 位作者 杨高文 曾小君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00-105,共6页
用量子化学半经验方法和从头算对二苯并四氮杂犤14犦轮烯(Tmtaa)离子及其金属配合物的电子结构进行了详细的研究.讨论了轮烯金属配合物合成的模板效应及金属离子半径大小对模板效应的影响作用,对其亲电取代反应的活性位置作了相应理论解... 用量子化学半经验方法和从头算对二苯并四氮杂犤14犦轮烯(Tmtaa)离子及其金属配合物的电子结构进行了详细的研究.讨论了轮烯金属配合物合成的模板效应及金属离子半径大小对模板效应的影响作用,对其亲电取代反应的活性位置作了相应理论解释.依据理论计算结果指导了轮烯配合物的定向亲电取代反应及新金属配合物的合成尝试,理论计算与实验事实基本一致.Tmtaa-Ni等配合物及其亲电取代反应产物的1HNMR谱、19FNMR谱表明金属配合物中金属离子对位C7、C16上的H原子被取代,与理论计算结果十分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烯金属配合物 电子结构 模板效应 量子化学 从头算
下载PDF
水螅细胞重聚体技术在水质监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1
作者 陈钦耀 季冬阳 +3 位作者 陈兵 穆守玉 马德环 吴晓东 《中国公共卫生学报》 1996年第2期100-102,共3页
应用汞、镉、砷、铬、铅5种重金属化合物对水螅细胞重聚体进行毒性试验。结果表明,在HgCl2达到0.2ppm,CdCl2达到0.4ppm,As2O3达到0.5ppm,K2Cr2O7达到0.7ppm,Pb(CHaCOO)... 应用汞、镉、砷、铬、铅5种重金属化合物对水螅细胞重聚体进行毒性试验。结果表明,在HgCl2达到0.2ppm,CdCl2达到0.4ppm,As2O3达到0.5ppm,K2Cr2O7达到0.7ppm,Pb(CHaCOO)2达到1.0ppm时,水螅细胞重聚体生长发育受到显著抑制,造成细胞分离,最终完全解体,并且解离时间与化合物浓度密切相关。因此,水螅细胞重聚体可作为毒性试验和监测水质污染的一种动物模型,应用于水环境监测方面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螅细胞重聚体 重金属化合物 抑制作用 胚胎发育 毒性试验
下载PDF
太行山片麻岩基岩裂隙富水性的金属因素特征——以易县为例 被引量:1
12
作者 卢放 胡文广 于蕾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76-181,共6页
为研究金属矿化效应对太行山片麻岩基岩裂隙地下水勘查时的影响,依据区域地质资料,分析了易县某研究区的水文地质特征,总结了该研究区片麻岩基岩裂隙水的赋存规律。利用激发极化法获取了金属因素和极化率,分析了研究区金属因素的特征,... 为研究金属矿化效应对太行山片麻岩基岩裂隙地下水勘查时的影响,依据区域地质资料,分析了易县某研究区的水文地质特征,总结了该研究区片麻岩基岩裂隙水的赋存规律。利用激发极化法获取了金属因素和极化率,分析了研究区金属因素的特征,讨论了金属因素与基岩裂隙水富水性的关系,并布置地质钻孔验证了基岩裂隙水富水性与金属因素特征之间的对应关系。结果表明:在无金属矿化效应影响的地区,金属因素曲线和极化率曲线大体上呈现水平轴对称形态;在有金属矿化效应影响的地区,金属因素曲线和极化率曲线形态基本相同;金属因素全曲线和极化率全曲线均同时快速增加,意味着研究区存在金属矿化效应影响的可能性急剧加大;金属因素大于1×102/(Ω·m),极化率大于3%,研究区存在较为明显的金属矿化效应影响;相比极化率,金属因素对地下水勘查时金属矿化效应影响的分辨能力有较大程度的提高,效果可靠,在条件类似的存在金属矿化效应影响的太行山片麻岩基岩裂隙水分布区具有推广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片麻岩 基岩裂隙水 金属矿化效应 富水性 金属因素 极化率
原文传递
微电子技术中引线的键合与接触电阻的测量① 被引量:1
13
作者 孟庆浩 孙以材 《半导体杂志》 1997年第1期26-34,共9页
本文综述了引线的接触电阻及其测量方法与模型,材料间的冶金效应以及减小接触阻并提高可键合性的措施。
关键词 引线键合 接触电阻 冶金效应 微电子技术
下载PDF
高频交变导纳信号对钢绞线腐蚀检测的探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缪春辉 刘文方 +2 位作者 程俊飞 陈国宏 季书林 《材料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44-50,共7页
为了快速监测钢绞线的腐蚀程度,采用逐级逼近实际服役工况的模拟腐蚀试验,研究了腐蚀时间对钢绞线腐蚀层的形成、演化以及钢绞线力学性能的影响,同时基于金属的趋肤效应,将高频交变导纳信号应用于上述腐蚀研究中,发现并证实了导纳谱的... 为了快速监测钢绞线的腐蚀程度,采用逐级逼近实际服役工况的模拟腐蚀试验,研究了腐蚀时间对钢绞线腐蚀层的形成、演化以及钢绞线力学性能的影响,同时基于金属的趋肤效应,将高频交变导纳信号应用于上述腐蚀研究中,发现并证实了导纳谱的极值频率变化规律与力学性能衰减正向相关,从而提出了利用高频导纳谱的频率偏移作为钢绞线腐蚀监测预警的手段,为实现其快速无损、在线监测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绞线 金属趋肤效应 高频交变信号 导纳谱 极值频率 腐蚀检测
下载PDF
铜、铬、铅和砷对自然水体生物膜吸附五氯酚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朱时佳 花修艺 +4 位作者 郭志勇 张利文 董德明 李录峰 孙宁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8期10-15,共6页
为了解重金属和有机氯杀虫剂两类持久性有毒物质在自然水体生物膜上共吸附过程中的交互作用,对比研究了Cu、Pb、Cr和As四种重金属在浓度和环境p H变化条件下对生物膜吸附五氯酚(PCP)的影响。结果表明,四种重金属均对生物膜吸附PCP产生... 为了解重金属和有机氯杀虫剂两类持久性有毒物质在自然水体生物膜上共吸附过程中的交互作用,对比研究了Cu、Pb、Cr和As四种重金属在浓度和环境p H变化条件下对生物膜吸附五氯酚(PCP)的影响。结果表明,四种重金属均对生物膜吸附PCP产生了抑制作用,且抑制作用随重金属浓度与PCP浓度比值的增加而增强。其中,Cu对生物膜吸附PCP的抑制作用最为显著。在共存Cu与PCP浓度比值为4.0时,最多可使PCP吸附量减少达53.5%。结合Boehm滴定结果,可认为重金属对PCP吸附的抑制作用主要是因为重金属与PCP在生物膜上发生了竞争吸附。与中性条件相比,酸性条件下吸附体系中的重金属与生物膜的结合能力提高,其对生物膜吸附PCP的抑制作用增强,而碱性条件下的抑制作用则有所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膜 五氯酚 重金属 吸附 影响
下载PDF
An Experimental Prototype of an Innovative Fluid-driven Electromagnetic Stirring Technique
16
作者 Bo WANG Xiao-dong WANG +3 位作者 Yuri KOLESNIKOV San ZHANG Yan-qing TAN Xian-zhao NA 《Journal of Iron and Steel Research International》 SCIE EI CAS CSCD 2016年第5期422-427,共6页
A new electromagnetic stirring technique that is driven by hydrodynamic forces was presented. This technique offers the following advantages. First,the stirrer can be immersed in the liquid metal,thereby significantly... A new electromagnetic stirring technique that is driven by hydrodynamic forces was presented. This technique offers the following advantages. First,the stirrer can be immersed in the liquid metal,thereby significantly increasing the penetration depth of the electromagnetic forces and significantly improving the stirring efficiency; thus,this technique is particularly suitable for large-scale liquid metal. Second,under certain conditions,this technique can overcome difficulties that are encountered with traditional stirrers,such as accessing regions that are difficult to reach in working spaces with complex or narrow shapes. This stirrer also has a simpler structure than a traditional stirrer; thus,the design can be easily modified,and no external power supply is required. An experimental prototype was also presented for controlling the fluid flow rate,thereby controlling the electromagnetic force and velocity field of the driven liquid metal. The velocity distribution in a liquid Ga In Sn alloy under fluid-driven electromagnetic stirring was quantitatively measured using ultrasonic Doppler velocimetry( UDV). The primary results show that a remarkable velocity field has been achieved and that fluid-driven electromagnetic stirring is an effective means of stirring liquid metal. Finally,the potential applications of this technique in industry,along with key challenges,were discus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luid electromagnetic stirring liquid metal skin effect Lorentz force
原文传递
金属离子导向合成两个金属配位聚合物:晶体结构和荧光性质(英文)
17
作者 马德运 李湘 +5 位作者 郭海福 马燕华 林婉纯 温美玲 蔡立文 朱立烽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266-1272,共7页
以2,5-呋喃二羧酸和六水硝酸锌/四水硝酸镉为原料,在溶剂热条件下,合成出2个金属有机配位聚合物,[Zn(FDC)(DMF)2]n(1)和{(Me2NH2)2[Cd2(FDC)3(H_2O)2]·4H_2O}n(2)(H2FDC=2,5-呋喃二甲酸,DMF=N,N-二甲基甲酰胺)。通过元素分析、红... 以2,5-呋喃二羧酸和六水硝酸锌/四水硝酸镉为原料,在溶剂热条件下,合成出2个金属有机配位聚合物,[Zn(FDC)(DMF)2]n(1)和{(Me2NH2)2[Cd2(FDC)3(H_2O)2]·4H_2O}n(2)(H2FDC=2,5-呋喃二甲酸,DMF=N,N-二甲基甲酰胺)。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差热分析、X射线粉末衍射和X射线单晶衍射等手段对配合物进行了结构表征。结果显示,化合物1为一维链结构,通过分子间氢键作用构筑成二维结构;而2为二维(4,4)网络结构。热稳定性表明化合物1脱去DMF配体后稳定到300℃;而2脱去配体水、阴离子和溶剂分子后结构立即发生坍塌。常温固态下,激发波长分别为303和350 nm时考察了配合物1和2的荧光性质,结果显示2个化合物均发射蓝色荧光(λmax=406,470 nm),荧光寿命分别为76.2和138.1 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位聚合物 晶体结构 2 5-呋喃二羧酸 金属离子效应 荧光性质
下载PDF
超高频RFID集聚识别技术的研究
18
作者 童廷洋 《微型机与应用》 2014年第9期64-65,69,共3页
集聚识别技术是针对超高频RFID高度密集的射频标签无法全部识别的问题,通过采用超高频远距离电子标签、射频识别金属屏蔽效应和交变磁场集聚识别等技术,克服外部标签干扰和内部射频识别空腔效应,降低或减少遮挡盲点和叠加盲点,快速识读... 集聚识别技术是针对超高频RFID高度密集的射频标签无法全部识别的问题,通过采用超高频远距离电子标签、射频识别金属屏蔽效应和交变磁场集聚识别等技术,克服外部标签干扰和内部射频识别空腔效应,降低或减少遮挡盲点和叠加盲点,快速识读全部密集标签,同时不误读任何标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聚识别 密集标签 金属屏蔽效应 交变磁场
下载PDF
金属络合效应对草酸HPLC分析的影响及消除
19
作者 吴雨涵 孙贤波 徐宏勇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715-718,729,共5页
电镀废水中"金属-络合剂"带来的络合效应可能会降低高效液相色谱(HPLC)对络合剂分析的准确度。以镍-草酸为模式化合物,考察了络合效应对络合剂草酸HPLC分析的影响,发现质量浓度为200mg/L的镍离子对草酸定性分析的影响较小,保... 电镀废水中"金属-络合剂"带来的络合效应可能会降低高效液相色谱(HPLC)对络合剂分析的准确度。以镍-草酸为模式化合物,考察了络合效应对络合剂草酸HPLC分析的影响,发现质量浓度为200mg/L的镍离子对草酸定性分析的影响较小,保留时间的变化幅度为1.0%;质量浓度为200mg/L的镍离子对草酸定量分析的影响较大,峰面积的分析误差为33.7%。采用氢氧化物沉淀法来消除络合效应,使得峰面积的变化幅度降为1.7%,从而提高了电镀废水中草酸HPLC分析的准确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络合效应 草酸 HPLC 破络
下载PDF
铝合金电致塑性效应的人工神经网络模型仿真
20
作者 李尧 王少愚 《江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年第1期48-51,共4页
金属电致塑性效应为一个多变量非线性灰色系统,分析各种外界因素对金属电致塑性效应、金属中微观组织的影响以及建立相应的本构方程是相当困难的.人工神经网络ANN具有自学习、自组织、自适应和非线性动态处理等特征,更容易通过仿真逼近... 金属电致塑性效应为一个多变量非线性灰色系统,分析各种外界因素对金属电致塑性效应、金属中微观组织的影响以及建立相应的本构方程是相当困难的.人工神经网络ANN具有自学习、自组织、自适应和非线性动态处理等特征,更容易通过仿真逼近实际的数学模型.以ANN对铝合金电致塑性效应进行仿真,经过多次的训练后逼近实际的非线性模型,然后,给定一组输入数据进行自适应预测输出,并根据实验所测的实际数据与预测结果进行对照和评判,从而获得了比较满意的仿真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电致塑性 神经网络 仿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