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6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治 被引量:46
1
作者 宋占文 孙广荣 +1 位作者 周先亭 董国生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173-175,共3页
目的 探讨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 (AMVT)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方法 对 1983年1月至 1998年 11月间收治的 15例AMVT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男 7例 ,女 8例 ;平均年龄 42岁。发病至入院时间平均 84h。手术前诊断 6例 ,9例... 目的 探讨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 (AMVT)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方法 对 1983年1月至 1998年 11月间收治的 15例AMVT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男 7例 ,女 8例 ;平均年龄 42岁。发病至入院时间平均 84h。手术前诊断 6例 ,9例根据手术所见作出诊断。 2例保守治疗 ,13例手术治疗。平均切除肠管 30 0cm ,4例行局部溶栓治疗。住院死亡 4例 ,2例遗留短肠综合征。 结论 早期诊断、早期抗凝和及时恰当的手术是改善AMVT患者预后的根本措施。可能存在的高凝状态和与体征不符的腹痛是早期诊断的重要线索 ,彩色多普勒、CT是敏感的检查方法。局部溶栓可提高疗效 ,减少并发症。有计划的再剖腹是最大程度地保留有生机肠管的必要步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形成 肠系膜静脉 诊断 治疗 AMVT
原文传递
整块切除含肠系膜上静脉-门静脉的胰十二指肠治疗 II、III 期胰头癌的探讨 被引量:37
2
作者 曾天定 郑樟栋 +4 位作者 陈凯 许龙堂 毛根军 罗建生 吴荣进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144-146,共3页
作者在1989~1995年间收治的28例I、II期胰头癌患者中,对肿瘤侵及肠系膜上静脉-门静脉(SMPV),难以采用标准的胰十二指肠切除(PD)术的15例施行了含SMPV在内的胰十二指肠整块切除。术后并发症发生率53... 作者在1989~1995年间收治的28例I、II期胰头癌患者中,对肿瘤侵及肠系膜上静脉-门静脉(SMPV),难以采用标准的胰十二指肠切除(PD)术的15例施行了含SMPV在内的胰十二指肠整块切除。术后并发症发生率53.3%,无围手术期死亡。随访14例中已死亡7例,中位生存期17.1个月。与在此以前因癌肿侵及SMPV而放弃根治切除17例的中位生存期3.8个月进行比较,两组生存期有显著差异(t=8.01,P<0.001)。作者对手术方法和步骤作了介绍,并对本术式的合理性和可行性进行了探讨。作者认为对于I、II期胰头癌病例,如术中发现SMPV受侵而无其他手术禁忌时,施行含SMPV在内的扩大根治术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肿瘤 胰头十二指肠 切除术 SMPV
原文传递
急性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12例诊治体会 被引量:29
3
作者 张小明 汪忠镐 +6 位作者 王仕华 卞策 陈学明 余军 刘勇 靳裕峰 李晓强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SCD 1997年第6期360-362,共3页
作者通过回顾性总结临床资料探讨了急性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的病因及治疗。自1978~1995年作者所在单位共施治12例急性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男性9例,女性3例,男女比例为3:1。发病年龄自21~64岁,平均39.4岁。6例(50%)伴有门静脉高压,4... 作者通过回顾性总结临床资料探讨了急性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的病因及治疗。自1978~1995年作者所在单位共施治12例急性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男性9例,女性3例,男女比例为3:1。发病年龄自21~64岁,平均39.4岁。6例(50%)伴有门静脉高压,4例(33.3%)曾行脾切除,4例(33.3%)合并血液高凝状态,1例原因未明确。手术治疗11例,切除肠管30~450cm。2例因合并有肠系膜上动脉血栓形成,病变广泛无法切除死亡,1例死于肠瘘,1例反复3次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以至衰竭死亡,保守治疗1例也死亡。手术死亡率为33.3%,总病死率41.7%。作者强调尽早诊断,尽早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系膜 静脉血栓 血栓形成 血管外科手术
原文传递
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23例诊治分析 被引量:21
4
作者 王劲松 姚陈 +3 位作者 王深明 吕伟明 林勇杰 李晓曦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CAS 2005年第6期493-495,共3页
目的探讨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MVT)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MVT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3例患者中男17例,女6例;平均年龄42岁。有20例为急性MVT,症状包括腹痛腹胀、恶心呕吐、便血等。彩色多普勒超声的检出率94.1%;腹部C... 目的探讨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MVT)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MVT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3例患者中男17例,女6例;平均年龄42岁。有20例为急性MVT,症状包括腹痛腹胀、恶心呕吐、便血等。彩色多普勒超声的检出率94.1%;腹部CT的检出率100%。非手术治疗包括抗凝、溶栓及对症等,治愈率81.8%(9/11例);手术治疗12例,包括肠切除和Fogarty导管经肠系膜切缘的静脉分支切除肠系膜静脉血栓;手术并发症33.3%(4/12例),其中顽固性腹水2例,进食后腹痛2例。住院期间死亡2例(8.7%)。随访2个月至9年,复发3例,系出院后自行停用抗凝药物;死亡3例,死因分别为心肌梗死、肝癌和肝硬化。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和CT扫描对MVT的早期诊断有较高的诊断价值;抗凝治疗和手术是MVT有效的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形成 肠系膜静脉 诊断 治疗 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 诊治分析 彩色多普勒超声 FOGARTY导管 早期诊断 抗凝药物 CT扫描 回顾性分析 手术并发症
原文传递
门静脉和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的CT、MRI诊断 被引量:17
5
作者 莫友发 张礼鹃 +1 位作者 李想良 高代平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1期22-24,共3页
目的探讨门静脉(PV)和肠系膜上静脉(SMV)血栓形成的CT、MRI征象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经手术与病理证实的PV-SMV血栓形成病例CT和MRI检查资料。结果PV-SMV血栓形成的直接征象CT表现为PV-SMV血管内充盈缺损,PV周围呈轨... 目的探讨门静脉(PV)和肠系膜上静脉(SMV)血栓形成的CT、MRI征象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经手术与病理证实的PV-SMV血栓形成病例CT和MRI检查资料。结果PV-SMV血栓形成的直接征象CT表现为PV-SMV血管内充盈缺损,PV周围呈轨道样增强;MRI表现为PV和SMV正常流空信号消失;急性、亚急性期血栓T1WI呈等或高信号,T2WI呈高信号;GD-DTPA增强扫描静脉期PV-SMV管腔内对比剂充盈缺损。PV-SMV血栓形成的间接征象包括肠腔扩张积液,肠管积血,肠壁增厚,肠黏膜水肿,薄纸样肠壁,缆绳征,肠系膜积液,肠壁积气,腹腔积液,门静脉海绵样变,肝脏异常灌注。结论CT、MRI是诊断PV-SMV血栓形成最有效的影像检查方法,MRI对PV-SMV血栓形成的定位、定量及血栓的分期优于C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形成 门静脉 肠系膜上静脉 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 磁共振成像
原文传递
Anticoagulation and delayed bowel resection in the management of mesenteric venous thrombosis 被引量:15
6
作者 Hyung-Kee Kim Jae Min Chun Seung Huh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2013年第30期5025-5028,共4页
Acute mesenteric venous thrombosis is potentially lethal because it can result in mesenteric ischemia and,ultimately,bowel infarction requiring surgical intervention.Systemic anticoagulation for the prevention of thro... Acute mesenteric venous thrombosis is potentially lethal because it can result in mesenteric ischemia and,ultimately,bowel infarction requiring surgical intervention.Systemic anticoagulation for the prevention of thrombus propagation is a well-recognized treatment modality and the current mainstay therapy for patients with acute mesenteric venous thrombosis.However,the decision between prompt surgical exploration vs conservative treatment with anticoagulation is somewhat difficult in patients with suspected bowel ischemia.Here we describe a patient with acute mesenteric venous thrombosis who presented with bowel ischemia and was treated with anticoagulation and delayed short-segment bowel rese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ROMBOSIS mesenteric vein ANTICOAGULATION Small INTESTINE RESECTION
下载PDF
肠系膜静脉结扎致急性肠缺血的多层螺旋CT研究 被引量:14
7
作者 强金伟 李若坤 +5 位作者 冯晓源 冯琴 张飚 孙荣勋 章勇 叶宣光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314-1318,共5页
目的探讨MSCT显示肠系膜静脉结扎致急性肠缺血的早期征象及其动态演化规律。方法12只巴马猪,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成3个实验组(术后6、12、18h组)和1个对照组,每组3只。实验组9只猪剖腹结扎肠系膜上静脉(SMV)主干远端空肠、回肠和... 目的探讨MSCT显示肠系膜静脉结扎致急性肠缺血的早期征象及其动态演化规律。方法12只巴马猪,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成3个实验组(术后6、12、18h组)和1个对照组,每组3只。实验组9只猪剖腹结扎肠系膜上静脉(SMV)主干远端空肠、回肠和回结肠支,分别于术前及术后6、12和18h采用MSCT行乎扫和增强后动脉、静脉和延迟期扫描。对照组3只猪仅剖腹分离暴露SMV,并于上述时间点进行扫描,比较手术前后肠系膜血管、肠道、腹腔形态的动态变化,结果与病理对照。结果9只实验组猪均显示急性肠缺血病理改变,随时间延长,缺血进行性加重。CTA可准确显示SMV主干、大属支及其远端小分支直至肠壁边缘的直小静脉,显示SMV分支各结扎点。静脉堵塞性肠缺血的早期CTA改变为肠系膜上动脉痉挛、充盈欠佳、显影延迟和延长;SMV显影淡、延迟;肠壁增厚,系膜水肿,腹水,肠壁强化高于正常;随时间推移,出现肠壁变薄,肠腔扩张、积液,系膜水肿,腹水加重,肠壁强化减弱。结论CTA能清晰显示肠系膜血管解剖、堵塞的静脉、早期肠缺血改变及其动态演化规律,于病变早期可靠地诊断静脉堵塞性肠缺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 肠系膜静脉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模型 动物
原文传递
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27例诊治经验 被引量:12
8
作者 丛林 于健春 +5 位作者 刘昌伟 张太平 赵玉沛 金征宇 张晓波 吕珂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423-426,共4页
目的总结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MVT)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研究1983年至2007年7月收治的27例急性MVT的临床资料。结果27例患者病程1~14d,平均6.1d。既往有门静脉高压症、下肢静脉血栓、肠系膜静脉血栓等病史或合并其他高凝状态... 目的总结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MVT)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研究1983年至2007年7月收治的27例急性MVT的临床资料。结果27例患者病程1~14d,平均6.1d。既往有门静脉高压症、下肢静脉血栓、肠系膜静脉血栓等病史或合并其他高凝状态者18例(66.7%)。本组超声、CT、血管造影及外周血D-二聚体(D-Dimer)水平对急性MVT的诊断敏感性分别为70.6%(12/17)、75.0%(6/8)、100%(6/6)、100%(6/6)。16例腹腔穿刺抽出血性腹水者均已继发肠管坏死。11例行溶栓、抗凝治疗,4例有效(36.4%)。22例接受手术治疗,均行坏死肠管切除术,其中3例术中行经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取出术。3例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1例并发心肌梗死,3例继发短肠综合征。4例手术后一周内急性MVT复发。8例在发病后1个月内死亡,其中7例为手术后死亡。19例存活的患者均接受了抗凝治疗。15例得到随访,其中7例长期服用抗凝药物。结论对于急性MVT,血D-Dimer水平的检测以及针对肠系膜血管的影像学检查是尽早确诊的关键。对无活动性出血和腹膜炎的病例,首选考虑进行抗凝溶栓治疗。对已继发肠管坏死者应进行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系膜静脉 血栓形成 诊断 治疗
原文传递
脾切除术后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1
9
作者 李铁汉 唐波 +4 位作者 田大广 付必莽 朱洪 唐继红 张捷 《腹部外科》 2010年第6期341-343,共3页
目的探讨脾切除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portal vein thrombosis,PvT)和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mesenteric venous thrombosis,MVT)的成因及诊治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以来脾切除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及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12例的临床... 目的探讨脾切除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portal vein thrombosis,PvT)和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mesenteric venous thrombosis,MVT)的成因及诊治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以来脾切除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及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12例的临床资料。结果280例脾切除后血栓发生12例(4.3%),其中发生PVT9例(3.2%),发生MVT3例(1.1%)。9例经积极的全身抗凝、祛聚、溶栓治疗1~2周后好转出院。血栓形成病人均出现白细胞增多,血小板计数升高,D-二聚体检测和凝血功能异常,与治疗后1周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例行小肠切除肠吻合术。1例死于肝功能衰竭。结论脾切除后动态检测血常规、凝血功能等相关指标是预防静脉血栓形成的有效措施,及早诊断和治疗对病人康复起关键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切除术 门静脉 肠系膜静脉 血栓形成
下载PDF
肠系膜静脉血栓的介入治疗 被引量:9
10
作者 张晓峰 李选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2007年第2期118-122,共5页
目的探讨经肠系膜上动脉灌注罂粟碱和经皮经肝肠系膜静脉取栓和/或溶栓联合治疗肠系膜静脉血栓(MVT)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北大三院经介入诊治的9例MVT。9例患者均行血管造影检查和超声检查,其中5例行CT检查,2例行MR检查。患者从就... 目的探讨经肠系膜上动脉灌注罂粟碱和经皮经肝肠系膜静脉取栓和/或溶栓联合治疗肠系膜静脉血栓(MVT)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北大三院经介入诊治的9例MVT。9例患者均行血管造影检查和超声检查,其中5例行CT检查,2例行MR检查。患者从就诊到明确诊断接受介入治疗的时间间隔为15~168小时。明确诊断MVT后即经外周静脉给予肝素抗凝治疗;9例MVT均行经肠系膜动脉灌注罂粟碱治疗,其中8例同时行经皮经肝门静脉、肠系膜上静脉取栓和溶栓治疗。2例怀疑肠坏死介入治疗后行外科肠切除术。结果本组9例MVT中2例血栓局限在肠系膜上静脉内;7例血栓延及门静脉或脾静脉。9例患者7例治愈;1例不明原因猝死;1例因门脉高压行门腔静脉分流术后肝功衰竭死亡。结论经肠系膜动脉灌注罂粟碱联合经皮经肝门静脉、肠系膜静脉取栓和/或溶栓是治疗MVT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系膜静脉 血栓 介入治疗
下载PDF
脾切除术后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治疗体会 被引量:9
11
作者 韩宗霖 孙岩 +4 位作者 孔祥骞 袁海 董典宁 吴学君 金星 《解放军医药杂志》 CAS 2013年第6期39-40,49,共3页
目的探讨脾切除术后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2年10月收治的11例脾切除术后发生肠系膜上静脉血栓患者诊治资料。均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其中8例行增强CT检查。结果保守治疗10例和手术治疗1例,... 目的探讨脾切除术后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2年10月收治的11例脾切除术后发生肠系膜上静脉血栓患者诊治资料。均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其中8例行增强CT检查。结果保守治疗10例和手术治疗1例,均痊愈出院。随访2~25个月,3个月后复发1例,再次治疗后痊愈;6个月后复发1例,死亡。结论脾切除为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的常见诱因,B超及增强CT检查对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的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早期抗凝和溶栓是改善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的根本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切除术 静脉血栓形成 肠系膜静脉 抗凝药 血栓溶解疗法
下载PDF
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及其治疗方式选择 被引量:8
12
作者 张纪蔚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015-1018,共4页
由于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MVT)发生症状隐匿,易延误诊断,使得该疾病有着较高的病死率。认真询问有无血栓形成高危因素,结合影像学检查,特别是血管多普勒超声、CT血管成像(CTA)有助于早期明确诊断。MVT诊断明确后,应立即全身抗凝治疗;对... 由于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MVT)发生症状隐匿,易延误诊断,使得该疾病有着较高的病死率。认真询问有无血栓形成高危因素,结合影像学检查,特别是血管多普勒超声、CT血管成像(CTA)有助于早期明确诊断。MVT诊断明确后,应立即全身抗凝治疗;对于有腹膜炎肠坏死的病人应手术切除坏死肠管;在单纯抗凝治疗无效或症状加重情况下,如无溶栓禁忌,可选择导管介入技术实施局部血栓部位的溶栓治疗,以促进肠系膜和门静脉循环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系膜静脉 血栓形成 抗凝治疗 溶栓
原文传递
经颈静脉肝穿刺门静脉途径门静脉及肠系膜上静脉血栓溶栓治疗6例报告 被引量:7
13
作者 刘迎娣 王茂强 +3 位作者 王志强 杨云生 刘风永 程留芳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455-457,共3页
目的 评价经颈静脉经肝穿刺门静脉 (TIPSS)途径门静脉及肠系膜上静脉血栓溶栓治疗的安全性和治疗效果。方法 对6例诊断为门静脉 (PV)和肠系膜静脉 (SMV)广泛血栓形成的患者进行了经TIPSS途径介入溶栓治疗。患者主要症状有腹痛、腹胀... 目的 评价经颈静脉经肝穿刺门静脉 (TIPSS)途径门静脉及肠系膜上静脉血栓溶栓治疗的安全性和治疗效果。方法 对6例诊断为门静脉 (PV)和肠系膜静脉 (SMV)广泛血栓形成的患者进行了经TIPSS途径介入溶栓治疗。患者主要症状有腹痛、腹胀、厌食等。腹部体检有压痛 ,均无明确腹肌紧张和反跳痛。经B超、增强CT检查和直接PV SMV造影确诊为本病。溶栓方法 :穿刺PV分支成功后插入导管做PV SMV造影 ,确定诊断及了解栓塞范围 ,抽吸及捣碎血栓 ,间断将尿激酶经多侧孔导管注入PV和SMV清除大部分血栓后 ,保留多侧孔导管于SMV内持续溶栓 3~ 13天。术后药物抗凝治疗 6个月左右。此间 ,密切监测出凝血时间及影像学变化。结果 介入治疗后 ,大部分血栓被清除 ,PV和SMV有血流通过 ,腹痛、腹胀和腹泻症状逐步缓解。经留置于SMV的导管造影显示 ,PV和SMV主干及主要分支血流通畅 ,3例门静脉的肝内少数分支有残留血栓 ,但无明显症状。随访 4个月至 3年 ,除 1例死于外科手术并发症外 ,其余 5例患者健在 ,无血栓复发证据及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结论 经TIPSS途径介入溶栓治疗急性PV和SMV血栓形成是安全有效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 肠系膜静脉 血栓 门静脉 溶栓治疗 TIPSS
下载PDF
直肠癌根治术中肠系膜下动静脉结扎部位的研究进展与争议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哲 胡柏庚 +1 位作者 刘跃 熊兵红 《国际外科学杂志》 2024年第5期342-349,共8页
直肠癌根治术中肠系膜下动静脉结扎部位的选择依旧是至关重要且充满争议的,也是决定淋巴结清扫是否彻底、术后相关神经血管是否损伤、肠管的供血及吻合口是否受到影响,以及患者生活质量是否得到保证等一系列问题的关键。因此,本文查阅... 直肠癌根治术中肠系膜下动静脉结扎部位的选择依旧是至关重要且充满争议的,也是决定淋巴结清扫是否彻底、术后相关神经血管是否损伤、肠管的供血及吻合口是否受到影响,以及患者生活质量是否得到保证等一系列问题的关键。因此,本文查阅近年来国内外文献并总结了肠系膜下动静脉结扎位置的处理方法,阐述不同的结扎部位对肿瘤学效益及功能预后的影响,旨在为外科医师针对此类问题提供临床参考,以达最佳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肿瘤 肠系膜下动脉 肠系膜静脉 结扎
原文传递
腹腔镜下右半结肠癌D3根治术中SMA或SMV入路的选择
15
作者 孙龙凤 侯高峰 +1 位作者 王幼黎 刘磊 《中华普外科手术学杂志(电子版)》 2024年第4期438-441,共4页
目的探究腹腔镜下右半结肠癌D3根治术中肠系膜上动脉(SMA)或肠系膜上静脉(SMV)入路方式的选择问题。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2年5月80例右半结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入路方式分为SMA组(采用肠系膜上动脉入路方式行腹腔镜下右半... 目的探究腹腔镜下右半结肠癌D3根治术中肠系膜上动脉(SMA)或肠系膜上静脉(SMV)入路方式的选择问题。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2年5月80例右半结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入路方式分为SMA组(采用肠系膜上动脉入路方式行腹腔镜下右半结肠癌D3根治术)和SMV组(采用肠系膜上静脉人路方式行腹腔镜下右半结肠癌D3根治术),每组患者各40例。采用SPSS26.0软件分析数据,围手术期相关指标等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术后并发症等计数资料采用X检验;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并行Log-Rank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相比SMV组,SMA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淋巴结清扫数量、术后引流量、引流管留置时间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MA组和SMV组患者术后1年总生存率(90.0%us.80.0%)和无进展生存率(85.0%us.72.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og-RankX=2.235、2.638,P=0.152、0.071)。结论腹腔镜下右半结肠癌D3根治术中,相比SMV入路方式,SMA入路增加了淋巴结清扫数量,减少了术中出血量,在后续诊疗中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肿瘤 腹腔镜 肠系膜上动脉 肠系膜上静脉 入路方式
原文传递
特发性肠系膜静脉硬化性肠炎1例
16
作者 姜元喜 滕世峰 +2 位作者 曾郁 徐霁充 许树长 《外科研究与新技术(中英文)》 2024年第4期365-368,共4页
特发性肠系膜静脉硬化性肠炎是一种罕见的肠道缺血性疾病,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肠镜提示以右半结肠缺血为主,CT的特征是肠系膜静脉及其属支线性钙化。目前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可能与京尼平对血管壁的损伤有关。总结本例患者的诊治... 特发性肠系膜静脉硬化性肠炎是一种罕见的肠道缺血性疾病,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肠镜提示以右半结肠缺血为主,CT的特征是肠系膜静脉及其属支线性钙化。目前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可能与京尼平对血管壁的损伤有关。总结本例患者的诊治经验有助于提高临床医生对特发性肠系膜静脉硬化性肠炎的认识,降低漏诊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炎 特发性肠系膜静脉硬化性肠炎 肠系膜静脉 诊断
下载PDF
肠系膜静脉血栓诊断及介入治疗策略 被引量:5
17
作者 田锦林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371-374,共4页
肠系膜静脉血栓(MVT)发病率较低,约5%~15%患者可导致急性肠系膜缺血。临床体征无特异性,最常见的症状为腹痛。早期的CT诊断、正规的抗凝治疗、介入或手术恢复血流及加强监护等是治疗成功的基础。本文就MVT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 肠系膜静脉血栓(MVT)发病率较低,约5%~15%患者可导致急性肠系膜缺血。临床体征无特异性,最常见的症状为腹痛。早期的CT诊断、正规的抗凝治疗、介入或手术恢复血流及加强监护等是治疗成功的基础。本文就MVT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策略等方面的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系膜静脉 血栓栓塞症 介入治疗
下载PDF
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诊疗应注意的问题 被引量:5
18
作者 王深明 姚陈 李勇辉 《临床误诊误治》 2014年第3期26-28,共3页
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superior mesenteric vein thrombosis,SMVT)是肠缺血疾病中的一种,临床上较为少见,然而通常是致命性的。由于SMVT发病率较低及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早期诊断难度较大,病死率较高。影像学检查的进展使得SMVT早期诊... 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superior mesenteric vein thrombosis,SMVT)是肠缺血疾病中的一种,临床上较为少见,然而通常是致命性的。由于SMVT发病率较低及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早期诊断难度较大,病死率较高。影像学检查的进展使得SMVT早期诊断成为可能,其中CT由于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应作为临床首选检查手段。SMVT一经诊断,应立即予以抗凝治疗,以抗凝治疗为基础的保守治疗无效时,可考虑进一步行腔内治疗及手术治疗。任何时候,一旦出现疑似肠坏死的情况,应立即予以外科手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系膜静脉 静脉血栓形成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结直肠癌发生部位与肝转移分布的关系 被引量:3
19
作者 任黎 蔡成机 詹绍康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06年第1期46-47,共2页
目的:初步探讨结直肠癌部位与肝转移分布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984年1月至1997年7月间137例结直肠癌伴肝转移病人的资料。结果:52例右侧结肠癌的肝转移灶多位于右叶。另85例左侧结肠癌或直肠癌的肝转移灶分布在左叶、右叶或两叶... 目的:初步探讨结直肠癌部位与肝转移分布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984年1月至1997年7月间137例结直肠癌伴肝转移病人的资料。结果:52例右侧结肠癌的肝转移灶多位于右叶。另85例左侧结肠癌或直肠癌的肝转移灶分布在左叶、右叶或两叶无显著差异。结论:结直肠癌的部位可影响肝转移的分布,本文结果有助于结直肠癌肝转移部位的诊断,并为选择经肠系膜下静脉途径行门静脉化疗预防肝转移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直肠肿瘤 肝转移 门静脉 肠系膜静脉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及重组技术在肠系膜静脉血栓中的应用 被引量:4
20
作者 焦志云 李澄 +2 位作者 李代欣 张勇 刘淑惠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12年第12期1143-1146,共4页
目的探讨128层螺旋CT及重组技术对肠系膜静脉血栓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经手术及临床确诊的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128层螺旋CT影像表现,其中14例行增强扫描,并应用多平面重组(MPR)、曲面重组(CPR)、最大密度投影(MIP)和容... 目的探讨128层螺旋CT及重组技术对肠系膜静脉血栓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经手术及临床确诊的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128层螺旋CT影像表现,其中14例行增强扫描,并应用多平面重组(MPR)、曲面重组(CPR)、最大密度投影(MIP)和容积再现(VR)技术进行处理。结果 14例肠系膜静脉不同程度增粗,10例肠系膜周围脂肪密度增高呈"脂肪浑浊征",7例管腔内高密度影,13例肠壁增厚水肿,5例肠管扩张、积液积气,10例有不同程度腹腔积液;14例增强扫描中12例显示肠系膜上静脉或肠系膜下静脉及门静脉内低密度充盈缺损呈"靶征",9例肠管管壁强化呈"双环征",3例肠管未强化,2例发生于末梢血管的病变CT未能直接显示血栓,扫描显示了肠管扩张、肠壁增厚、肠壁强化程度减低或肠间小气泡影及门静脉积气等反映继发肠缺血表现的CT征象。结论 128层螺旋CT平扫、增强扫描及三维重组技术相结合是诊断肠系膜静脉血栓的一种有效且无创的影像检查方法,可以明确血栓的部位及范围,对临床治疗有较高的指导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系膜静脉 血栓形成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