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2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拔尖的陷阱 被引量:34
1
作者 刘云杉 《高等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17,共17页
考察当前"拔尖人才"培养的捷径可以发现,学习中的"套路"与"快知识"特征非常明显,快速成长所塑造的"绩优主体"热衷于正反馈,逐渐偏离了知识与教育的内在逻辑;期间为回应绩效需求,"学习资本... 考察当前"拔尖人才"培养的捷径可以发现,学习中的"套路"与"快知识"特征非常明显,快速成长所塑造的"绩优主体"热衷于正反馈,逐渐偏离了知识与教育的内在逻辑;期间为回应绩效需求,"学习资本化"亦沉疴泛滥。长此以往,理应"竞优"的创新人才培养反而陷入了回避探险、害怕失败的"竞次"陷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拔尖人才 套路 快知识 绩优主义
原文传递
优绩主义与高等教育的未来 被引量:30
2
作者 王建华 《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99-111,共13页
教育的本质是“让人成为人”,社会发展的目标则是人与人结成命运的共同体。但长期以来,高等教育尤其是精英高等教育一直被视为攀登到更高社会经济地位的阶梯。对于优绩的追求,驱动了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张和世界一流大学建设运动。但... 教育的本质是“让人成为人”,社会发展的目标则是人与人结成命运的共同体。但长期以来,高等教育尤其是精英高等教育一直被视为攀登到更高社会经济地位的阶梯。对于优绩的追求,驱动了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张和世界一流大学建设运动。但高等教育的繁荣,并没有促成预期中“美好社会”的来临。那些精英的研究型大学不但没有如预期的那样成为社会流动的引擎,反倒造成了阶层固化。高等教育与人和社会发展之间的合理关联不应只是基于优绩主义促进阶层流动,而应是通过教育培养好人以创造美好社会。基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高等教育发展应把共同利益而不是个人收益放在第一位。重新构想高等教育的未来,我们需要超越优绩主义,并以共同人性为基础,以共同利益为目标,以集体智力为工具,强化人与人之间的有机团结,通过建立新的机会协议和教育社会契约,以实现社会的公平与正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绩主义 高等教育 共同利益 机会协议 教育社会契约
原文传递
拼爹重要,还是拼搏重要?当下中国公众对绩效分配原则的感知 被引量:15
3
作者 李忠路 《社会》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15-237,共23页
在现代社会,个人根据其能力、素质和专业技能等资质获得职业和社会地位的绩效主义原则已经被广泛认为是符合经济公平正义的主要分配原则。然而,鲜有研究关注公众是如何看待绩效分配原则的。本文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2010年基线调查数据(... 在现代社会,个人根据其能力、素质和专业技能等资质获得职业和社会地位的绩效主义原则已经被广泛认为是符合经济公平正义的主要分配原则。然而,鲜有研究关注公众是如何看待绩效分配原则的。本文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2010年基线调查数据(CFPS2010),对公众关于绩效分配原则的认同状况进行了初步探讨。研究发现:第一,社会经济地位越高的成员越认同绩效分配原则;第二,成长于改革开放时期的年轻人更加认同绩效分配原则;第三,地区收入不平等状况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社会地位较低的群体对绩效分配原则的认同感。本文的发现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当前中国公众之所以对收入不平等表现出较为宽容的态度,主要是因为大部分公众相信教育和个人努力是取得社会成就的重要影响因素,但应注意,公众对绩效分配原则的认同感与其客观社会经济地位存在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绩效分配原则 社会经济地位 市场转型收 入不平等
下载PDF
大学优绩主义的审思及超越 被引量:14
4
作者 曹永国 张亚平 《高等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14,共14页
大学优绩主义通过数据崇拜、竞争主义和输赢游戏构筑优绩至上理想,改变了大学运作的方式和大学人对自我的筹划逻辑。优绩主义掩盖了大学及大学人自我发展中的伦理隐忧,忽视了大学对人性尊严和美好生活的贡献,已成为一种独特的精神政治学... 大学优绩主义通过数据崇拜、竞争主义和输赢游戏构筑优绩至上理想,改变了大学运作的方式和大学人对自我的筹划逻辑。优绩主义掩盖了大学及大学人自我发展中的伦理隐忧,忽视了大学对人性尊严和美好生活的贡献,已成为一种独特的精神政治学,使“责任原则”、“成功原则”、“积极生活”、“自我实现”发展为一种隐藏的自我暴力,带来了个体生存的过度化和同质化,使发展变成傲慢、焦虑、屈辱和怨恨的交织。超越优绩主义,大学需坚持本体性价值的优先性,强调公共生活和公共价值的重要性,回归工作和成功的本真意义,为多元能力发展提供条件,并寻求多种关系之间的对话,在优绩追求、社会价值和个人存在之间实现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绩主义 生命时间 能力正义 尊严 贡献正义
原文传递
高等教育中优绩主义为什么会失败 被引量:9
5
作者 王建华 《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12,共12页
现代社会中优绩主义促进了高等教育尤其是精英高等教育的繁荣。在阶层流动的激励下,公众期待经由高等教育实现中产阶级的梦想。然而,基于优绩主义价值观,20世纪80年代以来,伴随高等教育的大范围普及,现代社会不是更加平等而是不平等在... 现代社会中优绩主义促进了高等教育尤其是精英高等教育的繁荣。在阶层流动的激励下,公众期待经由高等教育实现中产阶级的梦想。然而,基于优绩主义价值观,20世纪80年代以来,伴随高等教育的大范围普及,现代社会不是更加平等而是不平等在加剧。现代社会要实现从“富裕社会”到“共同富裕社会”的转型,高等教育需要摆脱对优绩主义的迷思,以共同利益为基石重新定位。现代社会需要通过适度的精英主义把最有能力、最有资格的人筛选和培养出来,但也要确保社会的公平正义。高等教育应成为连接精英群体和非精英群体的桥梁,而不能以优绩主义为借口沦为隔断精英群体与非精英群体的“铁幕”,否则我们将无法创造出期望的美好社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绩主义 高等教育 社会流动 共同富裕 共同利益
下载PDF
高等教育增值评价:缘起、争论及反思 被引量:9
6
作者 胡娟 徐鑫悦 《复旦教育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5-11,18,共8页
高等教育增值评价具有复杂多样性,其发展历程和相关争论较能展现增值评价面临的挑战。发展经历了理念萌芽、实践探索与反思改造三个阶段,争论主要围绕评价方式的科学性与公平性、评价过程的准确性与有效性、评价结果的诊断性与应用性展... 高等教育增值评价具有复杂多样性,其发展历程和相关争论较能展现增值评价面临的挑战。发展经历了理念萌芽、实践探索与反思改造三个阶段,争论主要围绕评价方式的科学性与公平性、评价过程的准确性与有效性、评价结果的诊断性与应用性展开。高等教育增值评价注重能力变化和就读体验,强调“努力”和“进步”,是对传统评价模式构建的“理性神话”的突破,但也存在一些局限。在我国发展高等教育增值评价不仅要科学探索如何测算“增值”,更要理性思考如何使用“评价”,注重评价的价值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 增值评价 教育评价 优绩主义
下载PDF
教育优绩主义及其超越 被引量:5
7
作者 王建华 《高等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46-56,共11页
学校一直有英才情结,教育与优绩主义密切相关。实践中教育优绩主义促进了学校的繁荣,但也异化了教育的本质,并加剧了社会的不平等。超越教育优绩主义不是抛弃或废除优绩主义,而是不能简单地把“才能加努力”作为“成功”的最佳策略,应... 学校一直有英才情结,教育与优绩主义密切相关。实践中教育优绩主义促进了学校的繁荣,但也异化了教育的本质,并加剧了社会的不平等。超越教育优绩主义不是抛弃或废除优绩主义,而是不能简单地把“才能加努力”作为“成功”的最佳策略,应在承认人类天赋的不完美和后天环境的不确定性基础上,通过不断改进政治和社会制度安排,以确保所有人都能获得充分且适合的教育,享有体面的工作和有尊严的生活。从实践出发,在教育公平与优绩主义之间,合理的选择只能是坚持教育公平的理想,并正视精英阶层居于统治地位的现实。教育改革的应然取向不是完全抛弃或废除优绩主义,而是要使优绩主义的运作尽可能地合乎教育公平的理想,以便在追求教育公平的理想与优绩主义的现实之间保持恰当而持久的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绩主义 精英主义 绩效主义 教育公平 美好生活
原文传递
知识社会视野下高等教育的隐忧与超越 被引量:8
8
作者 王建华 《高校教育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10,共10页
知识社会的到来凸显了知识之于经济社会发展的价值,但也加剧了高等教育中知识生产、传播与应用的功绩主义和经济主义。长期以来,学界更加关注知识社会的来临为高等教育发展带来的机遇,而较少注意隐藏在“知识社会”这一“具有规范性的... 知识社会的到来凸显了知识之于经济社会发展的价值,但也加剧了高等教育中知识生产、传播与应用的功绩主义和经济主义。长期以来,学界更加关注知识社会的来临为高等教育发展带来的机遇,而较少注意隐藏在“知识社会”这一“具有规范性的现代性视野”背后的功绩主义和经济主义价值观对于高等教育发展的消极影响。从社会发展的趋势来看,一定是工业化的高等教育为适应知识社会的到来而转型发展,而不是知识社会为适应工业化的高等教育而停滞不前;在从工业社会向知识社会转型的过程中,高等教育系统有机会也有责任通过深度变革彰显其引领作用,并避免“知识经济视野”禁锢高等教育的想象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社会 知识经济 高等教育 经济发展 优绩主义
下载PDF
数字智能时代的大学通识教育 被引量:4
9
作者 强世功 《复旦教育论坛》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5-12,共8页
新一轮科技革命与全球变局交织,推动人类社会进入数字智能时代,导致大学教育越来越被整合在全球科技产业竞争的浪潮中,大学通识教育理念遭受数字智能时代的技术主义与全球主义的巨大冲击和挑战。全球化强化了世界公民的普适价值并削弱... 新一轮科技革命与全球变局交织,推动人类社会进入数字智能时代,导致大学教育越来越被整合在全球科技产业竞争的浪潮中,大学通识教育理念遭受数字智能时代的技术主义与全球主义的巨大冲击和挑战。全球化强化了世界公民的普适价值并削弱了多元文明的基础,而数字智能社会强化了优绩主义的治理逻辑,强化了大学教育的技术化倾向,二者共同对大学通识教育构成了冲击。本文认为,通识教育所张扬的人本主义和人文主义是应对数字智能时代技术主义与全球主义下可能到来的文明危机的最宝贵资源,数字智能时代的大学通识教育应当超越古典文明和工业社会早期的教育范式,充分利用数字智能技术,推动建构科技和知识传播的全球化与文化传承和公民教育的本土化相结合的二元结构,引导学生理解人类在数字智能时代所扮演的角色与承担的使命责任,从培养对共同体的公共责任着手,培养学生对人类未来命运的责任担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智能时代 通识教育 技术主义 全球主义 优绩主义
下载PDF
优绩主义 :价值、批判及其矫正 被引量:4
10
作者 冯婷 《探索与争鸣》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93-102,178,179,共12页
优绩主义是主导现代社会运行的一项基本原则,效率、公平、个人责任是支持优绩主义的几项基本的现代价值。近几十年来,优绩主义遭到了越来越多、越来越普遍的批评,批评者们从优绩主义之前提条件、原则本身和作用结果等层面对其进行了质... 优绩主义是主导现代社会运行的一项基本原则,效率、公平、个人责任是支持优绩主义的几项基本的现代价值。近几十年来,优绩主义遭到了越来越多、越来越普遍的批评,批评者们从优绩主义之前提条件、原则本身和作用结果等层面对其进行了质疑和反思。这些批评一定程度上触及了实际运行的优绩主义所存在的问题,但是,它们用作批评之依据的一些经验事实和优绩主义原则本身并不存在必然的联系。今天,着眼于社会的正常运行和健康发展,一方面还须坚持优绩主义,另一方面则要通过以下方式来矫正优绩主义:一是营造公平竞争的环境,改善优绩主义正常作用的前提条件;二是拒绝“赢者通吃”,借助与优绩主义并行的原则保护弱者;三是给成功者以尊敬,给未获成功者以尊严;四是在规范市场的同时,倡导并维护价值的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绩主义 公平 尊严 现代价值 矫正
原文传递
教育内卷何以发生?——基于优绩制的理论思考 被引量:4
11
作者 孙元涛 熊甸双 《复旦教育论坛》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10,共6页
优绩制为分析教育内卷的发生根源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作为优绩制的透明遴选机制,教育被视为促进社会流动、实现阶层跃迁最主要的通道。然而,随着优绩制的推广,教育的“选才”功能逐渐凌驾于“育人”价值之上,进而导致教育内卷的加剧。... 优绩制为分析教育内卷的发生根源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作为优绩制的透明遴选机制,教育被视为促进社会流动、实现阶层跃迁最主要的通道。然而,随着优绩制的推广,教育的“选才”功能逐渐凌驾于“育人”价值之上,进而导致教育内卷的加剧。教育内卷的背后存在三方面的优绩制根源:一是精英阶层在教育角逐中对额外资源的占有导致竞争加剧扩散;二是优绩制的竞争逻辑所带来的系统性暴力使人们陷入西西弗斯般的奋斗“轮回”;三是优绩制的成就逻辑使优绩主体为了维护个人尊严和获得社会承认陷入自我盘剥的牢笼。成功者在“自我实现”的理想幻象中奔竞不息,失败者则不得不背负“平庸”的符号艰难跋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内卷 优绩制 社会公平 价值异化
下载PDF
从“拔尖”到“乐群”:小组合作学习与拔尖创新人才培养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仁杰 寇焜照 《重庆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9-81,共13页
在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中,互相启发和学习的群体氛围十分重要。当前对拔尖创新人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政策制度等宏观层面,较少关注同伴关系和群体合作等微观层面。作为高校常见的教学形式,小组作业可成为考察同伴关系与群体合作影响拔尖... 在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中,互相启发和学习的群体氛围十分重要。当前对拔尖创新人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政策制度等宏观层面,较少关注同伴关系和群体合作等微观层面。作为高校常见的教学形式,小组作业可成为考察同伴关系与群体合作影响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切入点。选取某一流大学的不同专业学生,通过访谈和观察搜集资料,分析当前小组合作过程中的合作与学习文化,及其对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影响。研究发现:在组队方式上,小组合作主要为“熟人组队”,以此防范合作风险;小组主要以具有核心成员的“星状小组”模式进行分工与合作,这有助于提升小组工作效率,但同时也降低了其他组员的积极性。在评价方式上,组内和组间等多重评价相结合,对同伴关系和合作效果产生了复杂影响;突出教师权威的师生关系影响了小组作业的成果形式或风格,反映了教师占据主导、学生迎合教师的教学权力关系。在文化上,普遍存在“以和为贵”的合作文化,既有助于提高效率,但也会阻碍学术创新。这反映出在优绩主义评价制度下学生学习和合作的异化:基于博弈的人我观使同伴变为竞争对手或被利用的对象;基于功利的学习观易走向迎合考评的“表现性学习”,学习的内在价值被削弱。小组作业中的“工具性合作”有助于提升“分工—执行”的效率,但可能陷入创新的“范式陷阱”。因此,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还应加入“乐群”这一群体支持维度,通过涵育学生之间团结协作、友爱互助的精神,对“志趣”“拔尖”与“创新”的养成产生促进作用。为促进小组合作和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应建立共同契约、创设安全氛围、变革评价方式、强调学术精神,以解决市场逻辑和学术逻辑以及不同培养目标之间的冲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组合作学习 拔尖创新人才 同伴关系 优绩主义
下载PDF
超越优绩的困境:对优绩主义的反思与修正 被引量:1
13
作者 徐鏖 李静雯 《铜仁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18-128,共11页
优绩主义旨在建立一个以优绩为中心的社会,它承诺这样的社会是公正、繁荣和美好的。然而优绩主义自身的主张决定了它实现不了自身的理想。随着优绩主义的社会践行,它所带来的弊端逐渐显露,近年来成为政治哲学家思考的热点话题。由于优... 优绩主义旨在建立一个以优绩为中心的社会,它承诺这样的社会是公正、繁荣和美好的。然而优绩主义自身的主张决定了它实现不了自身的理想。随着优绩主义的社会践行,它所带来的弊端逐渐显露,近年来成为政治哲学家思考的热点话题。由于优绩主义的历史功绩,政治哲学家们并不愿意完全舍弃优绩主义,因此寻找一系列克服优绩主义困境的方案。然而这些政治哲学家只是将优绩主义作为一种公共话语进行思考,并只是从实践层面提出具体的实施方案,所以这些政治哲学家的方案缺乏系统性,也很少系统地触及到优绩主义的原则本身,而这些方案本身也存在着缺陷。尝试将优绩主义作为一种理论形态,从理论的层面对优绩主义的核心主张进行系统思考,从理论上克服优绩主义的困境,是解决优绩主义困境的另一途径。通过对优绩主义核心主张的修正,我们得出了一种温和优绩主义理论,这种优绩主义理论能够克服优绩主义以往的困境,并为研究者推进优绩主义理论研究提供新起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绩主义 机会平等 公正 应得 基因优势 社会优势
下载PDF
新精英教育:重构高等教育的理想类型 被引量:1
14
作者 陈海静 王建华 《大学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1-31,共11页
精英教育曾是高等教育的一种理想类型,它以培养精神上的贵族为旨趣。在工业文明进程中,精英教育逐渐演变为精英主义和优绩主义,人们对优绩的迷思加剧了高等教育的内卷化。在现代分层分类的高等教育体系中,精英教育在多样性、包容性等方... 精英教育曾是高等教育的一种理想类型,它以培养精神上的贵族为旨趣。在工业文明进程中,精英教育逐渐演变为精英主义和优绩主义,人们对优绩的迷思加剧了高等教育的内卷化。在现代分层分类的高等教育体系中,精英教育在多样性、包容性等方面表现出明显的缺陷。精英的培养不能只遵循一个模式,科研创新人才、大国工匠、新技能型人才都是精英,普及化高等教育阶段我们需要重构一种鼓励多样性、包容性的高等教育理想类型,即“新精英教育”。新精英教育范式框架包括:价值取向坚持贡献正义;核心要素重点把握不同类型高校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的异质性;运作逻辑主张精英人才的分类培养。新精英教育范式的理想类型应同步关涉高等教育的人民性和国家性,以人的主体性价值的发挥促进教育社会功能的实现并满足国家需求。在实践进路中,新精英教育需要破除制度与资源供给不均抑或制度与资源双重依赖的困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普及化 高等教育类型 新精英教育 精英主义 优绩主义 范式危机
下载PDF
作为经济寡头统治的贤能政治——新自由主义制度下“平等”的市场化 被引量:7
15
作者 乔.里特尔 吴万伟 《开放时代》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04-122,共19页
本文认为"贤能政治"意识形态已经变成经济寡头统治,在当今新自由主义文化中用以偷偷摸摸获得认可的主要手段。本文用三节来分析"贤能政治"概念的演变过程以及当今含义。第一节探讨贤能政治观念可能存在的谬误。第... 本文认为"贤能政治"意识形态已经变成经济寡头统治,在当今新自由主义文化中用以偷偷摸摸获得认可的主要手段。本文用三节来分析"贤能政治"概念的演变过程以及当今含义。第一节探讨贤能政治观念可能存在的谬误。第二节追踪该概念在社会理论学界内外传播的若干重要时刻,从阿兰·福克斯和迈克尔·杨在20世纪50年代最初诋毁性使用这一概念,到丹尼尔·贝尔在20世纪70年代赞许地接受这个概念,一直到20世纪80年代新保守主义智库广泛使用这一概念为止。第三节分析了贤能政治被用来作为新自由主义政治修辞和公共话语的使用情况。焦点集中在该术语在最近英国文化中引起的反响,讨论了"贤能感觉"的说法在卡梅伦"志向国家"话语中的操作方式。贤能政治已经成为旨在把平等观念市场化的话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志向 平等 贤能政治 新自由主义 寡头统治
原文传递
选贤任能视角下党政干部选拔的素质观模型 被引量:2
16
作者 萧鸣政 张睿超 《公共行政评论》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24,195,共25页
“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是中国共产党选贤任能的基本原则与内在标准,其外观体现为党政干部个人的选拔晋升。目前,关于党政干部选拔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政绩、履历、社会资本等非贤能因素的影响分析,缺乏对党政干部自身素质特别是德才素... “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是中国共产党选贤任能的基本原则与内在标准,其外观体现为党政干部个人的选拔晋升。目前,关于党政干部选拔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政绩、履历、社会资本等非贤能因素的影响分析,缺乏对党政干部自身素质特别是德才素质影响、作用的实验研究与因果推断。根据人力资源的素质观解释,论文构建了党政干部选拔的素质观模型,认为选贤任能实质上是基于干部的个人素质对其进行选拔任用的过程,其中政治素质和品德是关键,工作才能是核心,教育和职业经历是基础,工作业绩是标志。1288个样本共38640个观察值的离散选择实验结果表明,基层党政干部选拔的影响因素按照重要性程度由高到低依次为政治素质和品德、工作才能、工作业绩、教育和职业经历,不同性别、学历、职务的被调查者对于选拔因素的偏好存在一定差异。基于此,研究论证了选贤任能制度的科学性以及素质观模型的合理性,并对进一步完善选贤任能实践提出了相关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贤任能 党政干部选拔 素质观 离散选择实验 行为公共管理
下载PDF
优绩主义陷阱的本土检视:从“上下有别”到“先赋应得”
17
作者 刘铖 余秀兰 云如先 《社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6-56,共31页
优绩主义陷阱实质是个人主义归因偏误:以“能力+努力=成功”掩盖出身和运气的影响。其在西方制造出“精英的傲慢”和“底层的怨恨”,最终导致社会撕裂。在中国,高考作为典型的优绩制,学生们对高考分层的归因能够体现优绩主义陷阱在中国... 优绩主义陷阱实质是个人主义归因偏误:以“能力+努力=成功”掩盖出身和运气的影响。其在西方制造出“精英的傲慢”和“底层的怨恨”,最终导致社会撕裂。在中国,高考作为典型的优绩制,学生们对高考分层的归因能够体现优绩主义陷阱在中国情境中的表现。通过比较城市籍精英学子和农村籍二本学生这两类群体在归因自己和对方的高考结果时所运用的图式,本研究发现,“上下有别”的归因现象虽部分印证了优绩主义陷阱的理论假设,但是“谦虚”心理可能部分缓解了“精英的傲慢”;不同于西方的是,两类群体都持有“先赋应得”观念:认为天赋、出身等作为非个体可控的因素,是不置可否的或者具有正当性的。“先赋应得”观念与罗尔斯正义论中的“反应得”原则不同,它反而和优绩主义形成强功能关系,缓冲了优绩主义陷阱在中国可能产生的类似于西方的社会后果,然而它也隐藏着更深层次的文化陷阱。鉴于此,应将优绩主义嵌入中国情境中进行分析,而非“脱嵌”地迁移现有理论进行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绩主义 上下有别 先赋应得 教育不平等
下载PDF
高校优绩主义科研评价的逻辑基础、伦理风险与价值选择
18
作者 柴楠 吕寿伟 《大学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0-89,共10页
优绩主义科研评价始终包含着对个人努力和奋斗的鼓励,在优绩至上的制度氛围里,所有人都沉浸在依靠自身既有能力和持续努力来改变当下现状的“积极生活”当中。优绩主义科研评价通过唯才是举的正义承诺、最大效益的效率承诺和成功人生的... 优绩主义科研评价始终包含着对个人努力和奋斗的鼓励,在优绩至上的制度氛围里,所有人都沉浸在依靠自身既有能力和持续努力来改变当下现状的“积极生活”当中。优绩主义科研评价通过唯才是举的正义承诺、最大效益的效率承诺和成功人生的价值承诺成为支配性的科研评价制度。然而,赋予优绩主义科研评价正当性的根据,同时也成为其问题的根源。科研目的上的功利主义、生存方式上的竞争主义,以及学术文化上的等级主义令优绩主义科研评价无法兑现其原初的承诺,它导致科研与学术的日渐疏离,使科研活动沦为“输赢”游戏,更使学者群体出现等级分化。优绩主义科研评价遵从的是市场的逻辑,而非学术的逻辑。走出优绩主义困境,首先要通过超越技术化的管理主义,完成大学学术文化的回归;其次要通过摈弃畸形的成功主义伦理学,实现学者学术精神的回归;最后要通过打破优绩至上的评价原则,实现学术本体价值的回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绩主义 高校科研评价 机会均等 管理主义
下载PDF
教育优绩主义的审思与超越
19
作者 赵亚婷 《大学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0-97,共8页
优绩主义以“应得”理念凸显分配正义,契合教育正义观。现代教育遵循优绩主义的价值取向,给予人平等的教育机会,推崇个体的勤奋努力,主张基于个人努力的“应得”进行分配,成为社会流动的重要引擎。然而,优绩主义在彰显教育正义的同时也... 优绩主义以“应得”理念凸显分配正义,契合教育正义观。现代教育遵循优绩主义的价值取向,给予人平等的教育机会,推崇个体的勤奋努力,主张基于个人努力的“应得”进行分配,成为社会流动的重要引擎。然而,优绩主义在彰显教育正义的同时也使教育陷入困境。教育优绩主义以精英期待诱发教育主体的自我剥削,以优绩竞争阻碍个体与他者的“切近”,以线性思维逻辑遮蔽学生成就的多元性。要扭转这一困局,教育优绩主义应回归教育的本体价值,承认教育在其衍生功能中的有限性;重塑教育的复合正义观,在分配正义的基础上追求承认之维和育人之维的正义;树立立体化的成就观,助力教育主体的多元成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绩主义 应得 优绩竞争 自我剥削 教育正义
下载PDF
如何更好地补偿弱势群体?——机会平等理论视角下高校招生倾斜政策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薛远康 张宇恒 《复旦教育论坛》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03-111,共9页
在基础教育与家庭社会经济背景尚存不平等的情况下,采取合适的高校招生倾斜政策对弱势群体进行补偿是十分必要的。在此基础上,通过对分配正义的理论分析,并结合优绩主义对才能的定义及其批判,探寻高校招生倾斜政策产生的理论渊源。基于... 在基础教育与家庭社会经济背景尚存不平等的情况下,采取合适的高校招生倾斜政策对弱势群体进行补偿是十分必要的。在此基础上,通过对分配正义的理论分析,并结合优绩主义对才能的定义及其批判,探寻高校招生倾斜政策产生的理论渊源。基于约翰·罗默机会平等理论,从划分环境组别、确定努力类别、给予同等努力同等结果三个维度,分析了美国百分比计划、英国背景招生政策、中国三大专项计划的高校招生倾斜措施。结果发现,美国的百分比计划最接近机会平等理论的诉求,而英国的背景招生政策则在上述三维度均有改进空间,我国三大专项计划对弱势群体的识别较为粗糙,但政策执行更加有效。综合理论与实践,我国高校招生倾斜政策应进一步扩大覆盖面,重视对更多不利环境的补偿,且需通过多维度指标更加精准识别弱势群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招生 分配正义 优绩主义 约翰·罗默机会平等理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