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锁定钢板结合异体腓骨治疗老年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的中远期疗效观察 被引量:26
1
作者 常祖豪 朱正国 +2 位作者 齐红哲 陈华 唐佩福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CAS 2019年第2期106-112,共7页
目的探讨锁定钢板结合异体腓骨髓内支撑(locking compression plate with fibular allograft,F-LCP)治疗老年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的中远期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104例老年肱骨近端三部分或四部分骨... 目的探讨锁定钢板结合异体腓骨髓内支撑(locking compression plate with fibular allograft,F-LCP)治疗老年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的中远期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104例老年肱骨近端三部分或四部分骨折患者资料,其中采用单纯锁定钢板内固定术(locking compression plate,LCP)治疗61例为Ⅰ组,锁定钢板结合异体腓骨髓内支撑治疗43例为Ⅱ组。评估术后随访1年时两组临床疗效,包括Constant-Murley评分(CMS)、肩-手功能障碍评分(disabilities of the arm,shoulder and hand score,DASH)、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Los Angeles,UCLA)肩关节评分、肩关节活动范围评分(range of motion,ROM)、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及术后影像学资料。结果两组基线资料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 0.05)。术后骨折愈合时间,Ⅰ组(4.72±0.93)个月,Ⅱ组(4.77±0.90)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01)。术后1年复查X线片,Ⅰ组肱骨头高度丢失(4.48±2.06) mm,显著高于Ⅱ组的(2.19±1.58) mm (P <0.001);颈干角差值大于Ⅱ组[(8.56±4.96)°vs (3.17±2.93)°,P <0.001];Ⅰ组11例发生肱骨头内翻畸形(颈干角<110°),8例发生螺钉切出,2例发生肱骨头坏死,并发症发生率为34.43%;Ⅱ组2例发生肱骨头内翻畸形,1例发生螺钉切出,2例发生肱骨头坏死,并发症发生率为11.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术后1年Ⅱ组各项功能评估均优于Ⅰ组:CMS[(75.42±4.77) vs (62.89±8.25)],DASH[(16.09±2.87) vs (31.15±9.55)],UCLA肩关节评分[(31.40±1.50) vs(28.97±1.61)],ROM[(25.77±3.84) vs(18.34±4.43)](P均<0.05);两组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Ⅰ组(1.57±0.62) vsⅡ组(1.42±0.55),P=0.189)。结论本研究中锁定钢板结合异体腓骨髓内支撑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效果优于单纯锁定钢板内固定,功能结局更优,并发症发生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近端骨折 锁定钢板 同种异体腓骨 内侧支撑
下载PDF
静力加压内侧支撑螺钉技术治疗垂直型股骨颈骨折在术后并发症的优势 被引量:14
2
作者 张保焜 刘敬文 +3 位作者 尹博浩 陈泓弛 李坛珠 张伟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555-559,共5页
目的探讨使用1枚普通空心加压螺钉(OCCS)结合2枚无头空心加压螺钉(HCCS)的静力加压内侧支撑螺钉技术治疗垂直型股骨颈骨折在术后并发症方面的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2月至2017年7月期间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行内固定... 目的探讨使用1枚普通空心加压螺钉(OCCS)结合2枚无头空心加压螺钉(HCCS)的静力加压内侧支撑螺钉技术治疗垂直型股骨颈骨折在术后并发症方面的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2月至2017年7月期间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行内固定治疗的79例垂直型股骨颈骨折患者资料。男51例,女28例;年龄范围为20~65岁,平均49.1岁;左侧45例,右侧34例。37例患者使用1枚OCCS置于三角形结构顶端,2枚HCCS置于三角形结构底端来治疗股骨颈骨折(实验组);42例患者单纯使用3枚OCCS为正三角形结构固定股骨颈骨折(对照组)。术后6周、3个月、6个月、1年、1年半、2年以及其他有不适感时行患肢髋关节正、侧位x线片检查,判断骨折愈合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垂直型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前一般资料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79例患者术后获9.24个月(平均17.5个月)随访。52例患者骨折获完全愈合。其余27例治疗失败患者中,实验组8例(21.6%),对照组19例(45.2%),两组患者治疗失败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骨不连发生率为8.1%(3/37),内固定失效率为18.9%(7/37),股骨颈内翻畸形率为8.1(3/37),均低于对照组的26.2%(11/42)、40.5%(17/42)、23.8%(13/4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静力加压内侧支撑螺钉技术治疗垂直型股骨颈骨折,不仅操作简单且并发症发生率低,其为治疗此类骨折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颈骨折 手术后并发症 骨钉 内侧支撑
原文传递
重建内侧柱支撑对肱骨近端骨折术后肩关节功能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6
3
作者 云大科 符丽娜 +3 位作者 贾丙申 焦拓 胡帅 纪志华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CAS 2022年第3期57-61,共5页
目的:探讨重建内侧柱支撑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因肱骨近端骨折于本科接受锁定钢板治疗且临床资料完整者110例,根据术后X线片明确肱骨近端内侧柱支撑重建情况,分为皮质骨内侧支撑组(A组)57例和无内侧... 目的:探讨重建内侧柱支撑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因肱骨近端骨折于本科接受锁定钢板治疗且临床资料完整者110例,根据术后X线片明确肱骨近端内侧柱支撑重建情况,分为皮质骨内侧支撑组(A组)57例和无内侧支撑组(B组)53例。于术后1周(H_(1))、3个月(H_(2))及术后1年(H_(3))X线片上测量相对钢板的“肱骨头高度”,并计算在术后1周至术后3个月(ΔH_(1))、术后3个月至术后1年(ΔH_(2))期间高度变化情况。在术后3个月及1年时用ASES、Constant-Murley及Neer评分对肩关节功能进行评定。结果:A组、B组术前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时,A组肱骨头高度H_(1)由(24.7±1.6)mm变为(24.6±1.7)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_(2),P>0.05),肱骨头高度改变ΔH_(1)为(1.4±0.5)mm;B组肱骨头高度H_(1)由(24.6±1.5)mm变为(21.7±3.3)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_(2),P<0.05),肱骨头高度改变ΔH_(1)为(3.4±0.5)mm,肱骨头高度变化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时,A组肱骨头高度H_(2)由(24.6±1.7)mm变为(24.7±1.7)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肱骨头高度改变ΔH_(2)为(0.5±0.3)mm;B组肱骨头高度H_(2)由(21.7±3.3)mm变为(21.4±3.4)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肱骨头高度改变ΔH_(2)为(0.5±0.1)mm,肱骨头高度变化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后3个月比较,术后1年时A组肩关节术后DASH评分由(31.1±1.5)分降至(16.3±0.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nstant-Murley评分由(61.9±1.9)分增至(87.2±2.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eer评分由(71.2±1.2)分增至(84.5±1.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DASH评分由(35.7±0.9)分降至(23.0±1.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nstant-Murley评分由(55.0±1.3)分增至(74.5±2.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eer评分由(62.2±3.8)分增至(70.4±6.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一时间点组内及组间评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近端骨折 骨折复位内固定 内侧支撑
原文传递
双钢板固定治疗老年复杂肱骨近端骨折 被引量:3
4
作者 瞿杭波 杨自荣 +2 位作者 闫应朝 竺军高 茹选良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3年第2期103-109,共7页
目的:探讨前内侧联合外侧锁定钢板治疗老年复杂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方法:2018年6月至2020年10月,分别采用前内侧联合外侧锁定钢板(anteromedial combined with lateral locking plate,ALLP)及单纯肱骨近端锁定钢板(proximal humerus lo... 目的:探讨前内侧联合外侧锁定钢板治疗老年复杂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方法:2018年6月至2020年10月,分别采用前内侧联合外侧锁定钢板(anteromedial combined with lateral locking plate,ALLP)及单纯肱骨近端锁定钢板(proximal humerus locking plates,PHLP)治疗各15例Neer 3、4部分肱骨近端骨折患者。其中男8例,女22例;年龄51~78(61.5±7.5)岁。分为ALLP组和PHLP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与术后简明肩关节功能评分(simple shoulder test,SST)、肱骨头高度丢失值、内翻角及肩关节活动度。结果:所有骨折获骨性愈合。随访时间12~24(14.3±2.9)个月。ALLP组手术时间较PHLP组长(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12个月两组SST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学测量方面,术后1、3个月,两组肱骨头高度丢失值及内翻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时,ALLP组的肱骨头高度丢失值和内翻角均小于PHLP组;肩关节活动度方面,术后1年ALLP组前屈上举范围较PHLP组大(P<0.05);两组体侧外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前内侧联合外侧锁定钢板治疗老年复杂肱骨近端骨折可增加内侧柱稳定性,获得良好的骨折预后。但也存在手术时间较长等缺点,故应根据患者骨折类型个性化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侧支撑 锁定钢板 肱骨近端骨折
下载PDF
内侧支撑对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患者肩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7
5
作者 王良恩 邱志杰 +1 位作者 徐红革 杨勇 《临床骨科杂志》 2017年第5期575-577,共3页
目的探讨内侧支撑对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患者肩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行锁定钢板治疗的56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无内侧支撑,28例)和观察组(有内侧支撑,28例)。在术后1周(T1)、1个月(T2)、3个月(T3)、12个月... 目的探讨内侧支撑对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患者肩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行锁定钢板治疗的56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无内侧支撑,28例)和观察组(有内侧支撑,28例)。在术后1周(T1)、1个月(T2)、3个月(T3)、12个月(T4)摄X线片测量患侧肱骨头高度,比较两组患者T1~T2、T2~T3、T3~T4期间的高度变化及肩关节功能的差异。结果肱骨头高度丢失程度:T1~T2、T2~T3期间观察组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3~T4期间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4时段观察组在疼痛、肌力、稳定性、肩关节功能及肩关节平均活动度方面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2、T3、T4时段观察组Neer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内侧支撑在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中能够提高患者肩关节功能,有效稳定内固定,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侧支撑 锁定钢板 肱骨近端骨折 肩关节功能
下载PDF
内侧支撑联合肩袖缝合技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5
6
作者 方五洲 牛国旗 +3 位作者 廖士平 舒芳芳 周俊 朱勋兵 《中华全科医学》 2020年第9期1480-1484,共5页
目的探讨在治疗肱骨近端骨折中肱骨距螺钉内侧支撑联合肩袖缝合技术的优势及对肩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2019年3月收治的33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均采用手术治疗,手术入路为胸大肌三角肌入路,使用肱骨近... 目的探讨在治疗肱骨近端骨折中肱骨距螺钉内侧支撑联合肩袖缝合技术的优势及对肩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2019年3月收治的33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均采用手术治疗,手术入路为胸大肌三角肌入路,使用肱骨近端解剖型锁定接骨板,在钢板孔中植入肱骨距螺钉内侧支撑联合肩袖缝合技术,33例患者均获得随访,分析33例患者骨折分型、年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末次随访肩关节功能。结果 33例采用肱骨距螺钉内侧支撑联合肩袖缝合技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患者:NeerⅡ型16例、NeerⅢ型13例、NeerⅣ型4例,患者平均年龄为(59.8±12.3)岁、平均手术时间(102.6±29.2)min、平均术中出血量(167.6±121.5)mL、平均切口长度(12.5±2.6)cm、平均住院时间(13.3±6.3)d、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1%,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优良率为87.9%。结论肱骨距螺钉内侧支撑联合肩袖缝合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疗效显著,其优势:①能够有效复位及稳定大结节及小结节骨折块;②修复损伤肩袖、降低肩袖对肱骨头的内翻应力从而减少肱骨头螺钉切出风险;③肱骨距螺钉位于骨质密度较高区域,螺钉把持力及稳定性好,能降低肱骨头内翻及螺钉切出几率;④术后可早期进行肩关节功能锻炼且肩关节功能恢复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近端骨折 内侧支撑 锁定钢板 肩关节功能 肩袖损伤
原文传递
内侧支撑髓内钉置入支撑治疗严重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力学稳定性 被引量:5
7
作者 聂少波 李建涛 +4 位作者 孙基恩 赵喆 赵燕鹏 张里程 唐佩福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29-333,共5页
背景:内侧支撑髓内钉通过重建股骨内侧支撑的方法恢复了股骨近端的三角稳定结构,早期的有限元分析及生物力学显示其稳定性优于现在常用的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但是在严重骨质疏松模型中的具体表现尚不明确。目的:比较内侧支撑髓内钉和股... 背景:内侧支撑髓内钉通过重建股骨内侧支撑的方法恢复了股骨近端的三角稳定结构,早期的有限元分析及生物力学显示其稳定性优于现在常用的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但是在严重骨质疏松模型中的具体表现尚不明确。目的:比较内侧支撑髓内钉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固定治疗严重骨质疏松且内侧失支撑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生物力学差异。方法:利用严重骨质疏松人工骨构建内侧失支撑的股骨转子间骨折模型,采用内侧支撑髓内钉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分别固定后进行轴向破坏和扭转破坏实验,记录两者在轴向和扭转载荷作用下的轴向刚度和扭转刚度等数据。结果与结论:①轴向破坏实验显示,内侧支撑髓内钉组的极限载荷、屈服载荷及轴向刚度稍大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组,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②扭转破坏实验显示,内侧支撑髓内钉组的扭转刚度大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组(P<0.05);③结果表明,内侧支撑髓内钉的力学稳定性尤其是抗扭转性能优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可能是严重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治疗时不错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钉 髓内钉 股骨 转子间骨折 内侧支撑 生物力学 骨质疏松
下载PDF
内侧支撑髓内钉和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A3.3型的生物力学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聂少波 李建涛 +5 位作者 赵燕鹏 赵喆 朱保璋 闫云超 张里程 唐佩福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0年第12期1161-1165,共5页
目的:A3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是极其不稳定的骨折,临床上常常采用髓内治疗,但是髓内固定失败率高,股骨后内侧结构不能重建是主要原因。介绍一种可以早期重建股骨内侧支撑的新型内侧支撑髓内钉,通过生物力学试验验证力学效果。方法:利用人工... 目的:A3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是极其不稳定的骨折,临床上常常采用髓内治疗,但是髓内固定失败率高,股骨后内侧结构不能重建是主要原因。介绍一种可以早期重建股骨内侧支撑的新型内侧支撑髓内钉,通过生物力学试验验证力学效果。方法:利用人工股骨模型(Sawbones)制作内侧失支撑的A3.3型转子间骨折模型,分别用新型内侧支撑髓内钉(medial sustainable nail-Ⅱ,MSN-Ⅱ)和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Ⅱ)固定后,行轴向加载和轴向破坏试验,测定两种内固定物的轴向刚度、屈服载荷、头颈骨块的位移和断端扭转角度,比较两种内固定的生物力学差异,明确重建内侧支撑的髓内钉早期重建股骨内侧支撑的效果。结果:MSN-Ⅱ的轴向刚度、屈服载荷、当轴向载荷为1800 N时头颈骨块的位移、破坏试验后的骨折断端扭转角度分别为(222.76±62.46)N/mm,(4241.71±847.42)N,(11.51±0.62)mm,(1.71±0.10)°;PFNA-Ⅱ分别为(184.58±40.59)N/mm,(3058.76±379.63)N,(16.15±1.36)mm,(2.52±0.26)°,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MSN-Ⅱ轴向刚度优于PFNA-Ⅱ,在固定A3.3型骨折时能耐受更大的载荷,具有更大的轴向和旋转稳定性,是重建A3型股骨转子间骨折内侧支撑有效的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转子间骨折 内侧支撑 髓内钉 生物力学
下载PDF
3D打印结合PMMA骨水泥髓内支撑技术在老年肱骨近端骨质疏松性骨折中的应用 被引量:1
9
作者 金万通 薛海鹏 +9 位作者 周大鹏 刘兵 纪振钢 马翔宇 杨超 张昊 韩宁 宗宇宁 张咏晧 马泽方 《中华老年骨科与康复电子杂志》 2022年第5期276-284,共9页
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结合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骨水泥髓内支撑辅助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Neer二、三、四部分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9月至2020年5月北部战区总医院收治的33例肱骨近端Neer二、三、四部分骨质疏... 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结合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骨水泥髓内支撑辅助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Neer二、三、四部分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9月至2020年5月北部战区总医院收治的33例肱骨近端Neer二、三、四部分骨质疏松性骨折。男5例,女28例,平均年龄(68.4±2.5)岁。按Neer分型,二部分骨折3例,三部分骨折21例,四部分骨折9例。术前收集患者双侧肱骨三维重建CT扫描数据通过Mimics Research 20.0软件进行模拟复位及镜像比对,获得骨折复位后骨缺损范围并以此设计髓内支撑假体模具。通过3D打印技术打印髓内支撑假体模具,术中应用模具制作PMMA骨水泥髓内支撑假体。将该假体植入肱骨近端髓腔内,支撑肱骨头部骨折块,辅助锁定钢板进行骨折的复位和固定,术后即刻行肱骨近端正侧位X线评估骨折复位质量,术后定期复查,观察骨折愈合及并发症情况,测量并记录肱骨近端颈干角、肱骨头高度变化情况;术后1年通过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VAS疼痛评分。结果33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3.2±1.5)月。Neer二部分骨折中,健侧、术前及术后1年颈干角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9.038,P<0.05),两两比较中发现健侧颈干角(145.33±1.52)°与术前颈干角(102.00±11.1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后1年颈干角(145.67±2.5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Neer三部分骨折中,健侧、术前及术后1年颈干角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3.957,P<0.05),两两比较中发现健侧颈干角(145.86±3.18)°与术前颈干角(173.90±35.3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后1年颈干角(143.81±4.19)°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Neer四部分骨折中,健侧、术前及术后1年颈干角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9.297,P<0.05),两两比较中健侧颈干角(146.44±3.74)°与术前颈干角(96.22±14.09)°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症 肱骨近端骨折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内侧支撑 3D打印
原文传递
内侧柱用螺钉支撑与不用螺钉支撑对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效果探讨
10
作者 邹高峰 《中外医疗》 2018年第19期61-62,65,共3页
目的研究在应用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时内侧柱用螺钉支撑与不用螺钉支撑的不同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2017年12月该院肱骨近端骨折患者70例,将其中内侧柱用螺钉支撑的患者共35例视作观察组,将另外内侧柱不用螺钉支撑的患者... 目的研究在应用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时内侧柱用螺钉支撑与不用螺钉支撑的不同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2017年12月该院肱骨近端骨折患者70例,将其中内侧柱用螺钉支撑的患者共35例视作观察组,将另外内侧柱不用螺钉支撑的患者共35例视作对照组,比较效果。结果观察组肩关节优良率为91.43%,对照组肩关节优良率62.86%(P<0.05);观察组治疗后骨折愈合时间为(3.11±0.52)个月,肱骨头高度丢失值为(1.42±1.03)mm,对照组结果分别为(3.69±0.89)个月、(6.28±3.71)mm,(t=3.162 2、7.428 4,P=0.008 1、0.006 0);观察组没有患者出现并发症,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7.14%(χ~2=6.329 5,P=0.001 7)。结论在应用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时内侧柱用螺钉支撑能够提升稳定性,实现复位的更有效维持,可在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近端骨折 内侧柱 螺钉支撑 锁定钢板 治疗
下载PDF
内侧柱缺失型肱骨近端骨折不同固定方式的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18
11
作者 刘炎 葛鸿庆 +1 位作者 管华 陈文治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384-1389,共6页
背景:肱骨近端内侧柱缺失型骨折为内固定术后并发症较高的一种骨折类型,肱骨近端锁定钢板在肱骨近端骨折中应用广泛,然而单独应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与肱骨近端锁定钢板联合腓骨支撑治疗肱骨近端内侧柱缺失型骨折的生物力学稳定性尚不明... 背景:肱骨近端内侧柱缺失型骨折为内固定术后并发症较高的一种骨折类型,肱骨近端锁定钢板在肱骨近端骨折中应用广泛,然而单独应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与肱骨近端锁定钢板联合腓骨支撑治疗肱骨近端内侧柱缺失型骨折的生物力学稳定性尚不明确。目的:采用有限元分析方法,探讨单独应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与肱骨近端锁定钢板联合腓骨髓内支撑对内侧柱缺失型肱骨近端骨折内固定模型生物力学稳定性的影响,并比较肱骨距螺钉在2种不同固定方式下对内侧柱支撑的差异性。方法:获取骨质疏松肱骨近端CT数据,按照肱骨解剖颈下5 mm截骨,建立肱骨近端内侧柱缺失型骨折模型,并分为A、B组。A组为肱骨近端锁定钢板组,其中A1组置入钢板近端全部螺钉,A2组为E钉空缺,A3组为D钉空缺;B组为肱骨近端锁定钢板联合腓骨髓内支撑组,其中B1置入钢板近端全部螺钉,B2组为E钉空缺,B3为D钉空缺。然后采用三维有限元法分析间接暴力状态下不同分组模型的生物力学稳定性。结果与结论:①在结构稳定性方面,B组明显优于A组,A组中A1、A3组结构稳定性相当,且优于A2组;B组中B1、B2组结构稳定性相当且优于B3组;②对于内侧柱缺失型肱骨近端骨折,肱骨近端锁定钢板联合腓骨髓内支撑的力学稳定性优于单独应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当联合腓骨支撑时,置入钢板近端全部螺钉效果最优,其中D钉对肱骨近端内侧柱的支撑具有重要稳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近端骨折 内侧柱缺失 肱骨近端内固定系统 植骨 有限元分析 生物力学
下载PDF
内侧柱支撑重建联合常规内固定治疗对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愈合情况和肢体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6
12
作者 张喜海 卓乃强 +2 位作者 唐炼 叶俊武 鲁晓波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6期62-65,共4页
目的分析内侧柱支撑重建联合常规内固定治疗对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愈合情况和肢体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于2012年12月一2013年12月在该院接受手术治疗的78例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接受内侧柱支撑重建联... 目的分析内侧柱支撑重建联合常规内固定治疗对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愈合情况和肢体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于2012年12月一2013年12月在该院接受手术治疗的78例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接受内侧柱支撑重建联合常规内固定治疗的观察组39例,接受单纯常规内固定治疗的对照组39例,随访时间13~18个月,平均15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愈合情况、关节功能和关节活动度等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接受治疗后的住院时间、影像学完全愈合时间及完全负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接受治疗后的CMS评分、Neer评分和Broberg—Morrey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接受治疗后的肱骨颈干角、肱骨头内翻角度小于对照组。肩关节前屈上举、外拳和外旋角度均明显大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内侧柱支撑重建联合常规内固定治疗可以有效加速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的骨折端愈合,提升治疗后关节功能及活动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近端骨折 内侧柱支撑重建 肢体功能
下载PDF
Meta分析股骨内侧支撑钢板结合空心螺钉治疗PauwelsⅢ型股骨颈骨折的疗效 被引量:15
13
作者 陈翔 魏东 +2 位作者 任广宗 李鹏翠 卫小春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931-937,共7页
背景:近几年有学者认为采用股骨颈内侧支撑钢板结合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PauwelsⅢ型股骨颈骨折,能够降低股骨颈骨折不愈合、股骨头坏死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但对于这种治疗方式在临床上能否加速骨折的愈合、减少股骨头坏死等尚存在争议。目... 背景:近几年有学者认为采用股骨颈内侧支撑钢板结合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PauwelsⅢ型股骨颈骨折,能够降低股骨颈骨折不愈合、股骨头坏死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但对于这种治疗方式在临床上能否加速骨折的愈合、减少股骨头坏死等尚存在争议。目的:Meta分析评估股骨内侧支撑钢板结合空心螺钉和单纯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PauwelsⅢ型股骨颈骨折的疗效差异。方法:利用Cochrane图书馆、PubMed、万方医学网、中国知网、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搜索并收集采用股骨内侧支撑钢板结合空心螺钉内固定和单纯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PauwelsⅢ型股骨颈骨折的临床对照试验,分别由2名评价者独立对纳入的研究进行质量评价、数据提取并进行互相核对,最后运用RevMan 5.3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与结论:①经过筛选最终纳入5篇相关临床试验,其中包括4篇随机对照试验和1篇回顾性队列研究,总共243例PauwelsⅢ型股骨颈骨折患者;②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单纯空心螺钉内固定相比,股骨内侧支撑钢板结合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的手术时间较长[MD=23.19,95%CI(8.32,38.06),P=0.002]、术中出血量较多[MD=83.48,95%CI(32.08,134.89),P=0.001]、愈合时间较短[MD=-1.56,95%CI(-1.89,-1.24),P <0.000 01]、并发症发生率较低[RD=-0.07,95%CI(-0.11,-0.02),P=0.003]、髋关节Harris评分较高[MD=7.39,95%CI(3.18,11.60),P=0.000 6];两者髋关节功能优良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OR=1.29,95%CI(0.02,74.86),P=0.90];③结果表明与单纯空心螺钉内固定相比,支撑钢板结合空心螺钉治疗PauwelsⅢ型股骨颈骨折可缩短愈合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术后Harris评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uwelsⅢ型 股骨颈骨折 空心螺钉 内侧支撑钢板 联合治疗 HARRIS评分 愈合时间 META分析
下载PDF
三种手术方式治疗Neer Ⅲ-Ⅳ部分肱骨近端骨折的比较 被引量:12
14
作者 王礼宁 王强 +4 位作者 沈婧鈺 黄河 常鹏飞 郭杨 马勇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2期2038-2043,共6页
[目的]比较外侧锁定加内侧辅助钢板与单纯外侧锁定钢板、人工半肩关节置换治疗NeerⅢ-Ⅳ部分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1月~2017年1月本科诊治的NeerⅢ-Ⅳ部分肱骨近端骨折53例,其中17例采用外侧锁定加内侧辅助钢板... [目的]比较外侧锁定加内侧辅助钢板与单纯外侧锁定钢板、人工半肩关节置换治疗NeerⅢ-Ⅳ部分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1月~2017年1月本科诊治的NeerⅢ-Ⅳ部分肱骨近端骨折53例,其中17例采用外侧锁定加内侧辅助钢板内固定(双钢板组),21例采用单纯外侧锁定钢板固定(单钢板组),15例采用人工半肩关节置换(关节置换组)。比较三组患者的临床与影像资料。[结果]双钢板组在手术时间上长于其余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在术中出血量及切口长度上三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个月双钢板组和单钢板组的Neer评分低于关节置换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术后6个月时,三组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12个月时,双钢板组和单钢板组的Neer评分均高于关节置换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影像测量方面,肱骨头内翻角和肱骨头高度丢失值在双钢板组和单钢板组均随术后时间延长而增加,不同时间点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钢板组上述变化显著小于单钢板组,表现为术后1个月和3个月上述影像指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6个月和12个月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锁定加内侧辅助钢板技术是治疗NeerⅢ-Ⅳ部分肱骨近端骨折的有效方式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近端骨折 锁定加内侧辅助钢板 半肩关节置换 肩关节Neer评分 内侧柱支撑
原文传递
内侧支撑重建增强固定技术在肱骨近端骨折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15
作者 常祖豪 张伟 +1 位作者 唐佩福 陈华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75-380,共6页
目的对内侧支撑重建增强固定技术在肱骨近端骨折治疗中的临床应用和生物力学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查阅近年国内外有关肱骨近端骨折内侧支撑重建增强固定技术的文献,并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对于肱骨近... 目的对内侧支撑重建增强固定技术在肱骨近端骨折治疗中的临床应用和生物力学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查阅近年国内外有关肱骨近端骨折内侧支撑重建增强固定技术的文献,并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对于肱骨近端骨折,尤其是合并严重骨质疏松和/或粉碎性骨折,在现有锁定钢板基础上进行内侧支撑增强固定十分必要。内侧支撑重建增强固定技术主要分为髓外支撑和髓内支撑,进一步可根据支撑物材料和来源分为自体骨和同种异体骨支撑,根据支撑位点分为内侧柱支撑、Calcar区支撑和肱骨头支撑,根据增强固定物形态可分为腓骨干、股骨头、解剖型腓骨等支撑。临床研究和生物力学试验结果表明内侧支撑重建增强固定技术是肱骨近端骨折重要的增强固定方式。结论内侧支撑重建增强固定技术作为肱骨近端骨折最为重要的治疗策略,是当前临床治疗和研究的热点,但对于支撑方式、支撑位点、支撑物形态和种类等问题尚存在广泛争议,仍需要更多高质量临床研究和生物力学试验提供循证医学证据以及进行多学科有机融合探究,以期为肱骨近端骨折的治疗提供更优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近端骨折 内侧支撑重建增强固定技术 髓内支撑 髓外支撑 骨质疏松性骨折
原文传递
微创空心加压螺钉联合内侧支撑板治疗青壮年Garden Ⅲ、Ⅳ型股骨颈骨折 被引量:11
16
作者 温阳阳 吕婧 +4 位作者 孙含瑞 范亚楠 李文龙 贾宇东 刘又文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8年第6期67-70,79,共5页
目的观察应用直接前侧入路(DAA)切开复位空心加压螺钉联合内侧支撑板治疗青壮年GardenⅢ、Ⅳ型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1月~2015年9月在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就诊并应用DAA入路切开复位空心加压螺钉联合内侧支撑板治... 目的观察应用直接前侧入路(DAA)切开复位空心加压螺钉联合内侧支撑板治疗青壮年GardenⅢ、Ⅳ型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1月~2015年9月在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就诊并应用DAA入路切开复位空心加压螺钉联合内侧支撑板治疗并获得完整随访的37例青壮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随访观察骨折愈合及并发症情况,采用髋关节Harris评分评估患髋功能,采用Garden复位指数评价骨折复位情况。结果本研究37例患者均获得2年以上随访,术后3~6个月均获得骨性愈合,平均愈合时间为(4.40±0.96)个月,均未出现内固定松动及骨折再移位。1例患者于术后2年出现股骨头坏死,行保守治疗,髋关节活动未受明显影响;1例患者出现大腿外侧皮肤感觉减退,考虑为股外侧皮神经损伤所致,给予药物对症治疗,5个月后恢复。末次随访髋关节Harris评分为(89.66±4.52)分,术前评分为(40.41±6.9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d和术后2年复查髋关节X线片测量的Garden复位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DAA入路切开复位空心加压螺钉联合内侧支撑板治疗青壮年GardenⅢ、Ⅳ型股骨颈骨折,术中创伤小,复位准确,内固定牢靠,有利于患者术后早期活动康复,降低骨折不愈合及股骨头坏死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接前侧入路 内侧支撑板 空心加压螺钉 青壮年 股骨颈骨折
下载PDF
锁定钢板固定术后内侧柱支撑能力与肱骨近端骨折患者预后的相关分析 被引量:10
17
作者 冯阳阳 常宝生 +3 位作者 刘向栋 武政 周煜虎 赵程锦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7年第6期1156-1159,共4页
目的:研究锁定钢板固定术后内侧柱的支撑能力与肱骨近端骨折患者预后的相关关系。方法:选取107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内侧柱支撑重建方式将所有患者分为四组,其中A组患者48例,均接受肱骨近端内侧骨皮质解剖复位以重... 目的:研究锁定钢板固定术后内侧柱的支撑能力与肱骨近端骨折患者预后的相关关系。方法:选取107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内侧柱支撑重建方式将所有患者分为四组,其中A组患者48例,均接受肱骨近端内侧骨皮质解剖复位以重建内侧柱支持;B组患者20例,均使用1枚支撑螺钉置入肱骨头内下方的软骨下骨,C组患者14例,均使用2枚或2枚以上支撑螺钉置入肱骨头内下方的软骨下骨;D组患者25例,均未进行肱骨近端内侧骨皮质解剖复位亦未使用锁定螺钉固定。比较各组患者术后Constant评分、VAS(visual analogue scale)评分、骨折愈合时间、肱骨头高度丟失值、肱骨头内翻角、并发症发生情况及二次手术率。结果:与无支撑重建组相比,骨皮质解剖复位组、单枚螺钉支撑重建组以及多枚螺钉支撑重建组的VAS评分、骨折愈合时间、肱骨头高度丟失值以及肱骨头内翻角均明显降低,而Constant评分明显升高,其中骨皮质解剖复位组的变化幅度最大多枚螺钉支撑重建组次之,单枚螺钉支撑重建组变化幅度最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3.100,22.130,7.267,68.440,47.900,均P<0.001);与无支撑重建组相比,骨皮质解剖复位组、单枚螺钉支撑重建组以及多枚螺钉支撑重建组的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和二次手术率均明显降低,其中骨皮质解剖复位组的降低幅度最大,单枚螺钉支撑重建组次之,多枚螺钉支撑重建组降低幅度最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12.938,11.904,P=0.005,0.008)。结论:锁骨钢板固定术后内侧柱的支撑能力与肱骨近端异型解剖钢板患者预后相关,内侧柱支撑能力的越高患者术后骨折愈合、肩关节恢复越佳,而并发症发生率以及二次手术率越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锁定钢板固定术 内侧柱支撑 肱骨近端骨折
原文传递
内侧柱支撑重建联合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28例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10
18
作者 易朝晖 刘国玉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8年第25期73-74,共2页
目的探讨内侧柱支撑重建联合锁定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意义及效果。方法调研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我院骨外科收诊的56例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给予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及观察组(给予内侧柱支撑重建... 目的探讨内侧柱支撑重建联合锁定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意义及效果。方法调研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我院骨外科收诊的56例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给予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及观察组(给予内侧柱支撑重建联合锁定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每组28例。观察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恢复情况、肩关节功能评分及关节活动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围手术期恢复情况、Neer及CM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肩关节前屈上举评分、肩关节前屈外举评分、肩关节前屈外旋评分、肱骨颈干角评分、肱骨头内翻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内侧柱支撑重建联合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临床效果显著,明显提高患者肩关节功能,值得临床医师采用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侧柱支撑重建 锁定钢板内固定 老年肱骨近端骨折
下载PDF
内侧柱支撑重建与常规内固定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9
19
作者 宛磊 张晓光 +2 位作者 代彭威 黄贺军 王伟 《临床骨科杂志》 2019年第2期211-213,共3页
目的探讨内侧柱支撑重建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方法将110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固定组(行常规内固定)和支撑组(在常规内固定基础上联合内侧柱支撑重建治疗),每组55例。比较术后两组住院时间、临床愈合时间、完全负重... 目的探讨内侧柱支撑重建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方法将110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固定组(行常规内固定)和支撑组(在常规内固定基础上联合内侧柱支撑重建治疗),每组55例。比较术后两组住院时间、临床愈合时间、完全负重时间、肩关节功能Constant评分、疼痛VAS评分、肱骨头内翻角度、肩关节活动度。结果患者均随访12个月。与固定组相比,支撑组的住院时间、临床愈合时间、完全负重时间均更短(P <0. 01),Constant评分及其优良率更高(P <0. 01),VAS评分更低(P <0. 01),肱骨头内翻角度更小(P <0. 01),肩关节活动度更大(P <0. 01)。结论与常规内固定治疗相比,内侧柱支撑重建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可迅速改善肩关节功能,提高关节活动度,且缩短愈合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侧柱支撑重建 肱骨近端骨折 老年人 肩关节功能
下载PDF
三种手术方式治疗中青年PauwelsⅢ型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2
20
作者 刘英科 马文龙 +6 位作者 田可为 范克杰 邝孝坤 严嘉祥 陈勤 田燃 陈柯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12-421,共10页
目的比较3种手术方式治疗中青年PauwelsⅢ型股骨颈骨折的疗效,以期为临床选择恰当术式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2021年12月收治且符合选择标准的103例PauwelsⅢ型股骨颈骨折患者临床资料。采用倒三角空心螺钉固定37例(空心... 目的比较3种手术方式治疗中青年PauwelsⅢ型股骨颈骨折的疗效,以期为临床选择恰当术式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2021年12月收治且符合选择标准的103例PauwelsⅢ型股骨颈骨折患者临床资料。采用倒三角空心螺钉固定37例(空心螺钉组)、倒三角空心螺钉联合偏轴螺钉固定34例(偏轴螺钉组)、倒三角空心螺钉联合内侧支撑钢板固定32例(支撑钢板组)。3组患者年龄、性别、致伤原因、身体质量指数、受伤至手术时间、骨折侧别及Garden分型、术前是否牵引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记录3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次数、住院时间、早期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开始负重时间;术后6、12个月Harris评分评价关节功能,计算两时间点差值(变化值)进行组间比较;复查X线片,评价骨折复位质量(Garden指数)及愈合情况,以及内固定失效、股骨头坏死发生情况。结果3组手术均顺利完成。与空心螺钉组及偏轴螺钉组相比,支撑钢板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均增多、透视次数减少、骨折复位质量更好,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空心螺钉组与偏轴螺钉组骨折复位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透视次数均少于偏轴螺钉组(P<0.05)。3组住院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组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1~52个月,平均36.0个月,随访时间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影像学复查示,3组骨折不愈合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偏轴螺钉组及支撑钢板组骨折愈合以及患者术后开始部分负重、完全负重均早于空心螺钉组(P<0.05),偏轴螺钉组与支撑钢板组上述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术后Harris评分变化值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股骨头坏死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支撑钢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uwelsⅢ型股骨颈骨折 空心螺钉 内侧支撑钢板 偏轴螺钉 内固定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