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媒体时代媒体的可信度分析——以中国网民为对象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33
1
作者 王丽娜 马得勇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88-99,共12页
根据对4000余份网民调查数据研究发现,微博和网络社区是网民日常接触最为频繁的媒体类型,央视次之,而新华社和人民日报及其网站的使用频率最低。同时,网民认为央视等官方媒体最为可信,其次是微博和网络社区等非官方媒体。然而,如果从各... 根据对4000余份网民调查数据研究发现,微博和网络社区是网民日常接触最为频繁的媒体类型,央视次之,而新华社和人民日报及其网站的使用频率最低。同时,网民认为央视等官方媒体最为可信,其次是微博和网络社区等非官方媒体。然而,如果从各类媒体对网民的实际影响力来看,微博等非官方媒体在媒体影响力方面则超过官方媒体。此外,媒体使用、威权人格、意识形态立场均对媒体可信度产生了显著的影响。网民对某一媒体使用越频繁,对该媒体的可信度评价越高;左派网民更为信任官媒而右派网民则认为非官媒更为可靠;威权人格特征越强的网民对官媒和非官媒都更加信任。在新媒体时代,不同群体特性的网民对各类信息渠道的选择和信任呈分化态势,这种局面将成为中国传媒界的新常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体可信度 威权人格 意识形态立场 媒体使用
下载PDF
自然灾难报道中传统媒体与社交媒体信任度对比研究 被引量:21
2
作者 薛可 王丽丽 余明阳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88-95,共8页
各类媒体在灾难传播的角色与作用成为传播学研究热点。本文通过大样本调查的方法探究了该类报道中受众对传统媒体与社交媒体的信任度差异以及社交媒体媒介接触度与信息类型的信任度影响。研究发现:1.受众对传统媒体信任度更高。2.社交... 各类媒体在灾难传播的角色与作用成为传播学研究热点。本文通过大样本调查的方法探究了该类报道中受众对传统媒体与社交媒体的信任度差异以及社交媒体媒介接触度与信息类型的信任度影响。研究发现:1.受众对传统媒体信任度更高。2.社交媒体接触程度与传统媒体信任度呈负相关,与社交媒体信任度呈正相关。3.面对不同类型信息,受众对两类媒介信任度不同。4.信息类型在社交媒体接触度对传统媒体及社交媒体信任度的影响中起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交媒体 传统媒体 媒介接触度 信息类型 媒介信任度
下载PDF
数字媒体时代城乡青年的媒介使用与媒介素养研究——来自S省青年群体的实证调查 被引量:14
3
作者 马超 《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79-100,共22页
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与互联网的日益普及,媒介已经成为了当代青年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探讨新媒体背景下青年群体的媒介素养状况正逢其时。以S省青年为研究对象,通过实证调查探讨数字媒体时代城乡青年的媒介使用情况和媒介素养现状。研究... 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与互联网的日益普及,媒介已经成为了当代青年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探讨新媒体背景下青年群体的媒介素养状况正逢其时。以S省青年为研究对象,通过实证调查探讨数字媒体时代城乡青年的媒介使用情况和媒介素养现状。研究发现,从全样本青年群体来看,男性的"媒介获取能力"、"媒介分析能力"和"媒介创造能力"比女性更强。在媒介接触偏好与媒介素养的关系上,报纸、广播、杂志和电脑的接触时间可以对青年的媒介素养带来正面影响,而电视的接触时间却对媒介素养带来了显著的负面效应。同时研究发现,无论对于时政经济类"硬新闻"的关注,还是对文化娱乐、养生旅游等"软新闻"的关注都可以部分增进青年的媒介素养。这项发现提示相关管理者,在从事青年教育和管理工作时不能一味抹杀青年的兴趣爱好,对于青年的媒介接触偏好也不能一棍子打死,而是应该客观看待和正确引导。在媒介可信度方面,研究发现,受众对传统媒介的依赖可以正向预测其对传统媒介的可信度评价,而公众对传统媒介和新媒体的依赖都可以正向预测其对新媒体的可信度评价。该发现带来的启示是:未来在测量媒介可信度时,传统的"绝对评价法"和"相对评价法"都失之笼统,而应当考虑不同媒介在不同细分信息上的可信度评价。最后在城乡两个青年群体的对比中发现,城乡青年在媒介使用上存在显著差异:城市青年对国内外时政新闻、经济新闻和社会民生新闻的关注度均高于农村青年;农村青年"了解新闻"、"学习知识"、"获取实用信息"等媒介使用动机远低于城市青年;在媒介素养方面,城市青年的"媒介分析能力"和"媒介评估能力"远高于农村青年。回归模型显示,城乡青年的媒介素养差异或许是由于媒介接触频率、信息关注类型等因素造成的:农村青年过度接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介素养 城乡青年 媒介接触 媒介依赖 媒介可信度 实证研究
下载PDF
VR媒体对情绪、认知与行为意愿的传播效果考察 被引量:15
4
作者 李晓静 张奕民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15-128,共14页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创新,VR媒体日益成为新闻传播学界及业界的关注重心。本文立足于我国的VR新闻实践现况,探究相对于传统的图文、视频媒体,VR沉浸式媒体的传播效果如何,它怎样影响受众的情绪、认知及传播行为意愿,包括VR媒体对受众...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创新,VR媒体日益成为新闻传播学界及业界的关注重心。本文立足于我国的VR新闻实践现况,探究相对于传统的图文、视频媒体,VR沉浸式媒体的传播效果如何,它怎样影响受众的情绪、认知及传播行为意愿,包括VR媒体对受众的移情效应,以及对感知可信度、喜爱度、记忆程度和传播意愿等方面的影响。基于图文、视频、VR媒体的组间实验研究(N=180),本文发现:相较于传统媒体,VR媒体对受众的情绪、认知与传播行为意愿都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移情起到了部分中介作用;受众的感知可信度与喜爱度对传播意愿发挥了积极作用,记忆程度则与传播意愿无显著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R 沉浸式媒体 移情 认知 可信度 传播意愿
下载PDF
媒体公信力:历史根基、理论渊源与现实逻辑 被引量:13
5
作者 李京 《编辑之友》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55-60,共6页
新闻传播学视野中的媒体公信力研究多专注于媒体信度测量,鲜有从"公信力"这一概念出发溯源。媒体公信力不仅仅是指媒体可信度的测量指数,还包含着公众对媒体的信任,而媒体信任是受众对媒体专业性的一种认知与评估,是社会信任... 新闻传播学视野中的媒体公信力研究多专注于媒体信度测量,鲜有从"公信力"这一概念出发溯源。媒体公信力不仅仅是指媒体可信度的测量指数,还包含着公众对媒体的信任,而媒体信任是受众对媒体专业性的一种认知与评估,是社会信任的一种。文章将传播学研究进路与社会学研究视角相结合,归纳我国媒体公信力研究的理论依据与现实逻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体公信力 理论溯源 现实逻辑
下载PDF
新媒体背景下的传统媒体应对——基于媒体公信力的视角 被引量:10
6
作者 李艳 《北京电子科技学院学报》 2014年第3期43-50,共8页
媒体公信力是媒体生存的根基。新媒体技术的崛起从三个方面对传统媒体的公信力形成冲击:弱化了传统媒体的"把关人"角色、对传统媒体报道新闻的表现手段及消费方式形成冲击、对传统媒体的经营和管理手段提出新的挑战。在新媒... 媒体公信力是媒体生存的根基。新媒体技术的崛起从三个方面对传统媒体的公信力形成冲击:弱化了传统媒体的"把关人"角色、对传统媒体报道新闻的表现手段及消费方式形成冲击、对传统媒体的经营和管理手段提出新的挑战。在新媒体背景下传统媒体应发挥权威的鉴定者角色,打造透明新闻。面对公民新闻的压力,传统媒体应向受众赋权,加强对新媒体资源的整合、组织能力。媒体管理中还应融入更多自律手段,重塑媒体公信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媒体 传统媒体 媒体公信力
下载PDF
数字媒介与传统媒介在大学生中的公信力比较研究 被引量:9
7
作者 刘宇初 刘洪莲 黄伟群 《图书情报工作》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29-33,66,共6页
通过分析北京市大学生抽样调查数据,发现大学生对传统媒介和数字媒介公信力的评价无显著差异,但在具体评价维度上,大学生认为数字媒介信息量更大、反映群众意见更加充分、揭露坏人坏事更加有力;在新闻类型方面,大学生更倾向于相信传统... 通过分析北京市大学生抽样调查数据,发现大学生对传统媒介和数字媒介公信力的评价无显著差异,但在具体评价维度上,大学生认为数字媒介信息量更大、反映群众意见更加充分、揭露坏人坏事更加有力;在新闻类型方面,大学生更倾向于相信传统媒介上的经济、文教和科技新闻;对于政治、社会、娱乐新闻等,则更倾向于相信数字媒介上的报道。同时,从受众角度分析媒介公信力的影响因素,发现人口统计学变量对媒介公信力评价没有显著影响,但媒介使用情况对传统媒介公信力评价有显著影响;大学生对不同媒介公信力的评价与其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前景的态度显著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媒介 传统媒介 大学生 媒介公信力
原文传递
传媒公信力的概念及测量——兼论梅耶的传媒公信力测量体系 被引量:6
8
作者 闻学峰 《浙江万里学院学报》 2006年第6期37-40,共4页
文章在他人已有的研究成果基础上,对传媒公信力的概念进行了探讨,并给予重新界定,概述了传媒公信力的测量方法及测量状况,同时也简要地评述了由梅耶构建的传媒公信力测量体系。
关键词 公信力 传媒公信力 梅耶
下载PDF
基于互联网媒介抗疫科普的公众信息行为调查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胡俊平 钟琦 +1 位作者 易佳 欧阳子涵 《科普研究》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59-65,90,102,共9页
互联网媒介抗疫科普实践是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科普功能发挥的重要路径之一。从公众信息行为视角开展问卷调查,考察公众获取抗疫科普内容的媒介使用状况、对渠道和所获科普内容的信任度和满意度以及在认知判断和行为策略方面发生的转变,... 互联网媒介抗疫科普实践是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科普功能发挥的重要路径之一。从公众信息行为视角开展问卷调查,考察公众获取抗疫科普内容的媒介使用状况、对渠道和所获科普内容的信任度和满意度以及在认知判断和行为策略方面发生的转变,反映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互联网媒介科普的有效触达及对公众社会行为的影响。基于调查分析结果,提出合理引导和规范短视频等媒介形态科普内容生产、强化主流媒体和科普专业媒体的嵌入式合作传播、优化升级科学辟谣平台运作机制和传播策略等建议,为深化科普供给侧改革提供决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介使用 媒介可信度 新冠肺炎 应急科普 信息行为
原文传递
“男女有别”:媒介接触、媒介信任与媒介素养的性别差异——来自四川省域居民的实证调查 被引量:5
10
作者 马超 《山东女子学院学报》 2019年第6期35-45,共11页
基于四川省域居民的大样本调查(N=2762),从“性别与传播”的视角出发,探讨不同性别受众的媒介使用与媒介素养状况发现,不同性别的人口在媒介接触渠道、信息关注类型、媒介使用动机和媒介可信度评价等方面都存在显著差异。在“媒介素养... 基于四川省域居民的大样本调查(N=2762),从“性别与传播”的视角出发,探讨不同性别受众的媒介使用与媒介素养状况发现,不同性别的人口在媒介接触渠道、信息关注类型、媒介使用动机和媒介可信度评价等方面都存在显著差异。在“媒介素养”的四个维度上,男性的“媒介获取能力”“分析能力”“创造能力”都显著高于女性。研究的相关启示包括:媒体转型过程中应进一步巩固传统媒体的公信力优势,以增加受众黏性;媒体在市场定位中要细分内容市场以实现差异化传播;消弭男女媒介素养的差异重在科学培养女性后天的媒介使用习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别与传播 女性媒介素养 媒介可信度 媒介素养量表
下载PDF
欧美传播语境下的媒介公信力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刘学义 王一丽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0年第3期96-100,共5页
公信力研究是欧美媒介研究热点领域之一,在近一个世纪的研究历史中,从某一类型媒介公信力研究,到不同媒介公信力比较,新兴媒介公信力也被纳入研究视野,研究领域进一步拓展。大批学者从不同研究视角,采用多种研究方法,对媒介公信力概念... 公信力研究是欧美媒介研究热点领域之一,在近一个世纪的研究历史中,从某一类型媒介公信力研究,到不同媒介公信力比较,新兴媒介公信力也被纳入研究视野,研究领域进一步拓展。大批学者从不同研究视角,采用多种研究方法,对媒介公信力概念及构成维度、影响因素、不同媒介公信力比较等进行了深入探索,为国内相关研究提供了很好的基础和参照。但是,西方媒介公信力研究多产生于特定时期具体需要,许多问题的提出及解决的语境都与我国情况不同,在研究对象、话语体系、价值观念上体现出鲜明的国别差异。另外,强调实践性,偏重微观研究,对媒介公信力与政治、文化、新闻体制之间的相互关系关注不足,也需要注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介公信力 构成维度 影响因素 相对公信力
下载PDF
新型主流媒体公信力初探——新华网的案例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伍依然 王君超 《信息技术与管理应用》 2023年第4期143-158,共16页
本文选取新华网面向“两会”建设的“两会”融媒体专题页为研究对象,考察我国新型主流媒体公信力的现状及影响因素。论文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回收的402份有效问卷样本进行数据分析。研究发现,受众的主流媒体使用频率、政府信任程度、认知... 本文选取新华网面向“两会”建设的“两会”融媒体专题页为研究对象,考察我国新型主流媒体公信力的现状及影响因素。论文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回收的402份有效问卷样本进行数据分析。研究发现,受众的主流媒体使用频率、政府信任程度、认知需求动机和认知需求满足感会对其评价新型主流媒体的公信力产生正向影响,受众的人口统计学特征不会对其评价新型主流媒体的公信力产生影响。本文认为,受众的媒体使用频率本身与媒体公信力之间可能存在“媒体使用频率—媒体公信力”的双向影响机制;受众的媒体使用频率与外部的政府信任程度共同形成了“媒体使用频率—政府信任—媒体公信力”的单向影响机制;受众的媒体使用变量内部相互作用下共同形成“使用动机—使用频率—使用满足感—媒体公信力”的单向影响机制。基于以上研究发现,本文提出若干提高新型主流媒体公信力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主流媒体 公信力 新华网 调查问卷 融合报道专题
原文传递
论传播发展的八个维度 被引量:3
13
作者 张昆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1期41-47,共7页
传播发展一方面受到社会整体发展水平的制约,另方面又能促进整个社会的全面进步。传播发展的内涵丰富多彩,要考察特定国家新闻传播的发展,有八个维度是必须予以关注的:相对独立的政治地位;开放多元的媒介结构;较少的报道禁忌与较大的监... 传播发展一方面受到社会整体发展水平的制约,另方面又能促进整个社会的全面进步。传播发展的内涵丰富多彩,要考察特定国家新闻传播的发展,有八个维度是必须予以关注的:相对独立的政治地位;开放多元的媒介结构;较少的报道禁忌与较大的监督空间;经济自给;媒介具有一定的公信力;从业者的职业意识和专业精神;媒介结构合理与较高的普及水平;受众信息需求的最大满足。由于传播发展是动态的历史过程,象征传播发展的具体指标和考察传播发展的维度,当然不会固定不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播发展 媒介政治地位 媒介结构 媒介公信力
下载PDF
我国中部农村的媒介使用及媒介可信度现状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强月新 张明新 《新闻与传播评论辑刊》 2005年第1期118-129,242,251,共14页
本研究以"媒介可信度"理论为研究框架,采用问卷调查法考察了我国农村居民对于大众媒介使用及对其可信度的评价及其内在机制。对湖北省的548名农村居民完成了有效问卷。调查发现,农村大众媒介之间地位悬殊,媒介所扮演的角色亦... 本研究以"媒介可信度"理论为研究框架,采用问卷调查法考察了我国农村居民对于大众媒介使用及对其可信度的评价及其内在机制。对湖北省的548名农村居民完成了有效问卷。调查发现,农村大众媒介之间地位悬殊,媒介所扮演的角色亦不同。农村居民对电视、报纸、广播和杂志四种大众媒介的可信度评价皆较低,相比之下,报纸和广播的可信度最高,其次为电视,再次为杂志。多元阶层回归分析发现,人口因素和媒介使用因素对媒介可信度的影响较大,而媒介依赖和人际交往因素对媒介可信度几乎没有影响。本文以实证方法检验了媒介可信度理论在我国农村社会的适用性,并结合我国农村社会的实际情形对该理论做出了富于创造性的修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农村 人际交往 大众媒介 媒介使用 媒介依赖 媒介可信度
原文传递
媒介公信力的内涵界定与维度建构 被引量:5
15
作者 刘学义 王一丽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3期82-87,共6页
本文多层次探讨了媒介公信力概念的构成维度与具体指标,并对影响媒介公信力的不同宏观、微观因素进行了辨析。媒介公信力的内涵构成主要有两方面:"媒体信用"与"公众信任"。媒介公信力影响因素包括信息来源与传播者... 本文多层次探讨了媒介公信力概念的构成维度与具体指标,并对影响媒介公信力的不同宏观、微观因素进行了辨析。媒介公信力的内涵构成主要有两方面:"媒体信用"与"公众信任"。媒介公信力影响因素包括信息来源与传播者可信度、信息特征、受众变量以及传媒自身因素等多个维度。媒介公信力测评,通常有相对公信力、绝对公信力测量两种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介公信力 维度 指标 影响因素
下载PDF
智能传播与真实世界——2022年新媒体国际论坛综述
16
作者 李晓静 刘圆圆 《新媒体与社会》 2023年第2期175-186,共12页
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传播学院与国际传播学会(ICA)共同主办的“2022年新媒体国际论坛——智能传播与真实世界”探讨了智能传播技术在真实世界中的角色、影响以及和人类世界的整体关联。在研究路径与挑战方面,本文结合主论坛,梳理了智能... 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传播学院与国际传播学会(ICA)共同主办的“2022年新媒体国际论坛——智能传播与真实世界”探讨了智能传播技术在真实世界中的角色、影响以及和人类世界的整体关联。在研究路径与挑战方面,本文结合主论坛,梳理了智能传播时代学界关注的新问题以及可能面对的伦理风险与信任危机;在学科建设方面,本文结合圆桌论坛“传播研究的关键问题与创新”以及院长论坛探讨了智能时代新闻传播学科的主体性建构、学科交叉与融合、人才培养与课程体系完善,以及本学科如何应对国家发展中的重要关切;在媒介实践方面,本文介绍了媒介效果研究的发展历程、理论反思和研究进路,也总结了智能传播中的具体媒介实践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传播 媒介信任 媒介实践
下载PDF
融媒体如何促进中国青年的政治信任?——基于链式双重中介模型的考察
17
作者 李晓静 刘祎宁 《新闻界》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46-57,共12页
政治融媒体已成为中国青年获取政治信息、形塑政治态度的重要渠道。相较于过往研究,本文从政治社会化理论视角切入,以整群随机抽样法对全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62所高校的大学生开展问卷调查(N=3011),探讨政治融媒体的使用对中国青年... 政治融媒体已成为中国青年获取政治信息、形塑政治态度的重要渠道。相较于过往研究,本文从政治社会化理论视角切入,以整群随机抽样法对全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62所高校的大学生开展问卷调查(N=3011),探讨政治融媒体的使用对中国青年政治信任的影响,并通过链式中介模型考察媒介可信度和国家认同的中介效应。结果表明:在控制了人口统计学变量后,融媒体使用对政治信任、媒介可信度及国家认同都有显著正向影响;媒介可信度与国家认同在融媒体使用对政治信任的影响中,发挥着独立中介及链式中介效应。研究揭示了新兴融媒体对青年政治信任的积极作用机制,对于融媒体时代如何提升我国的政治传播效果,提供了新的理论参考,也在现实层面验证了融媒体在构建主流意识形态、塑造青年人政治信任方面的巨大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融媒体 政治信任 政治传播 媒介可信度 国家认同 青年大学习 学习强国
原文传递
媒介可信度实态:川省例证 被引量:3
18
作者 马超 吴建 《重庆社会科学》 CSSCI 2015年第9期86-93,共8页
以省域居民为研究对象,采用绝对可信度和相对可信度的评价方法,调查了居民对各类媒介可信度的评价情况。研究发现,电视是居民信任程度最高的媒介,居民对网络和手机的可信度评价较低。在媒介可信度的影响因素方面,发现除了报纸以外,其他... 以省域居民为研究对象,采用绝对可信度和相对可信度的评价方法,调查了居民对各类媒介可信度的评价情况。研究发现,电视是居民信任程度最高的媒介,居民对网络和手机的可信度评价较低。在媒介可信度的影响因素方面,发现除了报纸以外,其他五种媒介各自的使用时间均可以显著预测其可信度评价;而居民对六种媒介各自的依赖程度均可以显著预测其可信度。此外,还发现居民对国内新闻的可信度评价最高,对本地新闻的信任程度最低,相对于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而言,居民最不信任手机短信和口头传播的小道消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介可信度 媒介依赖 媒介使用
下载PDF
越可信越验证:移动端用户验证信息的动因探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胡兵 钟布 《新闻大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71-84,129,共15页
近年来,移动端假信息及其成因引起了传播学者的关注和思考。本研究引入"认知需求",构建一个手机用户信息验证需求的动因模型。路径分析结果显示:(1)对低教育程度者,认知需求是影响用户验证信息的因素之一;而对高教育程度者,... 近年来,移动端假信息及其成因引起了传播学者的关注和思考。本研究引入"认知需求",构建一个手机用户信息验证需求的动因模型。路径分析结果显示:(1)对低教育程度者,认知需求是影响用户验证信息的因素之一;而对高教育程度者,信息可信度是影响用户验证信息的单一因素。(2)影响信息可信度的因素在不同教育程度用户中不同。(3)评价假信息负面影响存在第三人效应。本研究有助于理解手机用户验证信息的趋势;并为培养网民的认知需求和媒介素养,提高社会信任解决路径提供了最新的实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介可信度 假新闻 信息验证 认知需求 移动媒介
原文传递
“信息流行病”与媒体履行社会责任 被引量:3
20
作者 李军 《编辑之友》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5-7,共3页
随着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和蔓延,由信息恐慌引起集体性心理应激反应的“信息流行病”,蔓延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对此,媒体既有诱发、激发的作用,又有预警、止息的作用。在众声喧哗的新媒介语境下,更易发生误导,形成社会不稳定因素。以权... 随着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和蔓延,由信息恐慌引起集体性心理应激反应的“信息流行病”,蔓延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对此,媒体既有诱发、激发的作用,又有预警、止息的作用。在众声喧哗的新媒介语境下,更易发生误导,形成社会不稳定因素。以权威、准确、及时和公正的信息发布构筑媒体的公信力,才是防御和抵制“信息流行病”的“疫苗”。媒体作为社会公器,为谁立言,是立场问题;如何立言,是原则问题。不忘初心,站稳立场,坚持原则,守住底线,是祛除“信息流行病”的媒介之道,也是媒体庄严的社会责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流行病” 媒体公信力 社会责任 舆论 公共卫生突发事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