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4篇文章
< 1 2 2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重聚合酶链反应检测麻疹和风疹病毒感染的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刘明团 《广西医学》 CAS 2000年第2期226-228,共3页
用多重聚合酶链反应 (PCR)技术检测 2 1份临床疑似麻疹患者的血清和咽拭子标本中麻疹病毒和风疹病毒 ,其中麻疹阳性 9份 ,风疹阳性 6份。Ig M- EL ISA检测麻疹 Ig M抗体阳性 3份 ,麻疹 PCR检测阴性 ,而风疹 PCR检测证实为风疹病毒。该... 用多重聚合酶链反应 (PCR)技术检测 2 1份临床疑似麻疹患者的血清和咽拭子标本中麻疹病毒和风疹病毒 ,其中麻疹阳性 9份 ,风疹阳性 6份。Ig M- EL ISA检测麻疹 Ig M抗体阳性 3份 ,麻疹 PCR检测阴性 ,而风疹 PCR检测证实为风疹病毒。该法不仅简便、敏感 ,特异的区别麻疹和风疹病毒感染 ,而且为消灭麻疹野病毒监测提供了检测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疹 风疹 聚合酶链反应 麻疹病毒 风疹病毒
下载PDF
麻疹病毒L4株血凝素基因的克隆与表达及免疫原性 被引量:2
2
作者 杨克俭 阮力 +3 位作者 陆柔剑 孙朝晖 朱诚 朱既明 《病毒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227-234,共8页
从部分减毒的麻疹病毒L4株感染的Vero细胞中提取mRNA、进行逆转录及PCR扩增。克隆到了长1.9kb的4个血凝素基因克隆。DNA序列分析发现,L4株的血凝素基因有4个碱基与Edmonston株不一致,造成3个氨基... 从部分减毒的麻疹病毒L4株感染的Vero细胞中提取mRNA、进行逆转录及PCR扩增。克隆到了长1.9kb的4个血凝素基因克隆。DNA序列分析发现,L4株的血凝素基因有4个碱基与Edmonston株不一致,造成3个氨基酸差异。这4个克隆在重组痘苗中表达后,3个克隆的表达产物均表现出良好的血凝活性、助融合活性(Fusionhelper)和较强的免疫原性。表达血凝素分子量分别为未糖化的68kD以及糖化的79kD分子,免疫的兔血清显示出较高的ELISA(1:800)~1:3200)、HI(1:160-:1:1280)、HLI(1:160~1:640)及NT(1:100~1:486)滴度。麻疹病毒LA株的血凝素基因的克隆为麻疹重组疫苗的研究提供了重要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疹病毒 麻疹病毒血凝素 基因表达 免疫原性
下载PDF
减毒麻疹病毒诱导子宫内膜腺癌细胞凋亡及其机理
3
作者 王春艳 王崇兰 +1 位作者 王曙光 徐艳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3年第28期14-17,共4页
目的:探讨体外感染减毒麻疹病毒(MV)对子宫内膜腺癌细胞(JEC)的凋亡诱导作用及相关机理。方法:MTT比色法动态监测MV感染对JEC细胞增殖活力的影响;琼脂糖凝胶电泳以及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MV感染后JEC细胞的Fas、F... 目的:探讨体外感染减毒麻疹病毒(MV)对子宫内膜腺癌细胞(JEC)的凋亡诱导作用及相关机理。方法:MTT比色法动态监测MV感染对JEC细胞增殖活力的影响;琼脂糖凝胶电泳以及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MV感染后JEC细胞的Fas、FasL及TGF-β表达,分析凋亡机制。结果:MV感染6 d内,促进细胞的生长;感染6 d后,抑制细胞的生长,最终造成细胞死亡。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各感染浓度组JEC细胞的凋亡率比正常对照组增高(P<0.05或P<0.01),随感染时间的延长,细胞的凋亡率呈上升的趋势,感染12 d时,凋亡率与感染浓度呈正相关(r=0.77),且琼脂糖凝胶电泳出现特征性DNA"Ladder"凋亡条带;此时,感染细胞内Fas及TGF-β的表达增强(P<0.01),而FasL始终未表达。结论:MV感染能够抑制JEC细胞增值,并诱导其凋亡,JEC细胞凋亡机制可能与Fas、TGF-β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毒麻疹病毒 子宫内膜腺癌细胞 细胞凋亡 FAS FASL TGF-Β
下载PDF
麻疹野病毒H1基因型在中国流行的分析 被引量:145
4
作者 许文波 朱贞 +14 位作者 张珍英 王同展 蒋小泓 王常银 何维宽 王建国 李聪勇 郑蕾 凌华 李平 刘桂艳 田宏 周淑洁 田疆 王步安 《中国计划免疫》 2003年第1期1-8,共8页
为确定现阶段中国流行的麻疹野病毒本土基因型别 ,在 1995~ 2 0 0 2年用EB病毒转化的狨猴淋巴母细胞(B95a细胞 )从河南、山东、安徽、上海等 19个省 (自治区、直辖市 ,下同 )的麻疹爆发和散发病人的咽喉拭子或尿液标本中分离到麻疹病毒... 为确定现阶段中国流行的麻疹野病毒本土基因型别 ,在 1995~ 2 0 0 2年用EB病毒转化的狨猴淋巴母细胞(B95a细胞 )从河南、山东、安徽、上海等 19个省 (自治区、直辖市 ,下同 )的麻疹爆发和散发病人的咽喉拭子或尿液标本中分离到麻疹病毒 15 6株。用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从 15 6株麻疹病毒中扩增出核蛋白 (N)基因碳末端 4 5 0个核苷酸片段。通过对扩增产物的核苷酸序列测定和分析证明 ,15 4株为麻疹病毒H1基因型 ;2株属于A基因型 ,为沪191疫苗株。由此证实 ,H1基因型已在中国广泛流行 ,为中国麻疹病毒的优势基因型。H1是麻疹病毒型内变异最大的基因型。这 15 4株H1基因型麻疹病毒 ,除外Shanxi0 0 - 6和Hunan95 - 2 3株 ,可进一步划分为H1a和H1b两个亚组。H1a的 4 5 0个核苷酸和H1b的差异在 2 0 0 %~ 4 0 0 %。H1基因型的 4 5 0个核苷酸和A基因型代表株Edmonston的基因差异在 6 0 0 %~ 7 33% ;与H2基因型代表株China94 - 1的基因差异在 5 11%~7 5 6 % ;与其它 17个基因型代表株的最大差异在 11 5 6 %。在中国开展麻疹病毒监测和建立麻疹病毒毒株库及基因数据库 ,对加速麻疹控制及未来消除麻疹都十分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疹病毒 H1基因型 序列测定 麻疹野病毒 中国
原文传递
中国2003年流行的麻疹野病毒分子流行病学分析 被引量:69
5
作者 张燕 许文波 +20 位作者 朱贞 蒋小泓 胡家瑜 王建国 张金芳 何吉兰 孙莉 林春燕 凌华 李聪勇 刘杨 马艳 张晋琳 王常银 杨学磊 章传真 李平 杜雯 郑蕾 梁勇 姬奕昕 《中国计划免疫》 2005年第3期165-174,共10页
目的为了解不同省(自治区、直辖市,下同)2003年流行的麻疹野病毒是否存在基因型或亚型的差异.方法对2003年15个省分离的107株麻疹病毒进行了分子流行病学研究,对同一年份不同省流行的麻疹野病毒的基因特征及分子差异做了进一步的分析.... 目的为了解不同省(自治区、直辖市,下同)2003年流行的麻疹野病毒是否存在基因型或亚型的差异.方法对2003年15个省分离的107株麻疹病毒进行了分子流行病学研究,对同一年份不同省流行的麻疹野病毒的基因特征及分子差异做了进一步的分析.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 transcript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从107株麻疹病毒中扩增出核蛋白(nucleoprotein,N)基因羧基(COOH)末端450个核苷酸片段.通过对扩增产物进行核苷酸序列测定和分析,构建基因亲缘性关系树,进行遗传距离分析.结果106株为麻疹病毒H1基因型;1株属于A基因型,为沪191(S191)疫苗株.106株H1基因型毒株分成2个亚型,101株为H1a,5株为H1b基因亚型.2003年H1b亚型主要流行于海南、四川、上海、贵州省;而H1a在全国广泛分布;未发现H1c基因亚型,该亚型1993~1994年曾是北京、山东、河北、湖南省流行的优势毒株.对比2003年与1993~2002年流行的麻疹病毒基因亚型,H1a呈上升趋势,H1b亚型在所有H1基因型中的比例由1995~2002年的24.3%下降到2003年的4.7%,而H1c亚型逐渐消失.对2003年分离的病毒进行省内和不同省间遗传距离的比较证明,各省内的毒株变异范围在0%~6.1%(0~27个核苷酸差异);各省间的变异范围在0%~4.3%(0~20个核苷酸差异);省内差异最大值大于省间差异.结论中国最近11年来流行的麻疹病毒基因亚型趋势为:H1a呈上升趋势,逐渐成为优势亚型;H1b亚型逐年降低转为弱势;H1c亚型逐渐消失.2003年麻疹变异毒株呈散在分布,无明显地域性.同时表明,中国的麻疹流行是由H1a和H1b中的许多不同病毒株造成的多个传播链引起的.讨论了在中国继续开展麻疹病毒分子流行病学监测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并展望了分子流行病学监测对于中国控制和消除麻疹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疹病毒 H1基因型 序列测定和分析
原文传递
中国流行的麻疹病毒基因型和亚型趋势分析 被引量:54
6
作者 张燕 姬奕昕 +5 位作者 朱贞 许松涛 蒋小泓 毛乃颖 崔爱利 许文波 《中国疫苗和免疫》 CAS 2009年第2期97-103,共7页
目的分析中国(未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1993~2006年本土麻疹病毒基因型和基因亚型的流行趋势。方法依据全国麻疹实验室网络监测数据库、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国家麻疹实验室病毒学监测数据库,分析中国... 目的分析中国(未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1993~2006年本土麻疹病毒基因型和基因亚型的流行趋势。方法依据全国麻疹实验室网络监测数据库、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国家麻疹实验室病毒学监测数据库,分析中国麻疹病毒分子流行病学资料。结果1993~2006年,从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下同)分离到748株麻疹病毒,其中743株为H1基因型,1株为H2基因型,1株为A基因型,3株为疫苗相关A基因型。在H1基因型中,684株为H1a基因亚型,50株为H1b基因亚型,9株为H1c基因亚型。从29个省分离到H1a基因亚型(西藏、湖北省未开展),H1b基因亚型只从10个省分离到,H1c基因亚型在1993~1994年从4个省分离到。自2000年以来,H1a基因亚型逐年成为优势流行亚型,并呈上升趋势;H1b基因亚型逐年转为弱势,其传播于2006年被阻断;而H1c基因亚型的流行自1995年已经消失。结论通过对1993~2006年中国29个省流行的麻疹病毒分子流行病学的系统研究,阐明了在麻疹控制和加速控制阶段中国流行的麻疹野病毒的基因变异规律,以及病毒基因型别在地域和年代上的分布,证实H1基因型是中国近14年麻疹病毒流行的绝对优势本土基因型,其中H1a逐渐成为中国近几年流行的绝对优势基因亚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疹病毒 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H1基因型 基因亚型
原文传递
中国境内首次发现输入性D4基因型麻疹病例 被引量:52
7
作者 王慧玲 郑蕾 +4 位作者 王骥涛 郜慧 张燕 孔晓慧 许文波 《病毒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03-108,共6页
本文报道了2009年中国首例输入性D4基因型麻疹病例。使用Vero/SLAM细胞(淋巴信号激活因子转染的非洲绿猴肾细胞)对该麻疹病例的咽拭子标本进行麻疹病毒分离,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 transcript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 本文报道了2009年中国首例输入性D4基因型麻疹病例。使用Vero/SLAM细胞(淋巴信号激活因子转染的非洲绿猴肾细胞)对该麻疹病例的咽拭子标本进行麻疹病毒分离,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 transcript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方法扩增出麻疹病毒核蛋白(Nucleoprotein,N)羧基(COOH)端676个核苷酸片段。通过对扩增产物进行核苷酸序列测定和分析,以COOH端450个核苷酸片段构建基因亲缘性关系树,进行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分析。该麻疹病毒分离株(MVi/Shanxi.CHN/20.09/1)和WHOD4基因型参考株Mont-real.CAN/89在基因亲缘性关系树上同属一个分支,核苷酸同源性为97.3%;与2009年流行于美国、加拿大、印度和俄罗斯的D4基因型麻疹野病毒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8.0%~100%和97.3%~100%。结果表明,在本次输入性麻疹病例中分离到的麻疹病毒属于D4基因型,这对积累我国麻疹分子流行病学基线数据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同时也有助于监测和阐明麻疹病毒的传播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疹病毒 病毒学监测 D4基因型 亲缘性分析
原文传递
我国首例输入性D_9基因型麻疹病毒的分离和鉴定 被引量:51
8
作者 张燕 何吉兰 +2 位作者 孙莉 王慧玲 许文波 《中国疫苗和免疫》 CAS 2009年第4期304-309,共6页
目的分离并鉴定我国首例输入性D9基因型麻疹病毒。方法使用Vero/SLAM细胞(非洲绿猴肾细胞/淋巴信号激活因子转染的非洲绿猴肾细胞)分离病毒,使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扩增出编码核蛋白羧基末端450个核苷酸片段,通过对扩增产物进行核苷酸... 目的分离并鉴定我国首例输入性D9基因型麻疹病毒。方法使用Vero/SLAM细胞(非洲绿猴肾细胞/淋巴信号激活因子转染的非洲绿猴肾细胞)分离病毒,使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扩增出编码核蛋白羧基末端450个核苷酸片段,通过对扩增产物进行核苷酸序列测定和分析,构建基因亲缘性关系树,进行遗传距离分析。结果四川省D9基因型麻疹病毒分离株MVi/Sichuan.CHN/07.09/1和世界卫生组织D9基因型代表株Victoria.AUS(维多利亚?澳大利亚)/12.99在基因亲缘性关系树上同属一个分支,核苷酸同源性为96.9%;和2008年流行于泰国和荷兰的D9基因型麻疹野病毒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9.8%~100%和99.3%~100%;和中国大陆目前所使用的麻疹疫苗株沪191相比对,其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2.3%和90.7%;和中国目前流行的麻疹病毒绝对优势本土基因型H1基因型代表株相比对,其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0.8%和92.1%。结论输入中国四川省的麻疹病毒株为D9基因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疹病毒 病毒学监测 D9基因型 亲缘性分析
原文传递
麻疹野病毒的分离及血清学的初步分析 被引量:44
9
作者 许文波 张礼璧 +6 位作者 夏亭海 胡湖 唐蕊妍 祝双利 蒋泓 安洪秋 小船富美夫 《中国计划免疫》 1996年第1期4-7,共4页
从1993年山东省和湖南省10例麻疹急性期患者的咽拭子中,用B95a细胞分离到7株麻疹野病毒,同时用 Vero细胞分离未获成功。将此 7株病毒以 104TCID50/ml剂量分别接种到 A-Vero细胞,只有1株出现融合... 从1993年山东省和湖南省10例麻疹急性期患者的咽拭子中,用B95a细胞分离到7株麻疹野病毒,同时用 Vero细胞分离未获成功。将此 7株病毒以 104TCID50/ml剂量分别接种到 A-Vero细胞,只有1株出现融合病变,其它毒株未见增殖。抗麻疹血凝素(H蛋白)单克隆抗体(12E)对分离株的中和滴度低于L4株60倍以上。在同期收集的13例麻疹患者血清,经ELISA法检测,3 例IgG抗体阴性,3例抗体滴度为1:200~1:800,但7例滴度在1:3200~1:102 400之间,占54%.13例血清中12例IgM抗体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疹病毒 单克隆抗体 血清学 野病毒
原文传递
2012年在上海市发现中国大陆首例输入性D8基因型麻疹病例 被引量:45
10
作者 孙晓冬 李崇山 +9 位作者 汤显 李智 张燕 唐伟 王静 王慧玲 杨彦基 李加 袁政安 许文波 《病毒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583-588,共6页
本文对中国首例输人性D8基因型麻疹病毒基因特征进行分析。用ELISA法检测血清麻疹病毒IgM抗体;用Vero/Slam细胞对采集的咽拭子标本进行病毒分离,分离到的麻疹毒株用RT-PCR方法扩增其核蛋白基因3’端的部分序列,并对扩增产物进行核... 本文对中国首例输人性D8基因型麻疹病毒基因特征进行分析。用ELISA法检测血清麻疹病毒IgM抗体;用Vero/Slam细胞对采集的咽拭子标本进行病毒分离,分离到的麻疹毒株用RT-PCR方法扩增其核蛋白基因3’端的部分序列,并对扩增产物进行核苷酸序列测定和分析,以3’端456个核苷酸为目的片段进行基因亲缘性关系分析。结果表明,上海市2012年共报告1105疑似麻疹病例,其中实验室确诊590例,临床符合病例2例,排除513例,报告发病率为2.52/10万;共采集到984份疑似麻疹病例咽拭子标本,分离到247株麻疹病毒,病毒分离阳性率为25.3%;除Shanghail2—239为D8基因型外,其他均为Hla基因亚型。Shanghail2—239与世界卫生组织(WorldHealthOrganization,WH0)参考株(Manchester.UNK30.94(D8)AF280803)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97.8%,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98.6%。与WHO其他基因型参考株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89.6%~94.5%,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88.7%~95.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疹病毒 D8基因型 基因特征分析
原文传递
麻疹病毒流行株的基因变化与现行疫苗的预防效果 被引量:31
11
作者 陈志慧 《中国计划免疫》 2003年第1期47-52,共6页
麻疹病毒仅 1个血清型 ,但通过对流行株的血凝 (H)蛋白和核 (N)蛋白基因的序列分析 ,至 2 0 0 1年 10月世界卫生组织根据有关资料确认麻疹病毒有 8个基因组 (A、B、C、D、E、F、G、H) ,共 2 0个基因型。其间H蛋白基因和N蛋白基因的核苷... 麻疹病毒仅 1个血清型 ,但通过对流行株的血凝 (H)蛋白和核 (N)蛋白基因的序列分析 ,至 2 0 0 1年 10月世界卫生组织根据有关资料确认麻疹病毒有 8个基因组 (A、B、C、D、E、F、G、H) ,共 2 0个基因型。其间H蛋白基因和N蛋白基因的核苷酸差异达 7% ,而N基因COOH端的 4 5 0个核苷酸的差异在不同型之间 >12 %。中国流行的麻疹病毒主要为H基因组的H1型 ,是一种新的基因型。目前国内外使用的麻疹疫苗皆为A基因型 ,通过交叉中和试验证实 ,现行的麻疹疫苗免疫后的抗体能中和不同基因型的麻疹病毒流行株 ,但中和抗体滴度略低 ,仍可预防麻疹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疹病毒 流行株 基因变化 现行疫苗 预防效果
原文传递
皖北地区1~16岁儿童麻疹、风疹、流脑、乙脑抗体水平调查 被引量:30
12
作者 蔡标 董朝阳 +4 位作者 武昌俊 吴纳新 何素冰 刁慧敏 江扬帆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608-610,共3页
目的了解皖北地区儿童麻疹病毒IgG、风疹病毒IgG、A群流行性脑脊髓膜炎IgG和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IgG 4种免疫抗体水平。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共采集1~16岁儿童手指血清样品5 542份,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 目的了解皖北地区儿童麻疹病毒IgG、风疹病毒IgG、A群流行性脑脊髓膜炎IgG和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IgG 4种免疫抗体水平。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共采集1~16岁儿童手指血清样品5 542份,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进行上述4种病毒IgG抗体水平监测。结果在调查的5 542份有效样本中,麻疹病毒、风疹病毒、A群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和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IgG抗体阳性率分别为95.9%、92.5%、89.4%和94.2%。结论皖北地区1~16岁儿童麻疹病毒IgG抗体、风疹病毒IgG抗体、A群流行性脑脊髓膜炎IgG抗体和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IgG抗体具有较高水平,形成了较牢固的免疫屏障,对控制上述4种传染病的暴发和流行起到了较好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疹病毒 风疹病毒 奈瑟球菌 脑膜炎 血清A群 脑炎病毒 日本
原文传递
中国大陆首次发现输入性B3基因型麻疹病毒病例 被引量:31
13
作者 王淑蕾 李崇山 +6 位作者 王慧玲 唐伟 宋金华 杨玉颖 王世文 张燕 许文波 《病毒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35-540,共6页
为分离并鉴定中国大陆输入性B3基因型麻疹病毒。使用淋巴信号激活因子转染的非洲绿猴肾细胞(Vero/Slam细胞)对该麻疹病例的咽拭子标本进行病毒分离,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 transcript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方法扩... 为分离并鉴定中国大陆输入性B3基因型麻疹病毒。使用淋巴信号激活因子转染的非洲绿猴肾细胞(Vero/Slam细胞)对该麻疹病例的咽拭子标本进行病毒分离,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 transcript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方法扩增出核蛋白(Nucleoprotein,N)羧基(COOH)端核苷酸片段,并进行序列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这两株B3基因型麻疹病毒分离株和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B3基因型参考株MVi/Ibadan.NGA/97在基因亲缘性关系树上同属一个分支,核苷酸同源性均为98%;与麻疹核苷酸序列数据管理系统(Measles nucleotide surveillance,MeaNS)中的病毒序列进行比对,结果表明本研究分离的两株麻疹病毒与2013年同期在澳大利亚、日本、韩国,中国香港地区,菲律宾、伊朗等国家流行的B3基因型麻疹病毒亲缘性关系为100%。在中国上海分离到的麻疹毒株为B3基因型。是中国自1993年开展病毒学监测以来首次分离到B3基因型病毒,为国外输入性的麻疹病毒。本研究中分离到的B3基因型麻疹病毒对于积累中国麻疹分子流行病学基线数据具有很重要的意义,也有助于全国及全球麻疹病毒的传播及溯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疹病毒 病毒学监测 B3基因型 亲缘性分析
原文传递
广东省户籍人群2010年麻疹抗体水平监测分析 被引量:28
14
作者 韩轲 郑慧贞 +4 位作者 吴承刚 疏俊 谭秋 林嘉子 苏家立 《中国疫苗和免疫》 CAS 2012年第5期432-434,470,共4页
目的了解广东省户籍人群麻疹抗体水平,为消除麻疹提供参考。方法 2010年,采取多阶段随机抽样的方法,对广东省1332名户籍人群进行个案调查和采集血标本,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麻疹抗体。结果麻疹抗体阳性(≥1:200)率为97.35%,几何平均... 目的了解广东省户籍人群麻疹抗体水平,为消除麻疹提供参考。方法 2010年,采取多阶段随机抽样的方法,对广东省1332名户籍人群进行个案调查和采集血标本,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麻疹抗体。结果麻疹抗体阳性(≥1:200)率为97.35%,几何平均滴度为1∶1903.8;麻疹抗体保护(≥1:800)率为81.41%。不同性别、职业、城市和农村人群麻疹抗体阳性率和保护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不同年龄人群麻疹抗体阳性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保护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5~20岁、21~30岁和1~2岁人群的保护率相对较低。结论广东省户籍人群麻疹抗体阳性率较高。1~2岁人群和15~30岁人群麻疹抗体保护率较低,应通过及时初种和复种含麻疹成分疫苗和对15~30岁人群查漏补种等措施提高相应人群的免疫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东省户籍人群 麻疹病毒 抗体水平 监测
原文传递
麻疹病毒抗原性变异及免疫保护效果研究 被引量:25
15
作者 张建华 卢亦愚 +5 位作者 严菊英 邵传森 徐宝祥 陆群英 龚黎明 周敏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935-937,共3页
目的 了解浙江省麻疹野毒株的抗原性变异状况以及麻疹疫苗的免疫保护效果。方法 采用麻疹国际标准株Edmonston株、疫苗株沪191与近几年浙江省分离的麻疹野毒株 (浙 98- 5和浙 0 0 - 4 )分别制备免疫血清 ,与各毒株进行交叉中和试验 ,... 目的 了解浙江省麻疹野毒株的抗原性变异状况以及麻疹疫苗的免疫保护效果。方法 采用麻疹国际标准株Edmonston株、疫苗株沪191与近几年浙江省分离的麻疹野毒株 (浙 98- 5和浙 0 0 - 4 )分别制备免疫血清 ,与各毒株进行交叉中和试验 ,并分别对不同来源的人群血清测定中和抗体滴度。结果 麻疹野毒株浙 98- 5与疫苗株沪191和Edm株的抗原比分别为 3 0和 2 6 ,浙 0 0 - 4与上述两毒株的抗原比分别为 7 30和 5 6 5 ,其抗原性存在着明显的差异。麻疹疫苗初免儿童和麻疹急性期病人血清对麻疹野毒株的中和抗体几何平均滴度 (GMT)分别为 15 0 3和 5 0 4 ,明显低于疫苗株沪191,GMT分别为 6 8 12和 11 76。但健康人群血清对两毒株的中和抗体滴度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浙江省麻疹野毒株已出现较明显的抗原性变异 ,现行麻疹疫苗的免疫保护效果也受到一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疹病毒 抗原性变异 中和抗体
下载PDF
珠江三角洲地区2004年流动儿童麻疹免疫状况血清流行病学调查与分析 被引量:28
16
作者 郑焕英 刘冷 +6 位作者 郭雪 张吉凯 邵晓萍 谢莘 吴承刚 柯昌文 罗耀星 《中国计划免疫》 2006年第1期35-37,共3页
目的了解珠江三角洲地区流动儿童的麻疹免疫状况。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广州、佛山、深圳、东莞市随机调查的1~6岁584名流动儿童和594名本地儿童麻疹IgG抗体。结果流动儿童、本地儿童麻疹抗体阳性率分别为85.96%、91.75%... 目的了解珠江三角洲地区流动儿童的麻疹免疫状况。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广州、佛山、深圳、东莞市随机调查的1~6岁584名流动儿童和594名本地儿童麻疹IgG抗体。结果流动儿童、本地儿童麻疹抗体阳性率分别为85.96%、91.75%,几何平均滴度(GMT)分别为1:727、1:1211,差异有非常显著的统计学意义。结论珠江三角洲地区流动儿童的麻疹抗体水平低于本地儿童,积累了相当一部分易感人群,给当地控制与消除麻疹带来严峻的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儿童 麻疹 抗体 调查
原文传递
浙江省2005年麻疹病毒流行株基因特性分析 被引量:21
17
作者 冯燕 严菊英 +4 位作者 卢亦愚 史雯 茅海燕 周敏 余蓓蓓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406-408,共3页
目的分析浙江省2005年麻疹病毒流行株的基因特性。方法对暴发疫情中分离的 4株麻疹病毒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扩增血凝素蛋白(H)和核蛋白(N)基因,纯化产物进行核苷酸序列测定。结果浙江省2005年分离到的4株麻疹病毒流行株均... 目的分析浙江省2005年麻疹病毒流行株的基因特性。方法对暴发疫情中分离的 4株麻疹病毒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扩增血凝素蛋白(H)和核蛋白(N)基因,纯化产物进行核苷酸序列测定。结果浙江省2005年分离到的4株麻疹病毒流行株均为麻疹H1基因型,属于中国麻疹病毒优势基因型。各分离株之间H基因氨基酸同源性为99.2%-99.7%,N基因氨基酸同源性为99.8%;与中国疫苗株沪191株的H基因和N基因比较,其氨基酸水平上的同源性分别为 95.2%-95.5%和95.5%。结论浙江省2005年分离到的麻疹病毒流行株属于同一性状毒株,均为 H1基因型;与中国疫苗株沪191株相比较,两者在基因特性上存在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疹病毒 基因型别 核苷酸序列
原文传递
一起缅甸输入新型麻疹病毒(d11基因型)引发暴发疫情的调查分析 被引量:22
18
作者 庞颜坤 李立群 +4 位作者 丁峥嵘 彭敏 朱元清 王正有 李艳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7-19,共3页
目的 研究缅甸输入新型麻疹病毒(d11基因型)导致暴发疫情的相关因素及阻断传播的有效策略和措施.方法 应用流行病学方法进行现场暴发调查.结果 云南省孟连县4个乡镇(66%)报告麻疹15例,6月龄至5岁儿童7例,2例有麻疹疫苗(MV)免疫史... 目的 研究缅甸输入新型麻疹病毒(d11基因型)导致暴发疫情的相关因素及阻断传播的有效策略和措施.方法 应用流行病学方法进行现场暴发调查.结果 云南省孟连县4个乡镇(66%)报告麻疹15例,6月龄至5岁儿童7例,2例有麻疹疫苗(MV)免疫史;21~49岁8例,免疫史均不详.缅甸入境人员就诊14例,年龄10月龄至13岁,仅1例接种过MV.除1例缅甸病例未采到标本外,其余28例患者麻疹IgM抗体均为阳性,有6例标本检测到麻疹病毒核酸,扩增后测序为麻疹病毒d11基因型,为缅甸输入的d11基因型野病毒.MV接种率和抗体水平调查184人,接种率61.96%,麻疹IgG抗体阳性率87.50%.及时开展MV应急接种,麻疹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结论 境外输入麻疹病例可以引发境内麻疹流行,预示云南省消除麻疹面临巨大困难和挑战;应急接种MV可以阻断传播,说明目前使用的MV对预防d11基因型麻疹病毒感染同样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疹病毒 暴发疫情 缅甸输入
原文传递
北京流行的麻疹野病毒的核蛋白基因特点 被引量:17
19
作者 谢正德 朱贞 +1 位作者 许文波 申昆玲 《中国计划免疫》 2002年第4期191-195,共5页
为了解北京流行的麻疹野病毒的基因型别 ,2 0 0 1年开展了麻疹流行毒株的基因特点分析。在北京儿童医院收集了 18例 1~ 15岁可疑麻疹患儿的 18份咽喉拭子标本 ,其中 16份用逆转录 -聚合酶链式反应 (RT -PCR)扩增出麻疹病毒核蛋白 (N)... 为了解北京流行的麻疹野病毒的基因型别 ,2 0 0 1年开展了麻疹流行毒株的基因特点分析。在北京儿童医院收集了 18例 1~ 15岁可疑麻疹患儿的 18份咽喉拭子标本 ,其中 16份用逆转录 -聚合酶链式反应 (RT -PCR)扩增出麻疹病毒核蛋白 (N)基因碳末端 146个核苷酸片段。通过对扩增产物的序列测定和分析 ,提示该 16株病毒属于麻疹病毒H1基因型。该 16株病毒和A基因型的代表株Edmonston相比 ,基因变异在 6 16 %~ 7 5 3%;与H2 基因型的基因变异在 7 5 3%~ 8 90 %;和H1基因型内参考株相比 ,型内变异在 0~ 4 79%。 16株病毒 146个核苷酸之间的基因差异在 0~ 4 10 %,提示此 16例患儿有不同的病毒传播来源 ,为不同省份输入引起。开展麻疹的病毒监测和建立麻疹病毒基因库 ,对北京和全国加速控制乃至消除麻疹是十分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 基因特点 麻疹病毒 基因 序列测定 麻疹
原文传递
云南省麻疹减毒活疫苗有效接种效果监测评价及控制对策研究 被引量:17
20
作者 庞颜坤 丁峥嵘 +12 位作者 张杰 罗梅 李立群 赵智娴 宁岚 李勇 汤晶晶 张丽芬 熊庆 黄国斐 余文 陶汝国 张厘 《中国疫苗和免疫》 CAS 2008年第3期220-225,共6页
目的探讨云南省麻疹高发的原因,制定控制麻疹对策。方法应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检测方法,进行冷链运转对麻疹减毒活疫苗(Measles Vaccine,LiveMV)效价的影响,云南本土麻疹病毒分子流行病学研究以及MV免疫效果评价。结果MV... 目的探讨云南省麻疹高发的原因,制定控制麻疹对策。方法应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检测方法,进行冷链运转对麻疹减毒活疫苗(Measles Vaccine,LiveMV)效价的影响,云南本土麻疹病毒分子流行病学研究以及MV免疫效果评价。结果MV跟踪监测、定点监测和动态监测,平均效价≥3.0 lgCCID50/ml。不同爆发现场采样标本分离出的21株麻疹病毒,基因型别鉴定为H1型。免疫前麻疹抗体阴性儿童85人和74人,分别接种不同剂量(0.2ml、0.5m1)MV,免疫成功率分别为88.24%、97.30%(χ^2=4.656,P〈0.05)。检测3815人份1~20岁人群血标本,麻疹IgG抗体阳性率96.02%,几何平均滴度(GMT)1;843,血清抗体≥1:800的占71.85%,该人群MV初免接种率75.05%,复种接种率46.53%。结论云南省现有冷链系统规范运转,能保障MV效价不降低;所分离出的麻疹病毒是中国麻疹流行的优势基因型别;麻疹高发的主要原因是MV有效接种率低于阻断麻疹病毒传播所要求的95%指标,因此提高MV有效接种率并适时开展MV补充免疫,是目前云南省控制麻疹的主要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疹减毒活疫苗 接种率 麻疹病毒 监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