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声图像熵特性的肌肉疲劳进程评估 被引量:9
1
作者 王前 曹霞 +1 位作者 尹冠军 郭建中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30-36,共7页
肌肉疲劳是一种由运动引起的肌肉最大随意收缩力减小的现象,处理不当,可能会产生严重的运动损伤。本研究利用自行设计的肌肉组织超声图像检测系统,以超声图像熵表征肌肉超声图像纹理灰度分布的空间特征,探讨肌肉组织疲劳过程中其超声图... 肌肉疲劳是一种由运动引起的肌肉最大随意收缩力减小的现象,处理不当,可能会产生严重的运动损伤。本研究利用自行设计的肌肉组织超声图像检测系统,以超声图像熵表征肌肉超声图像纹理灰度分布的空间特征,探讨肌肉组织疲劳过程中其超声图像熵的演变规律。采集10名受试者在不同负荷(20%MVC、30%MVC、40%MVC、50%MVC)时肱二头肌的超声图像,分别就每一负荷下图像熵随时间的变化进行直线拟合,并对其斜率进行随机区组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的受试者之间其肌肉疲劳图像熵随时间变化的斜率差异显著(P=0.000 0);同一受试者不同负荷的超声图像熵随疲劳时间变化斜率也存在显著差异(P=0.040 0)。但是,同一受试者在不同负荷时超声图像熵随时间变化的拟合斜率的差异,远小于不同受试者在同一负荷水平拟合斜率值间的差异,提示个人的肌肉特性起到主要的作用。所进行的研究为肌肉疲劳进程的量化评估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肉疲劳 图像熵 最大自主收缩 斜率
下载PDF
下肢表面肌电信号的降维和映射分析 被引量:9
2
作者 章亚男 景银平 +2 位作者 沈林勇 宋薇 钱晋武 《传感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046-1053,共8页
肌电信号的采集和分析是外骨骼式康复机器人关节预测控制的重要基础之一。肌电信号数据量大并且复杂,相关性较高,信号处理通用性和高效性低,分析和预测人体运动信息误差大。采用最大自主等长收缩标准化处理算法,大大提高了表面肌电信号... 肌电信号的采集和分析是外骨骼式康复机器人关节预测控制的重要基础之一。肌电信号数据量大并且复杂,相关性较高,信号处理通用性和高效性低,分析和预测人体运动信息误差大。采用最大自主等长收缩标准化处理算法,大大提高了表面肌电信号的通用性和泛化能力,并基于主成分分析方法,对肌电信号降维处理,利用神经网络实现与下肢的映射分析。实验结果表明,通过对比分析不同的降维处理方式,主成分降维后处理的肌电信号平均相关性达0.93,利用神经网络预测人体正常行走的下肢三关节运动角度,具有良好的可重复性和较高的精度,可以实现人体下肢肌电信号和各关节的映射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肌电信号 信号处理 降维 映射 神经网络 最大自主等长收缩
下载PDF
血流限制与高强度组合力量训练对残奥高山滑雪运动员下肢肌肉肌力和募集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6
3
作者 耿宇 吴雪萍 《体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9-24,共6页
目的:探讨血流限制训练(BFRT)与高强度力量训练的组合训练(以下简称“组合训练”)对残奥会高山滑雪站姿组运动员下肢肌肉最大肌力、肌纤维募集能力和力量发展速率的影响。方法:以国家残奥会高山滑雪队站姿组6名运动员为研究对象(3男,3... 目的:探讨血流限制训练(BFRT)与高强度力量训练的组合训练(以下简称“组合训练”)对残奥会高山滑雪站姿组运动员下肢肌肉最大肌力、肌纤维募集能力和力量发展速率的影响。方法:以国家残奥会高山滑雪队站姿组6名运动员为研究对象(3男,3女),年龄(20.67±1.34)岁。根据膝关节伸肌最大肌力的前测结果,将相对弱势一侧的下肢作为实验侧(BFRT干预侧),另一侧作为对照侧(非BFRT干预侧)。运动员首先进行75%1 RM高强度力量训练,包括腿推、膝关节伸肌和屈肌练习、髋关节内收外展肌群练习等。之后在实验侧加压条件下,进行4组30%1 RM腿推和膝关节伸肌练习。比较2周训练前后最大肌力、肌纤维募集能力和力量发展速率等指标变化。结果:1)实验侧最大肌力显著增加(P=0.001);2)实验侧力量发展速率显著提高(P=0.042);3)对照侧和实验侧股外侧肌、股内侧肌RMS变化率均无显著差异,仅股直肌RMS变化率差异显著(P=0.02)。结论:2周组合训练对残奥高山滑雪运动员下肢最大肌力和力量发展速率的影响效果优于传统高强度力量训练。相对于传统高强度力量训练,组合训练可以更快地达到力量训练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流限制训练 高强度力量训练 残奥会高山滑雪运动员 站姿组 股四头肌 最大肌力 肌纤维募集 力量发展速率
下载PDF
陈旧性膝关节运动损伤者股四头肌随意动员能力下降 被引量:4
4
作者 徐刚 黄力平 +6 位作者 周石 王昭君 李猛 敖铭 王聪 赵美苓 梁军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09-112,168,共5页
目的:观察陈旧性膝关节运动损伤股四头肌随意动员能力的变化。方法:60名天津体育学院学生,自愿参加测试,根据其是否有陈旧性膝关节运动损伤分为2组,损伤组(有训练史)30人,对照组(无训练史)30人。应用股四头肌随意动员能力评定系统测定... 目的:观察陈旧性膝关节运动损伤股四头肌随意动员能力的变化。方法:60名天津体育学院学生,自愿参加测试,根据其是否有陈旧性膝关节运动损伤分为2组,损伤组(有训练史)30人,对照组(无训练史)30人。应用股四头肌随意动员能力评定系统测定分析股四头肌最大随意等长肌力(MVC)、随意动员能力(MA)和力量上升速率(RFD)。结果:对照组两侧股四头肌MVC、MA和RFD无显著差异(P>0.05),损伤组两侧股四头肌MVC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右侧股四头肌MVC、RFD值显著低于损伤组未损伤侧(P<0.05,P<0.01),损伤组膝关节损伤侧MA、RFD值显著低于未损伤侧(P<0.05,P<0.01)。结论:即使陈旧性膝关节运动损伤者股四头肌肌肉力量已恢复到未损伤侧水平,其随意动员能力和力量上升速率依然较低,膝关节神经肌肉控制仍较差,这可能是影响陈旧性膝关节运动损伤功能状态的主要因素之一。股四头肌随意动员能力评价系统可检测这一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刺激与随意收缩叠加法 股四头肌 最大随意等长肌力 力量上升速率 随意动员能力
下载PDF
不同神经肌肉电刺激方法对肌肉疲劳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周瑸 严洪立 +2 位作者 黄林科 高跃明 杜民 《生命科学仪器》 2021年第2期35-39,共5页
目的:神经肌肉电刺激(Neuromuscular electrical stimulation,NMES)是一种常见的康复技术,广泛应用于医学治疗和运动训练中。为了应对持续刺激引起的快速肌肉疲劳,本文通过检测肌力,评估NMES的不同因素对肌肉疲劳快慢的影响。方法:将最... 目的:神经肌肉电刺激(Neuromuscular electrical stimulation,NMES)是一种常见的康复技术,广泛应用于医学治疗和运动训练中。为了应对持续刺激引起的快速肌肉疲劳,本文通过检测肌力,评估NMES的不同因素对肌肉疲劳快慢的影响。方法:将最大自主收缩力的10%作为目标肌力。实时检测诱发肌力,定义疲劳指数来评估肌肉疲劳。探究幅值、频率和脉宽三种刺激参数对于肌肉疲劳的影响。而后在此基础上选取参数组合探究多通道同步刺激和多通道异步刺激对于肌肉疲劳的影响。结果:低频刺激和高频刺激的疲劳指数之间有显著差异(p<0.05),但高幅值小脉宽组和低幅值大脉宽组的疲劳指数没有显著差异。其中使用低频刺激的的组别的疲劳指数呈现出较低水平。此外,单通道、多通道同步刺激与多通道异步刺激的疲劳指数两两之间均有显著差异(p<0.05),异步刺激的疲劳指数最低。结论:在三种刺激参数中,刺激频率对肌肉疲劳速度的影响最大,其中低频展现了更好的效果。此外,增加刺激通道可以减缓肌肉疲劳,异步刺激比同步刺激减缓疲劳的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肌肉电刺激 肌肉疲劳 肌力检测 最大自主收缩力
下载PDF
电刺激下肌肉收缩状态的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徐蓉 韩真 《中国康复》 2012年第5期351-353,共3页
目的:使用可以准确反映肌肉收缩状态的肌音图来明确在不同电刺激频率下肌肉收缩对肌肉电生理的影响。方法:选取25名健康人群,在5%~20%最大随意收缩和4种电刺激(20,50,100和1000Hz)2种状态下进行肌音图的肌肉收缩状态的比较,分析平均功... 目的:使用可以准确反映肌肉收缩状态的肌音图来明确在不同电刺激频率下肌肉收缩对肌肉电生理的影响。方法:选取25名健康人群,在5%~20%最大随意收缩和4种电刺激(20,50,100和1000Hz)2种状态下进行肌音图的肌肉收缩状态的比较,分析平均功率值、总能量含有量和振幅的变化。结果:波形解析图显示≥100Hz的电刺激和随意收缩时的波形图有相关性;在振幅的变化分析中,随着电刺激频率的增加,振幅出现显著的减少。结论:对于以抑制挛缩为主要目的的电刺激训练时,可采用≥100Hz的电刺激频率来完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音图 最大随意收缩 电刺激 波形解析
下载PDF
自制简易平衡鞋训练对人体下肢主要肌肉表面肌电活动变化的影响探讨
7
作者 杨磊 孙泽民 段朝阳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2年第16期175-178,共4页
目的研究自制简易平衡鞋训练对人体下肢主要肌肉表面肌电活动变化的影响.方法选取上海体育学院2021年11-12月在读的10名大学生作为受试对象,均身体健康、无平衡功能障碍,所有受试者均每天穿自制简易平衡鞋步行30 min,连续训练30 d.比较1... 目的研究自制简易平衡鞋训练对人体下肢主要肌肉表面肌电活动变化的影响.方法选取上海体育学院2021年11-12月在读的10名大学生作为受试对象,均身体健康、无平衡功能障碍,所有受试者均每天穿自制简易平衡鞋步行30 min,连续训练30 d.比较10名受试者单、双腿站立穿正常鞋与平衡鞋训练前后下肢各主要肌肉的均方根值(RMS).结果训练后,10名受试者单腿站立穿正常鞋下肢股直肌、股二头肌、胫前肌以及腓肠肌外侧头的RMS分别为(3.15±0.05)μV、(7.36±0.09)μV、(16.08±0.11)μV、(17.02±0.17)μV,均低于训练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0名受试者单腿站立穿平衡鞋下肢股直肌、股二头肌、胫前肌以及腓肠肌外侧头的RMS分别为(19.16±0.09)μV、(24.17±0.10)μV、(40.11±0.21)μV、(45.15±0.20)μV,均低于训练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0名受试者双腿站立穿正常鞋下肢股直肌、股二头肌、腓肠肌外侧头RMS分别为(0.34±0.02)μV、(0.41±0.11)μV、(2.17±0.06)μV,均低于训练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0名受试者双腿站立穿平衡鞋下肢股直肌、股二头肌、胫前肌以及腓肠肌外侧头的RMS分别为(11.79±1.10)μV、(15.02±0.05)μV、(27.76±0.17)μV、(30.17±0.74)μV,均低于训练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制简易平衡鞋训练可以增强人体下肢肌肉活动水平,有助于改善机体的本体感觉,提升机体的平衡控制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简易平衡鞋 平衡能力 表面肌电图 最大自主收缩
原文传递
精确抓握力量控制的脑动力学研究
8
作者 张娜 李可 +2 位作者 侯莹 张冬梅 魏娜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711-718,共8页
精确抓握是人类完成多种精细复杂操作的基础,其神经控制机制极其复杂。目前对于精确抓握力量调节时大脑的动力学变化机制尚不明确。探究不同力幅度下精确抓握控制的指力行为和脑电动力学特征。12名健康右利手受试者被要求在10%、20%和30... 精确抓握是人类完成多种精细复杂操作的基础,其神经控制机制极其复杂。目前对于精确抓握力量调节时大脑的动力学变化机制尚不明确。探究不同力幅度下精确抓握控制的指力行为和脑电动力学特征。12名健康右利手受试者被要求在10%、20%和30%最大自主收缩力(MVC)等3个力量水平下进行精确抓握的力量控制,同时采集运动过程中拇指和食指的力信号、压力中心点(COP)轨迹以及脑电信号(EEG),并分别使用变异系数(CV)、COP速度和COP面积以及递归定量分析(RQA)进行量化评估。结果显示,拇指和食指的指尖力信号的CV与力量水平呈现线性正相关(拇指:r=0.624,P<0.001;食指:r=0.721,P<0.001);拇指和食指在30%MVC力量水平的COP面积分别为(1.94±1.21)和(2.02±1.45) mm2,显著大于在10%MVC((1.01±0.81)、(0.89±1.02) mm2)和20%MVC((1.20±0.62)、(1.16±0.63) mm2,P<0.05)时的COP面积。拇指在10%,20%和30%MVC下x和y轴的COP速度分别为(4.23±1.11)、(2.11±0.50)、(1.70±0.40) mm/s和(6.22±1.45)、(3.39±0.70)、(2.90±0.69) mm/s,呈现随着力量水平的增加而逐级下降的趋势(P<0.01),而10%MVC下的食指x和y轴的COP速度((4.95±1.34)、(7.04±1.75) mm/s)显著高于20%MVC((2.78±0.53)、(3.79±0.63) mm/s)和30%MVC ((2.95±0.94)、(3.54±0.82) mm/s,P<0.05)。随着力量水平的增加,EEG信号α频带的RQA参数显著下降(P<0.05)。研究表明,随着力量水平的增加,力量波动性、EEG信号的复杂性增加,手指的调整速度和控制稳定性降低,EEG信号的α频带与精确抓握的运动控制密切相关。研究揭示精确抓握指力的指力控制与中枢神经系统的动力学行为有密切耦联,为深入研究中枢外周协同工作机制、定量评估神经肌肉系统功能提供新的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确抓握 脑电信号 最大自主收缩力 递归定量分析 神经控制机制
下载PDF
单侧前臂等长旋转肌肉力量训练交叉迁移现象的研究
9
作者 齐燕 师东良 +2 位作者 曹龙军 田强 黄力平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291-293,共3页
目的观察右前臂等长旋转训练能否产生前臂肌肉力量的交叉迁移。方法将健康女青年志愿者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训练组和对照组,每组10例。训练组进行6周右前臂等长旋转训练,左前臂不训练,对照组不进行任何训练。2组受试者均于训练前... 目的观察右前臂等长旋转训练能否产生前臂肌肉力量的交叉迁移。方法将健康女青年志愿者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训练组和对照组,每组10例。训练组进行6周右前臂等长旋转训练,左前臂不训练,对照组不进行任何训练。2组受试者均于训练前和训练6周后(训练后)测试双侧前臂旋前峰力矩(PPT)和旋后峰力矩(SPT)。结果训练前,2组受试者双侧的PPT和SPT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后,训练组右侧的PPT和SPT分别与组内训练前和对照组训练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训练组左侧的PPT和SPT分别为(6.8±0.9)Nm和(4.6±1.0)Nm,与组内训练前和对照组训练后比较,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前臂等长旋转训练能明显提高训练侧和未训练侧前臂肌肉旋转力量,产生良好的交叉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叉迁移 随意最大等长收缩 力量训练
原文传递
通过盆底测试仪压力气囊评估盆底肌力的有效性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付琳茹 郭涛 +3 位作者 孙智晶 张晨昱 王秀琪 徐涛 《生殖医学杂志》 CAS 2023年第6期866-874,共9页
目的探讨应用盆底测试仪压力气囊测试最大阴道收缩压(MVCP)与手测肌力检查评估盆底肌力的相关性和一致性。方法前瞻性选取于2018年6月至2019年7月在北京协和医院体检、因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FD)就诊及产后1年内随访的女性,分别为非PFD... 目的探讨应用盆底测试仪压力气囊测试最大阴道收缩压(MVCP)与手测肌力检查评估盆底肌力的相关性和一致性。方法前瞻性选取于2018年6月至2019年7月在北京协和医院体检、因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FD)就诊及产后1年内随访的女性,分别为非PFD组、PFD组及产后组。由同一名医生对受试者进行手测肌力检查,包括改良牛津肌力分级(MOS)和肛提肌检测分级(LAT);再依据随机数字表对受试者进行随机互盲分组,由两名盆底治疗师作为检查者,以交叉顺序使用盆底测试仪的压力气囊进行MVCP评估,每名检查者对同一受试者进行两次评估。采用Spearman秩相关系数(r)进行相关性评价,采用组内相关系数(ICC)、Bland-Altman分析进行一致性评价。结果非PFD组163例、PFD组154例和产后组151例受试者完成所有评估。在全部受试者中,盆底测试仪记录的MVCP与MOS和LAT之间相关性强(r=0.779~0.814,P<0.001),MVCP结果在同一检查者内存在高度一致性[分别为ICC=0.815,95%CI(0.782,0.843)和ICC=0.818,95%CI(0.785,0.846)],在不同检查者间也存在高度一致性[ICC=0.719,95%CI(0.663,0.765)]。MVCP的Bland-Altman分析显示,其95%一致性界限区间较窄,且落在95%一致性界限外的点比例在0.025~0.071之间,属可接受范围。在非PFD组、PFD组及产后组的亚组分析中,MVCP与MOS和LAT也存在强相关性(r=0.749~0.867,P<0.001),检查者内和检查者间一致性均较好。结论盆底测试仪通过压力气囊测试的MVCP与医生手测MOS和LAT相关性强,MVCP在同一检查者和不同检查者间均存在高度一致性。本研究结果表明盆底测试仪压力气囊在评估盆底肌力方面有效性好,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大阴道收缩压 盆底肌力评估 改良牛津肌力分级 肛提肌检测分级
下载PDF
重复性同侧搬举负荷对竖脊肌疲劳的影响 被引量:3
11
作者 吴旭东 马佩 +1 位作者 王乐军 张胜年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31-36,共6页
为预防重复性同侧搬举对竖脊肌的伤害,利用表面肌电(s EMG)技术,开展搬举试验,研究竖脊肌疲劳的影响因素。试验要求设置不同工件重量、搬举频率和搬举角度等3个负荷,并设置8个任务组;要求12名被试完成8个任务组中的右侧重复性搬举,记... 为预防重复性同侧搬举对竖脊肌的伤害,利用表面肌电(s EMG)技术,开展搬举试验,研究竖脊肌疲劳的影响因素。试验要求设置不同工件重量、搬举频率和搬举角度等3个负荷,并设置8个任务组;要求12名被试完成8个任务组中的右侧重复性搬举,记录相关s EMG信号,并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竖脊肌疲劳的负荷因素。结果表明:搬举过程中随着工件重量、搬举频率和搬举角度负荷增加,s EMG频域指标平均功率频率(MPF)下降,时域指标平均肌电值(AEMG)增大,最大随意收缩肌电百分比(MVE%)增大,最大负荷左右竖脊肌最大值分别为(64.85%±11.89%)MVE和(41.24%±9.77%)MVE;各任务组搬举中,左右竖脊肌均明显疲劳,而疲劳程度不一致;重复性同侧搬举负荷对竖脊肌疲劳的影响因素从大到小依次为重量、角度和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肌电(s EMG) 搬举负荷 竖脊肌 最大随意收缩肌电百分比(MVE%) 疲劳
下载PDF
不同关节角度肌肉等长最大自主收缩抗阻力训练的神经适应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梁成军 马静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29-135,共7页
目的研究不同关节角度下肌肉等长最大自主收缩(maximum voluntary contraction,MVC)抗阻力训练神经适应特点。方法将30名健康男性大学生随机分成3组,每组分别做肘关节角度在45°、90°、135°MVC等长收缩抗阻力训练,测量训... 目的研究不同关节角度下肌肉等长最大自主收缩(maximum voluntary contraction,MVC)抗阻力训练神经适应特点。方法将30名健康男性大学生随机分成3组,每组分别做肘关节角度在45°、90°、135°MVC等长收缩抗阻力训练,测量训练前后肱二头肌的表面肌电(surface electromyography,s EMG)信号,并分析s EMG信号的均方根(root mean square,RMS)和中位频率(median frequency,MF)。结果肘关节45°、90°、135°训练前后肱二头肌s EMG的RMS标准化值存在显著性差异。训练后不同角度之间RMS相比,45°与90°、135°均存在显著性差异,而90°与135°之间则不存在显著性差异。训练后各角度MF标准化值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 s EMG的RMS呈现角度特异性变化,而s EMG的MF不具有角度特异性。当肱二头肌处于中、大肘关节角度时,等长抗阻力训练产生的神经适应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角度 最大自主收缩 抗阻力训练 神经适应
下载PDF
常用PNF拉伸法的短时恢复效果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业程 《湖北体育科技》 2021年第11期990-993,共4页
目的观察PNF(Proprioceptive Neuromuscular Facilitation)拉伸法中保持-放松法(HR)、保持-放松-拮抗肌收缩法(HRC)和收缩-放松法(CR)在短时间内对疲劳肌肉的肌肉表现(最大等长肌力MVIC、爆发力MP)和肌肉本体感觉功能(肌肉力觉MFS)的影... 目的观察PNF(Proprioceptive Neuromuscular Facilitation)拉伸法中保持-放松法(HR)、保持-放松-拮抗肌收缩法(HRC)和收缩-放松法(CR)在短时间内对疲劳肌肉的肌肉表现(最大等长肌力MVIC、爆发力MP)和肌肉本体感觉功能(肌肉力觉MFS)的影响及差异。方法招募某大学运动训练专业运动水平二级及以上的男大学生20名,随机分为对照组和3个实验组(HR拉伸组、HRC拉伸组和CR拉伸组),每组各5人。实验前测量受试者优势侧股四头肌的MVIC、MP和MFS数据,利用等速肌力测试仪进行角速度为60°/s的离心-向心运动方案至疲劳后,进行疲劳后即刻测试。对照组静态休息10min,实验组使用对应拉伸方法进行10min的快速恢复,恢复后间歇10min进行恢复后测试。采用SPSS23.0对所得数据进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检验MVIC、MP和MFS在不同时间点的差异及恢复情况。结果短时间快速恢复之后,HR拉伸组、HRC拉伸组和CR拉伸组的MVIC值出现显著上升(p<0.05),对照组无明显变化(p>0.05),实验组组间的恢复效果无显著差异(p>0.05);恢复后,CR拉伸组的MP值出现显著上升(p<0.05),对照组、HR拉伸组和HRC拉伸组的MP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组组间对比可知,CR拉伸组的恢复效果明显优于HR拉伸组和HRC拉伸组(p<0.05),HR拉伸组与HRC拉伸组相比无差异(p>0.05)。HR拉伸组、HRC拉伸组和CR拉伸组均可以非常显著促进MFS的恢复(p<0.01),对照组无明显恢复效果(p>0.05),实验组组间恢复效果相比无差异(p>0.05)。结论HR拉伸、HRC拉伸和CR拉伸均可在短时间内促进疲劳肌肉最大等长肌力和肌肉力觉功能的恢复,CR拉伸能够在短时间内促进爆发力的恢复,HR拉伸、HRC拉伸在短时间内对爆发力恢复无明显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NF 最大等长力量 爆发力 肌肉力觉 疲劳恢复
下载PDF
踝背伸和跖屈肌群的最大等长收缩:脑卒中急性期患者与同龄健康老人表面肌电图对照研究 被引量:87
14
作者 燕铁斌 Hui-Chan WYC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12-215,共4页
目的 比较健康老人与脑卒中急性期患者的踝背伸和踝跖屈肌群的收缩功能 ,为脑卒中急性期康复提供客观依据。方法  2组对象参加研究 ,对照组为 11位健康老人 ,年龄 62 .3± 5 .7岁 ;脑卒中组为12位初发患者 ,年龄 66.6± 8.3... 目的 比较健康老人与脑卒中急性期患者的踝背伸和踝跖屈肌群的收缩功能 ,为脑卒中急性期康复提供客观依据。方法  2组对象参加研究 ,对照组为 11位健康老人 ,年龄 62 .3± 5 .7岁 ;脑卒中组为12位初发患者 ,年龄 66.6± 8.3岁。测试时下肢固定在支架上 ,压力传感器放在足底 ,肌电图的表面电极放在胫骨前肌和腓肠肌的体表上 ,记录踝背伸或踝跖屈时最大等长收缩、胫骨前肌和腓肠肌的肌电活动 ,并计算力矩和积分肌电图的变化。结果 健康老人左、右侧踝背伸和踝跖屈肌群收缩各参数之间的差异无显著性 ,脑卒中组患侧与健侧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协方差分析 (年龄作为协变量 )发现 ,脑卒中组的患侧与对照组比较 ,踝背伸和踝跖屈力矩、积分肌电图以及协同收缩率的差异有高度显著性 (P <0 .0 1) ,脑卒中组健侧与对照组的踝背伸协同收缩率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脑卒中急性期患者踝背伸和踝跖屈肌群收缩功能明显降低 ,增强这些肌群的收缩功能 ,特别是增强主动肌的收缩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急性期 老年人 表面肌电图 最大等长收缩 踝背伸肌群 踝跖屈肌群
原文传递
脑卒中偏瘫患者肱二、三头肌表面肌电特征的研究 被引量:48
15
作者 齐瑞 严隽陶 +2 位作者 房敏 朱燕 张宏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399-401,共3页
目的观察和分析脑卒中偏瘫患者在最大等长收缩(MIVC)过程中肱二、三头肌表面肌电图的特征,为脑卒中后偏瘫上肢训练提供电生理依据。方法选择18例轻偏瘫或处于恢复期的脑卒中患者,在进行肘关节屈、伸肌MIVC时,检测其力矩和肱二、三头肌... 目的观察和分析脑卒中偏瘫患者在最大等长收缩(MIVC)过程中肱二、三头肌表面肌电图的特征,为脑卒中后偏瘫上肢训练提供电生理依据。方法选择18例轻偏瘫或处于恢复期的脑卒中患者,在进行肘关节屈、伸肌MIVC时,检测其力矩和肱二、三头肌表面肌电信号。结果MIVC状态下,肘屈曲时肱二头肌健侧的积分肌电值(iEMG)明显大于患侧(P<0.05),肱三头肌健、患侧iEMG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肘伸展时肱三头肌健侧iEMG明显大于患侧(P<0.01),肱二头肌患侧iEMG明显大于健侧(P<0.05)。肱三头肌患侧协同收缩率明显大于健侧(P<0.01),肱二头肌患侧协同收缩率有大于健侧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论是屈肌收缩还是伸肌收缩,患侧的峰力矩均明显小于健侧(P<0.01)。结论脑卒中偏瘫患者肘关节痉挛以屈肌为主,提示脑卒中后偏瘫上肢的康复治疗应以训练伸肌侧肌力和抑制拮抗肌协同收缩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表面肌电图 最大等长收缩
原文传递
恢复期脑卒中患者肘屈伸肌群最大等长收缩的表面肌电图研究 被引量:31
16
作者 朱燕 齐瑞 +2 位作者 张宏 乔钧 张广渊 《中国康复》 2006年第5期308-310,共3页
目的:探讨恢复期脑卒中患者肘屈伸肌群的生物力学变化及对应的表面肌电图特征,为恢复期脑卒中患者制定康复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Biodex-Ⅲ型等速测试仪里面“双侧等长收缩模式”对14例健康人群(健康组)及16例恢复期脑卒中患者(... 目的:探讨恢复期脑卒中患者肘屈伸肌群的生物力学变化及对应的表面肌电图特征,为恢复期脑卒中患者制定康复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Biodex-Ⅲ型等速测试仪里面“双侧等长收缩模式”对14例健康人群(健康组)及16例恢复期脑卒中患者(卒中组)进行双侧肘屈伸肌测试,用Noraxon 2400表面肌电图仪同步观察肘屈伸肌的肌电信号。结果:健康组右侧肘屈肌及伸肌的峰力矩、峰力矩体重比均高于左侧(P<0.05);右侧肱二、三头肌的积分肌电面积也高于左侧(P<0.05)。卒中组患侧肘屈肌及伸肌的峰力矩、峰力矩体重比均低于健侧,而屈伸力矩比高于健侧(P<0.05);患侧肱二、三头肌的积分肌电面积比健侧下降,而协同收缩率则明显升高(P<0.05)。与健康组比较,卒中组健侧肘屈伸肌也存在等长肌力及肌电信号的异常。结论:恢复期的脑卒中患者上肢健患侧屈伸肌都存在肌力及主动肌拮抗肌协调性的异常,制定康复方案时不应忽视加强双侧屈伸肌力量的训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大等长收缩 表面肌电图 脑卒中
下载PDF
恢复期脑卒中患者膝关节最大等长收缩时大腿肌群表面肌电信号特征研究 被引量:13
17
作者 姜丽 窦祖林 +4 位作者 温红梅 胡昔权 丘卫红 兰月 李奎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21-424,共4页
目的:探讨脑卒中恢复期偏瘫患者膝屈伸最大等长收缩(maximum isometric voluntary contraction,MIVC)时部分大腿肌肉表面肌电(surfaceelectromyography,sEMG)信号特征,为恢复期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治疗提供客观依据。方法:28例脑卒中患者... 目的:探讨脑卒中恢复期偏瘫患者膝屈伸最大等长收缩(maximum isometric voluntary contraction,MIVC)时部分大腿肌肉表面肌电(surfaceelectromyography,sEMG)信号特征,为恢复期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治疗提供客观依据。方法:28例脑卒中患者和20例年龄、性别相匹配的正常对照者。在膝关节屈伸MIVC时记录股内侧肌(vastus medialis,VM)、股直肌(rectus femoris,RF)、股外侧肌(vastus lateralis,VL)和股二头肌(biceps femoris,BF)sEMG信号,计算相应的积分肌电值(integrated EMG,iEMG)、协同收缩率(co-contraction ratio,CR)。结果:伸膝时,患侧VM、RF及VL的iEMG值显著小于正常对照及健侧iEMG(P<0.05);健侧RF的iEMG显著小于正常对照iEMG(P<0.05);屈膝时,患侧BF、VL及RF的iEMG显著小于正常对照(P<0.05)。患侧伸膝CR显著大于健侧及正常对照(P<0.05),患侧屈膝CR大于健侧及正常对照,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恢复期脑卒中偏瘫患者双下肢肌肉收缩功能下降,患侧大腿伸肌存在轻度痉挛,肌力训练可作为患者康复训练的重点内容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表面肌电图 大腿肌肉 最大等长收缩
下载PDF
不同频率电针治疗脑卒中下肢痉挛患者最大等长收缩的表面肌电图研究 被引量:10
18
作者 王芗斌 何坚 +3 位作者 李天骄 陶静 杨珊莉 陈立典 《福建中医学院学报》 2008年第6期40-42,共3页
目的比较不同频率电针治疗脑卒中下肢痉挛患者的效应,为针灸处方提供依据。方法选择40例患者随机分成高频和低频治疗组2组,分别采用100Hz和2Hz的电针配合常规康复训练进行治疗。治疗前后利用表面肌电图记录患侧膝屈曲和踝背屈时最大等... 目的比较不同频率电针治疗脑卒中下肢痉挛患者的效应,为针灸处方提供依据。方法选择40例患者随机分成高频和低频治疗组2组,分别采用100Hz和2Hz的电针配合常规康复训练进行治疗。治疗前后利用表面肌电图记录患侧膝屈曲和踝背屈时最大等长收缩时主动肌和拮抗剂的肌电活动.并采用临床痉挛指数进行评分。结果治疗后,高频组患侧膝屈曲和踝背屈最大等长收缩时.股直肌和腓肠肌的IEMG降低,缝匠肌和胫前肌的IEMG增高,膝屈曲和踝背屈的协同收缩率降低,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5或P<0.01),且各项指标均与低频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高频组治疗后的临床痉挛指数显著降低(P<0.05),而低频组无显著变化,2组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高频电针配合康复训练降低脑卒中患者下肢痉挛的疗效优于低频电针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频率 最大等长收缩 表面肌电图 脑卒中 下肢痉挛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