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2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发展若干问题分析 被引量:33
1
作者 张海英 汪航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63-68,共6页
随着我国工程硕士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一些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这些问题的背后涉及教育发展中的模仿与借鉴、政府职能和定位问题、企业在工程师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的社会地位和工程教育本身的社... 随着我国工程硕士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一些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这些问题的背后涉及教育发展中的模仿与借鉴、政府职能和定位问题、企业在工程师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的社会地位和工程教育本身的社会地位等一系列问题,本质上是政府、社会、企业、工程教育机构之间互动关系的深层次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不仅需要从教育内部进行变革,政府、用人单位乃至全社会对工程教育的认识的协调一致更是必不可少的环境与条件。当然这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硕士 工程教育 社会评价 教育发展
原文传递
产教融合标尺下我国工程硕士联合培养的现实审视与推进路径——基于全国108家联合培养基地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35
2
作者 张淑林 钱亚林 +1 位作者 裴旭 李金龙 《中国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77-82,共6页
产教融合是解决教育供给与产业发展需求不匹配问题的根本路径,联合培养基地是我国工程硕士教育推进产教融合的重要尝试。基于四螺旋理论,对标《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中产教融合的重点任务和内容,构建我国工程硕士... 产教融合是解决教育供给与产业发展需求不匹配问题的根本路径,联合培养基地是我国工程硕士教育推进产教融合的重要尝试。基于四螺旋理论,对标《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中产教融合的重点任务和内容,构建我国工程硕士联合培养评价体系,以108家全国示范性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的建设情况为样本,审视我国工程硕士联合培养的现状与困境,最后从政府、企业、高校和社会组织视角提出推进我国工程硕士联合培养的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硕士 产教融合 联合培养 四螺旋理论
原文传递
“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工程硕士研究生英语教学模式研究——以重庆科技学院为例 被引量:20
3
作者 赵应吉 王雯秋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61-165,共5页
"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工程硕士的性质决定着其教学有别于其他形式的研究生教学。实验结果表明,"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工程硕士研究生英语教学模式与工程硕士研究生的英语学习成绩的显著提高二... "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工程硕士的性质决定着其教学有别于其他形式的研究生教学。实验结果表明,"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工程硕士研究生英语教学模式与工程硕士研究生的英语学习成绩的显著提高二者成正相关和采用"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工程硕士研究生英语教学模式进行教学的有效性,这对工程硕士研究生英语教学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 工程硕士 研究生英语教学 个案研究
下载PDF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实践基地建设的逻辑与出路——基于工程硕士生教育实践基地的研究 被引量:20
4
作者 杨玉 《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92-96,共5页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实践基地近年来形成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成为指导工程硕士生实践基地建设的理论逻辑。立足功能主义,夯实知识基础、过程控制及质量评价,是工程硕士生实践基地建设的实践指向。政企校协同作用下,政...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实践基地近年来形成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成为指导工程硕士生实践基地建设的理论逻辑。立足功能主义,夯实知识基础、过程控制及质量评价,是工程硕士生实践基地建设的实践指向。政企校协同作用下,政策扶持保障体系的建构,"工程类"双导师队伍的建设,立体多元的校企一体化建设机制和以实践案例为导向的专业教学体系的建立,是工程硕士生教育实践基地建设的根本出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硕士 专业学位 实践基地
下载PDF
利益相关者视角下的全日制工程硕士职业实践基地建设研究 被引量:20
5
作者 李晔 王玮 《研究生教育研究》 CSSCI 2011年第1期83-87,共5页
本文以企业战略管理领域的利益相关者理论为指导,结合同济大学全日制工程硕士职业实践基地建设的经验,探讨了以兼顾参与各方利益为基础的全日制工程硕士职业实践基地的建设规划与运行管理,以保障职业实践基地有效、稳定地运行与发展。
关键词 工程硕士 职业实践基地 利益相关者
下载PDF
“大工程领域”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以扬州大学化学工程领域多学科交叉人才培养为例 被引量:18
6
作者 王干 薛怀国 刁国旺 《研究生教育研究》 CSSCI 2015年第1期71-74,共4页
为了解决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过程中知识面过窄、适应面单一的问题,适应未来工程人才"宽口径"培养的发展趋势,扬州大学秉承多学科交叉的教育理念,在化学工程领域进行了"大工程领域"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模式的改革,并... 为了解决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过程中知识面过窄、适应面单一的问题,适应未来工程人才"宽口径"培养的发展趋势,扬州大学秉承多学科交叉的教育理念,在化学工程领域进行了"大工程领域"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模式的改革,并从人才培养定位、课程体系构建、课程设置、师资配备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的改革实践,其基本经验或许能为其它高校的全日制工程硕士人才培养改革提供有益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工程领域 全日制工程硕士 学科交叉 培养模式
下载PDF
中国工程硕士培养模式实证研究 被引量:15
7
作者 王东红 刘东 +2 位作者 郑小林 何德忠 方祯云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5期131-134,共4页
通过对中国部分工程硕士培养单位和企业的调研,对校企合作培养、教学基地培养、工作站培养以及校内集中培养等主要培养模式进行了实证研究,分析了各种培养模式具有的特点和优势,对存在的不足及对策进行了探讨,提出高校工程硕士的培养应... 通过对中国部分工程硕士培养单位和企业的调研,对校企合作培养、教学基地培养、工作站培养以及校内集中培养等主要培养模式进行了实证研究,分析了各种培养模式具有的特点和优势,对存在的不足及对策进行了探讨,提出高校工程硕士的培养应因地制宜,选择适合自身办学特色的培养模式,这是保证培养质量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硕士 培养模式 实证研究
下载PDF
论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的改革与创新 被引量:14
8
作者 刘惠琴 沈岩 张文修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02-105,共4页
改革与创新是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发展中的两大主题,本文从对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发展历程的回顾中,分析了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深化内涵改革的重点与难点问题,阐述了转变观念与改革创新的辩证关系,指出树立新理念,探索新途径,采取新举措,... 改革与创新是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发展中的两大主题,本文从对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发展历程的回顾中,分析了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深化内涵改革的重点与难点问题,阐述了转变观念与改革创新的辩证关系,指出树立新理念,探索新途径,采取新举措,办出新特色是解决重点与难点问题的关键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硕士 研究生教育 教育改革 教育创新 教育观念
原文传递
以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为导向的工程硕士培养模式探析 被引量:16
9
作者 冯涛 黄翔 南文海 《研究生教育研究》 CSSCI 2016年第3期76-80,共5页
生源基础与培养目标错位、培养过程与主体需求错位、评价主体与用人主体错位导致我国工程硕士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不强、创业意识淡薄。针对新常态下不确定的工程硕士职业发展与追求稳定的培养模式之间的矛盾,在论证创新创业能力是新常... 生源基础与培养目标错位、培养过程与主体需求错位、评价主体与用人主体错位导致我国工程硕士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不强、创业意识淡薄。针对新常态下不确定的工程硕士职业发展与追求稳定的培养模式之间的矛盾,在论证创新创业能力是新常态对工程硕士必然要求的基础上,提出了以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为导向的集群式工程硕士培养模式,以及深化工程硕士教育体制机制改革、深化校企合作、统筹培养资源、完善第三方质量评价机制和全面推进创新创业教育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创业 工程硕士 培养模式
下载PDF
以职业需求为导向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实践探索——以中国石油大学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为例 被引量:13
10
作者 文永红 吴小林 +1 位作者 齐昌政 石卫林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80-85,共6页
通过分析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特性,提出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应以职业需求为导向,工程硕士应以工程能力为导向,突出工程知识、实践能力、工程素养的培养。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全面深化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按照工程能力的目标导向,... 通过分析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特性,提出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应以职业需求为导向,工程硕士应以工程能力为导向,突出工程知识、实践能力、工程素养的培养。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全面深化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按照工程能力的目标导向,探索形成了"四个三"的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培养模式。即:优化三个阶段,实行学习与实践交互式的校企协同培养;坚持三个原则,围绕工程知识构建开放的知识发展体系;依照三个层次,围绕工程实际构建递进的实践训练体系;坚持三个融入,围绕大工程观构建全面的工程素养体系。结合工程硕士教育的实践,剖析了当前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提高认识,科学设计,优化专业学位教育发展环境;协同创新,合作育人,充分发挥企业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深化改革,突出重点,切实提高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能力 工程硕士 工程知识 实践能力 工程素养
下载PDF
以工程创新能力为核心的工程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清华大学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创新总结 被引量:14
11
作者 康妮 王钰 +1 位作者 沈岩 刘惠琴 《研究生教育研究》 CSSCI 2011年第6期61-64,共4页
经过十余年工程硕士教育发展,清华大学提出培养具有工程创新能力的复合式、应用型工程人才的培养目标。在非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中,提出"厚基础理论、博前沿知识、重实际应用"的课程建设理念和紧密结合工程实际,发挥校企双导... 经过十余年工程硕士教育发展,清华大学提出培养具有工程创新能力的复合式、应用型工程人才的培养目标。在非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中,提出"厚基础理论、博前沿知识、重实际应用"的课程建设理念和紧密结合工程实际,发挥校企双导师和多学科导师组作用的论文工作指导思想。在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中,提出培养方案体现强化实践能力培养和职业素质培养,运行机制采取项目运作方式和成立项目指导委员会的举措,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硕士 培养 非全日制 全日制 工程创新能力
下载PDF
工程硕士学位的设立与培养模式研究 被引量:10
12
作者 刘宗瑛 李云章 《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1期86-88,共3页
工程硕士是高等工程教育在研究生教育中与工学硕士学位处于同一层次的一种新的培养类型 ,是为适应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 ,尤其是为我国国企改革与发展培养急需人才的一种具体实现形式。在科技当先 ,以人为本的新经济时代 ,研究生... 工程硕士是高等工程教育在研究生教育中与工学硕士学位处于同一层次的一种新的培养类型 ,是为适应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 ,尤其是为我国国企改革与发展培养急需人才的一种具体实现形式。在科技当先 ,以人为本的新经济时代 ,研究生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文章从工程硕士学位产生的社会环境 ,工程硕士教育的培养目标、教育活动过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培养模式 工程硕士学位 工程硕士教育 培养目标 校企合作
下载PDF
产学研结合与工程硕士培养 被引量:9
13
作者 李迎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2期73-77,共5页
本文从产学研合作的重要性和工程硕士培养的特点出发,分析了两者之间的纽带关系,并对进一步做好工程硕士的培养工作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 产学研 纽带 工程硕士
下载PDF
基于“产、学、研、用”的工程硕士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被引量:11
14
作者 袁文霞 王其东 李军鹏 《研究生教育研究》 CSSCI 2011年第5期77-80,共4页
合肥工业大学自1997年成为工程硕士授权单位以来,在工程硕士的培养方面积极探索,确立了以"应用型"为培养目标,以实践基地建设为载体,"产、学、研、用"联合培养的人才教育模式。在培养方案设置、教学改革、管理体制... 合肥工业大学自1997年成为工程硕士授权单位以来,在工程硕士的培养方面积极探索,确立了以"应用型"为培养目标,以实践基地建设为载体,"产、学、研、用"联合培养的人才教育模式。在培养方案设置、教学改革、管理体制、学位论文要求等方面紧紧围绕培养目标进行调整和优化,形成了一套特色鲜明的工程硕士培养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硕士 实践基地 联合培养
下载PDF
校企合作培养优秀的应用型化学工程领域全日制工程硕士 被引量:10
15
作者 郭绪强 王刚 +5 位作者 刘蓓 刘植昌 魏强 刘梦溪 李明 邢永君 《化工高等教育》 2018年第3期13-17,33,共6页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在化学工程领域全日制工程硕士的培养过程中形成了新的理念,在培养计划制定、招生、培养、实习实践、学位标准和过程管理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建立了行之有效的管理文件和方法。取得的成果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和用人...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在化学工程领域全日制工程硕士的培养过程中形成了新的理念,在培养计划制定、招生、培养、实习实践、学位标准和过程管理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建立了行之有效的管理文件和方法。取得的成果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和用人单位的肯定,学生就业的签约率在95%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业 合作 化学工程 全日制 工程硕士
下载PDF
中美化学工程类专业硕士培养方案比较分析——以麻省理工学院和华东理工大学为例 被引量:10
16
作者 吴艳阳 徐心茹 辛忠 《化工高等教育》 2016年第3期30-36,共7页
本文以麻省理工学院和华东理工大学为例,对中美两国化学工程类专业硕士培养方案进行了逐一比较,具体涉及研究生招生、生源和深造、学制和培养目标、课程修读、授课方式、实践教学、导师制、科学研究和学位论文等方面,并深入分析了两国... 本文以麻省理工学院和华东理工大学为例,对中美两国化学工程类专业硕士培养方案进行了逐一比较,具体涉及研究生招生、生源和深造、学制和培养目标、课程修读、授课方式、实践教学、导师制、科学研究和学位论文等方面,并深入分析了两国化学工程类专业硕士培养的异同,以期为我国大学化学工程类专业硕士教育的发展和完善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省理工学院 华东理工大学 专业硕士 培养方案 化学工程
下载PDF
工程类专业学位硕士培养目标同质化问题的诊断与破解 被引量:9
17
作者 周玉容 邓舒予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03-109,共7页
我国工程类专业学位硕士的培养目标存在同质化,主要表现在工程硕士与工学硕士培养目标同质以及工程硕士各专业领域培养目标同质两个方面。为提高我国工程硕士培养质量,在培养目标方面需要"去同质化"。引入"ISO9000管理理... 我国工程类专业学位硕士的培养目标存在同质化,主要表现在工程硕士与工学硕士培养目标同质以及工程硕士各专业领域培养目标同质两个方面。为提高我国工程硕士培养质量,在培养目标方面需要"去同质化"。引入"ISO9000管理理念",确立以服务需求为中心的培养目标定位,突出学科专家在目标制定中的重要地位,建立容纳多元主体的人才培养评价反馈机制,形成以一定制定环节、制定依据和制定原则为基础的规范化培养目标制定过程,并实施基于PDCA循环的培养目标持续改进模式,不断提升工程硕士培养目标与现实需求的契合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硕士 培养目标 去同质化
下载PDF
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机制的改革和探索 被引量:10
18
作者 虞翔 汪信 +1 位作者 张建宇 夏欢 《常州工学院学报》 2011年第2期74-77,共4页
通过对我国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现状的分析,在分析和借鉴美、法、日等教育强国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的基础上,提出探索和研究如何规范和完善我国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机制。
关键词 全日制 工程硕士 专业学位 培养机制
下载PDF
研究生课程环境工程微生物学教学案例库建设探讨——以上海第二工业大学环境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培养为例 被引量:9
19
作者 白建峰 顾卫华 +2 位作者 庄绪宁 赵静 王景伟 《教育教学论坛》 2016年第48期235-236,共2页
本文以上海第二工业大学环境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培养为例,探讨了环境工程专业课程环境工程微生物学教学案例库建设思路及其在建设过程中的体会,提出以研究型和工程型案例相结合贯穿于课程教学过程中,启发研究生开展后续研究工作的思路,以... 本文以上海第二工业大学环境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培养为例,探讨了环境工程专业课程环境工程微生物学教学案例库建设思路及其在建设过程中的体会,提出以研究型和工程型案例相结合贯穿于课程教学过程中,启发研究生开展后续研究工作的思路,以期为探索更好的培养工程应用型人才教学模式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 教学案例库 工程硕士
下载PDF
论工程硕士的培养模式 被引量:7
20
作者 刘全坤 王连超 +1 位作者 王蕴文 彭浩伟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1期90-93,共4页
1997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审议通过 了《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设置方案》,这是我国学位制度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顺应了国民经 济发展的需要,丰富了工科研究生培养的类型。文章就设置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的意义,工程 硕士的培养特点,... 1997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审议通过 了《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设置方案》,这是我国学位制度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顺应了国民经 济发展的需要,丰富了工科研究生培养的类型。文章就设置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的意义,工程 硕士的培养特点,包括在课程设置、教学实施、论文选题和评价、实行双导师制,以及建立 工程硕士培养基地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强调了注重质量、促进发展的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硕士 专业学位 培养模式 研究生教育 招生工作 课程设置 教学方法 双层导师制 论文选题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