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推拿结合针刺不同远端穴位治疗急性腰扭伤: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37
1
作者 曹晔 王月秋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453-457,共5页
目的:观察推拿后针刺不同远端穴对急性腰扭伤的治疗效果。方法:将150例急性腰扭伤患者随机分为腰痛穴组、后溪穴组、委中穴组、承山穴组、水沟穴组5组,每组30例。在使用相同的推拿治疗后再根据分组选取上述不同的远端穴进行针刺,并评价... 目的:观察推拿后针刺不同远端穴对急性腰扭伤的治疗效果。方法:将150例急性腰扭伤患者随机分为腰痛穴组、后溪穴组、委中穴组、承山穴组、水沟穴组5组,每组30例。在使用相同的推拿治疗后再根据分组选取上述不同的远端穴进行针刺,并评价5组间的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腰部活动度和疗效。结果:推拿后再针刺远端穴位,5组患者的VAS评分较推拿治疗后均下降(均P<0.05),腰部活动度均明显增加(均P<0.01),愈显率较推拿治疗后均明显提高(均P<0.01);但5组患者组间比较,VAS评分、腰部活动度、愈显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在推拿治疗的基础上再针刺远端穴位,可进一步提高对急性腰扭伤的治疗效果,但各远端穴位间无明显的疗效差异,只要选择痛阈值低的腧穴,给予足够的刺激量,均能对急性腰扭伤产生较好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腰扭伤 推拿 针刺 远端穴位 随机对照试验(RCT)
原文传递
早期下肢按摩联合康复训练对膝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30
2
作者 陈春莉 魏丹娜 +2 位作者 苏舜红 曾机灿 陈湘南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0年第19期2095-2099,共5页
目的探讨早期下肢按摩联合康复训练对膝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功能恢复的应用效果。方法前瞻性选取2017年9月至2019年11月在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膝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的4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20例... 目的探讨早期下肢按摩联合康复训练对膝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功能恢复的应用效果。方法前瞻性选取2017年9月至2019年11月在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膝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的4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20例。对照组运用支具制动及负重等常规的康复方法,实验组则在常规康复的基础上增加下肢按摩的方法。分别比较两组患者在入院时、术后1 d、术后第1周、术后4周的疼痛评分,大腿周径差值、肌力;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Lysholm分数。结果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在入院时、术后1 d的组间疼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在术后1周、术后4周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1.20±0.52)分vs.(2.30±0.66)分、(0.20±0.41)分vs.(1.25±0.55)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入院时、术后1 d、术后1周的组间大腿周径差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在术后4周的大腿周径差值优于对照组[(-0.65±0.59)cm vs.(-1.35±0.81)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入院时、术后1 d的组间肌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在术后1周、术后4周的肌力优于对照组(4.40±0.50级vs.4.10±0.31级、4.45±0.51级vs.4.15±0.37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10.00%,低于对照组25.0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入院时Lysholm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术后4周的Lysholm评分高于对照组[(66.50±7.76)分vs.(54.65±6.5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下肢按摩联合康复训练对膝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的功能恢复的应用效果优于常规康复,有效降低患者的疼痛,减轻患肢肿胀,促进患者术后肌肉力量的恢复,减少术后膝关节的粘连、僵硬及肌肉萎缩并发症发生,促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重建 康复 按摩 穴位
下载PDF
中医适宜技术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9
3
作者 侯昕玥 亢泽峰 王健全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 2022年第5期392-395,共4页
近视是全国乃至世界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总体呈现出低龄、高发、进展快、并发症严重等特点。目前西医防控方法多样,虽有优点但也存在各种弊端。中医适宜技术内容丰富,历史悠久,广泛应用于各学科领域,在近视防控方面临床应用多年,如耳穴... 近视是全国乃至世界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总体呈现出低龄、高发、进展快、并发症严重等特点。目前西医防控方法多样,虽有优点但也存在各种弊端。中医适宜技术内容丰富,历史悠久,广泛应用于各学科领域,在近视防控方面临床应用多年,如耳穴压丸、针灸、穴位按摩、梅花针等,具有疗效好、简便、可操作性强等优势。国内外对其开展了大量临床与基础研究,证实了其有效性与安全性,并揭示了其作用机制,但目前中医适宜技术的临床推广仍不理想。因此,本文系统整理了5类近视防控的中医适宜技术,分别是针法类、灸法类、手法类、中药外治法与中药内服法,从临床疗效、作用机制、适用范围、操作特点等方面整理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并进行综述说明,以期为临床诊疗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视 中医适宜技术 针灸 推拿 耳穴
下载PDF
推拿治疗小儿腹泻特定穴应用规律的古代文献研究 被引量:15
4
作者 王艳国 郭秀琴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94-195,共2页
目的对古代推拿治疗小儿腹泻特定穴应用进行统计分析,为临床选穴与合理组穴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整理明清时期小儿推拿古籍,对具有止泻作用的特定穴及复穴方中特定穴的使用及其组穴规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收集到有关推拿治疗小儿腹泻的... 目的对古代推拿治疗小儿腹泻特定穴应用进行统计分析,为临床选穴与合理组穴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整理明清时期小儿推拿古籍,对具有止泻作用的特定穴及复穴方中特定穴的使用及其组穴规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收集到有关推拿治疗小儿腹泻的古代推拿著作13部,涉及具有止泻作用的特定穴16个,其中大肠频率最高,其次为龟尾和阴阳;涉及泄泻复穴方的古代文献共8部,其基本分型为寒泻和热泻,共涉及特定穴16个,出现频次较高的特定穴主要有龟尾、阴阳、三关、六腑、脾土、大肠、八卦和肾水。结论大肠穴在小儿腹泻推拿治疗中有重要作用;寒泻和热泻是推拿治疗小儿腹泻的基本分型,其取穴也大体相同,并多集中在上肢,尤其是手部;除选取具有止泻作用的特定穴外,还配伍使用具有清热、散寒等作用的特定穴进行辨证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推拿 小儿腹泻 特定穴 应用规律
下载PDF
开胃健脾贴对特发性矮小症患儿生长及血清IGFBP-3、IGF-1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2
5
作者 吴丽琴 赵明 +1 位作者 傅乐乐 徐文卫 《中国中医药科技》 CAS 2021年第2期191-193,342,共4页
目的:观察自制开胃健脾贴联合穴位按摩对特发性矮小症(ISS)患儿生长及血清IGFBP-3(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和IGF-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水平的影响。方法:236例ISS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18例,对照组给予营养指导、运动体操... 目的:观察自制开胃健脾贴联合穴位按摩对特发性矮小症(ISS)患儿生长及血清IGFBP-3(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和IGF-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水平的影响。方法:236例ISS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18例,对照组给予营养指导、运动体操、睡眠管理等常规治疗方法病进行穴位按摩,观察组另行开胃健脾贴于神阙穴外敷,2组患儿均连续接受治疗6个月,并于12个月后随访;记录2组患儿治疗前后身高、体质量变化,计算年生长速率(GV),评估骨龄(BA),ELISA法检测血清IGFBP-3、IGF-1变化。结果:治疗后,2组患儿的身高、体质量均较治疗前显著增加(P<0.05),GV较治疗前显著增加(P<0.05);且观察组患儿身高、体质量及GV增加显著高于同期对照组(P<0.05);治疗后,对照组患儿BA与治疗前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后BA较治疗前明显增长(P<0.05),显著高于同期对照组(P<0.05)。ELISA法检测结果显示治疗后2组患儿血清IGFBP-3、IGF-1水平均显著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患儿血清IGFBP-3、IGF-1水平显著高于同期对照组(P<0.05)。结论:开胃健脾贴联合穴位按摩具有促进ISS患儿生长作用,提高血清IGFBP-3、IGF-1水平是其部分作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矮小症 开胃健脾贴 穴位按摩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下载PDF
推拿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的经穴特点 被引量:10
6
作者 马鑫 励建安 +2 位作者 朱毅 金宏柱 严连凤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58-361,共4页
目的统计分析现代推拿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的经穴使用特点及规律。方法检索推拿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的文献,统计所使用的经络腧穴及频次,分析经穴运用特点及规律。结果共纳入文献99篇,共使用穴位226个,总频次1602次。选用腧穴遍... 目的统计分析现代推拿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的经穴使用特点及规律。方法检索推拿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的文献,统计所使用的经络腧穴及频次,分析经穴运用特点及规律。结果共纳入文献99篇,共使用穴位226个,总频次1602次。选用腧穴遍及十四正经,四肢占64.5%(1033/1602,其中下肢606,上肢427),阳经的使用总频率为75.0%(1200/1602),特定穴占71.7%(1148/1602)。结论推拿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以局部取穴为主,同时配合偱经取穴和远端取穴。选穴首重阳经腧穴,主要分布于四肢部;特定穴最为常用,尤其是五输穴及其中的合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痉挛性瘫痪 推拿 经络 穴位
下载PDF
体外压力刺激对大鼠“足三里”穴筋膜组织细胞合成释放肿瘤坏死因子-α和干扰素-β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0
7
作者 陈波 王兴桂 +2 位作者 李小玉 黄小瑾 李佳霖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734-736,共3页
目的通过体外实验探讨压力刺激对大鼠"足三里"穴筋膜组织细胞合成释放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干扰素-β(INF-β)的影响,为腧穴"扶助正气"的治疗作用提供细胞生物力学方面的实验依据。方法体外培养大鼠"足三... 目的通过体外实验探讨压力刺激对大鼠"足三里"穴筋膜组织细胞合成释放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干扰素-β(INF-β)的影响,为腧穴"扶助正气"的治疗作用提供细胞生物力学方面的实验依据。方法体外培养大鼠"足三里"穴筋膜组织细胞,对细胞实施免疫组织化学鉴定后,实施100 kPa和200 kPa压力刺激,检测细胞外培养液INF-β和TNF-α含量的变化。结果 "足三里"穴筋膜组织细胞Keratin染色阴性,Vimnetin染色阳性,200 kPa压力刺激后,培养液中TNF-α含量增加,INF-β含量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足三里"穴筋膜组织细胞主要是成纤维细胞,压力刺激对筋膜组织成纤维细胞TNF-α和INF-β合成释放的调节,可能是腧穴接受针灸推拿治疗后特异性发挥"扶助正气"作用的细胞生物力学原理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推拿 压力刺激 腧穴 筋膜组织成纤维细胞 扶助正气 干扰素-Β 肿瘤坏死因子-Α
下载PDF
中医推拿治疗在小儿腹泻中应用的文献研究 被引量:9
8
作者 杜佳怡 王红平 +1 位作者 王艳 朱永琴 《中国现代医生》 2016年第12期165-168,共4页
小儿腹泻是一组以大便次数增多和大便性状改变为特点的临床综合征,是一种由多种病原、多因素引起的儿科常见病。现分析小儿腹泻的病因及推拿治疗的主要机制,浅析中医推拿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疗效,归纳推拿疗法在各型小儿腹泻的主要取穴,... 小儿腹泻是一组以大便次数增多和大便性状改变为特点的临床综合征,是一种由多种病原、多因素引起的儿科常见病。现分析小儿腹泻的病因及推拿治疗的主要机制,浅析中医推拿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疗效,归纳推拿疗法在各型小儿腹泻的主要取穴,最后总结临床使用推拿疗法治疗小儿腹泻的实用技巧,力求对小儿腹泻临床诊治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腹泻 推拿疗法 取穴 实用技巧
下载PDF
近20年穴位按摩干预术后腹胀选穴规律的数据挖掘 被引量:8
9
作者 陈丽霞 郭苗苗 +3 位作者 施慧 彭剑飞 李儒婷 王杰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3期2275-2280,共6页
目的:探究近20年穴位按摩干预术后腹胀的选穴原则与规律,以供临床参考。方法: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Wanfang Data)、维普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与PubMed中有关穴位按摩干预术后腹胀的相关研究,行穴位频次分析、A... 目的:探究近20年穴位按摩干预术后腹胀的选穴原则与规律,以供临床参考。方法: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Wanfang Data)、维普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与PubMed中有关穴位按摩干预术后腹胀的相关研究,行穴位频次分析、Apriori关联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86篇文献,涉及穴位58个,腧穴频次580次,得到4条强关联腧穴配伍。应用较广的科室为妇产科、胃肠外科及骨科,其术后腹胀强关联腧穴配伍分别为“上巨虚→足三里”“合谷→足三里”“中脘→天枢”。频次较高的腧穴为足三里、中脘、天枢等8穴,选穴部位集中在上下肢、腹部。足阳明胃经、任脉和手阳明大肠经是常选经络,应用较广的特定穴有下合穴、五输穴、募穴。结论:穴位按摩干预术后腹胀已在临床广泛应用,临床选穴多采用局部选穴和循经取穴,并结合辨证配穴。基于数据挖掘技术得出的高频经络、腧穴配伍对精准干预术后腹胀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后腹胀 数据挖掘 关联规则 穴位按摩 选穴规律 特定穴
下载PDF
基于数据挖掘的推拿治疗膝骨关节炎手法及选穴规律分析 被引量:7
10
作者 古来撒尔·艾克拜尔 卢旭昇 +2 位作者 刘俊昌 刘璐洁 王圣逸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22年第5期23-29,共7页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推拿治疗膝骨关节炎(KOA)的手法及选穴规律,为推拿治疗KOA提供参考。方法检索并整理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万方数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PubMed于2000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推拿治疗膝骨关节炎(KOA)的手法及选穴规律,为推拿治疗KOA提供参考。方法检索并整理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万方数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PubMed于2000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收录的推拿治疗KOA临床研究文献,筛选后建立推拿处方数据库,采用SPSS22.0、SPSS Modeler 18.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关联规则分析及聚类分析,并进行可视化展示。结果共纳入文献281篇,涉及手法43种、腧穴90个。手法以点按法应用频次最高,腧穴以血海应用频次最高;所选腧穴主要集中在足阳明胃经、足太阳膀胱经和足太阴脾经;手法及腧穴配伍以点按法、内膝眼、血海配伍其他手法、腧穴最为常见;关联规则网络显示,腧穴以内膝眼、外膝眼、阳陵泉、委中关联性强,手法以点按法、按揉法、㨰法、屈伸法关联性强;通过聚类分析,腧穴及手法分别得到2个有效聚类群。结论推拿治疗KOA以松解类手法为主、运动关节类手法为辅,遵循“动静结合、筋骨并重”的治疗原则,与局部取穴法、循经取穴法、表里经配穴法相结合,发挥推拿手法和经络腧穴的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骨关节炎 推拿手法 腧穴 数据挖掘 可视化分析
下载PDF
内科疾病治疗中推拿取穴思路和应用 被引量:6
11
作者 孙慧民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3051-3053,共3页
笔者从事临床推拿过程中,通过认识和掌握穴位的主治特性和作用,逐渐掌握取穴思路,并应用于临床内科治疗中。文章将内科治疗中推拿取穴思路和经验进行总结,按摩取穴需以经络循行为基础,循经辨证,精确选穴;特定穴各具特色,配伍广泛,灵活... 笔者从事临床推拿过程中,通过认识和掌握穴位的主治特性和作用,逐渐掌握取穴思路,并应用于临床内科治疗中。文章将内科治疗中推拿取穴思路和经验进行总结,按摩取穴需以经络循行为基础,循经辨证,精确选穴;特定穴各具特色,配伍广泛,灵活选穴。并附临证案例以飨同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点穴 按摩 脏腑病 取穴 推拿 临证经验 内科疾病
原文传递
推拿结合针刺不同远端穴位治疗急性腰扭伤临床疗效对比 被引量:6
12
作者 王仍彦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7年第22期115-116,共2页
目的比较推拿结合针刺不同远端穴位治疗急性腰扭伤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0例急性腰扭伤患者,将其分为A、B、C、D、E组,各40例。在行相同推拿治疗后分别选取腰痛穴、后溪穴、委中穴、承山穴和水沟穴进行针刺治疗,比较五组患者的临... 目的比较推拿结合针刺不同远端穴位治疗急性腰扭伤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0例急性腰扭伤患者,将其分为A、B、C、D、E组,各40例。在行相同推拿治疗后分别选取腰痛穴、后溪穴、委中穴、承山穴和水沟穴进行针刺治疗,比较五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的VAS评分。结果五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五组患者的VAS评分明显降低(P<0.05);但五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推拿结合针刺远端穴位可有效提高急性腰扭伤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但不同远端穴位的治疗效果并无明显差别,在治疗时只需依患者实际情况选择痛阈值较低的穴位,并给予足够刺激量,均能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推拿 针刺 远端穴位 急性腰扭伤
下载PDF
基于数据挖掘的尿潴留患者选穴规律分析 被引量:6
13
作者 魏福银 陈燕芬 +2 位作者 韦红梅 萧鲲 叶君荣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2020年第4期27-30,共4页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技术,了解尿潴留穴位按摩的选穴配伍规律,为尿潴留患者的穴位按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尿潴留”“穴位按摩”“穴位按压”“穴位按揉”为关键词,从万方医学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知网等数据...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技术,了解尿潴留穴位按摩的选穴配伍规律,为尿潴留患者的穴位按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尿潴留”“穴位按摩”“穴位按压”“穴位按揉”为关键词,从万方医学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知网等数据库中收集数据,对数据进行预处理后,进行穴位频次描述性分析和选穴规律关联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256篇,包含53个穴位,针对人群多为产科、肛肠外科和骨外科的患者;最常见的选穴依次为关元穴(17.70%)、中极穴(17.44%)、气海穴(15.12%)、三阴交(10.98%)、足三里(5.94%)、阴陵泉(3.75%)、利尿(3.49%)、石门(3.10%)。不同基础疾病的尿潴留患者应用穴位配伍未见明显特异性。结论产科、肛肠外科、骨外科患者是常见的尿潴留穴位按摩人群,关元穴、中极穴、气海穴等是穴位按摩治疗尿潴留的常用穴位。选穴思路体现了“近取下腹部腧穴,循经远取下肢腧穴”,但并未突出辨病取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潴留 穴位按摩 数据挖掘 中医护理 选穴配伍
下载PDF
点压井穴对卒中弛缓期患者上肢功能影响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5
14
作者 吴佶 崔晓 +1 位作者 周翠侠 汪军 《四川中医》 2013年第1期129-131,共3页
目的:观察推拿点压井穴治疗中风弛缓期上肢功能恢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脑卒中住院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点压井穴推拿疗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推拿疗法。结果:经2个疗程的治疗,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上肢... 目的:观察推拿点压井穴治疗中风弛缓期上肢功能恢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脑卒中住院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点压井穴推拿疗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推拿疗法。结果:经2个疗程的治疗,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上肢功能Brunnstrom分级指数组间比较(P<0.05),差异有显著性;治疗后两组间Barthel指数和Barthel指数增加值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推拿治疗对于诱导卒中弛缓期患者出现主动运动,改善上肢功能具有较好的效果。在此基础上加用点压井穴的手法,可进一步缩短患者弛缓期,更快诱导患者出现主动运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推拿 井穴 中风偏瘫
下载PDF
推拿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手法及选穴规律
15
作者 吴双 吕智桢 +6 位作者 周星辰 陈龙豪 利涛 陈耀棋 洪泽 孙佳雨 吕立江 《中医药导报》 2024年第6期119-124,共6页
目的:分析推拿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手法及选穴规律。方法: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万方数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及PubMed等数据库建库至2023年9月29日有关推拿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研究文献。经过查重及... 目的:分析推拿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手法及选穴规律。方法: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万方数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及PubMed等数据库建库至2023年9月29日有关推拿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研究文献。经过查重及筛选后建立推拿处方数据库。采用R4.2.3软件对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关联规则分析及聚类分析。结果:纳入106篇推拿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研究文献,涉及46种推拿手法,应用频数为522,其中应用频数最高的手法为㨰法。提取出腧穴处方78份,涉及65个腧穴,腧穴使用频数为614,应用频数最高的腧穴为环跳。腧穴主要集中在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督脉、足阳明胃经和经外奇穴。在手法和腧穴的配伍方面,点按法、环跳配伍其他手法、腧穴最为常见。关联规则网络分析显示环跳、委中、阳陵泉、承山关联性较强;点按法、斜扳法、弹拨法、擦法、拿捏法关联性较强。聚类分析结果显示,腧穴与手法各形成5个有效的聚类群。结论:推拿治疗腰椎管狭窄症以松筋和正骨手法为主,强调“筋骨并重”原则,注重局部和循经取穴法,发挥了手法与腧穴的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管狭窄症 推拿手法 腧穴 R语言 数据挖掘 可视化分析
下载PDF
推拿特定穴联合个体化肠道干预对小儿便秘的影响
16
作者 闵阿利 《中外医药研究》 2024年第15期132-134,共3页
目的:探讨推拿特定穴联合个体化肠道干预对小儿便秘的影响。方法:选取2023年2月—2024年1月韩城市妇幼保健院儿科收治的便秘患儿92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 目的:探讨推拿特定穴联合个体化肠道干预对小儿便秘的影响。方法:选取2023年2月—2024年1月韩城市妇幼保健院儿科收治的便秘患儿92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辅以推拿特定穴联合个体化肠道干预。比较两组症状改善情况、复发率、家长满意度。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排便间隔时间、每次排便时间短于对照组,排便困难程度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6);观察组家长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4)。结论:推拿特定穴联合个体化肠道干预可减轻排便困难程度,缩短排便间隔时间及每次排便时间,降低复发率,提高家长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便秘 推拿 特定穴 个体化肠道干预 复发
下载PDF
推拿治疗假性近视腧穴配伍规律的复杂网络分析 被引量:3
17
作者 赵志斌 张云霞 余韵诗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 2022年第3期212-216,共5页
目的基于复杂网络技术分析推拿治疗假性近视的核心节点穴位及常用穴位配伍。方法计算机检索自建库至2020年6月1日发表以中国知网、维普、万方等数据库为数据来源收集国内推拿治疗儿童青少年假性近视的文献,建立推拿治疗假性近视处方数据... 目的基于复杂网络技术分析推拿治疗假性近视的核心节点穴位及常用穴位配伍。方法计算机检索自建库至2020年6月1日发表以中国知网、维普、万方等数据库为数据来源收集国内推拿治疗儿童青少年假性近视的文献,建立推拿治疗假性近视处方数据库,运用IBM SPSS Modeler 18.0软件对穴位节点进行关联性分析;探寻穴位配伍规律并采用Gephi 0.9.2软件对复杂网络实现可视化。结果(1)穴位频次:频次最高的前5个穴位为睛明、攒竹、鱼腰、太阳和四白。(2)核心穴位:共计18个,节点度值最高的前5个穴位为睛明、攒竹、鱼腰、丝竹空和风池。(3)腧穴配伍:权重值最高的腧穴配伍10组,其中最常用的腧穴配伍为攒足—睛明。纳入97篇文献,提取出97条推拿治疗假性近视处方,共103个穴位。其中核心节点穴位为18个,穴位主要分布在头面部眼眶周围,归经主要为足太阳膀胱经、足阳明胃经、经外奇穴和足少阳胆经。(4)关联规则:有17个常用的腧穴,其中睛明、攒竹、鱼腰、四白的关联最密切。结论推拿治疗假性近视的取穴原则为近部取穴,配穴集中于手、足三阳经,主穴多选用攒竹、睛明、鱼腰、四白。腧穴使用特定穴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性近视 推拿 腧穴配伍 复杂网络
下载PDF
吴茱萸敷脐配合穴位按摩对阑尾炎术后肠功能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3
18
作者 金卫红 《中医临床研究》 2014年第15期25-26,共2页
目的:观察吴茱萸敷脐对阑尾炎术后肠蠕动的促进作用。方法:100例阑尾炎术后患者分为试验组(吴茱萸敷神阙穴配合穴位按摩组)50例,对照组(穴位按摩组)50例,分别观察记录肠鸣音出现时间及肛门排气时间。结果:试验组肠功能恢复时间比对照组... 目的:观察吴茱萸敷脐对阑尾炎术后肠蠕动的促进作用。方法:100例阑尾炎术后患者分为试验组(吴茱萸敷神阙穴配合穴位按摩组)50例,对照组(穴位按摩组)50例,分别观察记录肠鸣音出现时间及肛门排气时间。结果:试验组肠功能恢复时间比对照组缩短,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吴茱萸敷神阙穴操作简单,方便易行,能促进肠蠕动,无不良反应,患者易于接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茱萸 敷脐 穴位按摩 阑尾炎 肠功能
下载PDF
基于复杂网络分析推拿治疗乳腺增生症腧穴配伍规律 被引量:2
19
作者 张玉 杨新春 +2 位作者 张永嘉 孙文杰 赵瑞华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656-1662,共7页
目的利用复杂网络分析推拿治疗乳腺增生症腧穴配伍规律,为临床推拿治疗乳腺增生症提供选穴依据和治疗思路。方法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PubMed数据库,根据纳入、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建立推拿治疗乳腺增生症腧穴配... 目的利用复杂网络分析推拿治疗乳腺增生症腧穴配伍规律,为临床推拿治疗乳腺增生症提供选穴依据和治疗思路。方法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PubMed数据库,根据纳入、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建立推拿治疗乳腺增生症腧穴配伍规律数据库。通过SPSS Modeler18.0得出穴位关联规律、以Gephi 0.9.2软件进行复杂网络分析。结果共纳入72篇文献,提取出72条推拿治疗乳腺增生症的处方,涉及乳腺近端穴位25个,远端穴位54个,总使用频次分别为235次(37.12%)、398次(62.88%)。近端选穴、远端选穴分别以膻中、肝俞使用频率最高,分别占总腧穴频次的19.15%、9.80%;近端选穴多为胃经、任脉、肺经、肝经等;远端腧穴进行归经分析,多为膀胱经、胃经、肝经、胆经;近端、远端穴位二阶关联规则中相关性最高的腧穴组合为乳根-膻中、脾俞-肝俞;复杂网络k-core层次分析发现膻中、乳根、期门、神封、气户、华盖、库房、大包、俞府,共9个;远端选穴处方中核心腧穴为肝俞、肩井、足三里、三阴交、脾俞、内关、太冲、风池、胃俞、厥阴俞、肾俞、天宗、天枢、气海、中脘、膈俞、合谷、曲池,共18个。结论推拿治疗乳腺增生症处方选穴配伍多以膻中、乳根、期门、肝俞、肩井、足三里为主,常用远近配穴法、前后配穴法,符合临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增生症 推拿 腧穴配伍 复杂网络
下载PDF
基于EEG的按摩位置影响穿戴式按摩仪舒适性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博 徐碧阳 +1 位作者 薛艳敏 李举 《人类工效学》 2023年第4期26-31,共6页
目的为研究按摩位置及转速对穿戴式按摩仪舒适性效果的影响。方法采用Semi-Dry EEG半干式电极脑电设备进行客观测试,共测试6人,其中实验变量为胃俞、气海俞、小肠俞3个不同的按摩穴位和低速(20 r/min)与高速(40 r/min)2种不同转速,分别... 目的为研究按摩位置及转速对穿戴式按摩仪舒适性效果的影响。方法采用Semi-Dry EEG半干式电极脑电设备进行客观测试,共测试6人,其中实验变量为胃俞、气海俞、小肠俞3个不同的按摩穴位和低速(20 r/min)与高速(40 r/min)2种不同转速,分别组合后每人总计测试6组,分析得出脑电θ波型、α波型功率百分比变化规律。结果通过ErgoLAB Statistics同步数据交叉分析模块进行数据分析,最终得出(1)在腰上部的胃俞较适合低转速按摩(20 r/min),位于腰中部和下部的气海俞和小肠俞较适合高转速按摩(40 r/min)。(2)在2种不同转速下,都为气海俞舒适性最高,即按摩人体腰中部舒适性最高。结论可通过脑波生理信号来反应按摩后的舒适性,从而进一步为设计开发穿戴式按摩仪时提供了科学依据,按摩仪设计可以分不同位置和转速,提供更加个性化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设计 用户体验 脑电(EEG) 穿戴式按摩 穴位按摩 舒适性 康复养护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