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马克思世界历史视阈下的中国现代化道路研究 被引量:11
1
作者 赵英红 《理论建设》 2020年第4期43-49,共7页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为探索中国现代化道路提供了一种"世界历史"的视野。资本主义打开世界历史进程的大门,加速了世界范围内经济社会发展,但资本主义内部"先天性"的二重性矛盾,决定了世界历史发展路径多样性的基因...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为探索中国现代化道路提供了一种"世界历史"的视野。资本主义打开世界历史进程的大门,加速了世界范围内经济社会发展,但资本主义内部"先天性"的二重性矛盾,决定了世界历史发展路径多样性的基因。从马克思世界历史视阈观之,中国现代化道路不仅内在于人类社会发展的内在逻辑规定,其独创性的实践活动印证了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在当代世界的普遍性意义。进入新时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战略目标,要求我们系统梳理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理论资源和中国现代化的实践经验,凸显中国现代化道路所蕴含的人类社会发展、社会主义发展、民族复兴三重世界历史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世界历史 中国现代化 世界历史意义
下载PDF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与“全球化”思想
2
作者 张晋 《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5年第1期24-26,共3页
马克思的全球一体化理论是运用"世界历史"概念来展开的。当代"世界历史"进程大大加快了,"全球化"问题引起了人们广泛而强烈的关注。而"全球化"首先是经济的全球化,其实质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影... 马克思的全球一体化理论是运用"世界历史"概念来展开的。当代"世界历史"进程大大加快了,"全球化"问题引起了人们广泛而强烈的关注。而"全球化"首先是经济的全球化,其实质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影响范围的不断扩大。只有构建和谐的"全球化"模式,才能使国家、全球市场、全球民间社会都走上协调之路,形成建设地球村的历史合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化” “世界历史”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全球市场 马克思 扩大 全球一体化 地球村 合力 构建
下载PDF
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化的哲学回应——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中国个案 被引量:7
3
作者 刘敬东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1-21,共11页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深刻揭示了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化的实际进程、总体背景和基本规律,为我们提供了考察和研究世界历史时代的哲学变革所应当依据的一个基本的解释框架。用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作为深入解读、研究中国近代哲学的哲学范式和...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深刻揭示了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化的实际进程、总体背景和基本规律,为我们提供了考察和研究世界历史时代的哲学变革所应当依据的一个基本的解释框架。用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作为深入解读、研究中国近代哲学的哲学范式和解释框架,把中国近代哲学的演进过程作为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化之哲学回应的一个典型案例,不仅有助于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研究的深化,而且也是深入考察中国近代哲学的一个独特而有益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 中国近代哲学 哲学回应 解释框架
下载PDF
构建双主线、多支线的中国世界史编撰线索体系——全球化时代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应用 被引量:4
4
作者 董欣洁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01-110,127,共11页
全球化时代复杂的国际政治现实和学术趋势,促使笔者重新思考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在历史学领域的学术价值,即考虑将中国世界史理论体系建设这个目标进一步具体化和细化,构建一种包括双主线、多支线在内的世界史编撰线索体系。双主线是纵... 全球化时代复杂的国际政治现实和学术趋势,促使笔者重新思考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在历史学领域的学术价值,即考虑将中国世界史理论体系建设这个目标进一步具体化和细化,构建一种包括双主线、多支线在内的世界史编撰线索体系。双主线是纵向的生产主线与横向的交往主线。多支线是构成或依附于两条主线的不同领域及不同层次的细节线索,包括跨文化贸易、环境变化、物种传播、疾病传染、移民、战争、殖民主义扩张、帝国主义侵略、宗教传播、文化交流,等等。世界历史就是在双主线与多支线所体现出的各种动力的交互推动下演进的。这个编撰线索体系本身是历史发展合力的具体反映,需要不断在实证研究中检验和充实,同时也成为进一步的宏观理论构建的根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主线 多支线 世界史编撰线索体系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 中国 全球史
下载PDF
《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与马克思的“世界历史”思想 被引量:5
5
作者 王莉 《教学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27-33,共7页
《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是马克思撰写的一部经济学巨著,其对劳动价值论初步规定和剩余价值概念的阐述,成为《资本论》重要的思想来源。从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视角看这部巨著,它通过对劳动价值论基本要点的阐述,对资本的... 《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是马克思撰写的一部经济学巨著,其对劳动价值论初步规定和剩余价值概念的阐述,成为《资本论》重要的思想来源。从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视角看这部巨著,它通过对劳动价值论基本要点的阐述,对资本的分析和批判中首次提出了剩余价值的范畴,揭示了"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的深层基础,奠定了马克思"世界历史"思想的理论基石。手稿对劳动、资本的精辟分析和尖锐批判,对走向"世界历史"进程中的当代中国科学判断历史方位,正确认识"中国问题"具有强大的解释力,对警惕资本的贪婪本性,利用其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为自由劳动创造物质条件,融入和引领"世界历史"具有巨大的指导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 劳动资本 马克思“世界历史”思想
原文传递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视野下现代化的变革转向:从资本到人本 被引量:1
6
作者 乔玉强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5-63,共9页
现代化描绘的是现代社会逐步建构和现代意义之人逐渐生成的壮丽画卷。从唯物史观视角来看,现代化诞生于民族区域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的进程中,它立足于世界历史不同阶段的物质生产实践,追求着人的自身解放。在世界历史初期,资本逻辑主导... 现代化描绘的是现代社会逐步建构和现代意义之人逐渐生成的壮丽画卷。从唯物史观视角来看,现代化诞生于民族区域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的进程中,它立足于世界历史不同阶段的物质生产实践,追求着人的自身解放。在世界历史初期,资本逻辑主导的现代化推动了人类社会在物质与精神上的双重解放,极大地推动了人的现代化发展。然而,随着世界历史深入发展,资本逻辑的内在否定性逐渐凸显,其主导的现代化已达到自身内在张力的极限。因此,现代化的主导逻辑亟需变革与转向,以克服资本的内生性矛盾,满足人的现代化的发展需求。现代化的本质是实现人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出场是现代化主导逻辑从资本向人本转变的生动实践,中国式现代化的成功实践不仅为广大落后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宝贵经验,更为人类现代化的未来走向提供了时代指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 资本逻辑 人本逻辑 中国式现代化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思想视域下中国共产党“人民”话语的价值性论析(1921-1949) 被引量:2
7
作者 史敏 王贵熙 《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4期8-15,170,共9页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历程,赋予“人民”话语无产阶级民族主义价值,彰显了该价值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和意义。中国共产党成立早期,以劳工阶级为主体的“人民”话语在国际格局中地位的表述,具有强烈的反对国际帝国主义、实现民族独立的...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历程,赋予“人民”话语无产阶级民族主义价值,彰显了该价值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和意义。中国共产党成立早期,以劳工阶级为主体的“人民”话语在国际格局中地位的表述,具有强烈的反对国际帝国主义、实现民族独立的言说意愿。从“苏维埃”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话语的战略转折中,形成了由党领导的政治民族实体和文化民族实体,“人民”话语的阶级范畴不断扩大至全民族。在人民民主政治运动中,“人民”话语具有了无产阶级国家政权意涵,实现了价值意义和民族政治上的真正成熟。新时代中国作为世界历史主体,继续对“人民”话语价值理念进行实践,推动世界历史发展进入新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人民话语 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思想 文化政治
下载PDF
邓小平对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继承与拓展 被引量:1
8
作者 牛书成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53-54,共2页
世界历史理论是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近代工业的兴起和发展,人类社会的历史必然由民族的、国家的历史走向世界历史。邓小平继承了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并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世界历史理论是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近代工业的兴起和发展,人类社会的历史必然由民族的、国家的历史走向世界历史。邓小平继承了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并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践中丰富和拓展了这一理论。这种继承、丰富和拓展首先表现在重新认识资本主义,重新认识社会主义,实施对外开放战略这三个方面;其次,这种继承、丰富和拓展还在于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解决了社会主义国家怎样同世界各国交往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邓小平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 继承与拓展
下载PDF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及其当代价值探析 被引量:1
9
作者 杨增菊 吴家华 《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年第4期21-25,共5页
"世界历史"理论恰似一条红线,贯穿着马克思一生的思考轨迹和理论创作的始终。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是其唯物史观的核心组成部分,它不仅是马克思考察、分析人类社会历史,建构唯物史观的理论基础,也是他剖析、批判资本主义社会,... "世界历史"理论恰似一条红线,贯穿着马克思一生的思考轨迹和理论创作的始终。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是其唯物史观的核心组成部分,它不仅是马克思考察、分析人类社会历史,建构唯物史观的理论基础,也是他剖析、批判资本主义社会,建构未来社会主义或者共产主义社会学说的逻辑基础。挖掘和整理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对于我们深化对马克思唯物史观的理解、正确理解与把握全球化问题,指导中国的现代化建设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 全球化 当代价值
下载PDF
马克思世界历史思想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启示
10
作者 冯雪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第3期94-98,共5页
追求美好未来、建立理想世界是千百年来人类发展的共同价值旨趣。当今世界正处于马克思预测的“世界历史”时代,如何在理想与现实的困窘中找到一条创造人类美好未来的路径,愈加成为各国人民共同破解的时代难题。中国共产党给出了“中国... 追求美好未来、建立理想世界是千百年来人类发展的共同价值旨趣。当今世界正处于马克思预测的“世界历史”时代,如何在理想与现实的困窘中找到一条创造人类美好未来的路径,愈加成为各国人民共同破解的时代难题。中国共产党给出了“中国方案”,从马克思世界历史思想科学内涵来看,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从中汲取了丰富的思想精髓,是其在当代的创新与发展。因而,探究马克思世界历史思想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的思想资源和理论启发对破解时代难题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世界历史思想 人类命运共同体
下载PDF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研究的现实意义
11
作者 关立新 王钰 《边疆经济与文化》 2010年第8期34-37,共4页
近代以来,中国始终面临着两个重大课题:一个是如何实现国家独立,一个是如何实现现代化,对这两个重大课题的科学回答离不开对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研究。认识到民族独立与现代化的一致性,以及认识到社会主义与经济全球化的一致... 近代以来,中国始终面临着两个重大课题:一个是如何实现国家独立,一个是如何实现现代化,对这两个重大课题的科学回答离不开对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研究。认识到民族独立与现代化的一致性,以及认识到社会主义与经济全球化的一致性,是百多年来中国人民在探索发展道路进程中的两次理论自觉。社会形态的局部跨越与现代性的内在超越构成了中国发展道路的两个基本规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需要在唯物史观的指导下,从经济全球化的历史趋向性中加以认识和把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 经济全球化 现代化历程
下载PDF
论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阶段性特点
12
作者 何远华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3期4-9,共6页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这一理论的阶段性特点进行分析,对于我们更深层次地探索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 阶段性特点 跨越理论
下载PDF
党的领导集体对马克思世界历史观的实践诠释
13
作者 王浩斌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2期119-123,共5页
马克思在深入批判资本主义的现实生存境遇和充分考察生产力高度发展与世界性交往普遍发展的基础上,形成了关于整个世界必将实现由民族史向世界历史革命性过渡的世界历史观;党的领导集体在将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观同中国革命及社会主义现... 马克思在深入批判资本主义的现实生存境遇和充分考察生产力高度发展与世界性交往普遍发展的基础上,形成了关于整个世界必将实现由民族史向世界历史革命性过渡的世界历史观;党的领导集体在将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观同中国革命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相结合的历史过程中,成功地实现了对马克思世界历史观的实践诠释,从而形成了中国化的世界历史理论,成为指导中国革命、改革开放乃至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理论武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的领导集体 马克思世界历史观 实践诠释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