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ip-Edge Plus直丝弓技术矫治Ⅲ类错[牙合]的临床初探 被引量:9
1
作者 陈莉莉 林久祥 许天民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588-593,共6页
目的应用Tip-Edge Plus直丝弓技术矫治Ⅲ类错骀,观察患者颅面、牙[牙合]特征的改变,探讨Tip-Edge Plus直丝弓技术矫治Ⅲ类错骀的特点及临床应用要点。方法应用Tip-Edge Plus直丝弓技术矫治13例(女性6例,男性7例,平均14.9岁)Ⅲ类错... 目的应用Tip-Edge Plus直丝弓技术矫治Ⅲ类错骀,观察患者颅面、牙[牙合]特征的改变,探讨Tip-Edge Plus直丝弓技术矫治Ⅲ类错骀的特点及临床应用要点。方法应用Tip-Edge Plus直丝弓技术矫治13例(女性6例,男性7例,平均14.9岁)Ⅲ类错[牙合]合并下颌前突的患者。所有患者均拔除4颗前磨牙。矫治前后进行x线头影测量比较。结果矫治后Wits值由(-2.50±1.40)mm变为(-1.00±0.85)mm,ANB角由(-0.61±1.41)。变为(1.31±1.66)°,矫治前后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下切牙显著内收,上中切牙突度由(7.55±1.24)mm减小为(d.82±1.05)mm,下中切牙突度由(10.16±2.43)mm减小为(6.03±2.01)mm,矫治前后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矫治后患者软组织侧貌明显改善,上、下唇突点到snPg’平面的距离之差由(-1.57±1.24)mm变为(0.62±1.24)mm,面型角由(2.62±1.53)。变为(7.02±2.21)°,矫治前后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利用Tip-Edge Plus直丝弓技术的持续轻力快速倾斜移动牙齿,在改善硬组织形态的同时可显著改善软组织侧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畸矫正器 错[牙合] 安氏Ⅲ类 直丝弓矫治技术 下颌前突
原文传递
传动直丝弓技术矫治Ⅲ类错的临床初探 被引量:6
2
作者 华旭东 黄爱萍 杨智乔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第20期429-430,共2页
目的应用传动直丝弓矫治技术矫治Ⅲ类错畸形,观察患者颅面型的改变,探讨传动直丝弓矫治技术治疗Ⅲ类错畸形的特点以及存在的问题。方法选择11例Ⅲ类错畸形患者进行传动直丝弓矫治技术的矫治,对矫治前后的X线头影进行测量并比较。结果矫... 目的应用传动直丝弓矫治技术矫治Ⅲ类错畸形,观察患者颅面型的改变,探讨传动直丝弓矫治技术治疗Ⅲ类错畸形的特点以及存在的问题。方法选择11例Ⅲ类错畸形患者进行传动直丝弓矫治技术的矫治,对矫治前后的X线头影进行测量并比较。结果矫治后ANB角、Wits值明显减小(P<0.05),上下唇突点到SnPg’平面的距离明显减小(P<0.05),面型明显改善。结论传动直丝弓矫治技术使用持续轻力快速倾斜移动牙齿,软硬组织同时发生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丝弓矫治器 安氏Ⅲ类 下颌前突
下载PDF
无托槽隐形矫治器治疗不同垂直骨面型的下颌后缩青少年患者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王思 陈金林 +3 位作者 岳志鹏 姜佳杏 顾晓慧 蒋园园 《中国医药科学》 2021年第21期234-237,共4页
目的比较无托槽隐形矫治器治疗不同垂直骨面型下颌后缩青少年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盐城市口腔医院正畸科门诊2017年6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主观选择隐形矫治器的下颌后缩替牙期和恒牙初期患者适应证患者42例,按照下颌平面角(FMA)值... 目的比较无托槽隐形矫治器治疗不同垂直骨面型下颌后缩青少年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盐城市口腔医院正畸科门诊2017年6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主观选择隐形矫治器的下颌后缩替牙期和恒牙初期患者适应证患者42例,按照下颌平面角(FMA)值分为低于均角组(20例)和高于均角组(22例),均使用时代天使A6矫治器进行治疗,比较每组治疗前后的头影测量数据,并对两组数值变量大小做统计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SNB角显著增大(P<0.05),ANB角值明显减小(P<0.05)。MP-SN值、FH-MP值低于均角组显著增大(P<0.05),高于均角组未发生明显变化(P>0.05)。结论无托槽隐形矫治器可以有效矫治不同垂直骨面型的下颌后缩青少年患者。通过合理的设计能有效控制高角患者的下颌平面角增大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托槽隐形矫治器 下颌后缩 垂直骨面型 前导下颌
下载PDF
双侧下颌骨升支矢状劈开术影响下颌前突患者颏唇区轮廓变化的初步研究
4
作者 邹维娜 张昆 +3 位作者 胡小蓓 蒲玉梅 王育新 刘锐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96-501,共6页
目的:采用三维测量方法分析下颌前突患者双侧下颌骨升支矢状劈开术(BSSRO)后颏唇区轮廓变化。方法:纳入16名下颌前突患者,手术方式为BSSRO或BSSRO+Le Fort I型截骨术。收集术前1周(T0)、术后6~8个月(T1)螺旋CT数据,使用mimics软件建模... 目的:采用三维测量方法分析下颌前突患者双侧下颌骨升支矢状劈开术(BSSRO)后颏唇区轮廓变化。方法:纳入16名下颌前突患者,手术方式为BSSRO或BSSRO+Le Fort I型截骨术。收集术前1周(T0)、术后6~8个月(T1)螺旋CT数据,使用mimics软件建模并导入3-matic软件拟合、测量颏唇区软硬组织标志点三维移动距离及下唇区、颏部和颏唇区体积变化。并对颏唇区软、硬组织标志点移动距离、各分区体积变化和平均移动距离行Pearson相关性和线性回归分析。结果:颏唇区软硬组织标志点在三维方向变化均有显著相关性(P<0.01)。下唇区及颏部软硬组织体积变化以及平均移动距离均有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下颌前突患者BSSRO术后颏唇区软硬组织变化在三维方向均有显著相关性,且能够准确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测量 下颌前突 BSSRO 相关性
下载PDF
细长型髁突增生病下颌骨及下颌神经管位置CT形态学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张桂梅 王涛 +1 位作者 毛晓斌 杨东昆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52-155,共4页
目的应用CT进行细长型髁突增生病(HE)下颌骨解剖学及下颌神经管形态学研究,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对19例HE患者进行多层CT扫描,采用Mimics 10.0软件进行三维重建,在不同断面重建图像,进行下颌神经管、下颌孔和骨皮质测量,并与无下颌... 目的应用CT进行细长型髁突增生病(HE)下颌骨解剖学及下颌神经管形态学研究,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对19例HE患者进行多层CT扫描,采用Mimics 10.0软件进行三维重建,在不同断面重建图像,进行下颌神经管、下颌孔和骨皮质测量,并与无下颌骨病变的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在第一磨牙中心长轴断面的舌侧、第二磨牙中心长轴的颊侧及上缘、磨牙后区中心至下颌角连线断面的颊侧、上缘及下缘、下颌孔下缘下5 mm处水平位断面的舌侧、前缘及后缘,2组下颌神经管外缘距下颌骨表面距离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第一磨牙颊侧和下缘,2组下颌骨骨皮质厚度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下颌孔至下颌升支前缘及下颌骨下缘距离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细长型髁突增生病骨皮质厚度从下颌第一磨牙到下颌升支在各个方向均逐渐减小。与正常颌骨相比,下颌神经管在下颌第二磨牙及磨牙后区偏颊侧并靠上方,下颌孔在升支内侧较靠前并偏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髁突增生病 下颌前突 下颌孔 下颌神经管
下载PDF
BSSRO后退下颌骨术后的下颌角形态对比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杨智杰 刘书昊 +5 位作者 刘强 张斌 王舒泽 张子奇 李静 白晓峰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CAS 2021年第8期454-456,481,共4页
目的通过对下颌前突患者在接受双侧下颌支矢状劈开截骨术(bilateral sagittal split ramus osteotomy,BSSRO)前后下颌角形态变化的分析,研究BSSRO对患者面形轮廓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自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 目的通过对下颌前突患者在接受双侧下颌支矢状劈开截骨术(bilateral sagittal split ramus osteotomy,BSSRO)前后下颌角形态变化的分析,研究BSSRO对患者面形轮廓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自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接受BSSRO手术诊疗的骨性Ⅲ类错畸形3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1周(T1)及术后8~12个月(T2)分别进行三维CT的拍摄,并使用Adobe Photoshop CS6与MaterialiseProPlan CMF 3.0进行图像处理和测量研究。结果BSSRO术后下颌前突患者的下颌骨宽度较术前增加约2.47 mm,且其术前与术后的t检验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全面高有所减小,下颌角角度整体减小,下颌平面角与下颌支坡度(下颌支平面与眶耳平面夹角)增大。结论对于骨性Ⅲ类错畸形的患者,BSSRO术后面下1/3宽度存在增大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前突 下颌角宽度 下颌角角度 下颌支矢状劈开截骨术
原文传递
下颌后缩与前突青少年患者牙龄差异性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李新平 顾泽旭 +1 位作者 曹军 徐静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09年第5期696-698,共3页
目的:通过对下颌后缩与下颌前突两类青少年患者牙齿发育进程的差异性分析,探讨生长发育期儿童牙齿发育早晚对下颌矢状向骨型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错患者143(男80例,女63)例,年龄9~12.9(平均11.5)岁,依据头颅侧位片上SNB角、SNA角以... 目的:通过对下颌后缩与下颌前突两类青少年患者牙齿发育进程的差异性分析,探讨生长发育期儿童牙齿发育早晚对下颌矢状向骨型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错患者143(男80例,女63)例,年龄9~12.9(平均11.5)岁,依据头颅侧位片上SNB角、SNA角以及ANB角的测量结果,分为下颌后缩组(SNA正常,SNB<77.6,ANB≥5)与下颌前突组(SNA正常,ANB<0)。在全口曲面断层片上应用Demirjian评价牙龄方法评定样本牙齿成熟度并转化为牙龄,比较两组间牙龄的差异性。结果:下颌后缩组患者的平均牙龄为11.9岁,牙龄年龄差为0.3岁;下颌前突组患者的平均牙龄为11.5岁,牙龄年龄差为0.1岁。两组牙龄之间未发现明显的差异性;下颌后缩患者的牙齿发育相对于下颌前突患者有轻微提前的趋势。结论:下颌后缩与下颌前突两类青少年患者的牙龄没有显著性差异,提示牙齿发育的早晚对下颌矢状向骨型不存在明显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龄 下颌前突 下颌后缩
下载PDF
双颌手术矫治下颌前突的临床效果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徐海龙 王鑫 +4 位作者 杨爽 张辉 丁越 毛晗 袁继龙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CAS 2021年第3期172-175,共4页
目的探讨应用双颌手术联合正畸治疗矫治骨性Ⅲ类下颌前突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15年7月至2020年6月,辽宁省人民医院口腔科对7例骨性Ⅲ类下颌前突畸形患者,实施规范的术前X线头影测量分析、诊断,以及术前正畸、正颌外科手术、术后正... 目的探讨应用双颌手术联合正畸治疗矫治骨性Ⅲ类下颌前突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15年7月至2020年6月,辽宁省人民医院口腔科对7例骨性Ⅲ类下颌前突畸形患者,实施规范的术前X线头影测量分析、诊断,以及术前正畸、正颌外科手术、术后正畸和随访疗效评估的诊治程序进行双颌手术正颌外科联合正畸治疗。采用基本术式为LefortⅠ型切开截骨术(LefortⅠostotomy)整体前移上颌骨、双侧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截骨术后退下颌。结果所有患者术后伤口均一期愈合,无感染及骨坏死发生;随访1~3年,所有患者的上下颌骨关系正常,牙弓形态及牙颌曲线正常,牙排列整齐,咬关系及咀嚼效能良好,面部改善较明显,均达到了患者的期望。结论按照标准规范的正畸正颌联合诊治程序,应用双颌手术联合正畸治疗矫治骨性Ⅲ类下颌前突畸形患者,在临床上可取得一定的诊疗效果,不仅恢复了患者的咬关系和咀嚼功能,更改善了颜面外形和提高了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颌外科 双颌手术 骨性Ⅲ类 下颌前突
原文传递
前伸时髁状突运行距离的探讨 被引量:3
9
作者 杜昌连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 2004年第5期293-294,共2页
目的 :推导切牙合功能时 ,髁状突向前下方运行的距离及生理意义。方法 :通过 5 0例头颈标本作经颞下颌关节区的断层摄影 ,测量影像的关节窝深度和关节窝前壁斜度后 ,结合前牙的覆盖距离 ,用三角公式推导髁状突在下颌前伸功能运动时 ,运... 目的 :推导切牙合功能时 ,髁状突向前下方运行的距离及生理意义。方法 :通过 5 0例头颈标本作经颞下颌关节区的断层摄影 ,测量影像的关节窝深度和关节窝前壁斜度后 ,结合前牙的覆盖距离 ,用三角公式推导髁状突在下颌前伸功能运动时 ,运行的可能范围。结果 :关节窝前壁平均长约 9mm ,与水平面夹角平均 46.6° ,关节窝前半径宽平均为 6.2mm ,关节窝平均深 6.5mm ;计算获得下颌前伸对刃时 ,髁状突向前下方滑行平均 5 .3mm的距离。结论 :在下颌的前伸功能运动中 ,髁状突的运行范围受限于关节窝前壁的制导作用 ,这对牙合稳定和关节健康有重要的生理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前伸运动 HE 颞下颌关节 口腔生理学
原文传递
陕西地区下颌前突患儿相关基因筛选及GHR基因多态性相关分析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汪瑞芳 伍宗辉 +3 位作者 冯国维 李亚奇 宋佳凝 杨相笛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2年第1期56-60,共5页
目的分析陕西地区下颌前突患儿的相关基因及生长激素受体(growth hormone receptor,GHR)基因多态性的相关分析。方法选取2018年5月~2020年5月西安市儿童医院口腔科收治的112例陕西地区下颌前突患儿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112例健康儿童为... 目的分析陕西地区下颌前突患儿的相关基因及生长激素受体(growth hormone receptor,GHR)基因多态性的相关分析。方法选取2018年5月~2020年5月西安市儿童医院口腔科收治的112例陕西地区下颌前突患儿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112例健康儿童为对照组。在基因表达数据库(gene expression omnibus,GEO)下载下颌前突基因患儿相关基因,再以R软件和Bioconductor筛选差异表达基因,采用STRING 10.0软件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蛋白-蛋白互作分析(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PPI)和基因本体论(gene ontology,GO)富集分析,筛选核心基因,分析核心基因的基因多态性和血清GH水平。结果通过GSE38494数据集共获得328个差异基因,其中上调102个,下调226个。差异表达基因中最大团中心性(maximal clique centrality,MCC)评分前10位的基因依次为GHR,JAK3,STAT3,INS,IRS1,IGF1R,PRL,PTPN11,GH1和SOCS3且均为上调。PPI分析显示GHR是下颌前突患儿致病的关键核心基因。GO富集和KEGG分析显示差异表达基因参与信号通路、内分泌失调、炎性反应、免疫反应及细胞因子活性。两组GHR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SNP)位点rs1673的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1.185,14.674,均P<0.05)。观察组SNP位点rs1673等位基因C频率较对照组显著增加,下颌前突发病风险显著增加(95%CI=1.394~3.084,OR=1.726,P<0.05)。两组GHR基因SNPrs4130113,SNPrs4410646,SNPrs4866949,SNPrs61150458及SNPrs6898743位点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分布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574~4.098,均P>0.05)。观察组患儿血清GH水平为7.18±2.26 ng/ml,显著高于对照组4.50±1.17 ng/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1.145,P<0.001)。结论陕西地区下颌前突患儿发病与多个基因差异表达有关,其中以GHR基因为核心基因,GHR基因SNP位点rs1673突变与患儿下颌前突发病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前突 生长激素受体基因 差异基因 基因多态性
下载PDF
穴位中频脉冲电刺激对下颌前伸大鼠咬肌改建的生理与生化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陈青青 刘珍巧 王豫蓉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2020年第6期635-643,共9页
目的研究穴位中频脉冲电刺激对下颌前伸大鼠咬肌肌电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表达的影响。方法60只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3个大组(实验组、条件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每个大组根据实验观测天数又随机分为4个小组(3、7、14、2... 目的研究穴位中频脉冲电刺激对下颌前伸大鼠咬肌肌电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表达的影响。方法60只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3个大组(实验组、条件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每个大组根据实验观测天数又随机分为4个小组(3、7、14、21 d组),共12组(n=5)。实验组戴用前导下颌装置且接受穴位中频脉冲电刺激;条件对照组戴用前导下颌装置但不接受穴位中频脉冲电刺激;空白对照组不戴用前导下颌装置也不接受穴位中频脉冲电刺激。选择大鼠双侧颊车穴进行中频脉冲电刺激,参数设置为:正弦波形,0~150Hz调制频率,2000-8000 Hz中频电频率。采用BL-420F生物信号采集与分析系统记录各组大鼠在不同实验时期(3、7、14、21 d)静息状态下的咬肌肌电,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各组大鼠咬肌中BDNF蛋白的表达情况,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各组大鼠咬肌中BDNF mRNA的相对表达量。结果实验组与条件对照组的咬肌肌电与BDNF蛋白和mRNA表达在观察期间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3 d时,实验组咬肌肌电和BDNF蛋白表达水平均较条件对照组高(P<0.05);21 d时,实验组咬肌肌电和BDNF蛋白表达水平已基本恢复至正常水平,而条件对照组仍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结论穴位中频脉冲电刺激可早期上调下颌前伸大鼠咬肌BDNF的表达,加快咬肌肌电恢复至正常水平的速度,促进大鼠咬肌适应性改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刺激 下颌前伸 咬肌 肌电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下载PDF
无牙颌不同颌位颏前点变化规律的头颅侧位片定位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田建宇 刘洪臣 《口腔颌面修复学杂志》 2003年第4期238-240,共3页
目的:探讨无牙颌不同颌位时颌前点的变化规律,为无牙颌修复时位的确定提供根据。方法:选取临床上22例无牙颌重建的患者,在五组颌位上拍摄头颅侧位片,分别测量颏前点到圆点的距离和SNPg角的数值及在正中关系位时SN-GoGn角的数值。结果:... 目的:探讨无牙颌不同颌位时颌前点的变化规律,为无牙颌修复时位的确定提供根据。方法:选取临床上22例无牙颌重建的患者,在五组颌位上拍摄头颅侧位片,分别测量颏前点到圆点的距离和SNPg角的数值及在正中关系位时SN-GoGn角的数值。结果:各组颏前点到圆点的距离无显著差异。无牙颌建位与正常人位无显著差异,从无牙颌位至最大张口位下颌突度的变化差异显著。结论:下颌颏部从无牙颌位到最大张口位有其自身的运动规律,颏前点的运动轨迹为围绕某一点旋转的弧形。无牙颌重建时协调的长正中关系位就位于此弧线上。从无牙颌位到最大张口位,下颌颏部突度的变化成不连续性减小。从无牙颌位到正中关系位下颌突度减小;从3/4张口位到最大张口位下颌突度无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牙颌 颌位 颌前点 头颅侧位片 X线检查
下载PDF
手术优先模式在治疗下颌前突畸形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3
作者 蒙歌 杨斌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8年第4期144-147,共4页
目前,下颌前突主要采用正畸正颌联合治疗,为了达到患者满意的效果,常规治疗模式的主要过程需要先进行牙齿矫正治疗,再用外科方式矫正颌骨畸形,术后再进行牙齿矫正治疗。与之相比,以外科手术治疗颌骨畸形作为治疗的第一步,再通过牙齿矫... 目前,下颌前突主要采用正畸正颌联合治疗,为了达到患者满意的效果,常规治疗模式的主要过程需要先进行牙齿矫正治疗,再用外科方式矫正颌骨畸形,术后再进行牙齿矫正治疗。与之相比,以外科手术治疗颌骨畸形作为治疗的第一步,再通过牙齿矫正将咬牙合关系调整到最佳状态,是一种治疗下颌前突畸形新的方式,表现出了治疗时间的缩短并能较快地改善面部美观,对于成人的社交工作活动方面是有利的。现就其形成、治疗步骤及优缺点综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前突 骨性Ⅲ类 手术优先 正颌外科
下载PDF
下颌前突畸形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2
14
作者 邓诚 肖水生 +2 位作者 王涛 李颖 刘平 《重庆医学》 CAS CSCD 2003年第5期529-530,共2页
目的 总结分析下颌骨前突畸形患者应用微动力手术系统行下颌骨升支矢状劈开截骨手术的治疗特点。方法 术前正畸治疗、X线头影测量分析、模型外科、制作咬板 ;手术选用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截骨术 ,术后颌间固定 1~ 2周。结果 下颌骨... 目的 总结分析下颌骨前突畸形患者应用微动力手术系统行下颌骨升支矢状劈开截骨手术的治疗特点。方法 术前正畸治疗、X线头影测量分析、模型外科、制作咬板 ;手术选用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截骨术 ,术后颌间固定 1~ 2周。结果 下颌骨升支矢状劈开截骨术治疗下颌骨前突畸形 ,其关系恢复正常 ,面容改善 ,效果满意。结论 下颌骨升支矢状劈开截骨术可有效地矫正下颌骨前突畸形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前突 矢状劈开截骨术 正颌
下载PDF
下颌骨矢状劈开后退术对咽腔间隙及舌骨位置的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杨志诚 李玲 +2 位作者 冯爽 隋晓栋 张莉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16年第5期331-334,共4页
目的 :CBCT测量分析下颌后退手术治疗下颌前突畸形,对舌骨位置和气道间隙变化的影响。方法 :选取单纯下颌前突畸形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均接受经口内下颌骨升支矢状劈开截骨术,于正颌手术前1周、术后2周、术后6个月拍摄锥形束CT,测量治... 目的 :CBCT测量分析下颌后退手术治疗下颌前突畸形,对舌骨位置和气道间隙变化的影响。方法 :选取单纯下颌前突畸形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均接受经口内下颌骨升支矢状劈开截骨术,于正颌手术前1周、术后2周、术后6个月拍摄锥形束CT,测量治疗前后咽腔最窄处的矢状径、冠状径、截面积,同时舌骨点的三维位置,分析咽腔间隙大小及及舌骨体位置变化。测量数值配对t检验。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咽腔间隙均呈现缩窄趋势。舌骨发生了后下移位,其中术后2周向后、向下平均移动距离分别为2.64、1.56 mm,术后6月向后、向下移位分别为0.97、0.99 mm。术后2周咽腔的矢状径、冠状径及咽腔间隙分别为11.71 mm、3.05 mm、320.67 mm^2,术后6月时分别为14.64 mm、3.23 mm、414.85 mm^2。即随时间推移,舌骨位置及咽腔间隙有恢复正常范围的趋势。结论:双侧下颌骨升支矢状劈开截骨后退术后,舌骨向后下移位,咽腔气道缩小,有可能导致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发生,临床需予以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侧下颌矢状劈开截骨术 下颌前突 咽腔 锥形束CT
下载PDF
功能性矫治器引导大鼠下颌前伸后咀嚼肌基质金属蛋白酶mRNA的表达 被引量:2
16
作者 孙慧玲 周洪 邹敏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86-89,共4页
目的研究功能性矫治器引导大鼠下颌前伸后咀嚼肌中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mRNA的表达,探讨功能性颌骨矫形过程中咀嚼肌适应性变化的生物学机制,为矫形治疗提供新的理论依据。方法分别采用RT-PCR法、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观察戴矫治器(实验... 目的研究功能性矫治器引导大鼠下颌前伸后咀嚼肌中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mRNA的表达,探讨功能性颌骨矫形过程中咀嚼肌适应性变化的生物学机制,为矫形治疗提供新的理论依据。方法分别采用RT-PCR法、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观察戴矫治器(实验组)和不戴矫治器(对照组)3、7、14、21 d大鼠二腹肌前腹中MMP-2、MMP-9mRNA表达和表达差异。结果①实验组和对照组大鼠二腹肌前腹中MMP-2、MMP-9 mRNA均有表达。②MMP-2mRNA、MMP-9 mRNA表达差异:实验组3、21 d后表达增加,其中21 d较14、7 d表达明显增加;而对照组21 d较143、d表达明显增加。结论①MMP-2、MMP-9在mRNA水平参与了咀嚼肌正常的生长发育过程;②功能性矫治器引导大鼠下颌前伸后咀嚼肌中MMPs在mRNA水平参与了咀嚼肌的适应性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咀嚼肌 基质金属蛋白酶 MRNA 下颌前伸 RT—PCR
下载PDF
下颌前突患者术后软组织侧貌美学缺陷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杨小平 骆丹丽 《中华口腔医学研究杂志(电子版)》 CAS 2015年第6期1-5,共5页
目的研究下颌前突畸形患者术后软组织侧貌与中国美貌人群的差异,分析其存在的美学缺陷,为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提供参考。方法选取经正畸-正颌联合治疗术后6个月以上的下颌前突畸形患者52例(男31例、女21例),拍摄头颅定位侧位片进行软组... 目的研究下颌前突畸形患者术后软组织侧貌与中国美貌人群的差异,分析其存在的美学缺陷,为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提供参考。方法选取经正畸-正颌联合治疗术后6个月以上的下颌前突畸形患者52例(男31例、女21例),拍摄头颅定位侧位片进行软组织侧貌测量,并与王兴所测中国美貌人群之测量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男女两组分别与美貌人群组数据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与美貌人群相比,男女两组下颌前突畸形患者术后软组织侧貌测量项目均有多点差异,主要表现为:(1)男性患者Ns、Prn、Cm及Sn X坐标值均较小(P<0.05),女性仅Ns点X坐标值较小(P<0.05),提示鼻根部较扁平;(2)两组颏唇沟角增大(P<0.05),Si点、UL点至"审美平面"距离减小(P<0.05),LL点基本位于"审美平面"右侧,为负值(P<0.05),提示术后颏唇沟变浅,下唇较突,颏部轮廓欠佳;(3)两组患者面中份与面下份软组织线距比减小(P<0.05),提示面中份与面下份比例不协调,面下三分之一长度相对较长;(4)两组患者C-Gn′软组织线距减小(P<0.05),同时C-Gn′/Sn-Gn′线距比减小(P<0.05),提示侧面观下颌缘长度减小。结论患者上下颌发育不协调、手术方案的选择及正畸治疗等均影响其术后的侧貌美观。下颌前突畸形患者单行下颌后退手术其软组织侧貌存在不同程度美学缺陷,有必要行进一步综合治疗以提高美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前突 测颅法 软组织 正颌外科学 美学 牙科
原文传递
下颌部畸形26例治疗体会 被引量:1
18
作者 韩思源 贺佳妮 +5 位作者 冷冰 郭家妍 李怒 左娜 刘海燕 胡枫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CAS 2015年第7期389-392,共4页
目的 总结近5年我科收治下颌部畸形的治疗经验,以指导临床工作.方法 收集26例下颌部畸形的病历资料,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安氏骨性Ⅲ类畸形、下颌前突、偏突颌畸形12例,其中,11例行下颌支矢状骨劈开术,1例行经口内入路下颌支垂直骨... 目的 总结近5年我科收治下颌部畸形的治疗经验,以指导临床工作.方法 收集26例下颌部畸形的病历资料,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安氏骨性Ⅲ类畸形、下颌前突、偏突颌畸形12例,其中,11例行下颌支矢状骨劈开术,1例行经口内入路下颌支垂直骨切开术,3例同期行颏成形术;下颌角肥大9例,其中,7例行下颌角外板劈开截除术,2例行下颌角磨骨术;小颏畸形5例,其中,3例行膨体隆颏术,2例行硅胶假体隆颏术.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效果满意,并发症发生率为7.69%.结论 下颌支矢状骨劈开术可以通过向前、向后移动或旋转远心骨段来完成下颌后缩、前突及偏突畸形的矫正,效果确切;下颌角磨骨术对于外翻型下颌角肥大治疗效果较好,对于下颌角肥大向外侧与后方较明显突出的患者应选用下颌角外板劈开截除术;填充颏成形术仅适用于轻、中度的小颏畸形,其他类型的畸形应考虑颏成形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支矢状骨劈开术 下颌前突 偏突颌畸形 下颌角肥大
原文传递
双侧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截骨(BSSRO)后退术对下颌角区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杜青香 侯敏 +1 位作者 杨佑成 肖玲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12年第1期65-67,71,共4页
目的:研究BSSRO后退术后下颌角区形态的变化。方法:通过38例骨性下颌前突患者BSSRO后退手术前后头颅定位正侧位片及口腔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CBCT)片对硬组织结构定点测量。结果:2种测量均显示术后下颌角角度较术前减小,下颌升支坡度亦减... 目的:研究BSSRO后退术后下颌角区形态的变化。方法:通过38例骨性下颌前突患者BSSRO后退手术前后头颅定位正侧位片及口腔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CBCT)片对硬组织结构定点测量。结果:2种测量均显示术后下颌角角度较术前减小,下颌升支坡度亦减小;下颌骨的宽度将增加。结论:BSSRO术后下颌角变小,下颌骨宽度增加;将使患者的面貌变宽,咬合功能有所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侧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截骨术 下颌前突 下颌角
下载PDF
穴位电针对功能矫治大鼠咀嚼肌基质金属蛋白酶-9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尹灵芝 王强 +1 位作者 王豫蓉 文华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751-754,共4页
目的:研究穴位电针对大鼠下颌前伸后咀嚼肌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表达的影响。方法: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12组(n=5):空白对照3、7、14、21 d组,条件对照3、7、14、21 d组和实验3、7、14、21 d组。采... 目的:研究穴位电针对大鼠下颌前伸后咀嚼肌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表达的影响。方法: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12组(n=5):空白对照3、7、14、21 d组,条件对照3、7、14、21 d组和实验3、7、14、21 d组。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和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大鼠二腹肌前腹中MMP-9表达的差异。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条件对照组在7、14 d时MMP-9表达明显上升(P<0.05),实验组在3、7、14 d时MMP-9的表达明显上升(P<0.05);与条件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在3、7 d时MMP-9的表达明显上升(P<0.05),14 d时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实验组21 d MMP-9表达量降低(P<0.05)。结论:穴位电针可早期上调大鼠下颌前伸咀嚼肌中MMP-9的表达,促进大鼠咀嚼肌的适应性改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穴位电针 下颌前伸 咀嚼肌 基质金属蛋白酶-9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