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恶性血液病住院患者主要亲属照顾者预期性悲伤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1
1
作者 褚红 陈雁 +2 位作者 应秀华 王蒨 黄婷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22年第10期733-740,共8页
目的调查恶性血液病住院患者主要亲属照顾者预期性悲伤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选取2020年3—11月在南京鼓楼医院血液科住院的208例恶性血液病患者主要亲属照顾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一般资料调查表、汉... 目的调查恶性血液病住院患者主要亲属照顾者预期性悲伤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选取2020年3—11月在南京鼓楼医院血液科住院的208例恶性血液病患者主要亲属照顾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一般资料调查表、汉化版预期性悲伤量表、照顾者负担量表和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分析影响恶性血液病住院患者主要亲属照顾者预期性悲伤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恶性血液病住院患者主要亲属照顾者预期性悲伤总分为79(72,91)分。回归分析显示,恶性血液病住院患者主要亲属照顾者预期性悲伤的主要影响因素为患者治疗阶段、自觉症状严重程度、是否异地就医,主要亲属照顾者的工作状态为无业、与患者的关系为父母、照顾者负担、消极应对方式,解释了83.1%的总变异。结论恶性血液病住院患者主要亲属照顾者预期性悲伤较为严重,建议血液科护士及时发现并评估照顾者的预期性悲伤水平,并根据个体差异性给予相应的干预,以达到改善照顾者身心健康、提高照护质量及促进患者康复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血液病 主要亲属照顾者 预期性悲伤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卡泊芬净治疗恶性血液病化疗后中性粒细胞缺乏合并深部真菌感染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0
2
作者 汪玉芳 陈世明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3年第5期344-345,共2页
目的分析卡泊芬净治疗恶性血液病化疗后中性粒细胞缺乏合并深部真菌感染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09年3月至2012年5月收治恶性血液病化疗后中性粒细胞缺乏合并深部真菌感染患者5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性霉素B组和卡泊芬净组,... 目的分析卡泊芬净治疗恶性血液病化疗后中性粒细胞缺乏合并深部真菌感染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09年3月至2012年5月收治恶性血液病化疗后中性粒细胞缺乏合并深部真菌感染患者5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性霉素B组和卡泊芬净组,分别采用两性霉素B和卡泊芬净静脉滴注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等。结果两性霉素B组总有效率(72.0%)与卡泊芬净组患者(76.0%)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两性霉素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36.0%)明显高于卡泊芬净组(P<0.05)。结论卡泊芬净早期治疗恶性血液病化疗后中性粒细胞缺乏合并深部真菌感染临床效果满意,且无严重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血液病 化疗 中性粒细胞缺乏 真菌感染 卡泊芬净
下载PDF
草酸钾添加量对卷烟纸热解性能及主流烟气的影响 被引量:9
3
作者 谢晓艳 顾健 +4 位作者 孙梅 王方方 何斌 沈连军 吉薇 《血栓与止血学》 2012年第1期29-31,共3页
通过在卷烟纸上添加不同量的草酸钾,采用常规烟气分析、同步热分析,研究其对卷烟纸热解性能及主流烟气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卷烟纸上添加草酸钾后对卷烟主流烟气中的焦油和CO有一定的降低作用,随着添加量的继续增加,抽吸口数、CO和焦油... 通过在卷烟纸上添加不同量的草酸钾,采用常规烟气分析、同步热分析,研究其对卷烟纸热解性能及主流烟气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卷烟纸上添加草酸钾后对卷烟主流烟气中的焦油和CO有一定的降低作用,随着添加量的继续增加,抽吸口数、CO和焦油释放量均呈先下降后缓慢上升趋势;在草酸钾添加量为1.5%时,其降焦及降CO效率最高;随着草酸钾添加量的增加,卷烟纸热解起始温度降低,在200~300℃时反应活化能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酸钾 卷烟纸 热分析 主流烟气
下载PDF
伏立康唑与米卡芬净在儿童恶性血液病深部真菌感染中的应用 被引量:9
4
作者 吴小艳 金润铭 +4 位作者 肖燕 刘勤 周东风 v 余慧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6期1383-1385,共3页
目的:观察伏立康唑与米卡芬净对儿童恶性血液病化疗后骨髓抑制期深部真菌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儿科恶性血液病化疗后骨髓抑制期患儿,临床诊断肺部侵袭性真菌感染(IPFI)病例23例,随机分为2组,分别给予伏立康唑与米卡芬净治疗,比... 目的:观察伏立康唑与米卡芬净对儿童恶性血液病化疗后骨髓抑制期深部真菌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儿科恶性血液病化疗后骨髓抑制期患儿,临床诊断肺部侵袭性真菌感染(IPFI)病例23例,随机分为2组,分别给予伏立康唑与米卡芬净治疗,比较2组的治疗有效率、抗真菌治疗总费用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2组在有效率上无显著差异,而在痊愈率上,伏立康唑组稍优于米卡芬净组(P<0.05);在抗真菌治疗总费用上,米卡芬净组较伏立康唑组具有一定优势,P<0.05;2组在不良反应发生率上差异无显著性,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伏立康唑与米卡芬净对儿童恶性血液病深部真菌感染均具有良好的疗效及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伏立康唑 米卡芬净 儿童 恶性血液病 深部真菌感染
原文传递
基于“调平理论”论治恶性肿瘤和恶性血液病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8
5
作者 许晶 南梦蝶 +4 位作者 刘宇 韩丽珍 兰梦好 侯丽 李冬云 《世界中医药》 CAS 2021年第3期355-360,共6页
“正邪失衡”“阴阳失调”是恶性肿瘤发生发展的根本原因,基于调平理论,及时纠正机体失衡状态,在机体出现病理产物之前建立新动态平衡,让机体自我修复能力在“调平”措施的帮助下,恢复抵御邪气的能力。基于调平理论确立治则治法可用于... “正邪失衡”“阴阳失调”是恶性肿瘤发生发展的根本原因,基于调平理论,及时纠正机体失衡状态,在机体出现病理产物之前建立新动态平衡,让机体自我修复能力在“调平”措施的帮助下,恢复抵御邪气的能力。基于调平理论确立治则治法可用于实体恶性肿瘤和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治疗中,解决恶性肿瘤治疗难题,提高生命质量,延长生存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平理论 正邪失衡 阴阳失调 恶性肿瘤 恶性血液病 陈信义 生命质量 难题
下载PDF
59例恶性血液病患者合并侵袭性真菌病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7
6
作者 熊丹 李末娟 +1 位作者 吴东红 何红华 《中国医药科学》 2016年第5期18-21,25,共5页
目的观察59例恶性血液病合并侵袭性真菌病患者的临床特征,并探讨两性霉素B脂质体联合伏立康唑治疗恶性血液病患者合并侵袭性真菌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至2015年入住我院血液科合并侵袭性真菌病(IFI)的恶性血液病患... 目的观察59例恶性血液病合并侵袭性真菌病患者的临床特征,并探讨两性霉素B脂质体联合伏立康唑治疗恶性血液病患者合并侵袭性真菌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至2015年入住我院血液科合并侵袭性真菌病(IFI)的恶性血液病患者59例的病例资料,依据使用抗真菌药物的不同进行分组,其中17例应用两性霉素B脂质体联合伏立康唑治疗(联合治疗组),24例单用伏立康唑治疗(伏立康唑组),18例单用两性霉素B脂质体治疗(两性霉素B脂质体组)。收集、总结临床特征、分析其治疗效果及安全性,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联合治疗组的有效率为82.3%,伏立康唑组的有效率为37.5%,两性霉素B脂质体组的有效率为61.1%。三组之间治疗有效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联合治疗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8.8%,伏立康唑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0%,两性霉素B脂质体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5.5%。结论应用两性霉素B脂质体联合伏立康唑治疗恶性血液病合并侵袭性真菌病的效果较单用伏立康唑或单用两性霉素B脂质体,可明显提高疗效,且安全性上并不比单用两性霉素B脂质体差,患者往往能够耐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血液病 侵袭性真菌病 两性霉素B脂质体 联合治疗
下载PDF
微移植技术临床应用及前景
7
作者 郭梅 蔡博 余长林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70-274,285,共6页
微移植是一种在有效抗白血病治疗(靶向治疗或化疗等)基础上,将异体干细胞移植和细胞治疗有机结合的新的治疗理念和概念。其研发和应用具有里程碑意义,改变了恶性血液病尤其是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治疗理念。文章从微移植技术介绍... 微移植是一种在有效抗白血病治疗(靶向治疗或化疗等)基础上,将异体干细胞移植和细胞治疗有机结合的新的治疗理念和概念。其研发和应用具有里程碑意义,改变了恶性血液病尤其是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治疗理念。文章从微移植技术介绍、临床应用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及处理等方面阐述微移植技术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移植 恶性血液病 临床应用
原文传递
恶性血液病患者比阿培南血药浓度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饶琦 张晋萍 +1 位作者 汪思亮 刘梦颖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18-322,共5页
目的:监测恶性血液病患者比阿培南血药浓度,为临床个体化用药提供建议。方法:回顾性收集南京鼓楼医院血液内科使用比阿培南的恶性血液病患者临床资料,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比阿培南血药浓度,分析PK/PD达标率及影响血药浓度的相关因素... 目的:监测恶性血液病患者比阿培南血药浓度,为临床个体化用药提供建议。方法:回顾性收集南京鼓楼医院血液内科使用比阿培南的恶性血液病患者临床资料,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比阿培南血药浓度,分析PK/PD达标率及影响血药浓度的相关因素。结果:老年组(≥65岁)患者血药浓度(P<0.01)和达标率(P=0.025)显著高于非老年组患者。恶性血液患者伴发中性粒细胞缺乏或肾功能亢进可导致比阿培南血药浓度降低,伴发中性粒细胞缺乏比阿培南血药浓度达标率为61.43%,伴发肾功能亢进患者比阿培南血药浓度达标率为56.14%。结论:年龄、伴发中性粒细胞缺乏和肾功能亢进是影响恶性血液病患者血药浓度的主要因素。对于中性粒细胞缺乏伴发热的恶性血液病患者,推荐实施治疗药物浓度监测并结合数学建模的方法,以实现特殊人群比阿培南的个体化精准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阿培南 恶性血液病 血药浓度监测 影响因素 药动学/药效学
原文传递
恶性血液病患者的心理状况及治疗 被引量:6
9
作者 杨镜明 陈洁 《临床血液学杂志》 CAS 2004年第6期319-320,共2页
目的 :了解恶性血液病患者的心理状况及治疗方法。方法 :在常规化疗前后 (相隔 6周 )用焦虑自评量表 (SDS)、抑郁自评量表 (SAS)各对患者测定 1次 ,期间进行一般性心理疏导 ,少数患者给盐酸氟西汀和氯硝西泮口服。另设对照组和正常人群... 目的 :了解恶性血液病患者的心理状况及治疗方法。方法 :在常规化疗前后 (相隔 6周 )用焦虑自评量表 (SDS)、抑郁自评量表 (SAS)各对患者测定 1次 ,期间进行一般性心理疏导 ,少数患者给盐酸氟西汀和氯硝西泮口服。另设对照组和正常人群组予以对照。结果 :研究组和对照组的SDS标准分均值为 4 6 .12± 11.6 1和4 5 .4 1± 13.5 2 ,均高于正常人群组 39.0 2± 9.89(均P <0 .0 1)。SAS的标准分均值为 4 7.78± 12 .17、4 7.0 9±13.89,均高于正常人群组 38.16± 9.92 (均 P <0 .0 1)。治疗后研究组和对照组的SDS分别为 31.2 3± 9.98和4 3.5 6± 10 .2 6 ,SAS分别为 37.18± 10 .81和 4 4 .94± 11.0 4 ,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与治疗前相比 ,研究组有显著改善 (P<0 .0 1) ,而对照组改善不明显 (P >0 .0 5 )。盐酸氟西汀和氯硝西泮配合治疗SDS标准分大于 5 0分的患者 9例 ,标准分均值由 6 0 .5 6± 12 .31下降到 4 0 .12± 10 .76 (P <0 .0 1) ,6例患者分值降至 5 0分以下 ,下降 6 6 .7%。SAS大于 5 0分的有 10例 ,治疗后均值由 6 3.36± 11.4 2下降到 4 1.89± 10 .2 4 (P <0 .0 1) ,7例患者分值降至 5 0分以下 ,下降 70 .0 %。结论 :恶性血液病患者大部分存在焦虑、抑郁情绪 ,常规化疗下心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治疗 恶性血液病 心理状况
下载PDF
恶性血液病患者化疗后骨髓抑制期住层流床的观察及护理 被引量:6
10
作者 陈淑婧 李萍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1年第14期1727-1728,共2页
目的探讨恶性血液病患者化疗后出现Ⅳ度骨髓抑制住层流床的意义。方法把化疗后出现Ⅳ度骨髓抑制的恶性血液病患者67例分为两组,安置在层流床的34例为实验组,普通病床的33例为对照组,两组患者的保护性措施相同,并密切监测体温及病情,观... 目的探讨恶性血液病患者化疗后出现Ⅳ度骨髓抑制住层流床的意义。方法把化疗后出现Ⅳ度骨髓抑制的恶性血液病患者67例分为两组,安置在层流床的34例为实验组,普通病床的33例为对照组,两组患者的保护性措施相同,并密切监测体温及病情,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各项数据。结果通过比较发现,实验组患者的情绪焦虑例数、继发感染例数、发热持续时间、使用抗生素天数及住院天数比对照组少,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恶性血液病患者化疗后骨髓抑制期住层流床能降低继发感染的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改善就医情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血液病 化疗 骨髓抑制 层流床 护理
下载PDF
恶性血液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的免疫重建及影响因素
11
作者 闵一璇 康志杰 《大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74-79,共6页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是目前唯一有望治愈恶性血液系统疾病的方法,而其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就是移植后早期免疫系统能快速重建。移植后快速的免疫重建可以降低发生感染、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等并发症的风险。不同类型...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是目前唯一有望治愈恶性血液系统疾病的方法,而其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就是移植后早期免疫系统能快速重建。移植后快速的免疫重建可以降低发生感染、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等并发症的风险。不同类型的免疫细胞在移植后重建速度不同,通常情况下,固有免疫系统细胞重建快于获得免疫系统细胞。免疫重建可受多种因素影响,如移植前的预处理方案、移植物类型、供者年龄、回输细胞数量以及移植后感染、aGVHD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针对这些影响因素,在移植的不同阶段改善治疗方案,可以提高移植的疗效。本文就allo-HSCT后免疫细胞的重建、其影响因素以及相应改善方案等问题予以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血干细胞移植 免疫重建 恶性血液病 淋巴细胞
下载PDF
基于《内经》理论对“阴虚内热”型恶性血液病症状群的中医护理及探讨
12
作者 陈颖颖 张飞彦 《医药高职教育与现代护理》 2024年第2期98-101,共4页
目的 观察基于《内经》“阴虚内热”理论的中医辨证施护对该型恶性血液病患者症状群管理的效果,并探讨中医辨证施护对症状群管理研究的启示。方法 将80例阴虚内热型的恶性血液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 目的 观察基于《内经》“阴虚内热”理论的中医辨证施护对该型恶性血液病患者症状群管理的效果,并探讨中医辨证施护对症状群管理研究的启示。方法 将80例阴虚内热型的恶性血液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采取中医辨证施护。对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进行症状群计分,计算两组患者症状群的缓解率及平均缓解率,并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 治疗前,对照组患者症状群均分为(36.33±11.99)分,观察组患者症状群均分为(35.79±11.87)(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症状群的平均缓解率(程度)为(12.65%±3.23%),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4.12%±2.76%)(P<0.001)。结论 中医辨证施护对阴虚内热型恶性血液病的症状群管理具有明显优势,在症状群管理研究亟待深入的现状下,中医辨证施护或能在症状群的机制研究、症状群干预研究、干预手段与方法研究、症状群辨识度研究等方面,为其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症状群管理 中医辨证施护 阴虚内热 恶性血液病
下载PDF
恶性血液病患者疾病不确定感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5
13
作者 刘园园 《吉林医学》 CAS 2022年第2期562-564,共3页
目的:探讨血液内科恶性血液病患者疾病不确定感的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2019年1~2020年1月入住血液内科的92例恶性血液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及疾病不确定感量表对研究对象进行现况调查及资料收集... 目的:探讨血液内科恶性血液病患者疾病不确定感的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2019年1~2020年1月入住血液内科的92例恶性血液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及疾病不确定感量表对研究对象进行现况调查及资料收集。结果:恶性血液病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总分为(128.45±11.34)分,处于较高水平。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提示,医疗费用支付方式、家庭人均月收入、年龄、病程均为恶性血液病患者疾病不确定感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恶性血液病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较为严重,且受年龄、病程、文化程度及经济水平的影响,医护人员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应针对其影响因素给予针对性的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血液病 疾病不确定感 现状 影响因素
下载PDF
恶性血液病化疗患者饮食干预的研究进展
14
作者 陈明锐 周晓霞 李碧香 《中外医药研究》 2024年第9期165-167,共3页
恶性血液病患者代谢率高,营养物质消耗高,化疗不良反应易影响患者食欲,从而出现营养不良,不利于患者康复。合理的饮食干预可改善恶性血液病患者营养状况。该文围绕恶性血液病化疗患者饮食干预的影响因素、干预策略等进行综述,旨在为临... 恶性血液病患者代谢率高,营养物质消耗高,化疗不良反应易影响患者食欲,从而出现营养不良,不利于患者康复。合理的饮食干预可改善恶性血液病患者营养状况。该文围绕恶性血液病化疗患者饮食干预的影响因素、干预策略等进行综述,旨在为临床科学开展恶性血液病患者饮食的干预、改善患者结局转归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血液病 饮食干预 化疗
下载PDF
中医药联合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的研究概况
15
作者 李宗宏 崔思远 +3 位作者 殷学伟 吕纯懿 王敬毅 徐瑞荣 《世界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06-610,共5页
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被认为是唯一有可能根治恶性血液病的方法,然而由于植入不良、移植相关并发症多、较高的复发率等不良事件,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存率和生命质量,现在西医并不能完全解决这些问题。总结归纳中医药干预HSCT的相关文献,... 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被认为是唯一有可能根治恶性血液病的方法,然而由于植入不良、移植相关并发症多、较高的复发率等不良事件,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存率和生命质量,现在西医并不能完全解决这些问题。总结归纳中医药干预HSCT的相关文献,认识到中医药在HSCT的多个环节起到协同增效、优势互补的作用。中医药联合HSCT可以调理移植前患者体质,提升造血干细胞动员采集质量,助力移植预处理并促进造血重建,同时还可以有效防治并发症和防止复发。因此,中医药联合HSCT具有十分广阔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药 造血干细胞移植 恶性血液病 干细胞动员 移植预处理 造血重建 移植物抗宿主病 移植并发症
下载PDF
成人噬血细胞综合征诊疗研究进展
16
作者 刘彦权 陈晓君 +1 位作者 曾敏娟 沈建箴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952-958,共7页
作为临床较罕见且预后差的恶性血液病,噬血细胞综合征(HPS)亦被称为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HLH),可分为原发性(遗传性)HLH和继发性(获得性)HLH两类,其特征为大量异常的免疫细胞持续激活与调节失控,进而导致全身性炎性因子风暴和... 作为临床较罕见且预后差的恶性血液病,噬血细胞综合征(HPS)亦被称为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HLH),可分为原发性(遗传性)HLH和继发性(获得性)HLH两类,其特征为大量异常的免疫细胞持续激活与调节失控,进而导致全身性炎性因子风暴和多器官衰竭,临床表现主要为持续恶性高热、全血细胞减少、肝脾大和组织器官发生噬血现象等。成人HLH致病诱因复杂,起病急骤,病情进展迅速,病死率居高不下,多器官衰竭、出凝血异常及脓毒性休克是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由于疾病的特殊性以及临床实践中对病情严重性和预后判断缺乏有效认识,导致部分HLH患者被漏诊、误诊,继而错过最佳诊疗时机。本文针对成人HLH诊断与治疗的新进展进行系统性综述,旨在为HLH的临床诊疗、预后评估等提供借鉴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噬血细胞综合征 恶性血液病 诊断与鉴别 治疗 预后
下载PDF
恶性血液病患者PICC相关性血栓风险管理模式构建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同同 赵宛露 +1 位作者 赵雯雯 李秋环 《中国卫生质量管理》 2023年第10期67-73,91,共8页
目的构建恶性血液病患者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相关性血栓风险管理模式。方法开展课题研究型品管圈活动,构建PICC相关性血栓精准风险预测体系,制订“3+N”防栓策略,建立基于血液病患者人工智能随访系统的PICC相关性血栓风险... 目的构建恶性血液病患者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相关性血栓风险管理模式。方法开展课题研究型品管圈活动,构建PICC相关性血栓精准风险预测体系,制订“3+N”防栓策略,建立基于血液病患者人工智能随访系统的PICC相关性血栓风险管理模式。结果构建了恶性血液病患者PICC相关性血栓风险管理模式,护士与患者PICC相关知识掌握情况均得以提高,PICC相关性血栓发生率降低到1.6%,患者随访满意度提高到100%。结论恶性血液病患者PICC相关性血栓风险管理模式具有一定实用性,可降低恶性血液病患者PICC相关性血栓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管圈 课题研究型品管圈 恶性血液病 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 血栓 风险管理
下载PDF
两性霉素B胆固醇硫酸酯复合物治疗恶性血液病合并侵袭性真菌病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梁瀚尹 范志平 +12 位作者 宣丽 黄芬 刘慧 赵珂 林韧 陈红 何哲柔 高梓铖 温紫玉 罗冬梅 孙竞 刘启发 许娜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573-577,共5页
目的探讨两性霉素B胆固醇硫酸酯复合物(ABCD)治疗恶性血液病合并侵袭性真菌病(IFD)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6月至2022年7月就诊于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血液科的34例恶性血液病合并IFD患者应用ABCD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3... 目的探讨两性霉素B胆固醇硫酸酯复合物(ABCD)治疗恶性血液病合并侵袭性真菌病(IFD)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6月至2022年7月就诊于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血液科的34例恶性血液病合并IFD患者应用ABCD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34例恶性血液病患者,白血病28例(82.4%),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4例(11.8%),淋巴瘤2例(5.9%);其中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13例。31例诊断肺部真菌感染,6例合并其他部位真菌感染。8例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NGS)检测到真菌病原体,其中仅3例血培养显示阳性,提示NGS在诊断中具有较好的灵敏度和特异度。随访时间97.5(6.0~121.0)d,疗效评判有效22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64.7%,有效组与无效组对比,患者的原发病缓解情况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患者是否接受移植、粒细胞缺乏程度、持续时间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0 d、100 d累积生存率分别为79%、71%。31例(91.2%)出现输液相关反应(IRRs),最常见为发热(93.5%)和寒战(35.5%)。7例(20.6%)发生肾功能损害,减停药物后好转。18例(52.9%)发生低钾血症,血钾水平2.95(2.34~3.38)mmol/L。结论ABCD在治疗恶性血液病合并侵袭性真菌病中有较好的疗效,且毒副反应小,早期应用患者获益可能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性霉素B 恶性血液病 侵袭性真菌病
原文传递
伊曲康唑治疗恶性血液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127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5
19
作者 谭筱江 孟凡义 +7 位作者 刘理想 徐丹 魏永强 徐兵 刘晓力 冯茹 孙竞 刘启发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796-798,共3页
目的研究伊曲康唑治疗恶性血液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07年3月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血液科127例恶性血液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患者应用伊曲康唑治疗的疗效。结果伊曲康唑临床总有效率47.2%(60/127)。... 目的研究伊曲康唑治疗恶性血液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07年3月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血液科127例恶性血液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患者应用伊曲康唑治疗的疗效。结果伊曲康唑临床总有效率47.2%(60/127)。在确诊、临床诊断和拟诊组病例的有效率分别为66.7%(16/24)、51.6%(33/64)、28.2%(11/39),拟诊组明显低于确诊和临床诊断组(P<0.01)。副反应轻微。伊曲康唑对检出菌株,接受移植、使用免疫抑制剂及负荷量给药的患者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和P<0.01)。结论伊曲康唑治疗恶性血液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有良好的疗效,且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曲康唑 恶性血液病 侵袭性真菌感染
原文传递
程序性细胞死亡-1及其配体在儿童恶性血液病中的应用 被引量:5
20
作者 张永平 胡绍燕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75-178,共4页
位于细胞膜上的程序性细胞死亡-1(PD-1)通过其配体-1(PD-L1)或PD-L2限制淋巴细胞活化,下调细胞生长和细胞因子分泌,从而抑制T淋巴细胞的炎性反应和免疫系统杀伤癌细胞的作用。PD-1/PD-L1在癌症中的主要作用是肿瘤微环境内的免疫抑制,使... 位于细胞膜上的程序性细胞死亡-1(PD-1)通过其配体-1(PD-L1)或PD-L2限制淋巴细胞活化,下调细胞生长和细胞因子分泌,从而抑制T淋巴细胞的炎性反应和免疫系统杀伤癌细胞的作用。PD-1/PD-L1在癌症中的主要作用是肿瘤微环境内的免疫抑制,使肿瘤细胞逃避患者的免疫监视。针对PD-1/PD-L1通路的免疫靶向阻断药物,即特异性抗PD-1/PD-L1通路抗体,可用于肿瘤治疗,联合应用有望提高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序性细胞死亡-1 程序性细胞死亡-1配体 儿童 恶性血液病 免疫靶向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