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型汽车盘式制动器核心部件设计 被引量:1
1
作者 伍永辉 陈博 +1 位作者 王旭 孟拥军 《汽车实用技术》 2020年第11期77-84,共8页
文章涉及盘式制动器核心部件设计方案、思路,对比了国际、国内主推盘式制动器产品,达到设计新型盘式制动器的方案,该设计方案主要对核心部件设计进行设计方案构思和分析。
关键词 新型 主推 核心部件 设计
下载PDF
航空发动机滑油系统断油时主推力球轴承的瞬态热分析 被引量:17
2
作者 苏壮 李国权 《航空发动机》 2009年第2期24-29,共6页
对在航空发动机滑油系统断油时的主推力球轴承瞬态热进行了分析。在分析基础上,应用弹流润滑理论给出了主推力球轴承产生损伤的条件,确定了中断供油时主推力球轴承的允许极限温升,或允许中断供油时主推力球轴承安全工作的极限时间,从而... 对在航空发动机滑油系统断油时的主推力球轴承瞬态热进行了分析。在分析基础上,应用弹流润滑理论给出了主推力球轴承产生损伤的条件,确定了中断供油时主推力球轴承的允许极限温升,或允许中断供油时主推力球轴承安全工作的极限时间,从而给出了主推力球轴承中断供油30s的安全余度。计算及其结果可为发动机整机试车及润滑系统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油系统 主推力球轴承 航空发动机 断油 热分析
下载PDF
某发动机主轴承故障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林国昌 张振波 陈聪慧 《航空发动机》 2002年第1期43-46,共4页
针对某发动机主轴承出现的故障,从五个方面分析原因,最终断定由于漏装一个密封胶圈引起供油效率严重下降是本次故障起因。
关键词 航空发动机 主轴承 密封胶圈 故障分析
下载PDF
基于FRANC3D的盾构机主轴承疲劳作用机理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陈威 苏建新 《机械传动》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02-107,共6页
以盾构机主轴承为研究对象,对主推滚道的接触疲劳作用机理进行了有限元分析。由于盾构机主轴承尺寸过大,采用简化的主推滚道接触模型进行有限元分析;通过对比滚道接触应力的理论解与数值模拟解,验证了数值模型的有效性。基于FRANC3D在... 以盾构机主轴承为研究对象,对主推滚道的接触疲劳作用机理进行了有限元分析。由于盾构机主轴承尺寸过大,采用简化的主推滚道接触模型进行有限元分析;通过对比滚道接触应力的理论解与数值模拟解,验证了数值模型的有效性。基于FRANC3D在滚道表面插入一个半椭圆形裂纹,研究了载荷和表面摩擦因数对主推滚道疲劳损伤的影响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构机主轴承 主推滚道 疲劳作用机理 裂纹 FRANC3D
下载PDF
汽轮机故障维修的实例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王强 《机械管理开发》 2023年第5期229-230,共2页
为了消除汽轮机的异常振动问题,在对汽轮机基本结构进行简单概述的基础上,分析了导致汽轮机异常振动的三方面主要原因,并归纳总结了导致异常振动的故障与振动信号频谱和参数特征之间的关系,最后通过实例验证了汽轮机的故障维修效果。
关键词 汽轮机 异常振动 频谱信号 敏感参数 主推力瓦
下载PDF
活塞裙部双凸点设计对摩擦磨损性能影响研究
6
作者 齐少豹 祖家骏 +1 位作者 徐波 李正现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49-253,共5页
活塞作为发动机的关键部件,长期在严苛的环境下工作,其摩擦性能以及运行可靠性成为大家一直以来的关注重点。以某款四缸柴油机为研究对象,在Ricardo-Pisdyn软件中建立了耦合惯性参数、表面粗糙度、热变形和弹性变形等多因素的动力学模型... 活塞作为发动机的关键部件,长期在严苛的环境下工作,其摩擦性能以及运行可靠性成为大家一直以来的关注重点。以某款四缸柴油机为研究对象,在Ricardo-Pisdyn软件中建立了耦合惯性参数、表面粗糙度、热变形和弹性变形等多因素的动力学模型,研究活塞主推力侧裙部设置双凸点型线(探究上凸点高度、凹腔深度等参数)对活塞摩擦磨损性能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在活塞主推力侧裙部中上部设置上凸点及凹腔特征,适当增加凹腔深度,可改善活塞主、次推力侧磨损,但增加过大会加重活塞主推力面的磨损。结合优化配缸间隙和采用双凸点型线方法,可进一步改善活塞摩擦磨损性能,优化设计后裙部累积磨损量从31.65MW/m2降低为14.64MW/m2,降约53.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塞 裙部型线 主推力侧 次推力侧 凹腔 磨损
下载PDF
EQ6100汽油机活塞销偏置的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周良弼 朱凛然 +1 位作者 盛凯夫 董立明 《华中理工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123-128,共6页
本文从理论上分析了发动机活塞销偏置的目的,提出将EQ6100汽油机活塞销由原来向主推力面偏置改为向次推力面偏置。实验结果表明,活塞销改为向次推力面偏置后,发动机的经济性及动力性均得到了改善。
关键词 汽油机 活塞销 偏置 推力面
下载PDF
回转支承局部故障动力学建模及仿真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江泽鹏 王志伟 +2 位作者 段文军 江志伟 莫继良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52-160,共9页
为探究盾构主轴承主推力滚子局部故障条件下的动力学行为,基于主轴承的几何结构与工作原理,搭建了主轴承缩比试验台,建立了主推力滚子轴承动力学模型。通过仿真与实验结果的对比,验证了所建模型的有效性。引入滚动体几何划痕模拟滚动体... 为探究盾构主轴承主推力滚子局部故障条件下的动力学行为,基于主轴承的几何结构与工作原理,搭建了主轴承缩比试验台,建立了主推力滚子轴承动力学模型。通过仿真与实验结果的对比,验证了所建模型的有效性。引入滚动体几何划痕模拟滚动体局部故障,建立了主推力滚子局部故障动力学模型。对比了健康滚子和故障滚子动应力状态,并且探究了转速和轴向载荷对轴承动态应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滚子故障导致其动态应力迅速增加,可能会引起轴承进一步失效。在一定范围之内,轴向载荷比转速对故障区域应力影响更大。此外,该模型可应用于推力轴承动力学、故障诊断等相关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构主轴承 主推力滚子 动力学 局部故障 应力
下载PDF
汽轮机主推轴承温度高的原因分析及处理措施
9
作者 吴强 《模具制造》 2023年第8期138-140,共3页
汽轮机主推轴承温度升高是一个常见的问题,它会导致设备故障和安全隐患。为此,本文针对汽轮机主推轴承温度升高的问题,提出了解决润滑不良、冷却系统故障和轴承磨损三个方面的措施。通过优化润滑系统、定期清洗和维护冷却器、更换受损... 汽轮机主推轴承温度升高是一个常见的问题,它会导致设备故障和安全隐患。为此,本文针对汽轮机主推轴承温度升高的问题,提出了解决润滑不良、冷却系统故障和轴承磨损三个方面的措施。通过优化润滑系统、定期清洗和维护冷却器、更换受损轴承等方法,成功降低了主推轴承温度,提高了汽轮机的可靠性和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轮机 主推轴承 温度高 原因分析 处理措施
下载PDF
液氧-甲烷发动机点火器接口过度烧蚀问题研究
10
作者 李琳 王天宝 吴昊 《火工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4-27,共4页
针对某液氧-甲烷发动机试车中出现的点火器与管路接口过度烧蚀问题,进行了原因分析及试验验证,提出改进措施并对其进行试验验证。结果表明:接口倒台阶和缝隙过大是造成过度烧蚀的原因。采用“突变式”变径结构代替“斜面过度”变径结构... 针对某液氧-甲烷发动机试车中出现的点火器与管路接口过度烧蚀问题,进行了原因分析及试验验证,提出改进措施并对其进行试验验证。结果表明:接口倒台阶和缝隙过大是造成过度烧蚀的原因。采用“突变式”变径结构代替“斜面过度”变径结构,可避免点火器与管路内径公差设计不合理及装配不对位造成的倒台阶问题;并且,将石墨垫圈厚度由4.0~4.5 mm调整为2.6~3.0 mm,可使压紧后接口缝隙小于0.1 mm。试验表明改进措施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氧-甲烷发动机 主推力室点火 接口 点火器 过度烧蚀
下载PDF
基于振动和润滑油分析的主推力轴承故障诊断实例
11
作者 赵军 马仲翦 赵质良 《船舶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B09期56-57,88,共3页
结合振动测试和润滑油分析的技术手段对某船主推力轴承故障进行综合分析,表明利用振动信号对滚动轴承故障进行诊断是设备故障诊断方法中比较有效的方法,同时润滑油分析的结果也可以验证振动监测的有效性,提高故障诊断的准确性.
关键词 主推力轴承 振动测试 润滑油分析 故障诊断
下载PDF
喜马拉雅造山带新生代构造演化:沿走向变化的构造几何形态、剥露历史和前陆沉积的约束 被引量:266
12
作者 尹安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416-515,共100页
尽管过去150年以来,人们对于喜马拉雅造山带有很长的一段研究历史,但是对其几何特征、运动方式、动力学演化仍然理解不深。这种情况的出现,主要是因为人们持续关注的是喜马拉雅造山带的二维构造空间特性,并将某些研究程度较高地区的地... 尽管过去150年以来,人们对于喜马拉雅造山带有很长的一段研究历史,但是对其几何特征、运动方式、动力学演化仍然理解不深。这种情况的出现,主要是因为人们持续关注的是喜马拉雅造山带的二维构造空间特性,并将某些研究程度较高地区的地质关系向外推广到造山带其他地区。就地理、地层及构造划分而言,概念的混淆和误解在有关喜马拉雅的文章中也大量存在。为了阐明这些问题,并为那些有兴趣探究喜马拉雅造山带地质演化过程的人们提供一个新的平台,文中系统地综述了以前的基本观察。我的综述主要是强调沿走向变化的喜马拉雅地质格架在喜马拉雅剥露、变质和前陆沉积方面所起的作用。文章的主要目的是阐明占据造山带核部的大喜马拉雅结晶岩带(GHC)的侵位历史。因为喜马拉雅大部分地区是由主中央冲断层(MCT)和藏南拆离系(STD)之间的GHC所组成,所以在地图和剖面观察上确定这些一级喜马拉雅构造之间的关系是非常关键的。中喜马拉雅出露的平面模式表明,MCT具有断坪-断坡的逆断层的几何特征。南部的逆冲断坪携带了一个GHC的板片(Slab)叠置在小喜马拉雅层序之上(LHS),并形成了一个在MCT逆冲断层带之南延续100km的巨大上盘断弯褶皱。在西喜马拉雅造山带地区,东经约77°处,MCT呈现为横向逆冲断坡(Mandi倾向逆冲断坡)。在其西边,MCT将低级变质的特提斯喜马拉雅层序(THS)叠置到低级变质的小喜马拉雅之上;而在其东边,MCT将高级GHC叠置到低级LHS之上。这种沿走向变化的地层叠置和横穿MCT的变质等级表明,逆冲断层的断距向西减小,可能是由于地壳短缩总量沿着喜马拉雅造山带向西减小所致。在所有出露的地方,STD大致都沿着THS底部的同一地层面,呈现出一个长度>100km的上盘断坪。这种关系说明:STD可能沿着一个先期存在的岩石接触面,或者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喜马拉雅造山带 主中央冲NN(MCT) 藏南拆离系(STD) 被动-顶板(roof)断层 主动-顶板断层 侵蚀剥露
下载PDF
西藏班公湖-怒江缝合带——深部地球物理结构给出的启示 被引量:37
13
作者 赵文津 刘葵 +9 位作者 蒋忠惕 吴珍汉 赵逊 史大年 熊嘉育 J.Mechie L.Brown T.Hearn J.R.Guo Seth S.Haines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623-635,共13页
通过跨越缝合带的综合地球物理和地质调查研究,查明了地质上推测的“班公湖-怒江缝合带”的深部结构和构造,提出了下述观点现有资料尚不足以证明,“班公湖-怒江缝合带”是严格意义上的缝合带,而趋向表明是一个老的弧后拉张区,在后来的... 通过跨越缝合带的综合地球物理和地质调查研究,查明了地质上推测的“班公湖-怒江缝合带”的深部结构和构造,提出了下述观点现有资料尚不足以证明,“班公湖-怒江缝合带”是严格意义上的缝合带,而趋向表明是一个老的弧后拉张区,在后来的印度大陆与拉萨地块碰撞挤压过程中,先是沉积了巨厚的第三纪地层,仅在20Ma(?)以来才转变成挤压体制,形成多条逆冲断裂;纳木错-申扎逆冲的蛇绿岩片带代表着侏罗纪洋的主要缝合带位置,在其闭合过程中洋壳与陆壳一起向北发生俯冲,并形成班戈岩带所代表的岩浆弧,在岩浆弧后出现了拉张区;下地壳向北挤压增厚,物理性质不同的上、下地壳之间相互运动而形成了一条缓倾的剪切片理化带,南北长达300km,命名为主羌塘逆冲断裂带(MQT);并使班戈岩片整体向南逆推上去,致使地壳分层增厚;在拉张期伦坡拉小地块向下运动,20Ma以后转变成压缩体制后又开始向上逆推,再加上后期的剥蚀,致使班戈深成岩体出露于地表;唐古拉山、各拉丹冬等年轻的火山岩浆带与地表显示的构造活动无直接关系,推测应是地壳深层作用引起的构造岩浆活动的显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 班公湖-怒江缝合带 纳木错-申扎缝合带 主羌塘逆冲断裂带(MQT) 深部热通道
下载PDF
2015年4月25日尼泊尔Mw7.8级地震的孕震构造背景和特征 被引量:35
14
作者 刘静 纪晨 +4 位作者 张金玉 张培震 曾令森 李占飞 王伟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7期2640-2655,共16页
2015年4月25日尼泊尔发生M w7.8级大地震,震源机制解结果一致表明该地震为低角度逆冲型.迄今发生百余次余震,其中包括M s7.0级以上强余震,并触发正断层型小震群.此次地震发生于喜马拉雅碰撞造山带中段,位于1934年比哈-尼泊尔M w^8.1级和... 2015年4月25日尼泊尔发生M w7.8级大地震,震源机制解结果一致表明该地震为低角度逆冲型.迄今发生百余次余震,其中包括M s7.0级以上强余震,并触发正断层型小震群.此次地震发生于喜马拉雅碰撞造山带中段,位于1934年比哈-尼泊尔M w^8.1级和1505年木斯塘M w^8.2级地震之间的地震空区内,是自1950年察隅M w^8.4级地震以来喜马拉雅主逆冲断裂上发生的最大震级地震.为更好地理解这次地震,本文综述喜马拉雅造山带的构造背景、断裂组合构成和几何形态、历史强震分布和破裂范围、现代小地震活动性特征、强震孕育的基本模式、震间加载和同震位移的空间互补性.在简单介绍同震破裂的断面初始解基本特征基础上,初步讨论了这次尼泊尔地震与喜马拉雅带特征型地震的关系,与2008年汶川地震的比较,以及低角度逆冲地震破裂的地表出露和对区域地震危险趋势的指示意义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喜马拉雅碰撞造山带 喜马拉雅主逆冲断裂 尼泊尔Mw7.8级地震 低角度逆冲型地震 构造背景 强震孕育模式
原文传递
帕米尔东北缘-西昆仑的构造地貌及其构造意义 被引量:35
15
作者 刘栋梁 李海兵 +5 位作者 潘家伟 CHEVALIER Marie-Luce 裴军令 孙知明 司家亮 许伟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3499-3512,共14页
帕米尔东北缘-西昆仑位于青藏高原西北部,受三条大型断裂:康西瓦断裂、主帕米尔-铁克里克断裂和公格尔断裂的制约。通过野外考察、卫星遥感图像解译、ASTERGDEM高程数据的分析,对上述三条断裂及整个区域进行构造地貌研究,并探讨其构造... 帕米尔东北缘-西昆仑位于青藏高原西北部,受三条大型断裂:康西瓦断裂、主帕米尔-铁克里克断裂和公格尔断裂的制约。通过野外考察、卫星遥感图像解译、ASTERGDEM高程数据的分析,对上述三条断裂及整个区域进行构造地貌研究,并探讨其构造意义。结果表明:康西瓦断裂为左行走滑断裂;主帕米尔-铁克里克断裂为逆冲断裂;公格尔断裂和塔什库尔干断裂分别为右行、左行走滑正断层,连接两者的是塔合曼正断裂。通过ASTERGDEM高程数据的高程分布、局部高程差和坡度分析,表明帕米尔东北缘-西昆仑至塔里木盆地存在三级特征地貌(塔里木盆地、塔里木盆地南缘山前褶皱逆冲带和帕米尔东北缘-西昆仑);西昆仑地区受印度/亚洲板块碰撞而产生垂向物质运动,由于三条大型断裂控制在西侧断裂附近存在水平方向的物质运动,垂直和水平两种运动的存在促使靠近康西瓦和公格尔断裂形成高山地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格尔断裂 康西瓦断裂 主帕米尔-铁克里克断裂 构造地貌 帕米尔东北缘-西昆仑
下载PDF
青藏高原南缘2015年尼泊尔M_W7.8地震发震构造 被引量:15
16
作者 杨晓平 吴果 +2 位作者 陈立春 李传友 陈晓莉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2528-2538,共11页
2015年4月25日尼泊尔M_W7.8特大地震发生在喜马拉雅山南麓,震源机制解表明该地震为低角度逆冲型地震.通过收集地震区的活动构造研究资料、卫星影像解释和野外实地考察,认为尼泊尔M_W7.8地震区地表分布三条主要的逆冲断裂,由北向南分别... 2015年4月25日尼泊尔M_W7.8特大地震发生在喜马拉雅山南麓,震源机制解表明该地震为低角度逆冲型地震.通过收集地震区的活动构造研究资料、卫星影像解释和野外实地考察,认为尼泊尔M_W7.8地震区地表分布三条主要的逆冲断裂,由北向南分别为喜马拉雅主中央断裂(MCT)、喜马拉雅主边界断裂(MBT)和喜马拉雅主前缘断裂(MFT).主边界断裂和主前缘断裂为晚更新世以来的活动断裂,但至今为止也没有发现喜马拉雅主中央断裂晚第四纪活动的依据.野外调查未发现尼泊尔M_W7.8地震在喜马拉雅山南麓的主要断裂上形成地震地表破裂带.喜马拉雅山南麓的构造特征为薄皮构造,表现为浅部陡倾断坡-深部缓倾断坪(7°左右)-深部断坡(11°左右)的构造样式.深部断坡-断坪又称为主喜马拉雅断裂(MHT),其中的深部断坡是尼泊尔地震主震(M_W7.8)和最大余震(MW7.3)的发震构造.余震大致沿北西向的高喜马拉雅山前缘呈条带状分布,主要分布在低喜马拉雅山区内.剖面上,余震大致分布在主喜马拉雅断裂的上盘推覆体内,推测尼泊尔M_W7.8地震时深部断坡发生错动,其地震位移沿深部断坡-断坪向南传播引起上盘的褶皱带缩短变形,进而触发低喜马拉雅和次喜马拉雅褶皱带内产生次级破裂从而产生余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泊尔MW7.8地震 逆冲构造系统 断坡-断坪 主喜马拉雅断裂 发震构造
下载PDF
2015年尼泊尔M_w7.8地震震源机制InSAR反演及强地面运动模拟 被引量:16
17
作者 李永生 申文豪 +4 位作者 温扬茂 张景发 李振洪 姜文亮 罗毅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359-1370,共12页
2015年4月25日,在尼泊尔中部发生了Mw7.8地震.本文利用ALOS-2和SENTINEL-1A宽幅数据获取了该地震大范围的同震形变场,并反演了该地震断层破裂的几何特征及运动机制,继而以此为约束资料反演地震强地面运动.InSAR结果显示本次地震造成了... 2015年4月25日,在尼泊尔中部发生了Mw7.8地震.本文利用ALOS-2和SENTINEL-1A宽幅数据获取了该地震大范围的同震形变场,并反演了该地震断层破裂的几何特征及运动机制,继而以此为约束资料反演地震强地面运动.InSAR结果显示本次地震造成了巨大的地表形变,LOS向最大抬升量达到1.3m,最大下沉量达到0.7m.震源机制反演得到的最优的滑动分布模型表明,断层的走向为291°,倾角为7.6°,倾滑主要分布在深度为12~18km范围,主倾滑分布范围在长度上达到了140km,该范围内的平均倾滑角为95°.本次地震最大倾滑量达到5.3m,位于深度15km处.累计释放地震矩达6.5×10^20 N·m,约合矩震级Mw7.8.该地震发生在印度与欧亚板块俯冲逆冲界面之间,发震构造推断为主喜马拉雅逆冲断裂,属于典型的喜马拉雅型——低角度逆断层型强震.以该滑动分布模型参数为基础利用随机振动的有限断层模型进行尼泊尔地震的强地面运动模拟,结果显示最大地震烈度为Ⅸ度,烈度分布的范围及烈度等级与USGS模型结果对比具有很高的符合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泊尔地震 主喜马拉雅冲断裂 宽幅InSAR 强地面运动
下载PDF
喜马拉雅和青藏高原深剖面研究的进展 被引量:13
18
作者 赵文津 黄立言 熊嘉育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S1期140-152,共13页
概述了1992─1996年中、美、德合作开展“喜马拉雅和青藏高原深剖面及综合研究”的主要进展,包括研究项目的提出、工作进展概况和取得的主要科学、技术成果;并对今后的工作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喜马拉雅 青藏高原 深剖面 主喜马拉雅逆冲断裂 过江反射带 熔融层
下载PDF
尼泊尔大地震发生的构造背景及发展趋势 被引量:11
19
作者 赵文津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1期1953-1957,共5页
本文介绍了2015年4月25日尼泊尔8.1级地震是发生在喜马拉雅弧形地带的逆冲构造系内,是20 km深处的主喜马拉雅逆冲断裂(MHT,或拆离层)的上盘发生破裂,并引发一条向上逆冲断裂活动,这条逆冲断裂可能是主边界逆冲断裂(MBT)的再活化,或... 本文介绍了2015年4月25日尼泊尔8.1级地震是发生在喜马拉雅弧形地带的逆冲构造系内,是20 km深处的主喜马拉雅逆冲断裂(MHT,或拆离层)的上盘发生破裂,并引发一条向上逆冲断裂活动,这条逆冲断裂可能是主边界逆冲断裂(MBT)的再活化,或是一条新断裂;这是印度大陆持续向北移动(4 cm/a)与亚洲大陆挤压的结果;地震导致MBT南、北的上地壳楔抬升;地应力的释放将导致其东边或北侧地段地震的活动加多;喜马拉雅弧形地带大震的周期可能为50~60年,新地震发生在弧形地带内的临近发震地段内,是专家早已推测的将要发震的地段;喜马拉雅弧形地带是地震监测力量薄弱地带,从"一带一路"建设角度讲今后应加强监测工作,寻求地震前兆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泊尔8.1级地震 喜马拉雅弧形地带 主喜马拉雅逆冲断裂 主边界逆冲断裂 一带一路
原文传递
聂拉木地区高喜马拉雅岩石磁组构及其构造含义 被引量:11
20
作者 李建忠 潘忠习 +3 位作者 冯心涛 庄忠海 朱同兴 邹光富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496-503,共8页
利用岩石磁化率量值椭球体与岩石构造应变椭球体的共轴性,在缺乏岩性标志层的高喜马拉雅结晶基底(聂拉木地区)进行岩石磁组构研究,进而研究喜马拉雅造山带的变形期次和过程.磁组构特征表明:磁化率各向异性度P在樟木镇北1km处的片岩最高... 利用岩石磁化率量值椭球体与岩石构造应变椭球体的共轴性,在缺乏岩性标志层的高喜马拉雅结晶基底(聂拉木地区)进行岩石磁组构研究,进而研究喜马拉雅造山带的变形期次和过程.磁组构特征表明:磁化率各向异性度P在樟木镇北1km处的片岩最高为1.72,在康山桥南1km处最低,为1.13;百分率各向异性度H在11.82%~45.07%之间;磁性线理L在1.02~1.09之间,磁性面理F在1.06~1.60之间,磁性面理F比磁性线理L发育;磁化率椭球体的形状因子T在0.19~0.76之间,磁化率椭球的扁率E在1.04~1.49之间,磁化率椭球体的形状为一压扁椭球;樟木镇北1km到肉切村,平均最小磁化率主轴方向D3为S-N(除聂拉木北1km的MA9外),大多数样品最小磁化率主轴方向倾角I3>51°,最高达72.6°,局部发育有拉长形磁化率量值椭球体.本文研究结果表明,聂拉木地区早期经历强烈的韧性变形,推测可能是一条巨大的右旋逆冲韧性变形带,晚期构造掀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组构 藏南拆离系 主中央断裂 聂拉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