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从《摩诃婆罗多》看印度以“正法”为核心的价值观——兼与中国天道观比较 |
侯传文
|
《中国高校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3
|
|
2
|
《摩诃婆罗多》在中国 |
王汝良
|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
2015 |
2
|
|
3
|
环喜马拉雅史诗比较研究现状与问题分析——以《格萨尔》《罗摩衍那》《摩诃婆罗多》为中心 |
多布旦
仁欠卓玛
|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18 |
2
|
|
4
|
古代印度美学思想浅析 |
鲍月
|
《创意与设计》
|
2018 |
1
|
|
5
|
《格萨尔》与《摩诃婆罗多》人物言语模式比较研究 |
和建伟
|
《河南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4 |
1
|
|
6
|
印度史诗《摩诃婆罗多》在中国藏族地区的译介与接受 |
黄佳瞳
增宝当周
|
《南亚东南亚研究》
|
2021 |
1
|
|
7
|
《摩诃婆罗多》《罗摩衍那》与荷马史诗中的诅咒间性问题 |
苏永旭
|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1
|
|
8
|
跨文化戏剧的政治性与艺术性——评巴鲁查论《摩诃婆罗多》 |
周夏奏
|
《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1
|
|
9
|
全球文化传播和融合的“经”与“纬”——以印度史诗《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在英国和北美地区的传播与接受为例 |
高稳
|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22 |
0 |
|
10
|
诅咒的情节功能:史诗《摩诃婆罗多》叙事艺术研究 |
余杰
|
《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20 |
0 |
|
11
|
印度两大史诗与《诗经》中的经典女性形象类比分析(英文) |
张蓉
|
《海外英语》
|
2014 |
0 |
|
12
|
从《薄伽梵歌》窥探《摩诃婆罗多》的印度教存在主义蕴含 |
胡俊麟
|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
|
2014 |
0 |
|
13
|
《摩诃婆罗多》的“灵肉双美”意识探析 |
田克萍
|
《南亚东南亚研究》
|
2019 |
0 |
|
14
|
法与婚姻——《摩诃婆罗多》中的婚姻研究 |
许见军
和建伟
|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2014 |
0 |
|
15
|
论黄宝生的印度文学翻译与研究 |
侯传文
高妤
|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
2019 |
0 |
|
16
|
《艾蒙的四个儿子》与中世纪东西方民间文学交流 |
张文奕
|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5 |
0 |
|
17
|
《格萨尔》和《摩诃婆罗多》比较研究的两个维度 |
和建伟
|
《安康学院学报》
|
2014 |
0 |
|
18
|
印度史诗《摩诃婆罗多》成因考论——基于印度地理环境与社会历史的分析 |
和建伟
|
《安康学院学报》
|
2015 |
0 |
|
19
|
论印度史诗《摩诃婆罗多》的美学本质 |
唐帼丽
季百春
|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8 |
0 |
|
20
|
试析印尼巴厘岛乌布皇宫侧院的传统乐舞及竹乐表演 |
杨民康
|
《云南艺术学院学报》
|
2023 |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