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甘肃测震台网监测能力及地震目录完整性分析 被引量:67
1
作者 冯建刚 蒋长胜 +1 位作者 韩立波 陈继锋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646-658,727,共13页
区域地震台网监测能力的科学评估,是进行区域地震活动性和地震危险性分析的重要基础,最小完整性震级Mc是表征台网监测能力的关键.本文以甘肃测震台网的地震观测报告和区域地震目录为基础资料,分析了甘肃及邻区地震监测能力在时、空上的... 区域地震台网监测能力的科学评估,是进行区域地震活动性和地震危险性分析的重要基础,最小完整性震级Mc是表征台网监测能力的关键.本文以甘肃测震台网的地震观测报告和区域地震目录为基础资料,分析了甘肃及邻区地震监测能力在时、空上的分布特征,利用"震级-序号"法、"最大曲率"法(MAXC)、拟合度分别为90%和95%的拟合优度检验法(GFT)及"完整性震级范围"法(EMR)等,研究了甘肃区域地震目录最小完整性震级Mc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980年以来甘肃测震台网的地震监测能力得到了逐步提高,模拟记录时期和"九五"期间甘东南地区的地震监测能力明显高于祁连山地震带中西段,"十五"测震台网运行后,甘肃及邻区的地震监测能力的空间差异明显缩小.最小完整性震级Mc和监测能力的时空分布特征具有较好的一致性.随着台网的改造,Mc逐步降低,"十五"台网运行后,甘肃及邻区的ML1.8以上地震基本完整.此外,还讨论了相关技术规范对区域台网地震目录的影响,并且提出了消除该影响的科学途径和有效方法.该研究结果可为甘肃及邻区地震活动性分析和地震危险性评价等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完整性震级Mc 震级-频度分布 甘肃测震台网 完整性震级范围
下载PDF
震级-频度关系中b值的极大似然法估计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7
2
作者 吴果 周庆 冉洪流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1-43,共23页
b值在地震活动性研究和地震危险性分析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通常拟合b值的方法有最小二乘法(Least Squares Method)和极大似然法(Maximum Likelihood Estimation)。最小二乘法简单易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然而很多研究表明该方法存在... b值在地震活动性研究和地震危险性分析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通常拟合b值的方法有最小二乘法(Least Squares Method)和极大似然法(Maximum Likelihood Estimation)。最小二乘法简单易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然而很多研究表明该方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极大似然法在特定条件下可以作为最小二乘法的一种可行的替代或补充方法。前人对极大似然法的研究非常繁杂,提出了各种各样的方程式,每个方程式的隐含假设和求解方式各不相同。文中对主要方程式进行了简要的回顾,并按照是否考虑震级的归档效应、是否设定有限最大震级、是否对不同震级档数据取不同的观察时段和是否具有解析解这4个方面,对这些方程式进行了分类和总结。进而对震级的归档效应、震级的测量误差、样本量、震级跨度、最小完整震级和前余震共6个可能影响极大似然法估计b值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和总结。最后对正确使用这些方程式提出了合理的建议。文中的分析和总结有助于更准确地理解和使用不同的极大似然法估计b值的方程式,以供相关研究者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震级-频度关系 B值 最小二乘法 极大似然法 震级的归档效应 震级跨度
下载PDF
基于MGR模型修正我国大陆中强以上地震的震级-频度关系和确定震级极限值 被引量:4
3
作者 任雪梅 高孟潭 俞言祥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31-338,共8页
从理论上推导了修正的古登堡-里克特模型的震级上限的确定方法,应用常用的两种模型对我国分区域进行了震级-频度关系的修正和震级极限值的确定.结果表明,我国大陆存在非线性的震级-频度关系,传统的NGR模型不能反映非线性的震级-频度关系... 从理论上推导了修正的古登堡-里克特模型的震级上限的确定方法,应用常用的两种模型对我国分区域进行了震级-频度关系的修正和震级极限值的确定.结果表明,我国大陆存在非线性的震级-频度关系,传统的NGR模型不能反映非线性的震级-频度关系,而MGR模型能反映适合非线性和线性的震级-频度关系,因此MGR模型适合我国各研究区中强以上地震的震级-频度关系.当震级-频度关系为非线性时,用MGR模型确定的震级极限值较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震级-频度关系 震级上限 震级极限值 非线性b值
下载PDF
利用震级均值特性建立有上限震级概率模型对2017年九寨沟7.0级地震的余震概率预测 被引量:3
4
作者 叶友清 苏金蓉 +1 位作者 易桂喜 杨贤和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489-499,共11页
震级均值ma是震级m以上事件的震级平均值.研究了九寨沟7. 0级地震余震序列的震级均值ma之后,发现两个与ma有关的线性关系:(1) lg N'=a'-b'ma,(2) ma=c+dm.第一个关系式不仅与G-R关系的形式相同,并且也可以用来估计完备震级... 震级均值ma是震级m以上事件的震级平均值.研究了九寨沟7. 0级地震余震序列的震级均值ma之后,发现两个与ma有关的线性关系:(1) lg N'=a'-b'ma,(2) ma=c+dm.第一个关系式不仅与G-R关系的形式相同,并且也可以用来估计完备震级Mc.令ΔN=lg N-lg N',lg N从目录统计得到,lg N'是(1)式给出的预测值.在ΔN与ma的散点图上,ΔN第一次突破0轴对应的ma值可以很好地估计完备性震级Mc.第二个关系式称为震均关系(A-M关系),只能从实际目录统计,不能从已有的统计关系推导出来.若震级是连续随机变量且G-R关系在完备震级Mc以上的任意的震级范围[m,∞]成立,将A-M关系代入极大似然法求b值的Aki-Utsu公式,可得到b值函数B(m)=-r/[c-(1-d) m].对B(m)积分可得(3) lg N=p+klg(c-qm),其中q=1-d.从(3)式可导出(4) F(M≥m)=[(cqm)/(c-qm0]k.(3)和(4)分别是有上限的震级-频度关系及其条件概率分布函数.按以下步骤确定参数c、q、p、k:第一步,拟合线性关系(1) lg N'=a'-b'ma,用ΔN=lg N-lg N'确定完备震级Mc,并统计Mc以上余震序列的震级均值mca.第二步,利用余震序列的最大震级不可能超过主震震级Mm的特点,假定余震序列震级上限mu=Mm+0. 5,通过点(mu,mu)和点(Mc,mca)求解A-M关系(2) ma=c+dm,获得参数c、q.第三步,拟合lg(c-qm)和相应的lg N,确定参数p、k.根据以上步骤,用震后2 h的余震目录拟合各项参数,获得概率分布函数F(M≥m)=[(0. 62-0. 0827m)/(0. 62-0. 0827m0]8. 8602.据此估计在后续累计发生0级以上余震10000次的条件下,至少发生一次的概率为63%、10%和1%对应的的震级分别为4. 8、5. 4、5. 9级.据蒋海昆等(2006)的多震型序列定义,后续须至少发生一次6. 4级以上地震,才能认为九寨沟7. 0级余震序列是多震型序列,而6. 4级以上地震至少发生一次的概率仅为4. 02E-4.根据这些概率计算,在震后2 h可以作出的预测意见为:九寨沟7. 0级地震的余震序列类型为主震-余震型,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震级均值 震均关系(A-M关系) b值函数B(m) 震级-频度关系 震级概率分布 余震序列
原文传递
地震震级-周期公式及其初步应用 被引量:3
5
作者 张一方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0年第4期371-375,共5页
首先我们导出地震震级—周期公式T=T_0·10^(?)及其简化公式T=T·10^(?),然后结合我们认为中国大地震(M_0=7)具有的T_0=250年的阁期,就可以进行定量计算.初步应用到河北、山东、山西等地区,无论由b求T或由T求b都与实际基本符合.
关键词 地震 重复性 震级 频度
原文传递
实际地震序列和模拟地震序列的震级-频度关系 被引量:3
6
作者 郑兆 《华北地震科学》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74-80,共7页
通过对实际观测的地震序列和由复杂地震系统模型产生的的模拟地震序列的分析,认为在整个震级段上粗略地看基本上符合古登堡-李希特经验关系式。仔细分析不同的震级段,b值是有差异的,这与孕震体的内在恃性有关。这一认识对理解地震... 通过对实际观测的地震序列和由复杂地震系统模型产生的的模拟地震序列的分析,认为在整个震级段上粗略地看基本上符合古登堡-李希特经验关系式。仔细分析不同的震级段,b值是有差异的,这与孕震体的内在恃性有关。这一认识对理解地震孕育的复杂性,认识地震孕育中共性与特性的关系是有启发性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序列 震级 频度关系 地震模拟 地震预报
下载PDF
南北地震带及邻近区域强震时空分布特征 被引量:3
7
作者 李成帅 杨建思 +3 位作者 郑钰 田宝峰 姜旭东 徐志强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13年第5期24-31,共8页
搜集整理南北地震带区域自史料记载(公元前193年)到2012年9月的强震(M_S≥6.0)资料,初步分析南北地震带及附近区域的地震发震构造活动性和时空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地震一般发生在断层带上,具有空间分布的集群性特征和时间群集性质。研... 搜集整理南北地震带区域自史料记载(公元前193年)到2012年9月的强震(M_S≥6.0)资料,初步分析南北地震带及附近区域的地震发震构造活动性和时空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地震一般发生在断层带上,具有空间分布的集群性特征和时间群集性质。研究发现,地震带南段发生6.0≤M_S≤7.9地震次数明显高于北段和中段,而发生M_S≥8.0地震的可能性较低,中段与南段较接近,与北段有明显差异;南北地震带存在明显的纬向、经向强震活动迁移现象,纬向尤其明显;1900年以来,南北地震带已经有4次明显的能量释放阶段,并给出M≥6.0地震的震级—频度统计关系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北地震带 断裂带 分段活动性 时空分布 震级—频度关系
下载PDF
震级一频度曲线呈系统性起伏的可能性及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朱建钢 张跃国 《四川地震》 1992年第3期5-12,共8页
自从对全球而言的古登堡—里克特关系:lgN(m)=a-bm,被推广应用于各具体的地震区带的地震活动性研究以来,有成功的例子,有艰难但仍获解释的例子,也有谨慎但论据充足的反例。其实,对于第二种情况而言,也未必就不是反例。本文拟从数学反证... 自从对全球而言的古登堡—里克特关系:lgN(m)=a-bm,被推广应用于各具体的地震区带的地震活动性研究以来,有成功的例子,有艰难但仍获解释的例子,也有谨慎但论据充足的反例。其实,对于第二种情况而言,也未必就不是反例。本文拟从数学反证的角度,证明对于具体的地震区带而言,其震级-频度曲线呈现系统性起伏是可能的。考虑到震级-频度曲线在短临预报和中长期预报中应用广泛,本文还简要评述了如果忽视其系统性起伏可能导致的后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 震级 频度曲线 系统性起伏
下载PDF
利用修改的震级—频度关系研究扬—铜地震带的未来地震
9
作者 成尔林 《地震学刊》 CSCD 1993年第3期39-43,共5页
本文对修改的震级-频度关系进行了全面的统计检验。结果表明,修改的震级-频度关系从整体上讲拟合精度是令人满意的,可用于预测。本文根据扬—铜带修改的震级-频度关系,以及极值方法的结果,预测扬—铜带未来可能发生一次6.5—6.8级地震。
关键词 地震 震级 频度 地震带
下载PDF
最大熵原理与地震频度-震级关系 被引量:5
10
作者 冯利华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260-265,共6页
地震是一种随机事件 ,它的发生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 ,因而可以用熵来进行描述。地震以最无序的方式在各地发生 ,意味着地震熵达到了极大值。古登堡 (Gutenberg)和里克特 (Richter)根据资料和经验得出的地震频度 -震级关系式实际上是在给... 地震是一种随机事件 ,它的发生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 ,因而可以用熵来进行描述。地震以最无序的方式在各地发生 ,意味着地震熵达到了极大值。古登堡 (Gutenberg)和里克特 (Richter)根据资料和经验得出的地震频度 -震级关系式实际上是在给定的约束条件下 ,当地震熵取极大值时得到的一种负指数分布。文中从最大熵原理得出了同一形式的地震频度 -震级关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大熵原理 地震频度 震级 地震墒 负指数分布
下载PDF
2000年前辽宁地区地震活动趋势预测 被引量:1
11
作者 孙文福 顾浩鼎 《防灾减灾学报》 1995年第3期3-12,共10页
根据数理统计理论和有关文献,利用辽宁地区(38.7°-43°N,119°-125°E)1970年以来的地震资料,建立了逐年最高震级时间序列的门限自回归模型和修改的震级一频度关系。同时,对辽宁地区地震活... 根据数理统计理论和有关文献,利用辽宁地区(38.7°-43°N,119°-125°E)1970年以来的地震资料,建立了逐年最高震级时间序列的门限自回归模型和修改的震级一频度关系。同时,对辽宁地区地震活动的时空分布特征也作了详细的研究。最后,对辽宁地区未来(到2000年)地震活动趋势和强度作了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活动趋势 门限自回归模型 震级-频度关系 辽宁地区
下载PDF
可可西里-金沙江地震带震级频度关系及其参数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叶文华 梁小华 +1 位作者 李建华 蒋溥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1998年第1期91-96,共6页
本文通过可可西里-金沙江地震带震级频度关系的确定及其参数b值与a值、ν值(地震年平均发生率)和Mmax(最大震级a/b)之间的相关性分析,以说明地震危险性概率分析中的地震活动性参数ν值与b值也应有某种相关性。当地震带... 本文通过可可西里-金沙江地震带震级频度关系的确定及其参数b值与a值、ν值(地震年平均发生率)和Mmax(最大震级a/b)之间的相关性分析,以说明地震危险性概率分析中的地震活动性参数ν值与b值也应有某种相关性。当地震带未来一定时期内地震活动震级上限Muz和b值被确定后,未来地震活动的ν值的取值范围似将受到一定的限制。如假设可可西里-金沙江地震带的Muz为8级,b值为0.73后,相应的ν值若取13.943,可能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震级 频度关系 地震活动性 相关分析 地震带
下载PDF
地震震级-频度关系中小震端“掉头”现象解释 被引量:1
13
作者 赵振 谷光裕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1997年第6期22-27,共6页
以辽宁省及其邻近地区的地震记录为例,在考虑台站空间分形的基础上,通过震源深度校正,确认了震级-频度关系中小震端频度的“掉头”现象是由于台站监测能力不足所致,并对小震端出现的截止震级现象做出了解释。
关键词 频度关系 地震观测 震级 震源
下载PDF
1999年11月1日大同—阳高Ms5.4级地震预报纪实
14
作者 李淑莲 王勤彩 +1 位作者 胡新亮 边庆凯 《华北地震科学》 2000年第3期38-44,共7页
1999年 1 1月 1日在山西省大同—阳高地区发生了一次 Ms5.4级地震。这次地震前笔者采用测震学方法对华北地震活动性进行分析研究 ,结果发现华北缺震曲线 ,华北地区 ML≥ 4.0级季频度出现低值异常 ,邢台震区月频度曲线 6月份小震活动增... 1999年 1 1月 1日在山西省大同—阳高地区发生了一次 Ms5.4级地震。这次地震前笔者采用测震学方法对华北地震活动性进行分析研究 ,结果发现华北缺震曲线 ,华北地区 ML≥ 4.0级季频度出现低值异常 ,邢台震区月频度曲线 6月份小震活动增强。北京地区缺震曲线、频度曲线都出现低值异常。 1 999年 6月份在晋冀蒙三省交界地区的大同附近小震活动丛集、频度与蠕变加速 ,并于 9月 1 2日发生了左云 ML4.7级信号震。据此 ,笔者在 1 999年9月 8日至 1 0月 2 7日期间河北省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召开的历次各种类型的会商会上共1 9次对这次地震发生的时间、空间、强度三要素提出了短期预报 (皆填写了河北省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会商登记卡片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频度 前震 震级 大同--阳高地震 1999年
下载PDF
强震前后震级分布偏离度时序特征的初步分析
15
作者 陈俊华 严尊国 郑文衡 《华南地震》 1995年第2期29-33,共5页
以川滇地区和青藏块体北部地区1980年以来的地震目录为依据,分析了在稳健估计理论基础上引出的震级分布偏离度(ξ值)随时间变化的特征。结果表明,强震前ξ值表现为低值状态(有序的自组织临界阶段),震后转变为高值(无序的混... 以川滇地区和青藏块体北部地区1980年以来的地震目录为依据,分析了在稳健估计理论基础上引出的震级分布偏离度(ξ值)随时间变化的特征。结果表明,强震前ξ值表现为低值状态(有序的自组织临界阶段),震后转变为高值(无序的混沌态),构成强震孕育发生的自组织过程;同时,不同地区地壳构造不同,强震自组织性质也有所差异。ξ值可望作为地震中期预测的一种判别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预报 强震 震级 分布 偏离度 时序特征
下载PDF
Nonlinear magnitude frequency relation and two types of seismicity systems
16
作者 陈时军 王志才 陶九庆 《Acta Seism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CSCD 1998年第2期73-84,共12页
nonlinear magnitude frequency equation has been derived in this paper on the assumption that all seismicity systems hold fractal characteristics, and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ces of relevant coefficients in the equat... nonlinear magnitude frequency equation has been derived in this paper on the assumption that all seismicity systems hold fractal characteristics, and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ces of relevant coefficients in the equation, seis-micity systems are classified into two types: type I, the whole earthquake activity is controlled by only one great unified system; type II, the whole earthquake activity is controlled by more than one great system. One type of seismicity system may convert to the other type, generally. For example, a type I system will change to a type II system prior to the occurrence of a strong earthquake in North China. This change can be regarded as an index for earthquake trend estimation. In addition, the difference between b value in nonlinear magnitude frequency equation and that in linear equation and the term dΔM related to the coefficients of nonlinear terms obtained in this paper are proved to be a pair of available parameters for medium short term earthquake predi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nlinear magnitude frequency relation two types of seismicity systems fractal seismic fault earthquake predictionIntroduction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