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 novel flavonoid from the root of Macrothelypteris torresiana(Gaud.) Ching 被引量:3
1
作者 Ying Tang Wei Fang Yun Tao Ma Ya Ling Cai Jin Lan Ruan 《Chinese Chemical Letters》 SCIE CAS CSCD 2009年第7期815-816,共2页
A novel flavonoid was isolated from the root of Macrothelypteris torresiana (Gaud.) Ching. The structure of the product was identified as 5, 7-dihydroxy-2-(1, 2-isopropyldioxy-4-oxocyclohex-5-enyl)-chromen-4-one o... A novel flavonoid was isolated from the root of Macrothelypteris torresiana (Gaud.) Ching. The structure of the product was identified as 5, 7-dihydroxy-2-(1, 2-isopropyldioxy-4-oxocyclohex-5-enyl)-chromen-4-one on the ground of chemical and spectro-scopic methods.2009 Jin Lan Ruan. Published by Elsevier B.V. on behalf of Chinese Chemical Society. All rights reserv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crothelypteris torresiana (Gaud.) Ching Flavonoid ROOT
下载PDF
Two new flavanone glycosides from Macrothelypteris torresiana (Gaud.) Ching 被引量:1
2
作者 Wei Fu Wei Fang Jin Lan Ruan 《Chinese Chemical Letters》 SCIE CAS CSCD 2009年第5期579-581,共3页
Two new flavanone glycosides 1 and 2 were isolated from the aerial parts of Macrothelypteris torresiana (Gaud.) Ching. The structures of two products were identified as (2S)-5,7,2',5'-tetrahydroxyflavanone-2'-O... Two new flavanone glycosides 1 and 2 were isolated from the aerial parts of Macrothelypteris torresiana (Gaud.) Ching. The structures of two products were identified as (2S)-5,7,2',5'-tetrahydroxyflavanone-2'-O-β-D-6"-O-acetylglucopyranoside and (2S)- 5,7,2',5'-tetrahydroxyflavanone-2'-O-β-D-glucopyranoside on the basis of their chemical and spectral analysis, respective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crothelypteris torresiana (Gaud.) Ching Flavanone glycosides Spectral analysis
下载PDF
Hepatoprotective activity of Macrothelypteris torresiana (Gaudich.) aerial parts against CCl4-induced hepatotoxicity in rodents and analysis of polyphenolic compounds by HPTLC
3
作者 Sumanta Mondal Debjit Ghosh +2 位作者 Seru Ganapaty Surya Vamsi Gokul Chekuboyina Manisha Samal 《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Analysis》 SCIE CAS CSCD 2017年第3期181-189,共9页
Macrothelypteris torresiana is a fern species belonging to the family Thelypteridaceae. The present study was conducted to evaluate hepatoprotective potential of ethanol extract from M. torresiana aerial parts(EEMTAP)... Macrothelypteris torresiana is a fern species belonging to the family Thelypteridaceae. The present study was conducted to evaluate hepatoprotective potential of ethanol extract from M. torresiana aerial parts(EEMTAP)and detect the polyphenolic compounds present in the extract using high performance thin layer chromatography(HPTLC). Hepatoprotective potential of EEMTAP were tested at doses of 300 and 600 mg/kg, per os(p.o.), on Wistar albino rats. The extract and silymarin treated animal groups showed significant decrease in activities of different biochemical parameters like serum glutamic oxaloacetic transaminase(SGOT), serum glutamate-pyruvate transaminase(SGPT), and alkaline phosphatase(ALP), which were elevated by carbon tetrachloride(CCl_4) intoxication. The levels of total bilirubin and total protein along with the liver weight were also restored to normalcy by EEMTAP and silymarin treatment. After CCl_4 administration, the levels of hepatic antioxidant enzymes such as glutathione(GSH) and catalase(CAT) were decreased whereas the level of hepatic lipid peroxidation(LPO) was elevated. The levels of these hepatic antioxidant enzymes were also brought to normalcy by EEMTAP and silymarin treatment. Histological studies supported the biochemical findings, and treatment with EEMTAP at doses of 300 and 600 mg/kg, p.o. was found to be effective in restoring CCl_4-induced hepatotoxicity in rats. A simple HPTLC analysis was conducted for the detection of polyphenolic compounds in EEMTAP, and the result revealed the presence of caffeic acid as phenolic acid and quercetin as flavonoid. The proposed HPTLC method is simple and concise and provides a good resolution of caffeic acid and quercetin from other constituents present in EEMTA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crothelypteris torresiana HEPATOPROTECTIVE activity HPTLC fingerprint Caffeic acid QUERCETIN
下载PDF
普通针毛蕨配子体发育的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张开梅 石雷 李东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70-73,共4页
采用混合土培养普通针毛蕨(Macrothelypteris torresiana (Gaud.) Ching)孢子,显微镜下观察记录其孢子萌发及配子体发育过程。结果表明:孢子褐色,赤道面观为半圆形,极面观椭圆形,单裂缝。播种3d左右孢子萌发,萌发类型为书带... 采用混合土培养普通针毛蕨(Macrothelypteris torresiana (Gaud.) Ching)孢子,显微镜下观察记录其孢子萌发及配子体发育过程。结果表明:孢子褐色,赤道面观为半圆形,极面观椭圆形,单裂缝。播种3d左右孢子萌发,萌发类型为书带蕨型,配子体发育为槲蕨型。播种7d左右发育为片状体,丝状体与片状体两阶段的界限不明显。原叶体边缘及背腹面均可产生毛状体。播种21d左右发育形成幼原叶体,成熟原叶体呈心脏形。播种35d左右开始有性器官出现,精子器近圆球形,由3个细胞组成,成熟颈卵器颈部由4列细胞组成,4~5层细胞高。原叶体受精后1个月内即可观察到从原叶体上生成的幼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针毛蕨 孢子萌发 配子体发育
下载PDF
针毛蕨的化学成分及其体内外抗肿瘤活性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吴光华 魏安华 +2 位作者 蔡亚玲 熊朝梅 阮金兰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330-333,共4页
目的研究针毛蕨(Macrothelypteris oligophlebia)化学成分及其体内外抗肿瘤活性。方法采用各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以MTT法测试各化合物对肿瘤细胞的体外抑制作用,并观察针毛蕨提取物对S180肉瘤... 目的研究针毛蕨(Macrothelypteris oligophlebia)化学成分及其体内外抗肿瘤活性。方法采用各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以MTT法测试各化合物对肿瘤细胞的体外抑制作用,并观察针毛蕨提取物对S180肉瘤小鼠肿瘤生长的影响。结果分离得到7个黄酮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荚果蕨素(1)、柚皮素(2)、柚皮素-5-O-β-D-吡喃葡萄糖苷(3)、原芹菜素(4)、去甲氧基荚果蕨素(5)、芹菜素(6)和原芹菜素-4′-O-β-D-葡萄糖苷(7)。结论所有化合物均首次从针毛蕨中分离得到;化合物4对肿瘤细胞增殖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且呈现出良好的剂量依赖性;体内抗肿瘤试验显示针毛蕨提取物对S180肉瘤小鼠肿瘤的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毛蕨 化学成分 黄酮 抗肿瘤活性
原文传递
翠绿针毛蕨中黄酮类化学成分的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魏安华 吴光华 +3 位作者 熊朝梅 周道年 蔡亚玲 阮金兰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77-179,共3页
目的研究翠绿针毛蕨(Macrothelypteris viridifrons)中的黄酮类化学成分。方法利用硅胶、C18反相硅胶、Sephadex LH-20凝胶等色谱技术对其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分离得到9个黄酮类化合物... 目的研究翠绿针毛蕨(Macrothelypteris viridifrons)中的黄酮类化学成分。方法利用硅胶、C18反相硅胶、Sephadex LH-20凝胶等色谱技术对其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分离得到9个黄酮类化合物,分别为:山柰酚-3-O-β-D-葡萄糖苷(1),山柰酚-3-O-芸香糖苷(2),槲皮素-3-O-芸香糖苷(3),芹菜素-4′-O-β-D-葡萄糖苷(4),柚皮素-4′-O-β-D-葡萄糖苷(5),山柰酚(6),槲皮素(7),芹菜素(8),5,7-二羟基色原酮(9)。结论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翠绿针毛蕨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翠绿针毛蕨 黄酮 黄酮苷 化学成分 结构鉴定
原文传递
翠绿针毛蕨中特殊B环结构的黄酮及其抑制肿瘤细胞增殖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魏安华 吴光华 +3 位作者 熊朝梅 周道年 蔡亚玲 阮金兰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82-584,共3页
目的:研究翠绿针毛蕨Macrothelypteris viridifrons的化学成分及其抑制肿瘤细胞增殖作用。方法:利用硅胶、C18反相硅胶、Sephadex LH-20凝胶等色谱技术对其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以MTT法测试... 目的:研究翠绿针毛蕨Macrothelypteris viridifrons的化学成分及其抑制肿瘤细胞增殖作用。方法:利用硅胶、C18反相硅胶、Sephadex LH-20凝胶等色谱技术对其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以MTT法测试各化合物对MOLT-4,Hep G2,A-549,MCF-7,HT-29,PC-3肿瘤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结果:分离得到5个具有特殊B环结构的黄酮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原芹菜素(1),4'-羟基-原芹菜素(2),4'-羟基-原芹菜素4'-O-β-D-葡萄糖苷(3),5,7-二羟基-2-(1,2-异丙二氧基-4-酮-环己-5-烯)-色原酮(4),5,7-二羟基-2-(1-羟基-2,6-二甲氧基-环己-4-酮)-色原酮(5)。结论:所有化合物均首次从翠绿针毛蕨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4和5对6种人肿瘤细胞增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呈现出良好的剂量依赖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翠绿针毛蕨 黄酮 抗增殖作用
原文传递
普通针毛蕨总黄酮包合物的制备及其生物利用度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黄晓华 陈静 +1 位作者 吴双英 阮金兰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81-187,共7页
目的:了解普通针毛蕨总黄酮及其包合物的活性成分在人工胃、肠液中的稳定性及其生物利用度。方法:以人工胃、肠液将普通针毛蕨总黄酮0.5%CMC-Na混悬剂及HP-β-CD包合物制成高、中、低3个浓度样品,在温孵箱内37℃恒温、振荡50r.min-1,于0... 目的:了解普通针毛蕨总黄酮及其包合物的活性成分在人工胃、肠液中的稳定性及其生物利用度。方法:以人工胃、肠液将普通针毛蕨总黄酮0.5%CMC-Na混悬剂及HP-β-CD包合物制成高、中、低3个浓度样品,在温孵箱内37℃恒温、振荡50r.min-1,于0、4、8、12、20、24h取样品进行HPLC检测,检测其活性成分代表原芹菜素的峰面积进行比较;高、中、低3种相等剂量(按体质量分别以100,200,300mg.kg-1给药)的普通针毛蕨总黄酮混悬剂及其包合物进行动物灌胃血液吸收动力学实验,采用Das 2.0软件对各组血药浓度进行房室模型分析。结果:普通针毛蕨总黄酮及其包合物的所有样品在0~24h内,同一样品间所含的原芹菜素峰面积差异无显著性(P>0.05),相同浓度的样品组与阳性组、阴性组比较所含的原芹菜素峰面积无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原芹菜素在胃肠液中比较稳定,不易破坏;普通针毛蕨总黄酮混悬剂及其包合物的大鼠灌胃血液吸收动力学试验,表现出明显的线性动力学特征,显示包合物延长了半衰期、血药浓度达峰时间变短,峰浓度有所提高,消除半衰期相对延长,AUC相对加大,说明包合处理可提高总黄酮口服吸收的生物利用度。结论:普通针毛蕨总黄酮中的活性成分在人工胃肠液稳定性强,不易破坏;包合物的生物利用度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针毛蕨总黄酮 包合物 人工胃液 人工肠液 生物利用度
原文传递
针毛蕨治疗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的活性部位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韩盼 赖永继 +2 位作者 阮金兰 邓艾平 王奕 《中国药师》 CAS 2015年第10期1645-1648,共4页
目的:探讨针毛蕨甲醇提取物对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CNP)模型大鼠的治疗效果,初步确定其活性部位。方法:粉碎的针毛蕨根茎用甲醇提取,所得浸膏依次用氯仿和乙酸乙酯萃取后得到氯仿部位、乙酸乙酯部位和水部位;建立角叉菜胶诱导的CNP模型... 目的:探讨针毛蕨甲醇提取物对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CNP)模型大鼠的治疗效果,初步确定其活性部位。方法:粉碎的针毛蕨根茎用甲醇提取,所得浸膏依次用氯仿和乙酸乙酯萃取后得到氯仿部位、乙酸乙酯部位和水部位;建立角叉菜胶诱导的CNP模型,将实验大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甲醇提取物组、乙酸乙酯组、氯仿组和水部位组,测定各组的前列腺指数,利用ELISA试剂盒测定各组大鼠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环氧合酶-2(COX-2)和前列腺素E2(PGE2)的含量,前列腺组织HE染色后进行病理学观察。结果:与模型组相比较,黄酮含量较高的乙酸乙酯组和甲醇提取物组大鼠的前列腺指数明显减小(P<0.01),前列腺组织病理学改善显著,细胞因子IL-10、TNF-α、COX-2和PGE2的含量显著降低(P<0.05或P<0.01),尤其是乙酸乙酯组。结论:针毛蕨对CNP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初步确定乙酸乙酯部位为其活性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 针毛蕨 甲醇提取物 乙酸乙酯部位 前列腺指数 细胞因子
下载PDF
针毛蕨乙醇提取物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吴光华 孙明辉 +1 位作者 魏涵 阮金兰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58-561,共4页
目的研究针毛蕨乙醇提取物总黄酮含量及体外抗氧化活性。方法体外抗氧化活性采用ABTS自由基、超氧阴离子(O-2.)自由基、H2O2自由基和羟基自由基(.OH)清除实验;总黄酮含量测定采用芦丁显色法。结果针毛蕨乙醇提取物表现出较强的自由基清... 目的研究针毛蕨乙醇提取物总黄酮含量及体外抗氧化活性。方法体外抗氧化活性采用ABTS自由基、超氧阴离子(O-2.)自由基、H2O2自由基和羟基自由基(.OH)清除实验;总黄酮含量测定采用芦丁显色法。结果针毛蕨乙醇提取物表现出较强的自由基清除能力,且在一定范围内呈剂量依赖性。每克针毛蕨乙醇提取物中总黄酮含量(28.23±0.18)mg。结论针毛蕨乙醇提取物具有一定的体外抗氧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毛蕨提取物 总黄酮 抗氧化活性 体外
下载PDF
普通针毛蕨颈卵器和卵的发育 被引量:2
11
作者 詹臻 张剑锋 +1 位作者 曹建国 戴锡玲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236-1244,共9页
蕨类植物卵发生是有性生殖研究的重要内容。真水龙骨类II的卵发生尚无人研究,本文对该类群中的普通针毛蕨(Macrothelypteris torresiana)卵发生过程进行了光镜和透射电镜研究。结果显示:卵细胞刚形成时,与腹沟细胞紧密相连,随着卵进一... 蕨类植物卵发生是有性生殖研究的重要内容。真水龙骨类II的卵发生尚无人研究,本文对该类群中的普通针毛蕨(Macrothelypteris torresiana)卵发生过程进行了光镜和透射电镜研究。结果显示:卵细胞刚形成时,与腹沟细胞紧密相连,随着卵进一步发育,卵细胞和腹沟细胞之间逐渐形成分离腔,但孔区处卵细胞和腹沟细胞始终相连。随后,卵细胞上表面有不定型物质堆积在质膜外,形成一层加厚的卵膜,孔区处没有卵膜覆盖的位置最后形成受精孔。在卵发育后期,卵细胞核变得不规则,近成熟时卵核产生大量核外突。卵发育过程中卵膜的出现、受精孔的产生以及核外突等特征,与进化的真水龙骨类中其他蕨类植物的卵发生研究结果相似,与薄囊蕨类中原始基部类群的卵发生现象有显著差别。由此可见,普通针毛蕨属于进化类型。依据卵发生中卵膜和受精孔等特征推测原始薄囊蕨类经过里白类、桫椤类,最终演化为水龙骨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蕨类植物 颈卵器 卵发生 超微结构 普通针毛蕨
原文传递
普通针毛蕨质量标准的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黄晓华 蔡亚玲 +2 位作者 熊朝梅 汪建平 阮金兰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2327-2329,共3页
目的研究普通针毛蕨的质量标准。方法运用显微鉴定、薄层色谱、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高效液相色谱等技术对普通针毛蕨进行研究,对其水分、总灰分、酸不溶灰分、总黄酮、原芹菜素含量进行测定。结果参照《中国药典》2005年版(Ⅰ部),普通... 目的研究普通针毛蕨的质量标准。方法运用显微鉴定、薄层色谱、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高效液相色谱等技术对普通针毛蕨进行研究,对其水分、总灰分、酸不溶灰分、总黄酮、原芹菜素含量进行测定。结果参照《中国药典》2005年版(Ⅰ部),普通针毛蕨生药中水分不得超过15.00%,总灰分不得超过8.31%,酸不溶性灰分不得超过3.90%,t检验显示,上述指标,因产地不同,无显著性差异(P>0.05);生药中原芹菜素的含量不得低于0.71%,总黄酮含量不得低于28.21%。因药材产地不同,其总黄酮、原芹菜素含量有显著性差异(0.01<P≤0.05)。结论实验结果为建立普通针毛蕨药材的质量标准提供了依据,方法简单易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针毛蕨 质量标准 黄酮类化合物
下载PDF
正交试验法优选普通针毛蕨地上部位总黄酮提取纯化工艺
13
作者 陈镜楼 刘瑜洁 +1 位作者 阮金兰 蔡亚玲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3期1969-1972,共4页
目的:优选普通针毛蕨地上部位总黄酮提取和纯化工艺条件。方法:以总黄酮提取率为考查指标,液料比、提取次数、提取时间、乙醇浓度为考察因素,选用L9(34)表对提取工艺进行正交试验。以总黄酮提取率、总黄酮纯度和主要活性成分原芹菜素(pr... 目的:优选普通针毛蕨地上部位总黄酮提取和纯化工艺条件。方法:以总黄酮提取率为考查指标,液料比、提取次数、提取时间、乙醇浓度为考察因素,选用L9(34)表对提取工艺进行正交试验。以总黄酮提取率、总黄酮纯度和主要活性成分原芹菜素(protoapigenone)物质为考查指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原芹菜素含量,以加碱水量,加碱水次数,碱水pH值,加酸后pH为影响因素,选用L9(34)表对纯化工艺进行正交试验。结果:普通针毛蕨总黄酮提取最佳工艺为20倍量75%乙醇提取3次,每次1.5h。纯化条件为药材醇提浸膏加2倍量pH9的氢氧化钠溶液,提取2次,提取液用浓盐酸调节为pH1。结论:优选工艺获得的总黄酮提取率,纯度和原芹菜素含量较高。本方法合理,便于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交设计 普通针毛蕨 总黄酮
原文传递
普通针毛蕨中原芹菜素与其糖苷对PDK-1/AKT途径的拮抗效应
14
作者 韩盼 金灿 +3 位作者 曹爽 张慧宏 赖永继 刘子维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1期2147-2151,共5页
目的:揭示原芹菜素与其糖苷之间的拮抗作用,并在分子水平上阐明这两个化合物对于PDK-1介导的AKT磷酸化的拮抗作用。方法:首先建立普通针毛蕨的HPLC指纹图谱,并确定目标化合物含量。而后通过免疫印迹实验,采用组合模式给药,证实了这两个... 目的:揭示原芹菜素与其糖苷之间的拮抗作用,并在分子水平上阐明这两个化合物对于PDK-1介导的AKT磷酸化的拮抗作用。方法:首先建立普通针毛蕨的HPLC指纹图谱,并确定目标化合物含量。而后通过免疫印迹实验,采用组合模式给药,证实了这两个化合物对于PDK-1介导的AKT磷酸化的拮抗作用。再后通过CETSA实验进一步证实了这两个化合物对PDK-1蛋白的竞争性结合行为,最后采用分子对接给予这种拮抗作用图像化的解释。结果:普通针毛蕨提取物中原芹菜素和原芹菜素葡萄糖苷的摩尔浓度分布为1.249μmol·L^-1和0.928μmol·L^-1。在该浓度下原芹菜素的抗肿瘤增殖效果可以被原芹菜素葡萄糖苷所抑制,且原芹菜素所介导的PDK-1下调也可以被原芹菜素葡萄糖苷所拮抗。同时CETSA实验进一步证实了这个两个化合物与PDK-1的竞争性结合。结论:本研究揭示了一个原芹菜素的拮抗因素,并为原芹菜素葡萄糖苷含量控制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芹菜素 PDK-1 普通针毛蕨 拮抗效应
原文传递
民族药翠绿针毛蕨质量标准的研究
15
作者 魏安华 阮金兰 周道年 《药品评价》 CAS 2021年第12期705-708,共4页
目的:建立翠绿针毛蕨药材质量标准,为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基础。方法:采用性状、显微鉴别法对该药材性状、显微特征进行描述;按照《中国药典》2015年版方法对水分、总灰分、酸不溶灰分进行测定;采用TLC定性鉴别;采用HPLC测定原芹菜素的含... 目的:建立翠绿针毛蕨药材质量标准,为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基础。方法:采用性状、显微鉴别法对该药材性状、显微特征进行描述;按照《中国药典》2015年版方法对水分、总灰分、酸不溶灰分进行测定;采用TLC定性鉴别;采用HPLC测定原芹菜素的含量,Amethyst C18-P色谱柱(250 mm×4.6 mm,5μm),柱温:25℃,检测波长:262 nm,以甲醇的水溶液作为流动相,梯度洗脱程序为0 min(30∶70)-40 min(100∶0),流速:1.0 mL/min。结果:翠绿针毛蕨显微特征明显,专属性良好;TLC斑点清晰,分离度良好;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浸出物的平均值分别为11.1%,4.0%,2.0%,14.5%。含量测定原芹菜素与相邻峰完全分离,线性关系良好,加样回收率(n=6)为98.9%,RSD为1.9%,测定药材中原芹菜素含量范围为10.55~11.13 mg/g。结论:建立的方法可用于翠绿针毛蕨药材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翠绿针毛蕨 薄层色谱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 原芹菜素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