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1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典型南方水源溶解性有机物分子量分布变化及去除特性 被引量:43
1
作者 乔春光 魏群山 +3 位作者 王东升 杨敏 魏洽 李明俊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95-200,共6页
用超滤膜法对以东江为水源的深圳水库水体溶解性有机物(DOM)进行物理分级表征,研究了2005年3-9月原水中DOM分子量分布的连续变化特性,以及各分子量范围的DOM组分与消毒副产物三卤甲烷生成势(THMFP)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此原水... 用超滤膜法对以东江为水源的深圳水库水体溶解性有机物(DOM)进行物理分级表征,研究了2005年3-9月原水中DOM分子量分布的连续变化特性,以及各分子量范围的DOM组分与消毒副产物三卤甲烷生成势(THMFP)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此原水DOM中,相对分子量小于1000的有机物所占比例最高(平均值为41.15%(以DOC计)),这说明东江原水中DOM主要以小分子量有机物为主,此分子量范围有机物所产生的THMFP在原水中所占比例均值为32.23%.水处理研究表明,常规工艺和深度处理工艺对其DOC和THMFP的去除率均不高.对原水总DOC的贡献占第二位的是分子量在10^4-3×10^4之间的有机物(均值为24.07%),其对总THMFP的贡献率为29.09%。常规工艺对此分子量范围有机物去除效果很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量分布 THMFP DOM 超滤膜法 物理分级
下载PDF
基于遗传算法的抽汽供热机组间的热电负荷分配优化研究 被引量:19
2
作者 柏春光 万杰 +2 位作者 刘娇 张修君 左世春 《节能技术》 CAS 2014年第3期201-204,共4页
目前,随着电网中新能源电力的规模接入,缺乏全局优化指导的传统调度模式使得电网整体运行效率低下,火电厂的节能减排日趋重要。本文针对电厂中200 MW及600 MW供热抽汽机组间热电负荷的分配优化问题进行了相关研究,通过理论计算和现场实... 目前,随着电网中新能源电力的规模接入,缺乏全局优化指导的传统调度模式使得电网整体运行效率低下,火电厂的节能减排日趋重要。本文针对电厂中200 MW及600 MW供热抽汽机组间热电负荷的分配优化问题进行了相关研究,通过理论计算和现场实验相结合的方法,建立了不同热、电负荷下每台机组的热耗曲线,在考虑冷凝器背压的情况下,利用热耗曲线以及机组的耗差信号,通过遗传优化算法,实现了热电负荷分配优化,达到了节能降耗的目的。这对我国供热机组占绝大多数的北方电厂的节能优化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00 mw 200 mw 抽汽供热 遗传算法 热电负荷 优化分配
下载PDF
太湖原水中膜污染物质的确定与表征 被引量:13
3
作者 喻瑶 许光红 +1 位作者 林洁 董秉直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2067-2074,共8页
采用混凝沉淀和浸没式微滤膜联用技术处理太湖原水,考察组合工艺中的有机物亲疏水性和分子量分布变化,并分析化学清洗水的有机物组分,以期确定造成膜污染的主要物质成分.结果表明,混凝预处理可有效去除大分子的亲水性有机物,这类有机物... 采用混凝沉淀和浸没式微滤膜联用技术处理太湖原水,考察组合工艺中的有机物亲疏水性和分子量分布变化,并分析化学清洗水的有机物组分,以期确定造成膜污染的主要物质成分.结果表明,混凝预处理可有效去除大分子的亲水性有机物,这类有机物仅能导致可逆污染,而中等和小分子的有机物会导致不可逆污染.此外,三维荧光光谱表明与膜污染关系最密切的2个区域为:λex=230nm/λem=330~350nm(区域Ⅰ)和λex=280nm/λem=300~350nm(区域Ⅳ),其对应的胞外蛋白质类有机物和溶解性微生物产物(SMP)是造成微滤膜不可逆污染的主要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滤 膜污染物质 亲疏水性 分子量分布 三维荧光
下载PDF
臭氧对化工园区废水厂二级出水的选择性氧化 被引量:10
4
作者 涂勇 张耀辉 +4 位作者 徐军 唐敏 陈勇 白永刚 刘伟京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5295-5300,共6页
以化工园区废水厂二级出水作为实验废水,采用臭氧氧化工艺对其进行处理,采用分子量分级、亲疏水性分离和傅里叶红外等手段对臭氧氧化前后水质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在进水COD为126 mg/L,臭氧氧化60 min的条件下,COD和UV254的去除率... 以化工园区废水厂二级出水作为实验废水,采用臭氧氧化工艺对其进行处理,采用分子量分级、亲疏水性分离和傅里叶红外等手段对臭氧氧化前后水质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在进水COD为126 mg/L,臭氧氧化60 min的条件下,COD和UV254的去除率分别为37.9%和55%;臭氧氧化对水中疏水性物质去除效率高于亲水性物质,部分疏水性物质氧化成亲水性小分子有机物。臭氧氧化可以改变废水中有机物的分子结构,使水中分子量小于1×103k Da的有机物比例从56.3%提高至71.2%,分子量大于1×105k Da的有机物比例由原来的24.2%下降至9.6%。红外光谱分析表明,臭氧氧化具有一定的选择性,可显著去除水中含不饱和键、酚类、醇类等有机物,但对饱和烷烃基本无降解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工废水 臭氧氧化 树脂分级 分质质量分布 红外光谱
原文传递
高DOM渗滤液厌氧-好氧-混凝处理工艺 被引量:9
5
作者 刘智萍 方芳 +2 位作者 ABDULHUSSAIN A Abbas 郭劲松 姜佩言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081-1085,共5页
采用厌氧-好氧-混凝工艺,对垃圾焚烧厂高DOM渗滤液进行处理,当进水ρ(CODCr)平均值为10800mg/L时,出水ρ(CODCr)平均值可达208mg/L;同时,着重针对各工艺单元出水DOM不同分子质量分布区间的ρ(CODCr)以及DOM组成成分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 采用厌氧-好氧-混凝工艺,对垃圾焚烧厂高DOM渗滤液进行处理,当进水ρ(CODCr)平均值为10800mg/L时,出水ρ(CODCr)平均值可达208mg/L;同时,着重针对各工艺单元出水DOM不同分子质量分布区间的ρ(CODCr)以及DOM组成成分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处理工艺对DOM分子质量<50ku的有机物去除率均可达到94.7%以上,而对分子质量<2ku的有机物的去除率可达99.0%;对渗滤液DOM组成成分〔腐殖酸(HA)、富里酸(FA)和亲水性有机质(HyI)〕的去除率均达到90.0%以上,表明该组合工艺用于处理垃圾焚烧厂渗滤液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垃圾焚烧厂 渗滤液 组合工艺 溶解性有机物(DOM) 分子质量分布 DOM组分
下载PDF
1000MW汽轮机中压阀门异常振动分析及治理
6
作者 胡剑 卢勇振 +3 位作者 马思聪 李卫军 冯立国 刘含伟 《汽轮机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89-293,302,共6页
针对某型超超临界1000MW机组运行过程中出现中压阀门振动过大的异常现象,对中压阀门以及机组轴系振动进行测试及分析,得出中压阀门振动以50Hz分量为主,与机组转频、阀门固有频率比较接近,表明中压阀门存在结构共振现象,且激振源为中压... 针对某型超超临界1000MW机组运行过程中出现中压阀门振动过大的异常现象,对中压阀门以及机组轴系振动进行测试及分析,得出中压阀门振动以50Hz分量为主,与机组转频、阀门固有频率比较接近,表明中压阀门存在结构共振现象,且激振源为中压转子。进一步分析表明:中压缸进汽阀门组弹簧支撑刚性不足、中压缸载荷不均,是诱发中压阀门结构共振的主要原因。在检修中,更换新的中压阀门支撑弹簧,并提高其预压紧量,提升其刚度及稳定性;对中压缸缸体进行载荷分配,提升缸体稳定性,从而降低中压转子振动对阀门的影响。处理后,1000MW机组中压阀门振动大幅降低,提高了机组的安全可靠性,具有很好的工程借鉴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000mw 中压阀门 结构共振 弹簧支架 载荷分配
下载PDF
Identification of key precursors contributing to the formation of CX_(3)R-type disinfection by-products along the typical full-scale drinking water treatment processes 被引量:2
7
作者 Xu Yang Shunke Ding +4 位作者 Rong Xiao PinWang Zhenqi Du Ruihua Zhang Wenhai Chu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23年第6期81-92,共12页
Identific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disinfection by-product(DBP)precursors could help optimize drinkingwater treatment processes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finishedwater.This study comprehensively investigated the ... Identific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disinfection by-product(DBP)precursors could help optimize drinkingwater treatment processes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finishedwater.This study comprehensively investigate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dissolved organic matter(DOM),the hydrophilicity and molecule weight(MW)of DBP precursor and DBP-associated toxicity along the typical full-scale treatment processes.The results showed that dissolved organic carbon and dissolved organic nitrogen content,the fluorescence intensity and the SUVA254 value in raw water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after the whole treatment processes.Conventional treatment processes were in favor of the removal of high-MW and hydrophobic DOM,which are important precursors of trihalomethane and haloacetic acid.Compared with conventional treatment processes,Ozone integrated with biological activated carbon(O3-BAC)processes enhanced the removal efficiencies of DOM with different MW and hydrophobic fractions,leading to a further decrease in almost all DBP formation potential and DBP-associated toxicity.However,almost 50%of the detected DBP precursors in raw water has not been removed after the coagulation-sedimentation-filtration integrated with O3-BAC advanced treatment processes.These remaining precursors were found to be mainly hydrophilic and low-MW(<1.0 kDa)organics.Moreover,they would largely contribute to the formation of haloacetaldehydes and haloacetonitriles,which dominated the calculated cytotoxicity.Since current drinking water treatment process could not effectively control the highly toxic DBPs,the removal of hydrophilic and low-MW organics in drinking water treatment plants should be focused on in the fu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sinfection by-products Drinking water Characterization Key precursor HYDROPHILICITY mw distribution
原文传递
Species transformation and structure variation of fulvic acid during ozonation 被引量:4
8
作者 LI Jing QU JiuHui +3 位作者 LIU HuiJuan LIU RuiPing ZHAO Xu HOU YiNing 《Science China Chemistry》 SCIE EI CAS 2008年第4期373-378,共6页
The species transformation and structure variation of fulvic acid (FA) during ozonation were investi- gated in this study. The molecular weight (MW) distribution, the species of intermediate products and the variation... The species transformation and structure variation of fulvic acid (FA) during ozonation were investi- gated in this study. The molecular weight (MW) distribution, the species of intermediate products and the variation of polar functional groups were studied by ultrafiltration,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GC/MS) and titration analyses respectively. The average MW of FA decreased signifi- cantly during ozonation. The amount of polar functional groups (carboxylic and phenolic (ph-OH) groups) per unit DOC (mol/kg C) increased with increasing ozonation time. Furthermore, GC/MS ex- periments demonstrated the formation of polar species (e.g., hexadecanoic acid, benzoic acid and oc- tadecanoic alcohol) and less-polar species (e.g., aliphatic hydrocarbons and butanedioic acid, bis(2-methylpropyl) ester). Electron spin resonance (ESR) measurements proved the presence of ·OH radicals in the ozonation system. Based on our experimental results, it appears that the oxidations by ozone molecule and ·OH radicals were responsible for the transformation of organics (FA and its oxi- dation products) during ozonation. These two oxidants showed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 organics transformation and exhibited different mechanisms contributing to these process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ulvic acid OZONE HYDROXYL RADICALS mw distribution POLAR functional GROUPS
原文传递
骨元肽分子量分布及大鼠在体结肠吸收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李延平 邓亦峰 +2 位作者 吴科锋 刘义 崔燎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2期95-97,共3页
目的研究骨元肽分子量分布及大鼠在体结肠吸收率。方法采用高压凝胶色谱法测定骨元肽均重分子量(Mw)。大鼠在体结肠吸收实验分为3组,分别用14.0、28.0和84.0mg/L骨元肽结肠灌流4h,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定骨元肽含量,观察骨元肽的大鼠... 目的研究骨元肽分子量分布及大鼠在体结肠吸收率。方法采用高压凝胶色谱法测定骨元肽均重分子量(Mw)。大鼠在体结肠吸收实验分为3组,分别用14.0、28.0和84.0mg/L骨元肽结肠灌流4h,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定骨元肽含量,观察骨元肽的大鼠结肠吸收率。结果骨元肽Mw为189~1000D,其中189~512D组分占68.5%以上;结肠吸收率为45.69%、50.64%和52.50%(P〈0.05)。结论低分子量骨元肽对大鼠结肠吸收有剂量依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凝胶色谱法 分子量分布 结肠吸收 在体灌流
下载PDF
黑荆树皮单宁组分的研究——Ⅱ.多聚原花色素分子量与分子量分布测定 被引量:4
10
作者 沈宏毅 沈兆邦 +2 位作者 陈祥 虞启庄 肖尊琰 《林产化学与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期11-20,共10页
通过溶剂分级,葡聚糖凝胶柱和超滤分级方法将黑荆树皮多聚原花色素分成四个窄级分。用蒸汽压渗透法(VPO)测定上述四个级分乙酰化物分子量,并用作凝胶渗透色谱柱分子量校正标样,作出黑荆树树皮原花色素GPC测定的校正曲线,据以建立了黑荆... 通过溶剂分级,葡聚糖凝胶柱和超滤分级方法将黑荆树皮多聚原花色素分成四个窄级分。用蒸汽压渗透法(VPO)测定上述四个级分乙酰化物分子量,并用作凝胶渗透色谱柱分子量校正标样,作出黑荆树树皮原花色素GPC测定的校正曲线,据以建立了黑荆树皮单宁的GPC测定方法。用本法测定了江西4年生和9年生黑荆树树皮丙酮-水(7:3V/V)提取物的分子量分别为1053和1156,分子量分布范围相应为587~1993和630~228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荆树 单宁 多聚原花色素 分子量
下载PDF
1000MW超超临界锅炉SCR脱硝装置单反应器流场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王凤君 姜孝国 高新宇 《锅炉制造》 2013年第3期17-19,23,共4页
传统1 000MW锅炉的SCR脱硝装置反应器,一般采用双反应器结构,风道布置复杂,占地面积大。通过对SCR脱硝反应器进行优化,采用单反应器代替传统的双反应器设计。在满足脱硝性能指标的情况下,简化脱硝反应器的设计、制造及安装。本文对采用... 传统1 000MW锅炉的SCR脱硝装置反应器,一般采用双反应器结构,风道布置复杂,占地面积大。通过对SCR脱硝反应器进行优化,采用单反应器代替传统的双反应器设计。在满足脱硝性能指标的情况下,简化脱硝反应器的设计、制造及安装。本文对采用单反应器的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对大截面的单反应器中流场分布的均匀性提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000mw SCR 单反应器 流场
下载PDF
太湖源水中蓝藻腐败产物的去除工艺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孙余凭 杨霞霞 +2 位作者 王安娜 路海翔 顾瑾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34-37,共4页
采用超滤膜法对太湖源水中的蓝藻腐败产物进行了分子质量分级,研究了混凝、超滤、臭氧氧化及活性炭吸附等工艺对腐败产物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以CODMn表征的有机物主要分布在分子质量〉40ku和〈10ku的区间,致嗅物质主要集中在10~4... 采用超滤膜法对太湖源水中的蓝藻腐败产物进行了分子质量分级,研究了混凝、超滤、臭氧氧化及活性炭吸附等工艺对腐败产物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以CODMn表征的有机物主要分布在分子质量〉40ku和〈10ku的区间,致嗅物质主要集中在10~40ku的区间,以UV254表征的有机物主要分布在分子质量〈40ku的区间。混凝、超滤特别适于去除分子质量较大的有机物,对致嗅有机物的去除效果不明显;臭氧氧化能显著去除致嗅有机物,同时还将大分子有机物氧化为小分子有机物;活性炭对小分子有机物的吸附效果明显,能够有效去除分子质量〈10ku的有机物。将这四种工艺进行组合能充分发挥各自的作用,保障饮用水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湖源水 蓝藻腐败产物 分子质量分级 组合工艺
下载PDF
预热清洁合成气对IGCC电站性能改进的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韩龙 邓广义 李政 《热力发电》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39-42,53,共5页
采用GT PRO软件分别建立了基于GE-Texaco及Shell气化技术的IGCC电站模型,利用余热锅炉高压省煤器不饱和水预热清洁合成气,考查预热清洁合成气对IGCC电站能量分配、发电容量、供电效率及净热耗率等性能的影响。模拟计算结果表明,预热清... 采用GT PRO软件分别建立了基于GE-Texaco及Shell气化技术的IGCC电站模型,利用余热锅炉高压省煤器不饱和水预热清洁合成气,考查预热清洁合成气对IGCC电站能量分配、发电容量、供电效率及净热耗率等性能的影响。模拟计算结果表明,预热清洁合成气后GE-Texaco IGCC和Shell IGCC电站的净发电量占总输入能量的比例分别提高了0.2%和0.3%;电站总输入能量分别降低了26 MW和25 MW;电站供电效率分别提高了0.26%和0.36%,净热耗率分别降低了51kJ/(kW·h)和56kJ/(kW·h)。预热清洁合成气有利于改善IGCC电站的整体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GCC电站 400 mw机组 合成气 预热 能量分配 供电效率 净热耗率
下载PDF
660MW超超临界机组1瓦轴振大原因分析及处理
14
作者 金纬 《集成电路应用》 2022年第3期292-293,共2页
阐述660MW超超临界机组,1瓦轴振偏大发生率较高,原因复杂、处理措施比较典型的特点,探讨华电江苏望亭发电厂某机组1瓦振动偏大的问题,分析原因和处理措施,包括动静碰磨、负载分配不均和盘车中心对1瓦轴振大的影响。
关键词 超超临界机组 1瓦轴振偏 负载分配 660mw
下载PDF
黑荆树皮单宁组分研究(Ⅳ)——黑荆树皮多聚原花色素分子量及其分布研究
15
作者 沈宏毅 陈祥 +1 位作者 肖尊琰 沈兆邦 《林产化学与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3期183-189,共7页
应用凝胶色谱法对江西赣州不同种源、不同树龄和不同采集高度的黑荆树树皮多聚原花色素的分子量及其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黑荆树树皮的丙酮-水(7:3v/v)浸提物的分子量及其分布和种源,树龄和采集高度无明显的关系,其数均分子量(Mn)... 应用凝胶色谱法对江西赣州不同种源、不同树龄和不同采集高度的黑荆树树皮多聚原花色素的分子量及其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黑荆树树皮的丙酮-水(7:3v/v)浸提物的分子量及其分布和种源,树龄和采集高度无明显的关系,其数均分子量(Mn)大都在1000~1100之间,分子量分布在580~3000(10%~90%重量分数计)。同时也测定了绿荆树(Acacia decurrens)、银荆树(A.dealbata)和台湾相思(A.Confusa)的数均分子量,相应为1390,1030和166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荆树 树皮 单宁 多聚原花色素
下载PDF
用有机物分子量分布变化评价不同处理方法去除有机物的效果 被引量:50
16
作者 董秉直 李伟英 +3 位作者 陈艳 金伟 曹达文 范瑾初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55-158,共4页
本文就不同的净水处理引起的水中有机物分子量分布的变化进行了探讨。混凝处理去除大分子有机物,粉末活性炭不仅能有效地去除小分子有机物,对大分子量的有机物也有很好的去除效果。臭氧主要氧化大分子有机物,生物预处理由于微生物新陈... 本文就不同的净水处理引起的水中有机物分子量分布的变化进行了探讨。混凝处理去除大分子有机物,粉末活性炭不仅能有效地去除小分子有机物,对大分子量的有机物也有很好的去除效果。臭氧主要氧化大分子有机物,生物预处理由于微生物新陈代谢产物的影响,没有分子量变化的规律性。根据水源有机物分子量分布和净水处理去除不同分子量有机物的特点,可达到净水处理工艺的最佳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净水处理 有机物分子量分布 混凝 粉末活性炭 去除率 生物预处理
下载PDF
从分子质量的变化分析臭氧活性炭工艺 被引量:27
17
作者 汪力 高乃云 +1 位作者 朱斌 董秉直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2-16,共5页
为了解臭氧活性炭工艺的机理并优化运行条件,采用臭氧活性炭处理黄浦江原水,分析了原水及经不同工艺单元处理后溶解性有机物(DOM)分子质量(MW)的变化.结果表明:黄浦江原水中的DOM主要为小分子有机物;臭氧对大分子有机物的氧化分解作用... 为了解臭氧活性炭工艺的机理并优化运行条件,采用臭氧活性炭处理黄浦江原水,分析了原水及经不同工艺单元处理后溶解性有机物(DOM)分子质量(MW)的变化.结果表明:黄浦江原水中的DOM主要为小分子有机物;臭氧对大分子有机物的氧化分解作用明显强于对小分子有机物的氧化作用;MW<1 ku的有机物经臭氧氧化后则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增加;混凝、沉淀、过滤对MW>3 ku的大分子有机物去除效果较好,而对MW<3 ku的小分子有机物去除效果较差;生物活性炭单元能有效去除MW为3~1 ku和MW<1 ku的小分子有机物;臭氧氧化与活性炭吸附在去除不同MW有机物的过程中有很好的互补性,从而使该工艺能有效去除原水中的DO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给水处理 mw分布 臭氧活性炭 溶解性有机物 UV254值
下载PDF
废水生物处理出水中溶解性微生物产物的形成机制与特征 被引量:23
18
作者 余萍 于鑫 +3 位作者 戢启宏 齐枝花 魏谷 翟建平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352-355,共4页
废水生物处理出水中的溶解性微生物产物(SMP)主要产生于基质降解和微生物的内源呼吸过程,它的存在是影响生物处理出水水质和有机物去除率的一个重要因素,已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简单阐述了SMP的定义,详细探讨了废水生物处理出水中溶解... 废水生物处理出水中的溶解性微生物产物(SMP)主要产生于基质降解和微生物的内源呼吸过程,它的存在是影响生物处理出水水质和有机物去除率的一个重要因素,已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简单阐述了SMP的定义,详细探讨了废水生物处理出水中溶解性微生物产物的形成机制与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处理 SMP 螯合 毒性 可生物降解性 分子量分布
下载PDF
高效凝胶色谱法测定多花黄精多糖分子量与分子量分布 被引量:22
19
作者 徐晓霞 李炎 +1 位作者 刘华 徐燕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08年第3期102-103,共2页
目的:建立多花黄精多糖的分子量与分子量分布分析方法。方法:应用高效凝胶渗透色谱法,色谱柱为ShodexOHPak SB-803HQ(8 mm×300 mm),流动相为0.71%硫酸钠溶液(内含0.02%叠氮钠),柱温:35℃,示差折光检测器(检测器温度35℃),流速0.5 m... 目的:建立多花黄精多糖的分子量与分子量分布分析方法。方法:应用高效凝胶渗透色谱法,色谱柱为ShodexOHPak SB-803HQ(8 mm×300 mm),流动相为0.71%硫酸钠溶液(内含0.02%叠氮钠),柱温:35℃,示差折光检测器(检测器温度35℃),流速0.5 ml.min-1。结果:根据建立的方法测定,得到多糖的高效凝胶色谱图,计算出多花黄精多糖的重均分子量及其分布。结论:所用方法简便、快速、准确,可用于多花黄精多糖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凝胶色谱法 多花黄精多糖 分子量及其分布
下载PDF
门源Mw5.9级地震形变InSAR观测及区域断裂带深部几何形态 被引量:18
20
作者 刘洋 许才军 温扬茂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035-1042,共8页
利用Sentinel-1A卫星升轨、降轨合成孔径雷达影像数据,提取了2016年门源Mw5.9级地震的高精度合成孔径雷达干涉同震形变场,利用单纯形法和非负最小二乘法反演确定了地震断层几何和滑动分布,并构建了区域断裂带的深部几何形态模型。结果表... 利用Sentinel-1A卫星升轨、降轨合成孔径雷达影像数据,提取了2016年门源Mw5.9级地震的高精度合成孔径雷达干涉同震形变场,利用单纯形法和非负最小二乘法反演确定了地震断层几何和滑动分布,并构建了区域断裂带的深部几何形态模型。结果表明,门源Mw5.9级地震同震形变以地表抬升为主,沿升轨、降轨视线向的最大值分别为5.3 cm、7.1 cm;地震断层走向、倾角分别为133°、43°;地震滑动以逆冲为主,主要发生在地下6.14~12.28 km处,最大滑动量约0.5 m,平均滑动角为66.85°,地震矩为1.0×10^(18) N·m(Mw5.94);形变观测拟合残差均方根为0.36 cm;区域断裂带的深部几何形态以花状构造为特征,整体倾向南西,门源地震发震断裂为花状构造中未出露地表的盲断层。相关成果能够为研究区域地壳运动与变形、活动断裂与地震孕育发生等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源mw5.9级地震 INSAR 滑动分布 深部几何形态 花状构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