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09篇文章
< 1 2 6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颈部血管彩超、MRA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病因诊断的价值 被引量:107
1
作者 曹培卫 赵忠新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2003年第1期36-37,共2页
目的 探讨颈部血管彩超、磁共振血管成像 (MRA)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VBI)病因诊断的价值。方法 对临床已确诊为VBI的 5 0例患者 (经头颅MRI、颈椎MRI排除颅内新发的脑梗死病灶及椎动脉受骨源性机械压迫的因素 ) ,行颈部血管彩超检... 目的 探讨颈部血管彩超、磁共振血管成像 (MRA)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VBI)病因诊断的价值。方法 对临床已确诊为VBI的 5 0例患者 (经头颅MRI、颈椎MRI排除颅内新发的脑梗死病灶及椎动脉受骨源性机械压迫的因素 ) ,行颈部血管彩超检查 ,其中 30例行椎动脉与颈动脉MRA检查。结果  (1) 5 0例颈部彩超检查中 ,31例 (6 2 % )异常 ,分别显示椎动脉扭曲、变细、闭塞 ,动脉硬化或斑块形成。 (2 ) 30例MRA检查中 ,15例 (5 0 % )异常 ,分别显示不同程度的椎动脉变细、扭曲、局限性狭窄或闭塞。结论 颈部彩超对于显示椎动脉壁硬化、动脉血管内附壁血栓与椎动脉内径有独特优势 ,MRA可显示椎动脉的狭窄 ,在椎动脉整体形态的显示上占优势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mra 磁共振血管成像 彩色超声 诊断 病因
下载PDF
3.OT场强磁共振应用MRA血管成像与3D-ASL脑灌注成像技术在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中的应用 被引量:67
2
作者 郭慧敏 杨晓光 王泽峰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6年第12期35-36,67,共3页
目的 3.OT磁共振血管成像(MRA)与三维动脉自旋标记技术(3D-ASL)脑灌注成像技术在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60例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3.OT场强磁共振应用MRA血管成像与CD-ASL... 目的 3.OT磁共振血管成像(MRA)与三维动脉自旋标记技术(3D-ASL)脑灌注成像技术在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60例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3.OT场强磁共振应用MRA血管成像与CD-ASL脑灌注成像技术诊断,观察MRA与3D-ASL诊断结果,及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大面脑梗死、小面积脑梗死诊断的一致性,并对其图像进行分析。结果 3D-ASL诊断灵敏度为93.33%、特异度为90.00%,均高于MRA的70.00%、66.67%,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15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中,11例诊断一致,4例诊断不一致;4诊断不一致的患者经3D-ASL诊断为灌注减低,但经MRA诊断显示为无异常。21例大面脑梗死患者,经MRA与3D-ASL均一致。在24例小面积脑梗死患者中,17例诊断不一致,7例诊断一致。结论 3DASL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均高于MRA,3DASL与MRA对大面积脑梗死的诊断一致性较高,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0T场强磁共振 mra 3D-ASL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
下载PDF
脑静脉窦血栓磁共振血流成像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61
3
作者 高勇安 李坤成 +1 位作者 王新民 杜冬泽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2期805-808,共4页
目的:探讨脑静脉磁共振血流成像在诊断脑静脉窦血栓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12例脑静脉窦患者均作MRI和脑静脉窦MRA检查(3例治疗后随诊),8例行静脉期脑血管造影;与常规SE图像和X线脑血管造影对照,着重分析脑静脉... 目的:探讨脑静脉磁共振血流成像在诊断脑静脉窦血栓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12例脑静脉窦患者均作MRI和脑静脉窦MRA检查(3例治疗后随诊),8例行静脉期脑血管造影;与常规SE图像和X线脑血管造影对照,着重分析脑静脉MRA在本病中的诊断价值。结果:受累的静脉窦有上矢状窦6例,窦汇(部分)8例,横窦8例(10个),乙状窦8例(9个),直窦6例,大脑大静脉3例和大脑内静脉3例(6个);脑静脉窦血栓MRA直接征象为发育正常的静脉窦高血流信号缺失或再通形成的边缘模糊且不规则的较低血流信号,间接征象有病变以远静脉侧支形成或其他途径引流静脉异常扩张。结论:脑静脉窦MRA及其原始图像在脑静脉窦血栓诊断及随诊中有独特价值,它比常规SE图像能提供更多的诊断信息,可直接显示静脉窦血栓,易于治疗后反复随诊,这些是血管造影所不及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静脉窦血栓 磁共振成像 血流 mra
原文传递
123例青年脑梗塞临床分析 被引量:45
4
作者 郭振华 魏慈 +2 位作者 吕佩源 李玲 胡爱祥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2000年第1期36-37,共2页
关键词 青年人 脑梗塞 mra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冠状动脉CTA诊断心肌桥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39
5
作者 刘新 蔡祖龙 +3 位作者 蔡幼铨 安宁豫 赵绍宏 杨立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6年第4期262-265,共4页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CTA诊断心肌桥的临床价值。材料和方法:使用16排螺旋CT对56例患者行CTA检查,根据CTA上冠状动脉的走行部位,诊断12例心肌桥,其中7例行X线冠状动脉造影,10例使用3D屏气FIESTA序列行冠状动脉MRA检查,比较CTA、MRA和X线冠...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CTA诊断心肌桥的临床价值。材料和方法:使用16排螺旋CT对56例患者行CTA检查,根据CTA上冠状动脉的走行部位,诊断12例心肌桥,其中7例行X线冠状动脉造影,10例使用3D屏气FIESTA序列行冠状动脉MRA检查,比较CTA、MRA和X线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心肌桥的效率。结果:CT显示12例心肌桥共13支壁血管在心肌内走行,其中4例可以被X线冠状动脉造影显示,MRA不能可靠显示心肌桥,仅3例提示心肌桥可能。结论:冠状动脉CTA可以准确显示心肌桥,为临床提供判断心肌缺血的可能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桥 CTA mra
下载PDF
腹主动脉、髂动脉及下肢动脉的MR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被引量:42
6
作者 金延方 尹南 +2 位作者 贺聪 高顺禹 岳云龙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197-200,共4页
目的探讨增强MR血管造影的方法,评价快速梯度回波序列增强MR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对腹主动脉、髂动脉及下肢动脉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36例临床疑有腹主动脉、髂动脉或下肢动脉疾病的病人进行增强3D快速梯度回波扫描(重复时间12... 目的探讨增强MR血管造影的方法,评价快速梯度回波序列增强MR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对腹主动脉、髂动脉及下肢动脉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36例临床疑有腹主动脉、髂动脉或下肢动脉疾病的病人进行增强3D快速梯度回波扫描(重复时间12或20毫秒、回波时间4或5毫秒、反转角60°)。对比剂用量0.2mmol/kg。原始图像先进行减影处理,再进行最大信号强度投影(MIP)重建。结果所有36例患者(包括6例正常)均满意地显示了感兴趣区的血管。其中,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4例,肾动脉狭窄2例,人工血管移植术3例,腹主动脉瘤2例,髂动静脉瘘1例,髂动脉及下肢动脉狭窄18例。结论三维磁共振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是腹部及外周血管成像可靠的、充满活力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血管造影 mra 动脉造影 心血管疾病
原文传递
TCD、MRA及与DSA在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病颅内动脉狭窄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39
7
作者 王化强 刘颖娜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9年第1期47-49,129,共4页
目的研究TCD、MRA及与DSA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颅内动脉狭窄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6例ICVD患者的经颅多普勒超声(TCD)、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影像资料,以DSA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析其与TCD、MRA诊断ICV... 目的研究TCD、MRA及与DSA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颅内动脉狭窄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6例ICVD患者的经颅多普勒超声(TCD)、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影像资料,以DSA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析其与TCD、MRA诊断ICVD颅内动脉狭窄的临床价值。结果共96例患者经DSA检查检出56例颅内动脉正常、14例轻度狭窄、8例中度狭窄、4例重度狭窄、14例闭塞;TCD检出51例正常51例,12例轻度狭窄,10例中度狭窄,6例重度狭窄,17例闭塞;MRA检查共检出56例正常,13例轻度狭窄,9例中度狭窄,6例重度狭窄,12例闭塞;与DSA检查结果对照,TCD诊断颅内动脉是否狭窄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2.14%、87.50%、84.37%、90.19%、77.77%,kappa值0.684;MRA为89.28%、85.00%、87.50%、89.28%、95.00%,kappa值为0.742;三种检查方在灵敏度、准确率、阴性预测值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TCD灵敏度、阴性预测值显著低于MRA、DSA,而MRA、DSA诊断颅内血管狭窄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SA是诊断IVCD颅内动脉狭窄的"金标准",对比DSA,TCD、MRA在诊断ICVD颅内动脉狭窄上具良好一致性,且MRA与DSA的一致性相对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CD mra DSA 缺血性脑血管病 颅内动脉狭窄
下载PDF
基于小波变换的边缘检测 被引量:19
8
作者 张书玲 张小华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93-97,共5页
根据 Mallat的多尺度边缘检测的思想 ,实现了多尺度 B样条的边缘检测算法。在检测之前 ,对图像进行自适应平滑处理 ,在选取小波函数时提出一种更加有效的小波函数。同时 ,提出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检测和边缘点连接的算法 ,最后 ,在分解和... 根据 Mallat的多尺度边缘检测的思想 ,实现了多尺度 B样条的边缘检测算法。在检测之前 ,对图像进行自适应平滑处理 ,在选取小波函数时提出一种更加有效的小波函数。同时 ,提出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检测和边缘点连接的算法 ,最后 ,在分解和重建时采用一种基于滤波器系数特征的快速算法。结果表明 ,该方法比较适合于精确快速边缘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视觉 边缘检测 小波变换 图像处理
下载PDF
大地电磁的多尺度反演 被引量:29
9
作者 徐义贤 王家映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704-711,共8页
对于迭代方式的参数化反演方法,如何使反演结果稳定地收敛到整体极小仍是目前大地电磁(MT)反演中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利用小波变换理论中的多尺度分析方法将大地电磁反问题分解为依赖于尺度变量的反问题序列,然后按尺度从大到小的... 对于迭代方式的参数化反演方法,如何使反演结果稳定地收敛到整体极小仍是目前大地电磁(MT)反演中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利用小波变换理论中的多尺度分析方法将大地电磁反问题分解为依赖于尺度变量的反问题序列,然后按尺度从大到小的次序依次求解,求解过程中前一个尺度反问题的解作为下一个尺度反问题的初始模型,直到来出对应于尺度为0的原反问题的解为止.该方法称为多尺度反演方法.数值试验和实际资料的反演结果表明,该方法可有效改善传统广义逆反演方法易陷入局部极小的弊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地电磁 小波变换 多尺度分析 广义逆
下载PDF
MRA及CTA诊断糖尿病足下肢血管病变的临床价值比较 被引量:33
10
作者 王力 苏雪娟 +2 位作者 陈体 董坤伦 刘怡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0年第4期145-147,共3页
目的比较磁共振血管造影(MRA)及128层4D螺旋CT(CTA)诊断糖尿病足(DF)下肢血管病变(PVD)的临床价值比较。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2015年1月~2018年1月间收治的36例DF患者影像学检查资料,比较MRA与CTA在DF患者下肢血管病变中的应用价值。结果3... 目的比较磁共振血管造影(MRA)及128层4D螺旋CT(CTA)诊断糖尿病足(DF)下肢血管病变(PVD)的临床价值比较。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2015年1月~2018年1月间收治的36例DF患者影像学检查资料,比较MRA与CTA在DF患者下肢血管病变中的应用价值。结果36名DF患者DSA共检查出624处狭窄段,其中膝上动脉469处,膝下动脉368处;320条血管中,1级狭窄98条(30.63%),2级狭窄56条(17.50%),3级狭窄101条(31.56%),4级狭窄65条(20.31%);MRA共检出577处狭窄段,其中膝上动脉439处,膝下动脉138处,320条下肢动脉中,1级狭窄92条(28.75%),2级狭窄51条(15.94%),3级狭窄106条(33.13%),4级狭窄71条(22.19%);CTA共检出587个狭窄段,其中膝上动脉445段,膝下动脉142段,320条下肢动脉中,1级狭窄99条(30.94%),2级狭窄54条(16.88%),3级狭窄104条(32.50%),4级狭窄63条(19.69%);以DSA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MRA检查灵敏度为92.47%,特异度为95.56%,准确度为94.24%,CTA检查灵敏度为94.07%,特异度为96.40%,准确率为95.04%。结论CTA与MRA血管狭窄检出率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ra CTA 糖尿病足 下肢血管病变 临床价值
下载PDF
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磁共振成像研究 被引量:29
11
作者 武新英 杨小庆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4年第1期23-25,共3页
目的 :研究磁共振成像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的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 :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 48例 (病例组 ) ,非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 78例 (对照组 ) ,正常人 62例 (正常组 ) ,全部行颈部MRI和椎动脉MRA。结果 :( 1)MRA显示病例组椎动脉出现变... 目的 :研究磁共振成像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的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 :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 48例 (病例组 ) ,非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 78例 (对照组 ) ,正常人 62例 (正常组 ) ,全部行颈部MRI和椎动脉MRA。结果 :( 1)MRA显示病例组椎动脉出现变细、扭曲、局限性狭窄或走行失常等改变。 ( 2 )病例组感兴趣区血管直径平均值为 1.94± 0 .78mm ,较对照组和正常组减小。 ( 3 )病例组和对照组分别有 3 1例、10例出现钩椎关节增生硬化 ,两组比较有明显差异。结论 :椎动脉MRA与颈椎MRI联合应用是诊断椎动脉型颈椎病较为理想的检查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动脉型 颈椎病 磁共振成像 影像学诊断 临床分型
下载PDF
3D-ASL动脉自旋标记灌注技术及MRA联合应用在脑缺血疾病影像诊断价值 被引量:34
12
作者 初国新 衣闯 +3 位作者 方昊 毛海英 梁妍 陈志仁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3年第6期1136-1137,共2页
近年来MR出现无造影剂灌注-动脉自选标记技术(ASL),为灌注开拓了新的技术。ASL技术是利用动脉血中水的氢质子作为内源性示踪剂,在扫描平面血液来源区域对氢质子进行反转标记,被标记的氢质子在扫描区引起局部组织的纵向弛豫Tl发生变化... 近年来MR出现无造影剂灌注-动脉自选标记技术(ASL),为灌注开拓了新的技术。ASL技术是利用动脉血中水的氢质子作为内源性示踪剂,在扫描平面血液来源区域对氢质子进行反转标记,被标记的氢质子在扫描区引起局部组织的纵向弛豫Tl发生变化,得到反转氢质子标记图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自旋标记 灌注技术 mra 脑缺血疾病 诊断价值 联合应用 影像 ASL技术
下载PDF
基于小波分析的人脸特征提取方法 被引量:20
13
作者 付瑶 刘志镜 谷明坡 《计算机工程与科学》 CSCD 2002年第6期52-54,共3页
人脸识别是目前生物识别的热门研究领域 ,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人脸具有唯一性 ,相对稳定 ,所以机器自动识别人脸是可行的。
关键词 小波分析 人脸特征提取 人脸识别 小波分解 多分辨分析 积分投影 人脸图象库
下载PDF
磁共振脑静脉系血管成像技术及其临床应用 被引量:29
14
作者 于群 孔祥泉 +2 位作者 刘定西 徐海波 余建明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1243-1247,共5页
目的 探讨磁共振脑静脉系血管成像的技术方法和最佳扫描方案 ,评价磁共振静脉系血管成像技术 (MRvenography,MRV)对静脉系疾病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二维时间飞跃法MR血管造影 (2D TOF MRA)、二维相位对比血管造影 (2D PCA... 目的 探讨磁共振脑静脉系血管成像的技术方法和最佳扫描方案 ,评价磁共振静脉系血管成像技术 (MRvenography,MRV)对静脉系疾病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二维时间飞跃法MR血管造影 (2D TOF MRA)、二维相位对比血管造影 (2D PCA)和三维对比增强MR血管造影(3D CE MRA) 3种血管成像技术分别对 2 0例健康志愿者和 2 0例临床或MRI疑有静脉系疾病的患者行MRV成像 ,并采用最大强度投影 (MIP)、多平面或曲面重建 (MPR)及数字减影MRA(DSMRA)技术对图像进行后处理 ,观察脑静脉系在MRV中的显示情况及脑静脉系疾病在MRV中表现形式 ,制定脑静脉系成像的最佳方案。结果 本组经 3D CE MRA静脉系成像诊断为 13例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及 7例颅内肿瘤累及静脉系的阳性显示率为 10 0 % ,均经临床治疗复诊及手术证实。 2D PCA及 2D TOF MRA对细小引流静脉显示欠佳 ,且 2D TOF MRA对复杂区域内静脉血管亦显示欠佳。结论  3D CE MRA结合 2D PCA及 2D TOF MRA静脉成像技术形成全脑静脉系成像 ,为脑静脉系的最佳成像方案 ,对临床术前评估和指导治疗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静脉 mra 血管成像技术 TOF 临床应用 磁共振 MR血管造影 显示 CE 曲面重建
原文传递
CTA、MRA及DSA在脑血管疾病患者临床诊断中的意义 被引量:29
15
作者 韩新生 裘丽红 许予明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4年第1期33-36,共4页
目的研究比较CTA、MRA及DSA检查在脑血管疾病临床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选取2000年2月—2012年3月入住我院神经内科疑似脑血管疾病(CVD)的患者98例,依次进行MRA、CTA及DSA检查,统计、比较3种检查方法对患者脑动脉瘤和动静脉畸形的检出部位... 目的研究比较CTA、MRA及DSA检查在脑血管疾病临床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选取2000年2月—2012年3月入住我院神经内科疑似脑血管疾病(CVD)的患者98例,依次进行MRA、CTA及DSA检查,统计、比较3种检查方法对患者脑动脉瘤和动静脉畸形的检出部位和敏感性情况。结果本组患者经MRA检查发现动脉瘤47例,经CTA检查发现动脉瘤48例,经DSA检查发现动脉瘤49例,最后经3种方法联合检查确诊动脉瘤47例,共50个瘤体,其中44例为单发状态,另3例均含2个瘤体。经MRA检查发现动静脉畸形24例,经CTA检查发现动静脉畸形23例,经DSA检查发现动静脉畸形25例,最后经3种方法联合检查确诊动静脉畸形25例。3种检查方法对脑动脉瘤和动静脉畸形的敏感性、特异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MRA无需使用造影剂,不含电离辐射,且具有无创性,可作为CVD诊断的首选无创方案。若需进一步提升诊断检出率,则可采用联合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A mra DSA 脑血管疾病 临床诊断
下载PDF
冠状动脉狭窄和粥样硬化斑块血管造影、MRA和CTA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26
16
作者 程流泉 赵锡海 +5 位作者 高元桂 马林 王新疆 蔡幼铨 刘宏斌 盖鲁粤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8年第2期85-91,共7页
目的:以冠状动脉血管造影(CA)为参照,比较冠状动脉MRA和CTA诊断狭窄的准确性,探讨斑块的MRA表现。材料和方法:30例冠心病患者在2周内接受冠状动脉MRA、CTA和CA检查。MRA使用呼吸导航触发的高分辨三维FIESTA序列,CTA检查使用64排螺旋CT。... 目的:以冠状动脉血管造影(CA)为参照,比较冠状动脉MRA和CTA诊断狭窄的准确性,探讨斑块的MRA表现。材料和方法:30例冠心病患者在2周内接受冠状动脉MRA、CTA和CA检查。MRA使用呼吸导航触发的高分辨三维FIESTA序列,CTA检查使用64排螺旋CT。以CA为诊断金标准,评价MRA和CTA检测≥50%狭窄血管的患者,回顾性分析冠状动脉斑块的MRA表现。结果:MRA和CTA判断狭窄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83.0%、86.9%、86.1%和85.1%、87.2%、86.8%。斑块的MRA复杂信号是MRA高、低估冠脉狭窄的主要原因,钙化是导致CTA高估狭窄的主要原因,MRA可以校正CTA对钙化所致狭窄的错误判断。结论:高分辨三维FIESTA序列MRA显示冠状动脉狭窄的效能与CTA接近,MRA对显示钙化斑块导致的管腔狭窄比CTA有优势;斑块的MRA表现比较复杂,给狭窄的判断带来困难,也为斑块性质的判断提供机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狭窄 CTA mra
下载PDF
SPECT、MRA、TCD、颈部血管彩超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5
17
作者 黄舜韶 黄立安 +1 位作者 徐浩 费建林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02-104,共3页
目的 探讨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VBI)的客观可靠的辅助诊断方法。方法 对临床确诊 VBI患者40例 ,进行 SPECT、颈部血管彩超、TCD检查 ,并对 SPECT结果正常的部分患者进行了乙酰唑胺 (Diamox)介入SPECT检查 ,对 2 6例患者进行颅脑 MRA... 目的 探讨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VBI)的客观可靠的辅助诊断方法。方法 对临床确诊 VBI患者40例 ,进行 SPECT、颈部血管彩超、TCD检查 ,并对 SPECT结果正常的部分患者进行了乙酰唑胺 (Diamox)介入SPECT检查 ,对 2 6例患者进行颅脑 MRA检查。结果  VBI患者普通 SPECT阳性率为 5 2 .5 % ,Diamox介入SPECT后阳性率提高至 79.4% ,TCD阳性率为 6 2 .5 % ,CDFI阳性率为 42 .5 % ,MRA阳性率为 7.6 9%。结论 TCD、颈部血管彩超可作为简单筛选 VBI的检查手段 ,MRA可能对 VBI诊断帮助不大 ,SPECT及 Diam ox介入SPECT可能是目前 VBI诊断较实用的客观可靠的检查手段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SPECT mra TCD 颈部血管彩超
下载PDF
椎动脉型颈椎病的MRA分型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9
18
作者 韩伟 欧阳甲 +1 位作者 刘克 王金红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1期19-22,共4页
目的 :研究椎动脉型颈椎病的MRA分型及临床意义。方法 :通过 7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和MRA特点 ,对椎动脉型颈椎病进行分型 ,并据此选择治疗方式。结果 :椎动脉型颈椎病分Ⅴ型 :Ⅰ型 (椎动脉受压型 )、Ⅱ型 (椎动脉硬化型 )、Ⅲ型 (椎动脉... 目的 :研究椎动脉型颈椎病的MRA分型及临床意义。方法 :通过 7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和MRA特点 ,对椎动脉型颈椎病进行分型 ,并据此选择治疗方式。结果 :椎动脉型颈椎病分Ⅴ型 :Ⅰ型 (椎动脉受压型 )、Ⅱ型 (椎动脉硬化型 )、Ⅲ型 (椎动脉畸形型 )、Ⅳ型 (神经 -血管型 )、Ⅴ型 (特殊型 )。 42例正规非手术治疗 ,30例行椎动脉减压术及颈前路椎间植骨稳定术。结论 :椎动脉型颈椎病按分型确定治疗方法 ,大部分可经正规非手术治疗取得满意疗效。当正规非手术效果不佳 ,影像学支持临床症状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动脉型颈椎病 磁共振血管造影 分型 治疗
下载PDF
三维DCE MRA在门静脉和肝脏静脉系统的应用 被引量:27
19
作者 林江 陈祖望 +7 位作者 周康荣 杨军 王佩芬 王建华 颜志平 沈继章 陈财忠 施伟斌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9期583-587,共5页
目的探讨门静脉和肝脏静脉系统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分成像(3DDCEMRM)检查的最佳技术,评价3DDCEMRA在该系统中的使用价值。方法门静脉和肝脏静脉系统行3DDCEMRA108次,二维(2D)DCEMRA10次。比较两种力法显示门静脉右支的能力,不... 目的探讨门静脉和肝脏静脉系统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分成像(3DDCEMRM)检查的最佳技术,评价3DDCEMRA在该系统中的使用价值。方法门静脉和肝脏静脉系统行3DDCEMRA108次,二维(2D)DCEMRA10次。比较两种力法显示门静脉右支的能力,不同层厚对3DDCEMRA显示门静脉右支的影响,并对门静脉、肝静脉和下腔静脉在3DDCEMRA的显示情况以及各种病变的3DDCEMRA表现一分析。结果3DDCEMRA显示门静脉右支级数优于2DDCEMRA(P<0.05),且层厚越薄,显示分支越细(p<0.01)。3DDCEMRA能较好地显示门脉主干(显示率93%)、左右分支(88%.97%)、肝静脉(81%)和腔静脉(83%),并能显示多种疾病。结论3DDCEMRA能较好地同时显示门静脉、肝静脉和下腔静脉,在门静脉和肝脏静脉系统多种疾病的显示和诊断方面具有较高使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静脉 肝静脉 磁共振血管成像 mra
原文传递
颅内动脉瘤的流行病学研究现状 被引量:28
20
作者 袁陆涛 陈世文 李明华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2011年第6期587-590,共4页
颅内动脉瘤发生率居于脑血管意外中的第三位,致残、致死率均很高。吸烟、高血压等是发生颅内动脉瘤的主要危险因素。颅内动脉瘤多发生于动脉分叉部位,以前交通动脉处最多见。其高峰年龄为40~60岁,多见于中老年女性,有一定的家族聚集性... 颅内动脉瘤发生率居于脑血管意外中的第三位,致残、致死率均很高。吸烟、高血压等是发生颅内动脉瘤的主要危险因素。颅内动脉瘤多发生于动脉分叉部位,以前交通动脉处最多见。其高峰年龄为40~60岁,多见于中老年女性,有一定的家族聚集性,以囊性动脉瘤最常见,20%左右为多发,一旦破裂,预后凶险。3T 3D-TOF-MRA具有非侵入性、无放射性、检查时间短等特点,适于进行颅内动脉瘤的流行病学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流行病学 mra DSA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