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72篇文章
< 1 2 3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大陆主要少数民族HLA多态性聚类分析和频率分布对中华民族起源的启示 被引量:68
1
作者 陈仁彪 叶根跃 +14 位作者 庚镇城 王增慧 孔繁华 田丁 包丕云 刘若英 刘杰 宋芳吉 范丽安 张工梁 郭实士 徐林敏 徐星培 程定珍 赵修竹 《Acta Genetica Sinica》 CSCD 1993年第5期389-398,共10页
本文是1991年11月6—13日横滨第11届国际组织相容性会议(IHWC)协作科研中我国主要少数民族(苗族、布依族、蒙古族、满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和南北汉族样本HLAⅠ、Ⅱ、Ⅲ类抗原多态性分析的联合报告。聚类分析表明,苗、布依与南方... 本文是1991年11月6—13日横滨第11届国际组织相容性会议(IHWC)协作科研中我国主要少数民族(苗族、布依族、蒙古族、满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和南北汉族样本HLAⅠ、Ⅱ、Ⅲ类抗原多态性分析的联合报告。聚类分析表明,苗、布依与南方汉族聚类,蒙、满、回、藏与北方汉族集群,提示中华民族包含南北两大群体。维吾尔族非常疏远地共聚于高加索人种。高加索人种起源的HLA抗原基因频率(A3、B8等)由西向东又由北向南递减。东南亚蒙古人种起源的HLA抗原基因频率(B46等)由南向北递减。HLA抗原基因频率的这种梯度分布反映我们祖先自远古史前时期以来的不断迁移和相互融合的过程。本文讨论了中华民族包含南北两大群体这一事实对于中华民族起源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白细胞抗原 民族 起源 少数民族
下载PDF
云南蒙古族体质特征 被引量:34
2
作者 郑连斌 陆舜华 +3 位作者 丁博 于会新 刘海萍 张兴华 《人类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74-85,共12页
在云南省通海县调查了439例(男为202例,女为237例)蒙古族人的67项体质指标(9项观察指标和58项测量指标),计算出32项体质指数,并对身高和11项指数进行了分型统计。研究结果表明:(1)云南蒙古族有蒙古褶率较低,有上眼睑皱褶率较低。鼻根高... 在云南省通海县调查了439例(男为202例,女为237例)蒙古族人的67项体质指标(9项观察指标和58项测量指标),计算出32项体质指数,并对身高和11项指数进行了分型统计。研究结果表明:(1)云南蒙古族有蒙古褶率较低,有上眼睑皱褶率较低。鼻根高度男的中型率最高,女的低型率最高。鼻翼高度男女均以中型率最高,上唇皮肤部高度男女多为中等;耳垂男女以三角形率最高。发色多为黑色,眼色多为褐色,肤色多为黄色。(2)云南蒙古族身高男女均为亚中等身材,男性的亚中等型率最高,女性的矮型率最高。按分型比例来看,云南蒙古族男女均为中头型(头长宽指数)、高头型、超狭面型、中胸型、中肩型、中腿型、窄骨盆型、中躯干型率最高。头宽高指数男性为中头型率最高,女性为阔头型率最高。(3)在7个蒙古族族群中,蒙古族头长值、鼻高值最大,鼻宽、口裂宽、形态面高值最大,头宽、额最小宽、面宽、身高、体重值最小。(4)在14个云南族群中,云南蒙古族形态面高、鼻高、体重值大,身高值较大,鼻宽、口裂宽值较小。(5)云南蒙古族体质与阿昌、白族、彝族最为接近。(6)云南蒙古族总体上属于蒙古人种南亚类型体质,是南亚类型中体质相对接近于北亚类型的一个族群。(7)云南蒙古族体质形成与其族源及与周边族群的基因交流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体测量 人体观察 云南 蒙古族 蒙古人种南亚类型 蒙古人种北亚类型
下载PDF
内蒙古18个人群13项遗传指标的聚类分析与主成分分析 被引量:30
3
作者 栗淑媛 郑连斌 +1 位作者 陆舜华 李咏兰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4年第3期26-29,共4页
对内蒙古18个人群的13项遗传指标(拇指类型、环食指长、指甲类型、足趾长、蒙古褶、上眼睑皱褶、铲形门齿、鼻梁侧面观、鼻孔形状、下颏类型、耳垂、前额发际、头发)出现率值进行了聚类分析与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结果显示,18个人群可分... 对内蒙古18个人群的13项遗传指标(拇指类型、环食指长、指甲类型、足趾长、蒙古褶、上眼睑皱褶、铲形门齿、鼻梁侧面观、鼻孔形状、下颏类型、耳垂、前额发际、头发)出现率值进行了聚类分析与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结果显示,18个人群可分为4个组:东部区少数民族组、西部区组、中部区蒙古族组、兴安盟汉族与阿拉善蒙古族组.主成分分析显示,尽管民族间通婚已日趋普遍,在一些形态特征方面,同一民族仍表现出较强的一致性.蒙古族诸人群窄鼻孔率与有耳垂率相对较高.西部区汉族人过伸拇指率、扁形指甲率、窄鼻孔率、有耳垂率均较低.研究还表明,科尔沁蒙古族人、厄鲁特蒙古族人、达斡尔族人关系密切,锡林郭勒蒙古族人、察哈尔蒙古族人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多样性 聚类分析 主成分分析 蒙古族 汉族
下载PDF
内蒙古6个人群舌运动类型研究 被引量:19
4
作者 郑连斌 陆舜华 栗淑媛 《人类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41-245,共5页
调查了 2 760例内蒙古中、西部区 6个人群 (鄂尔多斯蒙古族、伊盟汉族、锡林郭勒蒙古族、察哈尔蒙古族、乌拉特蒙古族、巴盟汉族 )的卷舌、叠舌、翻舌、尖舌、三叶舌特征。研究表明 :1)内蒙古西部区人群卷舌率、翻舌率、三叶舌率多低于... 调查了 2 760例内蒙古中、西部区 6个人群 (鄂尔多斯蒙古族、伊盟汉族、锡林郭勒蒙古族、察哈尔蒙古族、乌拉特蒙古族、巴盟汉族 )的卷舌、叠舌、翻舌、尖舌、三叶舌特征。研究表明 :1)内蒙古西部区人群卷舌率、翻舌率、三叶舌率多低于内蒙古东部区人群 ;2 )乌拉特蒙古族分别与另外 3个蒙古族人群的叠舌率、尖舌率、三叶舌率存在显著性差异 ;3) 5种舌运动类型的百分率不存在性别间的差异 ;4 )卷舌与翻舌、卷舌与三叶舌、叠舌与翻舌、翻舌与尖舌存在着相关。叠舌与尖舌、叠舌与三叶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 人群 舌运动 卷舌 叠舌 翻舌 尖舌 三叶舌
下载PDF
把汉那吉的家庭纠纷 被引量:11
5
作者 薄音湖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7-31,共5页
1570年 (明隆庆四年 )蒙古土默特部首领俺答汗之孙把汉那吉因家庭纠纷愤而降明 ,这个事件成为历史上著名的明蒙“隆庆和议”继而“俺答封贡”的转折点。把汉那吉的家庭纠纷因此引起人们的浓厚兴趣。对把汉那吉家庭纠纷的研究 ,首先应重... 1570年 (明隆庆四年 )蒙古土默特部首领俺答汗之孙把汉那吉因家庭纠纷愤而降明 ,这个事件成为历史上著名的明蒙“隆庆和议”继而“俺答封贡”的转折点。把汉那吉的家庭纠纷因此引起人们的浓厚兴趣。对把汉那吉家庭纠纷的研究 ,首先应重点分析第一手资料 ;第一手资料之间亦有很大歧异 ,其中王崇古的奏疏最为可信 ,明人津津乐道的三娘子其实在把汉那吉降明之前早已嫁给了俺答汗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 把汉那吉 家庭纠纷 隆庆议和 土默特部 史料 三娘子 明朝 王崇古 奏疏
下载PDF
从文化视角探讨蒙古族民族过程的特点 被引量:6
6
作者 冯瑞 《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73-77,共5页
蒙古族民族过程既呈开放性 ,又不失部落制民族的特色 ,这与蒙古帝国把远东和中亚文明统一在一个王朝中的背景密不可分。本文从文化视角 ,探讨了蒙古族民族过程中的涵化、分化和异向发展等主要特点 ,认为 :蒙古族民族过程中的涵化可以归... 蒙古族民族过程既呈开放性 ,又不失部落制民族的特色 ,这与蒙古帝国把远东和中亚文明统一在一个王朝中的背景密不可分。本文从文化视角 ,探讨了蒙古族民族过程中的涵化、分化和异向发展等主要特点 ,认为 :蒙古族民族过程中的涵化可以归纳为混合成新民族的融合型、名存实亡的“假晶”型以及几乎无踪可寻的同化型三种 ;而东、西蒙古与漠南、漠北蒙古等族体长期断的分化 ,形成蒙古族重大的文化异向发展。文章剖析了这些特点形成的主要原因及其对理论和现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族 民族过程 涵化 民族文化
原文传递
内蒙古地区蒙古族HLA-A、B、DRB1基因座多态性分析 被引量:11
7
作者 沈春梅 朱波峰 李生斌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64-168,共5页
应用序列特异性寡核苷酸探针反向斑点杂交技术对内蒙古地区蒙古族106名无关健康个体的HLA-A、B和DRB1基因座进行基因分型,以研究内蒙古地区蒙古族人群HLA-A、B、DRB1基因座的等位基因及其组成的单倍型频率分布特征。采用最大数学预期值... 应用序列特异性寡核苷酸探针反向斑点杂交技术对内蒙古地区蒙古族106名无关健康个体的HLA-A、B和DRB1基因座进行基因分型,以研究内蒙古地区蒙古族人群HLA-A、B、DRB1基因座的等位基因及其组成的单倍型频率分布特征。采用最大数学预期值算法计算HLA基因座的等位基因频率和单倍型频率。106名内蒙古地区蒙古族个体的HLA-A、B、DRB1基因座分别检出13、29、13个等位基因。高频单倍型分别为HLA-A*02-B*46(0.0510);HLA-A*02-B*13(0.0495);HLA-A*02-B*51(0.0442);HLA-B*13-DRB1*07(0.0555);HLA-B*46-DRB1*09(0.0378);HLA-B*35-DRB1*13(0.03300);HLA-A*02-B*13-DRB1*07(0.033019);HLA-A*02-B*46-DRB1*09(0.031985)。研究表明:内蒙古地区蒙古族人群HLA基因座的等位基因和单倍型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态性。HLA-A*24-B*14,HLA-A*32-B*63在该民族具有极强的连锁不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地区蒙古族 人类白细胞抗原 单倍型频率 遗传多态性
下载PDF
A New Titanosaurian Sauropod from Late Cretaceous of Nei Mongol, China 被引量:7
8
作者 XU Xing ZHANG Xiaohong +2 位作者 TAN Qingwei ZHAO Xijin TAN Lin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06年第1期20-26,共7页
A specimen collected from the Upper Cretaceous Erlian Formation of Nei Mongol (Inner Mongolia), China, represents a new genus and species of titanosaurian sauropod. The new taxon is named and described on the basis ... A specimen collected from the Upper Cretaceous Erlian Formation of Nei Mongol (Inner Mongolia), China, represents a new genus and species of titanosaurian sauropod. The new taxon is named and described on the basis of the holotype and the only known specimen, which comprises several dorsal, sacral, and caudal vertebrae, several dorsal ribs, one anterior chevron, and much of the pelvis. Diagnostic features of the new species include a thick ridge extending down from the postzygapophysis on the lateral surface of the neural arch of the posterior dorsal vertebrae, a transversely oriented accessory lamina present between the anterior centroparapophyseal limina and the lateral centraprezygapophyseal lamina of the posterior dorsal vertebrae, long, anteroventrally directed caudal rib that bears two distinctive fossae on its posterior margin on the anterior caudal vertebrae and a prominent vertical ridge above the pubic peduncle on the medial surface of the ilium, among others. The ilium is pneumatic, a feature not common among non-avian dinosaurs. The new taxon has an unusual combination of primitive and derived character states. Preliminary character analysis shows a complex character distribution within the Titanosauriformes. Recent titanosauriform discoveries suggest that a significant radiation occurred in Asia early in the titanosauriform evolu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i mongol (Inner mongolia) Late Cretaceous Erlian Formation TITANOSAURIFORMES
下载PDF
汉族、蒙古族大学生体成分与体质指数的比较 被引量:10
9
作者 曹瑜 李玉玲 +1 位作者 陆舜华 刘燕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69-72,共4页
对282例(男101例,女181例)蒙古族、255例(男128例,女127例)汉族大学生的身高、体重、肱三头肌皮褶与肩胛下皮褶进行测量.用长岭公式和Brozek公式估算体成分,并计算BMI、身高体重指数、Rohrer指数、Broca指数、Livi指数,对各指标进行民... 对282例(男101例,女181例)蒙古族、255例(男128例,女127例)汉族大学生的身高、体重、肱三头肌皮褶与肩胛下皮褶进行测量.用长岭公式和Brozek公式估算体成分,并计算BMI、身高体重指数、Rohrer指数、Broca指数、Livi指数,对各指标进行民族间、城乡间比较.结果表明:(1)城市汉族男生的肱三头皮褶、肩胛下皮褶、体脂含量、Rohrer指数、Broca指数均明显高于城市蒙古族男生:(2)城、乡蒙古族男生的Rohrer指数、Broca指数、BMI指数、Livi指数差异明显,乡村男生各指数均高于城市男生,乡村男生身体的营养和充实程度优于城市男生;(3)男生瘦体重与身高体重指数民族与城乡间的差异均不显著.而女大学生的体成分与体质指数均未见民族间与城乡间差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成分 体质指数 蒙古族 汉族 大学生
下载PDF
康北霍尔人的来源及历史演变蠡测 被引量:9
10
作者 曾现江 《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79-84,共6页
作为藏族的一个支系,康区北部的霍尔人与周围其他的藏族人群相比,在语言、体质、文化面貌等方面都有其独特之处。他们被普遍认为与蒙古族存在一定的族源关系。本文认为,康北的霍尔人的来源更有可能与元代生活在我国西北地区的黄头回鹘... 作为藏族的一个支系,康区北部的霍尔人与周围其他的藏族人群相比,在语言、体质、文化面貌等方面都有其独特之处。他们被普遍认为与蒙古族存在一定的族源关系。本文认为,康北的霍尔人的来源更有可能与元代生活在我国西北地区的黄头回鹘即撒里畏兀人有一定的关系。公元1331年,一批撒里畏兀军队迁徙至康区北部,经过与周围其他民族不断融合,逐渐发展成为藏族的一部分,但依然保留了一些撒里畏兀人的文化传统和体质特征,被其他藏族人群称为“霍尔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霍尔 蒙古族 黄头回鹘 撒里畏兀 藏族
原文传递
植物命名与蒙古文化 被引量:5
11
作者 陈山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汉文版)》 CAS 1992年第3期52-63,共12页
蒙古文化本身的发展过程中,同时也对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它的应有贡献.植物学名是植物分类学上的国际语,用蒙古词而拉丁化命名的植物属有2,植物种加词有190,亚种2及变种9,这就丰富了植物学拉丁文,从而为世界植物科学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
关键词 植物 命名 蒙古 文化
下载PDF
清代蒙古族女诗人那逊兰保及其相关问题考证 被引量:7
12
作者 杜家骥 《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86-93,共8页
本文通过考证,揭示了清代蒙古族女诗人那逊兰保的出身、生年、年寿、家世及其出身的蒙古王公家族与清廷的关系,论述了那逊兰保在京师所受到的文化教育与熏陶、对其子满族著名文人盛昱的影响;对史籍及论著中的一些错误进行了辨析,并以那... 本文通过考证,揭示了清代蒙古族女诗人那逊兰保的出身、生年、年寿、家世及其出身的蒙古王公家族与清廷的关系,论述了那逊兰保在京师所受到的文化教育与熏陶、对其子满族著名文人盛昱的影响;对史籍及论著中的一些错误进行了辨析,并以那逊兰保及其同类史事为例,阐述了满蒙汉民族血缘融合及文化方面的交融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那逊兰保 蒙古族 女诗人
原文传递
元代蒙古人的祭天仪式 被引量:8
13
作者 马晓林 《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84-91,共8页
元代蒙古传统的祭天仪式分为主格黎、洒马湩两种。以竿悬肉的主格黎祭祀,是蒙古最古老的祭祀。金朝拜天与主格黎仪式有类似之处,因此被木华黎接受。至元九年(1275)中书省革去金朝拜天遗制,是规范地方官方祭祀活动,但相关的射柳击毬风尚... 元代蒙古传统的祭天仪式分为主格黎、洒马湩两种。以竿悬肉的主格黎祭祀,是蒙古最古老的祭祀。金朝拜天与主格黎仪式有类似之处,因此被木华黎接受。至元九年(1275)中书省革去金朝拜天遗制,是规范地方官方祭祀活动,但相关的射柳击毬风尚继续留存。洒马湩是元代最高级别的国家祭祀,其雏形出现于成吉思汗时期,每年在两个时节举行。六月二十四日洒马妳子,是元中后期出现的一种特殊的祭祀,是蒙古、汉文化交融的结果。元代将各宗教的祈福仪式、郊祀都视为祭天仪式,一些蒙古人参与并影响了郊祀。元代蒙古人的各种祭天仪式体现出多元文化交融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 元代 祭祀 长生天 礼制
原文传递
边关何处?——19、20世纪之交日本“满蒙回藏鲜”之学的兴起及其背景 被引量:7
14
作者 葛兆光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10,97,共11页
19、20世纪之交,日本的东洋史学逐渐成型,所谓"满(洲)、蒙(古)、回(疆)、(西)藏、(朝)鲜"之学迅速崛起。本文要讨论的是这一日本东洋学转变时期的学术变化及其政治背景,并通过这一变化反观中国现代学术史。日本东洋学界这一转... 19、20世纪之交,日本的东洋史学逐渐成型,所谓"满(洲)、蒙(古)、回(疆)、(西)藏、(朝)鲜"之学迅速崛起。本文要讨论的是这一日本东洋学转变时期的学术变化及其政治背景,并通过这一变化反观中国现代学术史。日本东洋学界这一转变,一方面受欧洲东方学的影响,所谓"超越中国"的中国研究开始兴起;一方面由于日本的崛起和所谓"亚洲主义"思潮的影响,日本的兴趣从传统汉族中国偏向所谓"满蒙回藏鲜"的历史地理研究,与日本政界重建国际地位和扩张领土的野心有关。与此同时,中国对于"周边"的历史地理研究,虽然早已有西北史地与蒙元史研究,但此后的学术研究却没有能够与现代民族国家的重建,以及政治领土的确立发生真正的交集,因而只是在欧洲和日本所谓"西域南海之学"或"满蒙回藏鲜之学"的刺激下发展起来的"绝学"。如果仔细对比日本东洋学界对"满蒙回藏鲜"的兴趣和中国学界对"四裔之学"的态度,我们可以看到那个时代两国政治的巨大差异和两国学界不同的历史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满蒙回藏鲜 日本东洋学 中国 周边 历史
原文传递
蒙古族学生体质发育及动态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陈国权 陈力 柳树连 《人类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59-63,共5页
本文报道了 1995年蒙古族 7— 18岁城市学生 2 315名的体质发育调查结果 ,指标为身高、体重和胸围。与有关资料比较表明 ,自 70年代末至 90年代中蒙古族城市学生体质发育迅速 ,处于长期趋势的快速阶段。
关键词 体质发育 蒙古族 学生
下载PDF
蒙古族纹样在家具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7
16
作者 杨妍媛 田依 《设计》 2018年第21期16-17,共2页
蒙古族是散布于东亚区域的一个传统游牧民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同时也是蒙古国的主体民族。蒙古族百姓的生活中到处可见的精美民族图案是在蒙古族人民长时间生产劳动和勤苦的艺术实践中创造的,体现出了蒙古族独特显明的艺术风格和... 蒙古族是散布于东亚区域的一个传统游牧民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同时也是蒙古国的主体民族。蒙古族百姓的生活中到处可见的精美民族图案是在蒙古族人民长时间生产劳动和勤苦的艺术实践中创造的,体现出了蒙古族独特显明的艺术风格和艺术特性。作为一种奇特的文化灵魂,蒙古族传统图案元素为现代家具设计提供了崭新的设计思路和灵感。而蒙古族对于其最具代表性的储藏类家具及桌案类家具的改造,于这方面的现代家具设计有着十分重要的借鉴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族 民族纹样 家具设计 储藏类家具 桌案类家具
下载PDF
清代内外蒙古十盟会名称的固定及其时间考 被引量:6
17
作者 达力扎布 《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32-140,144,共10页
清代内外扎萨克蒙古十个盟会的名称是以其会盟地点命名的。清初各盟会的会盟地点未固定,亦无盟名。康熙年间会盟地点固定下来,随之以会盟地点的名称作为盟会的名称,盟会名称逐渐固定下来。内扎萨克六个盟会的名称于康熙四十五年(1706)... 清代内外扎萨克蒙古十个盟会的名称是以其会盟地点命名的。清初各盟会的会盟地点未固定,亦无盟名。康熙年间会盟地点固定下来,随之以会盟地点的名称作为盟会的名称,盟会名称逐渐固定下来。内扎萨克六个盟会的名称于康熙四十五年(1706)或四十九年全部固定。至雍正六年(1728)内外扎萨克十盟会的名称全部固定。但是,喀尔喀四盟会因为雍正七年爆发的清朝与准噶尔的战争,其西部三盟游牧地东移,乾隆五年重返故地后会盟地发生变化,至乾隆十二年(1747)新会盟地点固定。同年清廷给内外蒙古十盟会盟长颁发印信,印文中以会盟地作为盟名。自此内外扎萨克蒙古十盟会的名称全部固定下来,再无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蒙古 盟会 内外扎萨克
原文传递
Temporal-Spatial Variances of Holocene Precipitation at the Marginal Area of the East Asian Monsoon Influences from Pollen Evidence 被引量:6
18
作者 刘鸿雁 崔海亭 +1 位作者 田育红 徐丽宏 《Acta Botanica Sinica》 CSCD 2002年第7期864-871,共8页
The woodland-steppe ecotone in the. southern Nei Mongol Plateau is located at the northern edge of the east Asian monsoon influences. A marked southeastern - northwestern (SE - NW) precipitation gradient exists in thi... The woodland-steppe ecotone in the. southern Nei Mongol Plateau is located at the northern edge of the east Asian monsoon influences. A marked southeastern - northwestern (SE - NW) precipitation gradient exists in this region. Quantitative reconstruction of palaeo-precipitation of this region is helpful to reveal the development of monsoon climate and to predict die future desertification. Based on modern vegetation and surface pollen studies, a pollen-precipitation transfer function in the study region was established. Pollen data from three sediment sequences within the ecotone were used to reconstruct palaeo-precipitation during the Holocene. The processes of precipitation changes in the three sequences were quite different. There was a tendency of precipitation declined from the onset of the Holocene to 1 100 a BP in Haoluku. But, in Liuzhouwan and Xiaoniuchang, both located south of Haoluku, the annual precipitation reached highest values during 7 800 - 6 200 a BP and 7 200 - 5 000 a BP, respectively. The influences of southwestern (SW) monsoon and the variances of topographical conditions have possibly caused these temporal-spatial varianc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rginal area of the monsoon climate WOODLAND steppe ecotone Nei mongol Plateau pollen-climate transfer function
下载PDF
蒙古族北斗七星神话比较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那木吉拉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72-77,共6页
蒙古族民间自古崇拜北斗七星 ,有关北斗七星的神话流传甚广。蒙古人皈依佛教之后 ,这些神话故事以佛教为媒介 ,接受了印度和藏族等信仰佛教的国家和民族神话的深刻影响。但其文化深层中仍积淀着本民族古老的神话观念。因此 ,蒙古族北斗... 蒙古族民间自古崇拜北斗七星 ,有关北斗七星的神话流传甚广。蒙古人皈依佛教之后 ,这些神话故事以佛教为媒介 ,接受了印度和藏族等信仰佛教的国家和民族神话的深刻影响。但其文化深层中仍积淀着本民族古老的神话观念。因此 ,蒙古族北斗七星神话是在本民族神话文化的土壤里生长起来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卷书》 蒙古族 北斗七星神话 比较研究 《尸语故事》 神话故事 藏族
下载PDF
《蒙古直理吉氏家传》所见晏氏家族记忆与民族认同
20
作者 刘晓 《民族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4-104,M0004,共12页
《蒙古直理吉氏家传》为明初郑真所撰,因常见版本译名多遭改译,长期未受学界重视。《家传》作者根据家族成员提供的素材,对该家族在有元一代的传承有较详尽的叙述,但对家族所出克烈直理吉氏的早期历史,因家族记忆已无法还原,只能参考《... 《蒙古直理吉氏家传》为明初郑真所撰,因常见版本译名多遭改译,长期未受学界重视。《家传》作者根据家族成员提供的素材,对该家族在有元一代的传承有较详尽的叙述,但对家族所出克烈直理吉氏的早期历史,因家族记忆已无法还原,只能参考《通鉴续编》等历史文献进行重构,由此产生了不少讹误。尽管如此,《家传》所载直理吉氏家族史,为中国历史上纷繁复杂的民族交融提供了一份宝贵鲜活的资料,值得我们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 克烈 直理吉氏 宴彻 晏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