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社会表演学:现实与虚拟之间 |
孙惠柱
|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16
|
|
2
|
由身体回归引发的教育反思——德国教育人类学家武尔夫思想述评 |
张志坤
|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CSSCI
|
2011 |
11
|
|
3
|
修道、立教与模仿:现代教师专业发展中被遗忘的儒家传统 |
彭正梅
|
《全球教育展望》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9
|
|
4
|
摹仿:再现西方和非西方之世界的文学中活的现实 |
奥特马尔·埃特
|
《外国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5
|
伊斯坦布尔“无书”?——奥尔巴赫《摹仿论》创作缘由探究 |
王晓燕
王明娟
|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
2024 |
0 |
|
6
|
奥尔巴赫的“喻象”(figura)与汉语语境的解读 |
高云霄
|
《中国比较文学》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7
|
论艺术、美学和生物学融合研究中的问题与多元文化取向 |
孟凡君(译)
卢幸妮(译)
|
《浙江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
2023 |
2
|
|
8
|
模仿:创意写作的理论渊源与早期实践探索 |
张永禄
陈至远
|
《学习与探索》
北大核心
|
2023 |
2
|
|
9
|
希区柯克与当代艺术——兼论电影建构艺术史的四种方式 |
李洋
|
《电影艺术》
北大核心
|
2023 |
2
|
|
10
|
摹仿论与古希腊的创作规定方式 |
李咏吟
|
《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11
|
从摹仿之物到物之物化--艺术现象学视角下物的追问 |
杨光
|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12
|
人类世背景下的主体形成:可持续发展、模仿、仪式与体态语 |
克里斯托夫.武尔夫
陈红燕
|
《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9 |
5
|
|
13
|
被引用的奥尔巴赫——《摹仿论》的比较文学意义 |
郝岚
|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5
|
|
14
|
亚里士多德史诗理论视域下的《奥德赛》 |
马新
李希梦
|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3 |
0 |
|
15
|
《摹仿剧》的摹仿与创造 |
任海燕
|
《外国文学》
北大核心
|
2023 |
0 |
|
16
|
非同一性的拯救——论阿多诺的“星丛”理论 |
张静静
|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
|
2023 |
0 |
|
17
|
对话与共生——北京天文馆新馆建筑设计 |
吕琢
|
《建筑学报》
北大核心
|
2003 |
3
|
|
18
|
从摹仿到自指涉--布莱希特、巴特、雷曼论戏剧的“外”化 |
赵英晖
|
《文艺理论研究》
北大核心
|
2023 |
0 |
|
19
|
从启蒙理性的缺陷看实证主义的问题意识 |
张庆熊
|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4
|
|
20
|
两样摹仿,两面镜子——中西“摹仿”理论比较 |
熊沐清
|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
2004 |
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