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140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肾小管间质损害在IgA肾病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94
1
作者 张燕平 陈香美 +2 位作者 庄永泽 危成筠 石晓云 《中华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9期613-617,共5页
目的 探讨肾小管间质损害 (TIL)在IgA肾病 (IgAN)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分析 6 0 9例IgAN患者的临床与病理资料。结果 肾小管间质损害情况 :肾小管间质损害轻度者占 47 1% ,中度者占 2 1 7% ,重度者占 16 6 % ,无肾小管间质损害者仅占... 目的 探讨肾小管间质损害 (TIL)在IgA肾病 (IgAN)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分析 6 0 9例IgAN患者的临床与病理资料。结果 肾小管间质损害情况 :肾小管间质损害轻度者占 47 1% ,中度者占 2 1 7% ,重度者占 16 6 % ,无肾小管间质损害者仅占 14 6 %。肾小管间质损害与临床指标的关系 :随着肾小管间质损害程度的加重 ,IgAN患者的病情亦逐渐加重 ,表现为血压升高、尿蛋白定量增加、血清白蛋白下降及肾功能减退。肾小管间质损害与病理参数的关系 :血管损害、肾小球总体损害、系膜增殖程度及球性硬化的积分随着肾小管间质损害程度的加重逐渐增高 ;反之 ,随着肾小球和血管病变的加重 ,肾小管间质损害程度亦相应加重。结论 肾小管间质损害在IgAN患者病理改变中广泛存在 ,并随其损害程度的加重 ,IgAN患者的病情亦逐渐加重 ;肾小管间质损害可能是决定IgAN预后不良的关键因素之一 ,且其与肾小球及血管病变程度均呈平行关系 ;从而提示肾小管间质损害与肾小球和血管的病变有直接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小球肾炎 iga 肾炎 间质性 症状 普通病理学
原文传递
影响IgA肾病预后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68
2
作者 杨念生 武庆庆 +4 位作者 杜勇 张锐 李幼姬 叶任高 余学清 《中华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597-600,共4页
目的通过分析IgA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及病理特征,探讨影响IgA肾病患者长期肾存活率的危险因素.方法分析724例肾活检确诊为IgA肾病患者肾活检时的临床资料及病理特征.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每3~6个月检测尿蛋白、血肌酐(Scr)等指标,以Scr... 目的通过分析IgA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及病理特征,探讨影响IgA肾病患者长期肾存活率的危险因素.方法分析724例肾活检确诊为IgA肾病患者肾活检时的临床资料及病理特征.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每3~6个月检测尿蛋白、血肌酐(Scr)等指标,以Scr值比基础值升高1倍以上为观察终点.随访时间>6个月者才纳入成功随访病例.用非参数乘积限估计法(Kaplan-Meier法)分析生存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共有317例IgA肾病患者成功随访,肾活检后平均随访时间为(43.5±32.2)个月.有39例(12.3%)患者进入随访终点,其1、3、5、10年肾存活率分别为99.5%、93.1%、84.5%和60.1%.Cox比例风险模型单因素分析发现病程长、肾活检时血Scr>115 μmol/L、尿蛋白>1.0 g/24 h、高血压、Lee氏分级Ⅳ级或Ⅳ级以上、中重度肾小球硬化、新月体形成、中重度肾间质纤维化和肾小血管损害是影响IgA肾病预后的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蛋白尿、血Scr水平、肾小球硬化、新月体形成、肾间质纤维化是影响IgA肾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蛋白尿、肾功能不全、肾小球硬化、新月体形成和肾间质纤维化是影响IgA肾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病 iga 预后 病理 危险因素 iga肾病患者 危险因素分析 KAPLAN-MEIER法 Cox回归模型分析 COX比例风险模型 肾间质纤维化
原文传递
吡哌酸、氟哌酸与HSA,IgG相互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50
3
作者 朱铿 童沈阳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405-410,共6页
本文研究了在人体生理pH值条件下,吡哌酸、氟哌酸与人血清白蛋白(HSA)和人体γ球蛋白(IgG)间的相互作用,求出了吡哌酸、氟哌酸与蛋白质的结合常数及结合位置,并根据热力学参数确定了它们之间的主要作用力类型.
关键词 吡哌酸 氟哌酸 血清白蛋白 HSA iga
下载PDF
粘膜免疫向免疫学提出了新问题 被引量:46
4
作者 高杰英 《上海免疫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257-259,共3页
关键词 粘膜免疫 免疫学 结构特点 iga IGM
原文传递
基质金属蛋白酶-9和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物-1在IgA肾病肾组织中的表达 被引量:48
5
作者 王建中 陈香美 +2 位作者 师锁柱 张燕平 田月 《中华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75-78,共4页
目的 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 9(MMP 9) /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物 1(TIMP 1)系统在IgA肾病肾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IgA肾病的进展的影响。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原位杂交技术 ,分别在蛋白质和基因水平检测 38例IgA肾病患者肾组织中的MMP 9... 目的 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 9(MMP 9) /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物 1(TIMP 1)系统在IgA肾病肾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IgA肾病的进展的影响。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原位杂交技术 ,分别在蛋白质和基因水平检测 38例IgA肾病患者肾组织中的MMP 9和TIMP 1的变化。结果 MMP 9在正常肾脏肾小球的脏层上皮细胞和内皮细胞有少量表达 ,在肾小管上皮细胞和间质血管壁也有少量表达 ;在IgA肾病中 ,MMP 9在系膜增殖性肾小球和间质血管壁的表达均明显增多 (P <0 0 0 1) ,而在硬化肾小球内的表达则明显减少 ,肾小管细胞的MMP 9表达无明显变化。TIMP 1在正常肾组织中不能检出 ,在IgA肾病患者具有系膜增殖性病变的肾小球中有微量表达 ,在增殖很重但尚未完全硬化的肾小球内表达增多 ,在肾小管间质表达最为明显 (P <0 0 0 1) ,其主要见于肾小管细胞、间质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肾组织中的TIMP 1表达与血清肌酐水平呈显著相关 (P <0 0 5 ) ,与肾小管间质的纤维化和炎细胞浸润程度亦明显相关 (P值均 <0 0 1)。肾小球中的MMP 9表达与尿蛋白无明显相关性 ,但与血清肌酐水平呈显著负相关 (P <0 0 5 )。结论 MMP 9和TIM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小球肾炎 iga 金属蛋白酶类 金属蛋白酶类组织抑制剂
原文传递
半胱胺对鸡小肠粘膜中分泌型IgA细胞和上皮内淋巴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44
6
作者 杨倩 练高建 +1 位作者 黄国庆 陈杰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89-92,共4页
实验组肉鸡在灌喂半胱胺 2 0mg·kg-1(CY Ⅰ )和 80mg·kg-1(CY Ⅱ )后 ,应用鸡新城疫弱毒苗 (NDV) (Ⅳ系苗 )以口腔注入法进行免疫 ,检查小肠粘膜中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 (sIgA)阳性细胞和上皮内淋巴细胞 (iIEL)数量的变化。结果... 实验组肉鸡在灌喂半胱胺 2 0mg·kg-1(CY Ⅰ )和 80mg·kg-1(CY Ⅱ )后 ,应用鸡新城疫弱毒苗 (NDV) (Ⅳ系苗 )以口腔注入法进行免疫 ,检查小肠粘膜中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 (sIgA)阳性细胞和上皮内淋巴细胞 (iIEL)数量的变化。结果表明 ,CY Ⅰ在NDV首免后第 4周 ,十二指肠中sIgA阳性细胞数量极显著增加 (P <0 0 1) ;CY Ⅰ和CY Ⅱ组在NDV首免后第 4周iIEL数量显著增加 (P <0 0 5 ) ;首免后第 5周CY Ⅰ组十二指肠中iIEL数量显著增加 (P <0 0 5 ) ;而盲肠扁桃体中这两种细胞数量的变化不大。提示生长抑素 (SS)可抑制小肠粘膜中sIgA阳性细胞和iIEL的分化和增殖 ,半胱胺通过耗竭鸡小肠中SS的含量可提高鸡的粘膜免疫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胱胺 粘膜免疫 鸡小肠 分泌型 iga 阳性细胞 上皮内淋巴细胞 iIEL 阳性细胞 SS 含量
下载PDF
雷公藤多苷联合厄贝沙坦对IgA肾病疗效及尿足细胞排泄的影响 被引量:53
7
作者 梁艳 张小玲 +2 位作者 刘冰 朱清 邵凤民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426-1431,共6页
背景 IgA肾病是全球最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也是导致终末期肾功能衰竭(ESRD)的常见原因。目前临床上主要采用雷公藤多苷、厄贝沙坦等免疫抑制剂进行治疗,但两者是否具有协同作用从根源上缓解IgA肾病的进展尚未被证实。目的探讨雷公... 背景 IgA肾病是全球最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也是导致终末期肾功能衰竭(ESRD)的常见原因。目前临床上主要采用雷公藤多苷、厄贝沙坦等免疫抑制剂进行治疗,但两者是否具有协同作用从根源上缓解IgA肾病的进展尚未被证实。目的探讨雷公藤多苷联合厄贝沙坦治疗IgA肾病患者的疗效及其对尿足细胞排泄的影响。方法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2月河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IgA肾病患者128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将研究对象分为雷公藤多苷组(42例)、厄贝沙坦组(40例)和联合治疗组(46例)。雷公藤多苷组口服雷公藤多苷片20 mg/次,3次/d;厄贝沙坦组口服厄贝沙坦片150 mg/次,2次/d;联合治疗组同时服用雷公藤多苷片(20 mg/次,3次/d)和厄贝沙坦片(150 mg/次,2次/d);所有患者治疗12周。收集患者一般资料,治疗前后血压(收缩压、舒张压)、实验室指标〔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血尿酸(SUA)、血清清蛋白(Alb)、总胆固醇(TC)、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24 h尿蛋白〕,尿蛋白缓解效果及不良反应,治疗前后尿足细胞。结果联合治疗组治疗后Alb高于雷公藤多苷组、厄贝沙坦组,治疗后24 h尿蛋白低于雷公藤多苷组、厄贝沙坦组(P<0.05)。雷公藤多苷组、厄贝沙坦组、联合治疗组治疗后Scr、24 h尿蛋白均低于本组治疗前,治疗后Alb、eGFR均高于本组治疗前(P<0.05);联合治疗组治疗后BUN、SUA低于本组治疗前(P<0.05)。联合治疗组治疗有效率高于雷公藤多苷组、厄贝沙坦组(P<0.05)。3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治疗后尿足细胞少于雷公藤多苷组、厄贝沙坦组(P<0.05)。雷公藤多苷组、厄贝沙坦组、联合治疗组治疗后尿足细胞均少于本组治疗前(P<0.05)。结论雷公藤多苷联合厄贝沙坦治疗IgA肾病患者疗效及减少尿足细胞排泄的效果优于单一雷公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小球肾炎 iga 雷公藤属 厄贝沙坦 治疗结果 足细胞
下载PDF
IgA肾病大鼠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44
8
作者 陆慧瑜 张巧玲 +3 位作者 蒋小云 陈丽植 莫樱 陈述枚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11年第6期1264-1267,共4页
目的通过改良IgA肾病(IgAN)大鼠模型的制备方法,建立更安全、可靠、成功率更高的IgAN模型。方法牛血清白蛋白(BSA)400 mg/kg隔天灌胃8周;每周1次皮下注射四氯化碳(CCl4)0.1 ml+蓖麻油0.3 ml,共9周;第6周尾静脉注射0.05 mg脂多糖(LPS)。... 目的通过改良IgA肾病(IgAN)大鼠模型的制备方法,建立更安全、可靠、成功率更高的IgAN模型。方法牛血清白蛋白(BSA)400 mg/kg隔天灌胃8周;每周1次皮下注射四氯化碳(CCl4)0.1 ml+蓖麻油0.3 ml,共9周;第6周尾静脉注射0.05 mg脂多糖(LPS)。在建模过程观察血尿、蛋白尿、血生化、肾组织病理I、gA沉积情况。结果 (1)模型组在第6周末出现血尿、蛋白尿,渐增多(均P<0.01);(2)模型组大鼠肾组织在第8周末后出现系膜增生,在第4周末起见足突融合;(3)模型组大鼠肾组织有IgA沉积。结论改良方法建立的IgAN大鼠模型更安全、可靠,其临床指标、病理改变均接近人类IgA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小球肾炎 iga 疾病模型 动物 大鼠 动物
原文传递
33所医院儿童原发性IgA肾病临床和病理表现调查分析 被引量:45
9
作者 蒋小云 陈述枚 +1 位作者 杨霁云 易著文 《中华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272-278,共7页
目的调查分析我国儿童原发性 IgA 肾病(IgAN)临床与病理特征,了解 IgAN 患儿临床、病理特征,以及治疗和转归情况。方法由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肾脏病学组统一制订调查表格,对经肾穿刺活检确诊的原发性 IgAN 患儿进行回顾性登记,由各地... 目的调查分析我国儿童原发性 IgA 肾病(IgAN)临床与病理特征,了解 IgAN 患儿临床、病理特征,以及治疗和转归情况。方法由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肾脏病学组统一制订调查表格,对经肾穿刺活检确诊的原发性 IgAN 患儿进行回顾性登记,由各地初步归纳分析,然后汇集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995年1月至2004年12月全国33所医院≤14岁住院 IgAN 患儿共1349例,占同期住院泌尿系疾病患儿的1.37%,肾穿刺活检患儿的11.18%。1203例完整资料分析显示,男:女为2.07:1,发病年龄和确诊年龄中位数均为9.0岁,确诊前病程中位数为4个月。55.94%患儿起病有诱因。临床表现以复发性肉眼血尿型最常见(41.15%),其次为肾病综合征型(23.77%)和血尿蛋白尿型(20.78%)。病理分级以Ⅲ级(41.40%)和Ⅱ级(28.51%)最多见。免疫荧光检查:单独 IgA沉积占34.50%,IgA 沉积强度以血尿蛋白尿型和急进性肾炎型最强(+++)。治疗与随访:无统一治疗方案,部分患儿采用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治疗。69.24%患儿临床好转,10.39%无变化,2例恶化。仅23.35%进行随访(平均24.4个月)。结论我国儿童原发性 IgAN 发病年龄在6岁以上。临床表现以血尿和肾病综合征型为多见,病理表现以Ⅱ~Ⅲ级为主。目前国内尚无统一治疗方案,随访率低,提示治疗亟待规范化,应加强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肾小球肾炎 iga 活组织检查 针吸
原文传递
Changes of gut bacteria and immune parameters in liver transplant recipients 被引量:42
10
作者 Zhong-Wen Wu, Zong-Xin Ling, Hai-Feng Lu, Jian Zuo, Ji-Fang Sheng, Shu-Sen Zheng and Lan-Juan Li State Key Laboratory for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Infectious Diseases, Department of Infectious Diseases Key Lab of Combined Multiorgan Transplantation, Ministry of Public Health, Key Lab of Organ Transplantation and Department of Hepatobiliary and Pancreatic Surgery ,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Zhejiang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 Hangzhou 310003, China 《Hepatobiliary & Pancreatic Diseases International》 SCIE CAS 2012年第1期40-50,共11页
BACKGROUND: Liver transplantation is one of the most effective therapeutic options for patients with end-stage liver diseases, and gut microbiota is actively involved in potential infections in pretransplant and postt... BACKGROUND: Liver transplantation is one of the most effective therapeutic options for patients with end-stage liver diseases, and gut microbiota is actively involved in potential infections in pretransplant and posttransplant patients. However, the diversity of gut microbiota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the immune parameter of liver transplantation recipients are not well understood. METHODS: We collected fresh feces and blood samples from 190 participants in China from November 2004 to May 2008, including 28 healthy volunteers, 51 cirrhotic patients and 111 liver-transplanted patients. Six interesting gut bacteria, plasma endotoxin, serum cytokines (i.e., tumor necrosis factor alpha and interleukin-6) and fecal secretory IgA (SIgA) were investigated by 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 chromogenic limulus amoebocyte assay, sandwich-type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and radioimmunoassay, respectively. RESULTS: All Eubacteria, Bifidobacterium spp., Faecalibacterium prausnitzii and Lactobacillus sp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in the liver transplantation recipients while Enterobacteriaceae and Enterococcus sp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P<0.05). Except for Enterococcus spp., other bacteria showed a tendency to restore to normal level along with the time after liver transplantation. Plasma endotoxin, interleukin-6 and fecal SIgA in cirrhotic patients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but not in liver transplantation recipients. Plasma endotoxin and interleukin-6 were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all Eubacteria and the Bacteroides-Prevotella group, while tumor necrosis factor alpha was not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these six gut bacteria in cirrhotic patients.CONCLUSIONS: Our study demonstrates that abundant gut bacteria were altered significantly in both cirrhotic and liver transplantation patients, while plasma endotoxin and interleukin-6 increased remarkably in cirrhotic patients, showing significant correlations with gut microbiota. Interestingly, our data show a tendency for these gut bacteria to restore to normal leve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ut bacteria INTERLEUKIN-6 tumor necrosis factor alpha fecal secretory iga liver transplantation
下载PDF
匹多莫德联合氨溴特罗治疗小儿急性支气管炎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2
11
作者 王粉 张君平 朱晓洁 《现代药物与临床》 CAS 2017年第1期55-58,共4页
目的观察匹多莫德联合氨溴特罗口服液治疗小儿急性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三门峡市中心医院收治的急性支气管炎患儿8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1例。对照组口服氨溴特罗口服液,未满8个月,2.5 m L/... 目的观察匹多莫德联合氨溴特罗口服液治疗小儿急性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三门峡市中心医院收治的急性支气管炎患儿8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1例。对照组口服氨溴特罗口服液,未满8个月,2.5 m L/次;8个月~1岁,5 m L/次;2~3岁,7.5 m L/次;4~5岁,10 m L/次;6~12岁,15 m L/次,均为2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匹多莫德分散片,0.4 g/次,2次/d。两组患儿均连续治疗7 d。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时间,对比两组治疗前后Ig G、Ig A、Ig M指标水平。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2.68%和97.56%,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后治疗组患儿咳嗽及肺部啰音消失的更快,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Ig G、Ig M水平明显升高,治疗组患儿Ig A水平比治疗前明显升高,同组治疗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患儿Ig G、Ig A、Ig M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匹多莫德联合氨溴特罗口服液治疗小儿急性支气管炎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症状体征改善明显,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匹多莫德分散片 氨溴特罗口服液 急性支气管炎 临床症状体征 IgG iga IGM
原文传递
IgA 肾病临床诊治指南(解读) 被引量:43
12
作者 陈玲 吴小燕 《临床内科杂志》 CAS 2015年第5期358-360,共3页
IgA 肾病(IgAN)是我国最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肾炎,患病人群数量大、分布广、异质性强[1]。由于其发病机制认识的局限性及大规模随机试验的缺乏,IgA 肾病的诊疗缺乏统一标准。2009年,由国际 IgA 肾病协作组和肾脏病理协会共同发表... IgA 肾病(IgAN)是我国最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肾炎,患病人群数量大、分布广、异质性强[1]。由于其发病机制认识的局限性及大规模随机试验的缺乏,IgA 肾病的诊疗缺乏统一标准。2009年,由国际 IgA 肾病协作组和肾脏病理协会共同发表了“IgA 肾病牛津分类法”,被认为具有很好的临床实用性,可用于评估预后。2010年,在第七届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组织下,编写出版了《临床诊疗指南·肾脏病学分册》[2](以下简称中华医学会肾脏病临床诊疗指南),该指南很大程度上规范了我国 IgA 肾病的临床诊治。2012年改善全球肾脏疾病预后组织(KDIGO)公布了广泛被接受的 IgA 肾病治疗指南[3],进一步规范了 IgA 肾病临床诊治。2014年,中国成人肾病综合征免疫抑制治疗专家组发表了专家共识,其中制定了 IgA 肾病免疫抑制治疗原则。我们对以上指南中的几个重要问题进行分析和解读,以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ga 肾病 诊断 治疗 指南
原文传递
IgA肾病简明半定量病理评分方法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40
13
作者 蒋镭 吕继成 +5 位作者 陈文芳 王素霞 邹万忠 刘刚 张宏 王海燕 《中华肾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278-282,共5页
目的 建立一个用于预测预后且相对简明的IgA肾病组织学半定量评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肾内科确诊为原发性IgA肾病并有2年以上随访资料的患者155例,终点事件为进入不可逆的终末期肾衰竭(ESRD)。所有病理切片均经重新... 目的 建立一个用于预测预后且相对简明的IgA肾病组织学半定量评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肾内科确诊为原发性IgA肾病并有2年以上随访资料的患者155例,终点事件为进入不可逆的终末期肾衰竭(ESRD)。所有病理切片均经重新阅片,其中91例由一位病理医师分别两次阅片,56例由两位病理医师分别独立阅片评分,判断重复性。初始的8个病理指标指数:(1)内皮细胞增生(endoI);(2)活动性新月体及节段性袢坏死(dGAI);(3)系膜细胞增生(MsHI);(4)系膜基质增多(MsMI);(5)肾小球慢性病变(GCI);(6)肾间质炎症细胞浸润(infl);(7)肾小管萎缩和肾间质纤维化(TCI);(8)小动脉慢性病变(VCI)。结果 肾穿时Scr为(112.18±83.13)μmol/L。25例患者(16.13%)在随访期内[(69.07±28.66)月,10~170个月]达到终点(ESRD)。对初始的8个病理指标进行多变量生存分析,选出以下3个与预后最相关的变量组成评分方法:dGAI、GCI和TCI。后两项之和组成慢性指数CI。在多因素生存分析中,dGAI和CI都与肾脏生存率呈正相关(RR分别为1.255和1.691,P<0.05),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根据患者的dGAI和CI进行分组.显示dGAI≥4且CI≥6者预后最差(P<0.01)。对CKDⅠ、Ⅱ期患者的多种临床病理指标进行多因素生存分析,仅CI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评分法具有良好的重复性,kappa值均大于0.4。结论 由代表活动性病变的dGAI和代表慢性病变的CI组成的IgA肾病组织学半定量评分法能够有效地判断预后,且具有良好的重复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小球肾炎 iga 病理学 预后
原文传递
雏鸡服用益生素后免疫器官指数及局部体液免疫球蛋白相对含量的动态变化 被引量:36
14
作者 杨玉荣 郑世民 +1 位作者 刘晶 马春全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52-356,共5页
用商品益生素和自制益生素分别灌服1日龄雏鸡,灌服益生素后1、4、7、10、18d测定胸腺、脾脏、法氏囊的器官指数动态变化,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测定泪液、气管液、胆汁和肠液的IgA、IgM、IgG相对含量的动态变化,结果发现服... 用商品益生素和自制益生素分别灌服1日龄雏鸡,灌服益生素后1、4、7、10、18d测定胸腺、脾脏、法氏囊的器官指数动态变化,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测定泪液、气管液、胆汁和肠液的IgA、IgM、IgG相对含量的动态变化,结果发现服用商品益生素的雏鸡免疫器官指数在第7天高于未服用益生素的对照雏鸡,上述4种体液的IgA、IgM、IgG相对含量在服用益生素后7~10d高于未服用益生素的对照雏鸡,服用自制益生素的雏鸡上述4种体液的IgA、IgM、IgG相对含量在服用益生素后4~7d高于未服用益生素的对照雏鸡。表明益生素对雏鸡的免疫系统有一定的影响,能够促进免疫器官的生长发育,提高雏鸡呼吸道和消化道局部体液的免疫球蛋白相对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器官指数 相对含量 免疫球蛋白 动态变化 益生素 局部体液 服用 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1日龄雏鸡 iga IgM IgG 免疫系统 生长发育 法氏囊 对照 消化道 呼吸道 灌服 自制 商品 测定 脾脏 肠液
下载PDF
湿热证病人体液免疫状态观察 被引量:27
15
作者 陈江华 佟丽 +2 位作者 吴仕九 杨运高 刘立 《中国中医急症》 1998年第1期6-7,共2页
本文报道测定年轻男性湿热证病人的体液免疫水平.结果显示病人血清中的IgA、IgM、IgG、C_3水平与正常人相比显著升高,其中IgA、IgM p<0.01,IgG、C_3 p<0.05;而C_4与正常人相比p>0.05,差别不显著.同时以此为基础,探讨了湿热证... 本文报道测定年轻男性湿热证病人的体液免疫水平.结果显示病人血清中的IgA、IgM、IgG、C_3水平与正常人相比显著升高,其中IgA、IgM p<0.01,IgG、C_3 p<0.05;而C_4与正常人相比p>0.05,差别不显著.同时以此为基础,探讨了湿热证的一些发病机理和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热证 iga IGM IGG 体液免疫
下载PDF
烧伤患者血浆D-乳酸水平和肠道内IgA含量的变化 被引量:29
16
作者 于勇 盛志勇 +6 位作者 柴家科 黎君友 杨晓东 袁仕安 晋桦 董宁 孙丹 《创伤外科杂志》 2003年第2期122-124,共3页
目的 探讨大面积烧伤患者肠道屏障损伤的规律。方法 采用分光光度法和酶联法分别测定16例大面积烧伤患者血浆D 乳酸水平和肠道内免疫球蛋白A(IgA)含量。结果 伤后血浆D 乳酸水平明显升高 ,各时相点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 ,并于伤后第 3... 目的 探讨大面积烧伤患者肠道屏障损伤的规律。方法 采用分光光度法和酶联法分别测定16例大面积烧伤患者血浆D 乳酸水平和肠道内免疫球蛋白A(IgA)含量。结果 伤后血浆D 乳酸水平明显升高 ,各时相点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 ,并于伤后第 3周达到最高点 ;同期肠道内IgA含量明显减少 ,于伤后的第 2周达到最低点 ;烧伤面积 >5 0 %的患者上述指标的变化幅度大于烧伤面积 <5 0 %的患者。结论 烧伤后肠道屏障的损伤涉及机械屏障和免疫屏障等多方面 ;应采用不同的方法、从不同角度入手保护烧伤患者肠道屏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屏障 烧伤 D-乳酸 免疫球蛋白A
下载PDF
麦粒灸治疗脾虚泄泻证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0
17
作者 余华 张安仁 +3 位作者 张月娥 王文莉 黄迪君 弋代明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31-134,共4页
目的 :观察麦粒灸对脾虚泄泻证患者唾液淀粉酶活性、尿D 木糖、血清SIgA的影响。 方法 :将 11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 (56例 )和对照组 (56例 )。治疗组采用麦粒灸患者脾俞、胃俞、足三里穴 ,每穴 3壮 ,隔日 1次 ,连续 30天 ;对照组接受... 目的 :观察麦粒灸对脾虚泄泻证患者唾液淀粉酶活性、尿D 木糖、血清SIgA的影响。 方法 :将 11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 (56例 )和对照组 (56例 )。治疗组采用麦粒灸患者脾俞、胃俞、足三里穴 ,每穴 3壮 ,隔日 1次 ,连续 30天 ;对照组接受中药治疗。结果 :麦粒灸能显著改善患者脾虚泄泻症状 ,并显著提高唾液淀粉酶活性、尿D 木糖排泄率及降低血清SIgA ,其作用优于对照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虚泄泻 针灸疗法 淀粉酶 木糖 Siga 麦粒灸
下载PDF
雷公藤治疗原发性IgA肾病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2
18
作者 王庆文 黎磊石 +2 位作者 张景红 俞雨生 宋岩 《江苏医药》 CAS CSCD 1991年第1期7-9,共3页
本文对临床以蛋白尿和镜下血尿为主要表现的IgAN 患者,采用雷公藤汤剂、总萜片夫对照组分别治疗。发现雷公藤能显著减少尿蛋白定量,升高血浆蛋白(P<0.01或P<0.05)。汤剂组远期有效率为71.7%,总萜片组为61.5%,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5... 本文对临床以蛋白尿和镜下血尿为主要表现的IgAN 患者,采用雷公藤汤剂、总萜片夫对照组分别治疗。发现雷公藤能显著减少尿蛋白定量,升高血浆蛋白(P<0.01或P<0.05)。汤剂组远期有效率为71.7%,总萜片组为61.5%,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5.0%。雷公藤长期治疗副作用轻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病 雷公藤 中药治疗 iga
下载PDF
恶性血液病患者焦虑抑郁对免疫功能的影响及护理干预 被引量:36
19
作者 余志华 刘丛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05年第5期2-4,共3页
目的 探讨恶性血液病患者焦虑、抑郁状态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以便更好地为其提供护理干预。方法 应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RSD)和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 ,对恶性血液病患者和对照组健康人进行测评,应用免疫学检验技术和流式细胞仪检验技术... 目的 探讨恶性血液病患者焦虑、抑郁状态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以便更好地为其提供护理干预。方法 应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RSD)和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 ,对恶性血液病患者和对照组健康人进行测评,应用免疫学检验技术和流式细胞仪检验技术,检测恶性血液病患者和对照组健康人的免疫功能。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恶性血液病患者焦虑、抑郁程度差异有显著性(P <0 .0 1 ) ,恶性血液病患者焦虑、抑郁与自身免疫球蛋白IgA、IgG、IgM呈显著正相关。结论 恶性血液病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可能与自身免疫功能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血液病患者 护理干预 焦虑抑郁 汉密顿焦虑量表 汉密顿抑郁量表 自身免疫功能 检验技术 流式细胞仪 免疫球蛋白 对照组 抑郁状态 抑郁情绪 健康人 免疫学 显著性 程度差 iga IgG 正相关 IgM
原文传递
炎症性肠病患者肠黏膜菌群改变及抗体反应 被引量:32
20
作者 崔海宏 陈村龙 +5 位作者 孙勇 王亚东 张耀东 杨玉捷 王群英 潘令嘉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03年第3期276-278,共3页
目的 探讨炎症性肠病 (1BD)患者肠道菌群改变及机体免疫反应。方法 采用梯度稀释法行菌群分析 ,同时采用透射比浊法测定IgG、IgM、IgA。结果 发现急性期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菌群中肠杆菌 (8 82± 0 69,P <0 0 5 )、肠球菌 (7 7... 目的 探讨炎症性肠病 (1BD)患者肠道菌群改变及机体免疫反应。方法 采用梯度稀释法行菌群分析 ,同时采用透射比浊法测定IgG、IgM、IgA。结果 发现急性期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菌群中肠杆菌 (8 82± 0 69,P <0 0 5 )、肠球菌 (7 73± 0 2 1,P <0 0 1)及小梭菌 (6 68± 0 78,P <0 0 1)的数量显著增加 ,而双歧杆菌 (6 89± 0 3 4,P <0 0 1)和乳杆菌 (6 95± 0 5 2 ,P <0 0 1)的数量明显下降 ,而缓解期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拟杆菌 (7 2 6± 0 0 3 ,P <0 0 5 )及双歧杆菌 (7 5 9± 0 3 4,P <0 0 1)较急性期明显上升 ,小梭菌 (6 13± 0 66,P <0 0 1)明显下降。急性期克隆氏病患者的菌群中肠杆菌 (8 93± 0 62 ,P <0 0 1)和酵母菌 (3 88± 0 96,P <0 0 5 )明显增加 ,而双歧杆菌 (6 44± 0 2 5 ,P <0 0 1)和乳杆菌 (6 87± 0 43 ,P <0 0 1)明显下降。缓解期较正常菌群相比肠杆菌 (8 82± 0 42 ,P <0 0 5 )仍很高 ,而双歧杆菌 (7 11± 0 3 4,P <0 0 1)有回升但仍明显低于正常。缓解期与急性期相比双歧杆菌的数量有明显差异。监测的血清抗体反应中 ,急性期UC病人比正常组有更高的IgG(17 92± 3 62 ,P <0 0 1) ,IgA也有上升。而在缓解期IgA(2 84± 0 76,P <0 0 5 )与正常组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症性肠病 肠黏膜菌群改变 机体免疫反应 透射比浊法 测定 IgG IGM iga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