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ffects of HLEC on the secreted proteins of epithelial ovarian cancer cells prone to metastasize to lymph nodes 被引量:2
1
作者 Xin-Ying Zhang Fu-Qiang Yin +5 位作者 Li Liu Ting Gao He-Yun Ruan Xiao Guan Ying-Xin Lu Dan-Rong Li 《Cancer Biology & Medicine》 SCIE CAS CSCD 2013年第4期221-226,共6页
Objective: To study explores the effect of HLEC on the secreted proteins of epithelial ovarian cancer (EOC) cells (SKOV3-PM4) with directional highly lymphatic metastasis. Methods: Supernatants of four groups of... Objective: To study explores the effect of HLEC on the secreted proteins of epithelial ovarian cancer (EOC) cells (SKOV3-PM4) with directional highly lymphatic metastasis. Methods: Supernatants of four groups of cultured cells, namely, SKOV3 (A), SKOV3+HLEC (B), SKOV3-PM4 (C), SKOV3-PM4+HLEC (D), were collected, and their proteins were detected by antibody arrays and iTRAOcZD-LC-MALDI- TOF/TOF/MS. Significantly differential proteins were further analyzed via bioinformatics and validated in human serums and cell media via ELISA. Results: Results of antibody arrays and mass spectrometry demonstrated that GRN and VEGFA were upregulated in group C (compared with group A), whereas IGFBP7 and SPARC were downregulated in group D (compared with group C). Comprehensive bioinformatics analysis results showed that IGFBP7 and VEGFA were closely linked to each other. Further validation with serums showe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in VEGFA and IGFBP7 levels among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ovarian cancers, benign tumors, and control groups. Two proteins were upegulated in the first group. VEGFA in the control group was downregulated. For IGFBP, upregulation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down-regulation in the first group were also observed. Conclusion: The HLEC microenvironment is closely associated with directional metastasis to lymph nodes and with differential proteins including cell stromal proteins and adhesion factors. The upregulation of VEGFA and GRN and the downregulation of SPARC and IGFBP7 are closely associated with directional metastasis to lymph nodes in EOC cel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varian cancer tumor microenvironment lymphatic metastasis human lymphatic capillary endothelial cells secretedproteins
下载PDF
小鼠S180移植瘤毛细淋巴管超微结构随肿瘤生长的变化 被引量:1
2
作者 马楠 张丽男 +3 位作者 王龙凯 张晓博 毕秀 高子彬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03-508,共6页
目的观察小鼠肉瘤(S180)移植瘤发展过程中毛细淋巴管超微结构,探究随着荷瘤时间的延长,移植瘤内毛细淋巴管超微结构的变化。方法腋下注射S180腹水型瘤株,建立S180荷瘤小鼠肉瘤模型,共15只,每组3只;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技术观察小鼠S180... 目的观察小鼠肉瘤(S180)移植瘤发展过程中毛细淋巴管超微结构,探究随着荷瘤时间的延长,移植瘤内毛细淋巴管超微结构的变化。方法腋下注射S180腹水型瘤株,建立S180荷瘤小鼠肉瘤模型,共15只,每组3只;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技术观察小鼠S180移植瘤组织毛细淋巴管的超微结构,分析肿瘤组织毛细淋巴管超微结构随肿瘤生长的变化情况。结果 3d组标本观察发现,毛细淋巴管管壁结构完整,管壁可见锚丝与胶原纤维,毛细淋巴管内皮细胞胞质内可见各种结构正常的细胞器;5d组、7d组及9d组观察到随着荷瘤时间的延长,毛细淋巴管管壁断裂溶解情况越来越严重,可观察到的锚丝与胶原纤维数量越来越少,毛细淋巴管内皮细胞胞质内各种细胞器受损程度也越来越严重;11d组观察到毛细淋巴管管壁几乎全部破碎溶解,未观察到锚丝与胶原纤维,无法清晰辨认淋巴内皮细胞,未观察到细胞器。结论随着荷瘤时间的延长,肿瘤体积和重量呈增长趋势,毛细淋巴管管壁受损程度、淋巴内皮细胞胞质内细胞器的受损程度逐渐加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180移植瘤 毛细淋巴管 超微结构 透射电子显微镜 小鼠
下载PDF
兔心室肌层淋巴管道的分布及形态特征 被引量:1
3
作者 郭志坤 马丽萍 孙庆宁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602-605,共4页
目的:研究兔心室肌淋巴管道的分布特点和形态特征.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显色法、墨汁注射法和透射电镜技术显示左、右心室肌组织中的淋巴管道.结果:光镜下显示心肌间淋巴管道分为少量较粗的淋巴管、毛细淋巴管,有些毛细淋巴管无管腔.电... 目的:研究兔心室肌淋巴管道的分布特点和形态特征.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显色法、墨汁注射法和透射电镜技术显示左、右心室肌组织中的淋巴管道.结果:光镜下显示心肌间淋巴管道分为少量较粗的淋巴管、毛细淋巴管,有些毛细淋巴管无管腔.电镜下显示心肌内有较粗的和细小的毛细淋巴管.较粗的毛细淋巴管腔内、外面有突起.较细的毛细淋巴管腔不规则.淋巴管和毛细淋巴管均走行于心肌细胞之间,大多与心肌细胞平行走向,有少量横向交通.毛细淋巴管不与毛细血管伴行.结论:兔正常心室肌内的淋巴管道分为淋巴管、毛细淋巴管,两者在心肌内形成纵横交错和粗细不等的淋巴管网.较小的毛细淋巴管可能是一种未开放的毛细淋巴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细淋巴管 免疫组织化学 墨汁注射 透射电镜
下载PDF
昆明小鼠舌体内毛细淋巴管的分布及组织计量学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宣鸣 李小箐 温玉明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1999年第4期303-305,共3页
目的 观察小鼠舌体内淋巴管的细微解剖分布,获取淋巴管分布的组织计量学参数。方法 通过5′核苷酸酶碱性磷酸酶双重组化染色法分别显示和区分毛细淋巴管和毛细血管,利用半自动体视学形态定理方法对淋巴管的面数密度,平均开放面积及平... 目的 观察小鼠舌体内淋巴管的细微解剖分布,获取淋巴管分布的组织计量学参数。方法 通过5′核苷酸酶碱性磷酸酶双重组化染色法分别显示和区分毛细淋巴管和毛细血管,利用半自动体视学形态定理方法对淋巴管的面数密度,平均开放面积及平均管径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小鼠舌体组织内仅有约10%左右的淋巴管处于开放状态;舌体粘膜层毛细淋巴管密度大于肌层,而肌层内有腔淋巴管的平均面积及管径均比粘膜层大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正常生理状况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管 酶组织化学 小鼠 分布 组织计量学
下载PDF
改良5'-核苷酸酶-碱性磷酸酶双染色法观察成牙本质细胞层毛细淋巴管 被引量:1
5
作者 宫艳红 汪竹平 +3 位作者 王铎 亓庆国 贺长历 宋培珍 《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430-432,436,共4页
目的:对5'-核苷酸酶-碱性磷酸酶(5'-nucleotidase-alkaline phosphatase,5'-Nase-ALPase)双染色法进行改良,并用其染色观察牙髓成牙本质细胞层是否存在毛细淋巴管。方法:选用牙根发育完成的健康恒前磨牙共44个。首先取15个... 目的:对5'-核苷酸酶-碱性磷酸酶(5'-nucleotidase-alkaline phosphatase,5'-Nase-ALPase)双染色法进行改良,并用其染色观察牙髓成牙本质细胞层是否存在毛细淋巴管。方法:选用牙根发育完成的健康恒前磨牙共44个。首先取15个牙,分为3组,分别用单纯冰冻法、先冰冻后固定法、先固定后冰冻法处理牙髓,选取适用于本研究的标本制备方法。然后取8个牙的牙髓切片对5'-Nase-ALPase双染色法从ALPase反应底物量和反应时间上进行改良。最后取21个牙,其中12例牙髓的切片用改良双染色法染色,9例分3组作对照染色,在光镜下观察成牙本质细胞层中的毛细淋巴管。结果:用改良5'-Nase-ALPase双染色法发现在被染为淡蓝色的成牙本质细胞层中有呈褐色或浅黄色的毛细淋巴管。结论:在牙根发育完成的健康恒前磨牙成牙本质细胞层中有毛细淋巴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磨牙 成牙本质细胞 毛细淋巴管 5'-核苷酸酶-碱性磷酸酶双染色法
下载PDF
舌黏膜结构特点及其与药物吸收关系
6
作者 张克呈 史树堂 +3 位作者 王保芝 刘未华 刘俊文 李彪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506-510,共5页
目的:通过对大鼠舌黏膜和黏膜下层结构特点的观察,为多肽类药物跨舌黏膜吸收的途径和能力,提供结构基础方面的依据。方法:选用成年SD大鼠,进行H—E染色与酶组织化学显色、扫描以及透射电镜观察和摄像。将酶组织化学显色的组织切片... 目的:通过对大鼠舌黏膜和黏膜下层结构特点的观察,为多肽类药物跨舌黏膜吸收的途径和能力,提供结构基础方面的依据。方法:选用成年SD大鼠,进行H—E染色与酶组织化学显色、扫描以及透射电镜观察和摄像。将酶组织化学显色的组织切片再次应用扫描电镜,进行二次电子图像(SEI)和背散射电子图像(BED的观察和摄像。结果:酶组织化学显色与H—E染色切片的结构相似,但可明显区分管腔结构。扫描电镜显示,舌腹侧面与背侧面分界清楚,形态差异较大。酶染组织切片的扫描电镜(SEI及BEI)观察舌腹侧黏膜下层和肌层内,淋巴管较多、管径较大。透射电镜观察表明,舌内毛细血管的管壁较厚,而舌内毛细淋巴管仅由一层内皮细胞构成,管腔较大而且不规则,内皮外无周细胞,存在开放性间隙,管壁外缺乏基膜。结论:大鼠舌腹侧与舌背侧的黏膜形态存在较大的差异,可能与功能有关;舌的毛细淋巴管的管径和通透性,远远大于毛细血管,舌下含服多肽类药物的吸收途径,可能更易通过淋巴系统,然后进入血液循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舌乳头 毛细淋巴管 毛细血管 形态学 酶组织化学 大鼠
下载PDF
牙髓成牙本质细胞层毛细淋巴管的透射电镜研究
7
作者 宫艳红 汪竹平 +3 位作者 王铎 亓庆国 郑传雨 贺长历 《中国临床实用医学》 2010年第8期61-62,共2页
目的研究牙髓成牙本质细胞层中有无毛细淋巴管及其超微结构特点。方法取牙根发育完成的健康恒前磨牙15颗,纵向劈开后在2.5%戊二醛中4℃固定1h,完整地取出牙髓,切成截面积约为1mm^2,长约3mm的小长条,再在同一固定液中固定2h,后... 目的研究牙髓成牙本质细胞层中有无毛细淋巴管及其超微结构特点。方法取牙根发育完成的健康恒前磨牙15颗,纵向劈开后在2.5%戊二醛中4℃固定1h,完整地取出牙髓,切成截面积约为1mm^2,长约3mm的小长条,再在同一固定液中固定2h,后固定,包埋,半薄切片定位,选取5例牙髓进一步作超薄切片,铀铅染色,用透射电镜观察。结果在成牙本质细胞层中观察到具有典型毛细淋巴管超微结构特点的结构。结论在牙根发育完成的年轻恒前磨牙成牙本质细胞层中有毛细淋巴管,其具有与其他组织毛细淋巴管基本相似的超微结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磨牙 成牙本质细胞 毛细淋巴管 透射电镜
原文传递
大鼠膈腹膜间皮孔的电镜观察
8
作者 柏春枝 王云祥 海力斯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5期473-477,共5页
用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了正常大鼠隔腹膜间皮,并观察了腹膜腔内注射中国墨汁和兔血液后大鼠膈腹膜间皮的变化以及腹膜腔和间皮下毛细淋巴管的关系.结果发现,膈腹膜的间皮分非陷窝区和陷窝区.正常鼠陷窝区无间皮孔,间皮细胞的深方为... 用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了正常大鼠隔腹膜间皮,并观察了腹膜腔内注射中国墨汁和兔血液后大鼠膈腹膜间皮的变化以及腹膜腔和间皮下毛细淋巴管的关系.结果发现,膈腹膜的间皮分非陷窝区和陷窝区.正常鼠陷窝区无间皮孔,间皮细胞的深方为毛细淋巴管,二者间仅有少量的结缔组织分隔.腹膜腔内注射兔血液和墨汁后,间皮细胞间出现间皮孔,腹膜腔内的碳颗粒和红细胞等经间皮孔可进入毛细淋巴管腔.非陷窝区未见间皮孔和毛细淋巴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膈腹膜 间皮孔 毛细淋巴管 电子显微镜
下载PDF
U14细胞接种昆明小鼠舌体后癌周淋巴管的改变及其与淋巴道转移的研究 被引量:9
9
作者 宣鸣 温玉明 +1 位作者 王昌美 李晓箐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5-8,共4页
目的 :建立小鼠舌体移植瘤颈淋巴结转移模型 ,探讨癌周淋巴管的病理改变与淋巴道转移的关系。方法 :将U14的腹水瘤细胞移植于昆明小鼠舌体内 ,分期分批切取舌体组织 ,改良 5′ 核苷酸酶组化染色法显示癌周淋巴管。结果 :小鼠舌体接种U1... 目的 :建立小鼠舌体移植瘤颈淋巴结转移模型 ,探讨癌周淋巴管的病理改变与淋巴道转移的关系。方法 :将U14的腹水瘤细胞移植于昆明小鼠舌体内 ,分期分批切取舌体组织 ,改良 5′ 核苷酸酶组化染色法显示癌周淋巴管。结果 :小鼠舌体接种U14肿瘤细胞后颈淋巴结转移率可达 70 % ;U14肿瘤细胞进入淋巴管腔的方式主要有 2种 ,即通过正常管壁开放间隙和造成管壁缺损进入淋巴管腔。结论 :随着移植瘤的生长 ,瘤周淋巴管不断扩张 ,管壁结构出现不完整 ,有利于肿瘤细胞进入淋巴管腔进而发生淋巴结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管 肿瘤转移 舌体肿瘤 小鼠 U14细胞
下载PDF
大肠癌组织中微淋巴管的定量分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郑林辉 李太原 +1 位作者 姚祺 代安邦 《实用癌症杂志》 2006年第1期33-35,共3页
目的测定不同临床期别大肠癌微淋巴管密度值,最多截面平均面积、平均周径以及探讨微淋巴管形成在大肠癌转移中的作用。方法采用体视学原理测定大肠癌DukesA期20例、DukesB期20例、DukesC期20例、DukesD期20例,及正常大肠组织20例病理石... 目的测定不同临床期别大肠癌微淋巴管密度值,最多截面平均面积、平均周径以及探讨微淋巴管形成在大肠癌转移中的作用。方法采用体视学原理测定大肠癌DukesA期20例、DukesB期20例、DukesC期20例、DukesD期20例,及正常大肠组织20例病理石蜡块微淋巴管密度和最多截面平均面积、平均周径。结果大肠癌组织微淋巴管密度值、最多截面平均面积及平均周径分别为(20.92±8.06)个、(1476.74±557.94)μm2、(45.59±6.18)μm;正常大肠组织微淋巴管密度值、最多截面平均面积及平均周径分别为(10.11±2.34)个、(715.90R±165.37)μm2、(35.66±5.48)μm;大肠癌与正常大肠组织的微淋巴管密度值、最多截面平均面积及平均周径经相互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无淋巴结转移组(DukesA期与B期)微淋巴管密度值为(14.33±2.89)个,最多截面平均面积为(1015.09±141.63)μm2;有转移组(DukesC期与D期)微淋巴管密度值为(27.45±5.89)个,最多截面平均面积为(1938.38±416.37)μm2;两者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无转移组平均周径为(45.45±6.01)μm、有转移组为(45.72±6.42)μm,两者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大肠癌组织伴有微淋巴管新生,且随着病程的发展而增多,肿瘤临床期别越晚其最多截面平均面积、平均周径逐渐增大,提示微淋巴管形成在大肠癌转移中起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癌 体视学 微淋巴管 定量分析
下载PDF
人淋巴管内皮细胞对卵巢癌淋巴结定向转移细胞分泌蛋白表达的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张新颖 尹富强 +5 位作者 刘丽 高婷 阮和云 冠潇 卢迎新 黎丹戎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9期1155-1159,共5页
目的:初步探讨人淋巴管内皮细胞(HLEC)对卵巢癌淋巴结定向转移细胞(SKOV3-PM4)分泌蛋白的影响。方法:将细胞体系分为4组(A组:SKOV3;B组:SKOV3+HLEC;C组:SKOV3-PM4;D组:SKOV3-PM4+HLEC),采用抗体芯片和iTRAQ-2D-LC-MALDI-TOF/TOF/MS方法... 目的:初步探讨人淋巴管内皮细胞(HLEC)对卵巢癌淋巴结定向转移细胞(SKOV3-PM4)分泌蛋白的影响。方法:将细胞体系分为4组(A组:SKOV3;B组:SKOV3+HLEC;C组:SKOV3-PM4;D组:SKOV3-PM4+HLEC),采用抗体芯片和iTRAQ-2D-LC-MALDI-TOF/TOF/MS方法检测各组细胞培养基中的蛋白,筛选出差异明显的分泌蛋白,对其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并采用ELISA方法在人血清标本和细胞培养基中进行验证。结果:抗体芯片与质谱分析结果提示,C组与A组相比、D组与C组相比Progranulin(GRN)、VEGFA表达上调,SPARC、IGFBP7表达下调。经过综合生物信息学分析,IGFBP7和VEGFA联系紧密,相互影响。与正常组血清相比,VEGFA在卵巢癌中的表达最高,IGFBP7表达最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淋巴结定向转移与淋巴管内皮细胞微环境关系密切,共培养后的差异蛋白涉及到基质细胞蛋白、细胞黏附作用因子等方面。其中VEGFA、GRN的表达上调及SPARC、IGFBP7的表达下调与卵巢癌淋巴结定向高转移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癌 肿瘤微环境 淋巴转移 人淋巴管内皮细胞 分泌蛋白
下载PDF
冰川水在人真皮淋巴管内皮细胞体外培养模型上的护肤功效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蒋丹丹 李慧 +1 位作者 姜山山 DOS SANTOS Morgan 《日用化学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216-220,共5页
采用两步免疫磁化分离方法,从正常人皮肤组织中分离并富集出真皮淋巴管内皮细胞,用于构建体外培养模型,经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纯度指标即Podoplanin阳性细胞比例为95.7%。为评估喜马拉雅冰川水对真皮毛细淋巴管的功效,利用人真皮淋巴管... 采用两步免疫磁化分离方法,从正常人皮肤组织中分离并富集出真皮淋巴管内皮细胞,用于构建体外培养模型,经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纯度指标即Podoplanin阳性细胞比例为95.7%。为评估喜马拉雅冰川水对真皮毛细淋巴管的功效,利用人真皮淋巴管内皮细胞构建毛细淋巴管通透性模型进行检测,结果显示冰川水处理后的淋巴内皮细胞层通透性是对照组的49.3%±17.0%(P<0.05);利用细胞爬片免疫荧光染色方法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冰川水处理组在胞间连接蛋白VE-Cadherin和ZO-1的表达量上均有显著提高(P<0.05),因此冰川水具有促进真皮毛细淋巴管稳定性的护肤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肤 真皮 淋巴管内皮细胞 免疫磁化分离 毛细管通透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