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9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鲁迅黑暗意象的发生学解释——1~18岁居住空间对鲁迅视觉图像的影响 被引量:7
1
作者 沈刚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9-14,47,共7页
绍兴覆盆桥周家台门是1~18岁鲁迅的居住空间,作为一个视觉对象主要呈现出黑暗的色调是有目共睹的。我们认为,鲁迅成年后的物象思辨受此"黑暗形象"的影响具有原发性的作用。我们还将从:(1)黑暗的房子内部看事物或站在天井中... 绍兴覆盆桥周家台门是1~18岁鲁迅的居住空间,作为一个视觉对象主要呈现出黑暗的色调是有目共睹的。我们认为,鲁迅成年后的物象思辨受此"黑暗形象"的影响具有原发性的作用。我们还将从:(1)黑暗的房子内部看事物或站在天井中看黑暗的房子;(2)与黑暗有关的"审美趣味";(3)黑暗的"鬼怪"世界;(4)"自在暗中看一切暗"等四个方面,来阐述鲁迅早期居住空间这个黑暗的"视觉思维的原型",对鲁迅后天黑暗意象的辐射和指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黑暗 意象 视觉
下载PDF
关于鲁迅《野草》的几个意象的解析(二) 被引量:5
2
作者 李玉明 《齐鲁学刊》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84-88,共5页
由于《野草》文本的象征性及其内涵的繁复沉厚、歧义丛生,因此出现了诸多对它的误读误解。剥离并 澄清这些附加在《野草》和鲁迅身上的因误读而形成的观念,回到《野草》的具体文本,从《野草》的具体文本出发,对 于准确地全面地整体地认... 由于《野草》文本的象征性及其内涵的繁复沉厚、歧义丛生,因此出现了诸多对它的误读误解。剥离并 澄清这些附加在《野草》和鲁迅身上的因误读而形成的观念,回到《野草》的具体文本,从《野草》的具体文本出发,对 于准确地全面地整体地认识其思想趋向,进而全面地整体地揭示、把握鲁迅的心理-精神结构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野草》 意象 解析
下载PDF
从“山海经”到“幻灯片”:鲁迅图像观的发生学考察——兼及“左翼图像学”的创构 被引量:6
3
作者 许徐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96-208,共13页
"山海经"与"幻灯片"是考察鲁迅图像观的两个"原型"事件,形成了鲁迅"文化图像"和"政治图像"的双重认知和实践选择。但无论文化一路,还是政治一路,以及最终的两路合流,走向的都是"... "山海经"与"幻灯片"是考察鲁迅图像观的两个"原型"事件,形成了鲁迅"文化图像"和"政治图像"的双重认知和实践选择。但无论文化一路,还是政治一路,以及最终的两路合流,走向的都是"图像启蒙"。总体而言,鲁迅图像观包括两方面:其一是性质功能层面,鲁迅赋予了图像启蒙性的特质,这基于三个认知,即对图像普遍性的肯定、对图像消遣性的警醒、对图像奴役性的反思;其二是符号系统层面,鲁迅赋予了图像独立的叙事体系地位,这种认识也是基于三点,即以图反文、图文自立、援图入文。鲁迅图像经验奠定了左翼图像的精神传统,启示我们可以尝试建构一种"左翼图像学",提出这个命题的理由亦有三:一是左翼与图像有一种精神的内在亲近性;二是左翼图像经验是一种中国话语;三是左翼图像经验是延宕百年的一种丰富的历史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海经” “幻灯片” 鲁迅 图像观 左翼图像学
下载PDF
关于鲁迅《野草》的几个意象的解析(三) 被引量:2
4
作者 李玉明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55-58,共4页
 由于《野草》文本的象征性及其内涵的繁复沉厚、歧义丛生,因此出现了诸多对它的误读误解。剥离并澄清这些附加在《野草》和鲁迅身上的因误读而形成的观念,回到《野草》的具体文本,从《野草》的具体文本出发进行解析,对于准确地全面地...  由于《野草》文本的象征性及其内涵的繁复沉厚、歧义丛生,因此出现了诸多对它的误读误解。剥离并澄清这些附加在《野草》和鲁迅身上的因误读而形成的观念,回到《野草》的具体文本,从《野草》的具体文本出发进行解析,对于准确地全面地整体地认识其思想趋向,进而全面地整体地揭示、把握鲁迅的心理———精神结构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草》 鲁迅 解析 意象 精神结构 象征性 文本 误读 整体
下载PDF
论鲁迅作品中的表现主义油画感 被引量:3
5
作者 崔云伟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47-51,共5页
鲁迅作品蕴藏着丰富的表现主义油画感。鲁迅作品中的油画线条充满力量之感,它和强烈的笔触、绚烂的色彩共同构成了“漩涡”意象。鲁迅作品中的色彩具有鲜明冷暖对立特征,两大色系相互争夺,几成鼎立,与鲁迅“反抗绝望”的精神哲学确有相... 鲁迅作品蕴藏着丰富的表现主义油画感。鲁迅作品中的油画线条充满力量之感,它和强烈的笔触、绚烂的色彩共同构成了“漩涡”意象。鲁迅作品中的色彩具有鲜明冷暖对立特征,两大色系相互争夺,几成鼎立,与鲁迅“反抗绝望”的精神哲学确有相通之脉。鲁迅创造了生命与死亡两大意象群落(生命意象与凡.高相比,死亡意象与蒙克相比),还创造了类似罗丹雕刻中的“行者”意象,这一意象是对生命意象的升华,对死亡意象的超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线条 笔触 色彩 视觉意象 表现主义油画
下载PDF
“民元记忆”与鲁迅小说中的革命党形象 被引量:4
6
作者 朱献贞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34-137,共4页
在鲁迅精神史上,民国理想和"民元记忆"是一个刻骨铭心的精神事件,也是鲁迅创作深层意识中难以抹除的历史烙印。鲁迅先后创作的《药》、《头发的故事》、《阿Q正传》三部与民元革命相关的小说中,分别塑造了的夏瑜、N先生、假... 在鲁迅精神史上,民国理想和"民元记忆"是一个刻骨铭心的精神事件,也是鲁迅创作深层意识中难以抹除的历史烙印。鲁迅先后创作的《药》、《头发的故事》、《阿Q正传》三部与民元革命相关的小说中,分别塑造了的夏瑜、N先生、假洋鬼子三个面貌各异革命党形象。这三个革命党形象出现在民国革命的不同阶段,体现出民国革命不同时期的革命观念和精神状况,成为鲁迅探讨民国理想失落和民国来源失传的形象表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元记忆 鲁迅小说 革命党形象
下载PDF
他者面前的自我反思:爱罗先珂童话鲁迅译本中的形象建构
7
作者 于锦涛 《浙江海洋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24年第2期79-84,共6页
形象学观照下的翻译研究聚焦于译本中他者形象与自我形象的建构问题。鲁迅在《爱罗先珂童话集》译本中对作者形象进行的变形式阐释,对文本内部指涉生存空间、庸众与先觉者三重形象的描绘统摄在其改造国民性的动机之下。译者希图在他者... 形象学观照下的翻译研究聚焦于译本中他者形象与自我形象的建构问题。鲁迅在《爱罗先珂童话集》译本中对作者形象进行的变形式阐释,对文本内部指涉生存空间、庸众与先觉者三重形象的描绘统摄在其改造国民性的动机之下。译者希图在他者形象的映射之下帮助国民实现自我形象的认知与国民品性的进阶。译本形象的建构与描绘过程也折射出鲁迅至诚、利他的译者形象。这有利于全面综合地认知鲁迅的翻译活动、客观评定鲁迅译作的历史价值,也能促进翻译研究与形象学的参鉴交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爱罗先珂童话集》 他者形象建构 自我反思
下载PDF
节日叙事、批判视角与文本关联——鲁迅《头发的故事》的镜像书写
8
作者 范桂真 《汉江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24-31,共8页
《头发的故事》是鲁迅受邀为《学灯》国庆专辑创作的一篇小说,“双十节”不仅作为小说的背景而存在,它也进一步引发了鲁迅关于辛亥革命的历史记忆,融入了对革命青年的纪念、对国民劣根性的批判等思想,并与《呐喊》中的《药》《风波》《... 《头发的故事》是鲁迅受邀为《学灯》国庆专辑创作的一篇小说,“双十节”不仅作为小说的背景而存在,它也进一步引发了鲁迅关于辛亥革命的历史记忆,融入了对革命青年的纪念、对国民劣根性的批判等思想,并与《呐喊》中的《药》《风波》《阿Q正传》等文本构成了一种对话关系。另外,小说中对自由平等话语的反思以及N先生的义愤心理,也受到鲁迅当时正在翻译的《工人绥惠略夫》的影响,并且这种思想的发展也反映在鲁迅稍后创作的《伤逝》《孤独者》等小说中,形成了更为广泛的文本关联。在这种关联之间,可以清楚地看到鲁迅在孤独、寂寞中呐喊的沉痛心理以及在“爱与憎”中的挣扎、彷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头发的故事》 镜像
下载PDF
萧红笔下的鲁迅形象 被引量:2
9
作者 周筱华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3期82-83,128,共3页
萧红的《回忆鲁迅先生》,以女性作家清新细腻的笔调,女儿般娓娓诉说的口吻,通过一幅幅肖像,一组组镜头,刻划出鲜灵生动的鲁迅形象。
关键词 萧红 回忆 鲁迅形象
下载PDF
从鲁迅笔下的女性形象看他的妇女解放思想 被引量:3
10
作者 宋傲雪 《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 2010年第3期134-136,共3页
鲁迅一直非常关注中国的妇女解放问题,同情她们的悲惨命运,深入剖析造成她们悲剧命运的社会原因。但通过全面考察鲁迅笔下众多的妇女形象的塑造和了解他的个人生活经历,又总是感到他对探求妇女解放出路问题的悲观态度及对妇女解放问题... 鲁迅一直非常关注中国的妇女解放问题,同情她们的悲惨命运,深入剖析造成她们悲剧命运的社会原因。但通过全面考察鲁迅笔下众多的妇女形象的塑造和了解他的个人生活经历,又总是感到他对探求妇女解放出路问题的悲观态度及对妇女解放问题深深的矛盾和困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女性形象 妇女解放 悲观启蒙 男权社会
下载PDF
鲁迅笔下“狂人”形象系列的精神特征 被引量:2
11
作者 熊沛军 杜云南 《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1期44-46,共3页
透视鲁迅笔下的“狂人”形象系列 ,人们可以看到觉醒者面对自身反省的主观性和近乎傲慢的强烈意志力以及他们孤立于庸众、几近被吞噬的巨大悲哀。这一群体体现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积极向上的“脊梁精神”。
关键词 鲁迅 狂人形象系列 脊梁精神
下载PDF
“一身四面”与“鲁迅革命传统” 被引量:3
12
作者 邱焕星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63-72,共10页
鲁迅生前时人编选的《关于鲁迅及其著作》《鲁迅在广东》《鲁迅论》《转变后的鲁迅》这四本论集,分别塑造了“思想革命鲁迅”“国民革命鲁迅”“革命同路人鲁迅”“共产革命鲁迅”四种形象,反映了大革命时代鲁迅的复杂参与所引发的关于... 鲁迅生前时人编选的《关于鲁迅及其著作》《鲁迅在广东》《鲁迅论》《转变后的鲁迅》这四本论集,分别塑造了“思想革命鲁迅”“国民革命鲁迅”“革命同路人鲁迅”“共产革命鲁迅”四种形象,反映了大革命时代鲁迅的复杂参与所引发的关于“鲁迅是谁”的不同理解。这个“一身四面”的现象,看起来是鲁迅个人影响力的上升,实则是知识阶级在革命时代的逐渐分化,但鲁迅在此过程中始终坚持其“大革命”哲学,创造了属于自己的“鲁迅革命传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形象 思想革命 国民革命 同路人 共产革命
下载PDF
新中国成立第一时间的形象重塑——对鲁迅逝世十三周年几篇纪念文章的重读 被引量:2
13
作者 董奇峰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年第2期66-71,共6页
1949年10月19日,是鲁迅逝世13周年纪念日,此时为新中国成立的第一时间,新政权的文化整合已经开始,国家意识形态的话语方式正在建构,知识分子的思想改造即将全面进行。主流媒体刊登的纪念文章,连接了时代的要求,以热情赞颂人民革命、全... 1949年10月19日,是鲁迅逝世13周年纪念日,此时为新中国成立的第一时间,新政权的文化整合已经开始,国家意识形态的话语方式正在建构,知识分子的思想改造即将全面进行。主流媒体刊登的纪念文章,连接了时代的要求,以热情赞颂人民革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勇于思想改造的时代精神,重塑了鲁迅形象,影响巨大而深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国家意识形态 思想改造 形象重塑
下载PDF
“身体”与鲁迅小说中国形象的话语建构 被引量:3
14
作者 吴翔宇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73-80,共8页
"身体"是鲁迅小说建构中国形象的重要视角。在鲁迅的思维形态中,身体与精神是始终联系在一起的。对两者的双向审思,集中反映了鲁迅"致人性于全"的人学思想。"病态"与"失语"是国民身体的显在形... "身体"是鲁迅小说建构中国形象的重要视角。在鲁迅的思维形态中,身体与精神是始终联系在一起的。对两者的双向审思,集中反映了鲁迅"致人性于全"的人学思想。"病态"与"失语"是国民身体的显在形态,铭刻着主体被规训的文化记忆,是"老中国"形象的表征。借助于身体的形塑,鲁迅深刻地揭示了国民"不悟己为奴"文化心理,鞭挞了无痛感机制下国民集体精神虚无的社会本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小说 身体叙事 中国形象
下载PDF
封建礼教制度下的女性悲歌——鲁迅小说中女性悲剧命运根源探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周虹云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5期82-85,共4页
再现鲁迅笔下祥林嫂、单四嫂子、爱姑、子君四位旧中国女性的悲剧命运,以此为基础,对造成她们悲剧命运的根源进行解读和分析,从而揭露封建礼教制度对旧中国女性的残酷迫害;进而揭示鲁迅对旧中国女性问题进行深刻思考的意义。
关键词 鲁迅小说 女性形象 悲剧根源 封建礼教 妇女解放
下载PDF
论鲁迅的负面女性形象书写 被引量:3
16
作者 罗执廷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95-99,共5页
中国现代文坛上的男性作家大都热衷于塑造或温婉善良或美丽性感或聪慧活泼的正面女性形象,这往往根源于作家的恋母情结、女性化气质或情欲投射,也是为了迎合读者趣味或某种政治意识形态。鲁迅则基于个人的生活经验和国民劣根性批判的立... 中国现代文坛上的男性作家大都热衷于塑造或温婉善良或美丽性感或聪慧活泼的正面女性形象,这往往根源于作家的恋母情结、女性化气质或情欲投射,也是为了迎合读者趣味或某种政治意识形态。鲁迅则基于个人的生活经验和国民劣根性批判的立场,有意地塑造了一大批或愚蠢庸俗或刁泼粗鲁或造谣害人的负面女性形象。鲁迅的负面女性书写超越了男性化的趣味和男权主义的色彩,也成功突破了"才子佳人"式的中国文学传统及"瞒和骗"的文艺与文化传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负面女性形象 国民性批判 文学传统
下载PDF
“杂感家”鲁迅自我形象的轨迹——从鲁迅杂感文体意识说起 被引量:3
17
作者 毕绪龙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55-59,共5页
作家自编文集往往能够体现自己的创作特色和文体风格,更重要的是暗含了自己文字努力的向度及其自我主体形象。鲁迅在1925、1926年编辑《热风》、《华盖集》、《坟》,对自己以前的文字究竟编到哪个集子中做出了复杂的思考,而这样的编辑... 作家自编文集往往能够体现自己的创作特色和文体风格,更重要的是暗含了自己文字努力的向度及其自我主体形象。鲁迅在1925、1926年编辑《热风》、《华盖集》、《坟》,对自己以前的文字究竟编到哪个集子中做出了复杂的思考,而这样的编辑过程既体现了他自觉的杂感文体意识,更重要的是透露了一个现代知识分子反思自我、建构主体自我、塑造自我形象的努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文体研究 自我形象
下载PDF
鲁迅笔下的女性形象与其妇女观——《呐喊》《彷徨》散论之二 被引量:2
18
作者 宋桂珍 《学术交流》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68-170,共3页
《呐喊》、《彷徨》塑造了一系列女性形象,深刻反映了鲁迅先生对女性问题的关注和他的妇女观。他站在广大被压迫妇女的立场上,感同身受地体察到了她们的悲惨处境,批判了造成妇女悲剧命运的封建制度和伦理道德,反对男尊女卑,主张男女平... 《呐喊》、《彷徨》塑造了一系列女性形象,深刻反映了鲁迅先生对女性问题的关注和他的妇女观。他站在广大被压迫妇女的立场上,感同身受地体察到了她们的悲惨处境,批判了造成妇女悲剧命运的封建制度和伦理道德,反对男尊女卑,主张男女平等。同时,也以“怒其不争”的态度,针砭了女性的麻木和愚昧,希望她们能自醒自爱,走向彻底的解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女性形象 妇女观 男女平等 妇女解放
下载PDF
日常与悖论──《故事新编》中的时间意象 被引量:2
19
作者 毛庆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4年第1期35-38,共4页
《故事新编》在整体和具体篇章的时间运用上分别采取了时代的延续、古今杂糅和季节、静止物等多种意象的方法,揭示出文本背后隐藏的虚无和荒诞性。
关键词 鲁迅 《故事新编》 时间意象
下载PDF
延安时期毛泽东对鲁迅形象的建构 被引量:3
20
作者 王锋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1期64-69,共6页
鲁迅逝世后,毛泽东在延安多次公开评价鲁迅,成功地塑造了延安的鲁迅形象,并使之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意识形态的建构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延安知识分子乃至中国革命文化的重要精神符号。
关键词 延安 毛泽东 鲁迅形象 知识分子 文化符号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