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鲁迅黑暗意象的发生学解释——1~18岁居住空间对鲁迅视觉图像的影响 |
沈刚
|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7
|
|
2
|
关于鲁迅《野草》的几个意象的解析(二) |
李玉明
|
《齐鲁学刊》
北大核心
|
2005 |
5
|
|
3
|
从“山海经”到“幻灯片”:鲁迅图像观的发生学考察——兼及“左翼图像学”的创构 |
许徐
|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6
|
|
4
|
关于鲁迅《野草》的几个意象的解析(三) |
李玉明
|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05 |
2
|
|
5
|
论鲁迅作品中的表现主义油画感 |
崔云伟
|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06 |
3
|
|
6
|
“民元记忆”与鲁迅小说中的革命党形象 |
朱献贞
|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4
|
|
7
|
他者面前的自我反思:爱罗先珂童话鲁迅译本中的形象建构 |
于锦涛
|
《浙江海洋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
2024 |
0 |
|
8
|
节日叙事、批判视角与文本关联——鲁迅《头发的故事》的镜像书写 |
范桂真
|
《汉江师范学院学报》
|
2024 |
0 |
|
9
|
萧红笔下的鲁迅形象 |
周筱华
|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3 |
2
|
|
10
|
从鲁迅笔下的女性形象看他的妇女解放思想 |
宋傲雪
|
《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
|
2010 |
3
|
|
11
|
鲁迅笔下“狂人”形象系列的精神特征 |
熊沛军
杜云南
|
《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5 |
2
|
|
12
|
“一身四面”与“鲁迅革命传统” |
邱焕星
|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22 |
3
|
|
13
|
新中国成立第一时间的形象重塑——对鲁迅逝世十三周年几篇纪念文章的重读 |
董奇峰
|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2007 |
2
|
|
14
|
“身体”与鲁迅小说中国形象的话语建构 |
吴翔宇
|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3
|
|
15
|
封建礼教制度下的女性悲歌——鲁迅小说中女性悲剧命运根源探究 |
周虹云
|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2 |
3
|
|
16
|
论鲁迅的负面女性形象书写 |
罗执廷
|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3
|
|
17
|
“杂感家”鲁迅自我形象的轨迹——从鲁迅杂感文体意识说起 |
毕绪龙
|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08 |
3
|
|
18
|
鲁迅笔下的女性形象与其妇女观——《呐喊》《彷徨》散论之二 |
宋桂珍
|
《学术交流》
北大核心
|
2006 |
2
|
|
19
|
日常与悖论──《故事新编》中的时间意象 |
毛庆
|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04 |
2
|
|
20
|
延安时期毛泽东对鲁迅形象的建构 |
王锋
|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8 |
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