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全膝关节置换术后下肢力线与早期临床效果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37
1
作者 王波 胡海涛 +4 位作者 潘健 简伟明 牛舜 龙华 马保安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5年第10期1044-1048,共5页
目的 分析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全膝关节置换(TKA)术后下肢力线与早期临床效果之间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4-01—2014-12行初次TKA的138例(203膝)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摄下肢全长X线片(LLR)、测量手术前后胫骨股骨机械轴夹角(MFT... 目的 分析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全膝关节置换(TKA)术后下肢力线与早期临床效果之间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4-01—2014-12行初次TKA的138例(203膝)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摄下肢全长X线片(LLR)、测量手术前后胫骨股骨机械轴夹角(MFTA)、股骨远端外侧角(LDFA)、胫骨近端内侧角(MPTA)。采用术后膝关节活动度(ROM)、AKS评分、HSS评分评价TKA效果。将MFTA分为控制在2°以内组和3°以内组讨论下肢力线允许偏离中立位的范围,利用LDFA、MPTA与术后临床效果的关系分析术后下肢力线偏差的主要原因。结果 采用3°作为衡量下肢力线的标准:-3°≤MFTA≤3°组术后AKS关节与功能评分、HSS评分高于MFTA〉3°或MFTA〈-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RO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2°作为衡量下肢力线的标准:-2°≤MFTA≤2°组与MFTA〉2°或0.05)。分别以3°为标准对LDFA、MPTA进行分组,除术后ROM外,-3°≤LDFA≤3°组AKS关节和功能评分、HSS评分高于LDFA〉3°或〈-3°LDF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MPTA≤3°组与MPTA〉3°或MPTA〈-3°组术后ROM、AKS关节和功能评分、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传统TKA临床效果确切,下肢力线允许偏离中立位的范围为3°,即外翻3°-内翻3°,且引起术后下肢力线偏差的主要原因为股骨远端截骨不够精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 骨性关节炎 全膝关节置换术 下肢力线 膝关节活动度 AKS评分 HSS评分
原文传递
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33
2
作者 杨波 黄向辉 +4 位作者 凌鸣 吴学元 孙正明 强辉 常彦海 《临床骨科杂志》 2018年第4期459-462,共4页
目的观察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对晚期膝骨性关节炎临床疗效和下肢力线的影响。方法对45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57膝)行TKA治疗,采用疼痛VAS评分、膝关节活动度(ROM)、KSS关节及功能评分对膝关节功能进行评价,采用SF-36评分对患者生活质量进... 目的观察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对晚期膝骨性关节炎临床疗效和下肢力线的影响。方法对45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57膝)行TKA治疗,采用疼痛VAS评分、膝关节活动度(ROM)、KSS关节及功能评分对膝关节功能进行评价,采用SF-36评分对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评价,摄双下肢全长片评估下肢力线。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48~60(54±4)个月。1例术后5个月发生膝前痛,行股四头肌肌力锻炼后缓解。随访期间所有膝关节假体位置良好,未见骨溶解、假体松动或下沉。末次随访时,VAS评分、ROM、KSS关节及功能评分、SF-36评分、下肢力线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TKA是治疗晚期膝骨性关节炎的有效方法,可以缓解疼痛,纠正畸形,恢复下肢力线,改善关节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炎 膝关节置换术 下肢力线 膝前痛
下载PDF
基于“脊-盆-膝”整体诊疗模式的推拿手法对膝骨关节炎患者关节僵硬程度的影响 被引量:23
3
作者 丁旭童 张喜林 +2 位作者 侯奕杰 赵执钧 叶雪雯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21年第8期54-57,共4页
目的观察基于"脊-盆-膝"整体诊疗模式的推拿手法对膝骨关节炎患者关节僵硬程度的影响。方法将80例膝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局部推拿手法治疗,治疗组采用基于"脊-盆-膝"整体... 目的观察基于"脊-盆-膝"整体诊疗模式的推拿手法对膝骨关节炎患者关节僵硬程度的影响。方法将80例膝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局部推拿手法治疗,治疗组采用基于"脊-盆-膝"整体诊疗模式的推拿手法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1个疗程,比较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WOMAC)(僵硬部分)评分、关节活动度、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的变化情况,以及腰椎、骨盆症状发生率。结果(1)治疗前后组内比较,两组WOMAC(僵硬部分)评分、关节活动度、VAS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治疗组WOMAC(僵硬部分)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2)治疗后,两组合并腰椎、骨盆症状患者占比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较对照组降低更为明显(P<0.05)。结论基于"脊-盆-膝"整体诊疗模式的推拿手法治疗膝骨关节炎疗效满意,可改善下肢力线,减轻膝关节僵硬及疼痛程度,增加关节屈伸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骨关节炎 推拿 整体观念 下肢力线
下载PDF
Schatzker Ⅵ型胫骨平台骨折术后下肢力线异常的翻修手术效果 被引量:23
4
作者 丛锐军 刘俊峰 +3 位作者 蒋悦 迪力夏提·多力坤 侯孝东 郑龙坡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89-195,共7页
目的探索胫骨平台骨折内固定失败后下肢力线异常对关节功能的影响和平衡关节面与下肢力线的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第十人民医院骨科2012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22例胫骨平台Schatzker Ⅵ型骨折内固定失败后翻修的病例资料。初次内固... 目的探索胫骨平台骨折内固定失败后下肢力线异常对关节功能的影响和平衡关节面与下肢力线的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第十人民医院骨科2012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22例胫骨平台Schatzker Ⅵ型骨折内固定失败后翻修的病例资料。初次内固定手术后,连续随访1年,明确失败及翻修指征。翻修术前行患膝三维CT扫描、负重位双下肢全长X线片、感染指标筛查、步态录像、关节主被动活动度、标准正侧位X线片及下肢负重位力线测量(胫股角、胫骨平台内翻角、胫骨平台后倾角)。术中先通过内侧入路探查并清理骨折端,双平面截骨,撑开抬高截骨面纠正内翻畸形,恢复关节面平整,自体髂骨植骨,术后快速康复通道。观察患者翻修术前、术后7 d、6周、3个月、6个月膝关节正侧位X线片,双下肢全长X线片,患肢膝关节评分(KSS)。记录所有内固定周围感染、伤口表面感染、皮肤坏死等并发症,关节主被动活动度,双下肢负重位力线,手术前和末次随访时的SF-36评分。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使用配对样本t检验;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性回归检验。结果22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患肢KSS优和良21例,步态恢复正常,差1例,跛行步态。无深部感染病例,未出现皮肤坏死,1例术后2 d出现皮肤周围少量水泡,经消肿、冷敷治疗5 d后消失。是否恢复力线病例的KSS优良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000,P=0.000)。翻修后膝关节关节主被动活动度、KSS和SF-36评分随患者下肢力线纠正得到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关节面恢复平整,解剖角度恢复,后倾角度个体差异较大,但后倾角的恢复与KSS和SF-36评分间相关性差(P〉0.01)。结论Schatzker Ⅵ型胫骨平台骨折失败后的翻修手术应关注膝关节下肢力线的恢复,适度矫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骨折 骨折固定术 SchatzkerⅥ型 下肢力线 翻修手术
原文传递
Effects of Lower Limb Alignment and Tibial Component Inclination on the Biomechanics of Lateral Compartment in Unicompartmental Knee Arthroplasty 被引量:17
5
作者 Peng-Fei Wen Wan-Shou Guo +4 位作者 Fu-Qiang Gao Qi-Dong Zhang Ju-An Yue Li-Ming Cheng Guang-Duo Zhu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17年第21期2563-2568,共6页
Background: Lateral compartmental osteoarthritis (LCOA), a major complication after medial mobile-bearing unicompartmental knee arthroplasty (UKA), is highly associated with the increased stress of the lateral co... Background: Lateral compartmental osteoarthritis (LCOA), a major complication after medial mobile-bearing unicompartmental knee arthroplasty (UKA), is highly associated with the increased stress of the lateral compartment. This study aimed to analyze the effects on the stress and load distribution of the lateral compartment induced by lower limb alignment and coronal inclination of the tibial component in UKA through a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Methods: Eight three-dimensional models were constructed based on a validated model for analyzing the biomechanical effects of implantation parameters on the lateral compartment after medial Oxford UKA: postoperative lower limb alignment of 3° valgus, neutral and 3° varus, and the inclination of tibial components placed in 4°, 2° valgus, square, and 2° and 4° varus. The contact stress of femoral and tibial cartilage and load distribution were calculated for all models. Results: In the 3° valgus lower limb alignment model, the contact stress of femoral (3.38 MPa) and tibial (3.50 MPa) cartilage as well as load percentage (45.78%) was highest compared to any other model, and was increased by 36.75%, 47.70%, and 27.63%, respectively when compared to 3° varus. In the condition of a neutral position, the outcome was comparable for the different tibial tray inclination models. The inclination did not greatly affect the lateral compartmental stress and load distribution. Conclusions: This study suggested that slightly varus (undercorrection) lower limb alignment might be a way to prevent LCOAin medial mobile-bearing UKA. However, the inclination (4° varus to 4° valgus) of the tibial component in the coronal plane would not be a risk factor for LCOA in neutral posi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Lateral Compartmental Osteoarthritis lower limb alignment Tibial Component Inclination Unicornpartmental Knee Arthroplasty
原文传递
个体化开放楔形胫骨高位截骨治疗内侧间室膝骨关节炎的优势 被引量:17
6
作者 俞颖豪 赵继军 +3 位作者 刘冬铖 周子红 吴沼锋 冯德宏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7期4310-4316,共7页
背景:开放楔形胫骨高位截骨对于内侧间室膝骨关节炎合并膝内翻患者疗效明确,但目前关于力线矫正点的选择仍以Fujisawa点作为参考,个体化力线矫形是否能获得更优越的临床疗效?目的:探讨开放楔形胫骨高位截骨术中个体化下肢力线矫形治疗... 背景:开放楔形胫骨高位截骨对于内侧间室膝骨关节炎合并膝内翻患者疗效明确,但目前关于力线矫正点的选择仍以Fujisawa点作为参考,个体化力线矫形是否能获得更优越的临床疗效?目的:探讨开放楔形胫骨高位截骨术中个体化下肢力线矫形治疗内侧间室膝骨关节炎的短期疗效。方法:选择2016年6月至2018年5月无锡市人民医院骨科因内侧间室膝骨关节炎行开放楔形胫骨高位截骨治疗的46例患者。根据X射线片、MRI综合评估患膝并划分退变等级(Ⅰ-Ⅲ级),其中Ⅰ,Ⅱ级患者随机分为个体化组及对照组,每组16例;14例Ⅲ级患者作为Fujisawa组。个体化组轻度退变Ⅰ级矫正下肢力线至胫骨平台50%点,中度退变Ⅱ级矫正至胫骨平台外侧55%点;对照组、Fujisawa组均矫正力线至62.5%点。测量评估术后下肢力线,比较术前、术后膝关节活动度、股胫角、胫骨近端内侧角;随访术前及术后3,6,12个月患膝的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评分、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比较患者术后综合满意度的自评分。结果与结论:(1)所有患者均获得12个月随访;(2)3组下肢力线矫形结果满意,术后膝关节活动度、胫骨近端内侧角较术前明显增加,股胫角明显减少(P<0.05);(3)随着随访时间延长,3组患者的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评分显著增加,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显著减少,组内不同时点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个体化组术后3,6个月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评分高于对照组,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个体化组及对照组术后12个月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评分、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4)所有患者对手术矫形效果满意,个体化组术后综合满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5)结果表明,个体化开放楔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 内侧间室 骨关节炎 膝内翻 开放楔形胫骨高位截骨 个体化 下肢力线 矫形
下载PDF
3D打印导板改善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中股骨旋转对线及髌骨轨迹的疗效研究 被引量:14
7
作者 孙茂淋 杨柳 +2 位作者 何锐 郝朋 孙加伟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35-340,共6页
目的探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中采用3D打印导板辅助定位改善股骨旋转对线及髌骨轨迹的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1月-10月60例(60膝)接受TKA治疗且符合选择标准的膝关节晚期骨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 目的探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中采用3D打印导板辅助定位改善股骨旋转对线及髌骨轨迹的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1月-10月60例(60膝)接受TKA治疗且符合选择标准的膝关节晚期骨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导板组行3D打印导板辅助下TKA,对照组行传统TKA。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侧别以及术前髋-膝-踝角(hip-knee-ankle angle,HKA)、股骨后髁角(posterior condylar angle,PCA)、髌骨横轴-股骨通髁线角(patella transverse axis-femoral transepicondylar axis angle,PFA)、美国特种医院(HSS)评分、美国膝关节协会(AK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患者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无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两组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0~12个月,平均11个月。两组术后6个月HSS评分及AK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提高(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X线片复查示假体位置良好,随访期间无假体松动、下沉等发生。两组术后10个月HKA、PCA、PFA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两组HK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31,P=0.307);导板组PCA、PFA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3D打印导板辅助TKA不仅能矫正膝关节畸形及减轻疼痛症状,还能达到股骨旋转对线准确、恢复良好髌骨轨迹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技术 导板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 下肢力线 股骨旋转对线 髌骨轨迹
原文传递
关节镜下外侧盘状半月板切除范围对单侧盘状半月板损伤患者下肢力线及膝关节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4
8
作者 王雪松 陈雪 +4 位作者 王成成 曹毅 戴涟生 王刊石 叶俊星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19年第7期619-622,共4页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外侧盘状半月板切除术中外侧盘状半月板切除范围对单侧盘状半月板损伤患者下肢力线及膝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无锡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85例单侧盘状半月板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均接受关...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外侧盘状半月板切除术中外侧盘状半月板切除范围对单侧盘状半月板损伤患者下肢力线及膝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无锡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85例单侧盘状半月板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均接受关节镜下外侧盘状半月板切除术治疗,根据外侧盘状半月板切除范围分为A组(40例)和B组(45例),A组患者术中外侧盘状半月板切除范围≥1/2,B组患者外侧盘状半月板切除范围<1/2。所有患者术后随访2a,分别于术前、术后1个月及术后1、2a测量患者下肢力线(固有偏距),并进行膝关节功能Lysholm评分和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IKDC)评分。结果 2组患者术前下肢力线(固有偏距)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1个月及术后1、2a下肢力线(固有偏距)均小于术前(P<0.05),2组患者术后1、2a下肢力线(固有偏距)均小于术后1个月(P<0.05),2组患者术后2a下肢力线(固有偏距)均小于术后1a(P<0.05);术后1个月及术后1、2a,B组患者下肢力线(固有偏距)均小于A组(P<0.05)。2组患者术前膝关节功能Lysholm评分、IKDC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1个月及术后1、2a膝关节功能Lysholm评分、IKDC评分均高于术前(P<0.05),2组患者术后1、2a膝关节功能Lysholm评分、IKDC评分均高于术后1个月(P<0.05);2组患者术后2a膝关节功能Lysholm评分、IKDC评分均高于术后1a(P<0.05);术后1个月及术后1、2a,B组患者膝关节功能Lysholm评分、IKDC评分均高于A组(P<0.05)。结论 关节镜下外侧盘状半月板切除术中应尽量减少半月板切除范围,最大限度地保留正常半月板,以利于术后下肢力线和膝关节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盘状半月板损伤 关节镜 半月板切除术 下肢力线 膝关节功能
下载PDF
手术机器人辅助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改善股骨旋转对线及早期疗效研究 被引量:12
9
作者 孙茂淋 杨柳 +1 位作者 郭林 何锐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807-812,共6页
目的探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中使用手术机器人辅助定位及截骨后,股骨旋转对线改善情况及早期疗效。方法选择2020年6月—11月60例(60膝)符合选择标准的终末期膝骨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 目的探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中使用手术机器人辅助定位及截骨后,股骨旋转对线改善情况及早期疗效。方法选择2020年6月—11月60例(60膝)符合选择标准的终末期膝骨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n=30)。试验组采用手术机器人辅助TKA(robotic-arm assisted TKA,RATKA),对照组行传统TKA。两组患者性别、年龄、骨关节炎侧别及病程、体质量指数以及术前髋-膝-踝角(hip-knee-ankle angle,HKA)、股骨远端外侧角(lateral distal femoral angle,LDFA)、胫骨近端内侧角(medial proximal tibial angle,MPTA)、股骨后髁角(posterior condylar angle,PCA)、膝关节学会评分系统-膝关节(KSS-K)及功能(KSS-F)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膝关节临床(KSSK、KSS-F评分)及影像学(HKA、LDFA、MPTA、PCA)评价指标。结果两组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无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两组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6个月,平均3.9个月。两组术后3个月KSS-K及KSS-F评分均较术前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X线片复查示假体位置良好,无假体松动、下沉等不良事件发生。除LDFA外,两组术后3个月HKA、MPTA、PCA均较术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KA、LDFA及MPTA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PCA小于对照组,且更接近于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35,P=0.010)。结论RATKA不仅能矫正膝关节畸形、减轻疼痛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还能达到股骨旋转准确对线,早期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机器人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 下肢力线 旋转对线 早期疗效
原文传递
全膝关节置换后下肢力线及假体力线与疗效和假体松动率的关系 被引量:10
10
作者 杨硕 冯硕 +4 位作者 徐崇俊 唐金龙 裴方 查国春 陈向阳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4期3780-3785,共6页
背景:对于全膝关节置换后最佳下肢力线的争议仍然较多,而国内对于下肢力线与临床疗效关系的研究较少。目的:分析膝骨性关节炎患者全膝关节置换后下肢力线(髋-膝-踝角)、股骨假体力线(股骨假体角)、胫骨假体力线(胫骨假体角)与临床疗效... 背景:对于全膝关节置换后最佳下肢力线的争议仍然较多,而国内对于下肢力线与临床疗效关系的研究较少。目的:分析膝骨性关节炎患者全膝关节置换后下肢力线(髋-膝-踝角)、股骨假体力线(股骨假体角)、胫骨假体力线(胫骨假体角)与临床疗效、假体松动率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至2016年12月初次行全膝关节置换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118例(139膝),所有患者对治疗方案均知情同意,且得到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摄患肢下肢全长X射线片、测量置换前后股骨胫骨机械轴夹角(髋-膝-踝角)、股骨假体远端内侧角(股骨假体角)、胫骨假体近端内侧角(胫骨假体角)。术后定期随访膝关节活动度、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评分评价全膝关节置换后临床疗效。随后根据最新随访复查X射线片,采用EWALD标准查找假体松动、骨溶解、断裂的迹象。分析全膝关节置换后下肢力线(髋-膝-踝角)、股骨假体力线(股骨假体角)、胫骨假体力线(胫骨假体角)与临床疗效、假体松动率的关系。结果与结论:①118例(139膝)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5.8±6.2)个月,未发现假体松动、骨溶解、断裂的迹象;②对于下肢力线,中立组与内翻组、外翻组置换后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评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且中立组评分最高;③对于股骨假体力线,只有中立组与外翻组之间置换后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评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0.05),且中立组评分更高;④胫骨假体力线3组间置换后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评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⑤提示传统全膝关节置换后中性力线[下肢力线中立组髋-膝-踝角=(180±3)°]依然为全膝关节置换后推荐的恢复力线,应当尽量避免术后内、外翻力线。短期随访中,全膝关节置换后下肢力线及假体力线对假体松动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置换 膝骨关节炎 冠状面 下肢力线 膝关节活动度、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评分 髋-膝-踝角 股骨假体角 胫骨假体角
下载PDF
下肢力线在盘状半月板损伤应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1
作者 史俊龙 鹿战 +2 位作者 雷宏伟 王骏 杨自权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0年第4期383-387,共5页
盘状半月板损伤是一种常见的运动损伤,其治疗方法有在关节镜下行盘状半月板成形术、盘状半月板次全切术、盘状半月板全切术等,虽术后短期临床效果佳,但远期临床效果不理想。目前对于盘状半月板损伤手术方式的选择,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观... 盘状半月板损伤是一种常见的运动损伤,其治疗方法有在关节镜下行盘状半月板成形术、盘状半月板次全切术、盘状半月板全切术等,虽术后短期临床效果佳,但远期临床效果不理想。目前对于盘状半月板损伤手术方式的选择,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观点。近年来众多学者研究表明术式的选择及术后下肢力线的改变与盘状半月板损伤的治疗效果相关。本文主要总结了盘状半月板损伤的治疗现状及术后下肢力线的变化情况,阐述了下肢力线的评估在盘状半月板治疗中的作用,为临床个体化治疗盘状半月板损伤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半月板损伤 治疗 下肢力线 膝关节 关节镜 综述
下载PDF
国产机器人辅助全膝关节置换术的精准性:一项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邵宏翊 吴立东 +3 位作者 曹光磊 李征 杨德金 周一新 《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 CSCD 2023年第4期310-316,共7页
目的:评价一种国产骨科手术机器人(TiRobot Recon)辅助实施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手术操作的精准性。方法:采用多中心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纳入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116例拟行TKA的患者,平均年龄(69.8±6.2)岁,其中男30例,女86例,按照1... 目的:评价一种国产骨科手术机器人(TiRobot Recon)辅助实施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手术操作的精准性。方法:采用多中心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纳入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116例拟行TKA的患者,平均年龄(69.8±6.2)岁,其中男30例,女86例,按照1∶1比例随机分为机器人手术组(58例)和传统手术组(58例)。两组患者的术后髋膝踝角(HKA角)作为主要评价指标,次要评价指标包括假体冠状面股骨角(α角)、胫骨角(β角),矢状面股骨角(γ角)、胫骨角(δ角),横断面股骨旋转角(ρ角)。结果:机器人手术组患者术后HKA角相较于目标HKA角偏离率,股骨与胫骨假体组件位置α角、β角、γ角、δ角和ρ角相较于目标值偏离率均比传统手术组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患者术中和术后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国产手术机器人系统辅助TKA相较于传统TKA可以提高膝关节下肢力线及假体位置的精准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炎 全膝关节置换术 机器人 下肢力线
下载PDF
下肢力线与膝关节软骨下骨板杆结构和软骨退变的关系 被引量:8
13
作者 韩学全 谢凯 +5 位作者 江旭 何子豪 杜静珂 吴海山 于志锋 严孟宁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64-371,共8页
目的利用骨小梁分割技术(individual trabecula segmentation,ITS)和组织学方法分析膝关节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的胫骨平台骨软骨标本,研究下肢力线与软骨下小梁骨显微结构以及软骨退变的关系。方法接受全膝关节置换术病人术前... 目的利用骨小梁分割技术(individual trabecula segmentation,ITS)和组织学方法分析膝关节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的胫骨平台骨软骨标本,研究下肢力线与软骨下小梁骨显微结构以及软骨退变的关系。方法接受全膝关节置换术病人术前进行下肢全长X线平片拍摄,进行髋-膝-踝(hip-knee-ankle,HKA)角测量。收集术中切除的胫骨平台标本进行显微CT扫描,利用ITS分析软骨下骨小梁结构。通过组织学方法评价软骨退变。对下肢力线与软骨下骨显微结构参数改变和软骨退变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胫骨平台软骨下骨小梁体积分数(BV/TV)、骨小板(pBV/TV)体积分数、骨小杆体积分数(rBV/TV)及轴向骨小梁体积分数(aBV/TV)、骨小板及骨小杆体积比值(P/R)、骨小板数量(pTb. N)、骨小板厚度(pTb. Th)、骨小板表面积(pTb. S)、骨小杆长度(rTb. L)、骨小板-骨小板连接密度(P-P Junc. D)、骨小板-骨小杆连接密度(P-R Junc. D)与软骨退变程度和下肢力线角度显著相关。HKA角度绝对值越大,受累侧胫骨平台软骨下骨小板增厚,骨小板数量增加,骨小板-骨小板以及骨小板-骨小杆的连接性越强,同时软骨退变OARSI评分也越高。结论下肢力线异常可能通过改变膝关节正常的应力分布而导致胫骨平台软骨下骨小梁显微结构异常,尤其是骨小板和轴向骨小梁的显著增多和增厚可能是进一步加重被覆软骨退变、导致OA进展的危险因素。因此,通过改变力线和调节软骨下骨代谢有望成为早期干预骨关节炎发生和发展的切入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炎 软骨下骨 骨微观结构 骨小梁分割技术 下肢力线
下载PDF
下肢假肢对线与截肢者平衡 被引量:8
14
作者 方新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11期775-776,共2页
目的 :探讨下肢假肢对线对截肢者平衡的影响。方法 :为 16名经股骨和胫骨截肢的患者安装组件式假肢 ,进行假肢对线调整。测量调整前后截肢者综合平衡差值。结果 :16位截肢者综合平衡差值在对线调整前为 5~ 3 5mm ,在对线调整后 ,降到 1... 目的 :探讨下肢假肢对线对截肢者平衡的影响。方法 :为 16名经股骨和胫骨截肢的患者安装组件式假肢 ,进行假肢对线调整。测量调整前后截肢者综合平衡差值。结果 :16位截肢者综合平衡差值在对线调整前为 5~ 3 5mm ,在对线调整后 ,降到 1~ 9mm。结论 :依据综合平衡进行下肢假肢对线调整能达到较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假肢 对线 平衡
下载PDF
两种导航辅助全膝关节置换的比较 被引量:4
15
作者 康健 冯晓雷 +3 位作者 付志厚 刘江 周珂 王峰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876-880,共5页
[目的]比较计算机辅助(computer assisted surgery,CAS)和便携式导航(portable accelerometer-based navigation device,PAD)下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1月—2021年8月于本院... [目的]比较计算机辅助(computer assisted surgery,CAS)和便携式导航(portable accelerometer-based navigation device,PAD)下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1月—2021年8月于本院接受导航辅助TKA术的3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医患沟通结果,12例采用CAS,18例采用PAD。比较两组围手术期、随访及影像结果。[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两组手术时间、术后第3 d累计失血量、住院时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获随访12个月以上。与术前相比,末次随访时两组VAS评分均显著减少(P<0.05),膝关节HSS评分均显著增加(P<0.05)。相应时间点,两组间VAS和HSS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方面,与术前相比,术后两组HKAA均显著减少(P<0.05);术前、术后两组HKAA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相比,术后两组mMPTA角均显著增加(P<0.05),但相应时间点,两组间mMPTA角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相比,术后CAS组mLDFA显著增加(P<0.05),而PAD组的mLDFA无变化(P>0.05);相应时间点,两组间mLDFA角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AS和PAD辅助TKA手术在围手术期情况、下肢力线矫正精确度和临床疗效方面没有明显差异,临床上可根据情况灵活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炎 全膝关节置换术 计算机辅助导航 便携式导航 下肢力线
原文传递
计算机导航在全膝关节置换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6
作者 江正 尹宗生 +1 位作者 陆鸣 胡博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5期2317-2322,共6页
背景:随着精准医疗的发展,导航下膝关节置换越来越受到重视,其能够使假体植入更加准确,获得有更好精确的下肢力线,但同时也延长了手术时间。目的:探讨Aesculap Ortho-Pilot非影像依赖无线导航在全膝关节置换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收... 背景:随着精准医疗的发展,导航下膝关节置换越来越受到重视,其能够使假体植入更加准确,获得有更好精确的下肢力线,但同时也延长了手术时间。目的:探讨Aesculap Ortho-Pilot非影像依赖无线导航在全膝关节置换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4至11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42例单侧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病历资料,经同一手术医师完成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按照手术方式分为2组:导航组在Ortho-Pilot非影像依赖无线导航辅助下进行全膝关节置换,非导航组进行常规的全膝关节置换,每组21例。记录两组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术后12个月拍摄负重X射线片,观察下肢机械轴线、胫骨机械轴近端内侧角、股骨机械轴远端外侧角、矢状面胫骨组件角与下肢力线偏差>3°的患者数量,同时评估患者膝关节活动度与膝关节功能HSS评分。试验获得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结果与结论:①导航组手术时间长于非导航组(P<0.05),术后引流量少于非导航组(P<0.05);②术后12个月,导航组下肢机械轴线、股骨机械轴远端外侧角、矢状面胫骨组件角分离变量的误差均小于非导航组(P<0.05),两组胫骨机械轴近端内侧角分离变量与下肢力线>3°的病例数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③术后12个月,导航组膝关节活动度大于非导航组(P<0.05),两组膝关节功能HSS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④结果表明,计算机导航辅助全膝关节置换能够提高下肢力线的准确性、假体安放的准确性及膝关节活动度,但增加了手术时间,应用时应综合考虑其利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置换 导航下膝关节 计算机辅助 下肢力线 关节成行术 膝关节活动度 组织工程 力线误差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评估胫骨平台骨折内固定术后下肢力线及与膝关节功能的关系 被引量:6
17
作者 画伟 张春旺 《影像科学与光化学》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991-995,共5页
本研究基于多层螺旋CT评估胫骨平台骨折内固定术后下肢力线变化及与膝关节功能的关系。回顾性分析125例接受内固定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临床资料,比较术后3 d患侧和健侧胫骨平台外侧后倾角(PA)、内翻角(TPA)、股胫角(FTA)、膝关节间... 本研究基于多层螺旋CT评估胫骨平台骨折内固定术后下肢力线变化及与膝关节功能的关系。回顾性分析125例接受内固定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临床资料,比较术后3 d患侧和健侧胫骨平台外侧后倾角(PA)、内翻角(TPA)、股胫角(FTA)、膝关节间隙宽度、平台塌陷,以及术后不同时间的患侧PA、TPA、FTA、膝关节间隙宽度及平台塌陷变化,观察不同膝关节功能患者患侧与健侧PA、TPA、FTA、膝关节间隙宽度差值、平台塌陷情况。结果显示,膝关节功能优、良、可+差患者术后6个月患侧与健侧PA、TPA、膝关节间隙宽度差值及平台塌陷依次增大(P<0.05);术后6个月患侧与健侧PA、TPA、膝关节间隙宽度差值及平台塌陷与膝关节功能呈负相关(P<0.05)。可见多层螺旋CT可准确评估胫骨平台骨折内固定术后下肢力线变化,其中PA、TPA、膝关节间隙宽度及平台塌陷与术后膝关节功能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 胫骨平台骨折 内固定术后 下肢力线 膝关节功能
下载PDF
应用间隙平衡技术可减少人工全膝关节置换中截骨量及维持下肢力线与屈伸间隙平衡 被引量:7
18
作者 陈洪强 周华 +3 位作者 陈德斌 吴西智 吴德伟 赵滨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0期4828-4832,共5页
背景:全膝关节置换是治疗终末期膝骨关节病的有效方法,恢复精确力线与良好的屈伸间隙平衡是全膝关节置换的关键。间隙平衡技术与测量截骨技术为两种经典截骨方式,选择何种方式目前仍有争议。目的:通过比较应用间隙平衡技术与测量截骨技... 背景:全膝关节置换是治疗终末期膝骨关节病的有效方法,恢复精确力线与良好的屈伸间隙平衡是全膝关节置换的关键。间隙平衡技术与测量截骨技术为两种经典截骨方式,选择何种方式目前仍有争议。目的:通过比较应用间隙平衡技术与测量截骨技术的全膝关节置换患者的影像学表现,分析间隙平衡技术在全膝关节置换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18例全膝关节置换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42例,女76例,年龄53-72岁,根据术中截骨方式分为间隙平衡组61例、测量截骨组57例。术后随访12个月,拍摄X射线片测量冠状面髋-膝-踝角、下线力线角与股骨屈曲角,采用目测类比评分、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KSS分别评估疼痛程度与膝关节功能。研究获得贵阳市第四人民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结果与结论:(1)间隙平衡组发生局部感染3例,测量截骨组发生局部感染4例、排斥反应1例、免疫反应1例,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4.92%,10.53%,P>0.05);(2)术后随访12个月时,间隙平衡组屈膝90°应力位内侧、外侧的胫股关节角均低于截骨测量组(P<0.001),冠状面髋-膝-踝角、下线力线角小于测量截骨组(P<0.001),关节最大屈曲角大于测量截骨组(P<0.001);(3)术后随访12个月时,间隙平衡组患者的目测类比评分低于测量截骨组(P<0.001),KSS评分高于测量截骨组(P<0.01);(4)结果表明,在全膝关节置换中,应用间隙平衡技术有助于维持良好的下肢力线与屈伸间隙平衡、缓解疼痛程度、改善膝关节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 骨性关节炎 全膝关节置换 间隙平衡技术 测量截骨技术 假体 屈伸间隙平衡 下肢力线 疼痛 关节功能
下载PDF
机器人辅助全膝关节置换技术的应用与前景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若宇 张志峰 黄健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0期4889-4895,共7页
背景:目前用于全膝关节置换的机器人系统设计的基本原理是将三维手术规划、术中危险区预警、实时数据反馈及机械臂辅助截骨等技术相结合,以实现全膝关节置换的精准化、个性化,这也恰好是它最大优势所在,因此近年来成为关节外科领域热点... 背景:目前用于全膝关节置换的机器人系统设计的基本原理是将三维手术规划、术中危险区预警、实时数据反馈及机械臂辅助截骨等技术相结合,以实现全膝关节置换的精准化、个性化,这也恰好是它最大优势所在,因此近年来成为关节外科领域热点话题,备受关注。目的:文章将从机器人辅助全膝关节置换在关节外科领域的发展现状及其与传统全膝关节置换优劣势对比进行概述,此外,还将对机器人辅助全膝关节置换技术未来的发展进行展望。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中国知网、万方和维普数据库的相关文章,英文检索词:“robot OR robotic OR robotics OR robotically OR computer,total knee arthroplasty OR total knee replacement,TKA OR TKR”,中文检索词:“机器人辅助,计算机导航,全膝关节置换术”,最终纳入64篇文献进行综述分析。结果与结论:①用于辅助全膝关节置换的机器人系统根据其自由度分为主动式、半主动式和被动式。半主动式系统是目前使用最为广泛的机器人系统,该系统有效提高了全膝关节置换手术的精准性和个性化程度,但其高昂的使用成本与较长的学习曲线仍是在该领域内推广时需要权衡的主要因素。②机器人辅助全膝关节置换可实现膝关节局部三维空间的精准截骨、正确安置假体,已被广泛证明可以提供更好的假体植入精准度,减少影像学异常值,在术中可获得良好的软组织平衡,最终改善术后膝关节运动及功能状态。③但目前的机器人辅助系统依然存在客观的不足之处,包括不同机器人设备与术者之间的学习曲线问题、额外增加的安装和维护成本以及与机器人手术相关的潜在并发症,所以其能否让医疗系统及患者真正受益仍需要更长期的研究予以证明,机器人辅助系统也仍需进行更多实质性的改进。④机器人辅助全膝关节置换技术在临床上仍然处于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炎 关节外科 机器人手术 膝关节 关节置换 下肢力线 术后并发症 精准外科 人工智能 综述
下载PDF
全幅数字X线摄影和EOS成像系统对膝关节骨关节炎下肢力线测量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冯强强 郄海巍 +3 位作者 王文海 周凤云 程晓光 徐黎 《中国骨与关节杂志》 CAS 2024年第8期580-583,共4页
目的通过对比EOS成像系统(EOS imaging system),来评估全幅数字X线摄影(the full view digital radiography,DR)图像所测量下肢力线的准确性。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研究。对同一个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在同一天分别使用全幅DR和EOS成像系统... 目的通过对比EOS成像系统(EOS imaging system),来评估全幅数字X线摄影(the full view digital radiography,DR)图像所测量下肢力线的准确性。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研究。对同一个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在同一天分别使用全幅DR和EOS成像系统进行下肢全长检查并测量下肢力线。结果共纳入27例,其中男6例,女21例。年龄48~80岁,平均(63.67±7.68)岁。所有研究对象分左、右下肢分别测量,共54例。下肢力线的测量在全幅DR和EOS成像系统两种检查方法,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髋膝踝角(hip-knee-ankle angle,HKA)的P值为0.331,股骨远端外侧角(lateral distal femoral angle,LDFA)的P值为0.140,胫骨近端内侧角(medial proximal tibial angle,MPTA)的P值为0.359,股骨胫骨关节线夹角(joint line convergence angle,JLCA)的P值为0.974。结论全幅DR虽然存在边缘放大效应,但对于下肢力线测量的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 DR EOS 下肢力线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