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探讨损伤控制在骨科下肢创伤临床急救中的应用 被引量:23
1
作者 王美勇 张雨 李永超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5年第31期73-74,共2页
目的探讨损伤控制在骨科下肢创伤临床急救中的应用。方法选取下肢创伤患者80例,按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分别为40例。本文通过对两组患者下肢骨折急救手术中的损伤控制进行对比与探究。结果两组患者急救治疗均顺利完成,无死亡病例... 目的探讨损伤控制在骨科下肢创伤临床急救中的应用。方法选取下肢创伤患者80例,按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分别为40例。本文通过对两组患者下肢骨折急救手术中的损伤控制进行对比与探究。结果两组患者急救治疗均顺利完成,无死亡病例,实验组中有10例在抢救过程中有短暂的休克状态,比例为12.5%,两组患者中有70例患者在急性抢救后进行了手术治疗,比例为87.5%。结论骨科下肢创伤临床急救中,通过全面监控患者的心脏功能、血液情况以及血容量和供氧情况来减少对患者的损伤,达到有效的急救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损伤控制 下肢创伤 临床急救
下载PDF
损伤控制外科技术在骨科下肢创伤急救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18
2
作者 方晶晶 《中国实用医刊》 2017年第4期57-59,共3页
目的:探讨骨科下肢创伤患者应用损伤控制外科技术(DCO)的急救措施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110例骨科下肢创伤患者,根据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常规组和控制组,每组55例,前者采用常规外科治疗,后者根据损伤控制理论实... 目的:探讨骨科下肢创伤患者应用损伤控制外科技术(DCO)的急救措施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110例骨科下肢创伤患者,根据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常规组和控制组,每组55例,前者采用常规外科治疗,后者根据损伤控制理论实施3个阶段治疗。结果经过治疗后,控制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常规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经过治疗后,控制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1),控制组平均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常规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1)。结论骨科下肢创伤患者采用损伤控制理论技术治疗可以在较短时间内稳定患者的生命体征,并可以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进而促进了患者的术后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创伤 骨科 损伤控制外科技术 急救
原文传递
损伤控制在骨科下肢创伤临床急救中应用探讨 被引量:17
3
作者 赵振勇 《中外医疗》 2015年第14期81-82,共2页
目的探讨损伤控制在骨科下肢创伤临床急救中的应用。方法整群选取该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76例骨科下肢创伤患者,并将76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创伤治疗方案,实验组则根据损伤控制理念,对患者分3个阶段治疗。对比观... 目的探讨损伤控制在骨科下肢创伤临床急救中的应用。方法整群选取该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76例骨科下肢创伤患者,并将76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创伤治疗方案,实验组则根据损伤控制理念,对患者分3个阶段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患者治疗总优良率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73.68%和52.63%,实验组患者治疗总优良率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94.74%和13.16%。实验组患者在治疗优良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上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骨科下肢创伤临床急救中应用损伤控制理念对患者进行治疗,对提高治疗效率和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效果显著,值得临床上广泛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损伤控制 骨科 下肢创伤 临床急救
下载PDF
骨搬运技术在下肢创伤后感染性骨缺损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4
作者 乔永军 张晓瑞 杨文学 《河北医学》 CAS 2016年第1期128-131,共4页
目的:评估骨搬运技术在下肢创伤后感染性骨缺损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7年2月至2014年2月我院收治的62例下肢创伤后感染性骨缺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Orthofix单边外固定架行骨搬运技术,评估其临床疗效。结果:患者经手术后骨缺... 目的:评估骨搬运技术在下肢创伤后感染性骨缺损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7年2月至2014年2月我院收治的62例下肢创伤后感染性骨缺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Orthofix单边外固定架行骨搬运技术,评估其临床疗效。结果:患者经手术后骨缺损长度与软组织缺损面积较术前相比有显著性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股骨骨折患者手术后髋关节与膝关节功能评分有明显升高,胫骨骨折患者手术后膝关节与踝关节功能评分亦有显著提升,表明经治疗后患者恢复良好(P<0.05)。此外,术后发生针道感染率为19.35%,经护理后得到较好控制。结论:骨搬运技术治疗下肢创伤后感染性骨缺损效果显著,感染得到有效控制,骨折部位愈合加快,术后关节功能恢复良好,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搬运 下肢创伤 骨缺损
下载PDF
IL-6、肿瘤坏死因子α及CRP对下肢创伤患者合并感染的预测价值分析 被引量:10
5
作者 吴俊学 李毓灵 陈路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0年第9期1167-1170,共4页
目的分析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在下肢创伤合并感染患者中的的表达水平,并研究其临床病情预测价值。方法分析本院2017年10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96例下肢创伤患者与同期在本院96例体检人群临床资... 目的分析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在下肢创伤合并感染患者中的的表达水平,并研究其临床病情预测价值。方法分析本院2017年10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96例下肢创伤患者与同期在本院96例体检人群临床资料,比较不同人群中IL-6、TNF-α、CRP表达水平,下肢创伤患者不同时间(入院初诊、伤后6 h、3 d、7 d)IL-6、TNF-α、CRP表达水平,并分析下肢创伤患者出现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不同分组间IL-6、TNF-α、CRP表达水平存在明显差异,正常对照组明显低于下肢创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下肢创伤患者在受伤后不同时间中IL-6、TNF-α、CRP表达存在差异,在3 d时患者IL-6、TNF-α、CRP表达水平达到高峰,在7 d时降低,但仍高于初诊(P<0.05);本研究96例下肢创伤患者合并感染31例,感染组IL-6、TNF-α、CRP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未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IL-6、TNF-α、CRP表达水平为下肢创伤患者出现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动态监测下肢创伤患者外周血中IL-6、TNF-α、CRP水平变化,可为患者病情评估、感染预测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L-6 肿瘤坏死因子Α CRP 下肢创伤 合并感染
下载PDF
长段血管移植在游离组织瓣修复小腿大面积软组织缺损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9
6
作者 童德迪 吴乐昊 +4 位作者 朱珊 黄跟东 荣艳波 刘元波 陈山林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868-873,共6页
目的探讨长段血管移植在游离组织瓣修复小腿严重复合伤中的可行性和临床效果.方法 2010年7月至2019年4月,北京积水潭医院收治27例小腿严重复合伤造成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患者,其中,男20例,女7例,年龄16~54岁,平均30.6岁.因局部皮瓣... 目的探讨长段血管移植在游离组织瓣修复小腿严重复合伤中的可行性和临床效果.方法 2010年7月至2019年4月,北京积水潭医院收治27例小腿严重复合伤造成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患者,其中,男20例,女7例,年龄16~54岁,平均30.6岁.因局部皮瓣无法满足创面修复要求且小腿严重损伤无法提供受区血管,故使用健侧下肢大隐静脉游离移植,延长游离组织瓣(背阔肌肌皮瓣或股前外侧皮瓣)的血管蒂长度.延长动脉时,游离大隐静脉远心端与受区股浅动脉行端侧吻合,近心端与组织瓣的动脉行端端吻合;延长静脉时,游离的大隐静脉远、近心端分别与组织瓣的静脉及受区大隐静脉行端端吻合.结果 27例患者应用股前外侧皮瓣19例,背阔肌肌皮瓣8例,其中大隐静脉移植单纯修复动脉缺损21例,同时修复动脉和静脉缺损6例.修复动脉缺损的大隐静脉长度为14~43 cm,平均为24.8 cm;修复静脉缺损的大隐静脉长度为5~12 cm,平均8.6 cm.26例组织瓣完全成活,1例出现静脉危象,最终组织瓣坏死,患者自行选择截肢.皮瓣成活术后随访3~14个月,平均9个月,受区组织瓣外形良好,质地柔软,患肢血运良好.供瓣区伤口完全愈合,大隐静脉供区小腿无明显水肿.结论对小腿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伴受区血管损伤的患者,以股浅动脉为受区血管,应用长段静脉移植联合组织瓣游离移植,是一种安全、可靠的修复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移植 下肢外伤 软组织缺损 游离皮瓣
原文传递
常用血常规指标、血浆D-D、Fib监测对下肢创伤发生深静脉血栓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8
7
作者 徐燕军 黄江山 陈智阳 《中国医药科学》 2021年第15期142-146,共5页
目的探讨常用血常规指标、血浆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ib)监测对下肢创伤发生深静脉血栓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于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治疗的下肢创伤95例患者进行研究,根据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分为观察组(n... 目的探讨常用血常规指标、血浆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ib)监测对下肢创伤发生深静脉血栓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于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治疗的下肢创伤95例患者进行研究,根据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分为观察组(n=36),未发生深静脉血栓患者设为对照组(n=59)。观察并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分析下肢创伤发生深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分析血红细胞分布宽度/血小板计数(RPR)、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NLR)、血浆D-D、Fib的变化情况,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RPR、NLR、D-D、Fib的诊断价值。结果单因素分析,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卧床天数、合并糖尿病、合并伤、合并高血压、ASA分级、受伤至入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PR、NLR、D-D、Fib与下肢创伤患者发生深静脉血栓相关(P<0.0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分析,RPR、NLR、D-D、Fib均是下肢创伤患者发生近端深静脉血栓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结果显示,RPR预测下肢创伤发生深静脉血栓的AUC为0.839,95%CI为0.760-0.917,截断值为0.66,NLR预测下肢创伤发生深静脉血栓的AUC为0.971,95%CI为0.924-1.000,截断值为3.08,血浆D-D预测下肢创伤发生深静脉血栓的AUC为0.996,95%CI为0.990-1.000,截断值为9.29 mg/L,血浆Fib预测下肢创伤发生深静脉血栓的AUC为0.892,95%CI为0.825-0.960,截断值为5.65 g/L。结论RPR、NLR、D-D、Fib在下肢创伤发生深静脉血栓患者中表达升高,且对疾病的进展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细胞分布宽度/血小板计数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 D-二聚体 纤维蛋白原 下肢创伤 深静脉血栓 诊断价值
下载PDF
骨科下肢创伤临床急救中损伤控制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7
8
作者 张坤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0年第11期62-63,共2页
目的探究骨科下肢创伤临床急救中损伤控制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19年2月于我院接受骨科下肢创伤临床急救的6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患者损伤程度平均分配原则将其分为常规急救组和研究急救组,每组34例。常规急救组患者采用... 目的探究骨科下肢创伤临床急救中损伤控制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19年2月于我院接受骨科下肢创伤临床急救的6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患者损伤程度平均分配原则将其分为常规急救组和研究急救组,每组34例。常规急救组患者采用常规急救方法,研究急救组在骨科下肢创伤临床急救中采用损伤控制的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时间相关指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急救组的检查时间、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常规急救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急救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急救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科下肢创伤临床急救中损伤控制可缩短患者治疗相关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对患者的临床症状控制及身体康复有极大的帮助,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创伤 临床急救 损伤控制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腹股沟韧带上髂筋膜间隙阻滞联合外侧入路坐骨神经阻滞对下肢创伤术后加速康复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赖艳芳 林晓婷 +2 位作者 曹慧娟 刘珊珊 程森 《骨科》 CAS 2023年第3期270-273,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腹股沟韧带上髂筋膜间隙阻滞(supra⁃inguinal fascia iliaca compart⁃ment block,S⁃FICB)联合外侧入路坐骨神经阻滞对下肢创伤病人术后加速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下肢创伤病人100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组。观察组50...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腹股沟韧带上髂筋膜间隙阻滞(supra⁃inguinal fascia iliaca compart⁃ment block,S⁃FICB)联合外侧入路坐骨神经阻滞对下肢创伤病人术后加速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下肢创伤病人100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组。观察组50例,采用超声引导下S⁃FICB联合外侧入路坐骨神经阻滞;对照组50例,采用L3/4硬膜外麻醉。记录两组麻醉前(T0)、麻醉后10 min(T1)、麻醉后30 min(T2)、60 min(T3)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及麻黄碱使用情况;记录两组麻醉效果、病人舒适满意度、术中恶心呕吐情况,以及术后48 h内恶心呕吐及尿潴留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麻醉效果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人的术前舒适满意度优于对照组,术中麻黄碱使用量低于对照组,术后48 h尿潴留、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T0时比较,对照组T1、T2时的SBP和DBP明显降低(P<0.05);对照组T1、T2时的SBP显著低于观察组,T2时的DBP显著低于观察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下肢创伤病人中,S⁃FICB联合外侧入路坐骨神经阻滞与硬膜外麻醉相比,其血流动力学平稳、术后并发症少、病人舒适满意度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股沟韧带上髂筋膜间隙阻滞 坐骨神经阻滞 外侧入路 超声引导 下肢创伤
下载PDF
骨科牵引术对下肢创伤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6
10
作者 王文煜 郭伟深 张伟汉 《临床医学工程》 2016年第3期337-338,共2页
目的探讨骨科牵引术对下肢创伤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3月间我院收治的108例下肢创伤性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5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性创伤手术治疗,实验组采用骨科牵引术。对治疗后两组的髋关节功能临床疗效、骨折... 目的探讨骨科牵引术对下肢创伤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3月间我院收治的108例下肢创伤性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5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性创伤手术治疗,实验组采用骨科牵引术。对治疗后两组的髋关节功能临床疗效、骨折愈合情况以及不良事件进行分析。结果实验组髋关节功能总优良率、骨折愈合总优良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手术不良事件发生率为5.56%,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0.37%(P<0.05)。结论骨科牵引术可有效改善下肢创伤患者的髋关节功能,促进骨折愈合,并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科牵引术 下肢创伤 临床疗效
下载PDF
急诊重症下肢创伤并发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危险因素与防治措施 被引量:1
11
作者 邓有清 刘旭超 郭兵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23年第4期465-469,491,共6页
目的 探讨急诊重症下肢创伤并发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危险因素与防治措施。方法 收集2020年2月至2022年12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南平市第一医院急诊收治的90例重症下肢创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并发静脉血栓栓塞症(VTE)将患者分为VTE组... 目的 探讨急诊重症下肢创伤并发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危险因素与防治措施。方法 收集2020年2月至2022年12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南平市第一医院急诊收治的90例重症下肢创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并发静脉血栓栓塞症(VTE)将患者分为VTE组和NVTE组,每组45例。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急诊重症下肢创伤并发VTE的独立危险因素。通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分析各项危险因素对于急诊重症下肢创伤患者并发VTE的预警效能。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VTE组患者的年龄明显大于NVTE组患者,合并大血管创伤的患者比例、入院时创伤严重程度评分(ISS)、D-二聚体(D-D)水平均明显高于NVTE组患者,术后绝对卧床时间明显长于NVTE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的性别、恶性肿瘤情况、基础疾病情况、相关手术史、烟酒史、致伤原因、创伤面积、手术时间、下肢血管病史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合并大血管创伤、术后绝对卧床时间、入院时ISS、D-D水平均是急诊重症下肢创伤患者并发VTE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术后绝对卧床时间对于急诊重症下肢创伤患者并发VTE均具有较高的预警价值;入院时ISS、D-D水平对于急诊重症下肢创伤患者并发VTE均具有中等预警价值。年龄≥50.93岁、术后绝对卧床时间≥3.45天、入院时ISS≥29.5分、D-D水平≥8.07 mg/L的急诊重症下肢创伤患者并发VTE的风险较高(P﹤0.05)。结论 对于急诊重症下肢创伤患者,可根据并发VTE的预警模型给予相应的防治措施,以促进患者恢复,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 下肢创伤 重症 静脉血栓栓塞 危险因素 防治措施
下载PDF
低分子肝素对下肢创伤患者术后住院期间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作用 被引量:1
12
作者 代嘉 刘海勇 张戟风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23年第5期620-623,共4页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对下肢创伤患者术后住院期间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作用。方法收集2019年6月至2022年6月于沧州市人民医院住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02例下肢创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住院期间是否采用低分子肝素治疗分为治疗组(n=49)和对照...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对下肢创伤患者术后住院期间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作用。方法收集2019年6月至2022年6月于沧州市人民医院住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02例下肢创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住院期间是否采用低分子肝素治疗分为治疗组(n=49)和对照组(n=53)。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包括手术时间、麻醉方式、术中出血量。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期间D-二聚体水平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全身麻醉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治疗组患者D-二聚体水平、D-二聚体水平升高(﹥0.5 mg/L)比例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其他明显出血事件。结论低分子肝素可有效降低下肢创伤患者术后住院期间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风险,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创伤 深静脉血栓 低分子肝素 预防
下载PDF
低分子肝素钙用于下肢创伤患者术后预防静脉血栓栓塞症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4
13
作者 张勇军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7年第11期38-39,共2页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钙用于下肢创伤患者术后预防静脉血栓栓塞症的临床效果,为低分子肝素钙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6年1月在我院诊治的下肢创伤患者30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预防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50例...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钙用于下肢创伤患者术后预防静脉血栓栓塞症的临床效果,为低分子肝素钙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6年1月在我院诊治的下肢创伤患者30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预防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50例。两组患者都给予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及其他髋部手术,在预防静脉血栓栓塞症中,对照组术后给予常规行为与功能锻炼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结果观察组术后14天的下肢周径与血流速度分别为(20.14±0.28)cm和(0.92±0.14)m/s,均优于对照组的(25.44±0.31)cm和(0.62±0.34)m/s(P<0.05);观察组的静脉血栓栓塞症发生率为3.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1.3%(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钙用于下肢创伤患者术后,能缩小下肢周径,提高血流速度,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部手术 下肢创伤 低分子肝素钙 静脉血栓栓塞症 下肢周径
下载PDF
应用Ilizarov技术治疗创伤后下肢短缩伴马蹄内翻足
14
作者 徐明亮 陈国梁 +3 位作者 董长红 彭爱民 石荣剑 伊力扎提·伊力哈木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CSCD 2023年第3期285-292,共8页
目的:探讨应用Ilizarov技术治疗创伤后下肢短缩伴马蹄内翻足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20年4月徐州仁慈医院骨科应用Ilizarov技术治疗的创伤后下肢短缩伴马蹄内翻足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Ilizarov外固定穿针原则于患肢安... 目的:探讨应用Ilizarov技术治疗创伤后下肢短缩伴马蹄内翻足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20年4月徐州仁慈医院骨科应用Ilizarov技术治疗的创伤后下肢短缩伴马蹄内翻足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Ilizarov外固定穿针原则于患肢安装环形外固定架。术后3 d,以2 mm/d的速度调节足内、外侧螺纹杆,逐渐矫正马蹄内翻足;术后7 d,以1 mm/d的速度行小腿延长;马蹄内翻足矫正,继续佩戴外固定架维持4~6周,然后拆除足部固定架,配置足部支具固定6~8周;下肢长度恢复、延长处矿化良好后拆除小腿固定架。将术前及末次随访时记录的双下肢长度、距跟角度、踝关节跖屈和背伸角度、踝关节活动度进行对比;末次随访时用国际马蹄足畸形研究会(ICFSG)评分系统对患足进行评分和评级,分为优、良、中、差4级。应用SPSS 2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各测量指标数据及ICFSG评分以±s表示,术前与术后末次随访数据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共纳入31例患者,其中男17例,女14例;年龄15~18岁,平均16.5岁;右侧16例,左侧15例;下肢短缩45~75 mm,平均65 mm。术后外固定架固定时间为4.5~6个月,平均5个月,随访时间为22~28个月,平均25.5个月,患侧下肢长度恢复,外形基本满意,恢复跖行步态。末次随访时与术前比较,患者足部前后跟距角(23.0°±2.1°vs.8.5°±2.6°)、外侧距跟角(27.0°±4.3°vs.11.2°±4.4°)、踝关节跖屈角度(24.5°±6.8°vs.51.1°±6.5°)、踝关节背伸角度(5.8°±3.5°vs.-46.8°±7.0°)、踝关节活动度(30.3°±8.2°vs.4.2°±1.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ICFSG评分:末次随访时[(8.0±4.2)分]明显低于术前[(41.9±5.3)分](P<0.01),其中18例为优,9例为良,4例为中。2例后期出现畸形复发,二期行距舟关节和跟骰关节融合、胫后肌腱前置术后,效果满意;4例出现足趾挛缩畸形,在足趾处行趾长屈肌腱松解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利扎罗夫技术 下肢短缩 马蹄足畸形 创伤
原文传递
急性创伤性深静脉血栓滤器选择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贾伟 刘建龙 +3 位作者 田轩 蒋鹏 赵景明 刘亚波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11年第6期464-466,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下肢创伤后继发深静脉血栓滤器使用指征及滤器种类选择。方法:遵循以往滤器使用的选择原则,对2010年度下肢创伤后继发急性深静脉血栓患者,分别选用临时、可回收及永久性滤器进行分类比较研究。结果:共计筛查下肢创伤患者4 ... 目的:探讨急性下肢创伤后继发深静脉血栓滤器使用指征及滤器种类选择。方法:遵循以往滤器使用的选择原则,对2010年度下肢创伤后继发急性深静脉血栓患者,分别选用临时、可回收及永久性滤器进行分类比较研究。结果:共计筛查下肢创伤患者4 544例,DVT阳性968例,发病率21.3%。使用滤器296例,其中临时性121例(40.9%),可回收56例(18.9%),永久性119例(40.2%)。滤器置入过程中未发现致命性肺栓塞及明显的症状性肺栓塞。抗凝治疗随访3~6个月,复发2例。结论:下肢创伤手术术前发现急性深静脉血栓,在手术前置入下腔静脉滤器,能大大降低致命性肺栓塞的发生率。由于创伤患者的血栓栓塞症的危险是临时的,应首选临时性滤器。高龄患者或有严重心肺并发症患者,适合放置可回收滤器。术后发现的深静脉血栓及术前可以明确的陈旧性深静脉血栓患者,置入滤器不是必须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创伤 深静脉血栓 滤器 血管疾病
下载PDF
围术期保温护理预防下肢手术后血栓形成 被引量:3
16
作者 王辉 姚芳 +1 位作者 王艳 代德珍 《血栓与止血学》 2017年第3期486-488,491,共4页
目的探讨围术期保温护理预防下肢手术后血栓形成的临床体会。方法以2013年5月~2015年2月我院骨伤科收治的62例下肢严重骨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两组均行手术治疗,对照组患者术后给予基础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 目的探讨围术期保温护理预防下肢手术后血栓形成的临床体会。方法以2013年5月~2015年2月我院骨伤科收治的62例下肢严重骨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两组均行手术治疗,对照组患者术后给予基础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另联合保温护理干预,对两组护理干预后凝血功能[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bg)、血浆凝血酶时间(TT)]、VAS疼痛评分、创伤严重程度(ISS)评分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观察比较。结果观察组各项凝血指标与对照组比较较为稳定;两组护理干预后VAS疼痛评分、ISS评分分别均较护理干预前显著降低,且观察组降低更显(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12.90%较对照组35.48%显著低(P<0.05)。结论下肢骨伤患者围术期存在凝血功能障碍,保温护理可有效降低不良风险,减轻患者术后疼痛及并发症总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创伤 护理 保温 并发症
下载PDF
下肢严重创伤:截肢/保肢? 被引量:3
17
作者 陈山林 李文军 童德迪 《中国骨与关节杂志》 CAS 2015年第12期914-916,共3页
下肢严重创伤指的是肢体离断伤或不全离断伤[1]。最常见的不全离断伤是Gustilo III C型损伤即软组织损伤广泛、污染严重、粉碎骨折同时合并血管损伤[2-3]。一些严重的Gustilo III B型损伤也可归入此类。
关键词 下肢 创伤和损伤 截肢术 手术后并发症 创伤严重度指数 显微外科手术 人工四肢 保肢
原文传递
下肢严重软组织缺损的游离皮瓣修复 被引量:2
18
作者 董茂龙 胡大海 +3 位作者 朱雄翔 郑朝 韩军涛 徐明达 《西北国防医学杂志》 CAS 2009年第3期177-179,共3页
目的:探讨游离皮瓣修复下肢严重软组织缺损的治疗效果。方法:自2006-01~2008—12,我科应用背阔肌皮瓣、股前外侧皮瓣、肩胛皮瓣、足背皮瓣、腓骨骨皮瓣对36例严重下肢软组织缺损的病例进行修复。结果:术后34例完全存活,2例股前外... 目的:探讨游离皮瓣修复下肢严重软组织缺损的治疗效果。方法:自2006-01~2008—12,我科应用背阔肌皮瓣、股前外侧皮瓣、肩胛皮瓣、足背皮瓣、腓骨骨皮瓣对36例严重下肢软组织缺损的病例进行修复。结果:术后34例完全存活,2例股前外侧皮瓣远端部分坏死2~3cm,给予清除坏死部分的皮瓣组织后植皮,伤口愈合;随访3个月~3年,皮瓣质地良好,下肢功能改善和最大限度保留。结论:游离皮瓣修复下肢严重软组织缺损,根据损伤部位、范围、伤情选择不同的游离皮瓣进行修复效果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 游离皮瓣 创伤 软组织缺损
下载PDF
下肢外伤合并血管神经损伤围手术期的护理探讨 被引量:1
19
作者 廖有快 《中国医药指南》 2015年第21期270-271,共2页
目的探究综合护理干预在下肢外伤合并血管神经损伤围手术期中的作用和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于2010年3月至2013年3月收治的46例下肢外伤合并血管神经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方式将患者分为观察组(23例)和对照组(23例),对照... 目的探究综合护理干预在下肢外伤合并血管神经损伤围手术期中的作用和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于2010年3月至2013年3月收治的46例下肢外伤合并血管神经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方式将患者分为观察组(23例)和对照组(2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给予围手术期综合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肢体功能恢复情况,评价综合护理干预措施的临床价值。结果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为(13.67±6.81)d,对照组平均住院时间为(17.34±9.26)d,两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下肢功能评分为(16.84±5.60)分,对照组下肢功能评分为(52.36±13.05)分,两组患者下肢功能评分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对于下肢外伤合并血管神经损伤患者的恢复具有重要意义,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外伤 血管神经损伤 综合护理干预
下载PDF
不同D-二聚体阈值筛查创伤骨科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研究
20
作者 赵新 《智慧健康》 2022年第2期17-19,共3页
目的评价D-二聚体不同阈值筛查创伤骨科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优劣性,分析创伤骨科患者下肢血栓的常见类型。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20年6月-2021年6月新鲜骨折住院患者的检查检验结果。依据患者双下肢血管超声结果明确有无血栓并分组... 目的评价D-二聚体不同阈值筛查创伤骨科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优劣性,分析创伤骨科患者下肢血栓的常见类型。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20年6月-2021年6月新鲜骨折住院患者的检查检验结果。依据患者双下肢血管超声结果明确有无血栓并分组,对比分析不同D-二聚体阈值筛查创伤骨科患者下肢DVT的优劣性。分析创伤骨科患者下肢血栓的常见类型。结果共纳入97例研究对象,血栓组与非血栓组的D-二聚体值有显著性差异。利用ROC曲线对患者D-二聚体值进行分析,该方法敏感性为85.7%,特异性为33.8%,ROC曲线下面积0.826。根据约登指数定义,最佳诊断值为1.1μg/mL,也就是将原有阈值提高,该新阈值敏感性为61.9%,特异性为74.6%。血栓类型方面,小腿肌间静脉血栓占下肢血栓的77.0%。结论新的D-二聚体筛查阈值能有效提高该检测方法特异性,减少不必要的进一步检查。创伤骨科患者下肢血栓通常以小腿肌间静脉血栓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深静脉血栓 阈值 D-二聚体 创伤骨科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