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路遥《平凡的世界》中的爱情书写 被引量:2
1
作者 吴佳佳 《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 2020年第10期182-183,共2页
《平凡的世界》作为路遥在文学创作历程中的代表性作品,不仅体现出路遥的创作能力,还彰显着他对于爱情的看法和观念,在文学界得到广泛的赞誉。这本书中所描绘的特殊时代背景和爱情经历,能够给人以启发,并引人深入思考。为此,本文以《平... 《平凡的世界》作为路遥在文学创作历程中的代表性作品,不仅体现出路遥的创作能力,还彰显着他对于爱情的看法和观念,在文学界得到广泛的赞誉。这本书中所描绘的特殊时代背景和爱情经历,能够给人以启发,并引人深入思考。为此,本文以《平凡的世界》中不同主人公的爱情故事和经历为出发点,分析小说中爱情的书写方式,深入理解作者的爱情理念,以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路遥 《平凡的世界》 爱情书写
下载PDF
情感结构与时代症候:重审1920年代丁玲北京时期的情爱书写 被引量:1
2
作者 魏巍 李静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1期74-81,共8页
对于像丁玲这样受新文化思潮感召来到北京的知识青年来说,其情感结构已然不同于“五四”初期激烈张扬的政治青年,飘零无依的孤独、理想抱负的落空、生存糊口的艰难、前途未可知的迷茫,集合成了丁玲这一代人的共同体验。丁玲早期在北京... 对于像丁玲这样受新文化思潮感召来到北京的知识青年来说,其情感结构已然不同于“五四”初期激烈张扬的政治青年,飘零无依的孤独、理想抱负的落空、生存糊口的艰难、前途未可知的迷茫,集合成了丁玲这一代人的共同体验。丁玲早期在北京的创作既可以说是对时代情感结构的一种继承,也可以说是一种反拨,通过情爱书写,丁玲对其时流行的“感伤主义”与现代女性成长之间的关系作出了自己的判断:徒有感伤情绪在现代社会是解决不了任何问题的;而作为女性恋爱的客体,男性群体也并不能满足新女性恋爱的要求,“男性气概”的失落,在某种程度上其实正要求女性变得更强大;在以经济地位决定男性气概的社会,对于经济上尚未完全独立的女性来说,无论是“浪漫爱”还是“灵肉一致”的爱情,其实都不过是水中花、镜中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玲 北京时期 情感结构 时代症候 情爱书写
下载PDF
纠葛与碰撞的轨迹——论丁玲的“革命+恋爱”小说 被引量:1
3
作者 陈思广 田萌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第10期1-7,共7页
丁玲在左翼革命文学思潮的影响下,主动使自己的创作能够担当起更多的社会意义。她试图在自己熟悉的领域里来完成一种"革命话语"的表达,但是,作家的创作意图与文本创作之间产生了裂隙,使得丁玲的爱情与革命的书写方式与其他作... 丁玲在左翼革命文学思潮的影响下,主动使自己的创作能够担当起更多的社会意义。她试图在自己熟悉的领域里来完成一种"革命话语"的表达,但是,作家的创作意图与文本创作之间产生了裂隙,使得丁玲的爱情与革命的书写方式与其他作家的革命+恋爱小说相异:她以细腻的笔触描述爱情,追求爱情,始终坚持爱情书写并在其中表达她对爱情与革命的双重诉求,而爱情与革命的互动更使爱情有了辩证的思索过程,也有了生命的意义。这种书写因作家对爱情在生命中最美妙情感的体验与感受而情深意浓,也因之使作家的"爱情话语"悄然淹没于"革命话语"中并成为早期爱情书写范式的延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玲 “革命+恋爱” 爱情书写
下载PDF
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爱情书写与身份认同 被引量:1
4
作者 金凤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2期107-110,共4页
作为人之本性的爱情,在现代文学的书写中呈现了多样化的内涵,自始至终与知识分子的身份认同相关联。在五四时期,爱情附着在个性解放的大旗下,是佐证知识分子自信力的有力武器;在革命认同的30年代,爱情遮蔽在革命的羽翼下,有力地缓解了... 作为人之本性的爱情,在现代文学的书写中呈现了多样化的内涵,自始至终与知识分子的身份认同相关联。在五四时期,爱情附着在个性解放的大旗下,是佐证知识分子自信力的有力武器;在革命认同的30年代,爱情遮蔽在革命的羽翼下,有力地缓解了知识分子的身份认同焦虑;在人民认同的40年代,爱情成为知识分子心灵的安慰剂,是知识分子在日益边缘化的处境中安慰心灵的良药。这种借女性的爱情来彰显身份认同上的自信或缓解身份认同上的焦虑的写法,仍没有脱离传统文学的窠臼,使得现代文学的爱情书写某种程度上缺乏了一种形而上的品格,很难达到对人性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知识分子 身份认同 爱情书写 精英意识
下载PDF
欲望心理的裂变——论施蛰存的爱情小说
5
作者 钱滢 《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第2期47-51,共5页
在施蛰存的短篇小说中,爱情书写占据着重要位置。他擅长运用古典与现代相结合的艺术手法,将都市或城镇男女充满欲望的暧昧关系,以及人物欲望溃败下的心理裂变详尽地表现出来。同时,他的短篇小说揭示出幽微的人性、心理和历史社会现实,... 在施蛰存的短篇小说中,爱情书写占据着重要位置。他擅长运用古典与现代相结合的艺术手法,将都市或城镇男女充满欲望的暧昧关系,以及人物欲望溃败下的心理裂变详尽地表现出来。同时,他的短篇小说揭示出幽微的人性、心理和历史社会现实,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蛰存 欲望 心理 爱情书写
下载PDF
网络时代的古典——论蔡智恒小说中的爱情书写 被引量:1
6
作者 陈琳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15年第9期98-102,共5页
蔡智恒的《第一次亲密接触》被称为网络爱情小说的开山之作,掀起了现代网络创作的"言情"潮流。纵观蔡智恒的作品,大都是围绕着"爱情"这个主题。其爱情书写有两大特色:无论是乌托邦式的纯爱情故事题材还是"网络... 蔡智恒的《第一次亲密接触》被称为网络爱情小说的开山之作,掀起了现代网络创作的"言情"潮流。纵观蔡智恒的作品,大都是围绕着"爱情"这个主题。其爱情书写有两大特色:无论是乌托邦式的纯爱情故事题材还是"网络"的背景,小说中都有一种现代意味与古典情韵相结合的诗性格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蔡智恒 爱情书写 现代意味 古典情韵
下载PDF
新时期以来安徽诗歌的爱情书写
7
作者 李桦 姚国建 《宿州学院学报》 2021年第10期42-49,共8页
新时期以来,安徽诗人传承了中国现代爱情诗的先锋精神,率先突破爱情写作禁区以及以往僵化的写作套路和立意模式,大胆追求爱情的本真书写,开创了安徽爱情书写的新阶段。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涌现出极具代表性的诗人,他们以领异标新、不同... 新时期以来,安徽诗人传承了中国现代爱情诗的先锋精神,率先突破爱情写作禁区以及以往僵化的写作套路和立意模式,大胆追求爱情的本真书写,开创了安徽爱情书写的新阶段。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涌现出极具代表性的诗人,他们以领异标新、不同凡响的爱情书写,提升了爱情诗的精神品质和艺术品位。在诗的精神意蕴的发掘上,他们既追求纯真的爱情表达,也注意写超越世俗的苦恋,既重视写日常的爱情体验,也不回避写突遇的爱情挫折,还注重写冷静的爱情思考,充分展现出爱情的多姿多彩,揭示出爱情发生、发展的秘密、过程及全新的爱情体验,极大地丰富了爱情诗的精神内涵,为推动中国爱情诗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也扩大了安徽爱情诗的影响,确立了它在中国爱情诗中的先锋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期以来 安徽诗歌 爱情书写 写作进展 意蕴拓展
下载PDF
源自心灵的回响与歌唱——论杨雪的诗
8
作者 姚洪伟 《泸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年第1期71-75,共5页
杨雪是一个具有全国影响力的诗人,数十年如一日的坚守在泸州诗坛,其诗作诗味很浓,意象新巧却又不失之于雕琢,极富柔情、内蕴丰厚。无论是写人、纪事还是感怀,都给人一种真诚、亲切和素朴,诗句自然、流畅、易懂,其诗风真挚、纯美、平实,... 杨雪是一个具有全国影响力的诗人,数十年如一日的坚守在泸州诗坛,其诗作诗味很浓,意象新巧却又不失之于雕琢,极富柔情、内蕴丰厚。无论是写人、纪事还是感怀,都给人一种真诚、亲切和素朴,诗句自然、流畅、易懂,其诗风真挚、纯美、平实,形成了杨雪诗歌所独有的风格。杨雪是一个热爱生活的诗人,他的诗歌大多是直面生活阐发感想,是现实生活与诗人心灵碰撞发出的回响,是诗人面对生活所生发的激越歌唱。杨雪从乡村走向城市,用心用笔记下自己行进的心路历程,爱情抒写、城市经验和乡村情怀成了杨雪诗歌的几大主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雪诗歌 爱情抒写 乡村情怀 城市经验
下载PDF
论基督教视域下的林语堂小说
9
作者 孙梦佳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4期60-65,共6页
中国现代文学与基督教文化之间的关系由于特定的时代因素一直是个很复杂的问题,有不少学者致力于这方面的探究。林语堂的宗教信仰历程和基督教对他精神上的影响也成为学者们关注的焦点,但基督文化对他小说的影响学者们涉及得相对较少。... 中国现代文学与基督教文化之间的关系由于特定的时代因素一直是个很复杂的问题,有不少学者致力于这方面的探究。林语堂的宗教信仰历程和基督教对他精神上的影响也成为学者们关注的焦点,但基督文化对他小说的影响学者们涉及得相对较少。当某种宗教情感植根于作家的思想和价值观时,这必然会对他的文本创作产生一定的影响,林语堂的小说中弥漫着浓厚的基督文化气息。林语堂在追求"灵性的纯洁之光"的基础上对基督文化既有吸收也有摒弃,其作品中散发着独特的基督之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语堂 基督教 自然人性 情爱书写
下载PDF
重返历史现场 新寻精神价值——论十七年小说的爱情书写
10
作者 刘霞云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13年第12期61-68,共8页
一直以来,十七年文学始终成为评者谈论的资源。尤其在当下,对十七年文学的重评与审视在学界已成为一股新的热潮。大家呼吁重返历史现场,以科学的态度、客观的视角重新发掘十七年文学的精神价值。文章以十七年时期政治运动和文艺政策为... 一直以来,十七年文学始终成为评者谈论的资源。尤其在当下,对十七年文学的重评与审视在学界已成为一股新的热潮。大家呼吁重返历史现场,以科学的态度、客观的视角重新发掘十七年文学的精神价值。文章以十七年时期政治运动和文艺政策为纵坐标,以具体的作品为横坐标,在条分缕析中窥探十七年爱情小说与爱情书写存在的历史可能性以及应景而生、模式化的存在状态与书写状态,在耙梳整合中新寻十七年小说的爱情书写所体现出的文学、史学价值和文学史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返 新寻 十七年 小说 爱情书写
下载PDF
新时期以来安徽爱情诗的艺术探索
11
作者 李桦 姚国建 《安康学院学报》 2021年第5期84-91,共8页
新时期以来,安徽诗人传承了中国现代爱情诗的先锋精神,率先突破僵化、教条的思维方式和写作模式,积极探索爱情的本真书写,极大地丰富了爱情诗的精神意蕴。同时在诗歌艺术上更是敢于突破,大胆探索,通过多视角的爱情观照、创造陌生化的诗... 新时期以来,安徽诗人传承了中国现代爱情诗的先锋精神,率先突破僵化、教条的思维方式和写作模式,积极探索爱情的本真书写,极大地丰富了爱情诗的精神意蕴。同时在诗歌艺术上更是敢于突破,大胆探索,通过多视角的爱情观照、创造陌生化的诗歌境界、采用日常化的叙事策略、运用多样化的诗歌语言等表现方式,不断创新诗的艺术形式,提升诗的艺术表现力,拓展诗的审美空间,开创了安徽爱情诗写作的新阶段,为推动中国爱情诗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期以来 爱情书写 艺术探索 多视角:陌生化 日常叙事
下载PDF
作为方法的“解构”——论电影《苏州河》中的都市影像与爱情书写
12
作者 张春田 贾雯棋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2022年第2期109-116,共8页
20世纪90年代的上海正处于社会转型阶段,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在刻板的大都市想象之外,荒凉与芜杂的苏州河承载着更多的城市记忆,是当之无愧的“城市档案”。娄烨电影《苏州河》通过对破碎都市形象与失落爱情的刻画,对媒体中常见的上海... 20世纪90年代的上海正处于社会转型阶段,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在刻板的大都市想象之外,荒凉与芜杂的苏州河承载着更多的城市记忆,是当之无愧的“城市档案”。娄烨电影《苏州河》通过对破碎都市形象与失落爱情的刻画,对媒体中常见的上海想象进行了解构化处理。娄烨以独出心裁的交叉式人称叙事和“窥视”的叙事视角,再度颠覆了影像本身的真实性。通过双重解构,电影最终导向对现实生活的救赎,由此引发对现代性迷阵中都市青年命运的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州河》 解构 都市影像 爱情书写
下载PDF
张炜小说的情爱书写
13
作者 任相梅 《保定学院学报》 2015年第6期76-81,共6页
情爱尤其是性爱书写,是张炜小说叙述视角之一,他更多地赋予情爱以社会性内容,以此来挖掘和探讨人性的丰富和局限;张炜情爱书写形态的复杂性和矛盾性在灵与肉的和谐相拥、灵与肉的挣扎交锋以及灵肉纠结中的人性升华中予以显现。相对于肉... 情爱尤其是性爱书写,是张炜小说叙述视角之一,他更多地赋予情爱以社会性内容,以此来挖掘和探讨人性的丰富和局限;张炜情爱书写形态的复杂性和矛盾性在灵与肉的和谐相拥、灵与肉的挣扎交锋以及灵肉纠结中的人性升华中予以显现。相对于肉体的圣洁,张炜更倾向于精神和心灵的圣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炜 情爱书写 社会性 人性 文学呈现
下载PDF
类而不同:《边城》与《潮骚》的人物形象与爱情书写
14
作者 王忆莎 曾利君 《榆林学院学报》 2021年第3期85-89,共5页
《边城》与《潮骚》分别是沈从文与三岛由纪夫的代表作,两个作品具有极高的相似性。它们篇幅相近,成书时间相差不远,又有着类似的故事结构,都用优美的牧歌笔调描绘了属于各自的桃源恋歌。但它们却类而不同,爱情故事走向了截然相反的结... 《边城》与《潮骚》分别是沈从文与三岛由纪夫的代表作,两个作品具有极高的相似性。它们篇幅相近,成书时间相差不远,又有着类似的故事结构,都用优美的牧歌笔调描绘了属于各自的桃源恋歌。但它们却类而不同,爱情故事走向了截然相反的结局。这缘于作者文化背景、文学趣味的不同,使得两个故事中性格各异的人物形象将故事引向了不同的发展道路。通过比较两个作品中人物群像以及主人公形象的异同,可以探寻出二者爱情书写相异的必然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城》 《潮骚》 人物形象 爱情书写 比较
下载PDF
恋爱的危机及其克服——论沈从文早期小说中的恋爱书写
15
作者 刘世浩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94-101,共8页
恋爱话题是沈从文早期小说中的重要话题之一。他笔下那些“怯汉子”无一不是恋爱中的失败者,恋爱的危机使他们时刻处于自卑的心理状态之中。可即便如此,这些男性人物在面对女人时,几乎无一例外地会产生神经质式的心理波动,这反过来又加... 恋爱话题是沈从文早期小说中的重要话题之一。他笔下那些“怯汉子”无一不是恋爱中的失败者,恋爱的危机使他们时刻处于自卑的心理状态之中。可即便如此,这些男性人物在面对女人时,几乎无一例外地会产生神经质式的心理波动,这反过来又加重了主人公的自卑,从而将恋爱的失败感扩大。但随着作者生活阅历的增加以及社会地位的变化,此类描写发生了较为明显的转变,即主人公逐渐寻找到了克服恋爱危机的方式。对这一转变进行系统考察,对于解读沈从文早期小说而言,不失为一个别样的切入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沈从文早期小说 恋爱危机 恋爱书写 女性美
下载PDF
欲戒反劝:《金瓶梅》情欲铺写的接受效应和艺术难题
16
作者 冯小禄 张欢 《古代文学理论研究》 2023年第1期153-171,共19页
明清人常借助汉赋“劝百讽一”论,来指出《金瓶梅》的情欲铺写在阅读过程中的意图悖反现象,提醒读者关注精细文法和严肃“戒”意,而不要认为是表示鼓励的“劝”。即要争做合格读者,不要做不合格读者,由此形成了《金瓶梅》接受史上的读... 明清人常借助汉赋“劝百讽一”论,来指出《金瓶梅》的情欲铺写在阅读过程中的意图悖反现象,提醒读者关注精细文法和严肃“戒”意,而不要认为是表示鼓励的“劝”。即要争做合格读者,不要做不合格读者,由此形成了《金瓶梅》接受史上的读者分层效应。为避免这种悖反,《金瓶梅》的续书创作往往注意调整“戒”“劝”比例,以形成“戒多劝少”的格局,但仍免不了情欲铺写。其根源即在于《金瓶梅》所首次正面铺写的情欲,在中国古典文化语境里,本就是一个充满了诸多二律背反的命题,从而也是一个写作和阅读的艺术难题。但《金瓶梅》以情欲铺写为突破口,“革命性”地找到了中国古代白话小说向家庭日常生活细节大幅度倾斜的新题材和新写法。而这与西方“小说”在18世纪才正式出现的大众阅读趣味和“现实主义”写作倾向有一致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瓶梅》 情欲铺写 “欲戒反劝” 读者分层 艺术难题 “现实主义”
原文传递
论西南联大诗人群的爱情抒写 被引量:2
17
作者 邓招华 李亚辉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0-25,共6页
西南联大诗人群的爱情抒写显得冷峻而生涩。迥异于传统的或美好或优雅的浪漫爱情抒写,西南联大诗人群一方面拆解着亘古的爱情"浪漫神话",一方面深入呈现了现代爱情的复杂内涵及幽微体验。这种充满着分裂、焦虑、痛苦乃至绝望... 西南联大诗人群的爱情抒写显得冷峻而生涩。迥异于传统的或美好或优雅的浪漫爱情抒写,西南联大诗人群一方面拆解着亘古的爱情"浪漫神话",一方面深入呈现了现代爱情的复杂内涵及幽微体验。这种充满着分裂、焦虑、痛苦乃至绝望的爱情抒写,既体现着西南联大诗人群现代生命体验的广度与深度,也为新诗带来了一种全新的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联大诗人群 爱情抒写 现代体验
下载PDF
20世纪50-70年代农村题材长篇小说中的“婚恋书写”——以《三里湾》《山乡巨变》《创业史》为中心 被引量:1
18
作者 刘世浩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6期20-29,共10页
在20世纪50—70年代的农村题材长篇小说中,除了对农业生产合作化运动在农村的开展过程进行不同层面的表现外,还广泛涉及了当时我国农村社会发生的种种变迁,其中,对“婚恋观念”变迁的书写就是此类小说中一个独特的文本现象。在《三里湾... 在20世纪50—70年代的农村题材长篇小说中,除了对农业生产合作化运动在农村的开展过程进行不同层面的表现外,还广泛涉及了当时我国农村社会发生的种种变迁,其中,对“婚恋观念”变迁的书写就是此类小说中一个独特的文本现象。在《三里湾》《山乡巨变》《创业史》这三部小说中,婚恋书写不仅仅是个体在新的社会环境中如何处理婚恋关系的问题,它还关系到农业生产合作化运动中的多个层面,成为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基本动力之一。并且,这三部小说在婚恋书写方面有着内在的逻辑关联,从《三里湾》到《山乡巨变》再到《创业史》,农村青年的婚恋问题逐渐与农业生产合作化运动融为一体,成为关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重要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题材长篇小说 农业生产合作化运动 婚恋书写 新型婚恋观
下载PDF
马玫小说《幸福,没有末班车》中的婚恋书写及女性意识解读
19
作者 郑升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第10期48-55,共8页
中长篇小说是衡量一个作家创作水平的重要标尺。马玫首部长篇《幸福,没有末班车》通过对李曲巧、马自丽、张帆三位大学生毕业之后复杂多变的婚恋与家庭生活的描述,展示了传统与当代流行婚恋模式在新"婚姻法"实施之后所发生的... 中长篇小说是衡量一个作家创作水平的重要标尺。马玫首部长篇《幸福,没有末班车》通过对李曲巧、马自丽、张帆三位大学生毕业之后复杂多变的婚恋与家庭生活的描述,展示了传统与当代流行婚恋模式在新"婚姻法"实施之后所发生的裂变,展现了社会转型期知识女性确立自我、追寻幸福人生的艰难历程以及在时代环境中的心理挣扎。小说的可贵之处在于相比五四"问题小说"以及张爱玲、琼瑶、王安忆、陈染、卫慧等人的婚恋小说,少了一份宏大叙事、女性隐秘世界展示或感官沉沦,多了一份明朗执着、自省担当及道德理性中女性意识的张扬,具有比较鲜明的时代意义与丰富的认识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玫 《幸福 没有末班车》 都市婚恋问题小说 女性意识 时代意义
下载PDF
汉末文学观与《古诗十九首》之艺术特色 被引量:1
20
作者 周玲玲 《宜春学院学报》 2010年第11期101-103,共3页
《古诗十九首》的创作,是诗人主观情感的真挚抒发,是真正的"缘情而发"的作品,其产生的原动力来自于诗人们对于生活的真实的体验。他们主动地用诗歌来表现自己的情感生活,并且自觉地运用赋比兴等艺术手法对于诗歌进行了精心的... 《古诗十九首》的创作,是诗人主观情感的真挚抒发,是真正的"缘情而发"的作品,其产生的原动力来自于诗人们对于生活的真实的体验。他们主动地用诗歌来表现自己的情感生活,并且自觉地运用赋比兴等艺术手法对于诗歌进行了精心的构思和创作,这种在艺术创作上的"穷情写物"是诗人们一种有意识的自觉创作行为,表现出一种"文的自觉",也成为后来的魏晋文学自觉的先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缘情而发 穷情写物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