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吉林龙湾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初探
1
作者 焦为屹 《吉林林业科技》 2007年第5期38-41,45,共5页
吉林龙湾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保存较好的原始湿地生态环境之一。本文通过对吉林龙湾生态旅游资源的评价,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提出了吉林龙湾生态旅游开发的一些措施。
关键词 龙湾自然保护区 生态旅游
下载PDF
吉林龙湾保护区夏季森林鸟类资源及多样性 被引量:2
2
作者 王立刚 燕红 +4 位作者 马琼芳 李杰玲 张艳敏 姚明远 张超凡 《吉林林业科技》 2020年第1期30-34,共5页
2011—2014年,在吉林龙湾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开展了夏季森林鸟类多样性调查,共记录鸟类9目25科74种,其中,候鸟6目18科47种,留鸟4目12科25种,旅鸟1目2科2种。鸟类多样性指数分别为4.50±0.08(Shannon-Wiener指数)、0.93±0.02(Simp... 2011—2014年,在吉林龙湾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开展了夏季森林鸟类多样性调查,共记录鸟类9目25科74种,其中,候鸟6目18科47种,留鸟4目12科25种,旅鸟1目2科2种。鸟类多样性指数分别为4.50±0.08(Shannon-Wiener指数)、0.93±0.02(Simpson指数)、7.05±0.23(E.Pielou指数)、1.37±0.22(Margalef指数)。结果表明:除留鸟外,吉林龙湾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也是众多候鸟的繁殖地。留鸟和候鸟4年间的多样性、丰富度及均匀度指数均未发现明显的波动,说明当地生境质量及生态资源丰富度相对较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林龙湾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夏季森林鸟类 资源及多样性
下载PDF
吉林龙湾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龙湾玛珥湖水华爆发成因初探 被引量:1
3
作者 阳涛 张超凡 +2 位作者 何春光 孙立国 盛连喜 《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22-126,共5页
2018年6—10月,在吉林龙湾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龙湾玛珥湖水华爆发期间,对大龙湾及邻近的三角龙湾浮游植物群落结构以及相关水质参数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大龙湾水华是由单一的鼓藻属(Cosmarium)群落大量繁殖所形成的绿藻水华,水华... 2018年6—10月,在吉林龙湾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龙湾玛珥湖水华爆发期间,对大龙湾及邻近的三角龙湾浮游植物群落结构以及相关水质参数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大龙湾水华是由单一的鼓藻属(Cosmarium)群落大量繁殖所形成的绿藻水华,水华爆发期间大龙湾总藻类细胞密度为24.2~27.9万个/L,较邻近三角龙湾高2个数量级;同时,大龙湾水体总氮浓度和水体电导率均明显升高.大龙湾水华爆发期间总氮浓度为0.17~0.41 mg/L,水体电导率为0.3~0.95 ms/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林龙湾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玛珥湖 水华 鼓藻 大龙湾
下载PDF
农业开垦对泥炭沼泽湿地土壤氮矿化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姚晓寒 陈祎 +5 位作者 韩雪 阳涛 张超凡 姜海波 邹丽芳 何春光 《环境生态学》 2021年第7期1-10,共10页
泥炭沼泽湿地是地球系统中天然的氮库和碳库,农业开垦将导致泥炭沼泽湿地退化,其中氮素矿化是湿地退化的重要过程。以吉林龙湾国家级自然保护典型泥炭沼泽区和周边农田为对象,通过调查取样,分析泥炭沼泽湿地、玉米田与水稻田的土壤理化... 泥炭沼泽湿地是地球系统中天然的氮库和碳库,农业开垦将导致泥炭沼泽湿地退化,其中氮素矿化是湿地退化的重要过程。以吉林龙湾国家级自然保护典型泥炭沼泽区和周边农田为对象,通过调查取样,分析泥炭沼泽湿地、玉米田与水稻田的土壤理化性质、土壤微生物、氮矿化相关功能基因和氮矿化速率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发现,垦殖显著改变了湿地土壤理化性质,降低有效氮含量,其中硝态氮(NO-3-N)降低最为明显。农业开垦增加了氮素矿化速率(R_(m)),与泥炭沼泽湿地相比,垦殖水稻田与垦殖玉米田的R_(n)分别增加了1.74倍和5.33倍。理化性质变化使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显著增加,其中水稻田的Shannon指数最高为6.91,其群落结构与泥炭沼泽湿地相似,但与玉米田相差较大,其中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芽单胞菌门(Gemmatimonadetes)在两种耕地类型中含量丰富。湿地被开垦后氮矿化相关功能基因丰度改变,apr、AOA-amoA、AOB-amoA丰度显著升高,nxrA含量降低,通过逐步回归分析可知氨化速率(R_(a))与apr相关,R_(n)、R_(m)与AOA-amoA、AOB-amoA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炭沼泽开垦 矿化作用 微生物群落结构 吉林龙湾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吉林龙湾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凋落物分解主场效应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胡佰策 梁东 +1 位作者 于化成 张雪莹 《吉林林业科技》 2018年第5期14-16,19,共4页
为了解吉林龙湾森林生态系统凋落物分解动态,本文采用4 mm网孔的网袋对保护区蒙古栎和核桃楸凋落物进行12个月主场及客场的分解试验,结果表明:截至到本试验结束分解12个月时,蒙古栎凋落物主场和客场分解速率分别为17.28%和24.90%,核桃... 为了解吉林龙湾森林生态系统凋落物分解动态,本文采用4 mm网孔的网袋对保护区蒙古栎和核桃楸凋落物进行12个月主场及客场的分解试验,结果表明:截至到本试验结束分解12个月时,蒙古栎凋落物主场和客场分解速率分别为17.28%和24.90%,核桃楸凋落物主场和客场分解速率分别为19.62%和23.34%。蒙古栎凋落物5月、7月和10月的主场分解速率均低于客场分解速率。核桃楸凋落物5月的主场分解速率高于客场分解速率,7月和10月的主场分解速率低于客场分解速率。蒙古栎和核桃楸凋落物5月、7月和10月主场效应系数<0。蒙古栎和核桃楸凋落物分解主场效应为负效应,主要原因是分解者的特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林龙湾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凋落物 分解速率 主场效应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